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义词的病人的权利名词解释释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语言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现代汉语词汇章节题库以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现代汉语词汇章节题库以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
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任意性&&&
&&& B.强制性
C.离散性&&&
&&&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B.音位
&&&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 )
A.自由重音&
&&&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
&&& B.异化
&&&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
A.构词语素&
&&&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 B.女儿
&&&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
A.通用语汇&
&&&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
A.古语词&&&
&&& B.方言词
C.新造词&&&
&&&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A.句子的句型类&
&&&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语气意义不同&
&&&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A.语汇意义&
&&&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 B.笔画
&&&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
A.元音文字&
&&&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 B.黑话
&&&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 )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A.历史词典&
&&& B.信息词典
C.语言词典&
&&&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 )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
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1.“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
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
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
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34.音位文字
35.语言的亲属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37.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38.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A)和语义指向关系(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坐着挺好&&&
显着不高兴&
看着伤心&&&
透着轻浮&&&
躺着不合适
听着刺耳&&&
&&& 闻着臭、吃着香
A1主谓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动宾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连动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3形容词说明指向动词的受事(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42.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A 2、B 3、D 4、C 5、B
6、C 7、A 8、D 9、D 10、C
11、A 12、D 13、C 14、C 15、D
16、A 17、B 18、D 19、B 20、A
21、B 22、A 23、B 24、B 25、D 26、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7、C D E 28、B C D 29、A E 30、A D 31、A D 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参考答案]
(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33、[参考答案]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
(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对比,可以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34、[参考答案]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
(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35、[参考答案]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
(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
(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
(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37、[参考答案]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38、[参考答案]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些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于今。
(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
A1: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
A3:看着伤心,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
B1: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B2:看着伤心,走着累;
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
40 、[参考答案]
(1)至少有三种意义,
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讼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
(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
“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
(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t`iau55]里的[t`]是声母,是韵母,[55]是声调,在韵母里,是韵腹,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不同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考虑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置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考虑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42、[参考答案]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
(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相同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适当举例)
(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适当举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语言学概论 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语言学概论 名词解释
上传于||文档简介
&&自​考​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全国各地杯赛:
您现在的位置: &
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词语解释的知识点总结
来源:中考网整理&&&&作者:若冰&&&& 15:26:24
  词语的运用
  理解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词语,表情达意。
  (1)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近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选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
  (2)词语的释义及辨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某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可借鉴上述释词方法予以订正。
  (3)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
  (4)理解选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及其适用的对象、场合和习惯。
  (5)多义词的运用:要注意多义词的多义性特点,依据语境,准确辨析。
  (6)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作用。
  (7)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不能生造词语,更不能随意拆成语,应遵循各类词的固有的使用习惯。
  (8)要辨明每个词语中的字的音形义,不要将词语中的字写错了、音读错了、义辨错了。
  词语释义的方法
  (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力&&水力&;&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父母。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如,谨严:谨慎严密。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4)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如,崎岖:不平坦。阑干:栏杆。
  (5)探源法:指出词的来源,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如,一鼓作气:(引义、原义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把事情干完。
  (6)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意符来释词。如&门可罗雀&的&罗&字义符为&四&即&网&,其义为&门前可以张网捉雀&,形容门庭冷落。
  无论哪一种释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最好是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准确释义,又能正音辨形。
  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运用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如:演讲-讲演、维他命-维生素、玉米-包米-包谷-棒子。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又如:优秀-优良、企图-打算、迎合-逢迎-阿谀-奉承-谄媚-阿附等,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如:浪费-节约、吝啬-慷慨、谦虚-骄傲。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如&周密、严密、精密&,都含有&密&字,含有&事物的组织和结构紧密、完备&的意思,三个词的区别就在&周&&严&&精&上,结合这三个字的含义,就可辨明词义。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如&请求&&恳求&都有&要求&的意思,区别主要在语意的轻重上。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如&事件&&事情&&事故&同义,但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如&树&和&树木&,&书&和&书籍&,前者指具体的、个别的,后者则用于指概括的。又如&爱护&和&爱戴&意义相同,后者只用于人,一般指下级对上级。前者没有此限制,两个词不能互换。另外,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
  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辨析:如&结果&&成果&&后果&都有表示事物结局的意思,但三个词分属中、褒、贬的色彩。
  附录几个重点同义词:
  死-死了(一般)-老了(讳饰)-长眠(敬仰)-报销(轻蔑)-永别(婉言)-千古(庄重)-牺牲-就义-献身(褒扬)
  看-瞥-瞅-瞧-瞄-望-注视-环视-扫视-俯视-仰视-远望、远眺、遥望、展望、极目
  叫-(龙)吟-(虎)啸-(狮)吼-(马)嘶-(猿)啼-(犬)吠-(鸟)鸣
  笑-微笑-哄堂大笑-莞尔一笑-开怀大笑-嬉笑-狂笑-傻笑-窃笑-冷笑-奸笑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6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中考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