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小寨平寨那条支河是不是接着松柏山水库?

花溪区 概况
花溪区是贵州省贵阳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面积98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0025。
目前下辖:贵筑街道、清溪街道和溪北街道;青岩镇、金竹镇、石板镇、久安乡、高坡苗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党武乡、燕楼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麦坪乡。
南明河纵贯其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花溪公园有麟山、旗亭、柏岭、桃花岭、放鹤桥、碧云窝、坝上桥诸胜景,为着名游览胜地。
境内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清华中学。
花溪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花溪区供电、供水、邮政、电信等设施完善。现有变电站6座,合计容量218500KVA;供水管网80公里,日供水量达到25000吨;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63%;行政村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85%。
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花溪区地处长江、珠江分水岭,是贵阳市著名的生态区。区内有大小河流 51条、总长390公里,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 7140万立方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花溪因此成为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花溪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到达 41.53﹪。花溪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气优良天数341天。花溪区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花溪地方早有建置。明洪武五年(1372)正月,设置贵竹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三月置金筑长官司。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以贵竹、平伐长官司地置新贵县,属贵阳府。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置贵筑县。
民国三年(1914),迁贵筑县治于息烽,改称息烽县。同时设置贵阳县,花溪区属贵阳县管辖。民国二年(1913),贵阳县分设九个区,花溪区为第一区,名花仡佬,二十七年(1938)改花仡佬为花溪镇,开辟花溪公园。民国三十年(1941),废除贵阳县,以省城置贵阳市,郊区复置贵筑县,县治花溪,设花溪、乌当、白云三个区。
1950年,设贵阳专区,驻花溪镇,1952年,专署驻地迁贵定,改称贵定专区,贵筑县隶属贵阳市。1955年,贵筑县隶属贵定专区,1956年,贵筑县隶属安顺专区,1957年11月,贵筑县并入贵阳市。1958年2月,以原贵筑县城的一部分置花溪区,建制一直延续,至今未变。
1999年,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976.6平方千米。辖4个镇、11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168个村委会、26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0.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2万人,占总人口的33.0%。
2000年,将金竹镇划归贵阳市小河区管辖。区划调整后,花溪区辖3个镇、4个乡、7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371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花溪镇63262、青岩镇29968、石板镇20908、花溪布依族苗族乡58392、孟关苗族布依族乡21123、党武乡18079、湖潮苗族布依族乡27194、久安乡12947、麦坪乡18777、高坡苗族乡18825、黔陶布依族苗族乡9460、马铃布依族苗族乡8380、燕楼乡12836。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976.84平方千米。辖3个镇、11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16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1.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26万人;非农业人口8.26万人。
2002年,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976.84平方千米。辖3个镇、11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16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1.9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43万人,占总人口的32.65%;非农业人口8.36万人。
2003年,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976.84平方千米。辖3个镇、11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165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2.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7万人,非农业人口8.44万人。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花溪区花溪镇和花溪布依族苗族乡的批复》(黔府函[号):同意撤销花溪区花溪镇和花溪布依族苗族乡。设立街道有关事宜由贵阳市按照有关规定办理。8月29日,贵阳市政府《关于花溪区设立贵筑、清溪、溪北三个办事处的批复》,同意撤销花溪镇、花溪布依族苗族乡,设立贵筑、清溪、溪北三个街道。10月30日,3个街道正式成立。
花溪区现辖花溪镇、青岩镇、石板镇、久安乡、麦坪乡、燕楼乡、党武乡、高坡苗族乡、湖潮苗族市依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花溪布依族苗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共3镇11乡(其中7个民族乡)、165个行政村,1044个村民组,19个社区居委会。
花溪为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38个民族,其中非农业人口8.44万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和布依族。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场地集中,形式多样,民族习俗古朴,民族风情浓郁。
花溪区经济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2964万元,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综合财政总收入完成27205.7万元;地方综合财政收入完成17826.5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003万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5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17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优势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增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2001年,花溪区进入了全省20个经济强县行列;2003年,在全省第一轮经济强县综合考核中实现排位前移,进入前十强。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花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花溪区近期将围绕建设以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为特色的经济强区,鼓足干劲、团结拼搏、再接再厉、奋勇争先,以新的精神风貌和新的干劲,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新花溪、实现新跨越。在建设新花溪的征程中,花溪区将结合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特色,重点组织实施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旅游度假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区。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3.4970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9750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7755亿元,同比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7465亿元,同比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74:38.57:47.69。人均生产总值13330元,同比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完成4.0755亿元,同比增长16.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445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9亿元,同比增长3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区外资金11.0529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5421亿元,同比增长31.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680亿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32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4元,同比增长10.7%。金融机构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2.2668亿元,同比增长11.0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7038亿元,同比增长?7.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1&以内。&十一五&期间,花溪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抓住大品牌落户、大项目带动、大企业进入的新机遇,围绕实施交相辉映、绿色产业、大地之舞三大计划,重点实施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增创投资增长速度、绿色产业增长速度、旅游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四个新优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第二产业占经济主体的新跨越。
辣椒是花溪区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花溪区盛产辣椒。由于该区特殊的土质、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产出辣椒具有肉质肥厚、色泽深红、外形美观、香味浓、油分重、辣味适中等特点,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同时由于辣椒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红色素、多种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维生素C居蔬菜之首,可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辣椒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到1997年底,花溪辣椒从种植到加工,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全区共有6个乡镇种植辣椒,已形成20000亩优质高产辣椒基地,年产干椒300万公斤左右,农业产值2400万元,农民直接收入1600万元左右,主产地党武乡、湖潮乡、燕楼乡(15000亩),均成立了&辣椒生产协会&或&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初具产业化模式。辣椒的深加工在发扬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还委托、聘请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作科研开发和技术指导,精研配方,改进工艺,从而保证了产品品质。区内两家主要辣椒加工企业(椒中娇、凤辣子)已形成年生产各类系列辣椒产品1000吨能力。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品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产品除销本省外,还销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河北、安徽、江西、山东、上海、北京等省、市,并在2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
花溪区辣椒加工生产虽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单个企业生产能力小,实力单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省内外同行业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低水平的生产规模,已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制约了生产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经营的扩大和市场的占有。
如何进一步把辣椒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把辣椒产业变为花溪支柱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省、市、区领导及专家多次召开花溪辣椒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认为花溪辣椒产业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思想相结合;要与农业、绿色产业相结合;要与&名牌战略&相结合。组建企业集团,提高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
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同椒中娇、凤辣子、黔鹰三个企业发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互惠、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原则上,组建了&贵州火凤凰辣椒集团&,并于日宣告成立。集团宗旨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筹措资金,扩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增加科技含量,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集团统一品牌、统一价位、统一宣传,积极推动辣椒产业化发展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团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首先是统一品牌,在辣椒产品瓶盖上统一使用&贵州花溪火凤凰辣椒集团&和&贵州辣椒&字样,达到宣传贵州辣椒和统一品牌的目的。其次是推进产业化发展,&椒中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合基层供销社、&辣椒生产协会&和&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椒中娇&有限公司,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发展路子,逐步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力。&椒中娇&年产1200吨全自动熬制新线竣工投产。&凤辣子&(兰泰食品公司)在贵定、贞丰与当地联合办工厂,并可带动贞丰10000亩辣椒基地。现在,集团已具有生产辣椒2200吨、带动生产基地30000亩、食用油生产10000吨的能力。
集团成立后,得到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省、市领导吴亦侠、王三运、李万禄、刘长贵、孙国强、黑卫平多次过问集团发展情况。孙国强市、黑卫平副市长专程到花溪组织召开专题研究会,研究辣椒集团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孙市长在研讨会上指出,花溪发展辣椒产业有潜在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必须做到:变过去的手工劳动为工业化生产;开发适应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品种去占领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路子,以降低成本、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市场,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同时,还要求辣椒产业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商标、统一规划、统一销售、统一开发、统一后勤服务。
随后,集团内部进行充分研商和酝酿,认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成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势在必行,而且条件已具备。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精神;二是资源丰富、潜力大;三是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即有一条最先进的年产1200吨全自动生产线试产成功,技术方面除自己有一批高、中级技术人员外,还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省农学院食品系、贵州工业大学食品系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四是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稳固,开拓潜力大。为此,集团成员贵州花溪椒中娇有限公司和贵阳兰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资产重组形式,共同出资400万元组建了&贵州花溪火凤凰辣椒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成立后,本着推动辣椒产业化发展并形成新兴支柱产业的精神,提出了立足贵州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的战略构想。具体操作上,配套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构筑一个辣椒产业的系统工程,形成新的产业支柱,并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以此促进全省乡镇企业、食品工业、种植养殖业、轻工业的全面启动和全面发展,使我省辣椒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走上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集团公司成立后,立即着手制定发展规划。首先是六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椒中娇&和&兰泰公司&今后作为子公司,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二是统一质量,按照集团公司的质量标准,组织质检;三是统一塑造品牌,逐步发展到统一商标;四是统一规划,发展规划、开发规划由集团公司统一制订和组织实施;五是统一销售,由集团公司负责统一销售和确定价格;六是统一后勤服务,原料、物资、协调服务、筹措资金等均归集团公司负责。其次是着手CI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塑造好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崇尚的企业精神。第三是制订发展目标。初步轮廓是:力争3年后,产值超亿元,扶持发展好30000亩优质高产辣椒基地;通过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策划塑造品牌形象,把集团公司产品品牌,通过宣传刊超越其他产品,达到国内知名品牌,扩大其市场份额;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辣椒制品进行深层次开发,探索寻找辣椒产业新的增长点;在销售工作方面,根据目前市场格局可分为几大区域市场:东北市场、华北市场、华中市场、华东市场、华南市场、西北市场、西南市场等,争取较短的时间内在各中心城市设立销售网络。
我们相信,在火凤凰集团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耕耘下,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贵州辣椒一定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贵州花溪火凤凰集团将蓬勃发展。
花溪是贵阳市文化区。区内有省委党校、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三所高等院校和省煤炭设计院等科研单位。全区有中学37所、小学117所,清华中学是贵州省重点中学。
花溪素有&云贵高原明珠&的美誉,是贵州着名的风景旅游区。景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3%。有景物景观81个。其中,自然景观56个,人文景观25个。花溪区有国家级特等景观4个,国内一等景观18个,国内二等景观32个,国内三等景观27个。景区中以花溪风景、天河潭、镇山民族文化村、青岩古镇、高坡民族风情游最为有名。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聂荣臻、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胡锦涛、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过花溪。
陈毅元帅曾赋诗称赞花溪:&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棺木与垂直山洞
花溪区是贵州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唯一示范点,7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深入到该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200多个自然村展开文物普查。
在花溪孟关乡石龙村马鞍山西侧坡一40米近乎垂直的山洞内,其中一支小分队首次发现整木凿制的人形棺木,这是贵州省首次发现整木凿制的人形棺木。
据了解,马鞍山洞棺,洞口近圆形,直径3米,从洞口进入洞内为4米高近乎垂直的陡岩,洞内地形均为斜坡状,坡度不低于40&。进洞约40米处即到洞底端,此处与洞口落差约10米,山洞最宽处仅4米,高2.5米。洞底与洞中部北侧岩壁下共存8件棺木构件,棺木形制为圆木整体雕凿,分棺底及棺盖两部分,部分棺木构件外部还发现对称锈蚀铁钉,木棺外有散落人体骨骼。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李飞经初步调查认为:此洞葬类型比较特别,一是棺木形制特别,由整体榕木雕凿成人形,此类棺木的发现在贵州省尚属首次。二是山洞地形特别,少数民族洞葬习俗多会选择宽敞、干燥、通风好的洞穴,而此次发现的入口窄小、弯度大而近乎垂直的洞穴内通常不会有文化堆积、洞葬等。还有就是在贵州省的其他地区发现的少数民族洞葬习俗,至今还在沿袭使用。而此处洞葬习俗在某个时期因迁徙或其他原因而消失。
&此处洞葬的发现对于丰富和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及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李飞表示:省文物考古部门将对这里进行专题调查。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园
由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促进会、贵州岭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的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园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后落户在具有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的花溪区马铃乡革约村。据悉,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园总占地面积2200亩,分成三个区域,第一区域是功能文化培训区占地1200亩,第二区域是民族文化旅游区占地800亩,第三区域是民族温馨家园及特色民族丧葬文化区占地200亩。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建设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园,就是把贵州省十八个民族的人文风情、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节庆、民族民居、民族饮食等融入到一个大型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园及民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园,人们通过民族文化园就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该园建成后,将会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地方财政经济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周边村民早日走上治富的道路。
天河潭是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桥、峡谷、隐士为一体。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闻水声,碧潭衍飞瀑,纵横密布,形态各异。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被谷牧副总理誉为&黔中一绝&。
天河潭景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境内,距贵阳市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在贵阳河滨公园旁乘专线大巴,走贵阳&花溪高等级公路,在天河潭下车,每半小时一班,交通异常方便。
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薄层碳酸岩裸露地块,褶绉频繁,断裂交错,节理发育和岩溶作用十分明显。因而形成了这一带河谷拐曲,沟壑纵横,整个景区分为钙化滩的瀑布观赏、香粑沟水文化、水洞游船和旱洞游览四大游览系统。
进入景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210米的钙化滩瀑布,也是目前国内最宽的钙化滩瀑布。瀑布下游这一段河叫香粑沟。瀑布飞泻而下,在香粑沟河段那星罗棋布,奇形怪状的石灰溶岩洞,或迂回婉转,或奔腾跳跃,形成美水、浣沙洲、绾髻园、仙女出溶等景点。丰水时,瀑布如脱缰的野马轰鸣而下,势不可挡,在冲坑溶潭下溅起漫天水雾,蔚为壮观。枯水季节,瀑顶上挂下滴的瀑布如丝如绺,在微风吹拂下,扬扬洒洒,连接钙化滩的是卧龙湖,长长的龙脊──百步石桥浮现在湖中,湖水清澈如镜,湖岸上桃红柳绿,犹如世外桃源。
沿着香粑沟走去,可以寻觅到古老的民族文化足迹──香粑车、水车、水碾、水磨等代表物。
景区内的龙潭洞由水洞和旱洞组成。水洞乘船游览洞内奇观,有如置身仙境。该洞全长约1000米,最宽处80余米,最窄处仅为20米,洞顶最高处50余米,洞内暗河水深处21米。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KARST景观。旱洞为三层,曲长2000余米,洞中有一天然石桥──奈何桥,它连续在洞里两座悬崖之间,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阴潭,堪称鬼斧神工,令人叫绝。洞内满布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千姿百态。
景区内的山之颠,架着一条钢索,游人可乘溜索穿梭于蓝天之间,既可俯视景区全貌,又可领略悬空飞驰之感。景区附近民族村寨的石板建筑,一番农家异境,颇具情趣。
天河潭山水相连,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在欣赏明媚多资的湖光山色和神奇溶洞奇观时,又可领略景色景物蕴藏的文化内涵,堪称奇特的旅游胜地。
花溪天河潭的确是美的。她的美不仅止于那些暴露在地表上的景点:深潭、浅滩、沙洲、急流、飞瀑、悬崖、天生桥,百步蹬&&乃至星落棋布的礁岩、触处可见的怪石之类;也不只是因为在长长的地下溶洞里,有千姿百态、剔透玲珑,让人应接不暇的石林、石幔、石莲花&&一座喀斯特地形、地貌中的风景!但老实说,仅靠了这一些,要想打动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并不容易。谁不是从喀斯特山地上走过来的呢?对这一切,早已见惯不惊(当然,对外地游客,是另一回事)。天河潭的美,是美在那种罕见的布局,神奇的岩溶组合,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渗透及辉映,最美的则是她那无处不在的生命的韵律。天河潭,那原本是一个可以体认生命的去处。想想吧,你游览过的地方不少了,但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岩溶奇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有山处未必有水,有水处又未必有山,,这里却像是一位哲人、山环水绕,仁智双修。这里河有九曲,山有溶洞。且不说那些明河与暗河的相连,暗瀑与明瀑的交响,那洞中有桥,桥中有洞,乃至洞中有湖,湖中有洞的景点,会令你悠然神往;单是那天河洞、龙潭洞中的情景,也是别有天地,让你惊讶不已。这里既有水洞,也有旱洞。而无论水洞、旱洞,其长度都上下千米,尽够你细细去体味境界的宏阔,天公造物的神妙。这是天河潭的个性,恰如个体生命之独特。那一天我们是在芦荻寨稍作逗留,便乘了一只小船由天河潭后山荡进去的。正如生命的起始,这里是那样平淡无奇。但在平淡无奇之中,却有着生命诞生的轰轰烈烈,有着惊人的辉煌与瑰丽!花溪河远远地流来,经象鼻岩,过潮音洞,在芦荻寨脚,被眼前那座大山吞没了。吞没!那是结果,正如生命的演化,从天地洪荒宇宙一片浑沌时那一点单细胞的发育开始,到这地球上终于有了人,是经历了多少万年?河水来了,冲击、不停地冲击&&无数的旋徊涡流,无数的漫蚀渗透&&那总是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她硬是打这山肚子里钻过去了。所经之处,便有了洞中杂然纷陈的种种奇迹,那是生命的姿肆、发荣,也是世界的纷繁、奇妙。在水道上游龙潭洞,船平稳地缓缓前行,穿一峡,过三关四门,跨三潭,见三洞天,绕九道湾&&正如你的青少年时代,在呵护中张大了好奇的双眼,一路贪看人生的风景,用美来养育你的灵魂。在月牙岛弃舟登岸,方才进入天河洞。当你踏上这旱洞的石级,一步步在紧贴峭壁的栈道上攀登,你是不是有了人到中年的感受?迷惘、徘徊;探索、奋进,有时候是团队精神的发扬;有时候你也会感到孤立无助。到了那时,你就得凭了自己的体力及智慧,去闯过难关。你终于来到了奈何桥。奈何桥,据说平生做多了坏事的人,会在这桥上跌倒。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潜意识里,你却怀了一个信念:走好。你不想做坏事,更不想成为一个坏人。是不是?这其实是生命的真谛,生命的价值。你思索着,走过旱洞中的最后一站&&时空隧道。你在那儿徘徊,想起叔本华的话来了:时空无限,而生也有涯。这位西方的哲人看出了世界的空虚,却得出悲观厌世的结论。叔本华不是诗人,真正的诗人能够突破现世的虚无,赋予生命以意义。天河潭就是一首涛。她让你走出时空隧道,眼前即大放光明。仿佛回到了人间,那里天高地阔,水秀山青。宁静,淡泊,寻常而亲切。一如生命之老年。是经历了绚烂之后复归的平淡。忽然有了一种感悟:天河潭,原来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吴中蕃与花溪
最先深刻地体认到这一点的,是三百多年前的诗人吴中蕃。他生当明末清初,贵阳人。有生之年,正值改朝换代之际,天下大乱:先是李自成、张献忠造反,再是清兵入关,清朝一统天下,南明小朝廷复灭,吴三桂起兵反清&&吴中蕃在许多年里,一直以明朝遗民自许.他屡次拒绝清政府的征召,不愿与之合作,却做过南明永历小朝廷的官。在吴三桂请他人幕时,他推迟不就;可是当这位前明降将树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他立即舍家投奔。一旦发现吴三桂心怀异志准备称帝,吴中蕃又毅然拂袖而回。以后为了避免纠缠,还留下了断砚装疯的佳话&&这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忠臣&!以至在今日的一些纪念文章里,人们还在津津津乐道他的&不事二主&、&高风亮节&&&可是在游了天河潭后,你才明白,那至少是对吴中蕃晚年关于生命价值从怀疑到彻悟的莫大误解。不错,历史的风云变幻将无数前朝的遗民抛人相当尴尬的处境:既不愿在新朝为官,又不得不剃发蓄辫,去做新朝的顺民。求生不得,求死不甘,吴中蕃想到了逃避,并在逃避中逍遥。但他毕竟是一位诗人。&涛是一种保证,一种许诺,使不安于现世又不肯离弃现世的人在生存世界的所有不完满、厄运、片面和灾难性的际遇中,与如歌的真实相遇。&(参看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吴中蕃于是有了生命的寄托,同时也在不断追问生存的意义。在他两度隐居于花溪,尤其是定居芦获寨后,日与山光水色为伍,他终于发现了天河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因为只有在这里,回归自然,物我交融,他才体认出生命的价值。他自号&今是山人&,&觉今是而昨非&,对他在《尤爱溪晚泛》一诗里写道:&安卑岂必皆贤达,尽阅浮沉悔昔劳&,从前种种做&忠臣&的劳作、奔波,如今都让他&悔&了,这那里是一个腐朽王朝殉葬者的哀号?&自来行止等游丝,但着烟林更觉宜&,只有在天河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才找到了生命的依归。 
《徙居芦荻》里道得明白:&耕渔足了半生事,木石才堪百世师&。有人将&木石&解作&钳口不言&,你倒宁愿将此看作是这位隐逸诗人师法造化,从天河潭得到生命启迪而复归自然的自白。不如此,便难以理解他何以在康熙三十一年后,在他临终之前的几年里,又会应贵州巡抚卫既齐之召,去重修《贵州通志》,并统领志局。生命总要发扬,总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比之大自然之奉献于人类,&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这中国士人遵奉了千百年的信条,其境界是不是太小?他一定想到了这些,生命的河潭的意义,也是天河潭这一处最大的人文景观的意义。至于那些所谓&忠臣&、所谓&崇高的民族气节&等等的赞语,还是还给历史去吧。对今人而言,需要的只是在历史事实后面所透显出来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吴中蕃发现了天河潭,这是天河潭的幸运;而诗人因之体认到生命还有某种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悲剧诗人的幸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溪松柏山生态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