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二战之后再没出现比较有名的哲学家新哲学家呢?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日本为何可以在二战后50多年内发展成一流发达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了仍没有成为发达国家?
欢迎讨论。原问题说明: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当时国情虽然是一个方面,但我想知道主要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还是政策的问题?还是政府智商问题?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
按投票排序
132 个回答
说得有一定道理,从金融和国际关系的角度给出了原因。 还有很多回答说原因是“前30年”的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这种观点其实不准确,因为日本战后也搞过计划经济,请自行谷歌“经团联”和“电力五年计划”(日本搞五年计划这你敢信?)。其实题主说的“日本为何可以在二战后50多年内发展成一流发达国家”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日本在二战前就是一个一流发达国家。基础科学:日本人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在1901年,在二战前日本人就做出了多个诺贝尔级别的成果,要不是因为西方歧视黄种人,早就获奖了。而中国人在1901年刚刚被八国联军打得满地跑,连现代科学的门都没摸到。工业实力: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沙俄。在二战前海军仅次于美军。二战中所有武器都能自产,其中包括性能秒杀美英当时飞机的“零式”(太平洋战争初期与美军飞机交换比1:6,不过后来被虐了)和著名的巨舰大和号(7万吨,比辽宁号还大)。这要多强的工业基础才能做到?民国当时的情况呢?到1943年才基本把24式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造明白。用全美国的设计师和发动机造了个战斗机“研驱-1”,只弄出2架试验机就没了下文。为了造“万吨轮船”,所有钢板都得美国进口。二战战败对于日本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没有毁灭性打击。兵工厂毁了难道不能重建?不打仗了兵工厂不能转民用?大炮瞄具和照相机镜头差不多,尼康就是这么来的。坦克和挖掘机有多大差别,问问三菱和川崎。拿当时的日本跟没有任何重工业基础的中国比是很可笑的。正确的类比是:前30年 vs 明治维新,改革开放 vs 日本战后奇迹。找准类比对象以后,你会发现建国60多年的发展完全是符合发展逻辑的,而且与日本近现代的发展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前30年:中国前30年主要发展的是重工业基础,而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也干过“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日本听说中国鸦片战争战败后就投入了大炼钢铁。对此,我的研究不多,这里长篇引用一篇台湾网友的文章:武士们对建造巨大建筑所需的基础 和强度知识一无所知,反正按图施工就是了。武士们组织日本社会的各类传统工匠强行土法炼铁,直接建设熔铁反射炉,然后按书上一字不差的操作反射炉,目的只 是熔铁铸炮。武士们违背科学规律强行推动炼铁的结果:萨摩藩的反射炉基础不牢,炉体逐渐倾斜后解体;水户藩的反射炉烟囱则被台风吹倒;佐贺藩稍有突破,开始正规实验,但为期3年7个月的16次试运行全部以失败告终。即使如此,武士们还是不后退更不信邪,抱持着“如果做就能成”的态度继续干下去。。。本东北的南部藩总算找到了商人出资,聘请大岛高任担任技术指导建设制铁高炉。这个根据荷兰书示意图,炉高20 英尺,按照日本土法建造的“大岛型”高炉,于1858年12月制铁成功。大岛型高炉对日本来说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用水车送风,木炭消耗为传统反射炉制铁 的 1/3,而且是半永久的制铁炉,不像传统反射炉需要废弃。但大岛型高炉仍然有缺点,它的风箱送的是冷风,炼铁单位消耗燃料多,炉温低,不容易维持铁的熔融 状态,只能连续运行4-5天。大岛型高炉的意义是为后来明治维新建设的国营釜石制铁所提供技术和人才准备。。。。当时的日本非常贫穷,日本的第二次大炼钢以经济倒退10年作收场,但武士们不气馁,打算继续干下去……这里并不是为Mao开脱责任,而是想说中国遇到的困难不是完全是“人祸”。在现代世界,缺少外援的国家想要实现重工业化都付出了类似的代价。中国经过前30年的发展,能够自产包括歼5歼6歼7的航空发动机,能造东方红拖拉机的钢板和发动机,能造收音机化肥发电厂,能修路架桥铺铁路盖楼,能发射卫星和建立核威慑能力。可以说,30年实现了从年100年都没实现的国家重工业化。如果领导人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好大喜功,把这个重工业化的过程拉长20年,也许人民就不会受到三年自然灾害那样的苦难,但也可能错失发展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基本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和日本战后是比较有可比性的。两者的经济政策也差不多:操纵汇率,国家补贴重要产业,重视教育,利用低廉劳动力价格输出产品,土地财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也差不多:腐败、污染、贫富差距、世袭。两国的政策都是国家资本主义,日本搞过“电力五年计划”,搞过“奥运会景气”,仔细看看跟中国干的事差不多。按秦晖的说法,这叫“低人权优势”发展。日本的运气倒是好得多:1、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订单重建了日本工业,而且转让了大量技术。中国得到了不少苏联工厂,但没有工程师队伍能在此基础上研发再创造。2、日本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产业实现赶超,而中国当时没办法大规模生产半导体电路。现在中国的机会是抓住互联网革命,实现赶超。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远比日本强,形势比日本好。中国和日本的主要差别是:中国的政策制定更独立,日本被美国剪羊毛。日本社会更自由民主,有利于缓和国内矛盾和创造更宽松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国情和日本所属的国际阵营和国际处境都不一样日本在二战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都在还战争陪款,而且当时日本没有军队,不用负担军费,防卫是由驻日美军来负担,可以勒紧裤腰带发展经济,而且有明治维新时期留下来的工业基础。朝鲜战争之后,对日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二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看到了日本在冷战中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援助日本,作用类似于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并开始减少日本的战争赔款,签订“旧金山条约”。[战后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3亿美元,德国仅对犹太人的赔款为600亿美元]。日本利用国共两党争夺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从而免去了对中的战争赔款,如果日本赔款的话,估计到现在还没有还完,当然了,后面的日本对华援助就是后话了。从此以后,日本的经济一路高歌,于1968年超过西德的GDP成为世界第2位 ,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在贸易上长期赤字。 美国才开始打压日本经济。[详见]-------------------------------------------------------------------------------中国在二战之后(其实在二战之前就不咋地,军阀混战,根本没法让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有日本留下东北重工业基础,当时的伪满洲gdp亚洲第一,超过当时的日本本土,但是都被老毛子给抢光了。),国共进入抢地盘的战争,把中国打成一滩烂泥,日本二战时候虽然被炸得够惨,但是人家的老底还在。中国几乎没什么工业基础,到1949年的时候,常凯申跑到台湾的时候把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带走。当然朝鲜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让苏联放下对中国的戒心,开始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工业援助。当然这只是经济方面唯一对中国的有利的地方。其实中国经济开始建设时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苏联对华贷款和援助对于新中国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新中国一五计划中的对华援建157个项目[还随带给中国建了]。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随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从1957年到1960年,太祖发动大跃进。这三年,中国死多少人咱们就不讲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倒退,农牧业产品大幅减产,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接踵而来的大饥荒。这一时期还有一件事情拖垮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苏交恶。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缓和。当时中国没钱还要勒紧裤腰带还钱。中国当时的gdp------------------------------------------------------就在同一时期,陷入意识形态相互挞伐的中苏关系公开破裂。苏共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上都反对中共的政策,中共则对苏联与“帝国主义”缓和关系而不满,最终苏共撤走专家、毁弃援华合同,激起国人愤慨。毛泽东为保住颜面,以顶住“苏联大国、老子党的压力”为借口,勒令全国同胞束紧裤腰带,提前还债,争气炼钢等为号召,挽回颓势,以争取做和苏联一争高低。只是民力早已衰竭,出现的是更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维基百科-------------------------------------------------------------面对北方的军事威胁,中国当时对苏联军事行动表示出了深切的担忧,并进行广泛的备战活动。中国在国内大规模的宣传“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保卫国防、献身祖国”等口号,并对民兵进行“三打三防”的军事训练。珍宝岛冲突后,采取了与对抗北约同样的对抗威胁针对中国,苏联则一度考虑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维基百科--------北方大黑熊对中国的国力消耗十分严重,经济不倒退就已经不错了。据我们的历史老师讲当时好多大城市地下都挖空了,对我们现在还有影响的就是北京地铁一号线,在日开工建设,当时是战备工程,用来运送士兵的。--------------------------------------------------------伴随着1966年WG的发生,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去了,还有什么精力去发展经济,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发展。WG结束以后。邓公上台,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增长,虽然中间发生了8*8政治风波,引发了中国经济的两年的倒退,随后又恢复正常。经济又开始了高速发展,帝国主义的经济制裁都是纸老虎。
别老想着什么起点一样不一样,那是脑子糊了在瞎扯淡。看看隔壁的朝鲜和韩国,远一点的东德和西德。难道1950年的韩国人远远领先与朝鲜人?还是说1945年的西德远远领先与东德了?也别扯淡说什么XXX的援助,说得好像朝鲜和东德没从外面领回一分钱一样。再看看俄罗斯隔壁的芬兰,二战时被苏联入侵,丧失大片领土。二战后害怕苏联,不敢加入北约,一直对苏联忍气吞声。在1960年代的时候,人家还饿死人,一大票人去瑞典找活路。但芬兰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所以就算饿着肚子,也要投资教育,于是经济在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有了飞速的发展。哦,这个时候你要说芬兰的人口少,有优势?不说其他的,你看看世界上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难道各个都是人口奇多的?美帝岂不是应该比印尼和巴西贫穷?芬兰只有500万人,负担少,但劳动力更少。假设芬兰人和中国人的智力分布差不多,那芬兰找出一个聪明人,我天朝就能找出多少了?
排名第一的阿成的答案对计划经济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国家有计划的发展经济,并不叫做计划经济。真正的计划经济的要点在于,取消私有制,个人无权拥有土地和企业,所有的生产单位,都要按照政府计划部门的计划生产、销售产品。因此,搞个五年电力生产计划,并不意味着日本搞的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国家,也可以有计划,而私有产权制度,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基石。日本对私有产权制度的保护一直是相当完善的。比如前段时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为什么钓鱼岛要国有化呢? 因为钓鱼岛一直是属于日本某个家族的私有财产。出现领土争端后,日本为了更好的控制钓鱼岛,花了20.5亿元将岛屿将岛屿买了下来。而且,这个私人家族拥有钓鱼岛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在二战前,该家族就拥有该岛屿的“所有权”,二战时,该岛屿被美军占领,美军撤退后,将该岛屿还给了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没有将这块岛屿“私吞”,而是查找资料确定岛屿的所有权人之后,又将这块岛屿还给了这一个家族。我说这么多,不是要判定钓鱼岛到底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而是想说,日本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可见一斑。反观中国,在国内大搞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将全国所有的土地和企业都收归国有,甚至农村农民养的耕牛、山羊都要上交国家,农民在家里养鸡都属于搞资本主义,可以说完全取消了私有制,所有的生产单位,都要按照政府的计划生产,这才是正宗的计划经济。日本比中国发展更快,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的工业基础好,人口素质高当然是原因,但我认为,核心原因还是日本搞的是市场经济,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对经济的妨害,我认为是常识,已经不需要多讲了,但我在知乎上,反复看到很多高票答案在鼓吹计划经济,我不知道为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计划经济的国家,几乎不可能有创新。比如,日本发明了电饭煲,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就不可能发明,因为在电饭煲出现之前,搞计划经济的国家不可能“计划”生产电饭煲。多的不说了,累。
《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东家在逃难路上一无所有之后对长工说,我知道怎样从穷人变成富人,只要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日本就是那个东家。日本成为过一个近代一流强国,知道来的路怎么走,知道哪里是坑,哪里是路,中国不知道,只能抹黑往前走,一摔一头包,一摸一手血,武功秘籍上虽然写着要想成功必先自宫,没看后页即使自宫未必成功,看着是补药,结果吃下去只流鼻血不长个儿,到最后换了本儿秘籍结合心得自己瞎练,最终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武功已经看不出谁家的了,但就是一身蛮力气,谁看着都讨厌,心想这孩子咋长的,哪门哪派都不是,就是没人敢惹。
人!中国当时的文盲率是多少?而日本国内国民的教育情况是什么样?日本死了几百万青年男子,但绝大部分日本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日本人!)都还活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很多人说日本起点高,其实不然。别看日本二战期间举国投入海空军,就以为日本国力很强,日本二战前或二战初期的人均产值,大致相当于苏联的二分之一,或德国的四分之一,跟美国就更没法比了。日本真是矬子挑战巨人,又在战争中被打了个稀巴烂。但到1990年时,名义汇率计算的日本人均GDP早已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也接近美国,约相当于苏联的三倍。战后德国的发展速度在西欧是最快的,更比美国快得多。50年代时,德国和日本恢复到战前水平,这个时候日本人均GDP只相当于西德的四分之一,但30多年后的1990年,日本已然反超。显然不是简单的“起点高”能解释,日本的起点虽比其他东亚经济体更高,但领先的并不多。1960年时,日本人均GDP470美元,摆脱战争的韩国只有80多美元,看似差距很大,但以战后东亚各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两者起点的差距也只在15~20年。台湾比韩国强,与日本的起点相差10年左右。如果大陆在50年代中后期能取得同期日本的发展速度,那么与日本的起点差距也不会超过日韩间的差距,约为15~20年。差距是在此后20多年间拉开的,具体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地球村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孤儿院,里面生活着大大小小200多号人,潜规则是大家以三样东西为标准衡量高低贵贱。一是衣服华美程度(人均gdp);二是学历高低(国际影响力);三是斗殴技能好坏(国防实力)。日本是个通过正面努力与背后暴力掠夺成长起来的暴发户,穿着整齐的和服,中途去修了个国际承认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苦练武士道没人敢欺负。日本想挑战美国,于是背后袭击美国这个拥有博士学位的第一届斗殴大会的冠军,结果反而被美国用加州无影脚重重踢了两脚,俯首称臣当美国小弟,美国看日本缺衣服给了日本两件皮大衣。第二届地球村斗殴大会美国又胜利成为冠军兼主席。美国担心日本再走武士道的老路,帮日本修了部和平宪法,一直积极帮日本研修博士学位课程。日本老想串改宪法,谋求武力正常化。中国是个没落贵族,年龄比日本美国都大的多,上幼儿园、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由于早熟很能装横,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初三,家境败落,成绩滑落,连续留级,变成了矮穷矬,还成天挨揍,为了自保经常给英、法、德、俄等学习好、武功强的同学教保护费。好不容易凑钱读了个高中理工科,还没上完,又突然被日本这个暴发户捅了两刀,还被日本拿走了三年的生活费,剥走了两件马甲,不得已辍学了回家养病,在床上一躺好几年,瞎用药搞得自己左脑右脑不协调,消化不良了好一阵子。现在好不容易出院了,采用一切猥琐手段逃避殴斗,一直闷声努力的自学攒钱挣学费,一心一意的想考个成人高教。菲律宾、越南等同样想考成人高教的同学一直觉得与中国放在同一平台考试不公平,打心眼里鄙视中国,因为在他们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中国早就是研究生的同等学力了好伐,我们经常被揍或被中国威胁,九段线贴着我们家海岸线划,中国穿戴整齐,老子衣不蔽体,中国还好意思猥琐装熊装穷,一个大个子肌肉男躲在一群亚非拉出身的瘦弱高中生队伍里得了便宜还卖乖,一肚子坏水好处占全了,天天嚷嚷着中国还是发展中,永远不称爸。我去年买了个表”。
看到了 关于反驳最高票数的回答
明明自己在混淆概念 歪曲历史
竟然还号称要打别人的脸 也是醉了 我来反驳一下他所谓的反驳吧1.阿成说"战前日本是一流发达国家",这话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以此为基础,你之后所有的推论都错得离谱。2.阿成说"应该拿明治维新对比毛时代,战后经济奇迹对比改革开放"呵呵,您先教育题主不要不当类比,然后亲身示范来了一个更不当的。题主用战后日本对比49中国,起码保证了两点,一是时代的相同,二是人均GDP大体相当(45中国的人均GDP还高于日本)。题主控制了大变量就是没控制小变量;你厉害,用19世纪日本对照20世纪中叶的中国,直接穿越。====================我不知道你从哪里看来的数据,反正从我找到的数据看49年日本GDP是中国7倍 180美元比23美元 所谓人均GDP相当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这么说吧,明治维新开始的时候,日本还是一个靠武士打仗的国家,民国末期,中国起码有了现代军队了。如果明治维新可以等同于毛时代,那从洋务到变法到民国,中国近100年没有任何发展,我就问,你中学老师敢这么教你吗?念过中学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非要中日对比,明治维新最贴切的参照物是什么?洋务运动,谢谢。为什么我要对这么句话如此在意,因为他后面的所有推论都说以这个不当类比为依据的。=================从洋务运动到49年 当然不是没发展的
比如说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16万吨 是英德1870年之前的水平
美国1872年水平 日本1909年的水平了。3.阿成拿一段"台湾网友"的文章,说明治维新有引发十年倒退的大炼钢铁,进而论证大跃进的种种闹剧是有合理性的。台湾网友对你影响确实大,这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你"毛时代VS明治维新"脑洞的起源,又让你推出了合理性。可惜这也是建立在不当类比的基础上的。即使"日本大跃进"是真的,这依然截然不同。因为时代不同。你一百多年前裹你女儿小脚理直气壮,现在裹一个试试?==============49年的时候中国裹小脚的女人不要太多 要知道49年中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而当时中国农村根本还停留在古代社会的经济生产水平。别说和100年之前 就是和200年之前比也没多少变化。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人对文明世界有任何的认识,只能埋头瞎搞。而大炼钢铁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认知水平显然和日本武士不是一个高度。大跃进与文革之所以是悲剧不是因为当时别无选择,而是指出你错误的人都被打成右派了,这几十年的大部分错误之前没人反复劝告?他们收获了什么?我爷爷是当时的小干部,也知道那是瞎搞就是不敢说,阿成,你把当时的中国人都当成毫无常识的猪了吗?中国人死那么惨真不是因为自己傻逼谢谢。我知道民国的教育水平被高估了,文盲率极高,但头脑清醒的精英知识分子也不少吧?哪怕西南联大、燕京大学、国立中央都是野鸡三本狗,留学生也不少吧?清末留日生都每年上万人,这些留学生没有都跟蒋介石逃到台湾吧?怎么这些留学生建国后立马智识退化到19世纪日本武士的水准了?一个是没人知道瞎搞,一个是把知道并反对的人往死整然后瞎搞,可比吗?你怎么推出合理来了?=====================每年上万留日学生,我实在不知道你的数据哪里来的。整个民国中国毕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一共也就100万。平均一年也就毕业2万。你这一下就每年留日上万人。也是真敢说啊(补充晚清一点留日的中国学生最高峰时期总数达到过一万人 但真正能进日本大学本科的也就是百分之一)。再说学生质量,49年中国理工类科技人员加一起不过5万人。然后经过前30年所谓瞎搞之后到了78年是500万人 。而所谓瞎搞的结果是中国的钢铁产量从49年的16万吨 达到了78年的3100万吨 4.另外啊,当年苏联来了多少专家搞建设,哪个大学里没有"专家楼"?你们说起建国初成就不归功他们也就罢了,自己任性犯错误又怪起"孤立无援"了,好像被两个阵营同时孤立是因为自己品性太高洁一样。功劳全是自己的,错误全是别人的,呵呵。=============难得你算说对了一点,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天朝前30年有一段时间被世界孤立 恰恰是因为如此。当时两大阵营 怎么容的下中国这样想独立自主发展的大国。这篇答案槽点太多实在吐不过来,这种答案都这么多赞,知友还好意思鄙视微博网友?——————————————————————————————————————————另外,拿日本对比不好,那用韩国啊,韩国可一直比中国还差远了,50年代初还是全亚洲最穷,被朝鲜完爆,韩国成为发达国家不是因为”底子好“吧?=================你的答案 吐槽点其实更多。 韩国当年确实很穷 的那架不住美爹帮忙。560年代美国给韩国的援助打到120亿美元。后面也跟着技术转移 开放市场。这才有了所谓江汉奇迹。而且最主要的是,韩国是小国
只要扶植几个产业甚至公司 就能让其经济起飞。要知道韩国现在最大的10家公司年产值占韩国GDP的75%以上。中国能这么发展吗。想想都知道了============看看49年的基础数据=============194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农业资源统计--------------------------------------------------------------------------------------------------各国产值:美2673亿,苏1404亿,英305亿,法约283亿,西德231亿,印184亿,中123亿,意122亿,日94亿人均产值:美1782美元,英697美元,法677美元,西德486美元,日182美元,中国台湾156美元,大陆23美元。年发电量:美3450.7亿度,苏782.6亿,英574亿,日415亿,西德406.5亿,法299.3亿,意207.8亿,中43亿生铁产量:美4982万吨,苏1639万,英965万,法835万,西德714万,比375万,印164万,中25万粗钢产量:美7074万吨,苏2329万,英1580万,西德915万,法915万,日311万,印137万,中16万铝锭产量:美71万吨,法5.4万吨,英3万吨,意2.6万吨,日2.3万吨,印0.4万吨,中0.001万吨原油产量:美2.49亿吨,苏3.34亿,伊朗2724万,沙特2324万,科威特1238万,印25万,日19万,中11.8万硫酸产量:美1037.1万吨,苏184.5万,英168.7万,日161.3万,意116万,法115万,印10万,中4万棉纱产量:美170万吨,印61.6万,苏60万,英41.7万,中32.7万,西德22.8万,法22.8万,意21万,日15.7万人造纤维:美45.2万吨,英13万,西德12.9万,意8.7万,法7.3万,加1.7万,苏1.7万,巴西1.6万汽车产量:美625.3万辆,英62.8万辆,苏32.3万辆,法28.6万辆,西德15.9万辆,意8.6万辆,日2.9万辆电话数量:美4070.9万门,英517万门,法231.9万门,东德211万门,瑞典150.8万门,日137万门,中22万门铁路里程:美,苏11.6万公里,印4.48万公里,法4.13万公里,西德3.69万公里,英3.15万公里,中2.18万公里--------------------------------------------------------------------------------------------------人口数量:中5.4亿人,印3.5亿,苏1.8亿,美1.5亿,日8130万,东德4920万,意4640万,英4378万,法4180万小学生数:中2439万人,美2000万,印1762万,日1100万,德约600万,意482万,法467万,英451万中学生数:日683万人,美630万,印460万,英215万,中103.9万,意99.6万,德约80万,法74.6万大学生数:美262万人,日38.7万,印28.4万,意14.6万,法13.7万,中11.7万,东德11万,英10.6万小麦产量:苏3000万吨,美2988万,中1381万,法808万,意707万,印574万,西德247万,英224万,日130万大麦产量:中660万吨,美516万,苏500万,印224万,英216万,法143万,西德121万,日95万,东德52万大米产量:中4450万吨,印3531万吨,印尼987万吨,日938万吨,泰668万吨,缅甸517万吨,中国台湾174万吨玉米产量:美8225万吨,中648万吨,苏500万吨,印205万吨,法19万吨,西德2.1万吨马铃薯量:苏8960万吨,西德2088万,美1093万,东德994万,英773万,意263万,日255万,中174万,印154万油料产量:中728万吨,美637万吨,印385万吨,尼日尔85万吨,印尼63万吨,日23万吨,韩20万吨肉类产量:美983万吨,苏380万吨,中220万吨,法181万吨,东德110万吨,英95万吨,意51万吨,日7.7万吨牛奶产量:美5266万吨,苏3530万,法1370万,西德1132万,英975万,加722万,意492万,日28万食糖产量:印322万吨,美190万吨,中20万吨,日1.6万吨捕鱼产量:日264万吨,美218万,苏183万,挪威130万,英116万,西德50万,中45万,法44万,千名婴儿死亡率:瑞典23人,荷27,英32,丹34,法60,日63,意74,美76,菲律宾109,埃及136,中国200人均寿命:美国68.6岁,日本53岁,印度41岁,中国40.8岁,世界平均寿命47岁===============
各种小冰河,各种奥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中有名的战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