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辅导员攻读博士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什么是运动疗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4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分类: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总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2.分离性焦虑:儿童在与最依恋的人分离后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父母或自己在分离后会受到伤害,如担心父母之一会在某种意外事件中受到伤害、被谋杀或被绑架等。因此,不愿离开父母,拒绝去上学或单独就寝,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并常常诉述头疼、胃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3. 消退法:指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正强化,不予理睬和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至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失。二、简答题4. 列举儿童发展问题形成的内因?(1)遗传作用。(2) 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 如母亲酣酒、吸烟、受射线辐射、胎儿感染等等。)(3)生化失调。(如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铅中毒等。)(4) 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如难产缺氧、疾病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5. 简述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帮助多动症儿童?(1)采取措施控制儿童双手、预防多动。(2) 在讲话或布置任务时适当身体接触,注视他们进行交谈。(3) 对表现良好的行为及时奖励。(4)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突出重点,上课形式生动多样,多给多动症儿童操作和练习机会。(5)对多动症儿童提的要求要恰当,不能过于严格,对不良行为要适当处分。6. 如何初步发现幼儿园中有听力问题的幼儿?通过以下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2) 侧耳细昕;(3)语言能力差;(4) 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5) 在安静环境中做事效果比较好;(6) 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7)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8) 表现出一定的医学征兆,如耳朵疼,流液体等。三、论述题7.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交往技巧。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儿童的交往技巧: (1)同伴和***直接传授。告诉儿童基本的交往技巧。(2) 通过对活动的间接观察。***给儿童做好榜样, 让他们在观察模仿中学会交往。(3)通过***的安排和指导。教师可以让儿童组成小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他们发展交往技巧。在培养儿童交往技巧时应关注:(1)要有正确的目标。促进儿童交往技巧发展的目标应是: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儿童具备合作能力。***不能批评或厌弃交往技巧欠缺或有问题的儿童。(2) 关注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 选择对儿童言语策略和非言语策略的指导。(3) 关注个别差异。应认识到儿童个性和交往技巧的差异,给予儿童尊重, 不能只提倡某种人际交往方式方法。(4) 鼓励儿童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要有意识地鼓励儿童参与各种群体活动,并进行强化。(5) 重视环境影响。***要充分估计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消除环境的消极影响。四、案例分析题8. 童童长得身强力壮,虽然只有 4 岁,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人。他爱打架,力气大,邻里及幼儿园的孩子都打不过他。他爱挑起事端,小朋友们都躲着他。老师家长反复批评他,他口头答应不再打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会儿憋不住劲,又去打人。每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都有小朋友告状,说他又打了谁,或是毁坏了谁的东西。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童童出现了怎样的行为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进行矫治?童童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问题(攻击与破坏行为) 。原因分析: (1)年龄小,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2) 生活经验中学习。童童在攻击别人的经验中,体会到了成功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以后就更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3) 教养方式。父母可能对其百依百顺,或者经常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他。(4) 现代传媒影响。(5) 错误的社会认知与社交技能。童童可能对外界剌激作出了歪曲的解释, 并建立了错误的信念,同时也缺乏正确的交往技能,不知用何种方法解决矛盾和愤怒。矫治策略:(1)对其进行道德观念培养。***以身作则,教儿童摒弃什么都要第一的想法。采用游戏疗法,加强儿童对规则的认识。(2) 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3) 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 如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减少儿童接触暴力的传媒等。(4) 进行控制愤怒的训练,教会儿童发泄自己不满的方法。(5) 对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处理。了解童童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适当用惩罚法或隔离法,但尽量不用武力。一旦发现童童友好地和同伴在一起,立即给予表扬或强化。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一、名词解释1.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2.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作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3.多动症:也叫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4.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5.森田疗法:要求患儿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采取不怕、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至消失。该疗法对强迫(观念)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6.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7.儿童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8.儿童退缩:是儿童社交敏感性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达到异常程度,多见于 5-7 岁的儿童。一、名词解释1.隔离法:是惩罚法的一种,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暂停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将儿童从受到强化的环境带到一个不受正强化的环境,并让儿童在那里待上特定的时间, 以此来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2.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有时也简称为“网瘾”或“网痴”。简单地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3.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4.性别角色:又叫性角色,是指按照人类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男性或女性应当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特征,以及对其他人所展示的男性气概或女性特征。5.性别标志:是指直接与***差异相联系的体格、服饰特质、性格、语言和外显行为等表现特征。6.晕轮效应:又称为成见效应,是社会知觉的另一种偏见,是指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7.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下位概念,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知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8.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二、简答题1.简述问题儿童和儿童发展问题两个概念的异同。①不同点:首先定义不同: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其次,只有问题行为严重,而且很难改变的儿童才叫问题儿童,问题儿童是个别的,它是一个结论性的、终结性的概念。而儿童发展问题是一个满怀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这种问题,有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给教育者和社会无限期望。②相同点:儿童发展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与问题儿童有相同之处。2.简述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①身体运动协调障碍;②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③身体平衡功能障碍;④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⑤触觉防御障碍。3.简述儿童多动症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指帮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多动症的性质,树立治疗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儿童多动症进行矫正的一种方法。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②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③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④奖罚分明;⑤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⑥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4.如何进行听觉理解能力的日常检测和评价?听觉理解能力差的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木讷,对大人发出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充耳不闻,需要***重复指令甚至需要***的直接带领。这样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的内容,教师发出指令后他们常常先看着别人怎么行动自己再动,反应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单独提醒。当教师讲故事时,这类儿童听不懂故事的大意;当被要求对两个以上的句子进行概括时,缺乏想象力;当回答教师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时,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些儿童虽然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具备了听课能力,但对教师讲课内容却听而不闻。5.简述儿童焦虑症的辅导策略。①探寻病因,改变环境;②采用适宜的心理治疗手段,如采用支持、认知的心理治疗或游戏治疗;③放松训练,可以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或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简述儿童期的三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2-3 岁很难对付: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无论什么事情都用“不”来反抗,许多事情要自己来做,很难“对付”,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易发生争吵。其实这是一个自发性正在顺利发展的儿童的正常表现。第二反抗期:8 岁左右跟大人顶嘴:这个时期儿童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顶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显得理由十足。这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顺利发展,并开始具有批评大人的能力。第三反抗期:青春期情绪摇摆不定:这是儿童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也称为儿童精神上的“断乳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情绪常常“左右摇摆”,是心理上容易出问题的阶段。2.简述对儿童攻击与破坏行为的辅导策略。⑴道德观念的培养。⑵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⑶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⑷控制愤怒的训练。⑸行为后果的处理。①具体分析②隔离法③惩罚法与强化法。3.简述预防儿童说谎的策略。(1)老师和家长要做出榜样,减少孩子效仿的机会。(2)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养成说真话的习惯。(3)善于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4.简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1)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他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的需求,为了获得获奖和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2)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3)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再需要外界压力,她们已经形成内在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来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出适宜行为。5.简述学前儿童手***行为的辅导策略。(1)正确看待儿童***行为并查明原因,排除不良刺激,矫正行为。(2)积极关注儿童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爱抚和关怀。(3)不要嘲笑和训斥儿童。(4)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转移注意力。(5)养成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6.多动症与顽皮好动的区别?(1)顽皮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感兴趣的事物。多动症儿童无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2)顽皮儿童好动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多动症儿童则没有。(3)顽皮儿童在严肃、陌生场合有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多动症则无此能力。(4)顽皮儿童动作灵活,而多动症儿童表现得比较笨拙。(5)要求思维专注时,顽皮儿童可以很快集中思想,而多动症儿童难以达到,并且常不切实际估计自己能力。三、论述题(15 分)1.结合实际,谈谈作为老师应如何对待幼儿园中的弱听儿童?(1)平等对待:在对待弱听儿童的态度上,教师不能过多地保护他们,不能让他们依赖教师去争取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过分的保护会引起普通儿童的反感,这会成为两类儿童建立和谐关系的障碍。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对两者一律要求,不能因为弱听儿童的缺陷而姑息迁就他们,要教育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自己视为集体的平等成员,积极地接纳周围的每一个人,乐观,开朗一些。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弱听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帮助。教师应对普通儿童进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让他们平等地看待弱听儿童,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支持和帮助听障同伴克服困难。教师要鼓励两类儿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经常与弱听儿童打交道的人,也需要了解一些手语。(2)座位安排:教师可以对弱听儿童的座位进行定期调换,座位应便于他们看和听教师的讲课,最好让他们位于离教师 2——3 米的距离,如果她们的眼睛和教师的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则最有利于看话。因此,前几排靠边的位置比较适合他们。若教室内只有一边开窗户,就只能让他们坐到靠窗户一边的位置上。另外,课堂中分组讨论或课外活动中的分组游戏,教师可有意识地变换弱听儿童的组别。(3)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只要讲课人嘴里发出声音,讲课人就不能背向弱听儿童。教师讲话时位置很重要,不能背对着光源跟弱听儿童讲话,另外教师也不能边说边走动、边板书边说话,或者摇头扭头。(4)注意讲课语言和语速:教师应注意讲课时的语言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这样的声音刺激能容易引起弱听儿童的注意,而且有助于弱听儿童选择重点来听。为了方便弱听儿童看话,教师说话的速度和发音动作的幅度要视教学水平和语言材料的性质而定。对低年级的弱听儿童说话时,语速要适当放慢,发音时的口型要自然而清楚;对熟悉的生活常用词语,教师可以说的快些,对于不熟悉的新教材,教师可以说的慢些,必要时适当重复。教师的语言还应简练、准确、通俗易懂。不需大声叫喊,但关键之处需略夸张口型,以便于弱听儿童的看话。(5)多使用直观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多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教具直观(实物直观、模型直观)。教师在教室讲到某一物体时,要指出它、走近它、触摸它或实际的操作它,充分地利用教具。教师也要适当地把视觉因素和听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交际手段教学。(6)预防弱听儿童疲劳:听力问题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容易疲劳,教师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协调。课内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尤其要重视书写活动和言语活动间的交替,并安排适当的课内休息。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弱听儿童在听不懂时提出疑问,请求教师重复不懂的内容。另外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纪律。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儿童行为自控问题进行辅导?(1)以身作则:教会儿童行为控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向儿童展示自控。生活中儿童最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影响儿童自控力的发展。所以,一个冲动的、行动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儿童克服自制力不足。(2)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首先,要有规矩。***应为儿童架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不准做那些他们无法控制事情。在儿童入学前就为他们设限,等于是为他们一生的自制力奠下根基。其次,让儿童学会自己负责。***可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儿童,并且让他们自己选择这两种纠正方式,儿童经由这些选择,便会知道哪些行为会让自己尝到负面的结果。最后,有适当的惩罚。儿童若不尽责,就限制他们的自主权。不过方法要积极,让儿童仍抱有希望。儿童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态度代表了队他们的期望、信任和爱。(3)以理服人,巧用激励。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另外,***在激励儿童时,也要讲究语言艺术。(4)延迟满足:要让儿童在学习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儿童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例如,一个孩子想要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并没有立即答应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出一些额外条件。若这个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会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1.重视榜样的作用。(1)***应展示自控。(2)教会儿童自控。2.帮助儿童自立。(1)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2)让儿童有自主权和主动权。(3)鼓励儿童自己鼓励自己,让儿童逐渐脱离***的监督和帮助,发展内在控制能力。(4)使被动的教育变为自我教育。3.建立行为规范。(1)帮助儿童制定规则。(2)实行奖惩机制。四、案例分析题1.某位大班幼儿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平常在家时与家人有说有笑,行为举止正,但是在社交环境或集体生活中却表现异常,如见生人时害羞,不敢与人交往,不主动与其他孩子说话、玩耍,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回答老师问题时声音像蚊子叫,回避集体活动,胆怯退缩,表情淡漠。”请问:他可能有哪种情绪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应的辅导策略?答:他可能属于儿童退缩。儿童退缩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2、可采取的辅导策略有以下几种:(1)注意教育和改善环境。①满足儿童心理需要。教师对幼儿应富有爱心,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注意满足他们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②改善教育机构环境。首先,教师要观察和了解退缩儿童的生活习性及家庭背景,以找出儿童退缩的原因。其次,教师要更多地关注退缩儿童,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适时指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已有行为退缩表现的儿童,家长及教师应耐心引导,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③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相互配合。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儿童在家行为举止正常,那可以考虑退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时,也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建议,不断改进幼儿园的工作,以缓解退缩儿童的压力。(2)模仿法。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来帮助儿童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还可以实际参与社交活动。2.姜×,男,8 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7 岁时,父母离婚,孩子判给父亲抚养。父亲挣钱多,对儿子的教育不上心,但花钱的要求几乎都能满足。久而久之,儿子花起钱来“出手不凡”,然而在学业上却一塌糊涂。母亲看不过,通过法院判决,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母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重新变得像从前一样天真、活泼、可爱。然而,事情不是像她希望的那样。儿子向母亲念叨父亲好。母亲于是便每天给孩子两三元钱零花,这点钱在胃口己经很大的儿子那里简直就像杯水车薪。儿子的欲望满足不了,他开始想办法“自谋财路”。他把眼睛盯在母亲的钱包上,甚至偷走了母亲的金戒指。请根据材料分析姜×产生以上行为的原因,该如何进行辅导?答:姜×的行为是偷窃行为,但偷窃的对象仅限于父母或亲戚,尚未发展到公共场所,应当说,这时进行咨询矫治还较为有利。姜×的偷窃行为十分复杂。它既说明了家庭离异对于子女行为的不良影响.也反映出重物质满足、轻心灵培育的家教方式对孩子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如果不是孩子的母亲及时从生父那里争得抚育权,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于恐怕是不堪设想的。辅导策略:第一,动之以情,好好向孩子谈谈母亲目前的处境和工资收入,激发孩子对母亲的同情心和亲近感。第二,采用行为契约法帮助孩子矫正偷窃行为。可让孩子写一份书面保证,从今以后不再偷钱花,放在孩子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定期要孩子汇报执行情况(三日一次或一周一次)。及时予以鼓励强化,必要时可设计考核情境(有意将钱款放在孩子可以找到的地方,观察其反应),对孩子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将孩子的偷窃行为向外宣扬,有关行为契约的情况也要替孩子保密。第三,继续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但为其建立储蓄箱和小帐本,鼓励孩子省下零花钱存入储蓄箱.并将零花钱的开销记在小帐本上(可简单记)。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逐步控制其消费欲望。第四,星期天多带孩子到娱乐场所游玩,密切母子感情,陶冶孩子的情感,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弱化和消退不良行为。3.倩倩五岁,活泼聪明,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伙伴都喜欢她。倩倩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工作也很忙,因此平时对倩倩的照顾较少,倩倩多数时候由大学退休后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她相对溺爱。最近妈妈发现,回到家的倩倩裤兜里总是装着幼儿园的物品,有时是一个小玩具,有时是珠子或者橡皮。老师甚至发现倩倩把幼儿园里的贴纸藏在鞋里带回家。老师很奇怪,平时乖巧,招人喜欢,并且生活无忧的倩倩,怎么会这样。结合案例思考:倩倩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问题?分析这种行为可能的成因?怎样才能改变她的这种状况?***应如何处理倩倩的行为?倩倩存在偷拿的行为问题。成因: 1.倩倩可能还不太懂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2.倩倩在幼儿园或家中某次无意拿取别人的东西,没有被发现,致使形成了习惯。3. 缺乏感情和关注引起的,为了取得别人的注意。倩倩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辅导对策:1.强化儿童尊重他人所有权的社会行为。2.控制有关因素,预防儿童偷拿行为。(如幼儿教师发放玩具后,要统一收回,让孩子意识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是要归还的道理。再如,孩子经常借助衣服上的口袋收藏一些小东西,那么最好不要让孩子穿有口袋的衣服。应对策略1.冷静处理偷拿行为。面对倩倩的偷拿行为,必须冷静处理。不要责骂、体罚、当众讽刺、挖苦。2.个别处理偷拿行为。指明偷拿行为的不正当及其危害,引导儿童主动承认错误,退还偷拿的物品;进一步强化儿童对他人所有权的认识和尊重,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原因。答应儿童保密,并表示相信儿童能够做得很好第一章儿童的发展差异与发展问题了解优生举措:婚前检查——优生咨询、选择生育年龄(20——30 岁是女性较为适合的生育年龄)、选择最佳受孕时机、产前诊断、注意孕期保健、保证孕期营养与饮食平衡、注意产期安全保健。对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的正确看法:⑴要把各类有发展问题的儿童作为正在成长着的儿童来看待,同时看到他们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减轻因特殊而造成的困难和障碍。⑵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⑶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应该享有与其他普通儿童同等的各种权利,要看到他们的平等性和独立性。⑷教育可以促进存在发展问题的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减少其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的差距。⑸防患于未然,了解优生优育知识可以降低儿童发展问题的出现率。掌握差异的种类: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群体差异是指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在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个体内差异,也是个体差异的一种,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儿童发展差异的表现形式: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生理差异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差异、肢体差异、言语器官差异、内脏差异、体形差异、体质差异等;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语言差异、智力差异、知觉方式差异、品行及行为差异、人格差异、精神状况差异、社会能力差异。重点掌握儿童发展问题:是指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有被克服、被矫正的可能性。是一个充满期望与发展期待的概念。儿童发展问题的成因:⑴生物学因素,如遗传作用、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生化失调(包括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营养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生化污染与添加剂)、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⑵家庭与父母因素,如不和睦的家庭因素、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教育导向问题、父母角色问题、教养方式不当、不懂得科学抚育等;⑶机构教育因素;⑷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风气、传媒等;⑸城市化因素等。第二章儿童感觉运动统合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感觉运动统合,简称感统,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且做出正确的反应决策,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感觉运动统合的生理学基础:感觉——神经系统的食粮;神经——传输通道;脑——中枢。掌握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是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整确切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至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听知觉问题及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感统失调的原因:先天不足(如孕妇情绪不佳、好烟酒、剖宫产等);儿童的生活环境过于封闭;育儿方式偏差。感统训练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感统训练包括提高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包括器材训练、日常游戏训练等;感统训练应坚持游戏性、趣味性、安全性和科学性等原则,注重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并且要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给儿童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运动疗法是目前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让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嬉戏活动。重点掌握儿童前庭平衡失调的表现:表现在空间知觉、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自制力/任性等问题行为、情绪问题、语言问题等方面。触觉失调的表现:⑴触觉敏感。表现为固着于环境和动作、胆小害羞、怕拥挤、怕被触摸,怕风、怕粗糙面料、挑食偏食、对碰撞反应激烈,人际关系问题、注意力问题等;⑵触觉迟钝。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下,粘人,搂搂抱抱、需要抚摩;过分喜欢碰触某种东西等;发音不清楚;缺乏安全意识,对打骂不在乎等。本体感失调的表现:动作协调不良,动作记忆差,体育运动技能差;怕黑,方向感不强;发胖(虚胖)、散漫,站姿、坐姿不正常,常有语言、阅读、听写和书写上的困难,口吃,情绪调控能力差等。感统失调儿童的训练和辅导:⑴前庭平衡失调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计一些旋转类、摇晃类、平衡类、跳跃类、姿势反应类的身体活动和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开展一些类似指头立毛掸、踢毽子、玩滑冰、丢沙包等的传统游戏。⑵触觉失调儿童:日常训练活动和游戏,应注重抚摸、摩擦等触觉刺激;可开展编花篮、捏面泥、瞎子摸象等传统游戏。⑶本体感失调儿童:日常训练应多鼓励和提供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和户外体育活动、锻炼,开展手部精细运动训练;可开展手影儿、翻饼烙饼、变速跑等传统游戏。第三章儿童多动症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儿童多动症:即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这种障碍发生时,常伴有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儿童多动症的成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部器质性病变、发育迟缓;生化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感统失调;教育因素等。掌握多动症儿童的初步判断:多动症的诊断是综合的判断过程,必须由专业的医师来进行。主要检查方法是神经软体征检查,如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和点指试验。家长和教师可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一起研究孩子的情形,并提供背景情况。多动症儿童与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区别:⑴多动症与顽皮好动的区别:①顽皮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感兴趣的事物。多动症儿童无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②顽皮儿童好动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多动症儿童则没有。③顽皮儿童在严肃、陌生场合有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多动症则无此能力。④顽皮儿童动作灵活,而多动症儿童表现得比较笨拙。⑤要求思维专注时,顽皮儿童可以很快集中思想,而多动症儿童难以达到,并且常不切实际估计自己能力。⑵多动症与学习能力障碍的区别:多动症与学习能力障碍关系密切,常常相伴出现在患儿身上。多动症学习不良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所致。学习能力障碍则是因缺乏理解力、听不懂上课内容而影响学习的,并由此引起多动和注意涣散。⑶多动症与抽动症的区别:抽动症注意力集中程度比多动症儿童较为高些,症状呈波动、慢进过程,通过正确治疗会有较好效果。但在青春期症状多波动性反复。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重点掌握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1)活动过多。如,与情境的不相适宜,与年龄不相适宜。(2)注意力集中困难。如,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易受干扰。(3)冲动性。如,做危险动作,不顾后果,缺乏规则意识,情绪问题。(4)学习成绩不佳。如,间接结果,感统失调。(5)神经发育障碍。如,精细动作和协调性差、皮肤两点辨别能力差等。(6)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波动大,打架、干扰别人,同伴关系不良。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方案:对多动症儿童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应是长期坚持、个体化、正面辅导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辅导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矫正法(包括正强化、塑造、惩罚、消退等);第二,家庭治疗。其原则和方法有:明确疾病性质,协调家庭关系;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过多的精力给予引导; 奖罚分明;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发现儿童的特长和爱好;第三,学校教育。应注意:合理的环境布置;课堂中进行教育;社会能力训练;第四,饮食辅助治疗。应少食含谷氨酸和铅、铝的食物,少食糖,多食含锌和铁丰富的食物和富含卵磷脂、B 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第五,药物辅助治疗。如***、匹莫林、丙米嗪、***丙嗪等(6 岁以下儿童及青春期以后不用);第六,游戏辅助治疗。如在背上写字和一些促进中枢神经协调发展的游戏等。采用同伴互动、***引导、团体游戏辅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第四章儿童视听觉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儿童近视的原因:近距离用眼概率升高,阅读习惯不当,青春期生长发育问题,学习负担过重,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的影响,食物因素,以及环境与住宅的污染等。儿童弱听的原因:耳垢过剩、疾病(如中耳发炎、耳骨硬化等)和其他因素(如震荡、过量噪声以及耳毒性药物)。常见的儿童近视矫治方法:手术治疗、OK 镜、隐形眼镜和外戴型眼镜五种方式,但是外戴型眼镜应该作为儿童的首选,对近视的矫治应尤其注意对儿童眼睛的保护。掌握如何发现班级中有听力问题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侧耳细听,语言能力差,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在安静环境中做事效果比较好,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还容易表现出一定的医学征兆如耳朵经常疼、流出液体、中耳炎等,且有过敏反应。重点掌握近视的预防策略:⑴合理营养、减轻儿童负担(如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摄取适量的维生素 A 和 B,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等);⑵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每天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野外活动;学习时要有足够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路灯下、乘坐交通工具和在厕所里看书,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不要长时间使用眼睛,每学习 50 分钟休息 10 分钟;每天看电视不超过 1小时等);⑶注重环境建设。弱听儿童的学校辅导策略:(1)平等对待:教师不能过多地保护他们,不能让他们依赖教师去争取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教师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弱听儿童的缺陷而姑息迁就他们,要教育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把自己视为集体的平等成员,积极地接纳周围的每一个人。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手段。教师可针对弱听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帮助。教师应对普通儿童进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让他们平等地看待弱听儿童,自觉自愿地支持和帮助听障同伴克服困难。教师要鼓励两类儿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另外,经常与弱听儿童打交道的人,也需要了解一些手语。(2)座位安排:教师可以对弱听儿童的座位进行定期调换,座位应便于他们看和听教师的讲课,最好让他们位于离教师2——3 米的距离,如果她们的眼睛和教师的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则最有利于看话。因此,前几排靠边的位置比较适合他们。若教室内只有一边开窗户,就只能让他们坐到靠窗户一边的位置上。课堂中分组讨论或课外活动中的分组游戏,教师可有意识地变换弱听儿童的组别。(3)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培养弱听儿童的看话能力,只要讲课人嘴里发出声音,讲课人就不能背向弱听儿童。教师讲话时位置很重要,不能背对着光源跟弱听儿童讲话,教师也不能边说边走动、边板书边说话,或摇头扭头。(4)注意讲课语言和语速:教师讲课语言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以便引起弱听儿童的注意,且有助于弱听儿童选择重点来听。为了方便弱听儿童看话,教师说话的速度和发音动作的幅度要视教学水平和语言材料的性质而定。对低年级的弱听儿童说话时,语速要适当放慢,口型要自然而清楚;对熟悉的生活常用词语,教师可以说的快些,对于不熟悉的新教材,教师可以说的慢些,必要时适当重复。教师的语言还应简练、准确、通俗易懂。不需大声叫喊,但关键之处需略夸张口型,以便于弱听儿童的看话。(5)多使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教具直观(实物直观、模型直观)。教师在教室讲到某一物体时,要指出它、走近它、触摸它或实际的操作它,充分地利用教具。教师也要适当地把视觉因素和听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交际手段教学。(6)预防弱听儿童疲劳:听力问题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容易疲劳,教师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协调。课内活动形式要多样,尤其要重视书写活动和言语活动间的交替,并安排适当的课内休息。教师要鼓励弱听儿童在听不懂时提出疑问,请求教师重复不懂的内容。另外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纪律。第五章儿童知觉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知觉差异的种类:知觉通道的差异;知觉速度的差异;知觉正确率的差异;知觉抗干扰能力的差异;知觉风格差异。视知觉能力的范畴:空间知觉;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视觉再认。听知觉能力的范畴:听觉注意能力;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听觉理解能力;听觉混合能力。知觉风格差异的类型:偏整体性风格者、偏部分性风格者、整体加部分性风格者。知觉风格差异的表现:偏整体性风格者做事马虎粗糙,不拘小节,凭直觉处事;偏部分性风格者文静听话,做事稳当,循规蹈矩,慢条斯理;整体加部分风格者则是较全面,做事分寸拿捏恰当,创造性高。掌握儿童的知觉能力发展水平和知觉问题的评估:常用测验有知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视觉——动作完型测验、动作精确性测验等。但老师和家长的日常观察等非常规检验方式更为普遍和有效。重点掌握儿童知觉问题的辅导建议:⑴视知觉发展问题:①视知觉训练:拼图、观察敏锐力练习、视觉辨别能力练习、空间关系练习、视觉记忆能力练习、视觉填充、视知觉速度等。②家庭教育建议:给儿童自由涂抹的机会,鼓励儿童多看、多观察,多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儿童画出景象,降低家居环境噪声。③学校教育建议:安排坐在教室的前排或独立坐,保证学习环境尽量安静,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儿童观察。⑵听知觉发展问题:①听知觉训练:听觉注意能力训练、听觉感受性训练、听觉辨别能力训练、语音或字母声音的知觉训练、听觉记忆能力练习、听觉系列化能力训练、听觉理解能力训练。②家庭教育建议:增加教育人数,增加儿童的语言学习机会,多提供在家庭中的交流机会,注意保持家居环境不要过分安静,适当增加声音刺激,提醒儿童多听故事,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交往。③学校教育建议:安排坐在教室的中间,适当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等。⑶知觉风格发展问题:针对偏整体的儿童应注重向其展示细节,引导儿童观察细节,培养分析技能;针对偏部分的儿童应注重知识的连贯、融合,引导儿童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培养总结概括能力。第六章儿童情绪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儿童情绪问题:是指相对于多数人而言,个体有某方面的特殊的、不合理的心理需要,而这些特殊的心理需要会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导致个体的行为异常,甚至影响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也被称为情绪障碍或情绪困扰,也有叫情绪异常。常见的儿童情绪问题:儿童焦虑症、儿童恐怖症、儿童退缩、儿童抑郁、儿童强迫症。掌握常见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焦虑、恐怖、抑郁、强迫、退缩、神经衰弱等。常见儿童情绪问题的成因:⑴生物学因素(如遗传、脑损伤、生理残疾和生物化学因素)。⑵家庭因素(家庭结构、父母的态度与教养方式)。⑶学校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对儿童的消极评价、教师的观念与行为)。⑷社会因素(同龄人的影响、社会风尚与传媒的影响、现代都市生活的负面影响等)。各类情绪问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个案儿童的初步判断和分析;情绪问题儿童的辅导策略⑴儿童焦虑症:是在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经常表现为主观的焦虑体验、外在的不安行为和生理反应等,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考试焦虑等。焦虑症表现为焦虑情绪、行为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方面的症状。儿童焦虑症以综合性治疗为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应探寻病因,改变环境;采用适宜的心理治疗手段,如支持、认知的心理治疗或游戏治疗;进行放松训练,可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或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⑵儿童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儿童恐怖症的形式有特殊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选择性缄默等。儿童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对某种物体或某特定环境产生强烈的、持久的恐怖、回避行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已有恐怖症的儿童主要采取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示范疗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对特殊恐怖症的辅导可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对学校恐怖症的辅导可由心理医生指导和协调,并开展个别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采取强化教育措施、系统脱敏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暴露疗法等。⑶儿童退缩: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其社会性退缩行为有过分恋物,躲避人群或生人,不合群,言语少,对新环境不适应,极为害怕,自卑胆小,自信心不强。儿童退缩的辅导策略:(1)注意教育和改善环境。①满足儿童心理需要。教师对刚入园、入校的儿童应富有爱心,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注意满足他们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②改善教育机构环境。首先,教师要观察和了解退缩儿童的生活习性及家庭背景,以找出儿童退缩的原因。其次,教师要更多地关注退缩儿童,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适时指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已有行为退缩表现的儿童,家长及教师应耐心引导,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③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相互配合。例如,儿童退缩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关系不和,教师就应深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矫治”。如果是教师方面的问题,也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建议,不断改进幼儿园或学校的工作。对那些因精神疾病、神经疾病而导致行为退缩的儿童,父母与教师要达成共识,尽早送其到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2)模仿法。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来帮助儿童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还可以实际参与社交活动。⑷抑郁:是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并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儿童抑郁的主要表现是易激怒、敏感、哭闹、厌倦、孤独等情绪障碍,还有多动、攻击、逃学等行为障碍,甚至还有睡眠障碍、食欲低下头痛胃痛等躯体症状。对儿童抑郁的辅导主要有支持性心理疗法、心理宣泄以及认知疗法。⑸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和强迫意向和动作(如强迫意向、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针对强迫症常用的矫治辅导方法有:①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法、森田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思维阻断法、满灌疗法、宣泄疗法、模仿学习等);②提供护理与帮助,如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组织患儿参加集体性的文娱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力劳动、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给予鼓励,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③家庭治疗。第七章儿童行为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儿童行为问题:即不良行为,是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发育的一种类别,指 18 岁以下儿童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状态下,在行为方面明显异常、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妨碍了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以及反复出现不适合年龄、不道德、违纪或者违法的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⑴生物因素。如人格特征、年龄);⑵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教育内容偏颇、家庭成员道德水平低、缺乏良好的行为榜样;⑶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总的政治思潮、经济状况、文化气氛、道德价值标准、亚文化的影响、同伴关系社会结构的突然变化或瓦解、外来文化的引入和旧文化的冲突、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⑷学校环境因素。如教师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反馈、沉重的学习负担、长期紧张、单调的生活、学业失败、学校的校风、周边环境等。掌握常见行为改变技术:包括消退法、惩罚法、隔离法等。此外,还可以采取说服教育、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等方式来帮助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常见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⑴说谎:以欺骗方式歪曲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的一种不良行为。说谎的原因有幼儿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与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常由幼稚无知而说谎;幼儿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也会说谎;幼儿记忆的精确性差,也会歪曲事实;幼儿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说谎;采用说谎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满足愿望;为避免受到惩罚或逃避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而说谎;引起别人注意;因羞愧怕同学讥笑而说谎;为逃避家务而说谎等。⑵违拗:也可称为不顺从,是指大人发出一个指令、一个命令或是一个要求,要孩子从事某一件事情,而孩子积极的“拒绝”顺从这个指令、命令或要求。公然对抗大人的旨意是违拗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违拗主要表现为孩子没有立即采取行动的迹象;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孩子没有出现适当的反应;孩子从事一些不相关的或未经大人指示的活动。违拗原因有父母与子女间交往方式的转型、孩子的气质和行为倾向、教育者的教养方式不当、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态度、教育者下达指令、要求的方式和时机及儿童自主性发展过程中的反抗期等。⑶课堂捣乱:表现为难以适应需要保持注意的课堂活动,经常不能安静地坐着听教师讲课,并试图不让他人上好课,好陪他们一起“玩”;不能听从教师的要求和指示,对教师的问题答非所问,极少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原因有儿童面对相对严肃的课堂环境,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对有捣乱行为或学习不良儿童抱有厌恶态度,很少给予关心、注意和鼓励;学习基础差、知识有漏洞、对学习不感兴趣。⑷逃学或离家出走:逃学是指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不去上学。它与学校恐惧症不同。逃学或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学校或家庭这个环境无法满足孩子的期望;学习压力大,感到有些承受不了;外界环境给予了学生新异的刺激;学生对自身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缺乏认识,对自己学生身份没有建立责任意识。⑸攻击与破坏行为:表现形式有取乐性攻击、手段性攻击、敌意性攻击。原因有自我中心、生活经验中习得、教养方式、现代传媒影响、错误的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先天气质。⑹偷窃行为:把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悄悄地占为己有的行为称为偷窃。应注意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偷拿和偷窃行为。原因有为了满足对物品的需要;家庭的不良影响;偷窃是一种条件反射;无意成习惯导致“偷窃”;为了获得别人的注意;不公平感觉的结果;贪婪、自私人格的变态——偷窃癖。⑺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主要形式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搜集成瘾等。原因有生化因素、心理需要、家长与老师的态度、相关部门对网络环境和营利性上网场所的管理、伙伴交往小环境等。重点掌握个案儿童的初步判断和分析;常见儿童行为问题的辅导策略⑴说谎:①预防策略:老师和家长做出榜样,减少孩子效仿的机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善于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②辅导策略:搞清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对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技术,如差别强化法、行为代价法、惩罚法(如言语惩罚法、任务惩罚法和体罚法)。⑵违拗:①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反省自己,检讨管教;查明原因,加强沟通;坚持真理,不迁就也不粗暴②前事的操纵:下达命令时要控制和修改行为的前事。命令的下达必须基于目前情况切实的需要,而不是大人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大人下达命令或提出要求时,要注意方式,命令应清晰具体、直截了当。③采取必要的行为改变技术。如消退法、隔离法、代币制。⑶课堂捣乱:对捣乱行为少加注意,使之自行消退;多用表扬鼓励,少用责骂嘲笑;自我评定行为,及时奖惩,实施代币制;允许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权利;适当增加学习作业,消除纪律问题;必要时结合短时的惩罚;明确学习目的,改变环境刺激。⑷逃学或离家出走:了解原因;改变环境,如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制度,加强班集体建设、父母为孩子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教育者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等;思想教育,如增强儿童的责任感、加强儿童对规范的认识、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等;关心引返儿童,如主动与儿童沟通,解决矛盾,以尊重、关怀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再辅之以学习、生活上的具体帮助。⑸攻击及破坏行为:①道德观念的培养。大人应以身作则、教儿童摒弃“什么都是我第一”的想法、建立共享与互助合作的习惯、可采用“游戏疗法”来加强儿童对规则的认识、积极培养儿童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品格。②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包括如何请求别人的帮助、如何表露自己的感情、如何指示别人或对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示不满、如何应对他人的挑衅等。③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如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适度气氛控制的环境、多开展活动、尽可能减少儿童接触攻击性行为的机会。④控制愤怒的训练。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认知的准备、应付技能的培养、用想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各种外来激怒的情况,要儿童设想和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还要注意教会儿童发泄自己不满的方法。⑤行为后果的处理。如具体分析,了解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适当用惩罚法、隔离法与强化法,但尽量不用武力。一旦发现儿童友好地和同伴在一起,立即给予表扬或强化。⑹偷窃行为:①要强化儿童尊重他人所有权的社会行为;②控制有关因素,预防儿童偷窃行为。如发放玩具后要统一收回,最好不要让孩子穿有口袋的衣服,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零花钱让孩子自由支配,对无法满足的要求,则应解释原因、或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教给儿童同伴交往的技能等;③冷静处理偷窃行为。不能责骂、体罚和当众讽刺、挖苦;④个别处理偷窃行为。要指明偷窃行为的不正当及其危害,引导儿童主动承认错误退回偷拿物品、进一步强化儿童对他人所有权的认识和尊重,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原因、教育者要答应为儿童保密。⑺网络成瘾: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转移儿童的兴趣爱好;分享儿童的电子乐趣;规范儿童的作息习惯等。第八章儿童学业问题咨询与辅导了解学业不良:除残疾儿童外,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明显达不到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而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学龄儿童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严重落后儿童年龄特征水平的学龄前儿童。儿童学业不良的原因:生理原因(遗传因素、妊娠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原因、行为原因和教育原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个性、情绪等)对儿童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业不良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还可结合学生听觉理解、口语表达、定向能力、行为能力、运动能力等进行非正式的判断。要想准确诊断学业不良,就必须用标准化测验的方法,主要有智力测验、心理能力测验(包括瑞文测验、伍德柯克——约翰逊心理教育测验、儿童认知能力诊断量表、班德——格式塔测验、视知觉发展测验、语言能力测验)、学业成就测验、行为与人格测验、感觉筛查测验等。另外还可从儿童早期经历与社会文化背景、儿童的一般智力水平与基本心理能力、儿童的行为表现与人格因素、儿童的学业水平、教育因素几方面入手。掌握成就动机:是由成就动机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与学业的关系: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就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而出现学业不良的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往往不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业的关系:兴趣对丰富知识、开放智力有重要意义。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学生如果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学习就主动,学习效果也好。反之,学习就被动,学习效果也差。学习习惯:个体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学习习惯对学业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差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学习毅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不懈地保持充沛精力,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地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决完成任务的优良意志品质。重点掌握激发儿童成就动机的策略:⑴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强化成就意识。⑵利用期望效应,提出明确而适度的期望和要求。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策略:⑴外部动机激发。可以通过奖赏、惩罚、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等方法,给学生以适当动力。⑵内部动机激发。①角色转换。②树立成功的榜样。③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④指导其进行积极的归因。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策略:⑴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⑵合理安排内容。贯彻“最近发展区”思想,注意深浅得当。善于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讲授某些新知识。⑶改进教学方法。①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②亲身体验,主动尝试。③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布置悬念。④及时反馈,适时鼓励,积极强化,体验成功。⑤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学。⑷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⑸给予学生积极关注。⑹与树立远大的理想结合结合起来。培养儿童学习热情的策略:⑴使学生想学。①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②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学习目标。③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⑵使学生乐学。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②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③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⑶使学生会学。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课。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采取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期末复习考试资料汇总.doc
文档介绍:
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指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导致行为失调。2.分离性焦虑:儿童在与最依恋的人分离后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父母或自己在...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浏览:56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辅导员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