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离考研还剩60天,而第一遍复习36周还没有入盆怎么办结束,应该怎么办?

考研90天复习365分攻略,相信你一定能行。附赠关于大学、社会、人生。过来人的愚见 - 挂科难的日志,人人网,挂科难的公共主页
在学习上,我们和灰太狼一样,每学期都以一种极其NB的姿态出场,学期末又以一种人人都意料之中的SB姿态退场,末了,还要喊一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考研90天复习365分攻略,相信你一定能行。附赠关于大学、社会、人生。过来人的愚见
考研90天复习365分攻略,相信你一定能行。附赠关于大学、社会、人生。过来人的愚见 &&过来人献给所有准备考研和为人生奋斗的人&我觉得我有必要在文章的前面加几句话,回答大家的疑问: 1、 首先,我的考研时失败的,我的文章里面也一直在强调,我这是失败的经验。而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验,而是我综合很多好朋友的经验之后得出的。我自己垮专业考武大的经管院,本科学的是土木类。 2、 其次,我的失败不是因为方法的失败,而是因为我只复习了50天,而且这50天要兼顾工作,刚好那段时间陷在无望的情殇之中,始终走不出来,那段时间混乱的生活始终没有离开我,混乱的规律,复习的效果很差。 3、 后来,我的复习情况和分数大概这样,政治我其实很少复习,但是我不否认我虽然是工科生,但是可能很擅长这方面,考了80分,我是考前5天突击大题,而且只是稍微看了一下,证明文章里的方法绝对有用。我的专业课考了120,一个非常普通的分数,我专业课复习得很少,就是整理了一遍基础知识,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我的英语一般,考了40分,因为今年的试卷很意外的难,我也没有发挥好,最大的败笔是完全没有准备作文,作为准备的太晚,大家一定记住这个教训。我的数学非常糟糕,最后才考了55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完全没有复习好,我一套题都没有做过,刚刚看完课本就考试了,另外一个原因是考试的时候状态很差,忘了三个公式,损失了40分,不然我觉得我90分没有问题。 下面的例子是我的亲身经历,信不信由你,但是我在文章里面写得很清楚,这些方法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只适合学习能力不错,有一定基础的。 还有补充一点,大家考研一定要坚持,一定要争取一次成功。越到后面越浮躁,学习效率越低。我现在就这样,工作了完全静不下心,学习效率奇差无比! 最后,祝福大家!这是一个技术贴,需要你耐心看! 虽然很长,总共15000字,你多花点时间认真看完吧!如果你觉得这个对你有那么一点帮助,那么一定要和你的同学、朋友分享! 相信你点击进这篇日志,因为你正对人生、考研有着迷茫,也许也被今年考研的变态英语惊吓不轻,其实,根据我一个人过来人的经验,一切真的没有那么恐怖。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信息化时代,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我在考研的煎熬结束之后,花了一整天时间,来梳理这一段考研日子的所有经验,甚至大学四年、人生这22年的经验。用最简单的文字,来描述这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 我承认,考研是件痛苦的事情,它的痛苦不是因为它很难,痛苦的原因在于我们面临毕业和人生的十字口的时候,内心的迷茫、焦躁;它的痛苦在于我们不知道这条路走下去会到那里;它的痛苦因为我们经过大学四年有迷茫、感伤和清醒的日子,对考试、对选择已经感到恐惧。很多人都是把这件事情想得太难而失败,很多人都是因为信心不坚定而失败,很多人都是因为错误的方法而失败。 我不敢说自己的就是好的方法,这只是我自己和身边一些过来人,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人的愚见。很真实的内心的想法。 第一部分、关于考研和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和方法论 这一部分,其实是关于整个考研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人生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方法论,里面集合了本人从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哲学、心理学中学习到的各种道理。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方法论,所以不涉及具体的某一科复习方法。包括:矛盾的特殊性,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蓝海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比较优势原理;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人生中普遍存在的2\8法则;数学正态分布原理在人生中的应用;利润最大化;量变质变原理 第一个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这一原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人极度的鄙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觉得满纸太多荒唐言和废话之外,没有其他感觉,但是对这一基本原理是深信不疑的。其实这是我们人生中所要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无时无刻,人生中总是充满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有特殊矛盾,也有普遍的共性。这些矛盾中,有主要矛盾有次要矛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应该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在考研中这尤其重要。 这个原理在考研中的第一个应用就是你是否适合考研的问题。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这是一个前提问题。比如我觉得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是绝对不适合考研的,智商不是中上等的,千万别有考名校的抱负,就别年复一年的考研,还抱着非名校不读的决心,考研这玩意的确区分度很大,真的很希望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有梦想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认真衡量自己的实力。有些事情光努力没有结果的。所以浪费时间是不值得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有的人就擅长去实战。 对于是否要考研问题,我不展开论述,展开后洋洋洒洒又是几千字,我只想告诉大家我这些年看到的一个最简单的现象:在中国,那些成功的、有身份地位的人,90%以上的人都是有高学历好学历的。甚至很多海外名校背景,特别是一些来自商界的人,真正商界的核心,特别是60后一代,基本都有海外求学经历。当然反过来,那些有学历的人往往也不一定成功。就算一些比较特别的人,比如天天在外面胡言乱语其实真实不见得怎么样的王石之流,没有多少学历,但是内心对知识还是很尊重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这事情量力而行。 第二个应用就是,很多人看到90天攻破考研360分,觉得这个太过于吹牛皮,因为大家都被那些各种考研辅导班忽悠得不知东西南北,都提前一年报班,更有甚至提前2年准备的,而有的人考了一年又一年。我除了评论太好欺骗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话,这些会在后面一一说明。根据个人复习过来的经验,对于智商中上的人,比如一个本科就是武大的人,如果想考武大本校的研,系统复习3个月时间绝对足够了,考360分完全不是问题。当然个别专业比较特殊,取分线也比较低,不再考虑范围,可能考360比较困难,但是大部分专业是可以的。。而对于一些其他批次学校的学生而言,因为有很明显的外校歧视,还有底子问题,所以相对较难,但是四个月120天过初试线是绝对没有问题。 就拿本人而言,本人是个极其特殊的例子。本人的大学过得乱七八糟的,反正09年毕业的,刚毕业那一年,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没有报名,毕业之后才准备考研的。毕业后有份相对较为自由的工作,边工边考。之前打算报清华或者上交,因为一些感情原因,后来这些想法全部破灭。本人大学的基础是比较差的,大学几乎没有上过课,英语很糟糕,四级考了四百多,六级没能考过。是垮专业考经管,这个武大取分最高的专业,去年划线时340分,本科学的是工程专业,所以专业课是彻底没有学过的。我数学不错,但是大学基本也没有学,学的也忘了。是11月中旬开始复习的,一开始只复习数学、英语和政治。月底开始看的专业课。由于本人比较懒散,每天几乎都是早上9点后起床,中间还时不时出去玩一下。所以复习得算比较糟糕。整个过程也就系统复习了50天,考得当然也不理想,所以数学基本上没有做题,最后考试的时候数学忘了几个主要公司,拉格朗日函数求极值、条件概率密度、极坐标求积分,数学损失了30分,基本上没有希望能考上了。至今没有对答案,但是估计分数在330分左右。所以我告诉你的失败者的经验,信不信由你。 在考研的复习中,要想再90天这样的短时间内高效的突破高效,如何去区分复习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复习的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人将在下篇重点论述。 第二个基本原理:人生中普遍存在的二八原理 这个原理本来是市场营销里面的一个基本原理,意思就是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客户。2003年的时候,连线杂志主编出版了一本所谓的《长尾经济学》,试图用长尾原理挑战二八法则,本人简单的看了一下这本书,长尾原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条件下是适用的,比如亚马逊等销售模式,但是在普遍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挑战二八法则。 在考研的复习中,其实这个原理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你用你20%的时间,复习了考研中最后考到的80%的知识点,你80%的时间复习的知识点最后都是没有考到的。在考研中如何去区分这20%和80%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在考研中,80%的考点是非常固定的,特别是数学、政治和专业课。但是往考纲 给的范围非常宽泛,这80%的考点只是他所给范围的20%里面。我们的目标就是在短时间内,抓住这80%的考点,努力击破,基本上考研就没有特别大的问题。要想抓住这20%的考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把最近十年的真题研究3遍以上。对这些考点,我们需要花80%的时间去掌握。 而其他剩余的总考点的80%,往往只占据我们考研分数中的20%,对这些80%的考点所对应的20%分数,根据自己研究本专业考研真题的经验,几乎不会考难题,都是考基础,所以我们只需要花时间掌握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在数学上特别明显。在下篇中本人会重点论述。 第三个原理:概率论中正态分布的性质在考研中的应用 这个例子其实用函数图形来说明是最直观明了,但是电脑画不了。学过数学的人就知道,简单的说,假如正态分布函数中最大值点在X=90处,那么当X=60和X=120的时候,所得函数值是一样。 这个函数在考研复习中同样适用。对于本人而言,考研复习得最佳时间是60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综合身边很多人的复习情况,我觉得90天时一个最佳时间,90天复习考360基本上不成问题。90天之后,对大多数人而言,复习时间越多,不代表复习成绩会越高。当然部分人的最大值会在X=120天处,这里不做讨论。 在中国兵法里也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原理本人曾经亲身经历。我高中的时候成绩特别差,高二结束的时候班上成绩倒数的人,高三开始认真读书,结果上本学期成绩直线上升。开学第二个月就已经进入班级前十。到期末最后一次月考的时候,成绩已经非常吓人,但是到高三下学期,成绩一直直线下降,逢考必下,越复习越下降。直到高考的时候考得奇烂无比,堕落到武大。本人的高考成绩在班上排名25名左右。本人高三的最差一次成绩。 第四个原理:考研中的蓝海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蓝海战略来源于一个美国和一个韩国管理学家的著作,是21世纪对战略管理的一个新理论,理论的核心在于战略管理中如何发现市场的空白,即蓝海,然后在空白市场中实施战略。后面的几个战略来自于在传统战略理论中基于统治地位的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本人认为在考研中是应该联合使用。 其实蓝海战略对考研而言,就是你如何去发现复习中的蓝海,发现各科中的蓝海,然后将这个蓝海攻破。很多人可能对选择考什么专业也比较迷茫,蓝海战略在这里的核心就是你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在未来也有前景的专业,而不是一味跟风经管或者其他。 而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回到上面的问题,对复习中的每一个考点,必须得有区分,然后聚焦攻破。 第五个原理:考研中的机会成本、沉默成本、比较优势 以上三个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就是我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放弃的成本,比较优势就是为生产某一物品放弃的机会成本较少;沉默成本就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无法收回,所谓的覆水难收。 在考研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我们的考研有什么样的机会成本,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得。以及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准备,最后和别人花三个月的时间就考上相比,值不值得。我们到了20岁以后,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机会成本,人生就是一个沉没成本,永远收不回来的。该珍惜则珍惜。 第六个原理:考研中的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为了节省篇幅,不在对原理本身展开论述。但是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的,当我们将成绩从300分提到360分的阶段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从360到380则相当困难。我们的前90天效率很高,可能从第90天到120天复习完全没有效率。 在这个递增和递减的效应中,时间成本和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认为,对于大学大学而言,学习不是唯一的任务,考研能保证考上的前提下,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七个原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其实在考研中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非常明显的。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没有进步,其实是一个缓慢积累量变的过程。只要量变积累到一定度后,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掌握好这个点,不要轻易放弃,也许在我们放弃的时候,就是我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第八个原理:利润最大化 很多人都在问我要不要报考研班之类的。请你相信我,所有的考研班第一个目的是追求利润,所有的那些名师,当他走进考研班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是个商人,而不是老师。 对待考研辅导班必须有一个谨慎的态度,所有的考验辅导机构都会说自己的老师如何之牛,然后押题如何之准。 今年的考验以铁的事实说明了押题是件多么扯蛋的事情。其实我复习的时候所在的教师里面,没有一个人报辅导班的,也不相信什么押题,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复习。在我个人观点里面:如果你真的是某一科基础非常差,那你可以考虑报一个基础提高班,或者买张光盘来看,其他就大可不必了,你想象一下,成百上千个人在一个大礼堂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那些所谓的专家,一个劲的说考研很难,一个劲的给大家规划一个非常漫长的考研过程,只是很显然的是,这些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们,没有一个参加过考研的。他们把考研说得很恐怖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了吸引大家去报辅导班而已。真正的考研远没有那么恐怖。 第二个部分、具体各科的复习规划 在第一部分里面,详细的论述了一些本人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论,本人所有的复习计划都是在那些原理的理解之下来制定的 在复习考研期间,大部分人零零碎碎都会遇到一些事情,或者周末休息一下,或者偶尔玩一下之类,甚至比如当时我的变态专业,到了大四还有7门专业必修课。所以为了保证你有完整的三个月复习时间,最好把复习的进度从9月份开始安排,这总共120天的时间里面,去除一些无效时间,有效时间大概也就90天。当然如果你的情况特殊,可以一直全身心投入,那10月份投入复习也是完全来得及的。 对于大部分而言,特别是武大这种学校的,相对来说基础都不错,9月份之前正常是完全用不着来准备的,战线拉得太长,反而很累。如果你一定不放心,要准备的话,千万别去报什么辅导班之类,那你就做以下两件事情:一般在大三的时候,大家都要考英语六级,那大家认真准备英语六级,在准备英语六级的时候,不要记六级单词,直接记考研单词,借这个机会把考研单词认真的记一遍,这样六级分数能考高一点,以后考研也有帮助。虽然四六级考试很扯蛋,但是它的分数永远很重要。另外,需要考数学的人,可以在假期两个月在家简单的把数学课本看一遍,把从前学的东西捡回来。不考数学的,把某一门很基础的专业课大概看小说一样看一遍。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假期两个月完全可以轻松一点。大学的最后一个假期,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考研中的时间规划 我一直不支持那种挑灯夜战的疲劳战术,我觉得学习这东西是非常讲究效率和方法的。就算高三时代,我也一直保持着晚上10:50休息,早上7:00起床的习惯。考研阶段基本上早上9:00起床,晚上12:00睡觉,学习时间从早上10:00到晚上10点,除掉吃饭之外,学习的10个小时时间都是非常高效的。 当然我比较懒,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觉得好的作息规律应该是:早上8:00起床,晚上11:30半睡觉,这样每天有1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应该足够了。 整体来说,如果你的考试科目是英语一+政治+数学+专业课。如果专业课是文科性质的,基本不用怎么准备,这个科目的复习基本模式是:0&&30天专门攻数学和英语。第30天以后4科一起复习。 如果你的考试科目里面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那应该是前面30天复习英语和两门专业课,30天以后复习政治。就是政治千万不能复习得太早,文科的专业课也不用复习得太早。 至于各个时段学习什么,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安排。 对于各科选择什么资料,下面将分别论述。 二、英语90天65分复习规划 我们先设定一个目标:总分: 65分 阅读:50X70%=35分,完型:5分,翻译:5分;作文:20分 复习时间:90天的计划,每天保证3个小时左右复习时间 复习资料的选择:我当时用的是王长喜主编的《80天英语过关》系列。整本书的质量不错,但是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涉及的题量太少,而且他的整个编排从前到后,往往容易出现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问题。 本人对选择资料意见是这样的:首先必须得买的是一本精讲最近10年真题的,而且一定要有详细的解答和文章翻译,有解题思路和总结。最好还能在文章后面附上所考的核心词汇。这一本真题集必须得买。本人当时没有买时一个巨大的失误。这种资料市面上很多,大家可以去看看。 另外必须买一本讲解里面附有核心词汇的阅读,阅读量大概在100篇左右。加上一本类似王长喜《80天英语过关》这样的综合资料,英语基本上差不多了。 其实先讲英语的原因很简单,每年大家最怕的基本上都是英语,而且每年不过线率最高的也是英语。特别今年的题目很难。其实简单的来评述一下今年的作文题目吧。整体来说,今年的完形填空难度和去年一样。阅读稍微偏难,在阅读量上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里面生单词太多,但是阅读所考的题型基本上和之前没有变化,解题思路也差不多。如果掌握了真题的精髓,应该在读不懂今年阅读的基础上作今年的阅读也是问题不会大。 很多人觉得今年最难的是排序,因为这个变化实在太大了,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样的考查方式。但是如果真的对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得很到位的话,应该来说,在基本读不懂文章的前提下,做对三个是比较容易的。今年的作文很难,这真的是考察水平的,没有一定的英语功底积淀,作文肯定是写不出来的,本人就属于这一类。 其实英语根据我的经验的话没有这么困难,有技巧可言,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一个好朋友,去年考研的时候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的,结果考研英语考了73分,非常强悍。自己和他水平差不多,今年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感觉英语还不错吧。 英语详细复习计划: 第一个阶段:前面20天的时间 这个阶段安排20天,主要的任务是熟悉英语考研的核心词汇,先简单做几篇阅读练练手。别忘了我前面提到的 ,在大三的时候,你必须得准备四六级考试,趁这个机会把考研的词汇大概记上几遍,这样会给你带来很多方便。通过这次记忆,起码你要对考研的词汇掌握60%以上。 在这20天里,你每天必须花2个小时的时间在熟悉考研词汇上,争取通过这20天,考研的词汇掌握75%以上。然后在这20天,每天保证做1&&2篇阅读,了解考研阅读的难度。我觉得这个阶段用王长喜那一本或者类似的资料比较好,它的编排就是选择了25篇考研真题阅读,并且附上核心词汇。每一篇里面都有精准的翻译,加上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阶段,因为这些核心词汇的重现率基本上都是70%,这些基本语法知识也是以后常用到的。 在这个阶段20天的学习中,要达到以下目标:熟悉考研词汇,对大概1000个核心词汇熟练掌握;熟悉阅读中常碰到的长难句语法结构;大概知道考研阅读的难度;要保证对做过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精准的翻译。 第二个阶段:第20&&30天 这10天里面,你基本的任务就大概做完5份真题,一份一份的做,认真做。你不用掌控时间,反正整张试卷全部做完就行了。 其实这个阶段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你的水平,而是为了实际的了解历年考研真题的出题思路和难度。你完全可以不管自己做得多少分,通过这个训练,你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认识真题、了解真题。 第三个阶段:第30&&60天 这个阶段你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入各个专题复习了,从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各个击破。 这个阶段建议大家买一本系统的讲解各个部门解决方法和知识点的资料,资料的话本人还是推荐王长喜的《80天英语过关》,因为这本资料的确很不错。他对每个部分的解决非常透彻,特别是出题的规律和思路。这本书上把这部分内容编排为45天搞定,显然太长了,一定要30天搞定。 在完型部分,基本上这个部分是很难提高的,大家的目标保证5分就足够了。这个部分在复习的时候注意掌握一些常考的体型还有固定搭配。在复习中,对真题里面的词汇重点掌握就足够了。切忌花太多时间。 第二个部分是阅读。其实个人觉得阅读时最容易搞定的,因为历年来的阅读部分的规律是最稳定的。你一定要在这个阶段的差不多15天集中训练中,大概达到以下目标:熟练掌握考研中经常考的6中文章结构,就是所谓的观点论述型、信息传播型、信息匹配型等,每一种文章结构它的文章构思都是完全一致的。而且脉络非常清楚,在后面的题目中,至少有2个题诗需要你来理解文章的构思和脉络的。 第二个目标就是掌握考研中经常出题目的9个地方,比如什么文章首尾、举例子处、转折处等。基本上来说,这几个地方考研的时候是100%会出题,而且每年出题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对应的比如有以下几种题型: 1、请问第一段或者某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请问第一段或者某段的作者行文的逻辑是什么? 3、请问某段为什么举某个例子?举例的逻辑是什么? 4、根据倒数第一段或倒数第二段的内容推断作者的潜意思、 5、解释文章中某个生僻词语的意思? 6、下面的哪一个选项不和题目中的问题构成因果关系? 7、作者或者文中某人的观点态度? 8、就文章中的某一个细节处出题,比如说是考察因果关系、包含关系。 9、文章的标题 基本上考研阅读中就这几类题目。如果你熟练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就算文章很多单词读不懂,大部分题目都是可以做出来的。很多时候做错题目不是对文章不理解,是对选项理解不透彻。所以请大家在这个阶段复习的时候高度重视文章的结构,重视总结真题中的出题规律。基本上照这样做了,只要你英语基础不错,题目别变态,80%的目标不难实现,70%的目标可以保底。 针对新题型,因为新题型阅读量特别大,而且阅读难度往往不小,所以做起来时间很紧张,我给大家的意见就是不要拘泥于文章的内容,而是从文章的结构去把握,只要把握了文章的结构,特别是句句之间的关系,新题型对60%完全没有问题。我在复习的时候基本上忽略点文章内容的,但是我的成活率一直很高,这个有点像四级中的快速阅读,方法胜过一切。 而对于翻译,这个的确没有什么好方法,慢慢去积累各种语法知识和词汇量吧,然后配上适当的阅读。 对于作文,作文大家应该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准备得太晚,如果大家抱着临考前准备模板的心态,那作文必挂无疑。我的观点是,在这个阶段,就是一开始就大致阅读以下考研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大概知道考研作文时怎么回事。然后在这30天里面,每天花30分终的时间读上2篇范文。 这阶段只要照我说的做完了,你的英语基本上已经复习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第四个阶段:60&&80天 这个阶段20天的时间主要做以下几件事: 1、把未做完的5分真题认真做完,然后把之前已经做过的5份真题再理一遍,你一定要保证你的真题至少做了2遍以上,不然没有效果。 2、开始有选择对作文进行突击。选择几个比较好的热点问题,每个问题大概练笔1篇。切忌,考研作文考前一定要训练。不训练一定会死得很惨,除非你英语本身很好。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个阶段,你的英语水平已经有质的提升。 第五个阶段:第80到90天 这个阶段是一个收获的过程,经过这个训练之后,在这临考前的10天,你基本上可以很轻松的做上5分模拟试卷,不用太多,所谓的押题都是彻底的假话。基本上就是一天做一份的速度吧,剩下的时间理一下作文,还有回到前面的各个章节,把之前的一些做错的题目在理一遍。 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发现你基本上可以保证做模拟题除作文之外得分在45分以上。 考研英语的复习本人认为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当然由于考研的英语时间比较紧,解题技巧非常关键。一般所谓的大师是这样给我们规划时间的: 完型:20分钟,阅读:65分钟,新题型:20分钟;翻译:30分钟,作文:45分钟 说实话,如果你按照这个去安排你的考研,基本上你必挂无疑。这个时间安排完全是建立在不了解考生实际水平的情况下。 个人觉得这样比较合理:先做4篇阅读部分,这个决定了你的分数,分值最大,这个部分保证时间,差不多保证70分&&80分钟来完成,保证30分。这个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太多。然后是新题型,新题型差不多20分终,保证得6分。再做翻译,翻译差不多25分终时间,这个部分保证5分吧;然后是作文,作文保证45分钟。最后来做完型。切忌切忌,一定要把完型放到最后来做。用10分钟完成。请你相信,就算你非常牛逼,完型最多得7分,就算你很差,完型也可以保证4分,这个基本上没有差距,一定不能为完型浪费时间。 在英语阅读的答案设计里面,本人发现一个很简单的规律,就是5个选项,ABCD肯定一样有一个,另外某一个选项有两个。所以基本上,只要有2个题的答案你能拿得准,对这种博弈掌握了方法精髓。基本上,这篇阅读你能对100%。本人每次做的时候都是这样,我经常80%的成活率,一般是有三篇成活率100%,有一篇是20%,或者有两篇成活率是100%,某两篇成活率低一点,最终折中也能保证成活率。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一个错其他的相关的全部错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已经确定1.2两题的答案是BC。另外三题的答案分别是这样的组合 第3题在AD中选,你4题在BD中,第5题在CB中,基本你可以确定第三题正确答案一定是A。第4题一定是D,第五题在C\B中来选,成活率肯定很高。不同的问题答案的分布不一样,你只要经常摸索题感可以非常强的! 英语的复习方法就这么多!相信我,英语攻破65分绝对不是问题,我那个同学73分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得努力,必须早点准备作文! 三、数学90天120分复习规划(在这里以数学三为例,但是方法大同小异) 数学应该是很多文科生非常头疼的一门,特别是一些女生,大家都觉得英语只要努力肯定可以攻克,但是数学不行,我认识的很多人不敢考研竟然是觉得自己搞不定数学!我觉得好玩又好笑,其实在所有的科目里面,数学史规律性最强的!因为原因很简单,数学是一个工具,在考试的时候,考察的更多只是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每年考点和题型都是比较稳定的!非常稳定!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一定可以! 我们先设定一个目标:总分: 120分 这里我们用减分法规划分数:确保选择题和填空题只错3个,加起来损失12分;然后高数里面一个关于中值定理的证明一般都很难,往往只能做一部分,假设扣掉8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大题都很简单,一般都会做,假设因为步骤问题扣掉10分!这样你的数学还有120分! 复习时间:90天的计划,每天保证3&&4个小时左右复习时间 复习资料的选择: 几乎所有人的共识都是数学最好的复习资料都是真题,不管是考研的人还是辅导机构。本人的观点是,最好的资料是课本和真题!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基础本来就比较好的人,那你有课本、一本李永乐的真题、再买一套模拟题,大概10份左右,这个题量完全够了!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基础差的人,那除此之外,你在买一本比较薄的复习全书,有选择性的做一下! 在数学复习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数学因为是考研里面需要准备时间最长、而且分值最大,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所以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最前面提到的几个原理在这里表现得非常突出!首先是2/8法则,你必须得首先承认一点,在考研数学中,对大部分人来说,起码有10%的题诗不管你如何努力,最终你都还是不会做的!这些题目就算在复习中你就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考试的时候也要把它留在最后来做!我们必须开拓自己的蓝海,使用差异化和聚焦战略重点拿下基础题,保证120分的高分! 而且在数学中量变质变原理很突出,有时我们感觉自己复习很好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做题量,肯定不能实现质变,但是可能我们只要稍微的有一些练题经验,可能数学一下子就突飞猛进! 第一阶段:0&&30天 这个阶段每天安排3&&4个小时的时间,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是保证用20天的时间把高数、概率论、线性代数的课本大概理一遍,理的时候同时做一下课本上面的例题,保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掌握! 然后在回头用10天的时间重新理一遍,把部分课后习题做一遍!一定不要嫌弃这些题目比较简单,每一类题目都要认真做!其实根据本人的经验,所有...
阅读(295)|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了还没有未来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