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青年在童年时期脑袋被烧坏了,那她长大了会童年是什么歌曲样?

《 我盼望长大》 作文提纲 主要叙述想长大的原因_百度知道
《 我盼望长大》 作文提纲 主要叙述想长大的原因
题目及要求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会一天天长大,走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时期。请你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以“长大的感觉真(好或恼)”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审题指导]一、题目中规定了要叙述的是“长大”的内容,“长大”意味着一个人在成长的岁月中留下了生活足迹,意味着一次次的成长经历。生活足迹不只是一点,而是一连串的。如写成记叙文,所叙述的事就不止一个,应以二三事为宜。二、“感觉”即获得的人生经验,懂得的道理,因此在叙事以后,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三、写作的重点应落在“好”或“恼”上。文章的开头结尾可用抒情或议论语句表达。四、文章不仅要反映自己“成长”的表层,而且要从怎样成长,为什么这样成长等方面作深层的挖掘。五、在写法上,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六、在体裁上,应以记叙文或散文为佳。指导教师:任增福[例文1]长大的感觉真好作者:陈会祥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人成长的足迹。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题记岁月的风铃摇呀摇,不知不觉已风风雨雨摇过了十六个春秋。奶奶说:“几天不见,这孩子真长大了,个头又高了一截。”母亲说:“终于长大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老师说:“你可长大了,现在能主动学习了。”……我也认为自己确实长大了,已越来越成熟了。“老师,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呀?”在幼儿园成长的档案里,曾留下了我稚嫩的声音。多姿多彩的连环画曾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小时候,我总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时只是希望自己长大后能独立生活,不再受父母的“压迫”。早饭由父母做,衣服由父母穿,床铺由父母理……虽然父母给予了我许多温馨,但我感觉到一切不像是自己的。所以,我渴望长大,渴望快一点儿长大。花开花落,秋风秋雨,又一个秋天翩然而至。终于,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母亲对我说:“你已经不小了,生活上也该自理了。”于是,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这实在太令人兴奋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生活可以自理一下了。在这小小的天地里,读书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看《牛虻》,不禁为那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感动;看科幻小说《神秘世界》,任凭我扇动想象的翅膀,为故事情节再添些神秘与美妙。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书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伴随着墨韵书香,我一天天长大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花季的雨露润湿我的心扉时,我也渐渐成熟了。我步入了初中生活的门槛。这才是我真正向往的生活。记得刚刚住校的那个晚上,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虽然心里觉得有点离家的凄凉。在学校里,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太空世界的美妙,我还学会了怎样做人。我和伙伴们纵情说笑,无拘无束。因为我找到了可以飞翔的翅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我锻炼得更加坚强。回首走过的日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迹,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充实也有失落。虽然童年的乐园令我留恋,但我还是希望再长大一些。“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我要采撷智慧的浪花,不断丰富、充实、完善自己,在美好生活的遐想与憧憬中,将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快快乐乐,富有意义。“长大的感觉真好!”在我的成长档案里,我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简评]:文章以小作者成长的足迹来贯穿全文。截取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三个断面:童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成长经历。不仅反映了自己成长的表层,而且从怎样成长,为什么这样成长等方面作了深层的挖掘。文章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富有诗意。运用第一人称来写,在自己成长的档案里,记下了“长大的感觉真好”的体验,读后于淡淡的感觉中给人以浓浓的情意。[例文2]长大的感觉真好作者:王桂萍长大的感觉是什么?是惊奇?是欣喜?还是……我觉得长大仿佛就在一念之间。落雨了,会自然而然的带一把伞,独自一人撑一把伞,漫步在迷蒙的细雨中,用心去感受着独特的浪漫与温馨,而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一头扎进雨帘中嬉闹,满不在乎自己被浇成一支落汤鸡。当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脸上会突然飘来几朵红云,而不像小时候一样只会歪着脑袋傻笑……哦!长大的感觉是什么?长大的感觉是雨后萌芽的翠绿的嫩芽,花瓣上滚动的羞涩的露珠儿。步入花季的我,在无意间已走过了幼稚与成熟的分界线。站在成熟的边缘上,望望身后那生活在快乐王国里的我。那里的我,天真、顽皮而又爱哭鼻子耍赖皮。常常不是恶作剧把邻居家的大花猫的耳朵贴上鸡毛,就是和小朋友上蹿下跳踏坏了张大婶刚栽的小苗,然后又在妈妈的数落下低着头扶起被踏扁的秧苗。那时的我,往往在风雨里“豪言壮语”,笑着唱着跑回家,却竟为妈妈含笑地来的一碗荷包蛋悄悄淌下热泪。那时的我,爱笑,爱哭。刚才还阳光明媚,一转眼就阵雨骤至。瞧,那个满脸通红,脸上还挂着泪珠却破涕为笑的小姑娘是谁?那不是我自己吗?真不好意思。可是,我此时已站在了分界线的这一边。那一切美好的回忆,只能将它们统统锁进粉红色的日记,放进我记忆宝库的最深层。我长大了,就应该变得坚强,应该学会笑对人生,面对坎坷与挫折;长大了,就应该收起自己的天真与幼稚,学会深沉,学会冷静;长大了,还应学会承担,学会背负。我感到自己担负着太多的期望太沉的梦想,于是努力的将迷茫化作一股挥汗如雨的泉源,将彷徨化作一只照明远方的明灯。请不要说我已变得世故,其实,我正在走向成熟。粉色的童年固然美丽,但金色的未来更令我着迷,为了那颗美丽的果实,我只能将天真收起,大踏步地走下去。在前方的路上,面对荆棘,我会流泪;面对坎坷,我会彷徨。但我会用乐观对待一切。因为在我心中有太多的梦想。到底长大的感觉是什么?长大的感觉,有冰激淋的甜爽,也有青草莓的酸涩……长大的感觉,反正挺好![简评]本文是一片新颖别致的散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方式是本文的最大特色。童年无忧无虑、天真、顽皮;少年深沉、冷静、深知责任重大。快乐和烦恼与成长相伴相生,在作者的笔下具有如诗如梦的色彩。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充满抒情色彩。[例文3]长大的感觉真好作者:周楠“妈妈,那双红皮鞋真好看。”“等你长大了,妈妈就给你买”……儿时,曾经无数个充满梦想的问号都被妈妈相同的答案——“长大”回答了。于是,我那萌动的幼小心灵里便充满了对那似乎很遥远的长大的向往。然而,当我忐忑不安的迈进这多雨的花季时.长大在不知不觉中向我走进了……于是,我小心翼翼的珍藏并品味着这儿时曾经崇敬的感觉……一、甜母亲节那天,当我将一枚并不珍贵的胸针细心的别在母亲胸前时,母亲那日渐苍老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用感动得眼神看着我,说出了一句令我惊讶的话:“你长大了。”哦,这眼神,这话语,多么的熟悉!记起来了!当我憋着气为爸爸洗干净那臭气熏天的袜子时,爸爸也曾这样对我说;当我轻轻的为奶奶捶背时,奶奶也这样说……这,就是长大吗?大人的话让我感到了一丝丝甘甜。我想:“长大的感觉就该是甜的吧!”二、苦从小到大的鲜花和掌声,造就了我的自信,更造就了我的骄傲。生活在父母为我造就的“安乐窝”里,我天真地认为:我是一个与挫折绝缘的“幸运儿”。可是,我错了……前一阵,市重点中学招生的消息成了学校里议论的热点。作为“学习尖子”的我不假思索的报名了,“我是有实力的”,不仅我这样认为,其他人也这样说。于是我踌躇满志的参加了考试。就在我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落榜了!”于是,已懂得要面子的我戴起了灰色的面纱,心情落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可是,我已长大,怎能一经历风雨就倒下?长大的感觉啊,苦中混合着一点点成长的味道。三、涩不知从何时起,头脑里的知识日渐增多的我,发现自己的心变得坚硬起来。儿时看见可怜的老乞丐心中难过,甚至会将自己买的早饭送给他的我,如今怀揣着买资料的钱路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时,却会做出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行动——若无其事的走开。那恼人的成绩将我迈向他的脚步拴住了。曾几何时,同学之间那亲密无间如兄似妹的感觉消失了;曾几何时,儿时一起玩耍的“哥们儿”都疏远了。长大了的我,学会了怎样伪装自己,也懂得了“男女有别”……唉,那涩涩的感觉呀!成长,真像一个“调味瓶”,它那齐全的佐料让我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苦有甜。在这甜甜涩涩中我体味着长大的感觉——真好。[简评]本文语言流畅,结构清新,以小标题的形式串连起成长中的几组画面,新颖别致,很好的突出了中心,使行文显得不呆板。[例文四]长大的感觉真好作者:闫有森跨过一道道岁月的沟壑渡过一条条记忆的小河走过天真烂漫的童年进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我正在长大,正在走向成熟长大了脱下稚嫩的童装埋在杨柳河畔留住灿烂的笑容装进心爱的相集童年的笑声也在小巷的尽头回荡昨天我曾是“革命的小鬼”今天我正在吮吸桃李芬芳明天我将是国家栋梁门前的小树已不再只是那么高直渐宽的肩膀已能经受岁月风霜的寒意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我正在长大长大了背上童年的天真幻想遨游云际扬起人生的理想风帆乘风破浪人生的的目标已在我心中定位昨天我由父母扶助今天我踌躇满志走自己的路我曾为一道题与朋友唇枪舌战我曾因路边美景驻足留恋但我依然奔向我心中圣地我无悔无怨长大了我用心体察着世间一切我用知识权衡着人间真善美我用行动实践着对人生的诺言我因长大而成熟因成熟而思索因思索而长大长大的我拥有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围了长大的我我要大声呼喊长大的感觉真好[简评]:童年——青年,使人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小作者以诗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进行了深层挖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成长的深刻体验。语句生动活泼,想象丰富,形式自由,情真意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作文提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01    昨天有人在我的博客上猜测,我的秘密回忆已经继续写了很多,只不过是没有拿出来给大家看,而是等着出书。又是出书。。。  早在两年前,我就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首印了7000册。据出版社后来告诉我,说他们手里已经没有存书,正考虑再版,因为我对此反应比较冷淡,再版的事也就搁下来了。  我的本职工作不是写作,但是一个长期失眠而又内心孤独的人,必然会拿起笔来写作,既然夜里不能弹钢琴。  我在一种奇怪的狂热状态下写完了我的第一部小说,有一条主线仍然是女主人公与一个蒙古男孩子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没有秘密回忆这样写实,两个人不是相遇在草原上,但那个男孩子也是物理系的男生,也是来自草原,用一首歌打动了女主人公,二人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下最终分离。  除了这部长篇小说,我还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过短篇,用的是不同的笔名。我对写作的态度就像我的唱歌:我希望它是属于我自己的内心情绪的表达,这两种东西,一旦想取悦于人,势必成为负担并失去最能打动人的真诚。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收获。这一次出书的前前后后,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出版界的人,一渠道二渠道,即所谓的正规出版社和书商,还有一些知名作家,的确是知名作家,在此之前,他们的名字,我这样的文学女青年只有在杂志和报纸上才能看得到。在出版社的牵线下,一位知名作家为我的书作了序,这个序成了后来我坚决不把书拿出来给朋友看的一个主要原因。  意外的收获包括很多感悟。其中之一就是我认识到,如果你的写作不是出于真心而只是为了制造印刷品,那么这是一件非常浮浅无聊并且吃力不讨好的事。7000册的书我拿版税一万元左右,一本书24万多字,只挣不到两块钱。我在天涯上看过好多人对出书雀跃欢呼都觉得有些可笑。出我书的是所谓的国家一类社,不会拖欠版税;那种天涯上的热贴被书商看中后印出来的书,想如期如约如数拿到稿费,不比登天更容易。我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写手写的出书的惨痛经历,前后给书商打过无数电话,被威胁,被骗,在电话里对书商哭,后来拿到4000多块钱,觉得非常心痛。大多在网上写作、没有出书经历的人,都不了解出版业的一些潜规则,上当受骗在所难免。当然也有畅销书能让作者发财,那是极少数极少数的。大多数网络写手,到后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出名,也没发财,只是白给书商打了回工。  后来我的心态摆得非常正。我写老男人贴和秘密回忆贴的时候,都有很多书商和出版社跟我联系,我的态度一直都是比较淡然的。我对他们的热情和承诺从来不抱希望。我没有按照他们要求的进度和情节去完成我的故事。因为我知道出书赚不到钱也出不了名,我需要的只是读者。这样的需要,在网上写作就已经能够得到满足。如果真的非常想出书,一定要看到网上的东西变成可以拿在手里的印刷品,这也不难,只需要你有钱。就像昨天那位朋友在我博客上讲的那句话:“有钱就是腰杆硬”,这是不错的。如果你肯拿出四五万元人民币来,你可以为自己印一本特别满意的书,封面、内页、前序后跋、宣传推广都是你的意思。就像你的一个个人博客,你自己在录音棚里录的个人CD。  当然我也知道,四五万元对于很多没有成名的网络写手来说,不是个小的数目。但是我是这样理解这件事的,如果出书真的是一个梦想,那么就要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实现这个梦想有两条路,一是接近出版社和书商,在写作的时候挖空心思选热门题材引起他们的注意,得以免费出书,即使拿不到稿费或版税,至少也赚到一本书;二就是努力赚钱,要认识到,花四五万元人民币去实现一个人生梦想,其实非常地不贵,运作好了,还可以大大地收回成本。。。。在我看来,第二条路走起来,要坦荡自由得多,求谁都不如求自己。  从前我经常去天涯的“舞文弄墨”版块看,后来不再去了。满眼充斥的千奇百怪的贴子都顽强地传递出一个信息:我热门,快来找我出书吧。而那些所谓的热门题材千古不变:色情男女。光看那些题目就能把人吓一大跳,像什么《插入》之类的都是大热门。这个社会真是太浮躁了,急功近利到失去了理智。没有人去想这样的大热门到底有什么意义,拨苗助长的结果是几乎没有人再去买书。不久前看新闻说今年的图书订货会上,交易码洋比去年萎缩6个亿,出版市场一片低迷。这就是出版界急功近利的结果。无论是书商还是出版社,都太过低估读者们的品味,走三级路线的结果可能是一脱成名,但却永远没有了发展的后劲。  我是个爱看书、几乎手不释卷的人,可是我现在很少买书了,只看固定的几份杂志,其它时间都是在网上看东西。所以常常会想,现在出书没有什么意思了,连我这样的人都不买书了,很难想象还有多少人会买书。  当然,出书不是卡拉OK只求自娱自乐,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思想感情被看到被接受。只能说,现在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期。出版界的这种混乱状态可能还要持续几年,早晚会有改变。那就不如趁这低迷的几年养精蓄锐,不要再动那一贴成名的功利心,踏踏实实地写些东西出来,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  想起我接触过的出版社的编辑、书商和知名作家们。。。真是一些有趣的人。(待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02    最先让我动了出书念头的是一个关系比较宛转的朋友,她夫妻两个都是某出版社的编辑,2001年左右,在看了我写的一篇游记后,她兴奋地说:你可以考虑出书啊,为什么不多写点,出本书呢?  我听了当然很高兴。我喜欢写东西,游记散文随笔什么的,都当日记来写,在一些零七杂八的报刊上发表过。也写过中短篇小说,读大学的时候在同学中传阅。但是出书在我看来毕竟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从未想过自己这样的业余作者也可以出书。  但是她鼓励我,说我写的真的不错,也发表过作品,显然已够出版水平了。接下来我只须认真写作,写够一本书就行了。她详细向我介绍了出书的一些规则,比方说要写多少字,够多少个印张什么的。她希望我能写够12万字,这样就能印一本很成样子的书了。她给了我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期限,她说社里很快要在某地开一个选题会,要报选题,我要在此之前交付书稿。大概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我想都没想就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当然我也天真地、以一种文学女青年的口吻问她我该写些什么。她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呗。你那篇游记就很好。为了进一步鼓励我,她送给我一本她刚做的书,薄薄的一册,不到四万字,字大得仿佛大字报一般。这本书由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悟构成,走小资路线,极其莫明其妙。看完后我有两种感觉:一是鼓舞,觉得这样的东西都可以出书,我的想必没有任何问题;二是怀疑,她既然欣赏这样的东西,应该不会欣赏我。  但是毕竟她对我无所求,骗我或涮我又不会让她发财,我怀疑她干什么呢?   于是我就开始了热情万丈的写作。把从前的日记什么的都翻出来认真整理,先是围绕着游记的主题来写,好在那时候我已经去过了一些地方,也出过国,能写的东西很多。虽然很多,一篇游记写上三四千字也就到了头了,十篇不过三四万,要凑够十二万字,要写三四十篇。什么账都怕算,算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三四十篇游记意味着我在不到四个月内,每不到三四天就要制造出一篇来。关键是,我哪有三四十个目的地可以写?  但又不愿意辜负人家的美意。在搜肠刮肚地把游记写完之后,我只能在旧作中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没有发表过的东西来凑。什么谈读书的,谈音乐的,回忆校园生活的,倒也写的兴味盎然。每天下了班回家就坐到电脑前开始忙碌,直到夜里一两点钟。有时候反过来,先睡,一两点钟再起来继续写。就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然被我提前完成了。(待续)  
  不明白为什么从博客上发贴子总是大字报:(  从前一直在写感情贴,希望这个纪实贴能给舞文上的网络写手一些启示吧。  自己坐沙发。
  用力支持一下
  小瓜,告诉我,你是怎么把这点字弄大的?
  你是怎么把字弄大的?
  不知道呀,我不喜欢大字报的:(
  李公公又来了
  不是我搞的。
  03       然后我电告她,书稿写完了。她说我可以用电子邮件发给她。我犯了很多文学青年都犯过的错误,特别想跟编辑老师当面谈谈自己的作品,聆听一些教诲。我就表示说,想去看看她,当面送一次书稿。她表示非常欢迎。  那是个冬天,我在感冒,又有过敏性哮喘,正是比较严重的时候,怕脏空气和各种气味。五个小时的车程,我只能选择坐软卧包厢去,一路上昏昏沉沉,但是心中十分高兴,不停地想象着自己的书。  见了面,我递上书稿,她的第一个反应让我心寒,但是后来我就非常习惯了。所有的编辑对待普通作者的书稿时,都是这样的态度。如果你是知名作家,编辑的反应就会是截然不同的。她接过我的书稿翻都没翻就放在一边问我:晚上去哪儿吃饭?  她对我很热情。因为我们之间有一层比较宛转的关系。我在那里呆了一天多,她只字没有提过我的书稿,也没有问过我写的什么。我碍于面子,也一直不提。终于一次谈话碰到了这个话题,我试探地问:报选题能通过吗?她冷淡地说:看看再说吧。  我第二天下午走,她头一天晚上就告诉我,她有一个朋友想请我吃饭。这是我跟有些业余作者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在一些人眼里,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能理解她的朋友想请我吃饭。但是我不想接受这样的邀请,素昧平生,我向来不信一顿饭可以成为朋友,加上我正犯哮喘,怕闻生人的气味。她再三强调她跟这个朋友的关系非常不一般,而且这个朋友在当地也非常有头有脸,其兄是什么什么人。这个朋友的朋友来,她都是要请的,所以他请我也是情理之中。要按我本来性格,这顿饭我一定坚辞,但是此时不一样了,我的书稿在她手上,不愿意让她觉得我不给面子,于是去了。下午走,吃中午饭,可以把时间缩得短一些。  这位朋友夫妇两个,那个朋友也是夫妇两个,在一个海鲜酒楼。可以说一落座我就感觉非常不好,应酬见过,这么虚的没见过。就是打哈哈,不停地打哈哈,互相吹嘘、互相恭维,“历害,真历害”,评价什么都是这两个词。介绍我的时候也是这样,“历害,真历害”,我至今不知是不是当地流行这个词。我以病为推托,几乎不说话,勉强微笑,已预感到出书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饭吃到一半,那个朋友的太太忽然起身,说有事要先走,又拉着我寒暄一番,无非是“下次来一定要打电话”,我也回敬说“下次去一定打电话找我”。这位太太走了,席间出现了瞬间的冷场,感觉十分微妙。  我不停地看表,下午两点的车,都快一点半了,饭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互相恭维的话已经说不出什么新意来了。我忽然意识到,这顿饭没有结束的原因好象是因为还没有买单。于是就说:抱歉,我两点的车,必须得走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都同意,但没有人动。我的天,吃过这么多顿饭,第一次遇上这种事。正当我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朋友拿出钱包来叫人过来买单,她的那位朋友,男士,就那么嘻皮笑脸地坐着。饭费还真不算少,900多块钱,我朋友钱包里的钱不够,就问她先生要300块钱。她先生尴尬地说没有带钱。我赶紧拿出300块钱来递过去,结束了这顿饭。  回程路上的郁闷可想而知。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午那顿饭是怎么回事,想自己拖着病身子跑到那里去送书稿,竟然没有得到一个字的评价或指点,倒吃了一顿不知是谁请谁的饭,郁闷翻了。  我没有主动打电话给她问书稿的事。过了一个多月,她打电话给我了,说书稿她看过了,这种东西出不了书。“你不是名人,写那么多自己的事,吸引不了读者。谁关心你去过哪,阳台上养了什么花?你又不是名人。”我听出来了,还没有到向上报选题的那个阶段,书稿在她那里就已经被毙了。我没说什么。不能说她说的没有道理。我只是不大明白她的真实心意,当初她鼓励我出书的时候,看的正是我的一篇游记,写的正是我这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我不明白为什么她支持我和否定我的原因,竟然是同一个。  她说要把书稿退还给我,我同意了。她用快递寄回了我的书稿。打开后,里面掉出一张照片,那是她建议的我准备放在书里的一张照片。这张掉出来的照片让我沉默良久。我跟她是有一层比较宛转的关系的,她竟然不肯留这张照片做个纪念。。。这层宛转的关系从此变得有些僵硬。  这件事同样让我有所收获。我已经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也经过了大量的练笔。最主要的,出书的念头蛇一样地缠住了我的心。几乎是赌气一般地想,我一定要写书,一定要出书。(未完待续)  
  读者的收获!看了有收益!
  原来坐了沙发!继续看楼主的贴!
  期待下文
  推荐 大家看一看
  看上去很坦诚
  舞文里的文学青年们好好看看,省得天天发白日梦.
  。“你不是名人,写那么多自己的事,吸引不了读者。谁关心你去过哪,阳台上养了什么花?你又不是名人。”    :)这是很多编辑的心里话啊!
      等着小夏来收拾你吧    
  钱钟书钱老教导我们:年轻人总是把创作热情当作创作才能。希望楼主的这个好贴能让更多做白日梦的功利文学青年开开窍。先踏实地完善自己,然后再去考虑名利问题。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声明:出书和文学创作完全是两码事。出书就是个生意,你顶多说它是文化生意。
  一直不明白,木瓜说的婉转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好像木瓜是很在意的  可那位朋友却没有在意
  作者:堕落的探戈 回复日期: 14:05:32 
    钱钟书钱老教导我们:年轻人总是把创作热情当作创作才能。希望楼主的这个好贴能让更多做白日梦的功利文学青年开开窍。先踏实地完善自己,然后再去考虑名利问题。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声明:出书和文学创作完全是两码事。出书就是个生意,你顶多说它是文化生意。    强烈认同这段话。
    她对我很热情。因为我们之间有一层比较宛转的关系。  ——————————————————————————    楼主一直在强调她和你有婉转的关系?什么关系??      
  而那些所谓的热门题材千古不变:色情男女。光看那些题目就能把人吓一大跳,像什么《插入》之类的都是大热门。这个社会真是太浮躁了,急功近利到失去了理智。    说得好,这辈子我不出书,也不出这种书!
  这个社会真是太浮躁了,急功近利到失去了理智。没有人去想这样的大热门到底有什么意义,拨苗助长的结果是几乎没有人再去买书。      顶。余华说过,现在的小说家把读者都吓跑了。这对那些认真写作的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作者:夏姐姐的情人 回复日期: 14:04:15 
            等着小夏来收拾你吧  ~~~~~~~~~~~~~~~~~~~~~~~~~~~~~~~~~~~  我觉得楼主是对事不对人,也许她只是看到有这样的标题才发这样的感慨吧,楼主的很多话还是蛮客观的。如果因为这样就来收拾,我倒更相信舞文只是那么一些“急功近利到失去了理智”的人的天下了。
  怎么这个贴所有人回起来都是大字,楼主是直接从博客发的?
  精神到处文章老  人情看透意气平
  来天涯时间不长,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帖子.木瓜的话客观\理性,很值得一读.  另外,我觉得各位斑竹就象舞文弄墨的风向标,更象新闻记者,他们有一种权利也有一种职责.由斑竹标上的各色头像,无形中会对各路写手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我不是说被斑竹标上各色头像的朋友写的不好,相反,我觉得这里有很多人写的很好.希望这里的写作风气和写手的心态都更好.  我不爱回帖,应该属于那种被人鄙视的一类人.但我希望在这里能交到几个不错的朋友,不是急着出书,而是真正喜欢写作的朋友.  可能会有不妥之言,不过我已经做好了被人拍砖的准备.  一个爱读张志承作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呼__!
  作者:夏姐姐的情人 回复日期: 14:04:15                    等着小夏来收拾你吧      好笑死了.她谁啊?  快请她来,我们想看戏.  
  补充一句:    就她水平,还是别出来丢人了.
  字好大啊!!!!!!!!!!!
  他妈的,怎么都喜欢凑热闹啊,都是炒做吧/  我不管你们谁谁谁,都给你们三个字--他妈的/
    作者:染芳华 回复日期: 14:27:33 
    而那些所谓的热门题材千古不变:色情男女。光看那些题目就能把人吓一大跳,像什么《插入》之类的都是大热门。这个社会真是太浮躁了,急功近利到失去了理智。        说得好,这辈子我不出书,也不出这种书!    
  有意思。下文呢?
  字大,怎么弄的
  顶一下,说得好!
  应该顶一下的。
  写作本来就是很边缘的事情(以前叫寂寞)。大家坚持吧
  出书就得出好书。
  呵.认真地读过.我舍不得把这字体改回小的,大一点,让同志们都看得更清楚点.:)
  作者:夏姐姐的情人 回复日期: 14:04:15                          等着小夏来收拾你吧             小夏是谁啊?莫非是夏雪宜??
  忆往昔,一个文学青年,即使是想要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作品,都需要战战兢兢,看无数的脸色,陪无数的笑脸,钻无数道门槛,叫无数声的“老师”,再把无数的心血之作奉上,而后“泥牛入海”而已。一个奇特的,极端缺少文学鉴赏眼光的少数人群体,居然就能把持着一个区域的文学审美标准。在一些所谓“文学刊物”上,百分之八十的东西都是不知所云、连基本的文字美感都没有过关的“垃圾”。这样的水平,还要天天讨论“诺贝儿奖”为何不发给中国人。愚人之愚,何至于如此?!----清秋子。        ---现在年轻的作家体会不到了那种耻辱了。  
  作者:Carl_618 回复日期: 14:06:44 
    一直不明白,木瓜说的婉转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好像木瓜是很在意的    可那位朋友却没有在意      这层宛转的关系就是说起来沾着些亲戚,但因为是同龄人,我们互相对外都称是朋友。  
  04       提起“文学女青年”,大多数人会会心一笑。这是个比较暖昧、混浊的词,基本上意味着天真幼稚,有热情而没水平,时刻准备着为文学献身。对它的深层含义我心知肚明,但在努力向文坛迈进之初,只能佯装糊涂,自行调笑。在那些张嘴“上次莫言来的时候”闭嘴“王蒙经常对我说”以及“安忆最近睡眠不大好。。。”“张洁昨天给我发电子邮件”等等等等,如黄河泛滥般不停地扔出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名字的名编辑名作家面前,你不说自己是“文学女青年”,又能说自己是什么呢?  想起两个笑话。一个带些颜色,说一个文学女青年问编辑,对她的作品评价如何。编辑老师答曰:上面两点比较突出,中间较软,下面毛毛草草水分太大,日后再说吧。另一个我更喜欢些。说是一对青年男女在夜色中压马路谈恋爱,男青年激动而热诚地对女青年说:我热爱文学。。。这时一个小流氓骑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大喊一声:我也热爱文学!  真是令人费解。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我们的社会,“文学”竟然成了一种讽刺和调笑。其实“文学”并没有被调笑,被调笑的只是没成名而又有文学梦想的人,调笑的则是熬出了头成了名实现的文学梦想的人,真正离文学比较远的人,反倒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崇敬——其中道理着实简单:文人相轻。  也不能说男编辑们都是色狼,文学女青年们都喜欢献身。这是由他们的文学爱好决定的。编辑们大多兼着作家,本来就风花雪月极富浪漫幻想容易想入非非,而且说实在的,如果不隔三差五谈谈恋爱闹些第N类情感,创作灵感也容易枯竭,正面理解,也是工作需要吧。文学女青年就更是如此,拿一位获了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的话来讲:老是把那能唱几句歌写几首曲子的人当成了音乐,把那写过几篇文章出过几本书的人当成了文学。不是说女作家们都以此成名,绝不是,任何一个人想取得成功,最终还要靠自己的坚持和实力;只是现在的社会实在是太浮躁了。。。踏实敬业的人那样少,想成名想疯了的人那样多。在名和利面前,什么都是微不足道的了,何况在当今社会,即使没有名和利的诱惑,也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真正写作过的人都知道,写作不是脑力劳动,是体力劳动。写到最后时,我想起了读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学校自己的农场劳动,主要是锄草和收割。烈日下,那长长的垄沟令人绝望地一眼望不到头,拿着锄头和镰刀的手已经起了血泡,汗湿透了衣裳,浑身疼痛得几乎麻木,但却没人帮你,因为大家都在受着同样的苦,只有老师严厉地背着手站在地头上,监视着哪一位敢偷懒。于是不敢抬头看,不去想哪里是尽头,尽管一边哭一边拼命地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到了终点时回头看,简直不敢想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写作的那种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我用了4个月的时间写完了24万字。这一次知道自己不是名人,喜怒哀乐没人关心,再不敢用第一人称写作,而是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了我的第一部小说。我得意而天真地想,这下总可以了吧,这可是第三人称的方式,不是我这个小人物的故事,总说得过去了吧。其实这部小说也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在整天陷入出书梦想的时候,灵感突如其来,觉得自己经历过的很多事,很应该一写,毕竟是人生的一段记忆。写书虽然很累,但毕竟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以选择方向和进度,跟后来的出书相比,写书竟然是一个最简单的环节。  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为什么我那位朋友对我先鼓励、后打击。一开始我也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甚至对她颇有意见。后来接触出版社的编辑们多了,我才明白,编辑们对一个文学女青年的鼓励和赞美乃是职业性的,这是一些素质颇高的文化人,他们对你永远都是鼓励和赞美,附着感人的微笑。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会鼓励你写作、出书、肯定你的才华,为你设计大好前途。。。仅此而已。如果你当了真,像我一样当了真,拼了命去完成了一个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跑到他们跟前要求他们兑现当初的鼓励和赞美,那么结局只会跟我一样尴尬。在面对文学女青年的时候,他们总是那样矜持有礼风度翩翩,在听你激动地描述自己的作品及创作灵感创作历程的时候,他们大度地见怪不怪笑而不言。然后他们调转话题,开始讲莫言王蒙安忆张洁,让你瞬间陷入冰火两重天,既自卑得想当场上吊,又隐约产生了自己某天也可能跟那些人同起同坐的幻想。  真是一些高素质的文化人,那么喜欢微笑,喜欢鼓励和赞美别人,喜欢给人一些若有若无的承诺,虽然保不齐你前脚刚走,后面就是哄堂大笑,扔给你一句“傻叉”。(未完待续)    
  亲戚来了
  很认真在阅读,木瓜加油:)
  哈哈,这个字大,看起来蛮舒服.给楼主加油罗.
  我对这一行从不绝望的原因就是----------  
一开始写就碰上个好编辑.  
她只同偶谈作品,然后鼓励偶继续写.  
作品发表了,偶请她喝茶  
她说她不缺喝茶,还批评偶要沉下心来写作  
离这些世俗的东西远一点  
后来偶第二篇又交给她  
她说如此短的时间,不可能发同一人的二个作品  
然后偶交给另一地儿的编辑,那位编辑也是非常好的人  
她不仅帮偶发了,还帮偶联系正规出版社  
出了偶的第一本书    
因为她们,编辑仍然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职业    
  大字。留名。
  谁把字体搞大了?又是章无计同学噢?
  继续看!
  看看天涯的舞文弄墨的现状,就知道文女青年一词的内涵还应该再扩大一些.
  网络的出现带来了文学的虚假繁荣,心浮气燥的文学青年们被点击率冲昏了头脑。有谁相信那些天天为自己帖子沉沉浮浮担心的写手会成为文学明天的希望?
  支持,真实的话!
  写得太好了!接着写啊。让大家看看今日之出版界(尽管不能以一概全,至少也能反映一些普遍的现象),看看这世态炎凉。老实说,能写到出版水平的人多得是,能出版的也未必是好作品有品味的作品,那就要看你的关系了。文学早就受到了玷污!出版并不是衡量作品质量的唯一标尺甚至不作为其标尺。如果真正热爱文学,大可不必出版了就沾沾自喜,出版不了就灰心丧气。真正有水平的读者都懂作品的真正质量。当然,人生活在现实中,出版毕竟会带来功利,这也许是许许多多作者追求的动力;但它本身并不能证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    特别喜欢楼主的那段话——无论是书商还是出版社,都太过低估读者们的品味,走三级路线的结果可能是一脱成名,但却永远没有了发展的后劲。    书商们(含出版社),作者们,自警!  
  、、、
  好贴!  小瓜,加油更新:)
  小瓜,写作是孤独的事。真正的作家无不承担着太多的压力。  时代不需要文学,但是心灵的历史却不能没有文学。  文学不是一桩产业,而是一种信仰。有信仰,就有牺牲。这种牺牲向来是悲壮的,一如苏格拉底,一如哥白尼。他们被历史记住了。然而,还有无数牺牲者,被历史错过。文艺复兴的绞刑架,纠缠了多少冤魂。几百年之后,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站在绞刑架下悼念无名的英雄。为他们歌唱。  几百年后,谁来为我们歌唱?    
    小瓜,写作是孤独的事。真正的作家无不承担着太多的压力。    时代不需要文学,但是心灵的历史却不能没有文学。    文学不是一桩产业,而是一种信仰。有信仰,就有牺牲。这种牺牲向来是悲壮的,一如苏格拉底,一如哥白尼。他们被历史记住了。然而,还有无数牺牲者,被历史错过。文艺复兴的绞刑架,纠缠了多少冤魂。几百年之后,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站在绞刑架下悼念无名的英雄。为他们歌唱。    几百年后,谁来为我们歌唱?  
  我以前也和木瓜一样,几乎手不释卷。现在只看以前的旧书。若一年有幸读到一两本好书,都觉得这一年有收获。  有时候在书店闲逛,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无聊的书都有人出有人买?  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浮燥多么的浅薄啊?不明白的是,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感哪去了?  
  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时代,许多文学青年慢慢就成了异形人,然而自己总是浑然不觉,为自己辩论起来总是振振有词.
  忍不住支持一下,说的有道理!!!~~  未出名的时候,作者对于出版社来说,都是弱势群体!!~  即使他们开始为了得到你的稿子,会说的信誓旦旦。,但往后一签约,他们都变成爷了。。。稿费不好要!!~  相比之下,一些民营文化公司的信誉就比某些正规的出版社好的多!!~~不过,中国人就这德行,说文章浮躁,还不是从社会根源滋生的??好的作品,不一定能遇见好的编辑。。从《尘埃落定》被枪毙几次,就看出来了!!~~总之一句话,想不开就别写作了!!~~中国人多,写东西的大军千千万万,你倒下了,后面的接着上!!~~
  这么大的字,厉害,天涯第一
  谁来聊几句,倒,风平浪静
  我说楼主,你出名了就出名了,还整这个玩意儿,什么意思?这是回顾呢,还是什么
  3分走人
  从楼主到这些回帖,全都是胡说一通,要出书就出书,不出就不出,现在出书容易,写一些惹眼的东西就会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靠,好书还是有的,可是看的人太少了,诸位,你们个顶个的说的满嘴道义,似乎都在鄙视那些垃圾书,实际上你们也都爱看那些垃圾书,倒,一个个都说得冠冕堂煌的,真正好书撂你们手里,你们又觉得味如嚼蜡,并且还对好书说三道四,实际上你们都离不开垃圾
  楼上的真是名符其实啊.  没人理你,寂寞吧?  说出点有水平的话我就陪你玩.
  看懂了再掐
  来3分。
  不错,好文章!
  好文!
  ding !
  05      从前给报刊杂志投稿时,都是选准了栏目,直接寄给责编,出书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因为出版社的编辑的名字不像报刊杂志那样公开。于是采取了比较笨的办法,打电话问。  我问的第一家出版社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也知道这是中国NO1的出版社,没去想它有什么样的入门标准,对于大多数并不了解出版界的文学青年来说,知道的出版社都是闻名遐迩的大社,就像我们提起文学杂志来,知道的最多的也是《收获》和《人民文学》。当然后来我知道了,除了人民文学、作家、十月文艺等出版社外,全国的出版社海了去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士,我刚兴奋而又羞怯地说明,我写了一部小说,希望贵社的老师们看一下,是否能够出版,她就简单粗暴地打断我:你从前出过书吗?  我说:没有,可是。。。  她又打断我:获过奖吗?(后来想起来,我既然已经那样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没必要再问了。)  我说:没有。  她说:我们只出名家的作品,知道吗?或者不是名家,是新人,但是也得出过书获过奖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什么的,知道吗?  我未及做出反应,电话已经挂了。  第二家出版社是作家社,这些年来作家社可谓是如日中天,专做畅销书,在读者和作者中名气不逊于人文社。作家社接电话的是一位先生,同样简单粗暴地打断我,问我小说写的是什么内容,我大致介绍了一下。他说:你写个内容简介寄过来,别超过200字。我问寄给谁,他说就直接寄给出版社,有专人负责看这个东西,如果觉得合适自然会向某编室推荐。我说:可是。。。那边电话又挂了。  我想说:可是,我24万字的作品,怎么可能用不到200字就介绍完了内容?就算用不到200字能介绍完内容,小说并不完全等同于民间故事,文学作品的魅力还要表现在写作手法、写作风格等诸多方面,这些东西用不到200字如何表达?  然后我打的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电话。那边的回答更简洁:现在没人。我当然不能问这一位先生他是什么东西,而只能问什么时候有人。他说:我们不坐班的。我的自信心已经开始动摇,但仍然硬着头皮说了一下自己的目的。他的回答是前两个出版社的综合,先问我是否出过书,有没有名气,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后,更冷淡了,同样让我写个内容简介寄过去。我黯然无语,抢了个主动权,先挂了电话。  三个电话打完,看手边厚厚的书稿,已经觉得有些多余。但总不甘心,上网搜出无数出版社的电话开始打。就当自己做一回销售了,销售的是自己的小说。我这样给自己鼓劲。设想一下,一天打30个电话,哪怕有一个有回音的,也有希望。。。  事实上我没有打那么多电话。打过十几个后,已经心灰意冷,觉得无聊。有编辑在电话里这样说:小说啊,小说我们不出,不赚钱。然后就挂电话。这还不算过分的。有人在得知我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后这样说:你别寄书稿了,说实话,我现在一看长篇就想吐。  我意识到自己这样的做法不聪明。意识到曾让我倍感亲切的文学,原来是这样的壁垒森严,硬撞绝对行不通。我有一本很喜欢的书,不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出版社出的,里面有一篇编辑寄语,我看过很多遍,一直觉得跟那位编辑很知心似的。决定直接找这位编辑,她既然能编一本让我如此喜欢的书,应该跟我会有些特别的缘。于是找到了她的电话,说明来意,强调之所以冒昧找她,完全是因为她做的某一本书我特别喜欢。  这样的赞美竟然被接受了。当她同意看一下我的书稿时,我激动得仿佛听见她说可以帮我出书一样。第二天,我按时送书稿到她家楼下,她瘦瘦的,对我不冷不热,不邀请我上楼,也拒绝了我提出的一起吃午饭的建议,但我已经非常感谢她了。  一个月后,她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取书稿。说她看过了,我的书稿没有什么卖点,题材也不热,“现在做小说是不赚钱的”,她说。  我于是又去她家楼下取回了书稿。她仍然对我不冷不热,把书稿递给我,一句话都没多说转身就走。  我拿着那沉甸甸的书稿往回走,满心里是说不清的失落滋味。因为她把书稿一递给我我就知道,她根本没有看。    
  我的博客:http://ice_/  收录了我最宝贵的回忆
  看得出  木瓜很认真 很执着  
  同意楼上
  木瓜应该感谢他们才对.要是没有他们,可能你也不会想到网上的天地这么广阔,有这么多的人真心喜欢你的作品
  不错,要顶一下
  不容易啊
  继续看!
  接着写下去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篇文章是黑脸?
  什么意思?
  是啊 什么意思?
  黑脸?看不到
  希望继续。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是什么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