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地球化学的角度进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类型的研究

&调整后的创新基地7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目标是:
1. 弹性波场探测的新方法、新应用
&&& 由有源地震向宽频地震理论与方法发展(金属矿地震、工程抗干扰地震、深部地震精细探测理论与方法)。在实现宽频、多种目标物的精细探测、工程上抗干扰和高分辨率方法技术上创新,保持散射波、抗干扰地震在国际、国内的领先地位。
金属矿勘查的地震方法技术,继续开展散射波地震方法技术的研究,解决金属矿勘查中的预测定位问题,朝着宽频地震探测的方向发展,以已达到多地质目标勘探的目的。
&&& 工程地震勘探完善现有的抗干扰地震方法技术,在强干扰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加强研究工程岩性地震勘探问题,以使该方法技术能解决更多的工程地质问题。
深部地震勘探近期应朝着深部地震数据精细处理研究等方面发展。
2. 电(磁)场精细、快速探测的新技术、新应用
&&& 发展电磁场(航空电磁法、地面有源、无源电磁法、高温超导磁强计、地下电磁波)精细、快速探测的新技术、新应用。为我国西部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和多目标探测提供轻便、快速扫面、大探测深度、高精密度的电磁法方法技术支撑。保持我国被动源电磁法和高温超导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保持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国际上的先进地位,保持电法、电磁法总体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① 被动源电磁法:研究建立探测深部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价的3D地电结构信息及图图像、地下资源信息及图像的多参量电磁法新方法技术系统。在被动源与主动源的结合方面,针对浅部地下水勘查。中深部(100多米&2km)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展混场源多参量电磁法探测技术的研究。
② 航空、地面有源电磁法:发展航空TEM技术。研究多分量约束反演解释技术,重点研究电磁场的磁水平分量;研究电磁场纯异常二维、三维解释技术,实现电磁场异常场的二维和三维反演解释,解决地质体的三维空间成像和定位问题。
③ 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多参数地下电磁波层析技术及其设备研究;复杂地电条件下的电磁波传播理论研究;地下电磁波宽带天线实验研究。
④ 高温超导技术:实现高温超导磁强计实用化,应用于瞬变电磁法磁场传感器。长远目标是以高温超导磁强计为基础研制高温超导三分量磁力仪、磁力梯度仪等与测磁场有关的仪器,使其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从而推动地学仪器和方法技术的发展。
⑶ 位场探测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
&&& 在矿产(金属、油气等)资源调查评价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中,深化位场理论研究,提高重、磁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拓宽其应用领域;研究以重、磁资料为主的多学科、多参数信息或标志的识别、提取与集成技术,做出相关的找矿预测与资源潜力评价;以多目标的表达方式,提出或解决与地质构造环境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
⑷ 多元信息集成与可视化
&&& 继续发展物探三维反演技术、多参数互约束联合反演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物探处理与解释技术,保持我所在重磁三维反演、三维信息可视化方面的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对物探其他参数三维反演技术进行探索和完善研究。
⑸ 深穿透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
&&& 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攻克大面积覆盖区,特别是西部荒漠戈壁区的超低密度和低密度深穿透地球化学信息的捕获技术以及深穿透地球化学信息提取与分析的标准化与可操作化方法为近期目标;攻克大矿及大型矿集区地球化学信息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方法,架起成矿学与找矿学桥梁,保持我国化探的领先地位。
&&&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尚在初期阶段,通过以元素在全球的分布为背景,研究人类面临的全球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以元素的逐步浓集为背景,发展找寻大型至巨型矿床的新理论、新方法;从物质聚集的角度为成矿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进一步将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其他地学领域融合在一起;从其他的学科中借鉴成熟地质基础理论和成熟的方法技术来完善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从超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块体这一概念直接从地球原始物质不均一性来表述区域大地构造特点,能够为其他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可资利用的新的生长点。
⑹ 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多目标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
&&& 发展多介质、多目标覆盖区地球化学调查理论与方法,有效配合我国覆盖区多介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展特殊景观类型的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和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技术,完善我国特殊景观区域化探及重要成矿区带资源潜力评价的化探方法技术;完成我国各景观区、各省区区域化探扫面资料的评估,为实现全国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的公开使用提供技术保障;研究不同景观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以及干旱等)Pt族元素地球化学勘查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技术,逐步开展如Ta、稀土以及Cr矿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技术研究,使之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方法技术体系。
结合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最新技术,探索对被污染的自然环境进行治理研究
⑺ 应用基础地球化学与分析测试
&&& 紧密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跟踪国际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究的前沿,不断研究、创新、开发和完善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体系,保持我所在地球化学标准物质领域的优势和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全国地球化学环境监控,建立全国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研究全国上地壳元素丰度,获取数据并编制元素丰度的基础图件,提供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 发展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经济快速的分析方法技术与分析测试装备,逐步形成全国化探分析与测试研究中心,为化探研究与发展提供创新研究、技术支撑基地,保持化探国际领先水平。
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技术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信息中心
中国 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 06500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对当前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一点认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对当前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一点认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地球化学普查矿床的战略
F·M·rya及。6HH·CTpaTerHH reox双M-H互ecR“X IloHCKoB夕y江HHx MeCTOPO水江eH班从。H3江一习。。《Hoy政a》。H000e皿6迎pe飞.1980。 本论文集论述了普查矿床的战略间题—采用综合地球化学方法和手段来查明和评价矿床。同时还阐述了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方向和方法。 具体目录如下:矿床地球化学普查的战略,...&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地球化学普查的战略是研究采用地球化学方法总和来查明和评价矿床的问题。当然要注意这些地球化学方法与其他种类的地质勘探工作的综合运用。 在确定战略时,首先应当区分两种任务。其一是大区域的地球化学研究。对于共活动范围为数十万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单位来说,这一种任务尤为重要。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多长期限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及手段来完成这种任务,以及是否提出这种任务—所有这些在相当大程度上都与普查战略有关。 第二种任务就是在找出的远景地段上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工作。为了达到最后的效果,地球化学工作应当寄希望于什么方法,在这里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大区域的地球化学研究 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于:只要有实际可能,最好是用地球化学测量把这些大区域完整地扫一遍。其原因有二。第一,必须注意判定含矿性的地质准则有不完善之处。甚至在预言已知类型的矿床时常常会有失误。完全不可能或者很难预言未知类型的矿床。第二,地球化学研究可提供用其他方式不能得到的资料。这首先是具...&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本文作者认为,谈到战略,就可以而且应当从广义的战略谈论如何顺利地达到所有地质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即如何利用地质勘探的全部力量和手段以较小的投资取得较大的储量增长。下面可从总体上说到矿产普查的战略,但对地球化学方法要比其他手段稍多谈一些。 普查对象及其特征 世界上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矿床,每个矿床都有异于它者的特征。然而地质科学却积累了许多的资料,可以根据一系列明显的标志对所有的矿床作分类。 目前已有适应于各种科研和实践目的的金属矿床的不同分类法。例如,针对科研目的制定了成因分类,针对纯应用目的制定了按金属的分类。但无论哪种分类都适用于普查目的。在我们看来,B.H.斯米尔诺夫院士编制的“用于普查目的的金属矿床分类”最为适用,它首次发表于《金属矿床普查与勘探的地质基础》一书。按照这一分类,根据地质因素控制成矿作用的原则,金属矿床可以分为下面六种主要类别:岩浆矿床、岩浆期后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风化壳矿床、砂矿。每一类又可进行一系...&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金属矿床化探的基本战略任务,首先必须从实用地质学总任务的角度去加以研究。实用地质学的总任务则取决于社会对矿物原料的需求,以及赖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矿物原料来源。 经济计算表明,近25年(年),苏联许多金属的开采量增加了数倍。例如在这一时期,铁矿开采量增加了5倍,铬铁矿开采量增加了3倍多,锰矿开采量增加了1.5倍。我们有权利期望,这些工业上的主要金属的开采量在未来一个时期会继续增长。轻金属和稀有金属在未来这一时期的应用应当急剧增加,因而其开采量增长的速度将会更大。 根据这种情况,必须计划矿物原料储量有更大的增长速度。并且要注意到:2。。。年的开采储量起码应在1990年之前发现并作出初步评价。 此外,在确定采矿工业的发展趋势时需要考虑到,金属总开采量的54%及其总储量的65%来自7%的大型矿床。这些数字清楚地告诉我们,开采大型矿床是最为有利可图的。因此,在计划普查工作时,实用地质学应当首先着眼于寻找大型矿床。 同时,必...&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应用水化学成分预测潜在的含油气构造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了,至今不少国亥(如苏-联等)巳将其作为普查勘探石油的一种手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和仪器设备的更新,该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不少有意义的研究论文。我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许多地区进行了试验研究,虽然研究工作的规模不大,但延续至今,却也积累了比较丰宫的资料和经验,不少同志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由于它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注意。油气矿床水文地球化学普查是研究含油气地区的地下水与石油(包括围岩)相互作用或受石油彤响时,由于元索正向迁移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过程),而发生的天然水化学成分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性,导致成矿元素在某些地段富集,在油田上方形成一种特殊的地球化学场。表现在含油区和非油区的地下水化学成分有泅然不同的特点。根据水中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憎高(相对于背景区)及其分布规律,追索和寻找深部油气矿床。...&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reoxHM班互eeK且e MeTo兀H noneKoBP- y且且Hx MeeTopo双江eHH益HaeT‘1.HoBoe- n6MpcK.HayKa.1981.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阐述了苏联应用地球化学的现状、基本方向和发展远景。阐述了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普查和勘探矿床的最新方法和论点。目录如下:H.H.Ca中poHoB:论矿床的分散晕及其在普查和勘探中的应用;几.B.TaycoH:岩浆地球化学分散场和富集场;C.B.rp二rop。二:金属矿床原生晕的普查和成因意义;B.B.no二。Kapn。:K-。且:普查工作中大片地区的地球化学研究;A.H.nePe卫、MaH:成矿作用的能量和强度;E.M.K;-只T;。B。“孰金属矿床地球化学普查方法的分类、现状和远景;A.H.EpeMeeB…:...&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事业部群:
您当前的位置: >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来源:地大热能
  我国自20 世纪70年代开展区域化探扫面以来, 至2005年底已完成水系沉积物测量673.68万km2 , 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效果, 显示出了区域化探在地质找矿中的优势。区域化探样品分析了39种元素, 目前找矿中应用的元素主要为成矿成晕元素,而常量元素和稀土、稀有元素尚未很好地开发应用[ 2] 。通过对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 提取更多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找矿地球化学信息
  提取的关键环节。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受地质环境、景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景观条件下, 地质环境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的主要因素。以往按1∶20万图幅确定统一异常下限的做法, 导致低背景区矿化信息被掩盖, 而高背景区出现了较多的非矿异常, 背景与异常的划分存在不合理性。为此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使用地质子区衬值法、移动平均法, 趋势面法、泛克里格法等来处理区域化探数据,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异常找矿信息的可靠性, 有其优越性, 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问题仍然是目前勘查地球化学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从众多地球化学异常中识别与有经济价值矿床有关的异常一直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已知矿区是成矿地质条件最佳地段,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概率较高, 值得引起注意。低缓异常既是深部矿体的反映, 又有其他非矿因素的影响, 需从多角度提取成矿信息, 结合地球化学异常组成和结构识别和判断来确定矿致异常。同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矿化类型异常的空间分带性[ 11] , 加强多元素矿化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 以有助于深部盲矿体和隐伏矿的寻找。
  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 选用吉林省中部低山丘陵区区域化探扫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法圈定找矿地球化学信息,试图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 突出找矿信息。
  1 研究方法概述
  地壳中元素丰度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前9种元素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占地壳总质量的98.13%, 它们是构成岩石的主体, 由常量元素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决定了岩石性质, 支配了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在岩石中的分配。
  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产物, 水系沉积物样品被认为是一个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 在化学成分上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不仅受上游地质环境影响, 而且细粒级(-60目)样品中粘土矿物、有机物质对其元素含量也产生很大影响。水系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其物质组分特征;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之间亦有着密切相关关系。
  对研究区区域化探扫面数据(-60目粒级样品)的研究结果发现, Zn、Hg与Si、K呈负相关性, 与Fe、Ca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Ni、Cr与Mg具有显著相关性(图1), 而Au、Ag、Cu、Cd与常量元素相关性不明显。常量元素在勘查地球化学以及成矿地球化学环境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地球化学分区方法
  利用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常量元素分析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载荷矩阵将变量表达为公因子的线性组合:
  Z =AF+aU。
  式中:Z为变量;A为公因子负荷;F为公因子;a为唯一因子系数;U为唯一因子。根据因子载荷将常量元素划分为若干个组合, 它们反映了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类。
  因子得分表达了因子变量的线性组合:
  FP =&P1 Z1 +&P2 Z2 +&&PnZn。
  式中:FP为因子得分;&P为变量系数;Z为变量;n为变量(元素)数。从原始数据中将某一特定因子的有关信息集中起来, 每个样品在不同因子中的得分反映了样品所具有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高因子得分样品与因子元素组合相对应。依据每个样品最大因子得分所在因子进行地球化学分区。
  1.2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按照地球化学分区分别进行成矿成晕元素数据标准化。标准化公式为:
  Z =(Xi +X)/S。
  式中:Z为标准化值;Xi为元素含量;X为地球化学分区元素含量平均值;S为地球化学分区元素含量标准离差。
  1.3 成矿信息提取方法
  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为基本数据, 计算异常下限, 圈定单元素异常。并通过因子分析确定矿化类型元素组合, 以其对应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图。
  2 研究结果讨论
  2.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低山丘陵景观区, 面积1.3万km2 。于1978 ~ 1983年完成1∶20万区域化探扫面, 采样粒级-60目, 采样密度(1 ~ 2)点/km2 ,1样/4 km2 组合分析。
  研究区处于中朝准地台与天山&兴安地槽接壤部。东南部台区出露太古代表壳岩、钾长花岗质片麻岩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正长花岗岩;槽区广泛分布不同时期花岗岩;槽台过渡带上分布奥陶&志留系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及中酸性熔岩。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较集中分布石炭&二叠系浅海相沉积建造和三叠&侏罗系陆相中酸性熔岩及陆源碎屑沉积岩。此外, 在松花江沿岸的白山、红石等地有玄武岩分布。区内岩石类型复杂, 岩性变化较大。
  矿产有金、钼、镍矿床及中小型多金属矿(化)点, 槽台接合部为成矿集中区。全国闻名的红旗岭镍矿床和夹皮沟金矿床位于研究区中(图2)。其中红旗岭镍矿床Ⅰ号矿体出露地表;位于黑石北部的Ⅶ 号矿体被白垩系砂砾岩覆盖, 为隐伏矿体。
  2.2 地球化学分区
  根据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数据因子分析结果, 常量指标划分为2个因子。
  因子1中SiO2 、K2 O为负载荷, Fe2O3 、CaO、MgO为正载荷;将SiO2 、K2 O因子得分乘以-1, 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因子组合。因此, 因子1可以划分为SiO2 、K2 O组合和Fe2O3 、CaO、MgO组合。分别反映了花岗质碎屑物质和中基性物质富暗色矿物的组分特征。因子2为Al2 O3 、Na2 O组合, 主要反映富泥质物质组分特征。
  以3种组合的因子得分划分地球化学分区。从图3中可见, 硅钾组合主要分布于中朝准地台;铁镁钙组合主要分布于天山&兴安地槽区;铝钠图3 地球化学分区组合分布零散, 与地质背景基本上无关, 可能是一个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因子, 其地质含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2.3 数据标准化
  按地球化学分区分别对成矿成晕元素进行标准化, 将3个分区标准化数据合并形成新的基本数据。
  2.4 找矿信息提取
  2.4.1 单元素异常圈定
  利用标准化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离差, 确定异常下限, 圈定单元素异常。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与原始异常对比, 研究区东南部由玄武岩引起成片的Ni异常被有效压抑, 突出了与矿化有关的北西向Ni异常。同时, 在研究区西南部红旗岭镍矿外围、磐石、烟筒山等地圈出了新的镍异常。这些新发现Ni异常的找矿意义有待查明。
  镍矿化类型综合异常总体沿槽台接合部和深大断裂带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分布(图5a)。异常对已知的红旗岭镍矿床Ⅰ 号矿体反映良好;对于黑石附近的Ⅶ 号矿体来说, 因被白垩纪砂砾岩覆盖, 异常规模相对较小。在永吉县西阳、磐石县团林以及研究区东南角也圈出了明显的异常区。这些异常(特别是磐石县团林附近异常)的找矿意义值得关注。
  钼矿化类型综合异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角。对已知的大黑山钼矿床有良好的反映;同时, 在该矿床东部圈出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环形异常。
  部分异常与已知铜矿床有关。环型异常的南半部集中分布有Cu、多金属和金矿(化)点, 而在北半部缺少已知矿化信息, 有待进一步查证。
  金矿化类型综合异常主要出现在夹皮沟、二道甸子等已知金矿区(图5c);并在研究区南部白山镇和北部松花湖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 提供了新的找金信息。
  多金属矿化类型综合异常主要与钼、金矿化类型综合异常套合在一起(图5d)。对已知多金属矿点有十分明确的反映;并在大黑山钼矿及其外围与钼矿化类型综合异常共同构成环形异常。这些异常的找矿意义都值得关注。
  通过综合异常的分析研究认为:钼矿化类型环形异常带、槽台接壤部位北东向Ni异常带、研究区东南部北西向镍矿化类型异常、南部白山镇Au矿化类型异常是本区新的找矿线索。需要在今后部署地质找矿时予以重视, 安排异常验证工作。
  3 结论与建议
  (1)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具有较好的强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功能, 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和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 突出了找矿信息。特别适用于快速地从大量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信息。按1∶20万分幅或按成矿区带进行分区标准化效果最佳。可应用于化探扫面数据的新一轮开发利用。
  (2)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常量元素因子分析法
  进行的地球化学分区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可以反映不同岩性组合特征。
  (3)数据标准化将不同数量级的元素含量转化
  为标准正态分布数据, 方便不同含量级次元素间的相互分析对比。同时, 可以有效消除不同地质背景之间的系统变化, 从而压抑了非矿异常, 强化了低背景区的弱矿化信息, 更清晰地反映了区域异常结构特征。
  (4)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保留原矿致异常
  的同时, 圈出了已知矿区周围的弱异常, 为老矿区(如红旗岭)外围找矿提供了找矿信息。
  (5)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成矿成晕元素的相关性和矿致异常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较常规组合异常找矿信息更加明确, 可直接为地质找矿部署提供找矿靶区。
  (6)建议对本次研究新发现的找矿线索(钼矿化类型环形异常带、槽台接壤部位北东向Ni异常带、研究区东南部北西向镍矿化类型异常、南部白山镇Au矿化类型异常)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工作, 以取得找矿效果的突破。
联系电话:027-
传真:027-
鄂ICP备 :号 版权所有 湖北地大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7-/传真 :027- 邮箱:@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床地球化学导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