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制成抑制胃酸的中成药药有那些

地榆_中药材_药源网
【药材名称】地榆【拼音名称】Di Yu【别名】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科属】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产地】地榆产于我国南北各地,长叶地榆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中成药】共有 92 种中成药使用地榆:
等。【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配伍效用】
1、地榆配伍大黄、冰片:地榆清热解毒敛疮;大黄泻火解毒;冰片清热止痛。三药伍用,有清热泻火解毒、敛疮止痛之功效,外用治疗汤、火烫伤。
2、地榆配伍槐角:地榆清热凉血止血;槐角清热凉血润肠。二者合用,有清热凉血润肠之功效,用于治疗痔漏便血属血热者。
3、地榆配伍黄柏:地榆清热凉血解毒;黄柏泻火解毒燥湿。二者伍用,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疹、皮肤溃烂、痢疾等证属湿热者。
4、地榆配伍仙鹤草:地榆清热凉血;仙鹤草收敛止血。二者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崩漏证属血热者。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采收加工】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炮制工艺】
1、地榆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除去残茎,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生品清热凉血之力较强。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地输炭长于止血,常用于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证。
3、醋地榆: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麸醋10kg。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下血。
4、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盐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喷洒盐水炒匀,取出晾干。每地榆片100kb,用食盐3k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含鞣质和三萜皂甙。分离出的皂甙有地榆糖甙、地榆糖甙Ⅱ,其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和阿拉伯糖等。另含有地榆甙A、B及E,其甙元均为熊果酸。叶含维生素C,花含矢车菊甙、矢车菊双甙。
2、药理作用:
(1)收敛作用:地榆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止泻和止血。外用炒地榆粉,对兔及狗的Ⅱ度、Ⅲ度实验性烫伤面有显著收敛作用,能使渗出减少、感染及死亡率降低。但从地榆中提取出的鞣质或市售之鞣酸,对烧伤的疗效均不如地榆粉。提示地榆治疗烧伤的有效成分除了所含鞣质外,尚有其他因素参与。地榆对去神经组织上的烧伤的疗效比没有去神经组织上的疗效稍差。
(2)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地榆100%的煎液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在0.5mg/ml时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有报告认为,地榆的抗菌作用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药液经高压灭菌则抑菌作用明显减弱。
(3)抗炎作用:地榆对甲醛性足跖肿胀小鼠巴豆油性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素E引起的皮肤微血管通透性亢进,地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尚能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并能促进伤口愈合。
(4)止血作用:生地榆、水提物、地榆炭、地榆制剂均有制血作用。地榆水提物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地榆炭煎剂给家兔口服能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出血时间缩短;蛙后肢灌流试验可见血管收缩。有报告指出,地榆加热炮制可使其鞣质含量降低,止血作用减弱。由于地榆的止血作用主要与鞣质有关,因此报告者建议在用于治疗出血为主的疾病时以生品为好,并建议以鞣质含量为地榆的质量标准。
(5)对心脏和血压的作用:地榆煎剂低浓度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频率减慢,心脏排出量增加,高浓度则呈抑制作用。对麻醉兔有暂时性的轻度降压作用。
(6)其他作用:地榆煎剂低浓度使离体兔肠收缩减弱,高浓度则使收缩加强,甚至呈痉挛状态。煎剂给鸽灌服3g/kg,每日2次,共服4次,对静脉注射洋地黄引起的呕吐有止吐作用,表现为呕吐次数减少;但狗服5g/kg,共服2次,对静脉注射阿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效。鲜地榆注射液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地榆水提取物给胃瘘手术后的大鼠口服,能显著增加其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
【临床应用】
1、治疗咯血:地榆片剂,每片含生药1.5g,成人每次5片,日服4次。咯血停止后继用2~3天,治疗62例,有效60例,无效2例;用干地榆3kg制成煎剂,成人每次30ml(相当于生药7.5g),日服4次。小儿酌减。治疗74例,有效72例,无效2例。平均止血时间为4.2天。并且还发现地榆有镇咳祛痰作用。〔《中医杂志》1984;(8):33〕
2、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a.地榆50g、黄连10g,加水500ml,煎至100ml,频服,每次1~2匙,每日2剂。治疗117例,止血有效率为92.3%。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最好。〔《中级医刊》1983;(9):56〕
b.地榆、血见愁各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25g(相当于生药2.5g),每次4片,日服3~4次。治疗105例,有效率为96.1%。〔《新医药学杂志》1978;(5):36〕
c.地榆75g,水煎取200ml。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治疗20例,其中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胃及十二指肠皆有溃疡者2例,胃溃疡疑似癌变者1例。除用一般保守疗法及输血外,应用地榆煎剂治疗,效果良好。〔《中华内科杂志》):249〕
3、治疗菌痢:
a.地榆50g、仙鹤草30g、女贞子30g,加水煎成100ml,再加适量糖浆,每日1剂,分2次服,第一天剂量加倍。治疗急性菌痢50例,治愈4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平均治愈时间为2.47天。疗效优于磺胺噻唑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5〕
b.地榆20g、葛根15g、川黄连10g、黄芩10g、丹皮15g、槐花20g、木香9g、赤芍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2剂。治疗志贺Ⅰ型菌痢72例,全部有效。〔《新中医》1981;(7):20〕
4、治疗肠伤寒:
a.地榆30g、白花蛇舌草15g,加水3碗,煎至50ml,内服,4岁以下减半。每日2~3次,待体温下降后改为每天服1次。治疗14岁以下的患儿57例,治愈49例,无效8例。治疗中未见副作用。〔《新医药通讯》1971;(1):23〕
b.生地榆30g、黄芩15g、红藤30g、败酱草30g、制大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121例,无一例发生肠穿孔和肠出血,复发率较用氯霉素为低,完全退热时间平均为6.8天。〔《新中医》1982;(5):29〕
5、治疗膀胱肿瘤:地榆炭100g,加食醋500ml,煎至300ml,分次服完,每次服量不限,每日1剂。也可经过滤及高压灭菌后做膀胱灌注,每次20~30ml,并用斑蟊烧鸡蛋等配合治疗。观察23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随访5年的13例中,存活7例,其中带瘤生存者5例。〔《黑龙江中医药》1982;(4):27〕
6.治疗皮肤病:地榆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的药膏,外敷患处。敷药前视皮损的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治疗湿疹、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足癣等109例,治愈47例,显效和有效50例。平均治愈时间为8.3天。以湿疹及湿疹样皮炎的治愈率最高。〔《中华皮肤科杂志》):324〕
7、治疗烧烫伤:
a.地榆炭70g、黄连25g、冰片5g、芝麻油适量,调糊状局部外涂。治疗Ⅱ度、Ⅲ度烧烫伤28例,1~3天即可结痂,3天后除去药痂再涂本药。结果全部治愈。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吉林中医药》1983;(4):31〕
b.地榆、白芨、忍冬藤、虎杖各500g,黄连100g,切碎后先浸泡白芨24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连熬3次,每次1小时,均用双层纱布过滤。然后将三次滤液置于锅内文火煎至3000ml。加入0.3%苯甲酸钠防腐剂,凉后加40目筛冰片50g,搅匀,分装灭菌瓶备用,用时外涂患处。治疗二度烧伤,可明显减少创面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保护创面及降低死亡率。〔《中华外科杂志》):87-88〕
8、治疗崩漏:地榆炭、白头翁各60g,水煎后去渣,加入红糖60g,分2次口服。治疗18例,服药2剂止血者10例,3剂止血者6例,5剂止血者1例,6剂仍未止血者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1):33〕
9、治疗宫颈糜烂:
a.生地榆60g、生槐花60g、明矾10g、龙骨20g,制成丸剂。晚间用0.1%高锰酸钾洗净后,放两丸于阴道最底部,两日1次,4次为1疗程。月经前后5天禁用。治疗573例,用药1~3疗程后,痊愈212例,显效62例,有效191例,无效78例。〔《新中医》1978;(3):25〕
b.地榆100g、儿茶15g、土霉素2.5g,打粉,高温消毒,装瓶备用。先用热灼器灼宫颈,术后喷洒药粉。治疗70例,显效58例,进步12例,而且一次治愈率较高。〔《新中医》1983;(3):36〕
【茶疗食谱】
1、地榆三七花汤
[材料]地榆200克,干三七花1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地榆洗净,沥干水;干三七花洗净入汤锅,加入清汤、食盐烧沸2分钟后,放入地榆,烧沸至熟,起锅放味精即成。
[养生提示]可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
2、沙锅地榆
[材料]地榆160克,羊血块30克,泡青菜杆30克,泡大蒜瓣3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泡青菜杆切成段;羊血块切成条,用沸水泡起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沙锅内放化猪油烧热,下泡青菜杆、泡大蒜瓣、生姜米炒香,加入高汤、羊血条、料酒、酱油,烧至入味时放味精、地榆等烧熟即成。
[养生提示]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
3、地榆炒石耳
[材料]地榆150克,干石耳3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干石耳去杂洗净,用温水泡软,撕成大碎片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炒锅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下花椒粒、石耳、食盐炒几下,速放葱花、地榆、酱油合炒至熟,放适量味精、香油,起锅即成。
[养生提示]可清热解毒、疏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
4、地榆猪肠汤
[材料]防风、地榆、槐角各15克,猪肠1段,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诸药择净,猪肠洗净,纳诸药于猪肠中,放置于锅中煮熟后,去诸药,将猪肠切片,放回汤中,调味煮沸即成。
[功效]可祛风止血,适用于痔疮下血。
[材料]地榆2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地榆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养生提示]可清热凉血,适用于衄血、咯血、吐血、尿血、痔疮出血、崩漏、血痢不止及水火烫伤等。
[材料]蒲公英5g、地榆根3g、生姜3g、花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效]清热和胃。
[用途]慢性胃炎;胃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6、香附地榆茶
[材料]香附5g、地榆3g、花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清利湿热。
[用途]小便尿血、下痢。
[来源]来源于《全生指迷方》。
地榆图地榆原植物地榆地榆
| 药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2517阅读85阅读62阅读848阅读467阅读303阅读40阅读261阅读1133阅读696阅读
微信扫一扫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
石耳的功效
对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样的食材在吃的时候,有着很多不错脂肪,而且它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的危害,主要也是因为石耳的功效比较多,长期吃石耳对调理人体各方面,有着很好的帮助,石耳在上有着一些作用,同时吃石耳,对促进人体,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选择石耳的时候,需要对石耳的功效进行很好认识,这样在吃的时候,才会知道它对自身都是有着怎么样的帮助,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它的一些功效。
石耳的功效:
1.石耳提取物对慢性酸型胃溃疡12日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作用,水溶性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如何挑选石耳
其形似耳,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
石耳的制作技巧
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叶状体。又称石、岩菇、石壁花。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四季可采,去杂质,洗净晒干用。
石耳的食用禁忌
石耳干制品,用时需先用沸水,加少许泡发,泡软后轻轻揉搓,将细沙除净。然后磨去背面毛刺,以免口感糙涩。因其自身无显味,制作菜肴须与鲜味原料相配,或用上汤赋味。名贵佳肴,石耳食用方法大致可分为甜咸两种。甜食是用或白糖,亦可加入、、肉之类;咸食是用或()炖、蒸或烧,每只鸡或每500克瘦肉可放石耳约15克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石耳入馔,一定要与同烹,否则有异味。
以上就是对石耳的功效详细介绍,选择它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心,它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威胁,但是吃的时候,制作上要合理进行,复杂的,会破坏石耳的一些营养元素,这样对它的功效也是有着一些影响,这点要注意。
4963阅读3070阅读3106阅读3699阅读4789阅读4451阅读3900阅读
4630阅读4353阅读3705阅读3986阅读4921阅读4423阅读4842阅读
13:33:01 10:47:53 16:57:22 11:04:17 11:13:56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石耳_拼音_石耳的功效、药理作用、用法用量_医学百科
今天是4月是本周是本周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shí ěr
石耳为植物,因其形似耳,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是价值较高的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我国南方、西南及陕南山区均产,为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另二石为石鸡、石鱼)。
3 石耳的别名
岩耳、石菌、、岩菇、脐衣、石壁花、石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耳
4.1 拼音名
石壁花、地耳、石木耳
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石耳Gyrophora esculenta Miyshi,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4.5 功能主治
,。用于,,,,,,炎。外用治,烧烫伤。
4.6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研末患处。
5 《中华本草》:石耳
出自1.《》。
2.《粤志》:韶阳诸洞多石耳,其生必于青石。当后,石滋润,微见日色,则生石耳,大者成片,如苔藓,碧色,望之如烟,亦微有蒂,朵朵如花。烹之紫,如芙蓉,底黑而皱。每当昧爽撷取则肥厚,见日渐薄亦微化为水。凡感阴湿之气而成,善发,多和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
5.2 拼音名
、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地耳
基源:为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mbilicaria esculenta (Miyoshi)Minks[Gyrophora esculenta Miyoshi]
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晒干备用。
5.5 原形态
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少见。
5.6 生境分布
生态:生于裸露的岩石上,尤喜生在硅质岩上。
资源: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江西、湖北、西藏等地。
鉴别 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 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
5.8 化学成份
地衣体含石茸酸(gyrophoric acid),苔酸(lecanoric acid),酸甲脂(methyl orsellinate)及等。
5.9 药理作用
1.抗实验性 石耳提取物0.5g/kg及1.0g/kg给大鼠灌胃后,对()型、结扎及庆激型胃溃汤的形成,其率分别为60%,49%和44%。对慢性型胃溃疡12d愈率达100%。对所致增多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 石耳提取液,不论给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根据石耳乙醇提取液腹腔注射能显着地延长大鼠的R-R间期,减慢,石耳乙醇提取液能非常显着地增加离体管灌流液流出量的实验结果,表明石耳乙醇提取液的降压机制主要是减慢心率以及扩张外周所致而与沁有直接关系。
3.其他作用 水溶性地衣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
4. 石耳乙醇提取液小鼠灌胃的为146±12。18g/kg石耳剂灌胃60g/kg,观察7d,未见死亡,石耳水煎剂18.6g/kg给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30d,结果,心电图给药,除R-R间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外,其余各波,无明显变化。增加,和,未见异常。心、肝、肾,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甘;性凉。
5.13 功能主治
润肺;;。。主;吐血;衄血;崩漏;;;;;;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
5.14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脱肛泻血不止方《》:主泻肛。
5.17 各家论述
1.《日用本草》:,,。
2.《纲目》:,益精。
3.《纂要》:补心,清胃,治痔瘘,,解。
4.《岭南录》:泻火,止泄。
5.《新参》:清肺养阴,治劳咳吐血。
6 石耳的食用量
每次约20克
7 石耳的营养价值
1. 石耳提取物对慢性醋酸型胃溃疡12日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 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 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作用,水溶性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能抑制的,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8 石耳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尤适宜、肺燥、胃肠有热、、、、、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
9 石耳的食疗功效
石耳性平、味甘,具有清肺热、养胃阴、滋、、补脑强心的功效;
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
民间用男子食之益精增髓,女子食后易孕。
10 石耳的食用建议
1. 石耳干制品,用时需先用沸水,加少许盐泡发,泡软后轻轻,将细沙除净。磨去背面,以免口感糙涩。因其自身无显味,制作菜肴须与鲜味原料相配,或用上汤赋味;
2. 为名贵佳肴,石耳食用大致可分为甜咸两种。甜食是用或白糖清蒸,亦可加入、、之类;咸食是用或瘦肉()炖、蒸或烧,每只鸡或每500克瘦肉可放石耳约15克左右;
3. 的是,石耳入馔,一定要与生姜同烹,否则有异味。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石耳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三 17:10:3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王制药公司中成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