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冰心 笑优秀教案语文描写这些笑后心情有什么变化

往事二 5冰心阅读答案文章写周围的人对海浪的欣喜态度和作者一次次微笑分别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往事二 5冰心阅读答案文章写周围的人对海浪的欣喜态度和作者一次次微笑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问者采纳
每个人的一生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不论我们有多大的能耐,都难逃劫数,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值得我们深思、探讨。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人生只是一次旅行,是生命在无限时空中的一次闪光,既然人生是一次旅行、一次闪光,我们有必要探讨旅行的路线和旅途中的风险。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既然我们都是人,我想人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做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对于海,冰心有着特殊的认识,她在许多散文中都颂扬海,对大海的礼赞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海意味着什么呢?是宽阔,是莫测变化,还是浪漫情调?奇妙的是作者不予说透,而在文章中以某种隐微的笑逐渐揭开这层纱幕。
全文以热闹的笑声衬托作者的内在喜悦的,最终从笑归于平静,从而展现主题的深度。最初听说风浪要来,人们以活泼喜悦的心情像报告佳音似的到处谈论着,而“我”则暗地里从容地笑着。晚餐时船身左右摇摆,“我”又满意地一笑。晚上人们欢乐地唱着跳着,笑声四溢,然而晕船的感觉已渐渐冲淡了喜悦之情,我则为这海上的感觉而喜欢。当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只剩下我一个人静听海上潮声,我的感情达到最高点。在这些描写过程中,作者心目中的海仿佛是一个亲密的对手,时刻召唤着神圣的决斗,我抑制不...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仿写冰心笑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摘抄《笑》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仿写一句!要仿写!_百度作业帮
仿写冰心笑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摘抄《笑》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仿写一句!要仿写!
仿写冰心笑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摘抄《笑》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仿写一句!要仿写!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天上的花儿一片一片的飘到衣服上来.乍眼一看,呀!满天的天使,抱着花兰儿,向我微微的笑.随即它们用那纤长的芊芊玉手向天空中撒着,五彩斑斓,色彩鲜艳的花.&&&&&&&&&&&&&&&&
/ 冰心传 
致青年读者—— 代序时间:1984 年 6 月 11 日上午。(一)  地点:北京西郊一座高等学校宿舍大院内的高知楼。一间清洁、明亮 的书房里。  一位慈祥的老者坐在我的对面。——她的那张很有特点的面庞,能给 任何初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八十四岁的高龄了,肤色依然白里透红,除去又高又阔的额头上刻着几条明显的皱纹外,其他地方仍然显得白皙细嫩。一双丹凤眼,眼角稍微有点下垂,但是还能射出熠熠的光彩。在这流动的光 彩中,与其说是流露出睿智,不如说是流露出了更多的慈爱和宽厚。嘴巴的 线条很柔和,缓缓吐露出来的语言,是聪慧的,谦逊而又严谨的,听起来非 常入耳,带着有德、有望、有智的东方老人特有的那种令人倾倒的修养。当我向她请教:对于为她立传,可有什么意见时,她沉思片刻,慢慢地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真。我希望写得能够象我。” 这句话说得真好。这句话象一道潺潺的清泉,顿时流到了我的心里,使我感到滋润和熨贴。 “真”,是冰心坚持了一生的文学观。她在年轻的时候,就提出过自己的 文学理想“只是一个字‘真’”,“能表现自己的文学,就是‘真’的文学”①的主张。她在自己的小说《遗书》里,也曾借着作品中的人物宛因之口,抒发过她本人对于写作“真”的文学的见解。她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 活动里,都在沿着她为自己规定的这一“真”和“善”、”美”的文学理想而 前进。正是她的文学主张和实践,使她赢得了一代接一代的读者群,和文学 晚辈们的喜爱与敬仰。  我本来的意愿也是想努力写出一个真实的冰心来。我想通过冰心的全 部创作活动,勾勒出她毕生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勾勒出她在五四运动以后 的文学创作史上做出过什么贡献,勾勒出她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写下了什么 欢乐和痛苦、向往和追求,提出了哪些人生的课题,她想告诉读者哪些内心 的秘密!我想在对冰心文学创作活动的介绍中,请广大的青年读者朋友们更 加了解她,与她成为精神上的知心朋友。   ①冰心:《文艺丛谈(二)》 我深深地相信:只有“真”,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虚假和伪善,不 管用什么样的花言巧语包装,总要凋谢和枯萎,而最终总会被人们所抛弃。 歌德曾经把描写自己的传记称为《诗与真》。这个题目是意味无穷的。 善的和美的文学艺术创作,就是一首真实的诗歌。一位追求真善美的文学家 和艺术家的一生,也是一首真实的诗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愿对冰心老人的“真”字,以及一切坚信“真”字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深深地顶礼。              (二) 年轻的朋友们,请允许我把这本《冰心传》奉献给你们。 这是我为你们写的第三本传记。                我在几年前出版的《萧红传》和《庐隐传》里,描写了那两位女作家 坎坷而又短促的一生。当时,我是想要努力写出真实的萧红与真实的庐隐来 的。不过,对于我自己说来,那两本书还是探索传记文学创作的初步尝试。 然而,我在其中抒发的内心感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却引起了不 少青年读者的共鸣,这种现象的发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当我捧读着许多 陌生的朋友寄给我的信件时,我象是在一片充满了真诚友谊的海洋里游泳。 真诚的心是可以相通的,真诚的心灵就象一团灼热的火,能够彼此照亮前进 的道路,并互相温暖对方的心。有的青年朋友,甚至中年朋友告诉我:拙作 曾经使她们对那两位素不相识的女作家,流下了同情的热泪,我深为朋友们 的善良心地所感动。  但我真诚地希望:拙作不仅带给她们(或他们)同情和忧伤,拙作也 愿带给她们(或他们)欢乐和鼓舞。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提笔撰写我 的第三本关于女作家的传记——《冰心传》的。在这本《冰心传》里,我要 向你们讲述一位长寿的女作  家的故事。你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大概在童年时代就知道了她的名 字,读过她的那些文笔清新秀丽的优美散文,也许有人还与她本人见过面。 为这样一位你们熟知的女作家写传记,是不太容易的,这就象为你们熟悉的 人物画像,比为你们不认识的人物画像更难一样。所以,当两年前,北京出 版社文艺编辑室的负责人,让我为他们撰写《冰心传》时,我曾经颇感犹豫。 因为我虽然从带红领巾的时候起,就读过她的散文、小说和诗,并在作大学 生的时候,在许多群众场合里见到过她,非常喜欢她的作品,但是,在这位 既是一代才女的女作家,又是学贯中西的女学者面前,我觉得自己太幼稚了。 另外,我还觉得自己的气质与这位老前辈的气质相距较远,因此,在这个课 题面前,担心把握不准,曾经踌躇不前。然而,随着对她生平、作品的逐渐 熟悉和了解,我对她的为人也就愈来愈敬重。特别是她的那句“真。我希望 写得能够象我”这样朴实无华的话,竟然出自一位闻名中外的女作家之口, 又使我对她的抽象的敬意,升华成为亲切的景仰。  我愿意把我所理解的冰心,写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不是现在你 们见到的这位慈祥的老妇人,而是她所走过的道路——一个聪颖过人、喜欢 幻想的小姑娘,一个才思敏捷、温文尔雅的女大学生,一个虽然声名显赫但 却仍然温柔含蓄的中年妇女,直到一位儿孙满堂的幸福的老祖母。她是时代 的宠儿,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很有福气的一个。时代为她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她本人的聪明才智也为自己铺设好了成功的道路。 人,是一个多么值得研究的课题。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禀赋、气质、情操和性格。有的人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己,替自己插上了 翅膀,在美好的境界里翱翔;有的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为生活的阴影所腐蚀,为自己内心的阴影所腐蚀。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消除掉腐蚀,使自己升华起来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不会有人不关注的吧。 传记文学,就是研究人的,就是准备回答这些问题的。如果是一位严 肃和高尚的作家,例如罗曼·罗兰,他所撰写的传记文学作品,无疑就是人 生的指路标,它一直鼓舞着读者,在自己迈步的阶梯上,攀向神圣和崇高的顶峰。莎士比亚曾通过哈姆雷特的口说出过这样的话:“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是的,只要每一个人都具有理性,都发挥创造的力量,世界就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每一位为创造美好世界做出过贡献的人物,都是值得人们敬仰,值得人们学习的。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 学的精神,冰心贯彻了一生。民主,就是反对专制和暴政;科学,就是反对 愚昧和野蛮。只有走民主和科学的道路,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鲁迅 是毕生为此而奋斗的普罗米修司式的人物。那么,冰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本书就想讲述这方面一些有关的故事。              (三) 假若青年朋友们仍象过去一样地待我——有兴趣读完这本书,那么,请允许我借用冰心老人六十年前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①   ①冰心:《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一)爱我有快乐美满的家庭爱,是冰心童年的精神养料。——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五》  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境遇如何,往往会深深地影响她(或他)的一生: 她将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她将对世界和人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她将形 成哪样的性格;她将具有何种的心地;她将热爱什么,痛恨什么;等等,都 会看到童年留下的烙印。冰心这位多福长寿的女作家,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童年。她的母亲和父亲,给了她足够的、真挚的爱。正是这种温柔动人的爱,从小就渗透在她 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长大成人以后,形成了 她所独有的爱的哲学,成了冰心创作的旨趣。在过去那个阴霾和黑暗的旧中 国里,冰心爱的,是普通的人和普通的家庭。她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象她自己和她的家庭一样地幸福。正因为她看到了一些普普通通的善良的人遭遇着不幸,她的那颗温柔的心,就变得不平静起来。由于有了真挚的爱, 她才否定那些不公道与不合理的秩序,因而也就产生了憎,虽然她还不知道, 应该如何改变它。  冰心,本名谢婉莹。1900 年(清光绪 26 年)10 月 5 日,出生在福建 省福州市(当时还叫做闽侯县)隆普营的一所大房子里。在这所大房子里,居住着她祖父谢子修老先生操持的一个大家庭。这所房子里有一个很大的院 子,院子里有一个池子,池子里还养着金鱼。  因为冰心七个月时就离开了她祖父的大家庭,所以她当然不会记得这 个幽静的大院子在当时的景象。虽然她十一岁时也曾返回过她的出生地小住了一年多,但是,这座大院子,还有它的清澈的池子以及游荡其中的小金鱼,并未成为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  因为她童年时代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山东烟台的大海旁边度过的。 北方的大海给了这位南国的女儿最早的艺术熏陶,使她在奇幻的大海旁边形 成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她长大以后的文学创作是从大海的波涛声中汲取营 养的。青年时代的冰心,是海的女儿,大自然的女儿。由于她毕生形成的审 美情趣,冰心的海也是温柔的、秀美的;它既不象普希金的海,充满了辽阔 和神秘的气息;更不象海明威的海,粗犷而惊险,永远激荡着人们搏斗的气 魄。冰心的海,具有女性的温柔和圣洁,这是一种可以洗涤人们内心污垢的 美。不过这是后话了。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先生,是谢子修老先生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十七岁 的那一年,谢老先生的朋友严复,回到故乡来招募海军学生,谢葆璋在应试 通过之后,便穿起了一件旧棉袍,告别了父母和兄弟,离开了故乡,跟着严 复北上了。他进了天津紫竹林水师学堂的驾驶班当学生,在这里,认识了后 来成为他的顶头上司的海军上将萨镇冰先生,当时,萨镇冰是天津管轮学堂 的正教习。  谢葆璋由于学习刻苦,年轻干练,而步步升迁。在冰心出生的时候, 他已经担任了“海圻舰”的副舰长。那时候的海军副统领兼“海圻舰”舰长, 就是萨镇冰。冰心的母亲杨福慈,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她身体很瘦弱,而且多病,每天除去做家务,就是看书,虽然恬淡处世,天性却是极敏 感、极富感情的,是一位典型的,在当时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 她与谢葆璋的婚姻,虽然是在她九岁的那一年,由双方的父亲在做诗 谈文时包办说定的,但是,待她十九岁嫁到谢家之后,小夫妻却感情极好,使他们这一房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谐的气氛。  封建婚姻制度,从根本上说来,是残酷的,扼杀人性的。“五四”以后 的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控诉封建的婚姻制度,鼓舞一代青年为 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而斗争。然而,世界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事 情都有例外,包办婚姻有时也能结成幸福的家庭,但是这又绝不等于封建婚姻制度就不是罪恶的了。——生活真是一个变幻无穷的万花筒!  冰心是这对恩受夫妻的长女,也是父母膝下唯一的女儿。因为母亲后 来又生了三个弟弟。虽然也生过一个妹妹,出生几天就夭折了,所以膝下只 有冰心这一个女孩。因此,这个小女孩就成了母亲的掌上明珠。后来,当冰 心懂事之后,母亲曾经向她含笑地、低低地诉说过她童年时代的故事: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 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  你的弥月到了,穿着舅母送的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青缎沿边的大红 帽子,抱出到厅堂前。因看你丰满红润的面庞,使我在姐妹妯娌群中,起了骄傲。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在小冰心刚满七个月的时候,父母就抱着她离开了故乡福州,登上了 北上的轮船,到上海去了。因为上海是个大港口,巡洋舰无论开到什么地方, 都要途经上海港,停泊几天,谢葆璋就能回到家里,与妻儿团聚。  这是小冰心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她日后热爱眷恋的大海。在她懂事了 以后,她的母亲曾经告诉她,正是在北上的轮船上,母亲抱着她站在栏杆旁边,在海浪声的伴奏之下,小冰心第一次呼唤了“妈妈”。但是,冰心的爸爸说:世上没有七个月就会说话的孩子。 然而母亲坚持说:小冰心就是这样的孩子。为此,小两口经常戏谑地争论,直到冰心长大成人之后,这件事仍是他们家中的一桩疑案。  而天下哪一位母亲,不是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美丽、最纯 洁的呢!  轮船抵达上海之后,他们在市内的昌寿里安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小家。 这时是 1901 年的 5 月。后来,冰心的祖父谢子修老先生,也带着他续弦的妻子,来与儿子、媳妇、孙女儿小住。 这位续弦的继祖母,是一位会做衣服的好手。她能做出极好看的小衣服,来装扮这个小孙女儿。夏天的时候,她用雪白的洋纱,给小冰心缝制背 心或衣裤,再沿上黑色烤绸的边缝,既凉快又淡雅醒目。只是那时冰心太小,她又去世得早,冰心只能在长大之后,从照片上看到她的肖像,那是一位上身穿着沿缀着阔边的上衣,下身穿着青纱裙子的老太太。 谢葆璋是海军军官,常年在外,要隔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杨福慈一边忍受着别离之苦,一边与谢子修老先生和续弦的婆母一块儿,抚育着亲爱 的女儿。关于小冰心这段时间的生活,母亲后来曾经向她追述过: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正是暑月,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断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够说 的,因为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 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忽然一阵大风雨,深忧的我,重病的你,和你 疲乏的乳母,都沉沉的睡了一大觉,这一番风雨,把你又从死神的怀抱里,接了过来。①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每逢谢葆璋返航归来的时候,就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日子了。白天他们 厮守在一起,快乐地说笑。夜晚,当小冰心睡着了以后,他有时就带着爱妻, 坐上马车,到黄埔滩上去兜风,观看上海外滩雄伟的建筑群、美丽的夜景。 冰心和母亲的感情极好。母女俩常常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说些甜蜜的知心话。  小冰心喜欢听母亲向她讲述关于她自己的故事,母亲喜欢女儿过来抱 住她,与她亲近。小冰心最怕母亲凝神不动,每当母亲遥望窗外,或者稍稍发呆的时候,她就会跑过去,摇撼母亲的身体,呼唤她:“妈妈,你的眼睛怎么不动了?” 有时母亲想让女儿过来抱住她,就故意地凝神不动。她们经常这样亲密地相 偎相依,有时微笑,有时互相感动得流泪。  母女之间这种感情的交流,培育和丰富了冰心的内心世界。她的母亲 这种柔情蜜意的浇灌,在她童年的心中积淀了许多倾诉不完的思绪。一旦当 她形成写作的念头时,这种纯洁的情愫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奔泄了出来。在冰 心一生的创作中,有许多讴歌母爱的篇章,这些篇章使许多曾经享受过母爱 的读者,增添了新鲜而丰富的体验;也使许多不曾享受过母爱的读者,感受 和体察了这种无私的感情。这就是为什么她的有些作品,总能够深入人心和 经久不衰的原因。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有的时候也许会不满 意仅仅是描写母爱的作品,他们想更多地看到生活里的火和血,生和死,挣 扎和搏斗;但是,母爱,这一种人人都会珍视的普通人的纯洁情感,毕竟是 高尚而且无私的感情,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感情,它是  永存的。 关于自己的母亲,冰心后来在成年之后,曾经这样描写过她:小朋友,可怪我告诉过你们许多事,竟不曾将我的母亲介绍给你。——她是这么一个母亲,她的话句句使做儿女的人动心,她的字,一点一画都 使做儿女的人下泪!  我每次得到她的信,都不曾预想到有什么感触的,而往往读到中间, 至少有一两句使我心酸泪落。这样深浓,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心情啊!愿普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①关于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冰心后来在成年之后,也曾经这样写道: 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② 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担负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① 母亲,??除了你,谁是我永久灵魂之归宿?③ 小冰心,就是这样一直沐浴在母爱的温柔、深沉的海洋里。这份丰富的感情养料,不仅灌溉了她童年时代的心田,也滋润了她一生的情感。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虽说是一位行伍出身的海军军官,却也是一位舐犊情深的可爱的父亲,他对自己这唯一的爱女,也是充满了柔情。  他舍不得让女儿吃一点儿苦。当大家庭里的伯母、叔母们催促给小冰 心扎耳朵眼时,他就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 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②他还不让孩子穿紧鞋。小冰心深知父亲对她 的疼爱,所以,她刚一感到鞋子有点紧,就故意地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一见,就立刻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 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你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 脚,我也不管!’”③父亲就会真的拿起剪刀和纸来剪鞋样,小夫妻经常为了 此事笑谑口角。   ①冰心:《寄小读者四版自序》②冰心:《童年杂忆》③冰心:《童年杂忆》 那是到了烟台之后,小冰心早晨梳小辫子的时候,父亲总来帮助母亲,拿着照像匣子,哄着小女儿,嘴里还柔声柔气地说:“站好了,站好了,要照像了!”一边说,一边摆出了姿势,假作照着像,又短又粗的两个小辫子, 天天都是在父亲哄着的时候将就编起来的。  一天夜里,小冰心跑到了山顶的旗台上,父亲心急如焚,在山下着急 地呼唤她,寻找她,那种挚爱的心意,小冰心一直深深地记在脑海里。直到成人之后,在美国读书时,当她思念父亲的时候,仍然想起了这动人的一幕,以至于内心立刻涌起了爱感。 她在成年以后,写了一篇名为《海上》的短篇小说,不象她在许多散文、小说与诗里,歌颂着母爱,这篇名为《海上》的小说,是专门歌颂父爱 的。她写了两对父女之间的深情,那位穿着深黑的军服,袖子上缀着几圈金线的海军军官,无疑就是谢葆璋的化身,而那个第一人称的“我”的小姑娘,对她父亲的崇拜和依恋之情,正是冰心对她父亲感情的再现。  人们常说冰心是最善于讴歌母爱的女作家,这自然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然而由于她的双亲之间伉俪情深,由于她的父亲舐犊情深,因此,父爱,也 是她创作中的主旨之一。  由于在当时的时代环境里,年长的妇女很少与社会接触,因此,在冰 心那些歌颂母爱的篇章中,就不象歌颂父爱那样,还包含着对于他的事业的 崇拜之情。冰心在文学创作中的坚定不移和永远执着,无疑是接受了她父亲 精神力量的影响。除去享有双亲的挚爱之外,小冰心还享有丰厚的手足之情。她与三个弟弟之间情感深厚,他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讲地,说古论今,游戏嬉笑,亲如 一人。  后来,当冰心长大成人之后,远离家人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她的弟弟 们常常给她寄出冗长而恳挚的书信,告诉她:“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晚上清凉的风,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语!”①冰心爱把自己的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 我凝望天空,有三颗最明亮的星星。轻淡的云,隐起一切的星辰的时候,只有这三颗依然吐着光芒。其中的一颗距那两颗稍远,我当他是我的大 弟弟,因为他稍大些,能够独立了。那两颗紧挨着,是我的二弟弟和小弟弟,他两个还小一点,虽然自己奔走游玩,却时时注意到其他的一个,总不敢远远跑开,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小,常常是守望相助。 这三颗星总是第一班从暮色中出来,使我最先看见;也是末一班在晨曦中隐去,在众星之后,和我道声“暂别”;因此发起了我的爱怜系恋,便白天也能忆起他们来。起先我有意在星辰的书上,寻求出他们的名字,时至 今日,我不想寻求了,我已替他们起了名字,他们的总名是“兄弟星”,他 们各颗的名字,就是我的三个弟弟的名字。②小弟弟啊!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啊!③   ①冰心:《童年杂忆》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③冰心:《繁星·四》 她把自己的母亲,比喻成静美的月亮:“我半夜醒来,开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①  她的庄严勇敢的慈父,则被比喻成清晨即出、雍容灿烂的太阳:“早晨 勇敢的灿烂的太阳,自然是父亲了。他从对山的树梢,雍容尔雅的上来,他 又温和又严肃的对我说:‘又是一天了!’我就欢欢喜喜的坐起来,披衣从廊 上走到屋里去”③,开始一天新的生活。   ①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世上虽不少见,但是在中国的女作家群里,冰心童年时代的处境,确实是难得的。它使小冰心一直沐浴在爱的空气之中, 使这个聪颖过人、才思敏捷的小姑娘,形成了善良的心地,和温柔、文雅的性格。如果说“五四”时代玉成了冰心一生的道路,玉成了她文学创作的丰收,那么,她这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却是她获得这些成就的最为重要的契机。 从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过“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 句话之后,“穷而后工”几乎成了文人的一句口头禅。经过极度的艰难困苦 之后,是有可能写出动人的好作品的,但是在比较平坦和顺利的人生道路上, 也并不是注定了就不能写成出色的作品,当然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在这些 不同作品之间,也许会出现迥然不同的风格。冰心的作品,就是以她自己温 柔、文雅和清婉的风格,获得了好几代读者的心的。不过这是后话了。(二)海我只希望我们都象海!海,是童年冰心的伟大摇篮。—— 冰心:《往事·十三》  海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千姿百态、美丽奇幻的容颜和内涵,陶冶了童 年冰心的性灵与情感。  上面已经说过,冰心七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带她离开了故乡,到上海 居住去了。几年之后,在她三、四岁的时候,也就是 1903 年到 1904 年之间, 谢葆璋奉命到山东烟台去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小冰心又跟随父母迁居到烟 台。他们一家,先住在烟台市内的海军采办所,后迁至烟台东山北坡上的一所海军医院寄居,之后又搬到东山东边的海军练营旁边新盖好的房子里。 新盖的房子离海很近,“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旗台”,“旗台的西边有一条 山坡路通到海边的炮台”,“这里还驻有一支穿白衣军装的军乐队”。“炮台的 西边有一个小码头。父亲的舰长朋友们来接送他的小汽艇,就是停泊在这码头边上的。”①   ①冰心:《我的童年》,写于 1979 年 7 月 4 日。冰心共写过两篇题为《我的童年》的散文,另一篇写于 1942 年 3 月 27 日。 女作家正是在这烟台的大海旁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的。冰心自己后来曾说过:“我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芝罘东山的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见的:只是青郁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 灰白的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 生活的单调,使我的思想的发展,不和常态的小女孩,同其径路。我终日在 海隅山陬奔游,和水兵们作朋友。”①   ①《冰心全集·自序》  烟台海滨的天,是辽阔无边的;烟台海滨的水,是虚怀广博的。它们 浩瀚得没有边际,一直延伸到无限的远处,天水连接的地方。这博大的苍穹 和大海,又时时改变着自己的颜色和脾气:有时在蔚蓝色的天空下面是青蓝 色的海水,它们温柔地摇摆着,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而在浪花和海水上面, 又点缀着道道金光;有时在灰色的天空下面是青灰色的海水,风和海浪糅合 在一起,急骤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天空和海洋都变成 了漆黑的墨色,但又常常有星,有月,陪伴着它。  一个心灵敏感的孩子,可以把大海当作一名伟大的导师,从它广博的 胸怀里,接受启示和教导;也可以把大海当作一本精深的巨著,从它众多的  书页里,汲取知识和营养。 小冰心常常一个人抱膝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沉默地注视着大海,驰骋着自己天真的幻想。在她成年之后,母亲曾经向她追述过这样的一段往事:  晚餐的时候,灯光之下,母亲看着我半天,忽然想起笑着说:“从前在 海边住的时候,我闷极了,午后睡了一觉,醒来遍处找不见你。”我知道母亲要说什么——我只不言语,我忆起我五岁时的事情了。 弟弟们都问,“往后呢?”母亲笑着看着我说:“找到大门前,她正呆呆的自己坐在石阶上,对着大海呢!我睡了三点钟,她也坐了三点钟了。可怜的寂寞的小人儿啊!你们 看她小时已经是这样的天真而沉默了——我连忙上前去,珍重地将她揽在怀 里??”母亲眼里满了欢喜慈怜的珠泪。 父亲也微笑了。——弟弟们更是笑着看我。  母亲的爱,和寂寞的悲哀,以及海的深远,都在我心中又起了一回不 可言说的惆怅!①   ①冰心:《往事·十》 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竟会独自默默地坐着,在三个小时里一动不动地眺望着大海,她既没有想到要站起来去嬉戏,也没有对大海的神秘的威力,产生任何的恐惧之情,她只是象一个小小的幻想家似的,任情地驰骋着 自己的想象力。冰心自己,曾把大海称作她童年活动的舞台,而称她自己为这个舞台上的“独脚”演员。她在步入了老年之后,曾经这样述说过大海与她童年生 活的关系:  这是我童年活动的舞台上,从不更换的布景。我是这个阔大舞台上的 “独脚”,有时在徘徊独白,有时在抱膝沉思。我张着惊奇探讨的眼睛,注 视着一切。在清晨,我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 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泼满了诸天??在黄昏,我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道道一层层的,由浓墨而银灰,渐渐地漾成闪烁光明的一片?? 这个舞台,绝顶静寂,无边辽阔,我既是演员,又是剧作者。 我虽然单身独自,我却感到无限的欢畅与自由。① 她对深沉奥妙、变幻无穷的大海充满了爱恋。后来,当她长大成人之后,有人曾经问她:“为何爱海?如何爱海?”②她听到这种提问,总是觉得“快乐充溢”,“并非喜欢这问题,是喜欢我这时心身上直接自海得来的感 觉”。②她是这样回答这个提问的:“爱海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的爱起来 的。??”③   ①冰心:《海恋》②③冰心:《往事(二)·五》 的确,这种自幼就无意识地积淀起来的对于大海的爱恋,后来终于形成了有意识的对于大海的颂扬和膜拜。她把自己在大海旁边驰骋的幻想,以 及在这些幻想之中蕴藏的哲理的因子,逐渐地凝聚成为对于生活哲理的探 求。  这种对于大海的爱恋之情,终身伴随着她,也伴随了她的三个手足情 深的弟弟(她那位最小的弟弟,长大成人之后,甚至继承了父业,到远洋中去航海)。在他们长大了之后,还经常亲密地坐在一起,以大海做为谈论的题目。在一个普通的夏天的傍晚,冰心和弟弟们一块儿乘凉,他们就以大海 作话题,比赛词汇和想象力,看谁把大海形容得最准确: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 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 沉!”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 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 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飚疾转的在怒涛 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迴波电笑,云发 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楫只在小椅 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的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 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涵道:“姐姐,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象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 象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得更好了,海 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大海,陶冶了小冰心的性灵,丰富了小冰心的想象力,后来,又赋予 了冰心创作的灵感。  难怪当她登上了文坛之后,就经常写作以大海为题的诗、散文和小说。 她自己就曾经说过:“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①   ① 冰心:《往事·十四》  大海的美丽多姿给冰心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她在上面提到过的那 篇小说《海上》的一开头,就描写了海景给予“我”这个小女孩子的难忘的美感:“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岩石下面的一个小船上的,就 要感出宇宙的静默凄黯的美。”“岩石和海,都被阴雾笼盖得白濛濛的,海浪 仍旧缓进缓退的,洗那岩石。这小船儿好似海鸥一般,随着拍浮。这浓雾的 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  她在另一篇小说《遗书》中,又曾这样地描写过海上的晚霞:“晚霞真 是好,五彩的锦衾般覆盖着金海。岛山渐渐的青淡下去,似乎要睡着。”即使是在后来,进入了高龄却又遭遇到乱世的时候,她也仍然爱着海: 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我一想到大海,我的心胸就开阔了起来,宁静了下去!①大海,不仅陶冶了冰心的性灵与情感;大海,也赋予了冰心严肃的思考。  谢葆璋是一位爱国的军官。他在小冰心出生之前,曾经参加过闻名世 界的中日甲午海战。那时,他是威远舰上的枪炮二副。威远舰在大东沟决战 时,被日本侵略军击沉了。  谢葆璋泅水到了大东沟的岸上,光着脚走到刘公岛,从那里辗转回到 了福州老家。在他浴血奋战的时候,他的年轻的爱妻,曾经度过了一段忧心 如焚的日子,“因为海军里福州人很多,阵亡的也不少,因此我们住的这条 街上,今天是这家糊上了白纸的门联,明天又是那家糊上白纸门联。母亲感 到这副白纸门联,总有一天会糊到我们家的门上!她悄悄地买了一盒鸦片烟 膏,藏在身上,准备一旦得到父亲阵亡的消息,她就服毒自尽。  祖父看到了母亲沉默而悲哀的神情,就让我的堂姐姐,日夜守在母亲 身旁。”②小冰心出生之后,全家跟随他来到了这大海之滨的烟台,他就常常带领着自己的爱女,在海边散步。 尤其是在夏天的黄昏,散步之后,父女就在海滩上“面海坐下”③,他们的背后,是慢慢地落下去的夕阳,他们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 在对面很远的地方,仿佛海上的一抹浓云似的,那就是芝罘岛。岛上的灯塔,已经在一会儿一闪地发出红光。父女俩常常这样子静默地坐着,小冰心陶醉于眼前的美景,就会不由自主地对父亲说:“爹??烟台海滨就是美,不是 吗?”③父亲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摇头慨叹:“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 是很美很美的??”④小冰心听到这里,就要求父亲带她去看一看。 听到女儿的话,一向慈祥温和的父亲,竟然“拣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 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⑤   ①冰 心:《我的故乡》②冰心:《我的童年》,写于 1979 年 7 月 4 日。③③④⑤冰心:《童年杂忆》 父亲这满含着热爱,又满含着悲愤的话语,给小冰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以后,当冰心追溯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说:“因此,我从小,只知道热爱童年所在地,‘我们自己的烟台’??”①   ①冰心:《人 民坐在罗圈椅上》  除去带领女儿在海边散步之外,谢葆璋还教给小冰心如何打枪,如何 骑马,如何划船。夜晚,就指点她如何看星星,如何辨认每一个星座的位置和名字。  他也常常带领着小冰心到军舰上去,把军舰上的设备、生活方式,讲 述给女儿听。  每当小冰心走近军舰的时候,它那巍峨的雄姿及雪白、清洁、整齐、 光亮的外表,都使小冰心异常敬羡。小冰心经常见到父亲的上级和好友。象上面提到过的萨镇冰先生,民国第一任海军部长黄钟瑛上将,等等,他们的既严肃又慈爱的形象,和他们的严守纪律、恬淡处世的为人,都给冰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小便把这 样的人以及她的父亲,当作理想的人物来崇拜。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等到自 己长大了之后,要学父亲,学父亲的好友和上级,做一个象他们一样的人。 说来读者也许不信,但这却是真的:我们这位文雅、安详的女作家, 童年时却是一直男装到十岁的——“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参加了他的种 种工作与活动,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为一切方便起见,我总 是男装,常着军服。父母叫我‘阿哥’,弟弟们称呼我‘哥哥’,弄得后来我 自己也忘其所以了。”①   ①冰心:《我的童年》,写于 1942 年 3 月 27日。  她在散文《梦》里,又曾借助文中的主人公“她”,来描摹自己童年时 代的生活。  这个被叫做“她”的小姑娘,常常“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 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她”还“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 进炮膛里。”“她”的父亲“常常带她去参加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 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 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这个“她”,无疑就是冰心自己的化身。  小冰心对大海的热爱,是与对她父亲的热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 曾经说过:父亲啊!我怎样的爱你, 也怎样爱你的海!①  1908 年,当小冰心的二弟出世之后,全家又迁居到海军学校后面的新 房子里。谢葆璋在他们所住的一间面海的屋子上面,又添置了一间楼房,登 上这间楼房,眼下就是大海。 “这大海横亘南北,布满东方的天边,天边有几笔淡墨画成的海岛,那 就是芝罘岛,岛上有一座灯塔??。”②这间望海的楼房是小冰心常去的地方,“我最喜欢在风雨之夜,倚栏凝望那灯塔上的一停一射的强光,它永远 给我以无限的温暖快慰的感觉!”③   ①冰心:《繁星·一一三》②冰心:《海恋》③冰心:《我的童年》,写于 1979 年 7 月 4 日。 小冰心对海的爱恋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于她非常向往作一个看守灯塔的人。 她在苦思苦想了几年之后,终于把心愿吐露给了慈爱的父亲。请看她与父亲的一段对话:
…… “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父亲笑了一笑,说: “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说:“看守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 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群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 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首。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 方供养?”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的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他抛却‘乐群’, 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 真是透彻中道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 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了海上 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飚浓雾,海上山立之 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 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 切都是不变与永久。”“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 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想,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 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我郑重的说:“这一切, 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我走近一步, 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地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唯一的弱女,到 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唯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①   ① 冰心:《往事(二)·八》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冰心这位富于幻想的女孩子,她在小小的 年纪,就会构想自己未来的生活。而且她的想法又是多么地高尚——她要为众生而操劳,终生当一个汪洋大海里的灯台守;她的想法又是多么地勇敢,真象她的父亲夸奖她的那样,充满了男儿的气概。冰心后来给予读者的印象, 往往是一位十分女性化的女作家,而她在童年时代,却是充满了飒爽的男子 气的女孩子。一个人性格的成长,真是充满了曲折而又复杂的心理历程啊。大海,融进了冰心的生命,她的一生,都与大海不可分割了。(三)书好书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冰心:《三寄小读者·通讯四》 书,是冰心童年的亲密朋友。  冰心自小是个聪颖异常的女孩子,四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认字片。 但是,单个的字片,满足不了冰心的求知欲,她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有人物、 有情节、悲欢离合的故事。于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她不到海边去的时候, 就纠缠住母亲或奶娘,请她们讲《老虎姨》,讲《蛇郎》,讲《牛郎织女》,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  1906 年,她的大弟弟谢为涵出世了。她的母亲没有时间再担任她的启 蒙教师,就把这个职务让给了冰心的舅舅杨子敬先生。杨子敬先生是冰心父亲的文书,同盟会员,全家和谢葆璋家居住在一起。他的思想很开明,他知道小冰心爱听故事,就答应她,每天晚饭之后, 都给她讲。她从舅舅的嘴里,第一次听到了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黑 奴吁天录》,美国南部黑奴们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勇敢抗争的故事,使小冰心 激动不已,她“总是紧握着眼泪湿透的手绢,在枕上翻来复去,久久不能入寐。”①也是从舅舅的嘴里,她第一次听到了《三国志》的故事。这个小女 孩,竟然觉得刀光剑影的三国故事,比儿女情长的牛郎织女痛快得多。她听得入了迷,晚上不肯睡觉。每天上床,都要奶娘劝着哄着,还是不愿意脱鞋解衣。 为了讨得舅舅的欢心,她对白天的功课,做得加倍地勤奋了。可是舅舅是有工作的人,公务一忙,晚上就顾不上给外甥女儿讲故事。每逢这种时候,小冰心就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有时舅舅竟然一连间断了五六个晚 上不给冰心讲故事,这个文静的小姑娘,急得天天晚上在舅舅的书桌旁边徘 徊。然而这个狠心的舅舅,竟固执地埋头于自己的公务之中,不接受外甥女 儿的暗示。小冰心急于要知道故事的发展,没办法,只得自己拿起《三国志》来,边猜边看。有的字她实在不认识,但是因为反复出现,字义居然被她猜 着了。她就这样又猜又看,又看又猜,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读下去,越读 越有兴趣,居然把偌大的一本《三国志》,一口气看完了。   ①冰心:《悼杜波依斯博士》 这一年,小冰心只有七岁。  从此开了头,她看完了《三国志》,又拿起《水浒传》,看完了《水浒 传》,又拿起《聊斋志异》,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了。她看书看得着了迷,手不释卷,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海边也不去了,有时一边看书,一边自己喜笑,自己流泪。这种样子,母亲在旁边看了,十分忧虑。为了让女儿散散心,转移转移注意力,就竭力地劝小冰心出去玩玩, 她却不听。有一次母亲实在急了,把她正看着的《聊斋志异》(卷一)夺了 过去,撕成两段,她也不哭,也不叫,只是趑趄地走过去,把撕成两段的书 拿起来,接着看。她的这种痴迷的傻样儿,反把母亲逗笑了。  她就这样地读着。到了十一岁,她已经看完了全部的“说部丛书”,以 及《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 在她读过的众多的中国古典小说里,她觉得无味的是《红楼梦》,而令她最不喜欢的是《封神演义》。她的这种童年的艺术直觉是非常有趣的。《封 神演义》尽管也揭露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然而全书宣扬的是一种因果报应 的宿命论思想,人物也大都写得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性格。不喜欢这部作品, 说明这位聪颖的小姑娘长着一颗健康的头脑,头脑里装着自然和纯洁的艺术趣味。至于读了《红楼梦》而觉得毫无味道,这肯定是因为她的年岁太幼小了,她还无法领略什么叫做男女之间的爱情,况且她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 小家庭里,根本无法理解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包含的那些勾心斗角和宗派纠 纷。  在“五四”以后,不少小说家都在创作爱情题材的作品,显出了自己 与封建主义秩序决裂的态度,庐隐的《海滨故人》和淦女士的《隔绝》,就是因此而赢得了青年读者的倾心的。然而,冰心却几乎没有写到过爱情,这 是下面还要说到的。中国古典小说虽然把冰心领入了文学宝库的大门,但却无法完全满足这个小姑娘求知的渴望。她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兴趣,除去旧小说之外, 她还开始贪婪地阅读外国小说、报纸,甚至是关于革命的禁书。  外国小说是父亲的朋友们送给她的。父亲每次带着小冰心到军舰上去 玩,他们都把小姑娘抱到圆桌上,把她围在当中,让她讲《三国演义》的故 事。这些威武的军官们,觉得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会讲“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等等,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每当小冰心讲完了,他们就把自己手里的外国小说,送给她作礼物。这些小说曾是他们海上生活的伴侣,而冰心正是从这些水兵们的馈赠里,接触了外国文学,第一次从林纾翻译的半文半白的文字 里,了解到了我国疆土以外的人生故事,象《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块 肉余生述》等。狄更斯的这些小说,经过林纾古奥的文笔表达出来以后,外 国小说的那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韵味,就大大地被削弱了。因此,这些作品并未给冰心留下很深的印象。  冰心的小舅舅杨子玉,当时正在唐山路矿学堂求学,每到暑假,就来 烟台,与谢、杨两家团聚。他是甥侄辈们最欢迎的人,因为他最会讲故事。——什么林则徐烧鸦片烟,什么洪承畴卖国,都讲得有声有色,慷慨淋漓。 他还带着一些禁书,都是同盟会的宣传革命道理的小册子,如《天讨》等刊物。  《天讨》是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的临时增刊,上面登载了许多激 烈的反对清朝政府的言论,象章太炎的《讨满洲檄》和吴樾的《暗杀时代》 等,尽管带上了一些偏激的种族情绪,却充分地揭露了清王朝的专制与腐败, 洋溢着一种正气浩然的革命气氛,具有极大的煽动力量。看这类书籍,如果被官府发现,轻则逮捕入狱,重者被杀头,因此是十分危险的。倾心于革命的成人们,也只能彼此偷偷地传看,是绝对不让小孩子们知道的。但是,越是瞧着这些小孩子,越是不许他们看,他们反而越想看。于是,表哥们就怂 恿着小冰心,偷偷地拿来,然后急急忙忙地看,看完之后,再偷偷地送回原 处去。  这类书有时也由杨子敬、杨子玉兄弟与朋友们偷偷地互相寄阅,总是 经过了伪装,装在肉松或是茶叶罐里,寄来寄去的。冰心在四十年代,曾经 这样地追述过这段往事:三十年前,我的几个舅舅,都是同盟会的会员,平 常传递消息,收发信件,都由母亲出名经手。我还记得在我八岁的时候,一 个大雪夜里,帮着母亲把几十本《天讨》,一卷一卷的装在肉松筒里,又用 红纸条将筒口封了起来,寄了出去。不久收到各地的来信说:“肉松收到了, 到底是家制的,美味无穷。”我说:“那些不是书吗???”母亲轻轻的捏了 我一把,俯在我的耳朵上说:“你不要说出去。”①  小冰心就是这样漫无目的地,但却是兴趣盎然地在书的海洋里游泳, 书海启迪了这个小女孩子的智慧,而大自然的海洋又使这个小女孩子学会了 编织自己的幻想。于是,住在海边,又读了许多书的小冰心,开始用她那只 稚嫩的小手拿起笔来,写起了小说。  这是这位后来成为中外知名女作家的第一次创作尝试。而说来真是有 趣,这位后来写爱,写海,写童心,笔端充满了柔情的女作家,在童年时写 的第一部白话小说,却叫做《落草山英雄传》。据她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是 一部“介乎《三国志》、《水浒传》中间的一种东西”。②因为词汇不够,老 是重复“金鼓齐鸣,刀枪并举”之类的字眼,重复了十几次,实在没劲儿, 便停笔不写了。然而又不甘心,她的第二部小说是文言的,换用了《聊斋志 异》的体裁,取名叫做《梦草斋志异》,又是重复“某显者,多行不道”之 类的字眼,重复了十几次,也是实在没劲儿,便也停笔不写了。   ① 冰心:《我的母亲》②《冰心全集·自序》 除了书籍之外,戏剧也曾以巨大的魅力吸引过她:“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请我们到烟台市去看戏,从一个久住山沟的孩子看来,上市是一件多 么大的事啊!这次看戏,给我的印象极深。我还记得这座戏园叫做‘群仙茶园’,那天正好是演全本《三国志》,从《群英会》、《草船借箭》起,到《华 容道》止,正是《三国演义》中最精采最热闹的一段!看到我所熟悉所喜爱 的人物,一个个冠带俨然地走上台来,我真是喜欢极了。  我整整地伏在栏杆上站了几个钟头,父亲从后面拍我肩头和我说话, 我也顾不得回答。”①在她成年以后所写的小说《六一姐》里,冰心又曾绘形绘色地描写过一年一度的烟台社戏的景象。 在冰心十岁的时候,从南方来了一位表舅王夅逢先生,接替了杨子敬先生的职务,成为小冰心的第二任启蒙教师。王夅逢先生是一位很有见识的 教师,他对小冰心最重要的规劝是:“读书当精而不滥。”②这样,在王先生的指导下,小冰心开始学习《国文教科书》,以及《论语》、《左传》、《唐诗》、《班昭女诫》、《饮冰室自由书》等等。又在王先生的循循善诱之下,开始爱 上了诗。她读诗,并开始学习着写诗。   ①冰心:《京戏和演京戏的 孩子》②《冰心全集·自序》  1911 年,烟台海军学校发生了汉族学生与少数满族学生(都是北京的 贵胄子弟)之间的风潮,北京派来了一个名叫郑汝成的调查员查办此事。郑  是谢葆璋的老同学,他背地里告诉谢,近几年来一直有人到北京密告谢葆璋 是乱党,劝他立即辞职,免得落个撤职查办的下场。谢葆璋同意了,他的几 位同事也一起递上了辞呈。这样,在 1911 年的秋天,谢葆璋便恋恋不舍地 告别了他所创办的海军学校,带领全家,辞别了烟台的大海,南下回故乡福 州去了!  在返回福州的途中,全家在上海虹口住了一个多月,这时候,爆发了 震撼人心的辛亥革命。为了慰劳起义的军队,群众纷纷捐款,十一岁的小冰 心,也献出了自己积攒的十块压岁钱,送到上海《申报》,报社发给她一张 收条,上面写着“幼女谢婉莹君”等字样。小冰心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纸条珍 藏了起来,准备留作永久的纪念。  在上海住了一个多月之后,冰心又跟随父母继续南下,从水路回到了 故乡福建。这是冰心懂事以后,第一次返回自己的诞生之地。当她从看惯了的山东的渤海,走进了福建的闽江的时候,她的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江水实在比海水安静温柔得多!”①后来,在她长大成人之 后,她曾经写下过如此的一首短诗,来描述闽江给她的印象:清晓的江头, 白雾濛濛;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 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 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②   ①②冰心:《还乡杂记》 等他们回到故乡福州的时候,冰心的祖父谢子修老先生,已带领着这个大家庭,迁居到了“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①的“南后街八 十六号”④。这是一所大宅院。它“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 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 横亘着一列坐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②这所房子本是《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的家,林觉民于 1911 年 4 月被清廷杀害后,林氏家族为逃避株连,很快地从这里秘密搬走,将这所宅院卖给了谢子修老先生。 谢子修“是个教书匠,在城内的道南祠授徒为业。”③他是谢家第一个读书识字的人,他的父亲本是长乐县横岭乡的一个贫农,因为天灾,逃到了福州城里学做裁缝。又因为不认识字,一次被人家赖了账,竟然春节前还无 米下锅,谢子修的母亲为此急得自缢,幸亏谢子修的父亲发现得早,连忙把 她解救下来,两人抱头痛哭之后立下决心,如果将来生个儿子,拚死拚活, 也要让他读书识字。于是,谢子修成了一个教书先生。而他在福州的大书房,就成了小冰心回到故乡之后的乐园,她总是钻进去翻书看。她的祖父很爱她, 在一个清静的冬夜,这位老人抚摸着小孙女的头发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 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③   ①④冰心:《我 的故乡》  ②曾毅、王铁山:《灵气独钟的福州南后街八十六号——记林觉民、谢 冰心故居》③③冰心:《我的故乡》 回到故乡之后的小冰心,除去继续贪婪地读书以外,还有一个不小的变化,那就是:一向喜欢男装的小姑娘,第一次和堂姐妹们接触,也换上了小女孩的服饰。在女孩儿群里,小冰心也学会了女儿态,正如她以后叙述的: “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 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 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①“这调脂弄粉,添香焚麝的生活,也曾使我惊异沉迷。”②   ①冰 心:《梦》②《冰心全集·自序》  1911 年的秋天,十一岁的冰心考取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第一次 过上了正规的学校生活。  这所学校位于福州城内的花巷,原是一所旧家宅第,有一个很大的院 子,院子里有一口很大的池塘,池塘上有一道石桥,桥的两旁还有两处亭馆。 冰心所在的教室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子,池子旁边种着芭蕉。环境是很幽雅的。然而,过惯了甜蜜、温暖的家庭生活的小冰心,开始步入学校生活的几天,很不习惯,曾经悄悄地流过不少眼泪。但是,赞成女孩子上学的长辈 们要有话说,出来劝她辍学,她就沉默地忍受着。  逐渐地习惯了,并且交上了许多要好的小女朋友。其中,就有后来成 了她的良友之一的王世瑛。她在这所学校里,“只读了三个学期,中华民国成立后,海军部长黄钟瑛”①打电报,召她父亲去北京,这样,她又跟随着父母,告别了故乡福州, 北上了。   ①冰心:《我的故乡》温暖的家庭,辽阔无边的大海,富有精神营养的书籍,一起熏陶了童年冰心的性格。 待她步入中年之后,在四川重庆的歌乐山上,曾经这样总结过她自身性格的特点:“第一是我对于人生态度的严肃,我喜欢整齐,纪律,清洁的 生活,我怕看怕听放诞、散漫、松懈的一切。”“第二是我喜欢空阔高远的环 境,我不怕寂寞,不怕静独,我愿意常将自己消失在空旷辽阔之中。因此一 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我不喜欢城居,怕应酬,我没有城市的嗜好。”“第三是我不喜欢穿鲜艳颜色的衣服,我喜欢的是黑色,蓝色,灰色,白色。有时母亲也勉强我穿过一两次稍为鲜艳的衣服,我总觉得很忸怩,很不自然, 穿上立刻就要脱去。”“第四是我喜欢爽快,坦白,自然的交往。我很难勉强 我自己做些不愿意做的事,见些不愿意见的人,吃些不愿意吃的饭,母亲常 说这是‘任性’之一种,不能成为‘伟大’的人格。”“第五是我一生对于军人普遍的尊敬,军人在我心中是高尚,勇敢,纪律的结晶。关于军队的一切,我也都感到兴趣。”“说到童年,我常常感谢我的好父母,他们养成我一种恬 淡,‘返乎自然’的习惯,他们给我一个快乐清洁的环境。因此,在任何环 境里都能自足,知足。我尊敬生命,宝爱生命,我对于人类没有怨恨,我觉 得许多缺憾是可以改进的,只要人们有决心,肯努力。”①   ①冰心:《我的童年》,写于 1942 年 3 月 27 日。第二章 北京我对北京的感情,是随着居住的年月 而增加的。—— 冰心:《我到了北京》  上面说过,1913 年,谢葆璋接到了当时的海军部长黄钟瑛令他北上北 京,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的电报之后,他就立刻启程,北上赴任了。  几个月以后,在这一年的初秋,他的妻子杨福慈也收拾停当,带着他 们的女儿冰心和三个儿子,由孩子们的舅舅杨子敬先生陪伴、护送着,启程北上了。  这次举家北上北京,与十年前北上烟台一样,仍然是取道水路。所不 同的只是,上次杨福慈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而现在,又多了三个儿子。  这一支由两个大人和四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大军,告别了山青水秀的故 乡福州,开始了行程几千里的自南至北的漫长旅程。他们先登上了去上海的轮船,在东海上航行了几天,之后,就进入了黄浦江口,到沪作短暂的停留和休整,然后,又登上了去塘沽的轮船,在渤 海里航行了几天,最后,终于驶进了塘沽口的十八湾。  在烟台看惯了青蓝色的美丽的大海,又在故乡福州饱览了亚热带特有 的郁郁葱葱和姹紫嫣红之后的小冰心,乍一看见十八湾的浑黄的河水和极浅的河滩,内心里立刻涌起了一股抑郁和烦躁的情绪,——她觉得这里的颜色,实在是太黄了,太单调了! 抵达塘沽之后,他们又坐上了火车,先天津,后北京。虽然陆路代替了水路,而令人抑郁、烦躁的黄色,依然不改。小冰心想起了初秋的南国——那里,是一片充满了生机的绿色。深绿,浅绿,翠绿,墨绿,相间交错, 彼此映衬。而这里,初秋的北方,却只能够在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的基调上, 偶尔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的绿色,点缀其间。车窗外面那一望无际的农田里, 总是黄多青少,虽然方圆十分辽阔,却显得缺乏生气。这些一望无际的缺少生气的农田,给热爱大自然、初次来京的小冰心,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当火车徐徐地驶进北京东车站的时候,谢葆璋已经站在月台上,迎候着自己的妻儿和妻兄。他把他们接出了站台,然后又把他们安置在站外等候的马车上。小冰心就这样,生平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北京,这座历史上的名城,它曾经是几代封建王朝的京城,当时,又是袁世凯政府的所在地。对于一个初次见到它的仪容的人说来,它应该具有怎样的雄姿和怎样的魅力,才能算得名副其实呢? 冰心是在大海旁边长大的孩子,又刚刚告别了有着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故乡,她曾经饱览过大自然变幻无穷的神奇形象,以及绚丽美妙的色彩, 这个从小就爱独自幻想的小姑娘,会对将要成为她的第二故乡的北京城,有 着什么样的看法呢?  关于北京,小冰心早就听到过不少不很诱人的说法。在她很小的时候, 她的舅舅们——老同盟会员杨子敬先生,还有正在大学读书的年纪较轻的舅舅,就在家庭里的闲谈中,多次地讲起过北京和那里的皇宫。他们讲过清政 府的昏庸和腐败,讲过北京市容是如何的破旧和颓败,老百姓的生活是如何 的贫穷和困苦。所以,当小冰心知道父亲已经为他们全家在北京租好了房子, 母亲和舅舅就要带领自己和弟弟们到北京去,她却对这个将去的地方没有什么迫切的向往。这时候,小冰心已经跟随着父亲、母亲、舅舅和弟弟们,离开了北京东车站。首先映入小冰心眼帘的,竟是一座灰色的又高又厚的城墙。小冰心 坐在马车里,好奇地观赏着窗外的街景——果然象她舅舅们所说的那样,这 个赫赫有名的京城的市容,原来竟是如此的破旧与颓败。除去又高又厚的灰 色城墙之外,就是黄色的土路,这些土路是用黄土铺成的,只要风一吹,就 尘沙飞扬。  再看看街上的行人,他们大都穿着色彩单调的衣服,个个都象满腹心 事的样子,走起路来没有神采。有的迂缓,有的匆忙。在这些行人中间,还 间或看到人力车夫,他们汗流满面,穿着破烂的衣裳,拉着坐客,或是疾走, 或是奔跑。也有一些衣不蔽体的贫民,蜷缩在门洞里。这些人的形象,小冰 心看了,都觉得心酸。  这一切,仿佛是向初来北京的小冰心,印证舅舅们早年对她的讲述, 使这个喜爱大海和南国风光的女孩儿,产生了一种茫然的心绪。十年后,当冰心长成为一个大姑娘,告别了祖国和亲人,到美国去留学之后,她在地球的那一面,想念北京的时候,还没有忘记北京给予她的这 个最初的印象。她不由自主地写到了北京的灰色的城墙,和尘土飞扬的街道, 泥泞的小胡同,以及奔走着的流汗的人力车夫。可见她在少女时代第一次见 到北京时,北京留给她的印象有多深!那一次,坐在马车里,只是因为见到了分别半年之久的亲爱的父亲,才使她的茫然漠然的心绪,又渐渐地和缓了过来。 就在小冰心思前想后的时候,马车已经走进了东城一条宽敞的大胡同里。这条大胡同,后来因为演出过形形色色的历史故事而闻名中外,这就是有名的铁狮子胡同。 在这条大胡同的中间偏东一点儿,向北边斜插过去,还有一条曲里拐弯的小胡同,叫做中剪子巷。马车逐渐地减慢了速度,弯进了这条小巷子的 南口,停在了十四号的门前。——这个十四号门里,就是谢葆璋在北京安置 的新家(为了找到中剪子巷十四号这个院落,笔者曾经三次去中剪子巷胡同 寻找,又请教过几位对冰心老人十分熟悉的作家朋友,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时事变迁,门牌号码几经变更,实在难以确定哪个大门就是本世纪初的十四号。为此,笔者又专门请教了传主谢冰心先生,冰心在她 1985 年 8 月 8 日 给笔者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中剪子巷十四号旧居,是进铁狮子胡同,南 口,路西,不远,那大院恐已盖满房子了。”根据冰心本人的指点,笔者又 去中剪子巷寻访,在靠近中剪子巷胡同南口路西不远的地方,确实已经挤满了房子,因此确实已经无法辨认昔日的十四号,而只能确定一个大致的方位了)①。 当时的十四号院有一个不大的院门②,左边门框上挂着一块写有“齐宅”两字的黑底金字牌子,这是一所典型的中等人家的宅第。齐家是这所宅 子的房东,他们是旗人。户主齐老太太年轻时当过和敬公主府的奶妈子,公主府的后门就在十四号门的旁边,而大门则开在铁狮子胡同。谢葆璋家居住的房子,是向齐家 租来的。   ①详见笔者《为冰心写传》一文,载 1986 年 1 月 28 日《文 汇报》。②这是根据谢冰心先生本人的记忆描写的,见冰心《我到了北京》。 齐、谢两家在这所宅子里合住,但从房子的布局来看,他们又自成格局,互不干扰。  进院门后往右边走,一座两扇门内,那是齐家的住处。而进院门后往 左边走,走过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外院,再走进一座朝南的四扇门,则是一 个不大的三合院。这个三合院,就是谢葆璋家的住所。  三合院里,有三间正房。正房前面有廊子,里面东西两边还各有一个 套间,每个套间里都盘着砖炕。这五间北房,就是谢葆璋夫妇和四个孩子的 卧室。  五间北房里,除去东西两个套间之外,三间正房,是两明一暗的,它 们修得很讲究:有玻璃的后窗,还有雕花的槅扇,槅扇上的每一个小木框里,都嵌着一幅画或一首诗——画,是水墨的或彩色的花卉山水;诗,是我国古 典诗人的名句。这样讲究的装饰品,小冰心在烟台或在福州的家里,从未看 见过,因此很喜欢,也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进入老年之后, 她还能够背诵其中的一首七律:飘然高唱入层云风急天高忽断闻 难解乱丝唯勿理 善存余焰不教焚 事当路口三叉误人便江头九派分今日始知吾左计 柱亲书剑负耕耘除去正房之外,还有三间东厢房,两明一暗,这是谢葆璋的书房兼客厅。东厢房对面是西厢房,也是两明一暗,用作冰心舅舅的卧室,兼作冰心 弟弟们读书的书房。从这个三合院正房廊前的东边过去,还有一个很小的院 子,这是厨房和厨师的住所。谢葆璋家就在这座三合院里,一共住了十六年。 辛亥革命虽然已于两年前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一年前的元旦,又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任了临时大总统。可是不久,在封建军阀的压力下,孙中山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多少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好不容易得来的辛亥 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一个心怀叵测的无耻之徒袁世凯窃取。这个曾经向西 太后告密,用谭嗣同等维新派的头颅和鲜血染红了自己的帽顶子的卑鄙小 人,在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 年 6 月,满脑子封建思想的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开始为复辟帝制和他本人日后登基大造舆论,竟然利用手中的职权,通令各省尊孔祀孔。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面,进了海军部之后的谢葆璋,这位拥护共和,向往民主,思想开明,热爱祖国的军官,就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冰心到 了八十岁的高龄,还记得她小时候,父亲进京的前几年,在烟台海边的沙滩上,对她说过的一段话:“我在巡洋舰上的时候,还常常到外国去访问。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我觉得到哪里都抬不起头来,你不到外国,不 知道中国的可爱,离中国越远,就对她越亲。但是我们中国多么可怜啊,不 振兴起来,就会被人家瓜分了去。可是我们现在难关多得很,上头腐败??”①但是现在,辛亥革命毕竟已经胜利了,腐败的清朝政府毕竟已经被推翻了, 时代不同了,谢葆璋满以为就可以大干一场,振兴中国的海军了。没想到,袁世凯控制下的官僚衙门,比腐败的清朝衙门好不了多少。他兴冲冲地从故乡赶到北京,却被困在一个阴谋小人所控制的封建衙门里,他的处境和心情, 自然就与他在烟台大办海军学校时不一样了。所以在女儿冰心的眼睛里,他 是消沉得多了。   ①冰心:《童年杂忆》  后来,待冰心长大成人之后,在五四运动发生后不久,她曾写了一篇 描写辛亥革命后不久北京衙门状况的小说《去国》。这篇小说里的人物之一 朱衡,他的心理状态,就很有一点儿当时谢葆璋心情的影子。朱衡在辛亥革 命前就是同盟会里的重要人物,他为辛亥革命贡献出了父亲遗留给他的万贯 家财,为革命忘我地奔走,怀抱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热情,过着“今 日海角,明日天涯”,“剑外惟余肝胆在,镜中应诧头颅好”的日子,终于盼 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然而,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官场内依然是腐败不堪, 封建军阀们一言战,金钱就消耗在硝烟弹雨里;一言和,金钱又耗费在应酬 疏通中。可是一遇见对国计民生有用的事情,政府就一个钱也没有了,什么 事都不做了。这样的政局,使这个老同盟会员十分寒心,十分悲愤。他和他 的革命同志们为之流血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得来的原来是这样的共 和。这样的结局,简直是太令有志之士失望了。虽然朱衡绝不就是谢葆璋的 艺术再现,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来:朱衡这个人物的心境,尤其是他对当 时政治局面的失望,确实包含着当时谢葆璋心情的成分。谢葆璋当时的处境, 谢葆璋当时的心情,一定给女儿冰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这位女作家后来 构思这篇小说,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进了海军部之后的谢葆璋,再也不能够陪伴着心爱的女儿,到海边去 骑马,去散步了;他似乎也再没有过去那样浓厚的兴致,与女儿谈天说地了! 他过去在海边,曾经时常带领着小冰心,到海军军官学校去玩耍;可是现在 在北京,他却决不带女儿冰心到衙门里去。  他排遣自己郁闷心情的唯一办法,似乎就是种花。大概是要把南国的 色彩,转移些到土黄色的北京来,谢葆璋在自家住的三合院里,砌了一个小 花台,每天下班回来,就卷起袖子种花。  但是这个小小的花台,还满足不了谢葆璋爱花的欲望,他又在外面那 个长方形的院子里,搭起了一个葡萄架子,栽上了葡萄秧子。这些葡萄秧子,都是他在海军学校的老朋友们,从烟台给他寄来的。 继而他又把自己的花园,渐渐地扩展到了大门以外的地方。他在门口种起了容易成活生长的野茉莉和蜀葵。  光是花园还不够,他又为孩子们立起了一个秋千架子,引来了十四号 周围的儿童。  这群孩子一边在这里玩耍,一边就给这个有秋千、有花园的地方,起 了一个绰号,叫做“谢家大院”。 “谢家大院”是中剪子巷的儿童们聚会的地方,除了看花和打秋千之外, 他们还在这里跳绳,踢毽子,放风筝,抖空竹,练自行车,等等。因为有孩子,又招引来了“打糖锣的”担子,这担子里面真可说是包罗万象,——有糖球,有面具,有风筝,有刀枪,价钱很便宜。锣声一响,孩子们立刻从四 面八方跑来,谢家的三个男孩也会从院子里飞奔而出。这时,“谢家大院”就会比平时热闹多了。 这院内院外的场景,就是小冰心初到北京后生活的世界。冰心初到北京之后,没有进学校,白天父亲去上班,她就在家里陪伴着母亲和弟弟们。这时候,母亲的身体比以前更差了,常常觉得臂腕酸痛,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心散文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