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合成及物质提纯的方法方法

无机物制备 -
  作 者: 等主编出 版 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 次:1
  页 数:219
  字 数:313000
  印刷时间: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2
  包 装:平装
无机物制备 -
  本书是适应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的、基于一级学科平台的、以“方法”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化学系列教材的第五册,分绪论、上篇、下篇和附录四部分。绪论从发展现代的重要性出发,讨论合成路线的设计、物质的分离及鉴定。上篇分10章展开讨论,第1章介绍了X射线分析、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第2章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在无机物制备中的应用;第3章介绍了复分解反应在无机物制备中的应用;第4章介绍了金属卤化物的制备;第5章介绍了配位化合物的制备;第6章介绍了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第7章介绍了晶体生长的相关知识;第8章介绍了热分解反应;第9章介绍了无机电解合成;第10章介绍了无机高分子合成。下篇包括基本实验(23个)、综合实验(8个)和设计实验(3个)。基本实验以掌握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以综合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知识,对制备的无机物进行分离和表征。在综合实验设置中注重原料的合理实验,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降低每个实验的成本。设计实验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高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医学院校等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无机物制备 -
  0.1 合成路线的设计
  0.2 合成技术
  0.2.1 高温与高压技术
  0.2.2 低温技术
  0.2.3 电解合成
  0.2.4 光化学合成
  0.2.5 几种新型合成技术
  0.3 无机合成的分离、鉴定和表征
  上篇 知识与训练
  第1章 物质结构表征
  1.1 X射线衍射分析一
  1.1.1 引言
  1.1.2 基本原理
  1.1.4 粉末x射线衍射方法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1.2 差热分析
  1.2.1 DTA的基本原理
  1.2.2 差热分析仪
  1.2.3 影响DTA曲线的因素
  1.2.4 DTA曲线的特征温度和峰面积的测量
  1.3 热重分析法
  1.3.1 TGA的基本原理
  1.3.2 TGA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1.3.3 TGA分析的应用
  第2章 氧化还原反应在无机物制备中的应用
  2.1 还原反应
  2.1.1 高温还原反应*图及应用
  2.1.2 氢气还原法
  2.1.3 金属还原法
  2.2 氧化反应
  2.2.1 氧化物的制备
  2.2.2 含氧酸盐的制备
  2.2.3 无水卤化物的制备
  2.3 配合物的氧化反应法制备
  2.3.1 由金属单质氧化法
  2.3.2 由低氧化态金属制备高氧化态金属配合物
  2.3.3 还原高氧化态金属制备低氧化态金属配合物
  2.3.4 由高氧化态金属和低氧化态金属制备中间氧化态金属配合物
  2.3.5 电化学法
  2.3.6 高压氧化还原反应制备配合物
  第3章 复分解反应在无机物制备中的应用
  3.1 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2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3.2.1 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无机盐原理
  3.2.2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3.2.3 复分解反应的方向
  第4章 金属卤化物的制备
  4.1 直接卤化法
  4.2 氧化物转化法
  4.3 水合盐脱水法
  4.4 置换反应
  4.5 氧化还原反应
  4.5.1 用氢气作为还原剂
  4.5.2 用卤素作为氧化剂
  4.5.3 用卤化氢作为氧化剂
  4.6 热分解法
  第5章 配位化合物的制备
  5.1 直接法
  5.1.1 溶液中的直接
  5.1.2 组分化合法合成新的配合物
  5.1.3 金属蒸气法和基底分离法
  5.2 配体取代
  5.2.1 活性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5.2.2 惰性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5.2.3 非水介质中的取代反应
  第6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6.1 概述
  6.2 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
  6.2.1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
  6.2.2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
  6.3 几种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制备
  6.3.1 有机锂、有机镁的制备
  6.3.2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制备
  6.3.3 过渡金属二茂化合物(Cp2M)的制备
  第7章 晶体生长
  7.1 晶体的形成方式
  7.2 晶体的发生
  7.3 晶体的成长
  7.4 影响晶体成长的因素
  7.4.1 温度
  7.4.2 浓度
  7.4.3 杂质
  7.4.4 重力
  7.4.5 黏度
  7.5 晶体生长方法
  7.5.1 从溶液中生长晶体
  7.5.2 从熔体中生长晶体
  7.5.3 气相生长法
  7.5.4 固相生长
  第8章 热分解反应
  8.1 热分解反应的特性
  8.2 热分解法制备单质
  8.3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氧化物
  8.3.1 制备原理
  8.3.2 反应仪器及操作
  8.3.3 热分解类型和实例
  8.4 热分解法制备无水金属卤化物
  第9章 无机电解合成
  9.1 水溶液中无机化合物的电解合成
  9.1.1 水溶液中金属的电沉积
  9.1.2 电解装置及其材料
  9.2 熔盐电解和熔盐技术
  9.2.1 离子熔盐种类
  9.2.2 熔盐特性
  9.2.3 熔盐的应用
  9.2.4 熔盐电解在无机合成中的其他应用
  9.2.5 电合成化学的意义
  第10章 无机高分子合成
  10.1 概述
  10.1.1 无机高分子的定义
  10.1.2 无机高分子的分类
  10.2 无机高分子合成方法
  10.2.1 极端条件合成
  10.2.2 软化学合成
  10.2.3 组合化学合成
  10.2.4 计算机辅助合成
  10.2.5 理想合成
  10.3 通用无机高分子及应用
  10.3.1 硅酸盐无机高分子
  10.3.2 无机高分子磷酸盐
  10.3.3 聚铁盐和盐
  10.3.4 硅氧聚合物的有机衍生物
  10.4 特种无机高分子
  10.4.1 聚
  10.4.2 聚硅烷
  10.4.3 聚氮化硼和氮化硫
  10.4.4 锆的聚合物
  10.5 无机高分子合成的应用
  10.5.1 制备新型磷一钒一氧层状化合物
  10.5.2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气凝胶
  10.5.3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
  下篇 实验
  I 基本实验
  实验1 五氧化二钒的提纯
  实验2 的制备
  实验3 硝酸钾的制备
  实验4 从烂版液中回收铜粉、硫酸铜及硫酸亚铁铵
  附(1) 由废铜屑制备五水硫酸铜
  附(2)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5 碘酸钾的制备
  实验6 的制备
  实验7 的制备
  实验8 无水三氯化铬的制备
  实验9 高锰酸钾的制备
  实验10 由钛铁矿制备二氧化钛
  实验11 由废铁渣制备三氧化二铁
  实验12 杂多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13 菁的合成
  实验14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的制备
  实验15 三氯三(四氢呋喃)合铬(Ⅲ)的合成
  实验16 微波辐射合成磷酸锌
  实验17 废铝催化剂制备高纯
  实验18 CuO-磷酸盐无机黏结剂的制备
  实验19 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纳米粒子
  实验20 微乳液法合成CaCO2纳米微粒
  实验21 的制备
  实验22 超声作用下电解法合成
  实验23 物质结构表征——(XRD)
  Ⅱ 综合实验
  综合1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纯度分析
  综合2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综合3 从废中提取金属银并制取硝酸银
  综合4 重铬酸钾的制备和产品含量的测定
  综合5 配合物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和鉴定
  综合6 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制备及红外光谱的测定
  综合7 的制备
  综合8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系列实验
  实验(1)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2)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性质及配阴离子电荷的测定
  实验(3)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表征
  实验(4) 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磁化率的测定
  Ⅲ 设计实验
  设计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设计2 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附 锌钡白的制备
  设计3 未知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附录1 几种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2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3 化学实验常用手册和参考书简介
无机物制备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篇 知识与训练
  第1章 物质结构表征
  1.2 差热分析
  1.2.3 影响DTA曲线的因素
  差热分析操作简单,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大部分物质的差热分析曲线具有特征性,因此就有可能通过与已知物图谱的比较来对样品进行鉴别。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发现同一试样在不同仪器上测量,或不同的人在同一仪器上测量,所得的差热曲线结果有差异。峰的最高温度、形状、面积和峰值大小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与热量有关的因素较多,传热情况复杂所造成的。一般来说,一是仪器,二是样品。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只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仍可获得较好的重现性,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气氛和压力的选择
  气氛和压力可以影响样品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的平衡温度、峰形。因此,必须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气氛和压力。有的样品易氧化,可以通入N2,He等惰性气体。
  (2)升温速率的影响和选择
  升温速率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特别明显。升温速率不仅影响峰的位置,而且还影响峰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说,在较快的升温速率下峰面积变大,峰变尖锐。但是快的升温速率使偏离平衡条件的程度也大,因而易使基线漂移,更可能导致相邻两个峰重叠,分辨力下降。较慢的升温速率,基线漂移小,使体系接近平衡条件,得到宽而浅的峰,也能使相邻峰更好地分离,因而分辨力高,但测定时间长,需要仪器的灵敏度高。一般情况下选择8℃~l2℃为宜。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58: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知识点梳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相似的试题还有:
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在25℃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如下:
1.8×10-10
1.5×10-16
1.8×10-5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
C.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D.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在25℃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如下:物质AgClAgIAg2S颜色白黄黑KSP(25℃)1.8×10-101.5×10-161.8×10-5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
C.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D.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改编)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Ksp=[An+]mo[Bm-]n,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5℃时,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如下表:物质AgClAgIAg2S颜色白黄黑Ksp(25℃)1.8×10-101.5×10-161.8×10-5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
C.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Ag+的浓度相同
D.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无机合成化学复习题答案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无机合成化学复习题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3:07: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无机合成化学复习题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1)1×10-5(2)对于平衡BaSO4(s)Ba2+(aq)+SO42-(aq),H+不能减小Ba2+或SO42-的浓度,故平衡不能向溶解方向移动;2×10-10(3)①CaSO4(s)+CO32-(aq)=CaCO3(s)+SO42-(aq)②CaSO4存在平衡:CaSO4(s)Ca2+(aq)+SO42-(aq),加入Na2CO3溶液后,CO32-与Ca2+生成更难溶CaCO3沉淀,Ca2+浓度减少,使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右移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广州二模)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sp).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1×10-9.(1)将浓度均为0.1mol/L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1×10-5mol/L.取100mL滤液与100mL2mol/LNa2SO4的溶液混合,混合液中c(Ba2+)=1×10-10mol/L.(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用溶解平衡原理解)对于平衡BaSO4(s)?Ba2+(aq)+SO42-(aq),H+不能减少Ba2+或SO42-的浓度,平衡不能向溶解方向移动.万一误服了少量BaCO3,应尽快用大量0.5mol/L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2×10-10mol/L.(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①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CaCO3(s)+SO42-(aq)②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CaSO4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Na2CO3溶液后,CO32-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a2+浓度减少,使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科目:高中化学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1×10-9.(1)将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1×10-5mol?L-1.(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酸性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对于平衡BaSO4(s)Ba2+(aq)+SO42-(aq),H+不能减少Ba2+或SO42-的浓度,平衡不能向溶解方向移动(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①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CaCO3(s)+SO42-(aq).②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CaSO4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Na2CO3溶液后,CO32-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a2+浓度减少,使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科目:高中化学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已知25 ℃时,Ksp(BaSO4)=1×10-10,Ksp(BaCO3)=1×10-9。
(1)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_________mol·L-1。
(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酸性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
(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
①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模拟题
题型:填空题
2010年亚运会在我国广州成功举办,整个亚运会体现了环保理念。 (1)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采用了丙烷(C3H8)作为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在298K时,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21.5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又知:在298K时C3H8(g)=C3H6(g)+H2(g) △H= +124.2kJ/H2(g)+1/2O2(g)=H2O(l) △H= -285.8kJ/mol。则1molC3H6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kJ。 (2)广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水资源非常丰富。 ①海洋电池是以铝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 6H2O=4Al(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b.铂电极采用网状比块状更利于O2放电 c.海水中的OH-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1.5mol/L食盐水,电解2min时,两极共收集到448mL气体(标准状况下)。写出该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电解后该溶液的pH为_________ (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sp)。 ①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 ②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 a.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b.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sp).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1&10-9.(1)将浓度均为0.1mol/L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______mol/L.取100mL滤液与100mL2mol/LNa2SO4的溶液混合,混合液中c(Ba2+)=______mol/L.(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用溶解平衡原理解)______.万一误服了少量BaCO3,应尽快用大量0.5mol/L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______mol/L.(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①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②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______.【图文】无机物合成与分析2010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无机物合成与分析2010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机化合物合成手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