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志士品行高洁,令人肃然起敬的意思是什么.代诗人于谦的

历史人物作文
您的位置: →
历史人物作文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历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后虚名的,甚至于为此颠倒黑白,但后世如何评价总是不能掌握。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不多,算起来真心实意地喜欢的只有两个。因为我的标准不但严格而且细致,少一点都会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堪称完人,可是这完人在世人眼里却远称不上完美甚至远称不上伟人,由此可知我的标准多少有点不可理喻&写自己是自讨苦吃,写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是乐事,神驰千载,想象他们在遥远的年代中的做为,为世上曾有这样的人而心存感激,这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享受。喜欢历史人有三个好处,其一是已成定局,没有悬念没有改变,再不可能让你失望。现实中的人要耗费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轻松,再难过的事情写在史书里也只是薄薄两页,发生在现实中却惊天动地,不一定承担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拥有的奢望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赏,就象欣赏任何从古流传下来的无瑕珍品去欣赏这人世间曾经有过的精彩人生。所以这标准也只适合于古人,不能用来衡量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称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须由后人来评价,因为是古人,你才可以极尽挑剔之能事,而对于现实的人,这样的标准无疑是太过苛刻近于疯狂了。&
&&三国两晋之时是中国最风流瑰丽的年代,特立独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独喜口碑并不甚佳的周瑜?(其实这些不甚佳口碑全部都是由于罗贯中对孔明的偏爱而扭曲了周郎所有的优点与智慧的结果)要说的明白还得把我的标准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了周瑜才立了这些标准还是因为他丝丝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标准才喜欢他。这些标准中有俗而又俗的,也有无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国中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虽假,内容倒是真的:“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剧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样的人宁不让我为之泪涟而心折。&首先自然是“吊君丰度”,一个相貌猥锁之人再有惊世之才也不在我喜爱之列,比如庞统。周瑜在三国里出场尚且年青,已是“容颜秀丽、姿质风流”,世人多称周郎,小乔是当世美人,却与周郎堪称佳配,可见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但两晋美男子会聚,从夏候玄、嵇康后可列出一长列名单,可知仅有好相貌也不能让人倾心,象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张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过让人作呕而已;慷慨悲歌之士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死后让三军怆然的有李广,让主为哀泣的有霍去病,让友为泪涟的更是不计其数,三者共有的虽然较少也绝非绝无仅有,对于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会心仪更不会喜爱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确受部众爱戴,受孙权倚重,在他死后数十年孙权仍将公谨作为第一人推崇,他临终之前推荐鲁肃的拳拳之心读之让人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阴险,也不会在我心中损其分毫;火烧赤壁的丰功伟业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谁无过人之处?凡是君王霸主之类的大功业让我望而生畏,那样的人只是让你崇拜评说而不是让人去喜欢的。大器晚成是让我叹气的一种,对于郦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类的老朽我缺乏兴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多。
&&只是有学问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剑而行的李白也不过还是一介书生,我对诗人的喜爱只限于诗词本身,与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爱《红楼梦》,却并不喜欢曹雪芹,太悲剧和寒酸的角色让我难有热情。对于谋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谓地讨厌,象是巨堤下的虫蚁,除了阴谋没有阳性;战场上的武将我反而更为偏好,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魄让我倾倒,李广“飞将军”的神采让我赞叹,一个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战场上才能真正淋漓尽致地挥洒和释放,我迷信这种阳刚,然而粗鲁无华仍然是不够的,所以《水浒》中没有一个让我舒服的人,林冲稍稍好一点,但也称不上文武双才。
&&我喜爱的是“文武筹略”的人物,文得武得,并非是文会识字,武能耍剑就可以,两者并重且都有名证才可以,这样一要求,范围就小了,辛弃疾、岳飞都是能文能武的人物,但一偏于文而一偏于武是显而易见的。明代的王阳明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学问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我半点不喜欢。他们都太正统了,想起来都有黑白电影的感觉,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绮丽温情的背景作为陪衬,长长的一篇功劳簿看了让人生厌。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比他们多了一分长处,就是有巨眼识英雄的红拂女相伴,让人有美丽的遐想的余地,可是他建功立业的时间贯穿一生,又寿终正寝没有让人扼腕痛惜的情由,何况死去时已垂垂老矣,与俊朗的标准已相差甚远&&因而只有周瑜,才是世间少有的奇男子,才是我心头至爱。他“青年有俊声”,少&年得志统领三军,南平长江,西治巴蜀;治军有度才服程普,力辩群臣宁战不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决胜千里的帅才;羽扇纶巾,轻袍缓带是儒士风范;狂吟舞剑,听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风雅;时人无不知“曲有误,周郎顾”,一曲《长河吟》与《广陵散》一般成为世间绝响。这样的人生还嫌不够精彩,又与小乔配为佳偶,琴瑟相合羡煞世人。历史上多少夫妻是见于传说的,杨玉环与唐明皇相爱而不相配,朱淑珍珠玉之姿配了莽夫,周瑜与小乔却是珠连璧合的一双人,一个男子有再大的作为没有似水柔情也是枉然,时人皆将小乔之配周瑜传为佳话,可以想见他们的幸福,诸葛亮特地以“铜雀春深锁二乔”来激起周瑜的怒气也可想而知小乔之于他的珍贵。
&&他拥有举世皆知的美妻,他是国之栋梁,军之明帅,可惜正当英年却寿终于三十六岁,去翻《三国志》,查证他的死因,果不其然,诸葛亮三气之说是子虚乌有的,孙权的三哭却是真的:闻道周瑜死讯,孙权放声大哭;见了周郎绝笔,再哭不止;接了灵柩又哭祭于前,三军举孝,举国哀悼。这样的人也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的绝笔中写出“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的叹息,我又何尝不为之叹不为之伤,正当击退强敌踌躇满志之时却一病而亡,高潮时骤然落幕,花盛时突遭霜毁,他死前该是何等无奈,何等悲凉,孙策死时国中因有周瑜而不至慌乱,而周瑜早亡却使孙权方寸大乱,直到看到他遗书中妥当安排才稍许安慰。
&&小乔呢?花容月貌适为谁妍,寂寞空房又何等凄凉?可她仍是值得羡慕的,她毕竟有回忆,有他抚过的瑶琴,舞过的长剑,翻过的书卷,有整个国家陪同她一起悲哀一并怀想这也许是幸事,至少我是因此而深陷于对他的喜爱,作为一世之人,他没有李靖活的完满,他抛下功名与娇妻走的不甘,然而作为万世流传的人物,他却比李靖更加完美,他因此而永远不会再平庸,永远不会再失败,不会象李靖一样老去,不会象孔明一样兵败歧山,他的早逝成就了一段无比辉煌的人生,令人神往也令人感伤。罗贯中对他的诋毁,把属于他的羽扇纶巾作为了诸葛亮的标志,甚至他是否量小是否死于诸葛亮的激将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这样精彩的人,是造物的宠爱将为人的最佳特质都给了他,又将惋惜与悲哀都留给了与他同时和他身后的世人。(事实上,周瑜是因病而死,并不是因气而死,有三国志及各类史料为鉴。)&我的标准就是完美,而我的完美却是不满之月,一现之花,唯有周瑜,只可惜一点,他与小乔的夫妻情深只能由别人的诗词中去,三国的史书中对此当然不会置一词,让人想象的空间虽然天马行空却了无线索。
文章标题:《历史人物》相关阅读李白1人生道路: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2才情、人生价值: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他吟出了好大的理想,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3个性、人格、品质:a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b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垂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的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c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d“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笑叹而已。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孔子落拓的布道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君子固穷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逝者如斯夫孔子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岳飞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着人们的心灵,回响在大地河山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当风波亭上的月华失去了光泽,当你用含泪的眼看着一旁的儿子,也看着即将离别的山河,你,一个失去了士兵的将军,面对一杯毒酒,你选择了吞咽!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涌动的情感,有谁知道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悲痛心情?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对你说:你,岳飞将军,虽然你死于一场政治斗争,可是你早已成了民族魂!为了收复失地,你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谁能忘记你背上刻着“精忠报国”的字样啊!你的死,对忠奸二字做了最淋漓尽致地注解,在忠与奸之间筑起了一道分明的墙! 苏轼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序 一盏香茗,悠然。一曲广陵,淡然。满室微苦的氤氲里,挥之不去的是那抹淡定的背影:粗布麻衣,终掩不尽儒生的风流;骨骼匀停,却流露出赤子的真纯;红尘辗转,亦隐亦仕欲忘何曾忘;漂泊半生,君君臣臣不老江湖梦。东坡,一个千年的传奇。在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让人不自禁地想要靠近他,知道他,了解他。但又总是与人群保持着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即使能够无限接近,也仅止于接近。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看透东坡――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东坡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入世(儒)、出世(道)和遗世(释)之间。那些原本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却让他演绎出了理所当然、浑然天成的意味。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东坡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露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至于究竟是哪一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
拂袖间的沉思,茶是青的,水是清的。耳边萦绕的,是那早已远去的歌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悠远,又这般迫近,仿佛绽雪的梅l,淡淡的,却又浓得化不开。淡和浓,都只为那飘忽的暗香。若有似无,所以淡;挥之不去,所以浓。然而,淡和浓又都湮没于虚无――寒梅如雪,凝雪如梅。天地之间,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沧桑,却无痕。于是明白,何谓“大象无形”,何谓“大音希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东坡的文字中自有一种风骨,超尘却不脱俗。正是因着这样一种风骨,他的文字才拥有了最为广博的吸引力――无论是布衣,还是名士,无论是同代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能在其中品茗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不拘一格,却是一般的刻骨铭心。只要尝过一次,一辈子就再难戒掉了。 东坡曾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寥寥数语,不仅概括了他的为文之道,更流露出他骨子里的道家气质。率性而为,随意挥洒,即便因此注定了半生的流转,亦是不悔。 然而,东坡兼具一颗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之心。于是,为了他的“天下”,他又必然要走进万丈红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东坡的“天下”,远不止于庙堂之上的君君臣臣,而是囊括了所有红尘行走的人。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名士,东坡既怀有一颗纯粹的出尘之心,又怀有一颗纯粹的入世之心。也因此,他的出尘之心和入世之心都是不完全的。随之而来的便是有生之年难以排遣的孤独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是出尘的东坡;“人”,是入世的东坡。游走在出尘和入世之间,亦人亦鸿,非人非鸿。如果能够世事不管,山野间便会多一个恬然隐士;如果不曾眺望江湖,浊世中便会少一声慨然长叹。然而,没有如果,东坡的一生,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无论是出尘之心,还是入世之心。于是,隐士笑他“痴”,儒生忌他“狂”,注定了他群体性的不予接受,甚至排斥驱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万丈红尘,吾谁与归?”这是东坡一生的自省与自问。他不曾放弃自己的坚持,便只能在喧嚣中啜饮孤独。当孤独日深,难以派遣的时候,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四十岁之后,他开始研习佛教,且颇有所得。他认为,从感官解脱出来之后,真正体会到真理,或上帝,或世界的灵魂,不是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一无所见。他在给子由的信中写道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固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狗已入佛地……”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有这样两句话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东坡的品性 “因为他爱诗歌,他对人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又由于他爱哲学,他的智慧之高,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 “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固也不能为醉汉。”(二)
东坡的出尘之心和入世之心与生俱来,宛如静水流深。他并非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因仕途失意才不得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始至终,他都在红尘的边缘,流浪,放逐,徘徊。 二十岁上,正值年少轻狂,当东坡在守孝过后首次晋京致仕时,在长江边留下了这样一番心思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徘徊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是否值得?”
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出尘,或者入世,东坡从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思量。然而,这一次,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时正是仁宗皇帝当政时期,这位北宋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让东坡看到了兼济天下的可能和希望。仁宗对苏氏兄弟颇为器重,他曾经这样评价东坡和子由:“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
个人以为,早年东坡对入世的执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份知遇之恩的影响。熙宁四年(1072年)东破携眷离京后,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其间,他做诗甚多,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所感尽情歌唱出来。正是 猿吟鹤唳本无意,
不知下有行人行。 东坡兄弟二人曾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二人论政的结论,后来东坡写在一首诗里,其中有句为 眼看时事力难任,
贪恋君恩退未能。 上句很有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而下句则道出了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感怀君恩,更是为了报偿君恩。那么,这里的“君”指的是哪一位皇帝呢?这时,东坡已经历了北宋的三任皇帝――仁宗,英宗和神宗。英宗在位时间极短,与东坡并没有太多的交集。神宗心地善良却野心勃勃:他对新法的盲目推崇,导致“小人”当权,民不聊生;他对佞臣的偏听偏信,使得御使台形同虚设,忠良饮恨蒙冤。这样的皇帝,是让人“退”意横生的,几乎所有仁宗在位年间的名臣儒吏都离开了――欧阳修,司马光,张方平,富弼,范镇,韩琦――这些名字见证了北宋的恢宏,却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有一位先贤曾经说过:“当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之后,剩下的那一个,无论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它也是真实。”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者说,我们不得不相信,令东坡“退未能”的是已然驾崩的仁宗皇帝――因为他的一句赏识,东坡心甘情愿地背负起整个“天下”。 其实,这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每一个中国文人,都有一颗入世之心,即便是东坡,也不无例外。东坡的与众不同,仅仅在于他同时拥有一颗入世之心和出尘之心。初出茅庐,满腔豪情的时候,如果遇到那么一位皇帝――他抛却世俗之见,纯粹以才论人,不问出处,也不论年龄;他从上位走下,以一个长者的悲悯将“天下”托付;他的举手投足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盛世的希望――试问,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为之折服呢?而一生当中的第一次动容,第一次折服,又总是格外难以忘怀的。 于是,东坡几乎用半生去纪念这份“君恩”,去报偿这份“君恩”。二十年间,他在出尘和入世之间,选择了后者,毅然决然。 19:57 回复
浊酒清客 1位粉丝
7楼《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如果说,青年时的东坡更倾向于入世,那么进入壮年后(尤其是在三十五岁之后),东坡逐渐在入世和出尘之间建立起一种均衡。 他初到杭州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诗中的“中隐”一词,很好地反映了东坡当时的心态和处境。东坡似乎经常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他却偏偏选择了“中隐”,既不忘庙堂之高,也不舍江湖之远。这样的状态,看似两全其美,其实非常人之所及。如果没有天纵的才情和襟怀,如果没有卓绝的坚韧和毅力,如果没有豁达的脾性和气度,是绝不可能在那个时代守住这最初的清明的,也决不能忍受随之而来的旷世孤独。 后来,在《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中,东坡这样写道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这首诗讲的是东坡寻访高僧时的经历:循着晨钟去寻找隐潜的寺院,却寻之不得;好不容易找到了寺院的所在,却没能见到高僧,只看到他沾满露水的草鞋;高僧终不愿与俗人打交道,也许只有山头的月亮才能在他归来时与他为伴。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坡将世上的人分成三类。一类人,是红尘之人:他们或者为了蜗角虚名而数数然,因而根本听不到“烟外钟”,也就不可能见到“烟外寺”;或者背负着太过沉重的责任,一心入世,即使听到了“烟外钟”,也不会去寻找“烟外寺”。还有一类人,是方外之人:他们飘飘乎遗世独立,只与清风明月为伴,不染半点尘世铅华。第三类人,则介于两者之间:他们有一颗清明的心,因而能够听到“烟外钟”;他们有一颗出尘之心,因而能够寻得“烟外寺”;然而,他们尚未抛却入世之心,因而终不得见“方外人”。显然,东坡将他自己归入这第三类人之中。 这一时期,东坡生活在一个生态悖论之中 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
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
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
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 19:57 回复
浊酒清客 1位粉丝
8楼《一蓑烟雨任平生》 by 浊酒清客/冰卿
“乌台诗案”之后,东坡开始了他半生的流转,他的出尘之心逐渐显露。谪居黄州的时期,是东坡人生的“成熟期”――无论是艺术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东坡在出尘和入世之间的困顿。并且,经历了太多官场的黑暗,目送一个盛世远去的时候,他似乎更倾向于出尘。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的某个夜晚,东坡醉酒而归,无人应门,面对大江和扁舟,不禁思绪飘零,于是击节而歌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一句“何时忘却营营”,是半生仕途的无奈和疲累;一句“江海寄馀生”,是灵魂深处的召唤和希冀。年轻时是“贪恋君恩退未能”,时下却是“欲归江湖归不得”。东坡,似乎注定要陷入出尘和入世之间的矛盾,至死方休。 万丈红尘,吾谁与归?思之不得的时候,东坡开始转向佛教的研习,希望藉此来平复内心难以言说的苦闷。于是,才有了那一首千古绝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返朴归真后的扪心自问,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便是东坡对他一生犹疑徘徊的回答。 至此,不禁想起了慧能的禅语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两者多少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我们可称之为“东坡的顿悟”。 (五)
最后,借用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话,对东坡的气度做一点概括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器,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司马迁坚韧与顽强1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2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3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庄子洒脱的智者☆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李清照大江东去,众浪齐奔,淘尽千古英雄汉; 新春乍来,群芳竞放,盛开一朵女儿花傲恃寒梅独放 情溶海棠醇酿残叶浮萍皆满池 清水芙蓉独一枝你是昨日的才女,怕也属于今天.
因着千丝万缕的无限情思,你才总是倦于梳头.没想到你这秋水边的湘夫人,有时还拂了一身山鬼的风采.
八百年前的西风,卷起了一帘怎样的幽梦呵?
你曾柔情似水,承载着似梦非梦的香巢.清朗与娇嗔的笑语,裹挟着浓浓的书香,飘过了今天.
一个男孩辛幼安强说愁,一个女孩李易安说闲愁.还有两个李姓诗魂叹水流:他清唱&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浅吟&载不动,许多愁&.
谁让你是才女?你终于有了你的萧条.惟有永远滴血的心头,才是诗魂朱红的宫房.
闲愁梦醒,你带走的行囊,是《永遇乐》与《醉花阴》。不收口的心伤,唱起了喋血悲歌《声声慢》.
旧日高唐的秋千索呢?再也续不成空空蒙蒙的巫山梦.凄凄惨惨,黯然南飞的是你的天涯只影,寻寻觅觅,又有谁能像你,寻觅到词坛婉约千秋席.
一个秋天,我见到一幅关于你的画,那个至美至纯的北方美人体,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全部典雅与诗情.
又有一个秋天,我又读到了有关你的另一幅画,画家把你画成了一个活泼泼的山鬼,健美脱俗.一个才女的无限活力,逡巡于今古,拥有昨日,更拥有今天.
你真不该清清独照,一如寒夜的冷月.&红颜薄命&,绝不是才女的写照.你一句低吟,盖过芸芸众生的一世唠叨;你一声长啸,直让红尘h英雄泪,折男儿腰.
千秋六合,红颜无数,可曾有几人的命数&薄&了惟你才有的厚度?
清照以降,荷泽的牡丹开过几度了呢?又是秋水渺渺,见到一个女子,可是千载之前的你?
今天的才女,是从昨日走来的么?用手中的那支绢柔之笔,挑起眼前的竹帘,挑开朦朦胧胧的夜雾,看一轮残月弯成凄艳中绝美透顶的词句。掬起清丽晓畅的泉韵,抑扬跌宕于心田之上。聆听自己的一声叹息,溅响千古日月;让错愕中回头寻望的人,依稀瞧见那位身着素裙、手执红伞的女子,立在微雨中吟哦…… 那一阙阙抒写感怀的章节,淋湿了多少现代人的情绪!雨声细碎,宛如湮远岁月中古琴的清音。暮色将天空浸染成绝妙的水墨丹青,用色非浓亦非淡,一抹苍茫,渺远无际,渐渐加重,渐渐湮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千年以前,是否也曾有同样的夜晚,怅然对影的女子倚窗独坐,深秋的凄风冷雨摇落满地残菊?暮雨依旧,模糊了匆匆的时光,只是转瞬,却已相隔千年。易安,我常常想,你该是怎样的女子?是否如江南女子般清丽柔婉,淡雅脱俗?你的眉目间,又该有着怎样含蓄而自然的书卷气息,如同东篱的菊花,清高自许,不染丝毫世间尘埃?你的内心,该是怎样细致而善感,才会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及“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婉约轻愁?然而,想你的性格中,定然也有着北方所赋予的迈,不然,不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样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却奔放激越,开阔的境界跃然纸上的词句。灵性而非凡,易安,我想你必是这样的,一如你的名字,李清照。我曾将它解为清莲照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孤高寂寞,远离尘嚣。然而,在风雨飘摇的南宋,那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乱世,你的才华又有谁赏识?寻寻觅觅,却依然只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夜雨,如泣如诉,散落成一地忧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寥寥几笔,尽得神韵,用语浅淡,意境却含蓄深远。从你早期的词作中,我看到你的活泼与灵气。“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样简单的快乐,也许南渡后的你,读到这些词,是会不由自己地落泪的。只有离别,才会令你忧伤,“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然而,这也只是儿女情长的离别之愁,怎能与南渡后那些弥漫着浓浓凄楚的词作相比?那些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愁,即使只是浅浅几笔,也已是无比沉重,令人伤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稻∶坊ㄎ藓靡猓寐虑謇帷=裉旌=翘煅模粝袅谨奚?慈⊥砝捶缡疲视δ芽疵坊ā!焙芬谰桑闳淳饲楦械谋淝ǎ锸侨朔鞘率滦荩锢嵯攘鳌V劣凇队烙隼帧贰渡罚钊瞬蝗套涠粒沂乐校巢挪挥觯吲媪骼氲脑饧剩跻桓龀钭至说茫俊吧弊鋈私埽酪辔硇邸V两袼枷钣穑豢瞎!保裁矗切┓被裁抑泄堆硬写耐持握呔尤徊患耙桓鋈崛醯呐樱徊还斯业拿耍褡宓奈M觯慷质俏裁矗装玻闼湮樱凑庋赂遥 雨声潇潇依旧,我的思绪却已穿越千年。乱世中,易安在风雨飘零中黯然消逝,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永恒。千年之后,暮雨潇潇中,倚窗思易安的我,看见夜雨中一朵不染的寂寞清莲。嵇康☆“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嵇康只是打铁而不顾。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败由己!☆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命运多舛
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太史公用如椽大笔活现了淮阴侯韩信一生沉雄悲壮的历史。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能够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决定鹿死谁手者,非淮阴侯韩信莫属。然而正是这位赫赫大将军,曾几何时命运多舛,历经坎坷,险些为历史大潮淹没、吞噬。且不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遭受“胯下之辱,人多厌之”,即使亡楚归汉之初,也未能一展身手,名位低浅,碌碌无为乃至再次失望而逃,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此上演。屈原高洁的情操与远大的理想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2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3“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4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陶渊明高洁人格的代名词1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2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守拙归园田”。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高坡上散着幽香的菊花。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王维在禅意中微笑☆我看到王维从深林中缓缓走来,带着微笑,带着禅意,轻轻吟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顿时,一轮明月由心中升起,照亮了人生幽暗的道路,一股清泉由心底涌出,洗去了我尘世中的烦躁。走在这条禅意的道路上,我用深情的宁静俯视它,用恬淡去亲吻它,用真诚去抚摸它,因为,我足下的路――平淡,幽远。辛弃疾豪情万丈的悲情人士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诸葛亮忠臣的代表,智慧的化身☆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柏树茂盛繁密,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文章标题:《历史人物》相关阅读做真正的自我 河南一考生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 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 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你满天星斗, 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 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你坚强的身 躯,但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五斗诗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 丈红光透过云雾, 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 不为五斗米折腰, 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 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零丁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国河山沦陷的无限愤慨与悲怆, 昔日繁华的宫殿早已化为断壁残垣, 你 像那天边孤独的云无处着落。河山万里依然故我,你低头回望,满眼是百姓流 离,尸骨遍野,无限感伤涌上心头。但你做真正的自我,宁死不降,一行热泪 洒江天,成为零丁洋中的千古绝唱。壮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水中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 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但却做 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 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 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 骚!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1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 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 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 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 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 东去” ,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 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 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 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 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二、易安的黄花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 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 时休?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 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 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 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 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 ,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 ,重新认识自我, 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 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阅卷老师点评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 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 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 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2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 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 以虹为钩的海 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 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 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 而你, 偏偏要独上高楼, 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 “举 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然而你傲然,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 唐。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 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 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 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 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 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 而你偏要独上高楼,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 ,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 ,而你, 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 ;你彷徨, “倩何人换取, 红巾翠袖,h英雄泪” ;你期待,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 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 轻扬的诗句。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 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 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些 “昨夜西风凋碧树” 的时代, 是你们独上高楼, 抛开了世俗的期许, 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阅卷老师评点 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文章选取文学历上三位成功名人抛开人们世3 俗的期望, “独上高楼” “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一唱三叹,诗意 , , 。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适时地转个弯 提醒效果不明显,这怎么办?那就转个弯吧!看,食堂师傅将勺子换成长 柄的,勺子便很少滑进汤里了。是呀,许多事情难办,难就难在它要用巧妙的 方法去解决。那么,就让我们在适当的时间转个弯吧。山水?陶潜?困惑与闲适 清风徐来,荷锄而作。是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在劳作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那位以菊自比,以菊终老的诗人吗? 陶潜,为菊而隐世的诗人,为高洁而弃官的文人。在被官场尔虞我诈的关 系模糊了双眼,不知所去时,适时地转了个弯,将人生从仕途的道路上定格在 了田园,刻画在了菊上。从此他不再茫然,不再困惑,终日以菊为伴,落得个 闲适安乐的山水田园生活。这个适时的转弯,成就了渊明,也成就了一个山水田园诗人。逆境?苏轼?柳暗花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是那个面对赤壁,大声吟唱的壮士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那个遥想历史,慨叹周瑜,抒发 情怀的诗人吗? 苏轼, 一个无论何时都会发出舒心的笑的诗人, 一位面对一再被贬命运而 仍能不断感悟,抒发豪志的勇士。是呀,面对志不能伸的无奈,面对家人离散 的哀愁,苏轼总能在悲伤中找到出口,拨开云雾,找到让心灵快乐的理由。适 时地让自己转个弯,在痛苦中磨炼乐观的心胸。适时地转个弯,苏轼从悲伤的缚茧中脱出,得到心的释放,成就了豪放派 创始者的奇迹。停滞?邓小平?改革开放 不是每一朵玫瑰都代表爱情, 但是红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位伟人都能创 造奇迹,但是邓小平做到了。是在广东、福建划了个圈的设计师吗?是创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改革家吗? 在那个停滞的年代, 没有先人可以效仿, 没有什么救命草可以去拉。可是, 就有这样一个人,在适当时间转了个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创造了中国 经济腾飞的三十年。这个适时的转弯拯救了中国,惊叹了世界。成就了邓小平,更造就了中国 的奇迹。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难走?是转弯的路。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转弯的路。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惊奇?是转弯的路。人生需要我们适时地转个弯。4 追忆香魂(片段文) 是谁“手把花锄出绣闺”?是谁“嫁与东风春不管”?是谁“口齿噙香对 月吟” ?是你, 黛玉, 是聪慧敏感孤傲的你拭去了点点泪光, 忘却了风刀雪剑, 抛下了木石前盟,你静静地睡去了。一弯冷月,一缕香魂。?? 你,确是可怜;你,才思敏捷。可你为何就不知转身呢?转过一个角度, 再来品味,你会发现其实你也很幸福。?? 假如你不这般敏感, 你是不是也可以豪爽地笑, 像湘云一样醉卧石上?假 如你不这般孤傲, 你是不是也可以高唱 “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假如?? 没有假如,你走了,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转身,换位,会有另番美丽与幸福。”我轻轻地低语,你可否听到? 但愿,灵河畔,草色依旧。5文章标题:《历史人物作文》相关阅读写历史人物的作文篇一: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 一。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人们 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我认为秦始皇有对 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在连绵不绝的 900 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 人的皇帝横空出世, 他, 就是秦王赢政, 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军事上,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00 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 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 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 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倍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凡此种种,秦 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 14 年便轰然瓦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由于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为这位千古一帝的功过落 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笔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价。“创业容易,守城难”。当冷静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的同时,我们客观地分析便可知, 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不顾当时的国力和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 也就筑就不了今天依然闪烁着的 “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之中华民族精神辉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许会就此消逝不 存,也许秦王朝还能再存在一个又一个 14 年。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功过自可评说,但必须 尊重历史,尽可能还以历史人物一个基本真实面目。篇二:走进历史人物――朱棣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有过繁荣,有过晦暗,也有过战乱,每一 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各种人物,时代的伟人,横空出世,应运而 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复杂的背景下,像秦王嬴政,成吉思汗,毛泽东这些人都是当 时所谓的“救世主”,而且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而我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莫属朱棣了。《明史》曾这样记载:“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 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 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 远迈汉、 唐。成功骏烈, 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 倒行逆施, 惭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 年在位。明太祖朱元 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 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懈奈俺勺妗保鞒勺娴耐持问逼 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 《永乐大典》 , 派遣郑和下西洋, 使明朝发展到顶峰, 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网友对朱棣的评价是这样的第一,他继承了明太祖的事业,对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调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 明朝的事业建立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把明朝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中华民族发展历 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进程。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的残暴 不仅仅体现在他夺取政权以后对于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杀戮, 也表现在他夺权以后建立 的东厂对于全国政治、官僚队伍加强控制,同时造成以后宦官擅权的弊病。第四,我们说永 乐盛世是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 但是这个盛世又是一个艰难的盛世, 这个盛世是让老百姓付 出了很大的代价得到的。纵观朱棣的一生,还是可圈可点的。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 其对明朝的威胁;发动了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 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 500 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 达 3。7 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 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航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 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而我个人对朱棣的评价是这样的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而朱棣称霸 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 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 但为了称霸, 朱棣不 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 “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 1402 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 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 是朱棣命令他的谋 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 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在发动“靖难之役”时, 朱棣曾以朱元璋的 《祖训》 来证明自己的合理。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永 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 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他 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 方孝孺拒不肯写, 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 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 灭十族”的惩罚。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 873 人之多,悲惨、血腥的场面可想而知。不管怎么样,朱棣的功绩是无可非议的,但是, 也正是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国蒙受巨大的亏损,陷入了闭关自守的状态。走进历史人物,不仅加深了自己对古代的文明和事迹的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何 乐而不为呢?篇三:古人不远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古今以来,天下出现了数之不胜,但在我认为,最突出的还要非曹操莫属了,他是《三 国演义》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 面, 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使人难以捉摸, 历史上对他的看法也较有争议, 不过,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着名的诗 人。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虽然没当皇帝, 但自 196 年迎献帝都许, 直到 220 年去世, 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 他精通兵法, 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 他用兵用计, 胜人一筹, 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 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人才济济。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 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 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 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 着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 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 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 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 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 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 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 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 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 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 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 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 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 之人,超世之杰矣。”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点,尤其是他的野心:从“宁教我负天 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 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 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 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但是,曹操还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历史人物。篇四: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 功、戚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姓诸葛, 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 谋略家, 军事家。他一生追随刘备, 多次为刘备打仗时出谋划策, 帮助刘备取荆州, 得马超, 破许昌…… 一生为蜀国立下的功绩不计其数,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为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 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将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岁时去世,死前留下了一个图 本和以后出事的应对措施,帮助蜀国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样兴旺了一阵子。诸葛亮一生经历过许多大的战争,且计谋大部分是诸葛亮出的。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 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诸葛亮。这时正值秋日,在许昌整顿了一 年的曹军现已精神焕发,准备驾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军中却缺 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计,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若十日内没有完成,便军法处置。然而 诸葛亮并没有抱怨, 而是说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诸葛亮说大话, 于是便任由他去了。第二天,诸葛亮把从鲁肃那里借来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满了草人,并下令向 曹军水寨进发。这一天正好有雾,曹军的视线不好,错把草人当成了士兵。霎时间,曹军朝 草船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条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上轻而易举凑 齐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哑口无言,落空。 诸葛亮最令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心。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疾病 缠身的那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他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刘备死后,有才能的诸葛亮并 没有称王称帝之心,而是全力帮助后主刘禅带兵打仗,管理国家大事,对待刘备的孩子就像 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但是蜀国有才能的人都相继死去,诸葛亮一个人独木难支,难管朝 政,最终死去。他在临死时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诸葛亮这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人忘却。篇五: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传颂千古的佳话 传说。千古佳话永流传 楚汉相争,项羽大势已去,处于败局。此际,面对着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这位 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并忍泪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 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项王大势已去,自己只能成为项王 的累赘,她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羞受辱。她虽为一介女子,却也知羞呀,也知耻啊, 所以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羽面前。“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离愁尽 她,在众人离开他时不离不弃,情愿以自己做代价,唤起项羽奋战之斗志:“君王意气 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情愿以一舞诀别霸王,自 刎殉情,希冀胜利突围。生死离别前的那一舞, 舞尽了天下女子的绝代风华; 那一抹泪, 流尽了世间女子的辛酸。那飘舞的丝绸,写满了离别的愁绪;那轻盈的体态,转出了满腔的哀怨。佳人,离愁上心,相思白头…… 佳人帐下拭泪痕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英雄已末路, 佳人何以堪?不过眨眼间,红颜已散尽。终始虞姬是那残弱无力的飞蛾,王是那焚尽世间所 有的烈火。只不过,飞蛾的泪滴已灭不尽烈火,只能帐下拭泪,独自承受…… 后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 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赞叹虞姬的美丽, 更惊异于她的痴情与知耻。但,我毕竟只是两千多年后的一个旁观者,对于历史,我有太多 太多的疑问, 却只能在迷惘中揣测, 只能在历史的车轮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寻找我最喜欢的历 史人物,虞姬的踪影…… 篇六: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李清照 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李清照。我手中捧着一杯清茶,伫立在窗前,看着夕阳西坠,红艳的火烧云。思绪射向了远方, 穿越了今朝繁华的都市,停留在李清照那宋词文明的宋代。我漫步走在宋朝的大街上,忽然一个清脆亮丽的响声传了过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清新淡雅的诗词令我心头一阵喜悦, 猛然想起,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有些淡淡哀伤的《一剪梅》。走近书堂,传来孩子们稚嫩、 纯真的声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孩 子们的声音让我联想到了你当时作诗的样子陈旧的桌前摆放着两杯美酒, 酒中稍稍带着那 令人心悸的苦涩。此时,你不仅对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也对国家的安危担忧着。醉了,碎 了,你诗兴大发写下了《醉花阴》。走近一个官僚门前,一个女儿娇滴滴的走着,我不禁油 然想起你的那句诗:“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话,三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 宦官少女的矜持与天真。我的思绪又从遥远的诗句回到了现在。不仅因为你的诗成为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你对 生活的执着与希翼, 也令我折服。那时, 你凭着学富五车的才气成为了当时年代的一朵奇葩, 但你不被那冷落的秋风吹下枝头,依旧傲然的尽情绽放。但幸福却随着日暮渐渐闭合,相思 之苦,逃亡之愁,成了你的生活主题。你凭着男儿都未有的英雄气概,屹立在生活强者的巅 峰。你诗中的淡淡忧伤的背后又是何等的坚强。你从不放弃手中的笔,哪怕只有一口气在, 也要用犀利的语言呼吁人们反抗金的残暴侵略, 保住大宋国土江山。你的诗也曾鼓舞着多少 士兵重新振作,誓死抵抗侵略者。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你只能将这些苦难离愁化 作一杯淡淡的清酒,独自沉淀于腹中。你厌恶世俗的明争暗斗,淡泊名利,使你成为我一生 最喜爱的典范。李清照,我多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传奇女子,一位爱国爱家,富有才华的女子。是你擎起 了一盏灯,照耀了我那颗孤独、敏感的心,鼓励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一眨眼,手中的清 茶凉了,夜幕渐渐降临。我伸了个懒腰,坐到凳子上,阅读着你意味深长的诗句……篇七:竹林七贤”之嵇康 一.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 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 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一)人物事略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 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 贤”。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 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 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 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 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 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 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 ,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 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 解脱的办法。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 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 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 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 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 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 散》今绝矣!” 嵇康与孙登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 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 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 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 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 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篇八:历史人物 光阴倒转,恍惚之间我来到了那一天。莽莽乌江印着如血的残阳, 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铮铮铁水, 那立拔山河的气魄随激流滚滚 而去。你是一个令我心痛的悲剧,虽然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却是独具一格的悲壮,天 地之间好不苍凉,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你谱下诗篇, 如果你听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那么你会惭愧吗? 你是一代英才, 但却从不愿从头再来, 你以为大丈夫就要无敌于天下, 永立于不败之地, 你以为东山再起会让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你错了,错得很离谱,离谱到根本不配做一个统 领大半江山的霸王, 只能永远成为一个为后人留下遐想的神话, 再也不能像雄鹰一样傲视天 下了。你不会知道卧薪尝胆后的甜美, 结局使你注定成为一个为后人“景仰”的懦夫, 荣辱成败, 不在一念之间,若当年的一切可以从来,我相信你能够力挽狂澜,其实并不是天要败你,是 你败了你自己,或许这也是你最好的结局,历史终究是历史,你已经成为了过去。你的爱与恨都随着江水奔腾远去了, 如果你的灵魂真得还会有来世, 我愿化作你骑乘的 骏马,随你杀敌而去。哎,可历史谁又能更改…… 悲――哉――,项羽!项羽,悲――哉――! 对历史人物的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佳作来, 小作者平时对项羽资料的 收集整理让他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材料,全文以“悲”的基调来贯穿,悲哉,项羽跃然纸上!
历史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肃然起敬的近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