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罗t恤识是灵魂吗,振弦环是阿摩罗t恤识吗?248维的空间,振弦环是什么形状的?

阿摩罗识是什么?
阿摩罗识是什么?
  藏传佛教噶举派“大手印”的修持,须经四次灌顶(瓶灌、密灌、慧灌、胜义灌)和四瑜伽(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无修瑜伽)的修持,则眼耳鼻舌身之“前五识”转为“意识”,意识再转为“末那识”,末那识继转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转为“阿摩罗识”,直到阿摩罗识破而转为“法界体性智”,便完成了“转识成智”的心灵修持程序,这个程序在内丹学中称作“炼神还虚”。“法界体性智”即是道教内丹学中所称万劫不坏的一点“灵明性体”,也是佛学的“真如佛性”。阿赖耶识和阿摩罗识(在佛典中多将阿摩罗识归入阿赖耶识之内,不作分别,但和丹经比较发现仅有阿摩罗识和丹经中之元神相当)在佛学中称作“去后来先作主公”的“轮回种子”,在尚未“转识成智”之前由它作主,但既转识成智之后,不受轮回,即由佛性(法界体性智)作主了。阿摩罗识转为法界体性智之后,其他各识亦随之而转,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皆为“法界体性智”之妙用。阿赖耶识 :  ā lài yē shí   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 ālāyavijnā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佛教(唯识论)八识中之第八识,又名“阿梨耶识”,是根本识,以下各识都由它生出。唯识论认为,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 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染、万有种子,对待万物待缘而起这一真理不明了,故称作“无明”。此“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无始”(根本)无明,并由此产生人、法二我执等烦恼的枝末无明,而这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本能状态。当阿赖耶识摆脱了人、法二执,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之惑后,就脱离一切虚妄而证得真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染、无性无相的法性真实境界。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即是真如。
 “阿摩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
菩提即觉悟之意
  阿摩罗识又称第九感,众神的意识
跟阿赖耶识有什么区别?
阿赖耶````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宗教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阿摩罗识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编辑:佛教用品网
佛学大词典 对“阿摩罗识”解释如下:
【阿摩罗识】& 梵语amala-vijn~a^na。即第九识。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此识为真谛系之摄论宗所立。人心之本来面目乃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故摄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觉悟之清净阶位,即阿摩罗识。 据三无性论卷上载,唯阿摩罗识无颠倒、变异,故谓之如如。转识论则谓,实性即阿摩罗识。又据十八空论载,阿摩罗识乃自性清净心,然为客尘所染,而谓之不净。据金刚三昧经载,众生一切之情识皆转入庵摩罗。至于阿摩罗识之体性,据圆测之解深密经疏卷三及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三本等所说,真谛三藏以真如与真如智为阿摩罗识之体性。然唐代福成寺之道基于摄论章(华严孔目章发悟记卷十五之引文)驳斥真谛之主张,谓阿摩罗识仅以如如之理法为体性。 在唯识学中,六识之外尚有末那识及阿赖耶识,并称八识;摄论宗又在八识之外另立第九识阿摩罗识,地论宗、天台宗亦有采此说者。而玄奘系统则认为第八识即已包括清净之一面,故不另立第九识。又宋译楞伽经卷一所说之真识,即第九识。[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入楞伽经卷二、大乘玄论卷五、梁译摄大乘论卷中、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法华经玄义卷五下](参阅‘九识义’160)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阿摩罗识”解释如下:
【阿摩罗识】(梵amala-vijn~a^na,藏dri-ma-med-pah!I rnam-par s/espa)音译又作阿末罗、庵摩罗,意为白净、无垢、清净。旧译家以此识为第九识,新译家认为它是第八识的净分。兹略述新旧译家对此识的看法如下︰(1)摄论家︰地论家以第八识为真实,故无需别立第九识,而摄论家以第八识为虚妄,以第九识(阿摩罗)为真实。如嘉祥《中论疏》卷七(本)所说(大正42·104c)︰‘旧地论师以七识为虚妄,八识为真实;摄大乘师以八识为妄,九识为真实。’《摄论》以第八为妄识而说真如随缘,若不立第九识,则妄识将依何而生?又,妄识至佛果时不得不灭,若无第九识,何以说明佛果?此乃立第九识之理由。然真谛译《摄大乘论》未揭此说,故不详其是否为真谛所立。如自同为真谛所译《显识论》、《决定藏论》皆立第九识看来,真谛应有此意。然地论家中的净影慧远,也立九识说,如《大乘义章》卷三(末)说(大正44·530c)︰‘亦得说九,故楞伽经总品中云八九种识,如水中之波,(中略)真妄分别以说九种。妄中分七,谓六事识变与妄识。真中分二,谓阿摩罗及阿梨耶。’又,天台家也立九识。《法华玄义》卷五(下)说(大正33·744b)︰‘庵摩罗识即真性轨,阿黎耶识即观照轨,阿陀那识即资成轨。’据《法华释签》卷十二所述,庵摩罗识即第九识,以本理无染,故对应真性;阿梨耶识即第八识,是无没、无明。无明之性即是智性,故对应般若。末那识即第七,执持藏识所持诸法,即此执持名为资成。盖此九识说系基于《摄大乘论》而立。如陈译《摄论》卷中说(大正31·121a)︰‘法有三种,(一)染污分、(二)清净分、(三)染污清净分。依何义说此三分,于依他性中分别性为染污分,真实性为清净分,依他性为染污清净分,依如此义故说三分,于此义中以何为譬,以金藏土为譬,譬如于金藏土中,见有三法,(一)地界(二)金(三)土。于地界中土非有而显现,金实有不显现,此土若以火烧炼,土则不现金相自现。此地界土显现时,由虚妄相显现,金显现时由真实相显现,是故地界有二分,如此本识未为无分别智火所烧炼时,此识由虚妄分别性显现,不由真实性显现。若为无分别智火所烧炼时,此识由成就真实性显现,不由虚妄分别性显现。是故虚妄分别性识即依他性有二分。’此外,真言宗亦立九识说,而以九识配五智;第九阿摩罗识系配属法界体性智。(2)唯识家︰新译家的唯识家唯建立八识,而不立九识说。但由于《入楞伽经》卷九所说(大正16·565b)︰‘依诸邪念法,是故有识生,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则显然也是九识说,因此彼等极力加以会通。如《义林章》卷一说(大正45·261b)︰‘或因果合说九,楞伽第九颂云,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依无相论、同性经中,若罕如为第九者,真俗合说故。今取净位第八本识以为第九。染净本识各别说故。如来功德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此中既言无垢识与圆镜智俱。第九复名阿末罗识,故知第八识染净别说以为九也。’又,《唯识述记》卷一(本)说(大正43·239a)︰‘楞伽经中兼说识性。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识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此即以{1}识之性为第九,{2}净位的第八识为第九,主张九识即八识。二义之中,第二义为唯识家之正义。亦即八识家系暂将与大圆镜智相应的净位第八识,称为第九识。[参考资料] 《金刚三昧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之一;《金刚三昧论》卷中;《四分律疏》卷一(末);《瑜伽论记》卷一(上);《成唯识论同学钞》卷一之五;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二章。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对“阿摩罗识”解释如下: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庵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也是九识中的第九识。
编辑:佛教用品网
市场价:¥95.00
本店价:¥59.00
市场价:¥78.00
本店价:¥5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22.50
本店价:¥15.00
市场价:¥102.00
本店价:¥6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69.00
本店价:¥46.00
市场价:¥399.00
本店价:¥285.00
市场价:¥432.00
本店价:¥288.00
市场价:¥2250.00
本店价:¥1500.00入灭后不会留下一点点印记带入一真法界吗?比如都是阿摩罗识的聚合?还是说,就是纯净的,没有任何东西?_百度知道
入灭后不会留下一点点印记带入一真法界吗?比如都是阿摩罗识的聚合?还是说,就是纯净的,没有任何东西?
提问者采纳
无余涅盘必须灭尽一切法,唯余真心独存。若是还有一丝一毫的觉知性存在,就不是“灭度”,只能叫“生度”。外道涅盘就是以为可以留下一个觉知心进入无余涅盘。所以永远都只是把某一种定境误认为是涅盘,实际上无法取涅盘。涅盘叫做“不生不灭”,觉知心乃至一切法必有生灭,因此,觉知心以及五蕴十八界一切法都不会与涅盘相应。无余涅盘的正理,不是因为修行而得到某一法,恰恰相反:是逐一灭掉一切法令其永不出生。而真心永无生灭,所以真心即是涅盘,涅盘即是真心。如果试图留下一个能够领纳某种境界的心体一同进入无余涅盘,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不可能舍弃这个自我,无法安忍于寂灭,这样必定再次受生,绝无可能取涅盘。而真正断除我见、我执、三缚结、五上分结、五下分结的阿罗汉。就能够向大众宣布:“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阿罗汉的真心,因为已断生死之故,不再名为“阿赖耶识”,而是更名为“庵摩罗识”(若是诸佛,就叫做“无垢识”)。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无论在哪个阶段。其中本体都是一般无二的。只是其中含藏的种子有净染之别。这个心体,无色无相,不与六尘相应,不在三界之中,不知有我。因此,若是阿罗汉已尽取无余涅盘,那么他的第八识庵摩罗识就不会再流注法种而出生诸法,而且不能自证自知,任何人都找不到他了。犹如虚空,无作无为。也不可能去行种种度生的事,所以叫做“自了汉”。悟后菩萨却不是这样,菩萨无需灭尽一切法,还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实证这个涅盘是什么体性,因此不必使用“灭尽一切法”这个办法取去涅盘(阿罗汉因未证真心之故,只能取涅盘而未证涅盘)。菩萨了知这个永不生灭的实相心,所以会永远留者这个色身行“无漏有为法”,去广度无量众生。如《维摩诘经》所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诸法所证“无住处涅盘”又不一样:是在每一刹那都住在涅盘中的同时,却无妨无量分身于无量世界度无量众生。这就是诸佛不可思议的地方。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一真法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摩罗朱砂供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