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疗报销办上报病例多久能报销

(2/2)了乳腺病动了手术花了三千多请问这些可以用新农合医疗吗如果可以那为什么合疗办不给我报如果不可...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2/2)了乳腺病动了手术花了三千多请问这些可以用新农合医疗吗如果可以那为什么合疗办不给我报如果不可...
(2/2)了乳腺病动了手术花了三千多请问这些可以用新农合医疗吗如果可以那为什么合疗办不给我报如果不可以那我们年年交的合疗费有什么用
第一,乳腺病是什么病,你没说清楚,无法帮你分析这个病种是不是在新农合报销范围;第二,新农合为什么不给你报销,理由是什么,你没有问清楚;第三,动手术,办住院手续了吗?如果是县外住院治疗,及时办转诊手续了吗?不按新农合规定的政策走,新农合也是不报销的;第四,如果既是报销病种,又按新农合规定的程序办理了了相关手续,而新农合不予报销,可以到信访、效能服务中心去投诉或上访;第五,我不知你在哪一级医疗机构治疗,这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是多少,如果刨除起付线后医疗费所剩无几,因此而报不了几个钱的话,这不是新农合的责任!
住院才能报销,门诊的不能报。报销需要回你老家(参保地)报销时大概需要的手续有:1、住院病历2、费用清单3、住院发票4,出院小结4、疾病诊断书5、身份证、户口本6、合作医疗本(或证、卡)7、转院手续或证明(单位打工证明或急诊证明)
部分是可以报的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给孩子办合疗报销须证明“我娃是我娃”?|患者|医院_凤凰资讯
给孩子办合疗报销须证明“我娃是我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 党扬眉)“我娃就是我娃,我怎么来证明?”近日,家住宝鸡市陈仓区的郑先生遇到一个难题,他孩子在宝鸡市金台医院住院,出院进行合作医疗报销时,医院要求他出具“参合患者身份证明”。
原标题:给孩子办合疗报销须证明“我娃是我娃”?华商报宝鸡讯(记者 党扬眉)“我娃就是我娃,我怎么来证明?”近日,家住宝鸡市陈仓区的郑先生遇到一个难题,他孩子在宝鸡市金台医院住院,出院进行合作医疗报销时,医院要求他出具“参合患者身份证明”。市民疑惑:户口本已写明父子关系为啥还要开证明?昨日,郑先生说,孩子生病于8月18日住进宝鸡市金台医院儿科,出院时需要出具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相关材料,除了户口本、合疗本、合疗本当年缴费的票据以及住院的费用单据外,医院给郑先生一张表格,需要填写“参合患者身份证明”的证明信息,即需要郑先生出具“住院的孩子就是他自己的孩子”的证明。郑先生表示,户口本和合疗本上写明了孩子和自己的父子关系,却被医院要求要通过村委会核实孩子照片,证明身份信息。郑先生的孩子今年只有一岁多,无法办理身份证,但医院给郑先生答复为了防止有人冒领合疗,必须在“参合患者”证明上附上孩子的照片,经核对无误后才可以报销。郑先生说,之前他住院时也曾开过这个证明,填写表格后贴上孩子的照片,之后去自己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盖章,才算是证明了住院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而且每次住院都要重新开证明,非常不方便,他希望医院简化程序,方便患者。医院回应:家属可一次开多张证明以备下次需要对此,华商报记者联系到宝鸡市金台医院医教科,工作人员解释说,开具“参合患者身份证明”是全市新型合疗的统一政策,主要是针对没有身份证的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患者,因为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人数多,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有人借用没有身份证信息的人冒领合作医疗。如果每次开具证明手续复杂,建议患者家属可以一次开具多张证明,以备下次需要。宝鸡市卫生局农村卫生科工作人员说,要求没有身份证的儿童患者开具“参合患者身份证明”,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人利用合疗进行住院报销。目前宝鸡市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共200多万人,管理基数大,目前的报销程序是人工半自动化方式,合疗本上只有合疗编号,没有照片,即使户口本上显示家庭成员关系,为了准确核实患者信息,必须要求开具“参合患者身份证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系统正在努力实现网络信息统一管理,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后报销程序将大大改观,简化出具书面证明材料程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62885
播放数:5904
播放数:5825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洛川“新合疗”运动调查
洛川“新合疗”运动调查
■ 张义学
《新西部》2006年第2期  民族与社会工作-独家调查
  与以往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而不是过去的以乡、村为单位;更强调基金筹措以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为主;更突出以大病统筹为主,而不是过去集体经济下的有限“福利”。
  “目前洛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主要特点是‘大病统筹’。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洛川县卫生局局长、合疗办主任党秋纹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在陕西洛川,每年农民出资15元、省市县出资10元、国家出资10元组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合疗”)统筹基金。这种新模式之所以被农民称作“大病统筹”,是因为其中的25元被用于大病统筹基金。而另10元则划入个人医疗账户,农民随时在门诊看病就可用去。而全县大病统筹基金的分配使用则是“新合疗”受不受农民欢迎的焦点,也是其能否寻找到生存土壤的关键。
  一位农民的感受
  洛川县土基镇埝里村青年农民孙会锋见到本刊记者时难掩心中的喜悦。日下午3点多钟,从他接过洛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疗办”)主任曹茂林签过字的医疗费用报账单起,这种喜悦的感觉就一阵一阵地从心中流过。
  孙会锋告诉记者,“这次合疗办给我报销了1万元医药费。我得赶紧拿回去给亲戚朋友们还上了,儿子看病欠的债我再用一年的收入就能还清了。”
  原来,孙会锋的儿子孙江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003年,小孩因感冒医治不及时而引起支气管肺炎。这次治疗过程掏空了孙会锋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而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意见是必须给孙江涛做心脏搭桥手术。孙会锋一打听,这个手术需要大约3万多元。手头的拮据让孙会锋只能把儿子的进一步治疗计划搁置下来。
  在洛川农村,苹果种植的普及率很高。一个三口人的农民家庭只要拥有四、五亩地的苹果园,每年的毛收入将可能达到两万多元,两、三年的积蓄基本可以满足或者完成这样一例手术的费用。但是,孙会锋的苹果园还没有开始挂果,“主要经济收入是种一点玉米”。
  为儿子凑足医药费成为孙会锋家几年来的经济奋斗目标。“每年有限的收入让我天天都感到头很重,刚开始宣传‘新合疗’时,我就有些心动,直到去年初,看到同村的人确实拿到了补助款,我们才相信政策确实是让农民受惠的。”孙会锋说,“去年,我多次打听报销的情况,终于弄懂了政策。回去讲给亲戚朋友听,大家觉得我还钱有保证了,也愿意把钱借给我应急。”
  苹果收获的季节,孙会锋带着借来的1万多元和自己积蓄的1万多元到西安给儿子完成了手术。“由于有新合疗指靠,江涛的病最少提前两年看好了。” 孙会锋说,“虽然还有几千元的外债,但是已经没有一点压力了。”
  洛川县“合疗办”主任曹茂林告诉记者,孙会锋的这次医药费用共花去26000多元,报销享受的是洛川县合疗补助的最高标准:10000元/年。洛川县规定,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县级以上医院(指定)看病,自己担负600元治疗费用后,剩余部分“合疗办”补助40%,但是每一个参加者年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特殊病例不超过15000元。
  今年元月9日是星期一,上午,本刊记者刚刚走进洛川县“合疗办”时,看到的场景稍微显得有点混乱: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报销的农民解释着什么,农民显然对于这些解释不相信或者不满意。
  老庙镇杨武村刘建军告诉记者,他妈得的是精神官能症,几十年中在许多地方都看过,花了不少钱也没有彻底治好。去年,带到西安市西京医院治疗,花了12000多元(其中住院4000多元),现在能报销1237元钱,但钱还没有拿到手。
  另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他也是等了好几天了,还没有拿到钱呢。本刊记者显然能感到他因为焦急而烦噪的情绪——“父子俩每天的吃住花消30多块钱呢。等不起呀。”
  还有几位在听完解释后,无奈地离去了。农民们担心的是“合疗办”没有钱支付报销费用,因为这是上一个年度的尾巴。
  洛川县“合疗办”主任曹茂林告诉记者,由于银行方面的某些原因,“合疗办”一时取不出现金,无法及时给农民办理报销手续。不过,农民的担心是多余的,“从目前掌握的农民住院治疗信息来看,去年刚好达到收支平衡。”
  一所乡镇卫生院的变化
  我国独有的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体系曾经让中国成为全世界医疗保障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希望就近看病,希望获得和城市居民同样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时候,却尴尬地发现,那些曾经承担过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大多都面临着生存困境。
  乡镇卫生院近年来越来越不被患者选择。洛川县的许多乡镇卫生院也没有逃过这种窘况。凤栖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建学告诉记者,2003年洛川县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前,凤栖镇中心卫生院的年营业收入仅仅只有五、六万元。四、五十名职工根本“吃不饱”(这里指没有病人可看,记者注),全县各个乡镇卫生院都是这样“没饭吃”,个别卫生院的病人源甚至连个小诊所都不如。
  病人源少了,许多卫生院只有提高药品利润来维持医院运转。药费高了,来看病的患者更少了。乡镇卫生院进入恶性循环怪圈。“收入低自然无法添置医疗设备,更无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许多医术精湛的大夫纷纷设法跳槽离去。” 陈建学说,“大病去县医院看,小病到个体诊所买药,成为洛川县城周边农民的医疗消费习惯。和县医院同处城区的凤栖镇中心卫生院很难进入患者的视线。”
  客观地说,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要比个体诊所高出许多,“新合疗”试点实施的单位当然地选择了乡镇卫生院。而为了让“新合疗”的受众面更广泛,洛川县在农民报销时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就医的农民倾斜,报销比例比县级医院高出10%,并且住院花费超出100元就可以报销。
  由于“新合疗”试点实施方案在报销时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就医的农民倾斜,报销比例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濒临困境的乡镇卫生院。
  在洛川县凤栖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部二楼,记者遇到了专程从洛川县老庙镇界村赶来看眼病的何宝珍、张桂琴夫妇。老何告诉记者,他们先在县医院做的检查,查出张桂琴患了白内障,后来别人都说这边眼科看得好,环境也不错,就过来了。老何说他们家有三口人交钱参加了“新合疗”,在这边手术的报销比例要超过在县医院。
  据陈建学介绍,由于突出了眼科专科,去年卫生院成功完成200多例眼科手术,收入也已经达到80多万元。凤栖镇卫生院经常把西安、延安的眼科专家请进来在卫生院给农民看病,由于专家水平高,费用报销比例高,这里成了当地农民看眼病的首选。
  让陈建学津津乐道的是,去年为8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手术。卫生院积极配合陕西省残联组织的“复明一号”活动,8名患者得到了“复明一号”专家的免费手术,材料、医药费用刚好满足“合疗办”制定的“单病包干”报销标准——8位农民患者没有花一分钱。
  虽然目前洛川“新合疗”试点还是“大病统筹”的保障模式,每个农民每年10元钱的“小病”药费补助还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消费需要。但是,这笔钱的消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卫生院“吃不饱”的窘况。
  本刊记者了解到,洛川县去年约有14.3万农民参加了“新合疗”,有1434930元划入个人门诊账号,这些钱的绝大多数被乡镇卫生院收入囊中。像凤栖、旧县、槐柏、杨舒等大乡镇卫生院则可能因此进账15万元左右。而农民的“大病统筹”住院消费还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乡镇卫生院。
  “洛川开始实施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或者正在改变着洛川农民的医疗消费习惯。”洛川县卫生局局长、合疗办主任党秋纹从另一个角度总结说。
  一个试点县的“新合疗”现状
  资料显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占全国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80%。近年来,由于医疗服务保障的城乡差异,中国大城市的人均寿命比农村高了12年,而贫困地区儿童死亡率是大城市的9倍。这种差距在我国西部省区更趋明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始在农村尝试新型合作医疗。陕西省在2003年起开始在陕南的镇安县、关中的彬县和陕北的洛川县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今年初又在全省的十多个区县推广开来。本刊记者在洛川采访过程中,就遇到富县等卫生部门前来洛川“取经”。
  据曹茂林介绍,洛川县三年来参加“新合疗”的农民呈上升趋势,2004年参加人数占农民总数的88%,去年上升到88.7%,今年则是92.1%。而对于无钱参加“新合疗”的农民,洛川县民政部门每年拿出12万多元,帮助8064名贫困人口参加,计生部门则为计生对象出资7.5万元。
   “农民参加‘新合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曹茂林说,“我们适时地多次调整农民住院报销门槛和报销比例,使农民觉得政策离自己很近,有病住院后都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补助,自愿参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
  2004年,洛川县合疗办把乡、县、县以上医院农民住院自付段分别确定为200元、600元、1000元,超出部分的报销比例分别确定为60%、40%、30%。“结果,一年下来,统筹基金剩余了近百万元,门槛和标准显然高出洛川县的实际了。我们赶紧重新调查、测算、修订和完善。” 曹茂林说,“经过三次讨论,定成了现在的标准。去年终于达到收支平衡,原来剩余的近百万元也消化了,目前整体运行平稳。”现在,该县合疗办执行的乡、县、县以上医院农民住院自付段标准分别为100元、300元、600元,超出部分的报销比例分别为60%、50%、40%。
  据了解,去年洛川县享受住院补助的人数是7589人次,补助金额562.27万元,占农民住院总费用的38%,人均补助达到740元,个人补助达到最高限度1万元的有18人,特殊病例补助15000元的有4人。“实践证明,‘新合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党秋纹告诉本刊记者。
  一些特困农民的无奈
  “新合疗”在洛川家喻户晓,本刊记者随机采访赶集的农民,都会得到“这钱我们缴着呢”的回答。不过,也有部分农民对方案的某些规定感到不满意。有农民告诉记者,门诊开支只有10块钱,“有个头疼脑热的,10块钱根本不解决问题。”“没有几个人为10元钱专门跑几里路去乡卫生院看门诊,还是村里诊所方便。”所以,许多人即使得了病,个人账号上的医药费还是没有花掉。
  同时,大病救助中个人首先要支付一定的自付段费用,这让一些确实无力支付但又急需救助的农民无法得到政策的优惠。
  本刊记者了解到,洛川县为农村“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住院治疗开辟了特殊通道,民政部门可以为其住院治疗的自付段买单。而这个通道是其他贫困农民不能享受的。
  李永莲是洛川县凤栖镇好音村的村民,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常常让她疼得连炕都下不了。李永莲告诉记者,她家是特困家庭,所以虽然县民政部门出钱给她一家三口办了“新合疗”医疗证,但她还是不敢去医院看病,看不起。李永莲说,他们全家的个人账户上有30块钱,她的风湿性关节炎不用住院,所以既不能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医药费的好处,也无法得到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但是病痛却实实在在地折磨着她。
  旧县镇呵吾村的屈丙坤老人也没有去住院治疗,70多岁的他得支气管炎已经有20多年了。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苹果能卖近20000元,但是还不能安排到老人的住院治疗上。家里人口多,开支太大了”。记者发现,在洛川像屈丙坤老人这种家庭不算贫困的慢性病老龄患者,许多都得不到有效地治疗。生产支出、子女教育、房屋修造、生活开支,甚至子女的医疗费用等家庭支出项目都排在老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前面。由于家庭经济地位的原因,处在洛川“新合疗”体系中的老人(特别是和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成为又一个弱势群体。
  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家将大幅度提高农村医疗统筹资金。对于农村的贫困人群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消息。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合疗病人住院查房制度.doc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合疗病人住院查房制度
参合群众住院必须如实向医院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和合疗本,实行“实名制”住院。医院必须加强住院患者身份审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落实责任,尤其是住院主管医生的身份审查责任,做到“四落实”:一落实入院告知责任。入院及办理入院手续医务人员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持相关证件、报销比例等。二落实住院审查责任。病房住院主管医生必须核对病人身份,并签字负责。三落实合疗查房制度。医院合疗科在病人住院期间必须查房2次,并征询意见。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核对患者身份、合伙弄虚作假的实行严厉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严重者要吊销执业资格。对为冒名顶替者提供《合疗证》者,一经发现取消该户当年合疗享受资格。?严格执行对住院病人核对制度,实行住院病人抽查制。收治住院病人时,一定要核对合疗证、身份证、户口本(三证)与入院病人是否一致,并叮嘱患者携带好“三证”核对时患者必须三证齐全。县合疗办坚持每周核对,不定期抽查,核对时凡连续两次未见病人或病人不在医院,将被视为未住院。
直通车报销制度
就是参合农民在县境内定点医疗机构住病,出院当天就能领取合疗补助款。各定点医疗机构先垫合疗补助部分,然后与县合疗办结算。直通车报销的最大好处是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花费。
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
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是根据某种疾病每名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各自的平均住院费用的测算,结合合理诊治需要、当地经济水平和物价上涨指数,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独立病种的固定收费标准,划分合作医疗补助和个人付费的相应值。参合农民住院诊断为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合疗报销比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