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is 安卓汉语

测量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测量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 )(
)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建筑、农田、水利建设等。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建设的埃及大金字塔,其形状与方向都很准确,说明当时已有放样的工具和方法。中国二千多年前的夏商时代,为了治水开始了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夏禹治水有这样的描述:“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撵(jú),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所记录的是当时的工程勘测情景,准绳和规矩就是当时所用的测量工具,准是可揆(kiu)平的水准器,绳是丈量距离的工具,规是画圆的器具,矩则是一种可定平、测长度、高度、深度和画圆画矩形的通用测量仪器。早期的水利工程多为河道的疏导,以利防洪和灌溉,其主要的测量工作是确定水位和堤坝的高度。秦代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曾用一个石头人来标定水位,当水位超过石头人的肩时,下游将受到洪水的威胁;当水位低于石头人的脚背时,下游将出现干旱。这种标定水位的办法与现代水位测量的原理完全一样。北宋时沈括为了治理汴渠,测得“京师之地比泗州凡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是水准测量的结果。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包括了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三种,不仅所表示的内容相当丰富,绘制技术也非常熟练,在颜色使用、符号设计、内容分类和简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这与当时测绘术的发达分不开。公元前十四世纪,在幼发拉底河与尼罗河流域曾进行过土地边界的划分测量。中国的地籍管理和土地测量最早出现在殷周时期,秦、汉过渡到私田制。隋唐实行均田制,建立户籍册。宋朝按乡登记和清丈土地,出现地块图。到了明朝洪武四年,全国进行土地大清查和勘丈,编制的鱼鳞图册,是世界最早的地籍图册。军事、交通运输的需要----旅行、航海等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战争的促进。中国战国时期修筑的午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修建的“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直道,古罗马构筑的兵道,以及公元前218年欧洲修建的通向意大利的“汉尼拨通道”等,都是著名的军用道路。修建中应用了测量工具进行地形勘测、定线测量和隧道定向开挖测量。唐代李筌指出“以水佐攻者强,……,先设水平测其高下,可以漂城,灌军,浸营,败将也”,说明了测量地势高低对军事成败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象征的万里长城修建于秦汉时期,这一规模巨大的防御工程,从整体布局到修筑,都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量和施工放样工作。中国的采矿业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国家,在公元前二千多年的黄帝时代就已开始应用金属如铜器、铁器等,到了周代金属工具已普遍应用。据《周礼》记载,在周朝已建立了专门的采矿部门,开采时很重视矿体形状,并使用矿产地质图来辨别矿产的分布。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司南、指南鱼算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对矿山测量和其它工程勘测有很大的贡献。在国外,意大利都灵保存有公元前十五世纪的金矿巷道图。公元前十三世纪埃及也有按比例缩小的巷道图。公元前一世纪,希腊学者格罗亚里山德里斯基对地下测量和定向进行了叙述。德国在矿山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1556年格阿格里柯拉出版的《采矿与冶金》一书,专门论述了开采中用罗盘测量井下巷道的一些问题。测量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它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地球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二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图三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测设至现场。是研究和确定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整体与局部运动和地表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测量提供基础起算数据;为空间科学、军事科学及研究地壳变形、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资料。按照测量手段的不同,大地测量学又分为常规大地测量学、卫星大地测量学及物理大地测量学等。是研究模拟和数字地图的基础理论、设计、编绘、复制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利用各种测量成果编制各类地图,其内容一般包括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地图整饰和地图制印等分支。(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是研究利用电磁波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影像数据,从中提取语义和非语义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摄影像片或遥感图像进行处理、量测、解译,以测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进而制作成图。根据获得影像的方式及遥感距离的不同,本学科又分为地面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学和航天遥感测量等。定义一: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各项工程包括:工业建设、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管线(输电线、输油管)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一般的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工程测量学是研究这三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定义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研究测量仪器的制造、改进和创新的学科。是研究如何将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地物、地貌及其它有关信息测绘成地形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按成图方式的不同地形测图可分为模拟化测图和数字化测图。这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就提出了地的球形状的概念。两世纪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作了进一步论证,支持这一学说。又一世纪后,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用在南北两地同时观测日影的办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其想法很简单,先测量地面上一段( 子午线) 的弧长l,再测量该弧长所对的中心角θ。则地球的半径R 就可求得:R=l/θ ;地球子午线的周长L=2πR ,这里关键在于如何求θ。为此要同时在南北两点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凭影长和杆高就可以求得两个杆子与阳光的夹角φ1和φ2。设在同一时刻两地的阳光相互平行,则 θ= φ2 - φ1。在人类认识地测球形状和大小的过程中,测量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三角测量和天文测量的理论和技术、高精度经纬仪制作的技术、距离丈量的技术及有关理论、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以及误差理论等。在测量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托勒密、墨卡托等。测量学在军事的作用“天时,地利,人和”是打胜仗的三大要素。要有地利就要了解和利用地利。地图上详细表示着山脉、河流、道路、居民点等地形和地物,具有确定位置、辨识方向的作用。地图一直在军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行军、布防以及了解敌情等军事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早就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工具,获得广泛的应用。人造卫星定位技术早期用于军事部门,后逐步解密才在测绘及其它众多部门中获得应用、海洋测量技术首先是由航海的需要而产生,但其高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军事部门的需要……等等。至今军事测绘部门仍在测绘领域科技前沿对重大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传统上各国测绘部门隶属于军事部门。至今相当多国家的测绘部门仍然隶属于军事部门。随着测绘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测绘科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少国家终于建立了民用的测绘机构测量学在国土管理中的作用测量学的起源和土地界线的划定紧密联系着。非洲尼罗河每年泛滥会把土地的界线冲刷掉,为了每年恢复土地的界线很早就采用了测量技术早期亦称“土地测量”、“土地清丈”等。用以测定地块的边界和坐落,求算地块的面积,在农业为主的社会里,国家为了征税而开展地籍测量,同时记录业主姓名和土地用途等。在中国,地籍测量是国家管理土地的基础。地籍测量的成果不仅用于征税,还用于管理土地的权属以保障用地的秩序,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合理和节约利用十分珍贵和有限的土地。测量学还服务于国家领土的管理。《战国策燕策》中关于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表明在战国时期地图在政治上象征着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当代,在一些国家间的领土争执中,也常以对方出版的地图上对国境线的表示作为有利于己方的证据或者用测量技术为手段标定国界1.勘测设计阶段 为选线测制带状地形图。2.施工阶段 把线路和各种建筑物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3.竣工测量 对建筑物进行竣工测量。4.运营阶段 为改建、扩大建而进行的各种测量。5.变形观测 为安全运营,防止灾害进行变形测量。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在修建宫殿、陵墓时须要平整地基,开凿渠道修建运河须要了解地形的起伏,建造城市时中心线常要定向,开挖地道更需仔细的定向定位定高度……等等。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研究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在修建宫殿时有平整地基的措施。测量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的测量学作为一门能采集和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几何信息,以及能把设计的建筑物、设备等按设计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准确地在实地标定出来的技术,在各种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例如,粒子加速器的磁块必须以0.1mm的精度安放在设计的位置上。某些飞行器的助飞轨道要求其准直度的偏差小于长度的10-6。建筑物建成后(甚至在施工期间)会因地基承载力弱或因自重和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如大坝可能位移、高层建筑物可能倾斜……等。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往往需要测量工作者以技术上可行的最高精度监测建筑物的变形量和变形速度的发展情况。有时还要求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监测,为此要使用自动化的监测和记录的仪器。认识地球是人类探索的目标之一,也是测量学 的任务之一。绝大多数测量工作是在地球上进行,或作为参考系。不规则曲面平均半径6371km 珠峰8848.13m,马里亚那海沟11022m,海洋71%液体受重力而形成的静止表面称为水准面。同一水准面上的重力位处处相等同一水准面上任一点的铅垂线都与水准面相正交。与平静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通过陆地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Geoid)大地水准面(续)由于地表起伏以及地球内质量分布不均匀,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个复杂的曲面水准面和铅垂线是野外观测的基准面和基准线。由于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曲面,无法准确描述和计算。也难以在其面上处理测量成果。因此,用一非常接近大地水准面的数学面------旋转椭球面代替大地水准面,用旋转椭球体描述地球。称参考椭球体。经度与纬度Longitude and Latitude 子午面------地球上任一点的铅垂线与地轴所组成的平面。经度-------所在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夹角纬度-------所在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一)、天文地理坐标系测量(天文经纬度)的外业以铅垂线为准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天文地理坐标系的主要面和线地面点的坐标是它沿铅垂线在大地水准面上投影点的经度 和纬度(二)、大地地理坐标系大地地理坐标系是建立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坐标系地球椭球面和法线是大地地理坐标系的主要面和线地面点的大地坐标是它沿法线在地球椭球面上投影点的经度L和纬度B为了简化计算,要将(椭)球面上的元素归算(投影)到平面上。所谓投影就是建立起(椭)球面上的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科,是数学也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基本类型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平面投影,任意投影等。(一)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等角投影就是正形投影。所谓,正形投影,就是在极小的区域内椭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后保持形状相似。即投影后角度不变形。标准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理论上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是X轴,赤道的投影是Y轴,其交点是坐标原点。点的X坐标是点至赤道的距离点的Y坐标是点至中央子午线的距离,设为y’;y’有正有负。为了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把原点向西平移500公里。为了区分不同投影带中的点,在点的Y坐标值上加带号N所以点的横坐标通用值为y=N*000+y’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小结椭圆柱与椭球面横切于某一条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为相互正交的两条直线。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轴X,赤道的投影为横轴Y,它们的交点为原点O。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常简称高斯坐标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被投影为相互正交的直线其它经线投影成为凹向中央子午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的曲线。全部经线的投影收敛于两极把曲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平面上必然会伴有变形。变形有三类:角度变形,长度变形,面积变形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无角度变形例:所有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两两相互正交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不变其它经纬线投影后均变长,离中央经线越远其长度变形越大有长度变形也就有面积变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坐标系的作用使较复杂的椭球面上的计算变为比较简单的平面上的计算便于地图按经纬线分幅。如将图廓点(其地理坐标为经纬度)按其相应的高斯坐标展绘在图纸上,就可得地图的分幅线。将大地控制点按其高斯坐标展在平面上,作为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的起始点(二)地平坐标系地平坐标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地平坐标系以当地的水平面为主要面(不需要投影)通常以当地的北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地平坐标系只用于小的局部地区(一)、地心坐标系地心平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以地轴为Z轴,正向指向北极;XY平面与赤道面重合,X轴指向起始子午面。(二)、参心坐标系参心平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体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以椭球修整轴(短轴)为Z轴,正向指向北极;XY平面与赤道面重合,X轴指向起始子午面。高程(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假定(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高差-----两点间的各处之差。书 名: 测量学作 者:邓念武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日ISBN: 6开本:16开定价:30.00元《测量学(第2版)》共分十五章:第一章至第七章分别为绪论、水准仪及其使用、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全站仪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简介,以及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八章至第十章介绍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地形图的应用;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介绍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隧洞施工测量,渠道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在附录中给出了水准仪和经纬仪系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地形图图示,以及测量实习纲要。《测量学(第2版)》前十章为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知识,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为工程测量的实用部分。《测量学(第2版)》可作为水利类、土建类等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第四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第五节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第六节 测绘科学的发展概况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水准仪及其使用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及其使用第三节 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第四节 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第五节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第六节 水准测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第七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第八节 精密水准仪第九节 数字水准仪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角度测量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第二节 DJ6型光学经纬仪第三节 电子经纬仪第四节 水平角测量第五节 竖直角测量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第七节 经纬仪的测量误差及其消减方法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第一节 距离丈量第二节 视距测量第三节 电磁波测距第四节 直线定向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全站仪测量第一节 全站仪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全站仪的基本结构第三节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全站仪的误差和检验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全球定位系统简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GPS测量原理第三节 GPS接收机的分类及GPS应用第四节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及算术平均值原理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第四节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第五节 等精度直接平差第六节 测量精度分析示例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第一节 控制测量的概念第二节 导线测量第三节 小三角测量第四节 GPS控制测量第五节 高程控制测量复习思考题第九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大比例尺经纬仪测绘法测图第三节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复习思考题第十章 地形图的应用第一节 地形图的识读第二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第四节 面积的测算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放样的基本测量工作第三节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第四节 直线坡度的放样第五节 全站仪坐标放样第六节 RTK坐标放样复习思考题第十二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第一节 工业厂区施工控制测量第二节 厂房柱列轴线的测设和柱基施工测量第三节 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测量工作第四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与倾斜观测第五节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复习思考题第十三章 隧洞施工测量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洞外定线测量第三节 洞内定线及断面放样第四节 隧洞水准测量第五节 竖井传递开挖方向复习思考题第十四章 渠道测量第一节 渠道选线测量第二节 中线测量第三节 纵断面测量第四节 横断面测量第五节 土方计算第七节 数字地形图在渠道测量中的应用复习思考题第十五章 管道工程测量第一节 管道中线测量第二节 管道纵横断面测量第三节 管道施工测量第四节 管道竣工测量复习思考题附录Ⅰ 水准仪和经纬仪系列的主要技术参数附录Ⅱ 地形图图示附录Ⅲ 测量实习纲要参考文献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本科系列教材--测量学(第二版)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定价:23 条形码:5 ISBN:ISBN 7- 作者:梁盛智 印刷日期: 出版日期: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75页 中图法:中图法一级分类:中图法二级分类:书号:简介:内容提要全书共分14章,第1章~第5章阐述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测量工作以及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第6章主要阐述建立小地区控制网的原理和方法;第7章~第9章阐述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数字地形测量以及地形图应用地籍测量等;第10章~第11章为施工测量,包括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测量;第12章阐述公路中线测量以及桥梁隧道测量的方法;第13章是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以及竣工平面图的编绘;第14章介绍3S系统和数字地球。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再版前言本书是在2002年6月本社出版发行的《测量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编者对每章每节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修改,删去了陈旧内容,拓宽了新技术和常用内容,如地籍测量等,突出了重点难点内容,在语言文字上做到精益求精,更适用于土木工程各专业教学用书。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各兄弟院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还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编者2005年8月目录:第1章绪论 11.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作用 11.2地面点位的确定 21.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71.4测量工作概述 9思考题与习题 10第2章水准测量 112.1水准测量原理 112.2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122.3水准仪的使用 152.4水准测量的外业 172.5水准测量的内业 212.6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22.7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252.8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 27思考题与习题 32第3章角度测量 343.1角度测量原理 343.2光学经纬仪 353.3电子经纬仪 383.4水平角观测 393.5竖直角观测 433.6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463.7水平角测量的误差及减弱措施 50思考题与习题 53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564.1钢尺量距 564.2视距测量 624.3光电测距 644.4直线定向 68思考题与习题 70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715.1测量误差概述 715.2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 745.3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775.4等精度观测直接平差 805.5不等精度观测直接平差 84思考题与习题 89第6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916.1控制测量概述 916.2导线测量 946.3小三角测量 1016.4单点测定 1076.5高程控制测量 1096.6三角高程测量 112思考题与习题 113第7章地形图基本知识 1157.1地形图的比例尺 1157.2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167.3地形图图外注记 1207.4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1217.5电子地图概述 128思考题与习题 130第8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31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318.2经纬仪测图 1348.3地形图的拼接与检查 1398.4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1418.5航空摄影测量简介 145思考题与习题 155第9章地形图的应用 1589.1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1609.2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629.3地形图在面积量算中的应用 1689.4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72思考题与习题 174第10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7710.1施工测量概述 17710.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7810.3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18110.4已知坡度直线的放样 183思考题与习题 183第11章民用建筑与工业厂房的施工测量 18511.1概述 18511.2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 18611.3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9011.4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19411.5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测量 20011.6烟囱、水塔施工测量 20411.7激光定位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205思考题与习题 206第12章道路工程测量 20712.1概述 20712.2中线测量 20712.3圆曲线的设置 21112.4虚交 21812.5复曲线的设置 22012.6缓和曲线的设置 22012.7全站仪设置公路中线 22512.8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22712.9路基边桩、边坡与路面放样 23312.10桥梁测量 23612.11隧道施工测量 239思考题与习题 244第13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 24713.1概述 24713.2建筑物沉降观测 24813.3建筑物倾斜观测 25113.4建筑物水平位移和裂缝观测 25313.5桥梁变形观测 25413.6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255思考题与习题 257第14章3S新技术概述 25814.1GPS概述 25814.2GIS概述 26514.3RS概述 27114.4关于数字地球 273思考题与习题 274参考文献 275书名:测量学(高等学校教材) ISBN: 作者:杨正尧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28 页数:262 出版日期: 版次: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本书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分十六章。在阐述测量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介绍了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教材中包括了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扩展视野、拓宽知识面,并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有新意,反映现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为满足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本书具有较宽的专业适应面,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测量学”课程通用教材,也可用作其他非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测量学”课程的教材,并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目录:目录第一章测量基础知识1第一节测绘学的任务及作用1一、测绘学的内容和任务1二、测绘学的发展概况2三、测绘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3四、学习测量学的目的和要求4第二节地球形状和大小4一、大地水准面4二、参考椭球体5三、参考椭球定位6第三节测量坐标系7一、大地坐标系7二、空间直角坐标系7三、WGS??84坐标系7四、平面直角坐标系8五、高程11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12一、测量的基本工作12二、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12三、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3第五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4一、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14二、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14三、水准面曲率对高程的影响15思考题与习题15第二章水准测量16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16一、水准测量原理16二、转点和测站17三、地球曲率的影响18第二节DS3微倾式水准仪18一、水准仪的分类18二、DS3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构造18三、水准尺和尺垫21四、DS3水准仪的使用22第三节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精密水准仪24一、自动安平水准仪24二、精密水准仪25第四节电子水准仪27一、电子水准仪概述27二、电子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27三、条码水准尺28四、电子水准仪的使用28第五节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28一、水准点28二、水准路线布设29三、普通水准测量30第六节单一水准路线的计算31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31二、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33三、支水准路线的计算33第七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34一、微倾式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34二、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34第八节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37一、仪器误差37二、观测误差38三、外界条件的影响38思考题与习题39第三章角度测量41第一节角度测量原理41一、水平角测量原理41二、竖直角测量原理41第二节光学经纬仪42一、经纬仪的分类42二、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读数方法42三、DJ2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读数方法44第三节电子经纬仪46一、电子经纬仪概述46二、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47第四节经纬仪的基本操作48一、经纬仪的安置48二、照准目标49三、配置水平度盘49第五节水平角观测50一、测回法50二、方向观测法51第六节竖直角观测52一、竖盘构造52二、竖直角计算公式52三、竖盘指标差53四、竖直角观测54五、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55第七节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56一、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应满足的几何条件56二、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56第八节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59一、仪器误差59二、观测误差60三、外界条件的影响61思考题与习题61第四章距离测量64第一节钢尺量距64一、量距工具64二、尺长方程式64三、钢尺量距方法65四、钢尺量距的主要误差来源67第二节视距测量68一、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68二、视距测量方法69三、视距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70第三节光电测距71一、电磁波测距概述71二、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71三、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72四、光电测距误差的主要来源74第四节全站仪75一、全站仪概述75二、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功能75三、南方NTS??550/660系列全站仪简介76思考题与习题78第五章直线定向79第一节三北方向79一、基本方向的种类79二、子午线收敛角与磁偏角80第二节方位角与象限角80一、直线定向的表示方法80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81第三节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82一、罗盘仪82二、磁方位角的测定84第四节陀螺经纬仪测定真方位角84一、陀螺经纬仪84二、陀螺经纬仪测定真方位角的方法86思考题与习题86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88第一节测量误差88一、观测条件88二、测量误差的分类89三、偶然误差的特性89第二节评定精度的指标91一、中误差91二、极限误差92三、相对误差93第三节误差传播定律93一、线性函数93二、-般函数94第四节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95一、算术平均值95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96三、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96第五节加权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98一、不等精度观测及观测值的权98二、加权平均值99三、定权的常用方法100四、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101五、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102思考题与习题103第七章控制测量104第一节概述104一、平面控制测量104二、高程控制测量105第二节导线测量107一、导线的布设形式107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08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109第三节交会测量112一、前方交会113二、后方交会113三、测边交会114四、自由设站法115第四节高程控制测量115一、三、四等水准测量115二、跨河水准测量117三、三角高程测量119四、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120第五节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120一、GPS系统的组成121二、GPS定位的基本原理122三、GPS测量误差123四、GPS控制网的布设形式124五、GPS控制网的外业观测126思考题与习题126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28第一节地形图的基本知识128一、地形图的内容128二、地形图的比例尺129三、地形图符号130四、图廓及图廓外注记132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34一、梯形分幅与编号134二、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34三、新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137四、矩形分幅与编号139第三节传统测图方法140一、测图的准备工作140二、平板仪测图141三、经纬仪测图142第四节地物测绘143一、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143二、地物符号143第五节等高线和地貌测绘145一、等高线及其特性145二、等高线表示地貌147三、地貌测绘147第六节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148一、地形图的拼接148二、地形图的检查148三、地形图的整饰149第七节地面数字测图150一、概述150二、全站仪数据采集的作业模式150三、全站仪数字测图作业过程151四、图形信息编码151第八节航空摄影测量成图简介152一、航摄相片的基本知识152二、航测成图方法简介154思考题与习题155第九章地形图的应用157第一节概述157第二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157一、量取图上点的坐标值157二、量测两点间的距离158三、量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158四、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坡度158五、按指定方向绘制断面图159六、确定汇水面积159七、按限制坡度选线160八、根据等高线整理地面160第三节面积和体积计算161一、面积量算161二、体积计算164第四节数字高程模型及应用166一、概述166二、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167三、DEM的表示方法167四、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168第五节地图数据库169一、数据库概念169二、地图数据169三、城市地图数据库的数据分层170思考题与习题171第十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172第一节概述172一、施工测量的任务172二、施工测量的特点172三、施工测量的精度172四、测绘新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173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该方法174一、测设已知水平距离174二、测设已知水平角175三、测设已知高程176第三节平面点位的测设176一、直角坐标法177二、极坐标法177三、角度交会法178四、距离交会法178五、全站仪测设法179第四节设计坡度的测设179第五节铅垂线和水平面的测设180一、铅垂线的测设180二、水平面的测设181思考题与习题181第十一章线路测量183第一节概述183一、勘测设计阶段183二、施工阶段183三、运营管理阶段183第二节中线测量183一、交点和转点的测设184二、线路转向角的测定186三、里程桩的设置186第三节圆曲线测设187一、圆曲线主点测设187二、圆曲线细部点测设188第四节缓和曲线测设191一、缓和曲线的概念及公式191二、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测设193第五节复曲线测设195一、复曲线的类型195二、不设缓和曲线的复曲线测设195第六节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196一、纵断面测量196二、横断面测量200思考题与习题203第十二章建筑施工测量205第一节概述205一、施工放样应具备的资料205二、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205第二节建筑施工控制测量206一、施工平面控制206二、施工高程控制209第三节民用建筑施工测量209一、建筑物的定位210二、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的设置211三、基础施工测量212四、主体施工测量213第四节工业厂房施工测量215一、厂房柱列轴线测设215二、基础施工测量216三、厂房构件安装测量216第五节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编绘218一、竣工测量218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219思考题与习题220第十三章道路与地下管道施工测量221第一节概述221一、道路施工测量221二、管道施工测量221第二节道路施工测量222一、中线恢复测量222二、施工控制桩的测设222三、线路纵坡的测设223四、竖曲线测设223五、路基边桩的测设224六、路基边坡的测设227七、路面的测设227第三节地下管道施工测量228一、复核中线和测设施工控制桩228二、槽口放线229三、施工控制标志的测设229四、顶管施工测量230思考题与习题231第十四章桥梁与隧道施工测量232第一节概述232第二节桥梁施工测量232一、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建立232二、桥梁墩台中心定位233三、桥墩细部放样234四、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设234第三节隧道施工测量235一、隧道洞外控制测量235二、隧洞开挖中的测量工作236第四节竖井联系测量239一、竖井定向测量239二、竖井高程传递240思考题与习题241第十五章建筑物的变形观测242第一节概述242一、变形观测的特点242二、变形测量点的分类242三、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242四、变形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243第二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43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243二、观测方法244三、观测成果整理244第三节建筑物的倾斜观测245第四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246第五节建筑物的裂缝观测与挠度观测247一、裂缝观测247二、挠度观测247第六节地面摄影测量及GPS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248一、地面摄影测量及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248二、GPS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248思考题与习题249第十六章测量实验251实验一DS3水准仪的使用251实验二普通水准测量251实验三DS3水准仪的检验252实验四电子水准仪的使用253实验五DJ6光学经纬仪的使用253实验六测回法观测水平角254实验七方向法观测水平角255实验八竖直角观测255实验九DJ6光学经纬仪的检验256实验十全站仪的使用258实验十一四等水准测量258实验十二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259实验十三测设圆曲线260实验十四纵断面图测绘260实验十五建筑物轴线放样261参考书目262
相关分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拼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