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企业发言稿中都有那些企业?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与认知——以西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与认知——以西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西安科技大学在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培养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即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满足行业发展为动力,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理念.面向企业自主服务,实施"专项"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共赢.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643;TM1-4【正文快照】: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出自 MBA智库百科()
西安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西安科技大学网站网址:
  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底蕴厚重、综合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坐落在世界四大历史文明古城之一的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雁塔校区与举世闻名的大雁塔毗邻,临潼校区与驰名中外的华清池、兵马俑为伴,周围高校众多,文化氛围厚重。学校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荣膺“优秀”等级,是陕西省“文明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7月,由北洋大学工学院、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内迁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学系是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系之一,该系主要由国立工学院采矿冶金科和私立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科组成。解放后,该系更名“采矿系”。1957年7月,西北工学院采矿系调整到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该系的地质教研组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文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研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1958年9月,以采矿系、地质系及基础课部部分师资与设备等为基础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我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6月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现有6个学院和11个直属系部,另有继续教育学院及的电子信息学院;4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文、法等5大学科门类;拥有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省(部)重点学科,5个省名牌专业。学校拥有副教授审批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等。学校现有博、硕士研究生1650余人,本科生14900余人,高职生209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5100余人。
西安科技大学校门
  学校以“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即:确立一个可行的奋斗目标,作为凝聚全校教职工的一面旗帜;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作为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制定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作为以人为本从严治校的基础;建设一个开拓奋进的,作为学校事业前进的火车头),积极推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学校一贯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强化“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规律,初步构建了“三个对接、三个走出”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让师生走出书本;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对接,让师生走出课堂;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让师生走出学校),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了有利于学科创新、科研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九五”以来,承担并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余项。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凭借自己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建立了科技孵化基地,学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K型复合胶体灭火材料及设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配电过程自动化”等产品投入了批量生产,许多研究成果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和。
  学校始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内稳”“外引”并举,不断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的用人机制;十分强调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大力推动学科专业学术团队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稳定与潜能发挥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夯实事业留人的基础;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加强。截止2006年10月,在编教师943人,其中,博导30人、正副教授313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649人。
  学校以“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和基本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占地面积117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4万平方米,校园景色秀丽、环境优雅。藏书130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7亿元,拥有3个省(部)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校重视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波兰、荷兰、澳大利亚、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我校校友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并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各类学生,使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提高。
  日月流逝,斗转星移。在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秉承西工的“公诚勇毅”和交大的“爱国荣校、饮水思源”,几代西科人遵循“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辛勤耕耘,艰苦创业,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基础扎实,适应性强,作风朴实,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基础厚实,管理严格,注重实践,强调素质”的办学风格,以及被诠释为“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人才4万余名,他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2万余名西安科技大学师生员工正以新的姿态、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积极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综合实力新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西安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矿冶工程系。矿冶工程系由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895年的采矿冶金科)和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科)成合并组建而成,聘任殿元教授兼任主任,当时矿冶工程系教授有:任殿元、魏寿昆 、张伯声、雷祚雯、马载之、李余庆、王子祐、石心圃。解放后,“矿冶系”更名为“采矿系”,侯运广教授任系主任。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1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袁耀庭教授担任系主任。候运广教授仍担任系采矿系主任。
  1958年7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在发展对培养科技干部的要求,以会办骥字第30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同时组成了西安矿业学院筹备委员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长张华辛任主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郝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苏庄任副主任,成员有:何候、候运广、袁耀庭等。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何能主持,负责开展日常筹备工作。
  日,筹备委员会正式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根据陕西省人委、高教局精神,研究部署了筹备工作。责成筹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面筹备工作。
  根据陕西省人委、高教局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的采矿、地质两系全套设备物资(包括新设的矿山机电专业)并带既定任务(包括58年度设备物资、经费预算及原在校学生和本年度新招学生)调出”建立新校,以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干部学校为校址(煤干校搬回原煤田地质局),占地103亩。从日起,有关各方开始搬迁。当时由西安交大转来学生210名。交通大学招生到矿院报到的新生243名,另从交大转来教职工96人,设备费5万多元,中外书籍1万余册和部分教学、实验设备。这些由西安交通大学转来的师生以及设备、书籍等就是西安矿业学院成立时的基础。
  在陕西省委、省人委、陕西省煤炭局的领导下,在西安交通大学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筹备工作就绪。日,西安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内隆重举行。省委有关领导,省煤炭工业局领导、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等出席大会。一所新的高等煤炭院校——西安学院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我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院系设置有:能源学院,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地质与环境学院,艺术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理学院,体育部,电子信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管理学院始于原采矿工程系1962年成立的矿业经济教研组,在此基础上,原采矿工程系先后成立了企业管理教研室、质量管理教研室和煤炭工业质量管理研究咨询中心。1998年,与社会科学系、品德教研室共同组建了管理系。由于学科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于2000年单独成立新的管理系,2002年组建管理学院。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科设置日趋合理。学院现有四个系(工商管理系、与贸易系、与管理系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两个综合性研究机构(现代管理研究咨询中心、中加智能管理研究中心)、九个实验室(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与导游模拟实验室、形体训练室、餐饮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现代商务中心、工程管理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和一个综合性资料室。目前学院在校学生已达一千五百余人。
  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6人,讲师及工程师45人,助教13人,助工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7人,硕士学位48人,在读硕士6人。承担着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六个本科专业,保险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三个专科专业,以及企业管理硕士点、硕士点、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点、产业经济学硕士点、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支团队协作、知识结构互补、富有朝气的中青年师资队伍。
  针对目前企业大运行、大改制,急需技术及决策支持的情况,管理学院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以成熟项目或成果投入企业运营实践,在改制、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的建立与运行、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专业+技能+社会常识”是管理学院独特的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旨在培养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社会知识通的综合型人才。既教育学生养成自我培养的良好习惯,又提倡,又提倡学生不囿于书本、不拘于成规、培养拓展性思维能力,张扬其专业个性。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6月,是在原管理教研室基础上组建的。现有“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和“企业管理”硕士点,在校本科生300多人,硕士研究生50多人。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营销策划等。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3人;博士1人,硕士4人。近年来,工商管理系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很大的发展,完成纵向科研项目《陕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研究》和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60多万元;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经济管理类教材8部。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干、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系主任:李铁治副教授
系副主任:张秋会讲师
支部书记:张秋会讲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与电子商务三个本科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两个高职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拥有一支年龄较轻、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管理学院教学与科研方面的骨干。现有的1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硕士学位的10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6人,讲师7人。
  本系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强化科学研究工作,两年来共主持和参与横、纵向科研项目12项,在经济与管理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此外,本系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秉承严谨求实、开拓创新、面向市场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计算机实验、企业认识实习与市场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社会知识”是本系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基础知识厚,动手能力强,社会知识通的综合型高质量人才。
  系主任:刘春光副教授
系副主任:张莹讲师
支部书记:张莹讲师
  经济管理与贸易系
  经济管理与贸易系成立于2002年6月,是在原会计教研室基础上组建的。现有会计学(本科)和保险学(专科)两个专业,将陆续申报国际贸易和保险学两个本科专业和会计学硕士点。在校本科学生240人,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模拟实验室、证券投资实验室、模拟实验室。现已毕业4届460名学生,他们活跃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部门。
  经济管理与贸易系拥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8人。主要研究方向是与方法和公司理财。本系注重科研工作,近年来教师主持和参与的横向与纵向课题20余项,在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40余篇,出版经济管理类教材9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知名教授、、注册会计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系主任:王新红副教授
系副主任:杨利红副教授
支部书记:王媛讲师
  旅游与管理系
  旅游与国土资源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旅游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20人。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按照“理论+技能+社会知识”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社会知识通的综合型人才。本系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建有多处稳定的实习基地,结合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认识实习、校园导游实践、旅游资源实习、旅游企业实习及等实践教学活动。
旅游与国土资源管理系拥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0%。本系注重科研工作,近年本系教师主持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国家核心和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经常聘请专家、学者、业内成功人士进行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系主任:宋咏梅讲师
系副主任:于立新副教授
支部书记:宋咏梅讲师
  工程管理系
  工程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工程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60多名。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和工程监理。按照“理论+技能+社会知识”的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系拥有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0%以上。近年来,本系教师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六部。
  系主任:李永清教授
系副主任:尚梅副教授
支部书记:尚梅副教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西安科技大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我校参加省属企业与高校战略合作签约大会-西安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
我校参加省属企业与高校战略合作签约大会
11月13日上午,省属企业与高校战略合作签约大会在陕西宾馆举行。省国资委、省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和省内高校、省属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我校校长杨更社,副校长张金锁,党、校办、科技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国资委主任刘阳主持,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介绍了省内高校及科研成果情况,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庭亮介绍了省属企业及科技创新情况,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分别代表省属企业与高校发言。此次签约大会共有21所省内高校与21家省属企业签订了合作项目66个。杨更社代表我校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大会由陕西省国资委与陕西省教育厅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与高校的战略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副省长李金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金柱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活动开启了陕西校企合作的新篇章,是落实科教兴陕、创新驱动的重大举措。提出了适应新常态、关注新业态、探索新路径的发展要求。要发挥陕西的科教实力,高校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加大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强强联合,迸发更大活力,希望校企合作不断上新台阶,不断取得新成绩。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处&& 地址: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电话:029- 传真:029- E-mail: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站内搜索:
你的位置:>>
陕煤化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揭牌
作者:寇佳楠  时间:  点击:715次
4月18日,陕煤化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在陕煤化研究院为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成立进行了揭牌。陕煤化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能源学院、安全学院等院系领导以及陕煤化研究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煤炭所部分研发员出席了揭牌仪式暨首次座谈交流会议。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苏健主持了揭牌仪式。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院生院常务副院长侯恩科在揭牌仪式上宣读了关于成立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相关文件,并由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马宏伟与陕煤化研究院院长闵小建共同为“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进行了揭牌。
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是由陕煤化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共同搭建的省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应用合作平台,一直以来,受到了陕西省政府及省科技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整合双方在人才队伍、科学技术、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科研经费、信息资料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在项目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规模和成效,为西安科技大学提供人才培育的强大平台,为陕煤化集团培育高层次的人才队伍。这也是陕煤化集团在目前经济下行、科技创新日趋急迫的形式下,校企双方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达成的共识的又一次尝试,能够为陕煤化集团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寇佳楠)
上一篇: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安高新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B座 邮政编码:710065 投稿信箱: 陕ICP备号 生意经》:陕建机械与西安科技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核心提示:  “泾渭两岸春意浓,陕建机械花正红。校企协同创一流,一带一路当先锋”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现场赋诗一首,拉开了与陕西  “泾渭两岸春意浓,陕建机械花正红。校企协同创一流,一带一路当先锋”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现场赋诗一首,拉开了与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序幕。4月11日下午,马校长一行来到陕建机械,与董事长杨宏军、总经理李长安等领导进行座谈,并举行了校企战略合作签字仪式。  双方人员简短地自我介绍后,西安科技大学一行人观看了陕建机械的宣传片《建设新辉煌》,对陕建机械进行初步直观的认识。座谈会上,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奚家米、研究生院副院长肖阳分别与陕建机械人力资源部、工程机械研究院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签字仪式;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与陕建机械董事长杨宏军随后签订了“高等院校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并进行了“西安科技大学实习教学基地”和“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说,陕建机械与西安科技大学之间的合作源远流长,是“争创一流”的相同目标把校企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陕建机械目前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是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声誉,西安科技大学希望和陕建机械一起站在高起点上,共同进行一些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希望陕建机械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多支持。陕建机械董事长杨宏军在讲话中谈到了校企合作概括、陕建机械未来发展前景和下一步海外发展战略部署等内容,他说十二五期间,陕建机械用4年时间完成了产品“成套化、系列化”布局,2015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亚洲乃至世界,以国家大力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公司为十三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陕建机械与西安科技大学之间的合作要着眼于工程机械核心液压件、发动机之类重大课题的攻关研发,为我国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西安科技大学一行人到公司生产区进行了实地参观,观看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气车间操作平台和焊接机器人等高精尖设备后,对陕建机械先进精良的装备、大气铮黄的系列产品和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厂房赞不绝口。
&&&&158招商加盟网汇集众多加盟好项目、创业好项目、创业商机,主力推荐投资小、利润大的各行业加盟连锁店,和各类小本创业致富项目,信息准确及时权威。
&&&&158招商加盟网汇聚众多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初次创业开店加盟者的首选。158招商加盟网为数万家品牌找到了他们的加盟商和代理商,158招商加盟网同时提醒您: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多打电话、多咨询、详考察,可减风险);要想致富,找到好项目,请投资者对项目做详细的实地考查,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