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6篇阅读题要多少和时间赛跑阅读题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当前位置:
>>>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读书摘记卡主题探险时间2012..
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浙江省中考真题
(1)伟大的悲剧(人类的群星闪耀时)&(2)海底两万里&(3)尼摩(尼摩船长)(4)遭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被章鱼袭击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读书摘记卡主题探险时间2012..”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文史常识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12.13.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读书摘记卡主题探险时间201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736710767310817495757179516161760三篇六年级的写景阅读练习题_百度作业帮
三篇六年级的写景阅读练习题
三篇六年级的写景阅读练习题
雪之韵雪,纷纷地飘着……像天堂里的小天使,舞着轻盈的翅膀,在空中打着旋儿,悠悠地降落人间.她悄悄地飘在树枝上,落在草丛上,把大地母亲装扮得异常美丽.我不禁要惊诧于她那神奇的画笔,将世界着上了这般冰清玉洁的色彩.她调皮地落在娇艳的红梅上,欢飞在青翠的松林间.最后,她累了,于是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广阔的天空,紧紧依偎着小草、泥土,和大地融为一体,孕育着那一份独特的感觉.柔柔的雪花轻抚着我.我禁不住伸出舌尖捕捉她那离合的身影,啊,真凉,一股甘甜真沁心脾.抬头仰望天空,洋洋洒洒的雪花好似一张洁白的网、飘动的纱,罩住了山,笼住了树,覆盖了一切的一切.一时间,世界变得这么至纯至美.——白雪呀,你是上帝的天使,人间的春神.我的心灵追随着你飞到了天堂,善良,美丽,纯洁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啊,雪之韵…… 1.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对雪的喜爱赞美之情的? 2.你怎样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雪之韵”的含义是什么?问题补充:波浪线是"白雪啊,你是上帝的天使,人间的春神.纯洁到这里得到了升华."第三个问题是主要回答突出雪的什么品质或者其他什么.那年的江水
四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我听从母亲 的安排,报考了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边陲村小任教.昔日的凌云壮志在繁琐的工作中被消磨得所剩无几.生活条件差,学生们不听话,领导的批评,让我倍感孤寂和怀才不遇.在这里,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不 远的江边去看浪花,因为只有浪花才能感受到我的无助和伤感.
那次是星期天,我没回家,蹬上自行 车去看浪花.就是这一次,让我心头豁然 一亮,影响了我的一生,甚至改变了我的一生.
从学校往北走,5分钟便到了江边. 江水生生不息地流淌了千百年,江边的 泥沙便也日积月累地淤积了千百层,岸边便成了肥沃的土地.可很少有人来这 江岸边垦荒播种,倒不是人们粮仓里不缺这些米,口袋里不缺这些钱,而是因为每逢夏季,江水都有可能漫到岸边,把庄稼连根拔起,冲得无影无踪,让你起早贪黑白忙乎一场却颗粒无收.因此,江边总是静静的,只听得见浪花的喃喃细语.我放好自行车,慢慢地走在沙滩上.望海鸟飞过,看浪花逝去.我已习惯了这样. 我稍微抬了一下头,却看见不远处有一片地,禾苗长得枝粗叶大壮实无比, 油油的亮光灼得我眼痛,野草疯长得满地都是.
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烈日下,竟还有一位瘦矮的老农微屈着身子 掘地锄草.我愣住了,看着那忙碌的背影发呆.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位老农在一片空地上坐下来休息.我举目四望,岸滩不远处是一片葱葱茏茏的生机,习习江风 不时让这醉人的绿摇着头,或欢笑或歌唱.而空气中也氤氲着江水、泥沙和 草儿的清香,偶有一艘机帆船向蓝天深处驶去.昔日对这一切感到窒闷的我竟被感染得出了些生气来.
我带着满脑的疑惑同老农聊开了.我不解地问:“您在这里种庄稼,水涨上来了咋办,那不是白忙活了一年吗?” 老农听后,嘿嘿地笑着说:“谁知道今年水会不会涨上来?我也没去想.你想想看,你要有收成就必须流汗,可流汗了不一定有收成.今年淹了,说不定明年不会淹,希望总是有的嘛!” 听完老农这番平凡朴实而饱含深厚哲理的话,我脑中像点燃了一团火,像拨亮了一盏灯,让我对前方不再感到迷惑.以前,我总认为我努力工作了一定会得到成绩;我付出了,一定会得到回报.看来,我想错了. 老农的话让我明白了对学生的爱得无条件地付出. 那天,天蓝,云白,心爽.我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唱着歌儿回到了学校.
之后,讲台上是我深入浅出的讲解,下课时教室里是我悉心辅导的身影.夜晚,星星作伴,我睡得很晚,月亮作证,我起得很早. 江水那年并没有漫上岸滩,老农 的庄稼获得了好收成.而我在人生路上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哲理(
反义词:孤寂(
2、“在这里,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不远的江边去看浪花,因为只有浪花才能感受到我的无助和伤感.”这句话表达 “我”
比喻那位老农的话对我的启迪.
4、老农为什么在经常被水淹的江边垦荒播种?
5、概括短文主要内容.这些作业几天可以写完?、作文2篇,阅读6篇(有答案).数学作业书2本,一本40页(有填空选择答案),一本20页(有答案)100道应用题(简单).我初一.我速度还可以,1000字作文20分钟没问题._百度作业帮
这些作业几天可以写完?、作文2篇,阅读6篇(有答案).数学作业书2本,一本40页(有填空选择答案),一本20页(有答案)100道应用题(简单).我初一.我速度还可以,1000字作文20分钟没问题.
这些作业几天可以写完?、作文2篇,阅读6篇(有答案).数学作业书2本,一本40页(有填空选择答案),一本20页(有答案)100道应用题(简单).我初一.我速度还可以,1000字作文20分钟没问题.
作文……2个小时阅读6篇(有答案)……10分钟数学作业书2本,一本40页(有填空选择答案)……4个小时一本20页(有答案)100道应用题(简单)……4个小时两天搞定!子养趁亲待“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音乐的旋律,如此令人心酸,电视机前的父母怎么有了皱纹?无所不能的父亲为何驼背了?终是明白了,他们在用青春换我们长大……时间去哪里了,流走的那么快却又那么残忍,儿女还没有为你们做什么,你们怎么就苍老了?年华易逝,古人曾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须趁早,子养趁亲待,我们不要等到追悔莫及才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亲,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根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肩膀上一代代传承。”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一个“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的颁奖词。“老人其实并不在意给他们多少钱、多少礼物。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就是抽空多陪陪父母。”这是陈斌强朴实的表达。很多人还知道另一位孝子,他只为了老母亲的一句“想去更多地方看看”,已经62岁的他就开着自己改装的“房车”,载着101岁的母亲全国旅游,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他就是陈录雪。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曾经是处级干部的陈录雪做过一件令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那就是他为了多陪陪母亲40岁时就申请了退休。他说,“我忽然觉得如果不多陪陪母亲,好像就来不及了”。他只为不给自己和母亲留遗憾。想想我们,曾几何时,母亲乌黑的秀发中增添了银丝,清秀的脸颊也爬上了岁月无情的痕迹。我们也许已经不记得小时候在母亲背上的时光,不记得在父亲肩上尽情玩耍的岁月,我们只知道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有了与父母所谓的“代沟”,我们渐渐对父母的唠叨变得不耐烦,有时还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发脾气,我们可曾静静想过,我们是否太过自私了呢?孔子曾经说过“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羊尚有跪乳之恩,乌鸦尚懂反哺之义,我们为人,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行孝须趁早,子养趁亲待,莫给父母留感伤。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歌里唱“老人不需要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我们只需要“常回家看看”。行动起来吧,别再去感慨岁月的无情,别去责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要因命运的不公而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再出现,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敬父母,父母为了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们却把时间放在应酬、网络、玩乐上……多久不曾静下心听他们唠叨家里的琐事了?多久不曾在他们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了?是否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是否为他们打扫过一次房间?记得毕淑敏曾说过: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以采用“多向发散法”审题立意。《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素歌词,简单的旋律,唱出了亲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也唤起了我们对亲情最温暖的回忆。所以考生可以从亲情的角度写父爱、母爱,写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然而这首歌还可以引发人们更多的感想,也可以让人联想到生活中其他的人或事,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对生命的感悟或是对规划人生的思考……所以说本作文题目对考生来说,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又有相当的区分度。考生在写作时可结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认识提取观点,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写作中应做到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切勿生搬硬套堆砌词语。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记叙文要注重细节描写,以情感人。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广东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36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大雪无言王剑冰中国作协罗阳事迹采访团到达的时候,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以下简称沈飞)是以一场雪的形式迎接了我们。沈飞的大门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这么多年没有改建,不是沈飞没有改建的资本和资格,是罗阳从来没有这个意识,沈飞的牌子是大,但不是靠门面来做大的。进入沈飞内部,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整洁、宏阔、气派。那是现代化的构建,也是现代化的需要。这才是大内涵,真排场,正如一个人。罗阳至今仍住在五楼,他年迈的母亲也住在五楼,都是老房子。沈飞最后一次福利建房,他没要。罗阳去世前参加航展穿的西装,还是十年前买的。戴的电子表,表带磨白了,用墨水涂成黑色继续戴。同事们都记得同罗总外出住过小旅店、吃过路边餐。生活中的罗阳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但工作上却较真较劲。让我们把时间拉回,看看罗阳最后的25天吧:2012年11月5日,主持两个必要的会议;6日,班子会;8日,立功总结会;9日,飞珠海航展;17日晚上返回,直接赶往基地;18日凌晨1点到达,5点起来乘直升机上舰;23日、24日歼—15试验着舰成功;24日晚身体出现不适症状;25日离世。那天下舰,罗阳的心血管已经发生了梗塞,胸部急剧疼痛。但是,他不愿扫大家的兴,让欢庆的场面变色,舰上有医生,还有直升机,而他只是忍着,忍着,忍到了离医院还有一百米的路上。我总是猜想,罗阳倒下时,是觉得眯一会儿就会好,就一会儿,一会儿就起来,快到年底了,沈飞那么多的事情等着要做:他要去试飞大队,机棚里那一架架新机,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飞才能交付。去年李国恩大队长接到电话,说罗总要来看他,来了,看桌上有一盘围棋,就和他下起来。李国恩心里清楚,罗总哪有心思跟我下棋啊。罗总,你就放心吧,只要天气允许,试飞的事我们绝不耽误。他要去军代表室,尽管来前已经去过,也要常沟通。那次军代表提出密封胶圈有些不合格,罗阳查出症结后,亲自主持现场会,销毁了价值两百多万的老旧生产标准的胶圈。他要去部队一线,这是每年都必须做的,现场的反馈很重要。那次走访,恰遇一架飞机在机场上检修,寒冷的冬夜罗阳不听劝说,硬是陪着干到凌晨两点,直到排除了故障。他要再次落实保健体系,去年安排了六千多职工体检,还提出专家骨干一年体检两次。然而,两年来其他人都体检了,就是他没去。他还该去看看母亲,77岁的老人独守在五楼的房子里,罗阳有空就去,他怕母亲孤单。离开时罗阳会在楼下向母亲招手,母亲总在窗口送儿子远去。他还该同妻子说说话,这么多年,他把沈飞当成了家,那个家成了客店。搞航空的保密性强,快乐不能与人分享,痛苦也不能与人诉说。妻子常常也是孤独的一个人啊。……罗阳去世的噩耗传遍了沈飞。那晚从大连出发,只有五辆车,沈飞人自发地去路上迎接他们的老总,渐渐变成了数十辆的车队。原准备送到龙岗殡仪馆,大家不同意,让罗总再回沈飞看看吧!员工早排起了长队,寒风中等待着罗总,很多员工从下班的家里赶来,还有退休的老人。已经是晚上九点,罗阳回家了,灵车缓缓,哀痛漫漫,凛风呜咽。厂区后面的试飞跑道太暗,员工们开来自己的车,一千多辆车灯像无数泪眼,照亮亲爱的罗总走过的路。“报告总指挥,一切准备就绪,请指示!”“起飞!”熟悉的场景在闪现。以前歌赞英雄,总是会发现他的豪言壮语,罗阳的豪言壮语是什么呢?或许就是那句:“起飞——”是啊,作为新型飞机的研制指挥员,罗阳期望的就是在首飞场上不断地喊出“起飞”,那是一次次责任与使命的起飞,是东方大国崭新形象的起飞!那晚过后,就有了一场雪,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雪花黏合着,形成更大的雪,仿佛无数的纸花从天空撒下。雪是有声音的,雪的声音你听不见,雪不是呼喊而降,不是喧嚣而鸣,在你还没有完全认识雪的时候,雪已经覆盖大地。雪是群体的形象。罗阳走后,我来采访的时候,又看到了一架架战机飞向蓝天,罗阳“起飞”的声音依然在高空震响。每一个航空人都明白,发扬罗阳精神,践行航空报国使命,就是对罗阳最好的告慰。飞机飞上高空,我看到了茫茫的雪原,这是东北最美的景观。我向罗阳告别,对于罗阳,我没有那么多绚丽的词汇,罗阳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真实的人,那么,我就把他比作一片雪吧——罗阳此刻,就像一片雪花,同众多的雪一起,默默地,将大好河山装点。(文字有删改)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罗阳的精神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没有选择罗阳的豪言壮语和卓越功绩,而是将他的平凡言行作为写作重点,试简析这样写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以“大雪无言”为标题?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广东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根据下面的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25字)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广东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沦落/纶巾
降解/押解B.畜牧/罢黜
商贾/蛊惑C.谩骂/瓜蔓
弯曲/曲调D.粗犷/旷达
血泊/停泊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阿庆基“造反”[芬兰]本蒂·韩佩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又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表明了作者批判警察欺软怕硬、玩忽职守、能力低下的情感态度。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意?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自中央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今年春节期间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现象明显减少,广大群众对返璞归真的节日表示欢迎。看来,风清气正是众望所归。B.屡屡发生的“扶人”被讹事件,使得人们面对等待救助的陌生人不敢上前。扶危济困这一中国人曾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如雪泥鸿爪,几乎无迹可寻。这值得全社会的反思。C.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张虹不畏强手,最终勇夺金牌,铩羽而归。一时间,这个长相甜美的冰城姑娘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D.日前,中国移动开通了4G服务,马云等人纷纷抱怨4G资费太贵,网友则认为4G应该有新的资费体系,而中国移动却坚持认为,其资费设置合理,对此,我莫衷一是。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体系通关训练3-x2练习卷(解析版)
已知实数x,y满足 则r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7-1概率、统计与统计案例练习卷(解析版)
某校从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将他们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满分100分,成绩均为不低于40分的整数)分成六段:[40,50),[50,60),…,[90,100],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图中实数a的值;(2)若该校高一年级共有学生640人,试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3)若从数学成绩在[40,50)与[90,100]两个分数段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名学生,求这2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的概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①,可谓仁之方②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②方:方法。1.填空。(2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
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写景阅读题及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