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猪瘟最佳免疫程序疫苗两次免疫用的是两个场家的疫苗可以吗

当前位置:&>&&>&&>&正文
解读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根据显示,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是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对象之一。猪瘟的防控主要采用疫苗免疫,给健康猪猪舍猪瘟防御疫苗,虽然能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但是,也常常会出现免疫失效现象。所以,有很多养殖户问“为什么俺家猪免疫了还患猪瘟?、是不是疫苗不好?”。根据分析我们发现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疫苗的问题,也有环境、基因等方面的问题。
一、猪瘟持续感染是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
1、母猪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目前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地利用猪瘟野毒人工复制了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带毒母猪动物模型,此母猪可带毒750天。这种猪甚至可以终生带毒、排毒,可成为猪瘟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血液中的含毒量可达105~106PFU/ml。最早报道猪瘟胎盘感染是在1955年,以后此类报道逐渐增多。胎盘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从死亡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为了研究持续感染母猪对仔猪的胎盘垂直传播情况,再将这头母猪与人工感染另一株猪瘟野毒的带毒公猪或健康公猪自然交配或人工受精使其怀孕产仔,可产下带毒的木乃伊胎和死胎,用猪瘟荧光抗体检测胎猪均为阳性,此后该母猪不能再次配种。为了解带毒母猪对同居猪和环境的污染情况,在母猪带毒273天时,用健康阴性猪与之同居,可造成同居猪感染。至此成功地人工复制了猪瘟病毒胎盘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的动物模型,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持续感染带毒猪的存在,可形成猪瘟常发地区和猪瘟常发猪场。由这种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免疫耐受猪,这种情况常常导致猪瘟在猪场形成恶性循环,即猪瘟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后备母猪→亚临床感染。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带毒猪在临床中有3%~33%的带毒率。
2、仔猪先天免疫耐受
由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引起的免疫失败现象,除了出现上述生产水平降低的情况外,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往往成为持续感染者,可长期带毒、排毒,其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这种猪除了对猪场造成恶性循环外,这种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出生后,吸允初乳,数日内病毒血症可一过性降低,但病毒存在于全身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这种感染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以至于对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Liess用低毒力的野毒Glentorf株给妊娠40、70、90天的母猪滴鼻感染,结果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出生后多为死胎、木乃伊胎、流产,或出生后在1周内到11周内死亡,出生后存活的发病猪无临床症状,剖检为胸腺萎缩、淋巴结肿大。由此证明了持续感染带毒母猪所产仔猪对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保护作用的免疫耐受机制。
另外,我们模拟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对无临床症状的猪瘟阳性经产母猪所产仔猪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研究。两头母猪分别产下两窝仔猪,带毒率分别为5/11和12/14,产仔时按仔猪产出顺序隔头进行临时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1h后再吸初乳,再用标准石门强毒进行攻击。免疫猪瘟疫苗不能使带毒仔猪产生免疫保护力,接种疫苗的5头猪在强毒攻击后死亡4头。结果: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对胎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猪瘟病毒持续感染母猪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病毒给仔猪,攻击前死亡的猪全是带毒猪;吃初乳和疫苗接种不能阻止带毒仔猪的死亡,并且形成免疫偏离现象或免疫耐受现象,导致免疫失败,甚至诱发猪瘟,通过此项试验也得到了证实。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母猪生殖器官产生病理变化,特别是卵巢的病理变化,使卵泡结节化,降低或失去排卵功能,最后导致功能障碍及繁殖障碍。
3、带毒公猪的垂直传播
用RT-PCR检测带毒公猪自然交配所产死胎的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死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与带毒母猪原有的病毒基因型不同,而与带毒公猪的病毒基因型相同。试验证明带毒种猪不仅能通过母猪胎盘垂直传播,而且能通过公猪精液垂直传播猪瘟,这是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猪瘟持续感染母猪造成的垂直传播是引起仔猪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及不发病的仔猪带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它所产生的水平传播方式,还会造成其他猪的感染并污染环境。因此一旦种猪场有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种猪存在,就会引起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时刻都有猪瘟发生的危险。因此要根除猪瘟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及时淘汰带毒种猪,对种猪场进行彻底净化。
4、从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猪瘟持续感染对机体的影响
(1)猪瘟病毒E0基因对持续感染的影响 经研究证实,猪瘟病毒的囊膜糖蛋白E0基因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对病毒的免疫、识别、吸附并进入宿主细胞是十分重要的。在猪瘟病毒感染的细胞中,E0蛋白是惟一可以分泌到猪瘟病毒浸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糖蛋白。并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用E0免疫猪可诱导产生对致死剂量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同时也是病毒粒子吸附进入易感细胞的必须蛋白。在病毒粒子中,E0以分子量为100kD的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但糖蛋白E0并不像E2那样具有跨膜区,而是以一种未知机制连接在病毒粒子的表面上,对猪瘟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表达和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糖蛋白E0既是一种包膜糖蛋白,又是一种核酸酶,已有研究发现,猪瘟E0基因含有与地衣类及植物核酸酶同样保守的两个氨基酸基序SLHGIWPG(或E)(28~36位)和EWNKHGWC(75~82位),基序中位于30和79位的H(组氨酸)为RNase的催化活性关键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E0蛋白的这种RNase活性已分别被试验所证实。值得注意的是,E0蛋白的RNase活性似乎与宿主细胞凋亡有关,重组E0蛋白能够在体外诱导多个物种的淋巴细胞凋亡。
近年来Hulst等通过对C株基因组全长cDNA中的E0基因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H进行突变,获得了无E0RNase活性的病毒突变体,表明该两区域中的H对RNase活性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还发现由此突变株建立的无RNase活性的突变株能导致SK-6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而这种RNase活性失活的猪瘟病毒将变成一种致病性病毒粒子,导致细胞凋亡。推测E0蛋白的RNase活性可能对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感染有直接关系,而且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有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提示E0在毒株演化中对于病毒适应宿主细胞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E0为靶蛋白来设计新的抗病毒策略。由此推测基因在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嗜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猪瘟病毒对细胞的持续感染 利用田间分离鉴定的造成怀孕母猪与仔猪持续感染的猪瘟病毒株(CSFV39、CSFV22)分别接种PK15细胞,体外连续带毒传代。建立了稳定的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模型,获得CSFV39-PK15和CSFV22-PK15病毒持续感染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技术、RT-PCR技术、透射电镜跟踪监测了CSFV39-PK15CSFV22-PK15持续感染细胞株连续传代过程中病毒在细胞内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CSFV39-PK15细胞连续传至127代,CSFV22-PK15连续传至57代仍有猪瘟病毒存在,表现为病毒对细胞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在传代过程中,成熟病毒可以释放到细胞外,其相对感染量比感染原液至少低2个数量级。实验还表明:猪瘟病毒可持续感染PK15细胞并使受感染细胞正常代谢机制发生明显改善,即持续感染的猪瘟病毒随PK15细胞的生长繁殖而增殖,且从被感染细胞正常代谢所需的供能物质中获得病毒复制和转录所需的能量,从而干扰了细胞固有的生理生化过程,使细胞的正常代谢速率减慢,形成了细胞代谢热功率变小及相同时段内被感染细胞代谢总热量降低等病理生理现象。此项研究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国内温和型猪瘟的发病机理提供材料,具有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疫苗接种产生的中和抗体在体外对不同野毒株的中和作用表现出了很大差异,耐受性高的毒株在血清4倍稀释时才能中和,耐受性低的毒株用320倍稀释的抗血清就能将其中和。如果在体内也是这样,那么在机体处于亚免疫状态的情况下,耐受性强的毒株就有可能侵入机体潜伏下来造成持续感染。另外,机体的免疫状态低下也可能是造成持续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疫苗方面的因素
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针对目前国内对于我国C株弱毒疫苗的疑问也作了一些试验研究,在实验室采用非免疫猪和无猪瘟病原及抗体存在的猪进行免疫保护相关性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我国疫苗株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不同毒力(高、中、低)、不同地域、不同分离时间以及不同基因亚群的多个野毒进行单独、混合、交叉、一次及多次攻毒,均能获得完全保护。说明我国现用的猪瘟弱毒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猪瘟野毒仍然有效,初步证明现用疫苗的免疫原性没有发生改变。另外法国用我国C株和Thiverval对慢性猪瘟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均有效,日本的GPE疫苗株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2、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我们对国内生产猪瘟疫苗的厂家中随机抽取部分批次的猪
瘟细胞疫苗,共(18个批次)以进行免疫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这些疫苗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序列分析表明:所有批次疫苗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均呈现较高的同源性,均为99.1%~100%;对3个厂家生产的猪瘟细胞疫苗的E0基因进行研究,没有一个碱基发生变异,其E0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国内所使用的疫苗株E0基因处于稳定状态,并且其稳定性较E2基因高;这初步说明目前我国国内生药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基本上是稳定的,由此证明疫苗的种毒也没有发生变异。然而猪瘟病毒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繁殖滴度较低,因此个别厂家猪瘟牛睾丸细胞苗存在滴度不够,由此影响到疫苗的免疫剂量,个别地区存在着由此引起的免疫失败的现象。
3、非猪瘟病毒感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经初步研究还证实:猪瘟病毒反复多次感染及PPV、PRV和PRRSV混合感染均可造成猪瘟病毒在体内的滞留而造成持续感染。利用20头9月龄左右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抗原、抗体阴性猪,将其分成6组,分别利用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单独或混合感染,7天后,连同对照猪4头,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13天后连同4头阴性对照猪一起攻击猪瘟石门系强毒。整个试验期间分别每天测温,观察临床症状,每周采集扁桃体和血样做各种病毒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在攻击石门系强毒后2周,单独和混合感染了非猪瘟病毒后接种HCLV疫苗的4个免疫组12头猪除1头外,11头全为HCV抗原检测阳性,且多呈强阳性;而单一HCLV疫苗免疫组在猪瘟强毒攻击后检测不到HCV;所有HCLV疫苗免疫猪均存活,而非免疫对照组4头猪全部在攻毒16日内死亡。试验表明非猪瘟病毒感染的确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有影响,能造成猪瘟疫苗免疫的失败。
三、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程序对免疫的影响
模拟自然感染的亚临床状态和低抗体水平状态来进行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研究,通过混合感染实验来对猪瘟免疫失败原因进行研究,即从病原到机体全方位进行综合研究,对猪瘟的防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其他产生免疫失败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研究发现母源抗体滴度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当母源抗体滴度在16倍时,将疫苗的免疫剂量加大到2到4头份,能抑制母源抗体干扰,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另外研究还显示低水平的母源抗体不能抵抗猪瘟野毒感染,因此及时监测母源抗体滴度,正确地按规程进行疫苗免疫注射能确切地抵抗野毒的感染。
另外还进行了猪瘟疫苗对带毒仔猪免疫的影响研究、人工两次野毒攻击对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和猪瘟抗体水平与感染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带毒仔猪免疫后两次攻毒虽不产生临床症状,但可隐性带毒造成垂直传播;低水平的母源抗体不能抵抗野毒的感染,而主动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只要在8倍以上,均能抵抗强毒的攻击。再次提示,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可以适应田间的带有母源抗体仔猪的免疫。
人工试验条件,超前免疫(0~35~70日龄)和20~60日龄免疫程序其免疫保护效果完全相同,而且优于0~70日龄两次和0日龄一次免疫的免疫效果。
超前免疫后不同时间吃初乳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各不相同;试验还证明不论吸初乳后0.5h或1h注苗,疫苗免疫效果均不如超前免疫的效果好。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应坚持超前免疫。
除此之外,疫苗运输的冷链系统不完善、诊断方法不特异等多方面原因也是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综上所述的免疫失败是由上述多方面原因造成,猪瘟的预防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后备种猪群和种猪群进行净化是防止产生繁殖障碍和恶性循环的关键手段,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的无猪瘟带毒猪的种猪和后备种猪群是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的核心;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是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技术保障;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其他非猪瘟传染病是实施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的基础。
养殖技术注明“来源:齐贝网”的属于本站独家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否则,齐贝网将保留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力。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齐贝网以及网址:http://www.7bei.cc/jishu/jishu-3142.html”。
养殖技术推荐阅读
养殖技术阅读排行猪瘟疫苗及“猪三联苗”的正确使用_
当前位置:  →
【标题】猪瘟疫苗及“猪三联苗”的正确使用
【适用区域】
【关 键 字】猪瘟 疫苗
【作  者】
【来  源】
【参考文献】
【编  者】
【内  容】
&nbsp  &nbsp&nbsp&nbsp猪瘟疫苗及“猪三联苗”是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使用最多和数量最大的疫苗,但我们发现不少地方使用这些疫苗后仍然效果不好,甚至免疫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对疫病和疫苗的特点及其性能认识不足甚或误识,再者是使用技术失误,为保证免疫效果,现就其关键技术做如下阐述,以供在生产实践中应用。&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一、我国猪瘟疫苗的特点&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我国的猪瘟疫苗是用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C株)生产的,它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患猪瘟的病猪中分离到的一株猪瘟强毒,称为石门株(Shimen&nbspstrain),将该强毒株通过大耳白兔经历4年多时间,传代至430代,使毒力减弱成为疫苗株,即C株。经多年试验研究和在生产中大量使用证实,C株的基本特点是:&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①免疫原性良好,经肌肉注射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1~2年。&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②免疫力产生快,48小时产生完全免疫力,96小时产生坚强免疫力。&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③安全性高,反应小,各种类型的猪均可使用&nbsp,剂量加大至10~20头份甚至更大无明显不良反应。&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④稳定性好,不变异,不散毒,不返祖。C株疫苗早已是被世界公认的优秀疫苗,并在国内及其它国家广泛应用获得很高的评价。&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二、猪瘟牛睾细胞疫苗存在的问题&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C株毒用犊牛睾丸细胞生产疫苗时,它不引起细胞发生病变,C株毒只通过培养液传播,或通过细胞间桥从细胞直接传递到细胞,成熟的病毒则释放于培养液中,可以连续收毒制作疫苗,直到细胞老化。用这种方法生产疫苗存在毒价偏低的问题,如我国现在用犊牛睾丸细胞培养所收获的细胞毒,用5万倍兔检通过即为合格,但按国际标准则需要13万倍兔检通过,而台湾标准需16万倍兔检通过才算合格,牛睾丸细胞显然难以达到这一标准,这也是有些国家或地区不生产也不使用牛睾细胞疫苗的原因。我国多年来规定的猪瘟弱毒&nbsp疫苗的肌肉注射剂量每头份为150RID(RID为兔体感染量或兔体反应量),而欧洲药典规定用C株疫苗免疫时,肌肉注射剂量为100PD50(PD50为猪体半数保护数),折合400RID,我国规定的150RID显然剂量不足。我国经多年试验认为,将猪瘟牛睾细胞疫苗提高到4个头份可达对猪瘟感染的有效保护,并经在生产中应用得到证实,所以在生产中使用猪瘟疫苗时常常增加为4个头份的剂量来解决免疫剂量不足的问题。但是,近年来“中牧股份”的疫苗生产厂家,已将C株牛睾细胞苗的每头份病毒的含量提高到不低于或等于1050个RID,这已相当原来每头份150个RID的7倍,所以不需要再增加剂量使用。由于C株牛睾细胞疫苗的安全性很好,有人给一头猪注射几十个头份甚至上百个头份,也未见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有注射量多多益善或多了比少了好的误识,这样不仅浪费了疫苗,另外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否会影响猪瘟病毒的生态变化或影响正常免疫力的产生等问题,都值得慎重考虑。猪瘟活疫苗的生产过程,有时会发生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的情况,这会使疫苗的免疫效能下降,甚至免疫失败,这也是猪瘟牛睾细胞苗存在的问题之一。&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三、猪瘟细胞苗和猪瘟组织苗的正确使用&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猪瘟细胞苗便于工厂化大量生产,且成本较低。在每次免疫剂量不低于750RID的情况下,已可达到既能防止临床发病,又能保护不发生亚临床感染,所谓达到了“双保护”的水平,所以使用猪瘟细胞苗免疫在一般情况下即可以满足需要。但是,细胞苗降解速度较快,如经稀释后在15℃时6小时失效,在20℃~27℃时约3小时失效。猪瘟组织苗毒价高,而且含有非特异性组织,可帮助免疫力的加强。同时降解速度较慢,如组织苗经稀释后在8℃~14℃时72小时、26℃~32℃时48小时仍然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所以在猪瘟发生较严重的地区或猪群,可考虑使用组织苗,但是有时某些或某个批次的组织苗引起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较细胞苗高得多。我国现今生产的猪瘟活疫苗瓶上标明为猪瘟活疫苗&nbsp &nbsp&nbsp&nbsp&nbsp(Ⅰ)的是组织苗,它包括有牛体反应苗、淋脾苗、乳兔苗。在瓶签上标明为猪瘟活疫苗(Ⅱ)的是细胞苗,现在生产的是牛睾细胞苗。&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四、正确使用“猪三联苗”&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猪三联苗”是指含有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三种免疫原联合的疫苗,按照“中牧股份”的新近标准,每头份“猪三联苗”中应含有猪瘟兔化弱毒≥1050个家兔感染量(RID),猪丹毒G4T10(或GC42)弱毒活菌数≥5亿(或7亿),猪多杀性巴氏杆菌(EO630)弱毒菌≥3亿。“猪三联苗”的组合基本是合理的,它针对我国常发生的猪传染病同时免疫可减少注射次数,尤其方便于中小养猪场和散养猪户,但是这三种疫病及所对应的疫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三者难以同时兼顾,所以应注意合理使用。从免疫时间上来说,“猪三联苗”不要用于断奶前的仔猪,更不能用于“超前免疫”。对于猪瘟免疫来说,第一次应使用单独的猪瘟疫苗免疫,以后可用“猪三联苗”做第二次加强免疫。如对断奶以后的猪第一次用“猪三联苗”免疫,则应在3~6周后再用“猪三联苗”加强免疫一次。使用“猪三联苗”时,不可任意加大剂量,以免引起严重反应。猪瘟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猪,免疫日龄应不晚于25~30日龄,而猪丹毒则多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免疫时间以60日龄左右为好。“猪三联苗”中所含的猪丹毒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遇到抗菌类药物时会被杀死而致疫苗失效,所以在用“猪三联苗”免疫的前7天及注射后的10天之内,不能注射或饲喂任何抗菌药物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猪三联苗”经稀释后应在2小时内用完。&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五、如何正确计算猪瘟疫苗和“猪三联苗”的有效期&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猪瘟疫苗和“猪三联苗”中可使猪产生相应免疫力的物质是弱的活病毒或活细菌,在不利于它们生存的情况下如在温度较高等条件时可使免疫原性减弱甚至使疫苗完全失效,所以在制造疫苗时给它创造了真空状态并必须低温保存,以延长它的有效期。但在计算疫苗的保存有效期时,应把所使用的疫苗保存温度累积起来计算,以猪瘟疫苗为例,它的有效期从制成之日起计算,在零下15℃可保存一年;在0℃~8℃可保存6个月;在10℃~25℃保存不超过10天。如有一批猪瘟疫苗在零下15℃保存了半年,又经20℃的途中运输一天,则所剩余的有效时间只有在0℃~8℃两个月,或者在10℃~25℃已不超过4天的有效时间了。累积计算疫苗在不同温度的贮藏时间,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疫苗的真实有效期,才可避免使用已失效的疫苗而造成免疫失败。&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六、正确选择、使用疫苗稀释液&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疫苗的稀释液是关乎到疫苗效果的关键问题,所以绝不能忽视,因使用的疫苗起到免疫作用的物质是抗原,也就是疫苗中活的弱毒病毒或弱毒细菌,在使用不合适的稀释液时这些活的病毒或细菌可致死亡或被灭活而致免疫效力降低或失效,如有的用蒸馏水或“凉开水”等做稀释液使用,但疫苗中的细胞、活病毒或活细菌遇到蒸馏水或“凉开水”时,会加速它的崩解或灭活,尤其是病毒大多存在于细胞中,细胞遇到这种渗&nbsp透压不同的稀释液时会遭到破坏,致使病毒粒子被暴露而加速了疫苗的失效,尤其是“凉开水”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还有被外界微生物污染和混入杂质的机会很多,常使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失败,所以必须正确使用稀释液。在稀释猪瘟疫苗时应使用灭菌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在稀释“猪三联苗”时如侧重于猪瘟的免疫可使用生理盐水作稀释液;它对猪瘟的免疫效果和猪瘟单苗相一致,但猪肺疫和猪丹毒的免疫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侧重于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免疫时,则应使用20%铝胶生理盐水(20%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而猪瘟的免疫效果则会受到一定干扰。铝胶生理盐水可减轻注苗所引起的全身反应,延缓疫苗的吸收,延长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免疫期,但铝胶生理盐水对猪瘟免疫力的产生速度和抗体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良影响。&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七、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免疫时间及免疫剂量的安排最好在测定被免疫猪的抗体水平后来决定,在测定抗体水平有困难时可参考以下的免疫程序。猪瘟的免疫:仔猪断奶时及60日龄左右各一次;在猪瘟发病较重的地区,可进行“超前免疫”,以后还应在25~30日龄及65~70日龄时再各免疫一次。繁殖母猪于每次仔猪断奶时免疫一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21天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免疫剂量在仔猪及青年猪为1头份(每头份含量≥1050个RID),其它猪每次2头份。“猪三联苗”第一次在仔猪断奶时使用,于50~70日龄时注射第二次,但根据我国猪瘟发生流行较为严重的现实,第一次免疫最好用猪瘟单苗,或在第一次用“猪三联苗”时用生理盐水稀释,以提高对猪瘟的免疫力。在制定这三种病的免疫程序时还应注意:&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①尽量避免猪在配种和怀孕期间注射猪瘟疫苗或“猪三联苗”。许多研究证明,猪瘟强病毒株或疫苗毒株都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疫苗毒株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强毒株可造成严重的繁殖障碍,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疫苗毒株对胎儿也有不良影响,同时给猪怀孕时注射猪瘟疫苗所分娩的仔猪,在接种猪瘟疫苗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增加,再者,根据免疫的情况,并无理由必须在母猪配种或怀孕时接种猪瘟疫苗,所以不要在配种或猪怀孕期间注射猪瘟疫苗。&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②“中牧股份”所属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已将每头份含毒量提高到1050RID,这已相当过去每头份150个RID的7倍,所以没有必要将每头份含1050个RID的疫苗再提高4倍量使用。&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③使用猪瘟超前免疫时应有专人守护,严格遵照逐头在注苗后1.5小时及时吃奶,并注意稀释后猪瘟苗的保存温度和有效时间。&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④种公猪及母猪患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几率很低,所以一般可不用“猪三联苗”免疫。&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⑤各猪场(群)由于猪的母源抗体和残留抗体等基本情况的不一致,所以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个性化免疫程序,也即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忌按其它场的免疫程序死搬硬套。&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⑥注射猪瘟疫苗时应避免与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等病的弱毒苗同时使用;最少应间隔一周以上,以防止产生干扰而致免疫失败。&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八、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在养猪生产中使用疫苗时还有些常见的易被忽略或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主要应该做好:&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①每瓶疫苗在使用前,都要做是否真空状态的检查,即将吸有3~5ml稀释液的注射器,从瓶盖刺入疫苗瓶中,此时稀释液应自动地被吸入疫苗瓶中,否则是已失去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②所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在使用前应彻底检查清洗,然后加水煮沸消毒10~15分钟,所用的水应是软水或凉开水,或在煮锅中放一块纱布以吸取沉淀物质。&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③注射器和针头不能用任何化学药物浸泡、冲洗或擦拭消毒;用酒精棉球包裹针头也是不允许的。&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④必须坚持每注射一头猪(哺乳仔猪一窝)换一个煮沸消毒过的针头,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⑤疫苗应注射于肌肉或皮下,如果注射到皮下的脂肪层内则起不到免疫作用。&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⑥注射局部用75%酒精涂擦消毒,待酒精挥发至干时再刺入注射疫苗;避免用5%碘酊做局部消毒。&nbsp&nbsp  &nbsp
【相关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元浩 兔源 猪瘟疫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