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6年两院院士大会光环,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

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或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不过,做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电梯之家(zlkjnl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近日,中国电梯质量管理协会发布了一则电梯十大品牌质量调查报告,据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共有注册在用电梯250万部想上楼,就按“▲”按钮,想下楼,就按“▼ ”按钮,如果按钮灯已经亮着,就不用再按啦。乘坐电梯前,先确认电梯能市民刘女士在崂山区丽达购物中心乘坐直梯下楼时,发现电梯内所有楼层按钮失灵,报警按钮也没有任何反应,电梯反复上转载来源:啃金融近日,记者走访温州多个小区实地调查发现,被视为救命按钮的电梯紧急呼叫铃,有的形同虚设。近年,电梯事故频发,激根据质检总局电梯攻坚战工作方案以及推动建立电梯事故责任险制度等有关要求,乌海市新的电梯“三合一”标志即将启用使用中的电梯,应该进行定期循环检查保养,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年限。通常在电梯的定期循环保养检查周根据质检总局电梯攻坚战工作方案以及推动建立电梯事故责任险制度等有关要求,乌海市新的电梯“三合一”标志即将启用5月5日晚上,有市民爆料:云龙公寓翔龙阁电梯出事了,门框掉下来砸伤了人!云龙公寓翔龙阁有28层,已交付15年昨天,市治庸办第三督查组在江大路科技苑小区暗访时发现,从2010年开始,该小区16部电梯的《电梯使用标志》均来源:腾讯视频“专家对电梯的性能、乘坐注意事项以及安全保护知识解释得太详尽了,真是受益匪浅。”昨日,“市民观察团”再次集结3月31日下午,位于银河社区的金阳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困人事件。一业主乘电梯回家时,电梯突然从7楼下降至地下室,近年来,我国电梯保有量以每年20%的速度发展,高速发展的背后,近日的“电梯吃人”事件不断触动着人们的神经。通建筑设计规范与实际有出入现行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电梯的设计配置计算方法,在现实操作中不能客观地反映实“瞧,小鹏的媳妇坐‘电梯’下楼了!”昨日12时,在老城区一个小村子,双腿截瘫的张桂林坐在一栋二层小楼前的钢架电梯失灵滑落这一惊悚电影中常出现的一幕竟然在现实中发生?昨日,家住金地伊顿山小区的李女士致电本报反映称,前天位于长春市皓月大路与普阳街交会处的标记大厦,一则贴在大厦电梯内的告知书让居民很矛盾。告知书说大厦电梯是“三无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电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电梯问题开始更多的关注。从湖北荆州手扶电昨天凌晨,在光谷广场资本大厦看电影的十多人遭遇电梯惊魂。前晚11点多钟,他们看完电影乘电梯下楼时,电梯突然停电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却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曾经遇到过电梯故障的当事人,当天梯出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深圳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96333平台将会在今年建成使用,这将是国内首就算信用等级被评为差级,你又能奈我何?每月中旬,由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市电梯维保企业信用等级结果都即将实现的十大太空计划,超乎你的想象。1、2050年建造太空电梯一家日本建筑公司宣称,2050年将建造一个太近日,几起电梯事故的发生,让电梯安全再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在日本也发生过扶梯事故,但并没有类似电梯吞人的重2月18日早高峰,位于日新街地下通道的电梯突然发生“倒溜”事故,造成十多人滚落,其中至少有5人受轻伤。昨天,近来,一些市民向佩佩提出很多电梯问题希望帮忙解答,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电梯,佩佩带着大家的提问,找到了电梯核心提示:很多故障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姜磊说:“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电梯伤人事件其实多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乘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方国家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甚至一些建筑物有很多楼层、门牌号都会直接跳过13,12之后直接1、 三角钥匙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人员使用。其它人员不得使用。
2、 使用的三角钥匙上必须从国家标准委获悉,作为我国首个电梯主要部件报废国家标准,《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将于2月正式实施,填补多11月30日全国电梯招标公告信息“即使电梯是安全的,地板上的两个大洞还是很危险,万一小孩把脚或手伸进去卡住了怎么办?”昨日,巴南区印象小区5从18岁离开家乡广东普宁到广州打工,做是清拆旧楼、挖排水工程这样的苦力活,再到33岁时注册立白商标,做熟悉的长沙市政协委员戴煜此次聚集电梯问题,建议尽快建立健全长沙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将老旧电梯安全技术评估工作纳入2016年度民生工程,同时,加强对物业服务评价监督管理,大力整治物业服务企业不作为的行为。小区楼道离奇起火,嫌疑人曾进入监控,但消失在监控死角,案件侦破陷入僵局。自以为聪明的嫌疑人没想到,自己的作案过程经电梯反光,在监控中完整呈现。zlkjnly电梯最新资讯平台,电梯人资源共享之家。热门文章最新文章zlkjnly电梯最新资讯平台,电梯人资源共享之家。当前位置:
>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阅读附答案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阅读附答案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  ①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或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③不过,做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④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⑤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⑥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⑦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⑧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    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⑨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⑩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1.你从文中看出屠呦呦是个什么样的人?(至少用上六个词语)  2.结尾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有什么作用?    3.“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屠呦呦激动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标题有什么妙处?       ;5.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    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踏实和勤奋的品质最初是在中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  B.第⑥段划横线句子中列出的数字充分说明屠呦呦的科研团队走过的弯路是因为对古典医籍的研究不够细致导致的。  C.本文主要采用了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刻画屠呦呦的人物形象。  D.第⑨段说屠呦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是为了与第⑦段“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相对比,强调了屠呦呦的成功来得太容易。  1.屠呦呦是个勤奋,踏实,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不重名利,不怕苦(能吃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务实求真,不服输,不虚假浮夸,实事求是,有领导力和科学精神的三无科学家  2.赞美了屠呦呦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虚假浮夸的精神,说明了她的成功决非偶然  3.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她为自己的细微发现而惊喜,为看到成功的希望而高兴  4.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篇,赞美了屠呦呦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慕名利,踏实勤奋的科学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5.围绕中西医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来谈;或者以中国医药学为点生发,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6.C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最新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16年&第04期)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2016年
第04期目录
&我爱阅读 (1)
高度 游宇明 (4)
论自己 朱自清 (7)
把吹口哨的心情找回来
[美国]爱默生 (10)
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 张晓风 (14)
汉字竖写有玄机 董寅生 (17)
我的梦想 史铁生 (21)
温暖是一种小确幸 庄雅婷 (23)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奖 孙建勇 (26)
蚕豆花儿开 周火雄 (28)
草木智慧 顾晓蕊 (31)
s不死的水熊虫
古代婚礼文书 何斯琴 中华国学
《桃花扇》:“情人泪与烈士衄’ 王一任 (48)
秦始皇:征服者与探险家 纪陶然 (60)
文明:造就有修养的人
民主:天下之公理 (81)
陈执中传 青春T台 (84)
人生有情泪沾臆 穆钟雨 (87)
在春天里 阮天韵 (89)
人人皆可为大师 陆添翼 (91)
味道 何思为 (F0002)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不过,作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等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却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的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够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重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自己的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
孙建勇联系方式:
438000&&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宝塔大道62号区政府办公楼四楼&&孙建勇
QQ:&&&&邮箱:&&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院院士大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