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最易侵犯与白色念珠菌最主要的鉴别是

云南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血清型、配型初步研究--《大理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云南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血清型、配型初步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1894年新型隐球菌被确认为自然疫源性条件致病性真菌,乡下农场、蝙蝠洞、腐烂的蔬菜、瓜果、昆虫以及健康人的口腔、体表、肠道以及鸽粪等多种基质中可以检出新型隐球菌,在所有基质中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和生物量都是最高的。随着化疗药物和皮质类固醇广泛应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器官移植等大量开展,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数的增多,真菌感染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其中新型隐球菌的感染尤为突出,主要侵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导致致命性的脑膜脑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如今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球菌病死亡率高,但目前隐球菌病系统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人类之间相互传染的病例极其罕见,而隐球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新型隐球菌的生存环境的研究已学成为焦点。在我国,新型隐球菌临床株是研究重点,对新型隐球菌环境株的调查研究较少。2013年林丽娜等在大陆15个地域检出80株新型隐球菌环境株,而且发现隐球菌临床株与环境株之间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易感人群不能与滋生新型隐球菌的环境接触。研究目的:目前云南省不同地理环境新型隐球菌的分布未作系统调查研究,鸽粪是新型隐球菌滋生的环境之一,本研究拟对云南省部分地区鸽粪中的新型隐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调查其带菌率以及分析其表型特征,为隐球菌病的预防、诊疗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黑米琼脂培养基对来自云南省大理、昭通、曲靖、临沧地区的473份鸽粪标本培养、纯化分离,共分离鉴定出152株新型隐球菌。2.实验方法:2.1两种新型隐球菌选择性培养基的比较研究:采用黑米琼脂培养基(Black Rice Agar Medium)和咖啡酸玉米琼脂培养基(Caffeic Acid Cornmeal Agar Medium,CACA)对鸽粪中新型隐球菌进行分离,对两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和培养效果进行比较。2.2云南省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黑米琼脂培养基对云南省大理、昭通、曲靖、临沧地区的473份鸽粪标本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并且通过新型隐球菌特异性引物CN4和CN5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大小对其进行鉴定,并比较各个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带菌率的异同。分离获得新型隐球菌菌株并进行保存。2.3云南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血清型与配型分析:采用新型隐球菌血清型及配型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自鸽粪的152株新型隐球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imer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根据阳性或阴性的扩增结果对新型隐球菌的血清型和配型进行鉴定。结果:1.黑米琼脂培养基中新型隐球菌菌落光滑湿润,呈棕黄色,状似熔化巧克力。通过黑米琼脂培养基处理鸽粪样本70份,共分离鉴定出新型隐球菌菌株23株,检出率达为32.86%。咖啡酸玉米琼脂培养基(Caffeic Acid Cornmeal Agar Medium,CACA)中新型隐球菌菌落较黑米琼脂培养基(Black Rice Agar Medium)上的菌落小,褐色且干燥。咖啡酸玉米琼脂培养基(Caffeic Acid Cornmeal Agar Medium,CACA)中共分离鉴定出11株新型隐球菌,检出率为15.71%。黑米琼脂培养基的检出率与CACA培养基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色丝状真菌覆盖性生长的培养皿数目少于CACA培养基,污染程度低于CACA培养基。2.云南省4个地区473份鸽粪标本中共分离鉴定出152株新型隐球菌,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2.13%。其中大理地区检出率为26.08%,昭通地区检出率为30.05%,曲靖地区检出率为81.81%,临沧地区检出率为37.03%。4个地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1)。3.云南4个地区新型隐球菌环境株血清型均为A型,交配型均为α型。结论:1.作为新型隐球菌的选择性培养基,黑米琼脂培养基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效果(检出效果和检出率)均优于CACA培养基。2.云南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带菌率较高,且不同地区带菌率不同。3.云南4个地区新型隐球菌环境株血清型均为A型,交配型均为α型,与临床分离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R519.4;R181.3【目录】:
英汉缩略词与英汉对照5-6中文摘要6-9abstract9-12第一章:两种新型隐球菌选择性培养基的比较研究12-28 前言12-14 材料和方法14-19 结果19-23 讨论23-25 结论25-26 参考文献26-28第二章:云南省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分离与鉴定28-41 前言28-29 材料和方法29-32 结果32-36 讨论36-38 结论38-39 参考文献39-41第三章:云南部分地区鸽粪中新型隐球菌血清型与配型分析41-48 前言41-42 材料和方法42-43 结果43-44 讨论44-45 结论45-46 参考文献46-48文献综述48-57 参考文献54-57附录57-58致谢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明权,马越云,谭庆荣,穆士杰,于文彬,丁振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张园;王静梅;剡根强;;[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12期
陈裕充,温海;[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刘卫兵,岳喜昂,温海;[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陶星辰;刘晓英;刘硕然;苏鸿雁;;[J];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陶星辰;刘晓英;尚秋菊;杨静;苏鸿雁;;[J];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吴绍熙,郭宁如,刘维达,李安生,张宏,沈永年,吕桂霞;[J];真菌学报;1996年02期
李安生;吴绍熙;郭宁如;沈永年;吕桂霞;陈伟;朱妙常;潘如圭;;[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年01期
尹玉港;谭会泽;刘松柏;魏师;陈永均;;[J];饲料博览;2014年01期
李安生,吴绍熙;[J];微生物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先彪;[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敏;[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孔庆涛;[D];南京大学;2012年
林丽娜;[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明权,于文彬,马越云,谭庆荣,范金水,丁振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于文彬,张建芳,苏明权,马越云,刘家云,范金水,丁振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张园;王静梅;剡根强;;[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12期
白霜;张立军;宋广周;李晓宇;;[J];杂粮作物;2008年02期
汪春娟;姜亚平;;[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03期
董大鹏;张学俊;王庆辉;罗代军;宋磊;;[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周波;王晓红;陈丽丽;郭连营;张卓;徐超;;[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4期
杨晓苏;王红星;;[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年03期
佘晓欣;李秦;李长荣;;[J];法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黄镭;熊汉国;;[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波;王晓红;郭连营;张卓;徐超;;[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巧娥;钱洁;任海毅;董银卯;;[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邱雪景;王晓;何英姿;;[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敏;[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于明;[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盛军;[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周成刚;[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郭松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李颖畅;[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赵善仓;[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赵国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芳轩;[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熊春蓉;[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王月波;[D];复旦大学;2011年
傅婧;[D];南昌大学;2011年
赖红琳;[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王光远;[D];山东大学;2005年
李莉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汪春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王晓红;[D];吉林大学;2008年
陈敏;[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荣贵;李思广;蒋云东;;[J];桉树科技;2007年02期
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张园;王静梅;剡根强;;[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12期
阎呼玲;;[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3年02期
桑红,廖万清,李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6期
刁凤傧;周玉凤;;[J];黑龙江粮食;2011年04期
桑红,廖万清,温海,陈江汉;[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4期
邓德权;桑红;李杰;吴波;石群立;;[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11期
朱衡,瞿峰,朱立煌;[J];真菌学报;1994年01期
翟玉峰,张怀宏,张保朝;[J];临床内科杂志;199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先彪;[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张名位;[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祎鹏;[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亮,陆兵勋,王映红,易飞;[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徐文莲,刘桂莲,哈桂珍,张书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4期
王增贵,康晓萍,陶于洪,叶蜀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吕彦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陈梅根,陈红岩,何爱华;[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年04期
杨泽权;[J];云南医药;2002年05期
,陈梅根;[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廖爱琴,魏林琳;[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6期
叶丛;刘慧琴;张娜;王卓;孟力;刘文励;;[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年01期
毕佳训;杜娟;查卫琴;;[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辉红;郑霞;聂成刚;徐芳丽;;[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柳承福;;[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孙继梅;王艳玲;周秀珍;郑伟;张智洁;刘勇;;[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齐晓涟;张倩;白杨;贾东岗;陆红柳;张运周;;[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朱元杰;温海;顾菊林;徐红;黄欣;;[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杨辉红;郑霞;聂成刚;徐芳丽;;[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阮亚飞;;[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金鑫;魏世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巧;吕晓菊;刘焱斌;付学勤;;[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戴琳孙;林旎;江凌;陈勇;程祖建;欧启水;;[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勇;[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刘兰香范爱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马吕红;[N];中国老年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玲丽;[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星辰;[D];大理学院;2015年
游亚兰;[D];南华大学;2013年
汪春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林旎;[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苏晓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_百度百科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百度百科公开招募三甲医院副高职称医师或医学博士,加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撰写医学词条。
(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亦呈增长趋势。病原体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灶后经血液循环播散于脑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
1.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大多合并全身性基础疾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
2.临床分为四型: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囊肿型。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4.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100×10/L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2.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
3.影像学检查
颅脑CT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阳性率与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颅脑MRI可显示脑实质内T1呈低信号、T2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
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及免疫低下性疾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等病史,亚急性或慢性进展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脑神经受损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氯化物及葡萄糖降低者,应考虑本病。
临床确诊需在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应反复作脑脊液墨汁染色、培养或动物接种以寻找病原。通常墨汁染色阳性率较低,故需尽早应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或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隐球菌抗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影像学特点等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两者鉴别需依靠病原学证据。另外,还应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颅内肿瘤、脑猪囊尾蚴病(囊虫病)等相鉴别。其他脑部真菌病还有曲菌病和毛真菌病也应注意鉴别。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
1.两性霉素B(二性霉素B)
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依赖酶,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中80%左右,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首选药。
3.5-氟胞嘧啶
该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AMB)并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两性霉素B用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
本病一经确诊,需立即抗真菌治疗。用药途径及疗程应个体化,一般总疗程为2.5~11个月。停药指征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脑脊液(CSF)、常规检查正常,CSF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3~4周(每周1次),两性霉素B总量达1.5~3g。另外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等脱水剂,颅内脓肿或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严重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隐球菌感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