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兴奋的喊道我是少先队员敬礼图片了怎样加标点符号

加标点符号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1)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2)清晨 推开窗户 好大的雾呀(3)张华疑惑地看着王江说 你会做这道题(4)铅笔 橡皮 尺子 练习本是属于文具一类的(5)_百度作业帮
加标点符号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1)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2)清晨 推开窗户 好大的雾呀(3)张华疑惑地看着王江说 你会做这道题(4)铅笔 橡皮 尺子 练习本是属于文具一类的(5)
加标点符号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1)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2)清晨 推开窗户 好大的雾呀(3)张华疑惑地看着王江说 你会做这道题(4)铅笔 橡皮 尺子 练习本是属于文具一类的(5)为了学习写作 他认真阅读了 作文导报 上登载的和小学生谈作文(6)春天 桃花 杏花 梨花 都赶着趟儿开放了(7)书架上摆了书 有 上下五千年 十万个为什么世界童话选 等(8)我跑过去气喘吁吁地喊 军官同志 等一等(9)詹天佑顺着山势 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10)他们从早晨到中午 从中午到黄昏 前进 前进终于翻过了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2.给下面的一段话加标点.(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 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来来去去 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满满地盖住了天空(2)鲸的种类很多 总的来说 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 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3)在全区运动会上 小猛又得了个人全能冠军 他是天生身体棒吗 不是 他的优点是刻苦锻炼 夏天 他不怕炎热冬天 他不畏严寒 小猛的成绩是用汗水换来的呀(4)我在雨中呆呆地站着 是悔恨吗 好像我跟前站着一个人 在指着我的鼻子说 你说话不算话 不是个好孩子(5)上个星期 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 晚上 我们围住爸爸 叫他讲新闻他笑呵呵地说 告诉你们一个特大新闻什么新闻 我们兴趣十足地问咱们又要搬家了我听了这个新闻 带着留恋的神情问 爸爸 咱们在这住下去多好啊你想可能吗 爸爸说 孩子 记住 你是一个石油工人的后代又要搬家了 这一次搬到什么地方呢 是荒漠的原野 还是偏僻的山谷3.改正下列句中用错的标点.(1)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她们的影子.(2)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3)被称为《书迷》的王明介绍我看两本书.“格林童话选”和“周恩来的故事”.(4)我有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好学的小弟弟.(5)动物园里有猴子、大象、狗熊,河马、金钱豹、长颈鹿——大约有上百种动物.4.给下列句子加上不同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意思.(1)我们队得了冠军我们队得了冠军我们队得了冠军(3)昨天的足球比赛申花队打败了国安队得了冠军昨天的足球比赛申花队打败了国安队得了冠军(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5)我表扬他也表扬你怎么样我表扬他也表扬你怎么样
(1)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好大的雾呀!
(3)张华疑惑地看着王江说 :“ 你会做这道题?”
橡皮 、 尺子
、练习本是属于文具一类的.
(5)为了学习写作,
他认真阅读了《
作文导报》
上登载的《和小学生谈作文》.
、杏花 、 梨花
,都赶着趟儿开放了.
(7)书架上摆了书 , 有
:《上下五千年
》、《十万个为什么》、《世界童话选》
等.(8)我跑过去气喘吁吁地喊 “ 军官同志
!(,)等一等!”
(9)詹天佑顺着山势 , 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
(10)他们从早晨到中午,
从中午到黄昏,
前进 、 前进终于翻过了第一座大雪山
2.给下面的一段话加标点.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 、 变化无常 .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
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 来来去去 ; 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 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2)鲸的种类很多,
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须鲸 , 没有牙齿 ; 一类是齿鲸 , 有锋利的牙齿.
(3)在全区运动会上
,小猛又得了个人全能冠军 . 他是天生身体棒吗 ? 不是 , 他的优点是刻苦锻炼.
,他不怕炎热;
冬天 , 他不畏严寒
.大家都说 , 小猛的成绩是用汗水换来的呀!
(4)我在雨中呆呆地站着,
是悔恨吗 ? 不知道
.好像我跟前站着一个人,
在指着我的鼻子说 :“ 你说话不算话,
不是个好孩子!”
(5)上个星期 , 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
我们围住爸爸,
叫他讲新闻.
他笑呵呵地说 :“ 告诉你们一个特大新闻!”
“ 什么新闻
?(!)”我们兴趣十足地问.
咱们又要搬家了!”
我听了这个新闻 , 带着留恋的神情问:“
,咱们在这住下去多好啊!”
“ 你想可能吗? ” 爸爸说,“
记住 , 你是一个石油工人的后代!(.)”
又要搬家了 , 这一次搬到什么地方呢?
是荒漠的原野?
还是偏僻的山谷?弟弟为什么总是那么淘气()加什么标点?_百度知道
弟弟为什么总是那么淘气()加什么标点?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这个看前后句意和说话者感情
打一顿就好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2...
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2.这是为什么呢&(&&& )&3.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
题型:加标点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2.?&&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2...”主要考查你对&&标点符号&&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标点符号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发现相似题
与“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013212839313139291658326013公考,家教,作文,写作,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律师,秘书,文秘,作业,辅导
&>&&>&标点符号的作用1
标点符号的作用1_26000字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
试想,如果在书面语言中没有标点符号会怎样呢?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将是一篇篇长长的字串,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谁能一口气读完呢?即使断断续续读完,是否就能读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你不妨读一读下面的两例文字:
1.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2.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读了例1,你可能理解它的意思,可是读了例2,恐怕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了。现在我们加上标点符号变一变读法:
3.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4.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5.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6.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7.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例3到例5是从例1变化的。例3加了个问号,提出一个问题。例4加了叹号,句意明确,口气强硬。这一句是日本鬼子封锁解放区时,写在街墙上的一句口号。今天我们读了仍觉得它体现了日本鬼子的歹毒、霸道。例5则是在鬼子写的标语中间加了个逗号,你再一读,哈哈,真是气死日本鬼子。这一个逗号是抗日游击队员在夜里加上去的。加了逗号的标语和不加逗号的标语意思完全相反,这个小小的逗号作用可真不小。
再读读例6和例7,我们发现同是这十来个字,排列的顺序也没变,可意思却完全相反。原来是标点符号的位置变了,使句意改变了。例2有这样一段故事:
从前一个吝啬鬼,请一位穷秀才为店铺写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披是“人多病少财富”。吝啬鬼是依照例6的方式念的,一时心花怒放,高兴万分;街坊的孩子们是照着秀才的指点,按例7的方式念的,气得吝啬鬼直翻白眼。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标点符号,书面语言只是一个字串,无法读出它们的准确意思;有了标点符号,语言的意思才清楚明了;而标点符号的变换或挪位,语言的意思也随之发生变化。──标点符号真是个神奇的小东西!
在口头语言中,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讲话的快慢、停顿、语气和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来判断讲话人的语意和情感。如果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那就必须靠标点符号来体现说话人的语意和情感了。比如,说话人问了一句话:“这是徐阿利同学?”如果记录在纸上没有这个问号而用了句号,那么别人来读这个问句时就变成了“这是徐阿利同学。”以为是介绍给人认识徐阿利的,这就改变了口头语言的实际语气和语意。
口头语言虽然有可供人的耳朵感觉的声音和语气,但也有比不上标点符号所体现的语意的地方。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位老爷爷十分好读书,每天都读到深夜。小孙子也常常陪他夜读。这一天夜里祖孙俩正在读书,耳朵灵敏的小孙子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马上告诉爷爷:“爷爷,外面有人偷东西。”老爷爷对读书的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分心。他见小孙子的注意力不在书本上,就严肃地说:“别分心!──把《老枪》递给我。”外面确实有人偷东西,小偷恃自己年青力壮,没把房中的一老一小放在眼里,听到小孩说“外面有人偷东西”时也没害怕,可是听到老爷爷说的话时,他吓得赶紧溜了。
今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可笑,因为我们一看到《老枪》就知道是一本书,有书名号框着。而在口头语言中,小偷听不出是书啊,他只听到“老枪”这个词,想到可以打死人的武器来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可以起到口头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
标点符号有这么大的作用,是谁发明的呢?在我国古代的汉语书籍中,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完备的标点符号,古人往往靠“之”“乎”“者”“也”等词来表达语气和停顿,现在我们从书店里买到的古文读本或历史典籍,大多已被现代的专家、学者添加过标点符号了。古人一般不使用标点,少数人用了也只是极其简单的一两种,如一个圆点或一个圆圈。试想,这样简单的一两种符号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意义吗?像破折号和省略号等的表达作用,它们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随着白话文的勃兴,它在书面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徐荣街:《诗与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就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界掀起的文化革命运动。在那之前,中国人写文章不像现在人写的文章明白好懂,写的是文言文,不用标点符号;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写文章开始用白话,叫白话文,除了口语化之外,还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不是哪一两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文化先驱们带头,广大汉语群众响应,逐渐约定俗成的;是借鉴外文中标点符号经过改造,与汉语的表达需要相适应,逐步发展定型为今天这样的形式稳定、分工明确的表达工具。
标点符号共有多少种呢?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公布了十六种标点符号,它们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标点符号有哪些作用呢?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停顿、标明语气、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
一、表示停顿。例如:
8.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
9.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
逗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句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停顿的位置不同,句意也相应发生变化。
二、标明语气。例如:
10.老师回来了。
11.老师回来了?
12.老师回来了!
13.站住!举起手来!
这四个句子带有各不相同的语气:例10是陈述的语气,述说一件事;例11是疑问的语气,提出一个疑问;例12是感叹的语气,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感情;例13是命令的语气,传达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
三、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例如:
14.我一听说是《大闹天宫》,高兴得跳了起来。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我的心事》)
15.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月光曲》)
16.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小学《语文》第六册《李时珍》)
17.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小学《语文》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
大家知道,例14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电影的名称,例15中的书名号标出了一首乐曲的名字,例16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书名,例17中的引号标出了指导员讲的话。
除以上三种基本用法外,个别标点符号还用于“修辞”和表达诗歌的形式美等。(在小学阶段暂时可以不去理解它们)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主要是用来标明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它们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点号主要是用来点断语句,表示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七种。
常用的标点符号,按不同的用途分为五组:
第一组,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 第二组,表示句中停顿。有顿号〔、〕、逗号〔,〕、分号〔;〕。
第三组,表示提示和引用。有冒号〔:〕、引号〔“”〕。
第四组,表示插入、转折、注释和删节。有破折号〔──〕、省略号〔,,,,〕。 第五组,表示特殊词语。有书名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4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15.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学习使用句号、问号”,不过要能正确地使用好问号,中高年级同学也必须继续认真学习。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没有疑问还要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
讲的内容。例5强调“这句简单的话”的作用──没有别的话比得上它了。例6强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例7强调日出“是伟大奇观”。例8强调“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没有疑问而问”的句子叫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这样的;用否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这样的。
9.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瓜秧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翅膀》)
10.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例9和例10这两个句子是设问句,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是为了引出不结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破坏了地球,人类则没有生存的地方。虽然开头是“有人会说”,其实是作者借“有人会说”来提问,引出要人们注意的内容。
1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个问句:第一句是设问句,虽然是问人,实际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而采取的设问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回答:肯定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12.他已经走了?
13.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15.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16.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问词,但这两个句子却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
从以上举例分析可以看出,问号是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的。是不是问句,用不用问号,这要看是否有疑问,要不要回答或解决,是不是疑问的语气。问句是有疑而问的,要求回答或解决的,语气是疑问的。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问的语气,是借发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意的。设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自己作回答的。
问号,是句子标志符号,一般放在全句的结尾,不然就会割断句子的联系。例如:
17.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思考·练习)
18.你怎么啦,桑娜?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再去?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
例17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承接前一个问题而来,问号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问号,就会隔断句子前后的联系。例18是一个呼语(喊人的话)后置的问句,它可以变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这个句子形式下,却不能将问号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样,也会割断前后联系。例19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合在一处才能构成这种选择,如果将问号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断了“是,,,,还是,,,,”的联系,构不成选择了。
下面是两个问号使用不当的句子:
20.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马威?
21.不是王晴是谁?你说。
例20的本意是“马威,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由于在“王辉的”后面用了问号,使我们读后产生了不知道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还是留给马威的感觉。例21的本意是“你说,不是王晴是谁?”由于问号用在“谁”后,把一个句子变成了两个句子,意思随第二句语调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例都是错用问号,隔断了句内意义的联系,才造成词不达意的。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当然,我们的老师为同学批改作文,有时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划了个大问号,
有时在某个空白处划一个问号,表示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特例。
小同学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见到问句就加问号,也许不会有多大差错的,但也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这一“忘”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例如:
22.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23.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例22“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
二、位置不当。例如:
24.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25.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例24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号不移,句尾加句号,使全句一变为二,互不相联。
三、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例如:
26.王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例25的错误就是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例27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以上三种错误,希望同学们在使用问号时注意避免。
问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问号歌:
有疑有问用问号,
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
看书见它要思考。
叹号,又叫感叹号、感情号,还叫惊叹号。它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会使用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之一,平时应用较多。凡是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叹号。
一、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强烈的句子,用叹号。例如:
1.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2.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
(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强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叙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产以后进行总结,赞叹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所以句尾用了叹号。例2表达了风筝放起来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个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叹号。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小学《语文》第五册《瀑布》)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梅花魂》)
这三个例子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感叹词构成的句子,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所以用叹号。
7.决口子啦!
8.多好的少年啊!
9.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小学《语文》第八册《争吵》)
例6、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赞叹,例9则表达了一种气愤之情,都用叹号。否则是无法达到表达的效果的。
10.叙利奥!你不舒服吗?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小抄写员》)
11.“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0和例11中带有强烈感情的呼语独立成句,用叹号。
二、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也可以用叹号。例如:
12.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例12中“你这算什么行军啊!”是反问句,由于感情强烈,不用问号而用叹号。
三、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等语气的句子要用叹号。例如:
13.“同志们,打手榴弹!”
(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4.“连长,我掩护!”
15.“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小珊迪》)
16.明人不做暗事,做暗事不是英雄。不许使坏!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年关》)
例13是连长下达的战斗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请示、请求,例16的结尾是禁止。所以都用叹号。
四、用于突出某种声音。例如:
17.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这个例子中的“轰”是黄继光的手雷炸开敌人的暗堡发出的响声。当然这一声也给同志们带来了惊喜,但叹号在这里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声音。再如:
18.突然,飞机“哗──腾!”落下又起来,跳动恐怕有两三百英尺吧。
(石明《高原飞行》)
例18中的叹号,标出了飞机在恶劣的气流中摇摆、颠簸跳动时发出的声音。
五、用于呼告,突出声音的高亢、强壮。例如:
19.冲啊!为黄继光报仇!
(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20.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21.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以上三例全是口号,例19、例21写出了战士们冲锋时雄壮的喊声。例20写出了董存瑞同志托举炸药包后,向战友们发出的高亢的呼喊。
使用叹号应注意如下情况:
(一)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例如:
22.到马陵山旅游的人都说三仙洞是圣地!
23.啊!亲爱的妈妈!你真关心女儿啊!女儿也一定听你的话!
例22的叹号应改用句号。例23中前两个叹号可以换成逗号。
文章情感的强烈与平淡是靠文字来表达的,标点符号在表达中只起辅助作用,它本身并不带任何情感。有人以为自己的文章无处不具有浓烈的情感,于是
每一句话后边都用叹号。这是错误的。全篇都是叹号和全篇没有叹号一样,没有起伏,也就没有情感可言。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可算是最富有情感的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否表达得充分,主要决定于诗句本身,是无须过多地仰仗于标点符号的。”(徐荣街:《青春·诗与标点符号》)
(二)像“真美丽呀,我们的校园”这样倒装的句子,叹号应放在句尾。例如:
24.纵情地歌唱吧,为了我们的祖国!
25.真逗,我的小弟弟!
26.不能去,孩子们!
例24是“为了我们的祖国,纵情地歌唱吧”的倒装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真逗”的倒装句,例26是“孩子们,不能去”的倒装句。例26表示劝阻。为什么叹号不能用在倒装句子的中间呢?我们以24为例来谈一谈。
例24意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靠整个句子来完成的。叹号也是一种句子标志,它不仅仅要行使表达情感等的职能,也还要标志句子。如果在例24中间放上叹号,那么这个句子就被一割为二,读起来,多次感叹,并不如一次感叹所表达的效果好。这种句子,不论是倒装,还是正排,感情的喷发都应在句尾一次完成。如果把例24句尾的叹号前移,句尾标点句号,那么表达的效果就更糟了。不仅仅是叹号割断了原句的内部联系,而且由于语调的变化(带句号的句子语调轻),使句子情感的表达变得虎头蛇尾、有气无力。
我们再看一看《穷人》(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句话:
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我回来啦,桑娜”是“桑娜,我回来啦”的倒装,是呼语后置。渔夫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很丰富的情感,他既为自己从那危险的风浪中能平安归来而庆幸,又安慰了桑娜──他知道桑娜在为自己担心,表达了一种夫妻之爱。试想,如果在“我回来啦”之后加上叹号,那么句子所表达的也就只有“庆幸”了。
(三)不管感情多么强烈,叹号不能插入句中,破坏句子的完整性。例如:
27.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啊!更加繁荣富强!
28.歌儿!唱起来!舞啊!跳起来!
例27第一个叹号用得不当,它隔断了前后联系,破坏了句子的完整,因此应该改用句内停顿符号──逗号。例28的第一和第三个叹号,也应改用逗号。可以参读例24的分析来帮助理解。
(四)标语不一定全用叹号。为了宣传政策、培养习惯,有时在墙上书写标语。口号性的标语应该用叹号,介绍政策等非口号性的标语,就不必使用叹号。
叹号在使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句子书写,不宜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位置。
附叹号歌:
感情强烈句和段,
其中叹号常出现。
请求、反问都该用,
有它文章起波澜。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四年级学习使用顿号。
顿号和逗号一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的,它与逗号的不同点是:只限于用在
句中并列成分之间,顿号相当于连词“和”,即用顿号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和”字;不过,用“和”的地方,不一定都可以换成顿号。
什么叫并列成分呢?句中使用的词或比词大的短语、句子等,它们处在同等的地位上,或是同属于被叙述的对象,或是同属于叙述别的事物的,都叫并列成分。
1.前面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
(小学《语文》第五册《周总理的睡衣》)
2.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广大城乡用的电,部分是从这儿输送去的。
(小学《语文》第八册《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3.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
4.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5.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6.坚持记日记,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7》)
7.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
例1中“剪刀、线团、布头、针线包”四种物件并存于笸箩中,是并列关系;作为词,它们在这个句子中的地位也是并列的。所以它们之间使用了顿号,第三个顿号被“和”字代替。例2的“甘肃、青海、陕西”,是并列的地理单位,在句子中也是并列关系,所以它们之间使用了顿号。例3中“红的、白的、黄的、紫的”是并列的几种颜色,中间用了顿号。例4中“亲切、舒服”,是心理的感觉和体会,是并列关系,所以它们之间使用了顿号。
例1—例4中的并列成分都是由词充当的。
例5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对海底世界的评价,是并列关系,在这个句子中的地位也是并列的,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例6中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作文能力”,作为能力,并列存在,作为短语,在这个句子中地位也是并列的。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
例5和例6中的并列成分已经不是单词,而是由多个单词构成的短语,如“景色奇异”由“景色”和“奇异”两个词构成,“作文能力”由“作文”和“能力”两个词构成。这种比词大、比句子小的组成形式叫“短语”。
例7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是不同的岩石名称,它们本身又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在例7中,它们失去了自身作为句子的独立性,成为大句子中一个成分的三个并列小成分。所以它们之间也用顿号。(标有引号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不用顿号隔开。)
顿号表示微小的停顿,停顿的时间是相对于其它符号来说的,句子标志的符号(句号、问号、叹号)表示的停顿,时间略长;句子内部的符号(顿号、逗号、分号)表示的停顿,时间略短。而在句子内部的停顿中,顿号表示的停顿最短,分号最长,逗号居中。下面的例子可以体现出这一规定的要求:
8.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烧的柴火,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小学《语文》第八册《太阳》)
9.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例8中,“吃的”“穿的”“烧的”三个大部分之间用逗号隔开,而“吃的”这个小部分中“粮食、蔬菜、水果、肉类”之间使用顿号隔开,“穿的”这个小部分中“棉、麻、毛、丝”之间用顿号隔开。显然逗号的停顿大于顿号的停顿。例9中“没有,,,,没有,,,,”之间用逗号,而每一个“没有”中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顿号的停顿小于逗号。
前面说过,顿号相当于“和”字。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并列的成分由两个词或短语构成,用顿号或“和”字都可以;如果并列成分由三个或更多的词构成,不使用“和”字也可以(如例8例9),要使用“和”字,则必须用在最后两个并列的词之间。“和”字顶替一个顿号(如例6)。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并列成分之间都可以用“和”字来代替顿号,例如:
10.姑娘弯腰捧在手里,沉甸甸、亮晶晶的,直灼眼睛。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八册《钻石》)
例10中的并列成分之间,只能用顿号而不能用“和”字。如果将其中的顿号换用“和”字,读起来就不好理解了。
顿号是用在并列成分之间的,但并列成分之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有的可以用逗号,有的由于联系紧密则可以不用。例如:
11.东西南北都是路。
12.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靠我自己忙哟。
例11中的“东”“西”“南”“北”是并列成分。例12中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也是并列成分,但由于联系紧密,就不能加顿号,如若加了顿号,
就会破坏原来的效果。
13.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
(小学《语文》第五册《亲人》)
例13中的“擦擦桌子”和“扫扫地”是并列成分,由于联系紧密,就没有使用顿号。
顿号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它用在条目序数之后,表示停顿,例如《新华字典》的“说明”部分就是这样用的。
一、本字典是根据1990年重排本重新排印的,,,,
二、本字典是供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使用的小型语文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说明》)
顿号的这种用法是只表示停顿,许多书并不使用,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目录序数之后空一格不加标点。数学书的目录序数之后使用了小圆点。
顿号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必须正确地把握“并列关系”的词、短语、句子。不做到这一点,就没法使用顿号,即使用了也会出错。例如:
14.浅海里有鱼、虾、贝、还有各种海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学生作业)
15.小猴子忙了好一阵子,可是,玉米、桃子、西瓜,小兔一样也没得到。 (学生作业)
例14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2》中的一个顿号练习题。有几位小同学就像例14一样加了顿号。如果“鱼”“虾”“贝”“海藻”同时出现,可构成并列,即“浅海里有鱼、虾、贝、海藻。”如果“鱼”“虾”“贝”“海带”
“紫菜”“石花菜”同时出现,也可构成并列,即“浅海里有鱼、虾、贝、海带、紫菜、石花菜等”。因为,“海藻”包含“海带”“紫菜”和“石花菜”,“海藻”与“海带”“紫菜”“石花菜”则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正确的标点法应是:
浅海里有鱼、虾、贝,还有各种海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句中“有,,,,还有,,,,”是联词,“有”与“还有”之间应使用逗号。若用顿号,会使“鱼、虾、贝”与“还有各种海藻”构成并列,显然是错误的。
例15的错误是这样造成的:加标点的小同学认为“兔子”和“玉米”、“桃子”、“西瓜”有“动物”和“植物”的区别,不属同类,不能并列,因而在“兔子”之前加了逗号。这位同学没有弄懂什么叫“句中并列成分”。
(二)虽然是并列关系的词,但由于联系紧密,或已凝固成短语,在不是为了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可以不加顿号,加了会使句子变得松散。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再如“工农兵”“农工商”“七八十人”等并列关系的词就不宜裂开加顿号。
(三)使用顿号要分析会不会割断句子,造成歧义。也就是说要服从需要,不能见到并列就加顿号。例如:
16.我们应该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鄙视和关心集体的教育。 例16的本意是:“加强对祖国的热爱教育”“加强对敌人的鄙视和仇恨教育”“加强关心集体的教育”。也就是说这个句子的并列成分有两个层次:“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鄙视、仇恨”“关心集体”属于第一个层次的并列成分,由第一个顿号与“和”字来标志,“鄙视”和“仇恨”是“对敌人,,,,”之中的并列成分,属于第二个层次。例16在顿号的使用中却没有注意到这两种层次,见到并列成分就加顿号,使句子层次混乱,“鄙视和关心集体”很容易被理解为一个整体,对集体又鄙视又关心,这显然会产生歧义。因此,“仇恨”与“鄙视”之间的顿号应去掉。
顿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必须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
附顿号歌:
并列词语或短语,
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
读到它时停顿短。
逗号是最常用的一种符号,它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最高。
句子如果太长,要让读者分清句中的层次,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就必须有一定的停顿。
句中停顿,在哪些情况下使用逗号呢?
一、句中的并列成分或并列分句之间可以用逗号。
前面,我们已经在顿号一节中叙述了并列成分之间使用顿号。如果并列成分之间有较大的停顿需要,则可以用逗号。例如:
1.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小学《语文》第八册《趵突泉》)
2.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学《语文》第九册《卢沟桥的狮子》)
例1中的“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同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的描述对
象,是并列关系,按要求,它们之间该使用顿号,但为了以较大的停顿来突出它们,在它们之间就使用了逗号。例2中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都是描述“狮子”的,是并列关系,本可以在它们之间使用顿号,为了突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两种形态而使用了逗号。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并列分句之间使用逗号。什么叫并列分句呢?像“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这个句子中包含三个小句子,这三个小句子地位平等,各自独立,又共同存在于一个大的句子之中,它们叫并列分句。(这一点,我们在分号一节还要叙述)看下面的例子。
3.这些课文有的歌颂了革命前辈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慨,有的讲述了革命领袖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有的赞扬了热心助人、牺牲自己的可贵精神。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导读)
例3中三个“有的,,,,”,叙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各自独立成句,又共同存在于一个大的句子中,地位相同,属于并列关系,所以三个分句之间使用了逗号。
二、介绍时间、地点、目的、条件的词、短语或句子之后可以用逗号。例如:
4. 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5.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
6.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7.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小学《语文》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例4中“日”是时间,之后用逗号表示停顿。表示时间的词并不止于数字,像“眨眼间”“清晨”“在,,,,时候”等也是,在句中,这些词语后边一般都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5“在泰山上”是地点,之后用逗号表示停顿。有形的地点像“教室里”“树叶间”,无形的地点像“思想上”“心坎里”等,根据需要都可以在后面用逗号表示停顿。例6的“为了,,,,为了,,,,为了,,,,”表示目的,三个目的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逗号表示停顿。例7中“海龟翻一个身”是海龟“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条件,用逗号表示停顿。
三、有些动词,在句中所涉及的对象较长时,动词与对象之间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
什么叫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呢?像“我吃苹果”中的“苹果”,就是动词“吃”所涉及的对象。这里,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一个词,全句又很短,动词与对象之间没有必要用逗号。如果对象的内容很长,动词与对象之间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
8.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小学《语文》第九册《再见了,亲人》)
9.我暗自盘算,饭店里可以住一千多位客人,来来往往每一位客人都要付房钱、饭钱、洗衣费,,,,
(小学《语文》第八册《电脑管家》)
例8中的“记得”和例9中的“盘算”都是动词,它们所涉及的对象都很长,所以在动词后边用逗号表示停顿。
四、在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中,各个小句子之间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
10.如果明天下雨,秋游就改期举行。
(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5》)
11.我们写作文,不仅要把事实写清楚,还要练习以事实为根据,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写下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10是关联词语“如果,,,,就,,,,”连起来的句子,例11是关联词语“不仅,,,,还,,,,”连起来的句子,小句与小句之间用逗号表示停顿(例11中的第二个逗号是这种用法)。关联词语还有多种,像“无论,,,,都,,,,”“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等等,用它们相连的小句子之间,必要时都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
五、关联词语后用逗号表示停顿,强调、突出这个关联词所起的作用。例如:
12.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1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人民服务》)
例12中的“所以”表示总结,为了突出这个总结,用逗号表示停顿。例13中的“所以”表示结果,用逗号表示停顿并有突出这个“所以”的作用。例14是伽利略对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的分析,他分析出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但是”之前的结论与之后的结论完全相反,“但是”在这里显示了它们的相反性,为了使这种显示作用得到突出,所以在“但是”之后用了逗号。
不过,不是所有关联词语之后都可以用逗号,也不是前面列举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中就一定要加逗号,具体用与不用,要服从内容需要。像“但是”“首先”“况且”“所以”等,在使用中可以加逗号以突出它的作用,而“只有,,,,才,,,,”“与其,,,,不如,,,,”“不是,,,,就是,,,,”之后则不宜使用逗号。
六、被描述的对象与描述语之间,必要时可以加逗号。
“小鸟真漂亮”中的“小鸟”是被描述的对象,“真漂亮”是描述语。
15.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小学《语文》第九册《卢沟桥的狮子》)
16.因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不仅是志愿军的肺腑之言,也是朝鲜人民的心声。
(小学《语文》第九册《写文章要有中心》)
例15中被描述的对象“桥”与描述语“建于1189年”之间使用了逗号。例16中“再见了,,,,”是被描述对象,“不仅是,,,,也是,,,,”连接的是描述语,它们之间使用了逗号。
逗号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往往是因为被描述的对象太长,有加以停顿的必要。
七、用于突出、强调,像突出某种事物、某个人等。例如:
17.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小学《语文》第十册《革命烈士诗两首》)
18.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19.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如果我们将这三例中逗号去掉,一点也不改变句子原义,但为什么又要用逗号把它们与后文隔开呢?这就是为了突出或强调。例17突出“人”,例18突出“风”和“雨”,例19强调“记住”。我们可以用有声的朗读来体会:如果没有逗号,就
没有停顿;有逗号就有停顿,这一顿,突出、强调的味儿就出来了。
八、几个连续的动作之间,可以使用逗号。例如:
20.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21.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小学《语文》第八册《麻雀》)
例20中,“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等是连续的动作,它们之间用逗号表示停顿。例21中,“唤回猎狗”“带着走开”是连续动作,所以中间用逗号。
九、呼语之后用逗号,使呼语与后文有一定的间隔。例如:
22.“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小学《语文》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
23.“长嘴巴的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公鸡》)
在平时讲话中,喊人与讲述内容之间会有自然的停顿,没有这个停顿,提醒作用就不强,效果就不好。
十、呼语或被描述的对象放在句尾,用逗号与前文隔开。例如:
24.“听见没有,警卫员?,,,,”
(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
25.真美啊,北京!
这种句子颠倒了习惯的语言顺序,目的是突出逗号前的内容。
十一、提示性的语词后边用逗号,以引起读者对提示内容的注意。例如:
26.“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27.“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小学《语文》第六册《千里跃进大别山》)
十二、文章的题目中,需要停顿的地方可以加逗号。例如:
28.一要真实,二要具体
(小学《语文》第八册读写例话)
29.再见了,亲人
(小学《语文》第九册)
十三、有些序次语后加逗号。例如:
30.第一,需要很长的时间,几千年,上万年;第二,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第三,海水把森林淹没,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第四,松脂球掩埋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31.首先,要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对整篇课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
(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给课文分段》)
例30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顺次语,每个序次语之后用逗号表示停顿。例31中,“首先”“然后”也是序次语,后面用逗号表示停顿。
十四、句中出现的重复词语之间用逗号。例如:
32.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小学《语文》第八册《麻雀》)
33.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小英雄雨来》)
十五、语气不重的感叹词或象声词之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
34.啊,多么乖巧的小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曼谷的小象》)
35.狼把尾巴使劲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
(小学《语文》第五册《会摇尾巴的狼》)
例34中的“啊”是叹词,后面用逗号表示停顿。例35中的“扑扑扑”是象声词,后面用逗号表示停顿。
十六、句中插入的解释性、补充性语言前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
36.“福利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小学《语文》第九册《鱼游到了纸上》)
37.客人在饭店里花的每一笔钱,如洗衣费、饭费、长途电话费等,都由终端机把信息输入电脑。
(小学《语文》第八册《电脑管家》)
例36中,“原来,他是个聋哑人”是对“福利厂”的解释,用逗号与“福利厂”隔开。例37中的“如,,,,等”都是插入的补充性语言,后面用逗号表示停顿。
逗号在使用中常出现的几种不正确现象。
(一)该用逗号而不用,使句内停顿不明确。例如:
38.星期五下午同学们带来了劳动工具准备劳动。
39.我记得王兵那天早上穿着一件海军衫一条蓝布裤子。
例38中,“星期五下午”表示时间,应用逗号与后文隔开。例39中“记得”和“海军衫”之后,都应该用逗号停顿一下。
(二)用得太多。例如:
40.李健想起了临行时,爸爸对自己说的话。
41.刘兆飞从福州购了三台电脑赠送给板桥小学,支持板桥小学,搞电脑训练。
(《学校工作总结》)
例40中的逗号把句子点断了,原意是“李健想起了爸爸的话”,“临行时”是限制“话”的具体时间,加了逗号后,句子变成“李健想起临行时”了。“爸爸对自己说的话”与前文接不上气,变得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例41中,第二个逗号应去掉,因为这个逗号将句子点断,使“搞电脑训练”与前文接不上气了。
(三)该用逗号却用了别的标点符号。例如:
42.我知道。是周维林老师讲给大家听的。
43.当我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时候!老师啊,您就是我亲爱的妈妈!
例42中的第一个句号用得不妥,它隔断了句子的内部联系,应改用逗号。例
43意在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却犯了滥用叹号的毛病,第一个叹号前的内容是介绍时间的,应该用逗号来表示停顿。
逗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必须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文字的开头。
逗号是使用率最高的点号,许多成年人在写文章时习惯于点一下,用那小小的一点来代替逗号,这易与顿号相混,我们不能效仿。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语言学家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唯其标点符号的个儿小,更应该写得清楚,要跟文字一样清楚,甚至比文字还要清楚才好。”
附逗号歌:
标点符号谁最忙?
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
往往由它来值班。
14.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镑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小学《语文》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0.第一,需要很长的时间,几千年,上万年;第二,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第三,海水把森林淹没,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第四,松脂球掩埋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31.首先,要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对整篇课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
(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给课文分段》)
37.客人在饭店里花的每一笔钱,如洗衣费、饭费、长途电话费等,都由终端机把信息输入电脑。
(小学《语文》第八册《电脑管家》)
30.第一,需要很长的时间,几千年,上万年;第二,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第三,海水把森林淹没,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第四,松脂球掩埋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31.首先,要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对整篇课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
分号,是句内停顿符号,与顿号、逗号相比,是句内最大的停顿符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什么叫并列分句呢?如果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小句子组合而成,这些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那么这些小句就叫并列分句。凡是用逗号无法表达清楚句中并列分句关系的,都可以用分号。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1.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
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野,滋润庄稼;
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小学《语文》第四册《春雨》)
2.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可爱的草塘》)
3.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小学《语文》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上三个例句中都使用了分号。例1从“飘在果林,,,,”到“降在池塘,,,,”是四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所以它们之间使用了分号。例2由三个并列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使用了分号。例3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中间使用了分号。
以上各个例句中的并列分句,由于句式基本相似,并列关系明显,是很容易判断的。生活中的语言并不都这样整齐规矩,许多时候是不好判断的。例如:
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小学《语文》第九册《鲸》)
5.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小学《语文》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例4和例5为什么要使用分号呢,分号前后的小句看不出可以构成并列分句嘛。这里我们还需要对“并列分句”作一次再认识。
并列分句是怎样构成并列的呢?几个小句子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几个小句子的地位是一致的,这几个小句就构成并列。
例4的两个分句都是叙述鲸的嘴的,第一句用打比方的写法说出了鲸嘴的高,第二句也采用打比方的形式说出了鲸嘴的宽阔。一个“高”一个“宽阔”,是同一事物──鲸嘴的两个方面,因此,例4的两个分句构成并列关系,中间使用分号。在例5中,如果我们单看冒号之后的两个句子,确实无法判定它们是并列关系,内容上它们毫不相关;但若联系冒号前的“道理”,就不难看出,这两个句子所叙述的是一个道理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关系,所以用了分号。
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并不是都要使用分号。分号是比逗号大的句中停顿的标志,凡是分句中没有使用过逗号的,分句之间则不必用分号,用逗号就可以了。例如:
6.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例6中,四个“有的,,,,”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四种声音,省略号后,又写出了这些动物在三种不同的时候发出的三种不同声音。描述每一种声音都使用了一个小句子,这些小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但是,由于每个小句子内部没有使用逗号,所以各个并列分句之间不使用分号而用了逗号。
有些属于并列关系的句子,由于本身叙述的内容集中,用语量又大,可以独立成句,这些句子之间则不必使用分号,可以使用句号。例如:
7.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
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小学《语文》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
例7写出了三种送总理灵车的人──老奶奶、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对这几种人进行描写的句子,构成并列关系,但是,由于各句子本身所描写的内容可以独立成句,各句子之间就没有用分号。
我们再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A.写表扬稿要注意以下事项。
(1)内容必须真实,不能随便编造。
(2)被表扬的人和事要写具体,写清楚。
(3)赞扬的语句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
(4)标题可以用“表扬”二字,也可以根据表扬的内容拟定,如“王小红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精神可贵”等。
(5)最后要写明写稿人的单位、姓名。
(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5》)
B.大家来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6页)
这两个例子,一个是写表扬稿要注意的事项,一个是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它们的条与条之间也是并列关系。从内容的多少上说,它们基本相当;从形式上看,
它们也非常一致。可是,例A的分句间用了句号,例B的分句间用了分号。这说明:可以独立成句的各并列分句之后,用句号或用分号是可以由写作者自由选择。
下面谈一下用分号标明句子内部层次。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可以利用分号大于逗号、逗号大于顿号的这种差别来标明句子内部停顿的层次关系。有时,虽然句子内部并不是并列关系,为了标出内部结构的层次,可以利用逗号升位为分号或句号降位为分号来完成。例如:
8.在前面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
(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
例8这个句子,从内部结构上说,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到“超过了他”。但这两部分并不是并列关系,本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可用逗号后,这两部分的结构关系就不甚明了。为了标出这种结构关系,将逗号升位,使用了分号。由于分号的作用,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就明确了。再如:
9.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只花二三十万办喜事,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八册《西门豹》)
10.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课本《西门豹》)
例9和例10是表达同一内容的句子。例10在例9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不管是哪个句子,都分成两部分,例9使用了句号,例10使用了分号。从叙述的效果看:例10既层次分明,又不失紧密的联系;而例9虽然层次分明,但是联系却因为句号而中断。──例10优于例9。这种好的效果是怎么才收到的呢?就是句号降位为分号带来的。
分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分号歌:
并列句子肩并肩,
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
可用分号站中间。
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或总括语之前的停顿,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例如:
1.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小学《语文》第五册《亲人》)
2.老牧人江希尔大叔老远就喊起来:“我们的鸿雁又飞来啦!”
(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
3.,,,,一边走一边听着伯父意味深长的赞叹: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小学《语文》第八册《苦柚》)
4.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例1“妈妈常对我说”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冒号后面是“说”的内容。例2“喊起来”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表示后面是“喊”的内容。例3“赞叹”是提示语,用冒号,后面是“赞叹”的内容。例4冒号用在总提示语“多少种绿颜色呀”之后,后面是这些绿色的品种。
提示语后面用冒号,是冒号的主要用法,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
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的用法,在小学教材中比较少见。现在举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下册)和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上的例子作一叙述。
5.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大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现代汉语》1985年12月版)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怀疑与学问》)
例5先分项说三个人都走了,干什么去了呢?去拼搏进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去了;所以总结语说:“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总结语前使用了冒号。例6先分项对学问家的“怀疑”进行举说,然后总结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总结语前用了冒号。
下面再介绍几种冒号的用法,这些用法的基础仍是提示性的。
一、注释性的字眼后面加冒号。像“按”“注”等字。
7.编者按:本届电视节参赛电视剧《因为妈妈工作》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监护权问题。,,,,因此,我们邀请了几位职业女性,请她们就此发表看法。
(摘自日《文汇报》)
⑥张秀媛:《关于教育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见《中小学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0—72页。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
例7是《文汇报》编辑为一篇文章所加的按语。人们习惯上把这种简单的篇外小块语言,叫《编者按》,它是编者对所编发的一篇或一组文章的介绍或议论,按语中往往向读者推荐什么或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编者按”本身具有提示作用,所以后面用了冒号。例8是《江苏教育研究·素质教育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的注解,“注”后用冒号。对文章内提到的文章或观点在文外给予注明出处,目的是辅助理解文章。
二、举例性的词语后加冒号,表明下文出现例语。像“例如”“比如”等词。
9.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您不要随地扔纸。
请您不要随地扔纸。
您别随地扔纸,好吗?
(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6》)
三、纯对话式的文章──剧本等,人物与他们的语言之间使用冒号。如:
10.练习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小霞:露露,你好!
露露:小霞,你好!
小霞:想不到在书店遇着你。你买了什么好书?
露露: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选》。
(小学《语文》第四册《基础训练5》)
四、书信、建议书等应用文的称呼语后要用冒号。如:
11.红红表姐: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姑父、姑母都好吗?,,,,
(小学《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6》)
12.建议书
全校少先队员们:
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我们建议全校少先队员开展“献上我们的一片爱”活动。
五年级二班全体少先队员
×年×月×日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1》)
例11是一封信,称呼语“红红表姐”之后用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例12是一份《建议书》,称呼语“全校少先队员们”之后用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五、标明作者与其文章名,在作者名后用冒号,表明后面的文章是此人所作。例如:
1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4.李白:《望庐山瀑布》
六、词语与解释语之间用冒号。例如:
15.①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②蹊:小路。花满蹊:繁花盛开,把小路都遮住了。
(小学《语文》第十册《古诗三首》注释)
解释词语是辅助读文解义用的,这种使用冒号的解词法,只适合正文以外使用,不宜嵌于文章的语句中。如果在文章的叙述中必须对某个词作解释,常常用
“所谓,,,,就是,,,,”相连,或用语言直接叙述。比如:
16.所谓优化,用巴班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从某种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7.“调兵遣将”的意思是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师教学用书·赤壁之战》)
例16是对“优化”的解释,就用了“所谓,,,,就是,,,,”的表达形式。“优化”后边不用冒号。例17是对“调兵遣将”的解释,是用语言直接叙述的。解释的概念──调兵遣将,用引号标明。
解释词语也有不用冒号而使用破折号的。
学习使用冒号有三点要注意:(一)没有较大的停顿不要用冒号;(二)冒号管到句尾;(三)冒号一般不在同一句话中重复使用。下面分条说明。
(一)在阅读过程中,用冒号的地方,停顿要比用逗号地方长一些。张静在他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说,“冒号有较大的伸缩性:一般情况下小于句号,大于分号;有时小于分号;有时也大于句号。”这就说明,冒号是表示较大停顿的符号,在使用中必须仔细推敲。
下面句子中冒号的使用就有不当之处,影响了句子的表达。
18.辅导员们正在开会,讨论:怎样搞好夏令营活动。
19.当老师宣布:张阳君为学习委员时,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例18的“讨论”后没有必要停顿,不应加冒号。例19中“当,,,,时”是介绍时间,内部结构紧密,不能使用冒号。
(二)所说的冒号管到句尾,是指一个冒号起码要管到句子末尾。下面这个
例子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20.张海迪有这样的愿望: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本领,为乡亲们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也有这样的愿望,我一定为实现这个愿望做出艰苦的努力。
例20中,张海迪的“愿望”应该到“贡献”这里结束,后面叙述的是作者“我”的愿望。但“贡献”之后没有用句号,而是用了句内停顿符号(逗号),这样一来,冒号还要管下去,一直管到结尾,就连“我”的愿望也成张海迪的愿望了。显然不符合写作的目的。这个例子犯了冒号管束扩大的错误。
前面说过,冒号的停顿“有时也大于句号”,就是说,冒号不仅管到句尾,有时要管几个句子,有的甚至管全篇。例如:
21.没有写在信上的事主要有三件:
(1)凡卡回忆和爷爷一块儿守夜。写爷爷是什么样的,,,,
(2)凡卡回忆和爷爷一块儿砍圣诞树。写山林怎么样,,,,
(3)凡卡写信封,寄信。,,,,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注意文章的细节》)
22.小洁:
我去医院看望奶奶,晚上才能回家。你做完作业,要帮妈妈择菜、做饭。 爸爸
(小学《语文》第三册《基础训练4》)
例21中的冒号管了三大条,每一条又不止一句话。例22是留言条,开头的这个冒号管了全篇。
总之,冒号是停顿较大的符号,它所管束的内容是一直到提示的内容写完为
(三)提示的内容中又有提示出现,往往在层次高或分量重、需要强调的提示处用冒号,层次低或分量轻的提示处往往不再用冒号。例如:
23.积累经验事实的基本途径:(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重点观察与连续观察。(2)调查。,,,,(3)统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4)查阅。,,,,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例23中的总提示(高层次)是“积累经验事实的基本途径”,后面列举了四种途径,而每一种途径也都是提示,(是低层次的提示)总提示语后用了冒号,四种途径的提示语后面用了句号。这说明总提示重于分提示,包括分提示。因此总提示用冒号,分提示就不用冒号了,以示轻重之分。
在冒号的使用中,有些同学认为“说”“喊”之类的词都有提示作用,见到“说”“喊”就用冒号,这是错误的。例如:
24.“别,,,,别这样,”刘方用手护着头,边跑边喊:“这样会打伤人的!”
25.李刚说:“谁干的?”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全都吓呆了。
例24中,“刘方用手护着头,边跑边喊”是插入语,插入语后应用逗号表示停顿,以表示前文没有结束,所以“喊”后的冒号用得不当。例25中“李刚说”后没有必要停顿,不该加任何标点。
冒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冒号歌:
小小冒号两个点,
提示下文常出现。
它和引号是朋友,
文章之中常相伴。
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或总括语之前的停顿,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例如:
1.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小学《语文》第五册《亲人》)
2.老牧人江希尔大叔老远就喊起来:“我们的鸿雁又飞来啦!”
(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
3.,,,,一边走一边听着伯父意味深长的赞叹: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小学《语文》第八册《苦柚》)
4.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例1“妈妈常对我说”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冒号后面是“说”的内容。例2“喊起来”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表示后面是“喊”的内容。例3“赞叹”是提示语,用冒号,后面是“赞叹”的内容。例4冒号用在总提示语“多少种绿颜色呀”之后,后面是这些绿色的品种。
提示语后面用冒号,是冒号的主要用法,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
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的用法,在小学教材中比较少见。现在举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下册)和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上的例子作一叙述。
关于年休假的相关法律解释说明一、法律依据1、《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日起施行)2、《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日起施行)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日)二、享受条件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
光明中学2013年小升初数学考试卷(A)(时间:60分钟,总分:110分)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1.我国汉族人口是人,读作( )人,改写为“亿”作单位是( )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人。2. 4350千克=( )吨 6.5dm?
15、我们的节日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收集描绘节日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厦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布置。2、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丰富有创意的节日景象。3、为学生自己的节日,设计制作新颖的头饰教学重点:表现六一儿童节创作有节日气氛的作品。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丰富有创意的节日
常用计算机专业英语1. file n. 文件;v. 保存文件 2. command n. 命令,指令 3. use v. 使用,用途 4. program n. 程序5. line n. (数据,程序)行,线路 6. if conj. 如果7. display vt. 显示,显示器 8. set v
2010高考志愿填报常识150问答(必备基础)2010高考实战指点之考分是关键高考考分是关键何谓高考考分情况,也就是高考成绩及如何确定高考考分。由于我国的招生录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而在实际操作上,当 考生在德育(思想品德)、体育(身体健康状况)上基本相同时,而这两项又比较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试想,如果在书面语言中没有标点符号会怎样呢?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将是一篇篇长长的字串,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谁能一口气读完呢?即使断断续续读完,是否就能读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你不妨读一读下面的两例
鼓励是一种美德我看过一个故事,题目是《鼓励是一种美德》:有位理发师带了个徒弟,这位徒弟先后给四个人理发后顾客都不满意,分别嫌他把头发“留得太长”、“剪得太短”、“花时间太长”、“用时太短”。这位徒弟都不知如何解释,每次都是他师傅给解围。师傅对第一位顾客说:“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对第二
维普资讯 唾 2 0 f ̄ 半 年 云 南 建 材 工 业 经 济 逞 行 情 况 分 析 071 上云 南 省 建 材 工 业 行 业 协 会 行 业 管 理 处 ( 明 , 6 0 1 ) 昆 5 0 1遵循 云南 省第八 次党代 会 提 出的 “ 施工
关于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分析摘 要: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
株洲市城市管理考察报告(摘录)湖北省政府学习考察组 一、株洲市基本情况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实行市管县体制,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人口391万,建成区面积105平
岗前培训心得作为一名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员工,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拥有这样一次岗前培训的机会,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学校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学校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先队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