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乔治桑 分手理由和李斯特有过情人关系? 本来查肖邦生平,结果查到肖邦 乔治桑 分手理由,又查到这个,难道李斯特和肖邦 乔治桑 分手理由也有过

有关肖邦与乔治桑的故事_百度知道
有关肖邦与乔治桑的故事
就是肖邦离开波兰之前一直到通过李斯特认识乔治桑的过程,最好有李斯特和那什么什么夫人的故事说白了就是肖邦,李斯特的情史最好详细点~大谢
提问者采纳
肖邦在这儿享有最大的权利。李斯特把肖邦引进了巴黎的沙龙,大他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和一个高高的哲学家的前额。人们在沙龙里可以看到大作家巴尔扎克、艺术家们也尝到这儿来做客。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视着她,他卓越的才华可能也不容易开花结果,身体纤细,给人一种男子气概。他还不到30岁,是一次成熟的爱情;可以聆听大音乐家李斯特。他们不得不分手了,就有办法使肖邦喜欢她,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而这些明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天空。肖邦来到桑夫人诺罕的庄园。她与诗人缪塞刚刚分道扬镳,灵感渐渐枯竭、遇过,抽雪茄,骂起人来满口污言淬语。乔治·桑第一研究对肖邦的气质发生了兴趣,身材矮小,思想变得懦弱。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缪塞:“我亲爱的尸体,两次失恋使他怀疑女人的情感,给与他艺术生命力的爱情,肖邦又不能平静地工作。也有人诅咒她是放荡的淫妇,而且情绪活跃,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我非常怀疑这件事、写字台和沙发,又无法摆脱对爱情的渴望,这些都是肖邦激动不已,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他爱上这个女人是不可避免的,坐落着这撞石头房子、舒曼无与伦比的演奏。她并不漂亮,优雅而娴静地坐在他的钢琴旁边。她喜欢肖邦,他们一起生活了九年。他不能忘记乔治·桑、海涅。他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大仲马,充满自信,完全沉浸在乐曲中,他弹得兴高采烈,是这个女人过于热烈的爱情使肖邦的疾病更趋恶化。作家。肖邦的生命化成了音乐,在这里;一间是恬静的卧室,这竟然决定了肖邦后半生的命运。李斯特和他未来的夫人则足了另一个房间。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在孤寂中生活,但他的生命力则在一天天衰退、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到来了,与肖邦的故乡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是不能忘记他那创作力高峰期的光辉岁月,千般风流、司汤达和乔治·桑等在高谈阔论,病魔的阴影时时威胁着他。肖邦是以删掉这一点的,问到一阵薇奥利特香水的芬芳这个不太熟耶。她对男人了如指掌,一起出入沙龙:“我真想见她一面。他甚至还向朋友讲过这样的话,桑夫人在那儿的一幢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这位女性穿得很朴素,他写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又是可悲的,开花结果的爱情、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巴黎的音乐活动和社交生活也在吞噬他的健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逐渐变得过分敏感,他占有两件幽静的房子。这一天,充满恐怖的幻想。可是。而肖邦与乔治·桑分手之后。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罗西尼。桑夫人戏谑的称呼他。整个巴黎为之惊讶;可以欣赏大画家安格尔。想不到。真正的朋友们都在为肖邦高兴。”乔治·桑的确是个特殊的女性,他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如果没有乔治·桑的爱情,压抑在他的心头:“乔治·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女人,他不能忘记乔治·桑,谁也无法否认。她藐视传统,正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黄金时代,一间摆着专门为他买来的钢琴。他们相爱了。也有人说。他面色苍白。忧郁的阴影罩着他,没有受到乔治·桑周围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响、鲁索等的旷世杰作,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李斯特的慧眼第一个发现了肖邦的天才,他的身体日渐不适,他的天才备受女人的崇拜,把听众也忘记了。善意的劝告和恶意的攻击都无济于事,只有爱情,却有女性气质。肖邦是个男子,他对乔治·桑没有怨恨。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乡村。过去的神情恍惚,因为爱情不仅使他显得英俊健康,在他无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艺术的生命力,体制柔弱,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已经开始发胖,他们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他需要一种强烈的有活力的爱情来换醒他心底的热情,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这是《意林》上的一篇,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肖邦这个异乡人初来乍到。他感到自己创作力在衰退、奇特的歌声。”肖邦几次尝到了死亡的滋味。有人歌颂音乐和文学的联姻。肖邦创作上成熟。但是,也把他介绍给一位女人,他还说:当肖邦走进巴黎金碧辉煌的贵族沙龙的时候。当他即兴弹完。而桑夫人仍然是生气勃勃,抬起头来。他需要这样的女人、诗人,还不为人所知,永不满足,饮烈酒。晚上、门德尔松,英年早逝,他意识到这是随桑夫人的爱而带来的平静的心境和平静的创作环境的结果,喜欢男装、德拉克洛瓦。有人说,肖邦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从田野的远处传来牧羊人粗犷。有人赞美她是伟大的女性,感觉良好,已经30多岁了。对于命运的忧虑不安犹如双重的阴影和双重的枷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忧郁伤感。在这个时期里,是乔治·桑点燃的爱情之火。他的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也有人统治者不相称的结合。但是,想象变得苍白。肖邦的感情防线在桑夫人的进攻下很快就全线瓦解。他那干枯的心田期待着爱情雨露的滋润,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了。他们常常在奥特尔区约会。但是,使肖邦的创作天才燃烧起来。他们四个人常常一起用餐,他们情投意合。这个男子气的女人正是这个女人气的男人的必不可少的补充,他的思想总是集中在死亡上面,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肖邦却并没有立刻喜欢他,爱骑马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摘自《意林》2009
相关专业回答
  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浮华、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和他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
  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参见《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新星出版社出版。
乔治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起因是瓦格纳,自从上礼拜听了metroplian版的Tristan and Isolde彻底痴迷上瓦格纳,想不到完全没有俊男美女的歌剧能让我泪流不止。看了改编电影的王者之心(帅哥美女演的)也再没有那种歌剧动人的感觉。  然后沉迷于老卡(卡拉扬)的视频爱中死不可自拔,narman的声音实在是太美了,看老卡的表情就知道  /watch?v=8vpU1VminNw    之前觉得瓦格纳这个人品不怎么样,乐曲也是当时偏向先锋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受欢迎,现在完全了解,他就一毒品阿,吃了会上瘾……    唉,为何没有Jessye Norman的dvd…………我爱死她的声音了  后来想听指环三部曲,请问哪个版本的dvd会比较好呢?    不过在这问是很没有用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Tristan and Isolde是传说中的罗密欧与朱利叶的原型,其实是始于流传于中世纪的凯尔特(知道new age的都知道吧)传说,还有长篇叙事诗之类的。总之很有名……  但是人物就比十几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要成熟的多了,爱情也不一样。是那种“背德的爱情”,算是吧。  情节呢,大家可以随便google一下。    其实大家看过王者之心的大致都知道情节了,不过电影的改编是要更欠揍一点,而歌剧和传说是要有一种无奈绝望而热烈的感情,因为有了重要的道具:爱情药,这部歌剧充分的表达了那种“无可救药的爱情”。副标题应该是“爱与死”。  我觉得它(我说传说,或者歌剧)表达的东西比罗朱的感情要深刻的多。
  LZ好早~  =
  瓦格纳的歌剧跟其它的歌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就是瓦格纳的歌剧实在是太难唱了………………    难到我估计一部歌剧要排练个50遍到上百遍,所有的工作人员演员乐队歌手准备个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吧,歌手一唱就是5小时几乎不间断的……而且他的乐队配器非常非常的特别,还不谐和,歌手没有绝对音准还很难找到音……    总之,就是很难
  但虽然不谐和,但他的音乐有种很特别很不一样的地方,宏大悠远深沉细腻都有了,还有一种称之为瓦格纳的元素。    
  瓦格纳之所以这么红,原因跟几个人是分不开的  一个是李斯特,一个是尼采,一个是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二世(那位传说中的gay)    
  话说瓦格纳还没有红的时候,在巴黎过得很惨,但有个人非常赏识他,那就是李斯特。    李斯特这个人呢,是很华丽的一个人,可以说他浮躁爱现也可以说他广博而大度。他是多方涉猎,广交朋友,当然也有爱现的部分,一年几百场上千场演奏会,技巧华丽到极致,而且其他方面也很强悍。    至于人品嘛,这个人是当时唯一一个所有的学生都不用收学费的钢琴老师,而且不挑学生,只要来到他家就教,要想想看他可是被称为十九世纪钢琴之王的人啊,这等耐心和爱心,可见非常的难得。而且在扶持后辈方面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其实没这么夸张),就是能帮得尽量帮,他就是一好好先生,为人好客而豪气那种类型。    就是常常惹桃花就是了,主要的情人有两个,一个是玛丽达古特伯爵夫人(老李算是公开的第三者),另外一个是俄罗斯的凯洛林公主(其实也是有夫之妇),其他的情人也很多就是了,但是孩子只有三个,都是玛丽达古特生的,两个夭折了,另外一个女儿寇希玛非常有  名,为什么有名呢,待会再说    
  李斯特算是最欣赏瓦格纳的人之一了,而且算是比较早发现瓦格纳才华的。    借钱这都算是小事了,帮他筹钱表演,忙前忙后的也算是常事,好不容易有点名气了,结果……  瓦格纳在法国惹了官司,被通缉(其实有人说他是因为借钱不还-_-有人说他是因为革命总之很难说),结果全城追捕。    小李二话不说,给小瓦准备了一张假护照让他逃往瑞士……    结果后来,小李还收到不少小瓦的信要求借钱(好像一直没还)  好人做到这种程度,也叫做强悍了    放几张小李的照片小李21岁时的画像小李46岁时的照片
  结果他就在苏黎世又遇到一个贵人,丝绸商人Otto Wesendonck,这个人也是个老好人,欣赏瓦格纳的才华,就资助他做各样的事情,结果还邀请他长期住在他们家里面……    这里就有好戏了。    瓦格纳住在人家家里面,结果,跟人家的老婆Mathilde发生了感情关系,Mathilde还是个诗人,嫁做商人妇。小瓦以此为灵感而写了Tristan and Isolde,传说isolde的原型就是Mathilde。瓦格那其实很理解女性,他的歌剧里面女性的角色都是背负悲剧命运的坚强独立的女性,这和他的生活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他第一任的妻子米娜是个歌手,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个性不合还是因为瓦格纳贫困潦倒跟人跑了,结果没过几年,又回来了,在瓦格纳跟mathilde夫人暧昧暧昧的时候,就回来缠着瓦格纳不放了。两个女人还因此争风吃醋……    结果这种暧昧的日子没过多久,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出现了……    在同一间屋子里面住的老婆和情人,不得不说,小瓦的眼光很毒,米娜,不知道当时有没离婚Mathilde
  看看小瓦的尊容就知道,他其实并不帅,但是就是个人魅力非常强啊
  这位重要人物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李斯特的女儿寇希玛  寇希玛是私生女但是被照顾得非常非常的好,跟那些传说中的贵族私生女可是天壤之别,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嫁给了李斯特的得意门生,汉斯范布洛,Hans von Bülow,那可是青年才俊啊,刚结婚没多久,在蜜月旅行的时候,去了瑞士,Wesendonck他们家。(这肯定也是李斯特介绍的,很自豪的介绍给女儿女婿自己欣赏的朋友这也很自然)    结果……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    寇希玛跟比自己大24岁的大叔瓦格纳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    试想想看,三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前情人一个现任情人在同一间屋子里的感觉…………    寇希玛的长相,跟李斯特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长在男人身上也算英俊了,女人的话……  前两任妻子加情人都是黑发白肤体态丰韵的美人,但是到了寇希玛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人后来还结婚了,非常恩爱就是了(不过中间小瓦还是断断续续有情人)。但这件事情触怒了李斯特,造成他跟寇希玛断绝父女关系很多年。第二任妻子寇希玛
  尼采和路德维希二世都是著名的瓦格纳狂热崇拜者,  尼采20多岁的时候主动去拜访上了年纪的瓦格纳,想象一下年轻人仰慕前辈的星星眼(恶寒)……总之两人的朋友关系差不多有十年,不过后来因为理念不合而决裂,尼采还说瓦格纳是个狡猾的人听他的音乐使人发疯(这算是一起骂了自己么)。不过两人后来都被纳粹所推崇……    路德维希二世就不用说了,瓦格纳的金山,一生中最大的贵人。有了他,小瓦再也不用向别人借钱了(泪……),只管找这位大款要就是了,而且不用还……
  现在来说说瓦格纳的巨著  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    介绍是google来的:  《尼伯龙根的指环》由四部歌剧组成,亦被瓦格纳称为“舞台节庆典三日剧及前夕”,包括:     前夕 :《莱茵的黄金》   第一日:《女武神》   第二日:《齐格弗里德》(香港、台湾地区译为&齐格菲&)   前三日:《诸神的黄昏》     作品背景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盛行,过去在地方上流传的一些北欧神话被视作邪教清理,现在残存的较为著名的有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瓦格纳的《指环》就出于这部中世纪德国的民间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北欧神话与其他的古代神话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北欧神话中神的身上有着人性的一面,他们不是全能的、所向无敌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其本身也要面临灭亡的命运。《诸神的黄昏》中就体现了这一万物同归于尽、转换新生的思想。当时,瓦格纳将这部叙事诗整理后打算写成歌剧脚本,却招来很多反对,多数人认为这样庞大的脚本无法配成音乐。但瓦格纳成功了,他以二百多个主导动机贯穿全剧,采用明暗两条线来推进剧情的发展。     由于瓦格纳的歌剧乐队编制庞大,所选择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强度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极端措施保证聆听效果,故瓦格纳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大公为他的《指环》能够上演特别出资建造拜罗伊特剧院(又名节日剧院,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多,于1875年竣工),其设计专为配合瓦格纳的要求,它将乐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铜管乐器放在最深处,离指挥很远,远远低于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环》全剧于该剧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两次,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首演的指挥是汉斯•里希特。当时,演出盛况空前,几乎整个欧洲的音乐人士都齐聚这个莱茵河边的小地方,甚至到了拜罗伊特发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至于剧情就不贴了。太复杂了,反正大家也看不完。    这个传说貌似还是指环王的灵感来源,非常强大。  里面的情节也异常彪悍……传说中的强大的舞台设计
  潜力帖,mark    喜欢勃拉姆斯~~
  瓦同学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文艺青年的偶像。。
  其实李斯特同学的交友之广阔,可以覆盖到十九世纪几乎整个文艺界,但他和几个人是天生合不来的,后面会提到。    现在说说我们很著名的英年早逝病弱少年肖邦同学,话说肖邦同学的才华,可不是单单一句油菜花可以形容的,肖邦同学算是个天才吧,在很多方面都是,年轻时代就对和声有很独到的见解和创造力了,这一点是李斯特同学灰常羡慕和欣赏的。    我记得好象以前读过一篇作文是说李斯特同学用熄灯掉包计让肖邦同学红了,其实那个纯属扯谈,肖邦同学和李斯特同学的琴技和风格根本就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    而且李斯特同学欣赏肖邦同学是真的,但是,肖邦同学就并不像李斯特同学那般狂热了,算是不对等的友情吧。小肖欣赏的人是贝利尼和莫扎特,肖同学是连贝多芬都不是很放在眼里的那种人。而且年轻时代的小李同学的琴技可能跟他真的不是一个路子。    肖邦同学的演奏偏柔,整首曲子都可以用pp来弹,即使标记的是强,他的演奏技巧其实跟李同学不相上下,但是身体很差,无力承担大运动量的练习和演奏,所以他也很少开演奏会之类的。    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身体不好了
  肖邦同学是灰常的爱国的,这点让李同学也很羡慕,大家都知道肖邦同学是波兰人,李同学是匈牙利人,可是李同学从小长在国外,连一句匈牙利语都不会。收肖邦同学的影响(这可是非常非常的大的),后来他去匈牙利爱国去了,其实也是蛮好的,就好像看见一abc爱国一样的那种感觉    后来写的匈牙利狂想曲啊,都是匈牙利吉普赛风味的流行曲改编
  提到肖邦就不能不提到乔治桑,这大家都知道了,很强悍的女作家。也是有一大片油菜花田的(这是形容词)……  我觉得她的强悍之处不单单在于文学上,而且在生活上也是。在一段不情愿的婚姻里坚持离婚,连孩子都无法挽留住她,靠写作卫生不但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而且还广交朋友,名声还不错。那可是十九世纪初,不比现在。  她情人里面最出名的是缪塞和肖邦。    传闻还和李同学有一腿过,而且好想还是经由李同学介绍给肖同学的
  其实,弱弱的说句,上面那张图,很像杨二……
  那个~有木有人YY过~  其实~瓦同学一直暗恋李同学来的~~  否则~实在解释不了那个长相与瓦同学审美品味相去甚远~唯一可取就素跟李同学相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瓦夫人啊~  飘过~~  =
  瓦格纳一定恨勃拉姆斯
  这个话题好,继续
西方的牛人!!  
  进来膜拜瓦格纳大天才——可惜到现在也没有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拍得叫人满意啊,看来还是只适合歌剧了    那个路德维希国王其实命运也挺悲惨的,最后被暗杀了。瓦格纳倒是过得蛮滋润的,每到危机关头总有贵人相助,运气好的要死。
  哈哈  这贴俺要来留名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讲肖邦的电影  里面出现了乔治桑和李斯特   印象特别深的是里面有一个情节是李斯特肖邦第一次见面  两人一边合作弹琴一边握手 哈哈  
  肖邦同学呢,是个病弱的男子,他当年在跟乔治桑一起在岛上养病的时候,是虚弱得日常行动都不方便的。  爱幻想的mm可以自行想象苍白柔弱美少年        可是,肖同学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唯一一张珍贵的肖邦照片,拍摄于他人生的最后一年,    是不是很像斯内普?
  肖邦与乔治桑,算是当时特别强悍的情侣了
  瓦格纳其实是一个极端自我的人,他跟勃拉姆斯么,与其说是对立面,不如说是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肖同学是个很极端的人,乔治桑和李同学可以做到“分手后亦是朋友”,但肖同学就做不到,决裂得很绝。表面上文弱,实际上是非常强势而高傲的(而且还经常不怎么看得起别人)。这点跟李斯特同学完全不一样,李同学是表面上高傲,但是其实是见了有才华的人就贴上去那种人,本质上也很豁达谦虚(虽然爱现)而且大方,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跟很多人都相处得很好才是。    但是偏偏勃拉姆斯同学踩了他的痛脚。
  这个贴有技术含量
  现在只听绝音乐了
  起因是什么呢,其实李斯特同学算是小勃的前辈,所以在小勃还没有红的时候,就去魏玛拜访李斯特,李同学是个大方的人,自然很欢迎小勃,我觉得他刚去的时候,李同学应该很热情,然后马上款待他,在他面前演奏了他新作的一首奏鸣曲,就是那首很有名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要知道小勃同学那时候还只是个学生,李同学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了,而且有差不多是世界最强钢琴家的实力,试想想看这样一个演奏家,为了远道而来拜访的一个学生,亲自为她一个人演奏,这可是非常热情的款待了。    小勃同学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清秀美少年,这是20岁时后的素描
  mark  
  我是进来学习的...
  呵呵,我想听勃拉姆斯与舒曼、克拉拉之间的浪漫故事。  
  我想听勃拉姆斯与舒曼、克拉拉之间的浪漫故事
  这是刘胡兰发型版的成龙~~~
  MARK 下   话说偶还小的时候很因为某种原因很喜欢小李同学  坐看楼主继续八
  作者:Bloomydream 回复日期: 8:54:06 
    呵呵,我想听勃拉姆斯与舒曼、克拉拉之间的浪漫故事。        ----------------------------------  我正要提呢      看过两部电影,讲舒曼和克拉拉的故事
  楼主不觉得卡拉杨的风格放在今天来看其实有点过?如今的演绎方式已经变了
  按爪    坐等LZ八勃拉姆斯
  可是!  小勃同学做出了让李同学(不但是李同学,而且是所有的钢琴家)感到羞辱的事情,就是在李同学演奏的时候————      小勃同学,睡着了zzzzzzzzzzzzzzzzzzzzzzz    这也是被普遍传扬的大家认为小李同学的作品缺乏深度的一个例子,不过其实有可能是去魏玛的途中,小勃同学太累了,不过你想想看,一个稍稍有社会经验的青年,都不会在前辈或者老师面前犯下这样的错误吧。    只要听过这首奏鸣曲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听这首曲子都不会睡着的,又不是那种舒缓柔美的催眠曲,其实这是一首很强势的作品,无论是和声语言还是旋律还是结构都并不催眠……小李同学还是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演奏家,这样的环境下……      小勃同学睡着了,在李斯特同学的琴声之中,安详的睡了…………    然后小李同学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拂袖离去,此后再也没有理过小勃同学……      要说恨也未必,总之就是小李同学感觉到被羞辱了。帅哥小勃
  听了瓦格纳的一些名曲后,我觉得男人都该听一听的    
  可以点播么?  鄙人对拉赫马尼诺夫比较有爱~
  啊啊啊啊, 居然有人8他们, 曲子听过, 八卦没看过,喜欢喜欢, 楼主使劲8一8, 坐等~~~~~
  李同学这个人呢,其实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在音乐课本上的大胡子形象,就是这个……  不过他本人是个极为纤细敏感的人,我敢说,十九世纪的音乐家里面,他是最注重细节的,也是最敏感的。他把老贝的光荣传统发挥到极致。    十九世纪后来分为两个流派,一瓦格纳,一勃拉姆斯,其实两个人都是继承了老贝的光荣传统的,但一个偏向于革新前卫开创(其实老贝也是开创派),一个偏向于恢复往日古典主义的辉煌和细节。    其实勃拉姆斯有些曲子是有嘲笑瓦格纳的部分的,但是瓦格纳我就不知道了,其实要说影响力,在19世纪是见仁见智,但到了20世纪,那帮新维也纳学派,全都是继承了瓦格纳的革新精神。
  说错了,是小勃同学
  寇希玛本来是李斯特的学生+崇拜者彪罗的老婆,彪罗本人也是一个钢琴大师和指挥大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能在欧洲得到大力的推广彪罗功不可没。彪罗本人也很崇拜格瓦那,虽然明明知道格瓦那给他带了一顶绿帽子,自己也忍耐忍耐再忍耐。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彻底崩了,脱离了格瓦那,成为了勃拉姆斯的信徒。  寇希玛好像一直活到一九三几年才去世,伟大的作曲家不在出现,而伟大的演奏家不断涌现的年代了。
  不知道肖邦自己弹自己的曲子是什么样子?  有次听到阿炳自己拉二泉映月才知道其实作曲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演绎的那么悲伤。倒是中国那帮二胡演奏家们,从第一个音开始就拉的人要哭似的。  肖邦弹自己的夜曲是个啥感觉呢?比较好奇。    李斯特以前就以为他是一个炫技派的,作曲估计也就是一些炫技的曲子,后来听了他的旅游岁月才知道也不是这样。  
  提到小勃,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伯乐--舒曼先生    舒曼也是一年轻有为的青年,本来去学法律,后来因为实在是太过热爱音乐了跑去学了音乐,本来是要当一个像小李同学那样的演奏家的,可是他自己非常的偏执,练琴的时候把手给练残了(我估计是那种很诡异的练法),才去专供作曲,    他的钢琴老师是Friedrich Wieck,他有个女儿叫克拉拉,她可是从小被誉为天才钢琴少女,她和他爸爸的学生舒曼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只有9岁。舒曼先生已经是18岁的少年了。水葱一般的年纪阿…………小师妹~~~大师兄~~~~~~~~~    (yy历史人物,自己pia飞~)舒曼同学眉清目秀的年轻时代
  说到瓦格纳,有段旋律大家肯定知道。  就是河东狮吼里面那段,来,来,我是一个菠菜,菜,菜,菜,菜,菜.....................
  肖邦弹自己的夜曲是个啥感觉呢?比较好奇。  ——————————————————————  据记载,是非常非常的轻,一来他身体不好没什么体力,二来他也是这么理解的,听说他某场演奏会的演奏全场都是pppp--p(就是极极柔到柔),把观众给听得受不了了
  肖邦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作曲家啊,有一小部分原因大概是看他图片的时候他的长相也比较对我的胃口,嘿嘿嘿。。。     忘记了在哪里看的一个故事, 是说肖邦的, 据说当年肖邦身体很差, 得了肺病, 因为会传染就住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休养; 结果有天其他人都出门了,因为天气关系回来的晚了, 肖邦一个人在家, 大概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听到了外面下雨了,声音敲打在窗棂上, 刺激了他的灵感,写出来了那首“雨滴&前奏曲; 据说后来他弹这首曲子的时候,听者感觉每一个像雨滴一样的音符好像敲在心上一样...囧, 现在写出来不知道为啥好像挺肉麻的, 不过当初看到这个轶事的时候还是很loli的时候, 崇拜了半天...
  从此以后舒曼和克拉拉就经常在一起,《童年情景》就是关于舒曼回忆loli时代的克拉拉(很有loli控的嫌疑),然后等到了克拉拉十几岁的时候,就变成了恋爱关系。那个时候,克拉拉的老爸极力反对,因为他培育克拉拉就是要让她成为欧洲最红的钢琴家,辛辛苦苦的培育了很多年,眼看马上就要红了,结果给你个毛头小子给娶走了,从此以后赚的钱全部变成夫家的钱,叫我这老头子什么也得不到?    (虽然我说得有点狗血,但的确Friedrich Wieck反对的理由大部分是这样)    其实克拉拉不但是天才,而且长得也很美,又是大家闺秀,我觉得追的人应该不少,被舒曼给抢先了
  八了勃拉姆斯的话,也应该提一下他对克拉拉那种爱恋——特别让人着迷的一段精神恋情……  
  虽然老头子反对,但是只要克拉拉成年了,就可以自己决定结婚与否,所以老头子就失败了,两个人就结婚了。    结婚以后,可谓琴瑟合鸣,舒曼作曲,克拉拉演奏,简直是天生一对。克拉拉的演奏风格跟李斯特也不一样,她是偏向于精致柔美严谨的,而且也很喜欢古典或者是巴洛克时代的曲目,在当时的欧洲,她可是女性钢琴家中的第一,其实跟李斯特的名气,也相差不多了。    这很甜蜜的日子一直持续,但是……
        大爱:肖邦、巴赫、海顿、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      李斯特某些曲子可以,某些曲子很难接受。。。莫扎特同理。。。      激动地爪~~~~~~      
  可怜的克拉拉,当舒曼疯了以后,她是如何维持这个家庭的。    关于音乐家的两个悲伤的故事让我觉得伤感。  一个是MOZART和母亲在巴黎找工作,MOZART没有找到什么像样的机会,母亲却在巴黎病逝了。MOZART不敢直接告诉父亲,写信说母亲病了。最后MOZART还是返回了家乡。  还有一个就是克拉拉要去世的时候,勃拉姆斯知道后立刻赶过去,但是因为太着急,结果火车的方向坐反了。勃拉姆斯赶到的时候克拉拉已经下葬。勃拉姆斯在克拉拉的幕前演奏了一段小提琴就黯然离去。
  舒曼爱克拉拉到何种程度呢,他几乎所有的艺术歌曲,都是情歌,基本上都是写给克拉拉的或者以克拉拉为原型的。    但罗伯特舒曼从年轻时代,就有精神分裂的困扰……结果年纪越来越大,症状越来越明显,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家族遗传的,因为他的其中一个儿子也有精神病,在精神病院里面呆了大半辈子,很惨。    但是他本人其实很痛苦,克拉拉也很痛苦。想想要照顾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丈夫有多辛苦,两个人起初是因为爱情结合的,却落到这样的结果。    舒曼先生后来因为病情加重,经常出现幻觉,不知道有没有打老婆的事,不过后来被送进了两次精神病院,后来还自杀未遂过一次,然后两年后就在精神病院死掉了。哎……一代音乐大师就这么英年早逝。    克拉拉是一个柔韧而刚强的女性,她和舒曼一共有7个孩子(实际好像是8个,一个好像夭折了),她照顾精神病的丈夫,丈夫死后还要独立照顾孩子,在十九世纪那种疾病横行,夭折率高的年代养大这些孩子,自己还是欧洲最有名的女演奏家,有空还自己作曲,还小有名气。这种女人不可谓不强大。
  mark  大爱舒曼,克拉拉和勃拉姆斯之间的故事……
  激动地按爪,坐等lz继续8^-^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感情,是那个时代最浪漫的精神恋爱吧。    前面我已经说了,勃拉姆斯的伯乐是舒曼,也是对他影响最深的老师,克拉拉就是他的师母了。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小勃同学20岁,美青年,克拉拉34岁,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母亲了,有很多文章都说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我也估计是八九不离十,其实舒曼扶持他的时间很短,也就差不多一年,没过多久,舒曼就自杀未遂送进精神病院了,两年后才去世的。但在舒曼住院期间,一直照顾克拉拉的是小勃同学。    看看两人当年的样子。中年克拉拉青年小勃
  好贴。。李斯特比我想象的可爱。。。^_^
  克拉拉~~大爱~~油菜美女~~~  留个爪先  个人不是很DJ瓦格纳的说....  有德彪西和普契尼的88吗?
  ie抽风,刚刚打的关于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感情一长文几千字全不见了,算了,我还是转贴吧,虽然有点出入不过还是八九不离十。    怀念一百一十年前的一段爱情    我怀念一百一十年前的一个外国白胡子老头。虽然现在肯定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他了,但是我相信有一部分像我的人,会如想念一个传奇一样怀念他。    他的名字叫做勃拉姆斯。     我想到他的样子时,他已经是个白胡子老头了。     那一年,六十三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的行驶在欧洲大陆。从瑞士急匆匆地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     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睡着他永远无法再看到的人。     天苍苍,野茫茫,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倾诉着四十三年的情愫与四十年的思念。     听众唯有墓中人。     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     一八五三年,二十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十四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克拉。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     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一八五六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     我想,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那一年,一八五六年。     勃拉姆斯身体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离开了,无人知道。     在我所看到的资料里,有这样的记录: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一八七五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二十年;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他一生未婚。     《C小调钢琴四重奏》出版的时候,他对出版商说:“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个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的观念。为了这个目的,我将送给你一张我的照片,蓝外套、黑短裤和马靴是最合适的,因为我知道你喜欢彩色印刷。”     这是在表达一种音乐理念,还是有言外之意呢?     在歌德的《少年维斯特的烦恼》里,维斯特爱上了朋友的妻子绿蒂,而绿蒂在对他也有好感的时候,却无法回报。最后,维斯特穿着马靴、蓝外套,用枪对准脑袋自杀了。     我想,勃拉姆斯在这里表现音乐理念的方式如此雷同维斯特,不仅仅是巧合吧?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勃拉姆斯的音乐理念,一种穿越大脑的令人窒息的音乐理念。但是,我认为弦外之音更能合理解释他的想法——绝望的爱情,刻骨铭心的想念,如同一把枪在指着脑袋,令人窒息而绝望。     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但是,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这句话令我想起了他的老师舒曼。舒曼曾经对克拉拉说过类似的话。     舒曼曾经用吕克特的诗献给克拉拉:“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心;你是大地,我在那儿生活;你是天空,我在那儿飞翔……”     是什么,让勃拉姆斯刻骨铭心爱了四十多年,却始终没有表达,反而把这种爱升华为另一种永恒纯洁的情感?难道是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经历让勃拉姆斯望而却步?     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克拉拉是舒曼的老师维克的女儿,非常巧合的是当年舒曼也是二十岁,而那个时候克拉拉十一岁。在克拉拉十八岁的时候舒曼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同时得到了爱的回应。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维克的强烈反对,以至于他们付诸于法律,经过十一个月诉讼他们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是勃拉姆斯不想打破老师完美爱情的传奇;是他没有承担对爱情的勇气;或者是他害怕遭到拒绝后,连友情也不能保持了?     这是我一直在想,却始终不明白的。     在音乐家的世界里,有好几位拥有这样的情感,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帕格尼尼等等,甚至半个音乐家的罗曼?罗兰对梅森葆夫人的忘年友情。他们似乎都存在着这种友谊之外的绝望的爱情情愫。     这一批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是古典主义者。     我以为,他们把爱情的性欲与占有欲望上升为友谊,或者说是伯拉图的精神恋爱,应该有古典意义上的精神完美追求因素在里面。另外,就是远方没有得到的人,或许成了他们一个完美的想象。有句俗话说,没有得到的就是最美好的。这些让他们超越了普通人的爱恋目的与形式,就算能得到也要离开,安徒生似乎选择了这样的离开。他们把人间的爱延展的更为宽阔。     我曾经做过一个设想,如果勃拉姆斯向克拉拉表达,他们的故事是不是要改写?随后,我想到克拉拉不可能感受不到勃拉姆斯的情感,但是没有资料可以证明过克拉拉对这种情感做出回应。我再次想到舒曼,那个克拉拉迈不过的大山。     在舒曼死后,克拉拉曾这样祷告着:“他的头很美,前额透明,微微拱起。我站在心爱的丈夫身旁,心如止水,一切感触都化为感激,感谢上帝终于让他解脱了。我跪在床边,充满了敬畏,仿佛他神圣的灵魂守护着我。啊!但愿能与他同去!”     我庆幸勃拉姆斯没有表达。因为,这样他成就了另一种永恒。     在从葬礼回来后,勃拉姆斯老泪纵横的说了一句:“从今后再也没有爱哭的人了!”     在克拉拉死去后的次年,勃拉姆斯死亡。     我怀念那个白胡子老头的勃拉姆斯。怀念他孤独的站在克拉拉的坟前,独自拉着小提琴时刻  
  插一句,其实在当时法国还有一个很强大的钢琴家也是作曲家,叫做阿尔肯,Charles-Valentin Alkan。他影响力并没有李斯特那么大的原因是因为不合群,敏感而且多刺,为人很神秘,很容易就退出琴坛,这样的个性。    他的作品是超难,变态的难。也是他的作品难以广为流传的原因。没办法,爱好冷门的我喜欢这种诡异的调调。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google看看hll的背影阿
  要说到其实很多人都不dj瓦格纳同学的,这也很正常,听说因为纳粹推崇他,所以犹太人对他的音乐都有阴影,在以色列被禁了很多很多年,直到1990年代才逐渐的开始有表演。    我老师是犹太人,她说她很小很小时候有在东欧的犹太人区待过,想起那个时候放的瓦格纳的歌剧就会起鸡皮疙瘩
  有人知道杨纳切克的么?捷克作曲家。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会喜欢捷克人。一个是他,一个是格里格,20世纪初,老了的时候比较出名,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的,他的歌剧我觉得蛮不错的,死亡之屋和马可波罗。    看他和老婆一起拍的照片的时候,被他一双漆黑的眼睛给震住了,长得太有个性了
  说错了,不是格里格,格里格是挪威人。
  LZ继续8啊~~  
  捷克,就知道斯美塔那了,喜欢沃尔塔瓦河的旋律。
  门德尔松大家都知道吧,比李斯特要大上个两岁,也是个年少就成名的天才。    这位的出身呢,可能是音乐家中最好的,犹太人家庭,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Moses Mendelssohn,老爸是银行家,家里有钱阿,有钱真好啊。他家里有钱到他有自己的乐团,(交响乐团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所以他能够自由演出自己想要演出的曲目而不受商业限制。他极度推崇巴赫,在他之前,巴赫的影响力只限于对位法教学,被普遍认为“老土”,而巴赫的作品能在19世纪音乐界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是功不可没的。有钱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    他姐姐芬妮也是个音乐天才,甚至说实话可以跟门德尔松不相上下,其实有些早期的门德尔松作品现在有人认为其实应该是芬妮的作品。美少年门德尔松他姐姐
  他跟他姐呢,就相当于,互为创作灵感来源。其实换句话说,他就一恋姐狂。    说实话,他是犹太人,但是后来他跟他爸改信路德教派的基督教。他可谓一帆风顺,8岁的时候就有大文豪歌德赏识,15岁就写第一部交响乐,17岁的时候就有普鲁士王赏识,婚礼进行曲大家都知道吧,就是他的作品。    少年得志,一帆风顺,可有莫扎特当年的才华,却比莫扎特有钱有身份多了,不必为五斗米折腰,又有权贵而且朋友满天下。门德尔松和他姐
  好像白金汉宫还有他的铜像……    后来门德尔松跟比自己小十岁的女画家Cecile Jeanrenaud结婚,他们一共有五个小孩。    大家听过莱比锡音乐学院么?那就是门德尔松创立的,底下的老师有舒曼等当时最有名的德国音乐家。  门德尔松的老婆Cecile
  李斯特是御姐控  莫扎特是LOLI控  勃拉姆斯是人妻控  萧邦是母控  门德尔松是姐控  老柴是耽美控  MS还有一个谁的是妹控  贝多芬是全控    然后身为LOLI控的本人居然跟一个控御姐的人有共鸣……
  门德尔松的以利亚,是吸收了巴洛克时代的巴赫和韩德尔清唱剧的影响,非常不错,大家可以去听听。    一帆风顺的生活使他的对抗打击能力非常的低,老师去世和父亲去世都对他打击非常的大,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也一直身体不好。    但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他姐姐芬妮的死,打击到他身体每况愈下,完全失去了创作的意志,同一年年底也死了,悲惨。
  他一听说姐姐去世,立刻就晕倒了。  四大小协里面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门小协,我觉得应该换成西贝柳斯。不过门小协很好听就是了,但是就分量和贝小协,勃小协和柴小协比起来就差一些了。
  门德尔松还有一个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重演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当时的巴赫远没有现在这样的伟大的声誉,门德尔松重新研究了巴赫的曲谱后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合唱团重演这个曲目,成为了巴赫复兴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个时候的门德尔松只是一个20出头的少年。
  门德尔松的生活真是。。啧啧
  很有意思的强贴啊~~~ 喜欢看这些音乐家的故事
  话说,看过一本肖邦传记,里面很多是他写给朋友们的信件。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呢~    写给情人的信开头会说:昨夜我梦见在听你唱歌……    话说他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乔治桑。两人同居了好多年,后来乔治桑的女儿长大了,跟肖邦有点儿意思,总之那女孩很不靠谱的一个人。才导致乔治桑和肖邦分手了。分手之后没几年肖邦就去世了。
  门德尔松的老婆Cecile有点像伊娃格林
  舒曼和克拉拉的爱情,算是经典的了。
  楼主可以八一下小提琴方面的吗,海菲茨,传说和他一个时代的提琴家都像是和诸葛亮同时代的谋士那样被他的才华掩盖了,我很喜欢他与冷静表情不相符的充满激情的演奏,不喜欢现在某些音乐家演奏时仿佛打了兴奋剂似的。还有一位比较神秘的米尔斯坦,觉得他也是很有个性但也很低调的小提琴家。
  请楼主继续8,也推荐一些像我这样刚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难度比较适合的曲子.
  乔治桑的女儿恨她的母亲,所以故意勾引母亲的情人。  乔治桑和肖邦分手的原因很复杂,肖邦的身体也不太好,总之两个人分手没有多久,肖邦就去世了。
  我超级喜欢米尔斯坦的小无啊。
  正太的孟德尔松好萌啊
  强帖 记号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摇篮曲&&!!    
  楼主还没来,偶小小八一下海菲茨    某次演出结束后,一粉丝跑到后台星星眼的对海菲茨说“Your violin
sounded wonderful!& 海菲茨酷哥答曰:“Strange, I don’t hear anything。。。”    ps:偶很喜欢的mischa elman因为原来的唱片公司victor过于偏向海菲茨而改投decca,还是同门之争。。。
  mark~~
  雷到,少见八卦有此等帖子,记号。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过来听LZ八一八他们  PS:李斯特,巴赫,莫扎特,帕格尼尼等人的大部头传记都看过,但对乐理一窍不通  汗自己一个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斯特论肖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