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套八几年的寻找小绿人故事书书,寻找小绿人故事书是按四季顺序每天一小段寻找小绿人故事书,一共上下两册,记得里面有个寻找小绿人故事书是,一位先生

我印象里家里的房子是一间小小矮矮的房子。据妈妈说是9平米。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增加到4个人的时候,父母想办法在外面又接出了一截,变成了两个小间。 当时类似居住条件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有人想到什么违章乱建的问题。     我只记得那个时候我家的床是放在外面这间。床是上下两层的,下面是张双人床,父母和妹妹晚上睡在那里,我的领地是上面的那张单人床。     据妈妈说我小时候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经常在下面的大床上蹦来蹦去,有一次奋力一跳,结果直接摔倒了地上。那个时候我和妹妹整天在床上玩。现在想起来多半是因为地上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个时候的住房条件算是很差了,不过童年总是无忧无虑的,印象里是阳光灿烂,小小的屋子里面承载着数不清的欢乐。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但是我猜当时爸爸心里还是觉得给家人的居住环境太差了。他可能在想尽办法争取分房子的机会。终于,在我小学二年级的那一年,我们家分到了一套60多平的二居室,是一楼。在当时,在所有的亲戚朋友当中,这已经算是相当好的房子。爸爸妈妈把墙壁刷的雪白,墙的下半截用浅绿色的油漆刷成了墙围。我们家在亲戚朋友的艳羡中搬进了“装修一新”的新房。     但是当时也和现在一样,新小区建筑的地点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相当于现在某些城市的二环到三环之间, 现在看位置还好,但是当时就觉得很偏)。当时的房子那里没有适合我们读书的小学,所以父母选择让我和妹妹留在原来的片区,住在祖父母的家里面。每个周末接我们回自己的家。  
  祖父母的家是平房。一共两间,室内面积估计在40平米左右。当然外面还有一个几平米的厨房。 院子的另外一边有个近10平米的小房子,用现在的话说算是“储藏室”。我们来了以后变成了一共5个人。祖父母,我们两姐妹,还有叔叔。我们四个人住在里面的一间,叔叔住在外面的一间。里面房间里不是床,而是“火炕”,用砖和土砌的。这个房子祖父母已经住了二十多年(其实我也不清楚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反正至少有二十年)。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一九六几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土炕,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的改变,周围的邻居纷纷拆掉了土炕,只有我的祖父母还保留着。他们认为土炕冬暖夏凉,是最理想的床。这样,在一九八几年的某省会城市里,仍然有一个房子里面有一盘土炕。     我印象里面最温暖的也是这个土炕。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被窝是暖的。冬日的早晨,小孩子是贪睡醒不来的,而祖母总是早早起身,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起床后总是习惯性的把她的被子搭到我的被子上面。我在迷迷糊糊中间觉得身上一沉,然后被子逐渐更加温暖起来。直到现在,都还非常怀念童年冬日的清晨那沉重的温暖。  
  不久,叔叔结婚了。但是家里居住的格局仍然没有怎么变。变化是为了他的结婚,外面的那间房子打了一些新家具。结婚之后,一对新人住在外面那间较为宽敞的房间,而我们都住在里面这间。当然,外面那间也是全家的起居室,一天三餐,以及我们小孩子写作业,甚至于我的所有的奖状,全部都在外面的那间房里。     用现在的眼光看,我的婶婶也算是很不错了,愿意和男方的父母甚至自己大伯子的两个小孩住在一起。当然,我和我妹妹这两个小孩当时也是人见人夸的模范乖小孩。     小学毕业后我们都离开了祖母的家,搬回了自己的家。这期间家族中其他的亲戚也逐渐分到了新房子,新建筑的房子在面积、格局、以及舒适度等方面都逐渐超过了我家的房子。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住的这个城市也进行了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在第一轮号召大家买房子的时候,我家的房子定价为4000元(一套)。我父母在填表之后又后悔了,因为还摸不准政策。结果在第二轮的时候,房价涨到了7000多元。我父母这次没有再犹豫,把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把房子买了下来。     大学的宿舍和中国几乎所有的宿舍都差不多,8个人一间的那种。不过我们宿舍有一个人不住的,所以我们还稍微宽松一点。     说起来也应该算是幸运了,我是最后一批所谓“统招”的学生,也就是说我的学费500元一年搞定,加上宿舍费和书本费也就是1000多元一年。生活费200多一个月。我们下一届的同学赶上了首班教育产业化的列车,学费是3500/年。更后面的学弟学妹的学费和住宿费都逐年飙升,听说目前是6500/年。就那帮棒槌老师还收这么多钱,我觉得非常悲哀。     我的妹妹比我小两岁。她于我读大学两年后考上了两年制的师专。那两年我父母同时负担两个大学生。好在我妹妹的师专比我的学费还便宜,生活补贴比我还多,她也是个不乱花钱的乖女孩。当时父母两个人每月的工资是700元(人均)。他们一个人的工资正好够我们两个人一年的学费,另外一个人的工资用来支付家庭日常开支。那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还没有到借钱的地步。  
  好在我们姐妹两个同一年都毕业了。我不忍心看父母为我操心工作的事情,而且我也不认为我的专业在内地有什么用。所以毕业时把档案挂到当地的人才市场,跑到深圳去寻找自己的路。(之所以有胆去也是应为我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在东莞)。     到深圳后在一个同学家借宿了一个月。她是深圳海关的,有一间(其实也只有几个平米)宿舍。我发现我的到来影响了她和她男朋友谈恋爱(虽然他们两个都对我很好),于是下决心尽快找到工作。     我找工作都还是比较顺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沙头角的一个工厂,住十几个人一起的三室两厅, 做了三个月,存了几千块之后,我离开了。第二份工作在罗湖区,东门附近,月薪居然有三千块,还包食宿。我简直乐疯了。要知道当时我父母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500左右。我开心的去公司报到,人事部的人把我带到了宿舍,是一套4房2厅的房子,大概住了十五、六个人。好一点的房间和床位都有人了。只有做饭的阿姨和扫地的阿姨住的那一间有空床,我别无选择。好在这些阿姨人还是很好的,我和她们也能很好的相处。     转眼我和男朋友打算结婚了,当时我们手里的所有存款有将近10万块。不过我们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打算把这个钱投资到自己的身上。我们回老家摆酒,总共婚礼花了不到1万块吧。     回到深圳我们租住在农民房里面,一室一厅,两室一厅都住过。深圳农民房是什么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我也就不重复了。  
  第二年我果然如愿被国外的一所知名大学录取,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国外的居住条件相对好多了。不过我虽然有奖学金,但是尽量节约,和几个同学租了一套有20年房龄的三房两厅的复式单位。房子里面电器和家私一应俱全,只是都有点旧。我们这套房子住7个人。 三个男生住在主人房中,四个女生分住两间小房。这期间老公回到家乡创业,到我毕业回国的时候他第一次创业失败,亏了一点钱。于是我们两个重新回到深圳打工。     回到深圳后我们又在农民房里住了两年。这期间我的收入还算可以,但也是忽高忽低。老公换了两份工。在第二份工仍然心情郁闷的情况下,开始了二次创业。还好,这次终于初步有所收获了。     到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终于觉得到时候考虑买房了。经过精心选择和比较,我们选择了莲塘的一个小户型小两房,总价四十万出头,我们首付60%,剩下的贷了10年款。我们选的这个小区环境优雅。房子虽然小,但是没有什么浪费的空间,而且原来房主的装修风格非常符合我们的口味。拿到钥匙之后,我们只是对房子进行了消毒,粉刷,购买了一些家私,然后就入住了。  
  现在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这种舒适安宁的感觉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没有多少贷款也令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压力。在我刚刚买好房子的那一周,我向公司的总经理提出了辞职。辞职后的装修和搬家的两周后,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以前客户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老总的一些OFFER, 终于选定了一个和我关系最好的美国公司,做他们在中国的代表。买房后的第二个月,老公的公司经过去年一年的试运行,在国贸附近租了写字楼,开始了正规的运作。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我的父母,在他们退休之后,居然又遇到了一个福利房的机会,以不到1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90多平的房子。妈妈把她的房子装修一新,住在里面无比的舒心。  
  按照我的看法,深圳的房子目前肯定是已经见顶了,但是也不会说一下就可以有多大的降幅,尤其是关内。我打算在2009年以后进行二次置业,(那个时候应该有了小孩了吧!),估计那个时候的房价应该会回落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BTW, 我们买房子没有用双方父母一分钱。现在这套房子也打算今后送给父母住,让他们在梧桐山的天然氧气中颐养天年。     总结,我想我的经历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的居住情况(中国城市的底层人民,以及从外地到各大城市漂泊的人们)。在社会的喧嚣浮躁中,我觉得重要的是规划自己的人生,过自己的日子。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觉得生活愉快,并且能向自己的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能有这样的人生,我也就相当知足了。  
  沙发啊  坐下来慢慢看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住的这个城市也进行了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在第一轮号召大家买房子的时候,我家的房子定价为4000元(一套)。我父母在填表之后又后悔了,因为还摸不准政策。结果在第二轮的时候,房价涨到了7000多元。我父母这次没有再犹豫,把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把房子买了下来。     大学的宿舍和中国几乎所有的宿舍都差不多,8个人一间的那种。不过我们宿舍有一个人不住的,所以我们还稍微宽松一点。     说起来也应该算是幸运了,我是最后一批所谓“统招”的学生,也就是说我的学费500元一年搞定,加上宿舍费和书本费也就是1000多元一年。生活费200多一个月。我们下一届的同学赶上了首班教育产业化的列车,学费是3500/年。更后面的学弟学妹的学费和住宿费都逐年飙升,听说目前是6500/年。就那帮棒槌老师还收这么多钱,我觉得非常悲哀。     我的妹妹比我小两岁。她于我读大学两年后考上了两年制的师专。那两年我父母同时负担两个大学生。好在我妹妹的师专比我的学费还便宜,生活补贴比我还多,她也是个不乱花钱的乖女孩。当时父母两个人每月的工资是700元(人均)。他们一个人的工资正好够我们两个人一年的学费,另外一个人的工资用来支付家庭日常开支。那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还没有到借钱的地步。     好在我们姐妹两个同一年都毕业了。我不忍心看父母为我操心工作的事情,而且我也不认为我的专业在内地有什么用。所以毕业时把档案挂到当地的人才市场,跑到深圳去寻找自己的路。(之所以有胆去也是应为我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在东莞)。  
   据妈妈说我小时候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经常在下面的大床上蹦来蹦去,有一次奋力一跳,结果直接摔倒了地上。  ---------------------------------------------------  楼主小时候肯定也很调皮哈  
  到深圳后在一个同学家借宿了一个月。她是深圳海关的,有一间(其实也只有几个平米)宿舍。我发现我的到来影响了她和她男朋友谈恋爱(虽然他们两个都对我很好),于是下决心尽快找到工作。     我找工作都还是比较顺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沙头角的一个工厂,住十几个人一起的三室两厅, 做了三个月,存了几千块之后,我离开了。第二份工作在罗湖区,东门附近,月薪居然有三千块,还包食宿。我简直乐疯了。要知道当时我父母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500左右。我开心的去公司报到,人事部的人把我带到了宿舍,是一套4房2厅的房子,大概住了十五、六个人。好一点的房间和床位都有人了。只有做饭的阿姨和扫地的阿姨住的那一间有空床,我别无选择。好在这些阿姨人还是很好的,我和她们也能很好的相处。     转眼我和男朋友打算结婚了,当时我们手里的所有存款有将近10万块。不过我们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打算把这个钱投资到自己的身上。我们回老家摆酒,总共婚礼花了不到1万块吧。     回到深圳我们租住在农民房里面,一室一厅,两室一厅都住过。深圳农民房是什么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我也就不重复了。  
  楼主应该是95年上大学的..年龄上猜测 ,楼主应该在27-30之间.    楼主妹妹应该25-27岁,  请告知她是否有男朋友:)    我有意认识一下*^_^*
  她已经结婚了. 没指望了, 楼上的. 我妹妹人见人爱.
  ........
  建议加红脸!
  我印象里面最温暖的也是这个土炕。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被窝是暖的。冬日的早晨,小孩子是贪睡醒不来的,而祖母总是早早起身,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起床后总是习惯性的把她的被子搭到我的被子上面。我在迷迷糊糊中间觉得身上一沉,然后被子逐渐更加温暖起来。直到现在,都还非常怀念童年冬日的清晨那沉重的温暖。  ----------------  喜欢这里,温暖的土坑,温暖的屋子,还有奶奶的亲情。好怀念啊!  
  谢谢楼上.
  平淡中透真情,好文,加红脸了,谢谢楼主!!!    PS:怎么会用这个ID的?  
  就那帮棒槌老师还收这么多钱,我觉得非常悲哀。  ----zt
  作者:蟹渣渣 回复日期: 20:04:15 
    平淡中透真情,好文,加红脸了,谢谢楼主!!!        PS:怎么会用这个ID的?  
  你的经历,就是我的目标
  不见好文不顶帖    再过十年我也来写!
  不错!不错!很温馨的文章!  祝楼主夫妻恩爱!楼主父母身体健康!  
  想起小时候,家里是二房一厅,楼上一个叔叔家里,把最小的弟弟放在大大的内窗台上睡觉,看起来很舒服,始终希望自己也能睡在自家的窗台上,却始终没有如愿。
  哦,上面打错了,应该是二室一厨,那时候没有厅,所以那个小伙伴要住在窗台上。
  看着很有感觉。。    楼主很出息,不错。。    想想自己,毕业已经两年,还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是什么。  我是南方农村出来的,家里是个两层小楼,虽然建得很简单,但实 在是很宽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努力在城市里面挣出家里的二分之一的面积的房子。
  顶一下
  我们只是对房子进行了消毒,粉刷,购买了一些家私,   现在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这种舒适安宁的感觉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总结,我想我的经历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的居住情况(中国城市的底层人民,以及从外地到各大城市漂泊的人们)。在社会的喧嚣浮躁中,我觉得重要的是规划自己的人生,过自己的日子。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  ::::::::::::::::::::::::::::::::::::::::::::::::::  顶!
  &就那帮棒槌老师还收这么多钱&  没那帮棒槌老师,你就能出国流学?就能在深圳买房?有一个好老公?  傻p  傻p  傻p
  象楼主这样的人生还是顺利的,可是还有更多的人以毕业直接面对的就是高额房价,为此不得不为了钱而钻钻钻,这也是很多人经常说的:现在赚的钱多了,反而不如以前赚的少的时候开心了。  社会的经济化带给平民的还是压力多些
  有几位朋友对我对大学老师的看法有不同见解。我当年读的是所谓的科技英语专业。当时我们这一批是全系的第三批学生。老师是刚刚凑起来的。一个系主任算是所谓的海龟派,在澳洲待过几年,一个副系主任在英国呆过一年,英语的发音非常之可怕。其他的老师都是本地出产,只有两个是正规的硕士,其他的都是乱七八糟。不管是从学术的角度,还是社会阅历的角度,都很差。  再说说我们系的优点。优点就是系里待我们就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各位朋友,你们本科的时候平均一周几节课?我们大一到大三平均每天5-6节课。课后还有数不清的作业。我的大学生活就是在上课和做作业中间度过的。当然,我在学校的时候也是比较积极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的,但是作业还是要写,所以具体的做法就是平时有几个晚上搞活动,周六周日写作业。这种生活恐怕不是你们所想象过的。我读本科的时候有晚上写作业到两点的时候。
  我们当时的老师很多是不负责任的。老师讲课就是背教参。因为当时我也买了教参,所以我发现老师讲的完全是教参的内容,没有任何她自己的东西。另外还有老师常常逃课(老师经常早上打发她老公过来给我们布置些作业)。讲外贸的老师不懂基本的外贸术语(因为后来我自己是做外贸的,我这才发现以前课堂上老师讲的是错的)。我不否认中国的大学有好老师,但是我没有遇上。我们这些学生在老师的严格督促上,有一部分人到大四的时候水平已经超过了系里的某几个老师。
  再说说我出国留学的事情。我在深圳的工作是外贸,每年有一次出国机会,工作中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发现象我这种普通学校毕业的,很难在深圳找到一份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工作。于是我决定试试看出国留学。我考了TOEFL, GMAT,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一本TOEFL单词是我每天利用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候背完的。模拟题是每晚9点开始练一套,这样一点一点下来的。准备这两个考试花了一年的时间,全部是一次性通过。当时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是毕业后坐在家里什么都没做,专门考TOEFL.
  再说说国外的教育情况。我读的学校也不算很好,MBA全球百名以内,50名以外。这里的老师的敬业精神是我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的。几乎每节课都会联系最新的经济、金融、企业界的动态。有时候前一天刊登出来的新闻就会出现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联系实际非常的紧密。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老师他至少每天脑子想的是教学的事情和专业方面的事情。他不会抱着一本教参讲到老。当然,这也和国外的体制有关。国外的老师都是两年签一次合同。两年后要看成效的。每个学习末学校都会发问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专门的人去统计,并作为对这个老师的综合评价的一部分。而且国外的学校很介意近亲繁殖的问题。如果是两个水平相当的人,一个是外来的,一个是本校培养的,他们肯定选那个外来的。相比而言,中国的大学的体制,以及老师在其中的表现,根本完全是两回事。
  感谢版主, 我随意写的一点东西也给了一个红脸. 我写这个贴子主要是希望告诉大家住什么样的房子和自己的幸福的感觉并不是能够完全划等号的.很多外部的环境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自己的心态以及自己的生活状态还是可以自己调整的.我也有不少朋友在上海, 他们对那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外来人. 我感觉他们每天都过得非常焦虑.我想这样的生活是没有质量的. 如果前进的阻力实在太大, 后退一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买这么小的房子.但是在平衡的个人的发展,生活的压力以及自己的经济情况后还是选择了这套小房子. 这样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压力, 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楼主mm无需客气,应该是斑竹感谢你才是:-)  
  好文,颇有干触  想来和楼主差不多时间毕业,对中国大学老师的看法也差不多.  
  mark.  为了二次置业,共同在深圳努力吧
  朴实无华的文笔,实实在在的道理:)
  楼主的文章很好,楼主是个知道怎么生活的人,佩服楼主努力学习的精神,希望楼主take the life easy always.
  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深圳年轻人的购房历程
  我第一次出外打工时睡马路,每天一早有个买油条豆浆的阿姨叫我起床.
  不错啊.有孝心.
  中国家庭的普遍情况......
  再说说我出国留学的事情。我在深圳的工作是外贸,每年有一次出国机会,工作中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发现象我这种普通学校毕业的,很难在深圳找到一份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工作。于是我决定试试看出国留学。我考了TOEFL, GMAT,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一本TOEFL单词是我每天利用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候背完的。模拟题是每晚9点开始练一套,这样一点一点下来的。准备这两个考试花了一年的时间,全部是一次性通过。当时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是毕业后坐在家里什么都没做,专门考TOEFL.  ---------------------------------------  LZ你好厉害啊,想到你我就感到惭愧啊,我怎么就没有你那样的恒心和耐力呢?  
  楼主的毅力了得,佩服啊,应该多些像楼主这样能励志的事迹,让平凡、有些颓废的我发奋啊!!
  我的毅力其实很一般的. 如果说我有毅力, 还不如说我比较吝啬. 考TOEFL的时候先报了名才开始备考的. 当时觉得如果不好好准备我的1000多元就白白浪费掉了,所以才能坚持下来. TOEFL结束之后成绩很好, 考GMAT的信心就好了. 又是先花钱, 后备考.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我的运气比较好. 我们这届很多成绩比我好的人都没有拿到奖学金. 反而我到是拿到了全奖.确实是运气好.
  我也有不少朋友在上海, 他们对那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外来人. 我感觉他们每天都过得非常焦虑.我想这样的生活是没有质量的. 如果前进的阻力实在太大, 后退一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楼主心入止水,虽然文字未加任何修饰,但能感觉到内心深处的宁静,这也是帖子为什么这么火的原因吧.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有多少不焦虑的啊?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
  说到我的宁静, 还不如说是我不求上进. 我经常在想, 我的奶奶, 生于一九二几年的偏远农村, 没有什么文化, 还不是照样活到了80多岁, 现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我就是这样想的. 不过估计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这样想.
  楼主是位非常踏实的人,写得朴实无华,都是对生活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值得偶认真的学习。顶一下。
  mark~!~!~  bc
  全球Top 50 MBA? 全奖fellowship? 问题是MBA也很少给TA RA, 尤其是美国。  简直难以相信的天上陷饼,LZ 的好运绝对少见。我在美国呆过一年,认识的圈子里象IBM, Microsoft 总部的人,华尔街工作的同学,都基本没有听说说什么Top 20 的 MBA拿全奖,他/她们都是自己付学费的,也有的公司给一些优秀的人赞助这笔费用,条件是至少还要续约几年这种。  再多问一句,这样的MBA 文凭可以帮助你在深圳找到一份薪水什么level的工作呢? 谢谢楼主。
  &国外的老师都是两年签一次合同。两年后要看成效的.& 你说的是 tenure吧?我知道的都是五六年才评一次的,从没听说两年就评的。我们学校是五年。
  楼上的楼上,不知道是我没说清楚还是你没看清楚, 我的学校是全球50以外,100以内的. 我也没有在美国留学.我从来没有说我在美国留学.
  另外,我的全奖不是fellowship,也不是TA, RA,这些都是Research的学生才有的。我的全奖是某国际组织指定给我们学校的,只有几个名额。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提高管理能力,学生毕业回国后可以利用他/她的学识为国家做出贡献。
  楼主说得好.这是70到80年代人的心声啊,现在的人不都这样过来的吗,看来我现在没有房子也没有必要担心,以后会有的,因为过程是美好的
  楼主,现在也有近30了吧,
  楼主小妹妹 你的帖子是一针强心伎 不错不错
  和楼主是同行啊,我是在上海
  mba有全奖的?在美国是没听说过。而且mba学费巨贵,我们学校读下来要12万美刀左右,一年招500多个学生,简直就是赚钱机器。。。听说的最夸张的是chicago univ.一年招1000多个,牌子还不好。简直就是骗钱啊!!!
  和我的经历真相似啊,苦中寻乐!
  钱是好东西,有好几次考试是为了不浪费钱才考过的。:)
  看小妹妹写文章
  淡淡的小文 很舒服~ 呵呵
  搂住是98级的啊,学文的吧,写得很好。  赫赫,俺就是你说的教育产业化的第一届,不过学费是3900/y,难道我们学校多收了俺的血汗钱?
  真实幸福哈,恰好俺也在深圳。你写得东西让偶觉得很熟悉,不过觉得时间对不上啊,按道理,你毕业才三年,三年之中怎么可能做这么多事情呢?有时工作,又是国外读书?迷惑中。。。。
  我可没有那么年轻啊. 我是大学毕业三年后出国留学的. 在国外呆了两年回来的. 不过三年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关键是要安排好.
  我不是98的. 好象98年的时候大学收费都已经好几年了.其实我挺失败的. 我一心奔着出国读书的时候, 同公司的其他同事都已经纷纷开始创业了. 等我从国外回来的时候, 那些同事已经创业有成了. 我比别人总是慢半拍. 幸亏我读书没花钱, 否则真要拿头撞墙了......
  ..........
  搂主说的很对,做的也很好!向你学习!!  顶你。。。。。。。。
  顶顶顶  我喜欢楼主奋斗的精神
  感谢楼主写的好文章,朴实无华却深入人心!
  中国教育体制越来越体现出其弊端!而且不单单是在教育方面政府相关的很多东西都不适应社会发展!
  同感,支持一下。我们应该是同龄,我是93入学的,学费500/年,92的是200,91之前的免费,94的是1500,95就是4000了。。。我也算是比较幸运的
  一篇平淡的美文,感谢楼主。平淡的心态,是当今人们最缺乏的财富。
  我不否认中国的大学有好老师,但是我没有遇上。我们这些学生在老师的严格督促上,有一部分人到大四的时候水平已经超过了系里的某几个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  好文是好文,可是楼主  没有这些老师的严格监督,你的水平能在大四超过某几个老师?  这就已经说明了你遇到了好老师。  所以,请以后别在叫你们学校的老师“棒槌”!    因为至少有几个“棒槌”帮助你能在现在幸福的回忆过去!!!!!!!!!!!!!!!!!!!!  
  生活得很实在
  佩服楼主坚持学习的毅力.
      一个疑问,瞎猜的。    楼主算是幸福有加的,无论是童年、成长期还是就业婚姻等。但你的ID为何是忧伤呢?    难道不是为自己,而为大多数没你这般幸运的众生?    
  楼主算幸福的人了  还有多少社会底层...........
  在深圳这个浮躁的城市,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实在有点不容易呵
  楼上的讲的挺好的,继续继续,谢谢!
  我不否认中国的大学有好老师,但是我没有遇上。我们这些学生在老师的严格督促上,有一部分人到大四的时候水平已经超过了系里的某几个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    好文是好文,可是楼主    没有这些老师的严格监督,你的水平能在大四超过某几个老师?    这就已经说明了你遇到了好老师。    所以,请以后别在叫你们学校的老师“棒槌”!        因为至少有几个“棒槌”帮助你能在现在幸福的回忆过去!!!!!!!!!!!!!!!!!!!!    ************************  老师的督促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班也有过不了四级的.难道说好学生的成绩都是老师督促出来的, 坏学生的成绩是咎由自取? 难道说会督促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如果这样的话, 当个好老师可太容易了. 也许在中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是大学里还用对待中小学生的办法, 我认为是一种悲哀.    我只是认为我读大学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好老师. 如果你遇到了是你的幸福.     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 和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难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现在的大学老师有几个是一心想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学术水平的?????  
  我注册这个ID 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个其它名字都被别人注册掉了, 所以就感慨了一下,注册了这个ID.
  BTW,我没说我大四的时候水平就超过了系里的某几个老师, 我是说有同学的水平超过了系里的某几个老师. 我还没有那么轻狂和自以为是. 那几个同学后来考上了上海名校的研究生, 有两个后来去美国读博了. 其实我考国外的MBA也是比较偶然的. 你要让我去考国内的名校的研究生, 我还真没有那个胆子. 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知道我的同龄人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
  佩服LZ,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有着如此淡定的心,同时却又如此的努力上进.想自己大学毕业好几年,一直心浮气躁,一事无成,惭愧!!
  真实经历呀,顶一下
  作者:2月19的玫瑰 回复日期: 12:27:52 
    看着很有感觉。。        楼主很出息,不错。。        想想自己,毕业已经两年,还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是什么。    我是南方农村出来的,家里是个两层小楼,虽然建得很简单,但实 在是很宽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努力在城市里面挣出家里的二分之一的面积的房子。    -----------------------------    同感啊;  家里建筑面积大概有250平米吧,包括院子什么的,占地估计有500平米,离城里也只有短短5公里路,坐公交车只要8~10分钟。。。  在现在这个地方,除非能够在市区或比较近的郊区买到一套别墅,否则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在家乡的居住水平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