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问一下有没有名言警句 励志行吗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有没有人知道教室要张贴名言警句,你会选哪句?为什么,行吗_百度知道
有没有人知道教室要张贴名言警句,你会选哪句?为什么,行吗
提问者采纳
我来帮你解答,参考: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 魏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名言警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被断章取义曲解的名言名句——看过之后才恍悟_安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881贴子:
被断章取义曲解的名言名句——看过之后才恍悟收藏
被断章取义曲解的名言名句——整理收藏人类在自然面前卑微的窘态,最容易孕育两种人,一个是痴迷的崇拜,一个是狂妄的变态,在文化领域里,别有心思的人斯文地把某些名言进行错误解读,利用名人的板砖效应,从摧残文化开始,有预谋地逐渐达到残害思维的目的,这其中不是简简单单地扭曲,而是几近变态的卑劣。 一直以来,有很多的名人名言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我们或错误解读,或断章取义,而这些已经被曲解的“名言”却借助大众传媒迅速传播,成为我们心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以下便是比较经典的几句误传名言。  
国外列子   ----误读1: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  原话: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详解:我们都以为是“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这句话,全句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当然是个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曾经多次把福特  叫做“天才”);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爱迪生承认努力,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而中国的教材上从来只有这第一句,这等于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    这句话和政治没有任何联系,不会犯中国人的忌讳,为什么会一直遭到篡改,搞的残缺不全呢?我想可能与中国的教育制度精神有关。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学海无涯苦做舟”、“题海战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制造“整齐划一”的“听话的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认灵感。政治课本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人的天赋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后天努力;当然,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天赋。教材给人灌输一种极端的观念,轻视中国有天赋的人才,实在是对中国青少年的一种摧残。    ----误读2: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爱因斯坦)   原话:上帝不掷色子  详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        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我的上帝。我真的无话可说了。且不谈西方的科学家是否都是唯物主义者,且不谈爱因斯坦本人究竟信不信上帝,教材首先就把爱因斯坦的话完全颠倒了。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色子”,教材却说:“爱因斯坦说,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于是爱因斯坦的有神论原文就变成了教材的无神论段落,我们伟大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教育又取得了一个新的成果。至于爱因斯坦会不会提抗议,这个不用担心,他去世已经几十年了,不会再有人找你的麻烦了。    ----误读3: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  原话:“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详解: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深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误读4: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布莱德利)  原话:“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Communistparty中国,那么我们会被卷入到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  详解: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就  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的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Communistparty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布莱德雷的那段话是在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作证的声明,话题是麦克阿瑟因为与杜鲁门总统发生统帅权之争,并且主张将韩战战事扩大至  中国一事,下面是原文:     Frankly, in the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参考译文——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按:指将战事从韩国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请注意,这段话出现在中国参加韩战后的日,而且采用的语气是虚拟语气,这表明这段话谈论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即日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所以,他谈的绝对不是当时中国已经参战、还在进行中的韩战,而是指扩大到中国本土的战争冲突。    ----误读5:存在即合理(黑格尔)   准确翻译:“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详解:这句话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  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而我们所学到的解释: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进而有人引申为,存在既然合理,那么也就应该。按照这样解释,他妈的,涉黄、参赌、贩毒、凶杀、强奸、腐败;妓女、黑社会、贪官、人妖、二奶、瘪三……,这些丑陋、肮脏的东西,哪个不存在,不但存在,而且还大量的存在,甚至是合法的存在,然而又究竟有哪个是合理的呢,黑格尔真的那么愚蠢么,连这些都会予以理性的承认和肯定么,我觉得如果将这句话作为一个哲学语录并且加上名人的棍子如此进行宣传的话,那也肯定是出于一帮善于玩辩证法的无赖或者是惯于给社会那张丑陋的脸擦胭抹粉的龟孙子之口。
准确翻译应该是这样的:“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注意,“理性”与“道理”是决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合乎理性是指存在有了客观基础,也就是有滋生它的土壤,有支撑它的自然地或者社会的或者个体的组织架构。而如果认为是合乎道理的,那么就等于给其披上了伦理、公德、甚至是法律的外衣。长此以往,黑格尔就会成为一群社会残渣屠杀正义的刽子手。   补充:解读这个命题首先要理解现实与理性两个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真理是具体的、现实的,现实指的是存在,不是纯粹存在,是经过辨证发展的理性的实现。所以,现实一定是合乎理性的,因为不合乎理性的东西是不容于绝对精神的。另一方面,理性也只有通过现实才能实现自己,非现实的理性是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合乎理性  的,而像吸毒、杀人、抢劫等事件虽然是不好的,但不好是一种价值判断,与是否合乎理性无关,犯罪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就个人来看,犯罪是不合乎理性的行为,但是就整体而言,犯罪是合乎理性的,如果世界上没有罪犯恐怕也是不行的。此外,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发展的本质是理性的自我发展,所以打破原有的现实是理性发展的要求,也是合理的,但是同时我们不能说原有的现实就是不的,它也是合乎理性的,只是理性发展了,如果固守原有的现实就不是合乎理性的。
续(补充)
一 如果说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事实上,这是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用来讽刺胡克的一句话。 牛顿事实上是一个非常桀骜不逊、骄傲的人,牛顿在给虎克的信里称赞虎克是“巨人”,其实是在讽刺虎克。不仅因为虎克在光学的成就 还称不上巨人,而且因为大家都知道虎克这个人身材矮小,可能还有些驼背。 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过这样一段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熟悉的,非常壮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紧接着写道:“因此,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可能马上就有人反对,认为这不可能是保尔的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是因为这段话与上一段的意境大不相同,如以此教育孩子可能会有“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要醉死梦生,赶紧享受人生”的颓废消极影响,那我要说:也可以认为“人生短暂,赶紧奋斗”么! 三 马克思在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 这是为人类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 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的确又是一段感人泪下的壮丽名言,又可能感动过好几代中国人。假如我说,马克思在这同一篇文章中写道:“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与上一段相比,似乎给滚烫的头脑泼了一瓢凉水。 四 知识越多越反动原句:“如果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主席老人家都不能幸免啊…… 五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句话被政治教材曲解为:你不看花,花就不存在。事实上,王阳明并没有否认花存在这一事实,他的意思是:当你没看到花的时候,花对你也没什么意义;只有你看到花的时候,花的颜色进入你的眼睛,传入你的大脑,你才知道这里有朵花,是这样的颜色。 六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曲解:指人心灵的广阔和博大。其实在《悲惨世界》里结合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心的神秘,深邃和可怕。
七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明显,他也是想强调后面。 八 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因为这句话,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被中国人拿来当作信口开河的笑料,成为了西方哲学愚蠢一派的代表。实际上,原句是:“只要我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但上帝能够感知。”至少能说明,贝克莱不是个白痴。 九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这句名言,自被马克思引用后,备受世人推崇。不过我想,凡事都应有个前提,但丁首创也好,马克思引用也罢,大概总是要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走下去,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而决非不论对错、不管效果地一意孤行。如若不信,请看一下马克思原文:“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误读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新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说明:《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那么,是哪一句孔子的管理名言被误读了呢?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从汉字中引入标点符号以来,在所有的印刷物和近来的电子读物中,《论语·秦伯》这句话表述变成了: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是站在“民”的领导的角度讲的,讲的是对“民”的管理。于是,“(民)不可使知之。”把“民”与领导的关系对立起来了,成为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至今,这句名言在一些管理书籍和文章中也常常被批判地引用。    我把这句名言更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字面上看,这里的字大多可以直接解释。应该说明,其中,“由”字为动词,有任用、听任、遵从、践履等等多个含意。我选择“任用”。这句名言,可以解读为,孔子说:“你行的话,就任用你;你不行的话,就培训你。”从企业管理角度,其要点是,不是把员工看成是顺从你的工具,而是要重视员工的学习和发展,合格的员工要任用他。使员工和领导成为企业成长与发展不断实现企业新目标的利益共同体。    “……(民)不可,使知之。”与同一本书的《卫灵公》中有,子曰:“有教无类”这句话一脉相承。也使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两千五百年来,孔子的儒家学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影响着华人世界的企业文化。发掘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中有益的管理理念,对推进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误读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Mao.ZD)   原话:“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说明:这是开国大典毛主席说的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应为"中国人"。理由参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12期《"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毛主席名言误传的澄清》一文。    综述:看来,名人的确不好做,稍不留意,说出去的话就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走样变形,甚至与自己的本意大相径庭。至于名人名言为何会被误传,个中原因有待探讨。只是,以后大伙在接收相关信息时,可得留个心眼了,说不定您奉为信条的一句至理名言,其实不过是被人意淫过后留下的一堆“文字垃圾”
----误读3:“以德报怨”——孔子
原话是这样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误读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
孔老先生很郁闷,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误读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这样会搞死自己的”,呵呵,圣人们其实也不是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他们其实也很现实。 ----误读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要是以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还以为是老子在骂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有些人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他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误读7:“相濡以沫”——庄子《庄子·大宗师》
这条其实误读的好!原意还是需要按原句的上下文来理解的,我们来看看原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大宗师”篇中的一个故事: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求生存。鱼的感情虽然真切,也令人感动,但毕竟是无益之举。靠着呼吸和唾液的一点点湿气,也许鱼可以多活一点时间,然而那毕竟不是大泽,鱼终究还是脱离不了死亡的命运。当死亡真正降临时,这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庄子一向提倡顺应自然,认为与自然合二为一才是人的至高境界。人如此,鱼如此,天地万物都应如此。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心无挂碍,达到绝对自由的地步。鱼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彼此相忘,各自在水中自由的生活,至真至纯,自然就不会有相濡以沫,当然更不会有随之而来的悲喜之情。庄子的原意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庄圣人在这里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了,有很严重的因噎废食倾向!试想人如果抛离感情活在世上,那还不行尸走肉一般~夫妻间如果不相濡以沫,如果遇到困难了,那还不直接OVER了!
----曲解1“无奸不成商。”
----古代词
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 ----曲解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在今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为形容老师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感人奉献的经典名句。可其实这句诗的原出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却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丝方尽的“丝”与相思的“思”同音,比喻为爱相思流泪,至死不干。
----曲解3:无毒不丈夫。
------古代成词
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 ----曲解 4: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是对隆中卧龙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
误传一: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误传二: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误传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八卦一下,庄子此人,实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和性情,都非常十分很特别对我胃口,什么大家不爱听这些?那算了,本来想抖点猛料让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我这个好同志的……好了好了别扔鸡蛋,我说正事还不行吗?好,先来看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有个度。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不浪费了么?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就算我们拿现在的世界观来衡量一部《庄子》,仍能发现他的学说里,有许多是符合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可叹的是,就是这么一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他一句劝解读书人适可而止循序渐进的话却被一些叫嚷着“人定胜天”的人当成了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来供着,科举改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应试教育,于是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可素质却一年比一年低下,最后整黄了吧?你看现在大学文凭都和废纸没什么两样了,这帮人还不醒悟,还是继续读,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读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嘿,好象我已经老了捏,很多知识也用不着捏,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最后再说一句私人的牢骚话,最近我去图书馆,总看见一帮老头老太太天天在那侯着,一见有啥免费的学习班就往里钻,也根本不管别人老师是教着什么,各位老爷爷老奶奶们,听我这个后辈说句话,您们这不瞎捣蛋么?赶时髦啊?摆个性哪?想让我们称赞下您啊?还是真打算活到老学到老啊?自个儿细细思量一下有什么意义么?能不能腾些地方给些真正需要的人进去?连“量子力学基础浅谈”都有街道的老大妈在里边占着位置,我真是无语了…… 误传四: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点轻松点的吧。    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江湖”就是这么来的,没想到吧?  
恩,恩,回来,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有个大学的同学,是个陕西的女孩子,她在上学时找了个陕西的男朋友,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当然包括了身体,可是那个懒惰的男朋友对她很不好,常打她骂她象佣人一样地指使她,却又根本离不开她,我们惊奇的是,她竟然一直默默忍受了下来,一忍就是四年,我们忍不住问她,你们过得这么辛苦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呢?她却这样回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在一起不是很快乐,但这不就是相濡以沫吗?”
我无言,这能算是相濡以沫吗?为什么明明外边有更大的江湖,更宽广的天地,为什么明明知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未来,却要把双方都绑在一起,不开心地继续过下去呢?我们都身处一个传统思维占据非常强势地位的社会,一句相濡以沫,不知道让多少爱情做了这种传统思维的牺牲品。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开心,别人的称赞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别人的指责又能怎么样?唉,说大了,有点没边没际,父母也教育过我劝合不劝分的道理,这话题也到此为止吧,劝合不劝分,相濡以沫啊,原来我也不能免俗。
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误传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无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下三流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立时或悟道飞升,或肉身成佛,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小瘪三变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基本上,这些孩子的思维都可以总结为一种抑郁太久的被压迫感大爆发,就好象连老天都欠了他们个十万八万似的。可是呢?另一方面这帮无政府主义的家伙又没胆子喊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更牛B的话,更不敢扯出个大旗子大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最后,只好喊一喊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表达一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憋屈。说实话,其实我挺同情这些人的,无政府主义没什么了不起,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过无政府主义的阶段,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没有青春,我也经历过那种思想特别冲动觉得这世界上谁都跟自己过不去的时代,不同的是现在我知道了怨天尤人一点用都没有,社会是不公平,社会就是这么吊不公平,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公平,你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但就算我非常理解他们的青春年少,我还是有必要得跟这些后辈们说一句,你们这句话,其实恰好用错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你们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说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你们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误传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上》
儒理学家和一群封建卫道士们总是如此曲解这句话,认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我不禁怀疑,孟老夫子竟也如此愚昧,将一个夫妻的生育问题列为不孝之最?还有,既然无后为不孝头兵,那为什么生了女孩子还会被认为不孝呢,难道女人就不是人么,就不是他们的后代么?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亚圣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坑害了多少无辜的妇女。
然而事实仍然是卑鄙的社会群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原文进行断章取义所制作的封建枷锁。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没有做到后辈的本分为最。舜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就自行娶了妻子,是无视尊卑、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极大的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看看吧,名言往往都是这样出炉的,并被别有用心的人借助名人威力大肆宣扬,祸害人间。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与人类思想的分化和升华,丁克家庭已经成为最佳的一种生活方式并首先被知性的精英阶层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们都以摒弃了凡俗的传统家庭模式,以二人世界为舒适的生活架构模式,其实丁克与非丁克都是一种家庭组织形式,无所谓优劣,如果真的站在哲学层面来讲“不要孩子”其实才是最佳的生命生存状态。即便是圣人的言语,那又有什么值得遵守的呢,圣人管圣人去吧,我们是凡人。
误传七、“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愚民的当权者、官本位者或怀有此观念的人,总是搬出“学而优则仕”来教化那些渴望翻身做老爷的读书人说:学习吧,Good Good Studay,Day Day Up,学习好了就可以向我们一样吃皇粮,坐在百姓头上当爷爷,最起码也可以以百姓为鱼肉当个寄生虫,以他们的生活状态为光辉榜样,再甩出这句极具诱惑的话勾引着无数学子痴痴呆呆读圣贤书、踉踉跄跄的往仕途上挤,以读书之后能够成为身穿黄袍马褂的奴才为荣,因为圣人都说了“学习好了就当官”。
这也是一种断章取义的严重曲解,其实它前面还有一句让人引起怀疑的话被阴险地薅掉了,其原文是这样的,“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应该怎么解释呢,难道还能说:当官当好了就去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去当官?这显然是没有逻辑的屁话,并且古往今来当官的都不是最优秀的。“仕”在古代有“做事”的意思,而“优”在古代有“空闲”的意思。正常的解释应该为:做事如果有空闲了就去学习,如果学习结束了就找点事做。这本是一种交替学习理论,却总是被曲解,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人的可悲奴性,总觉得能被国家选中当个棍子是最荣耀的,一如现在的公务员热,这也造成了中国文明的必然衰落与民智的难以开化。
误传八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论语·阳货》
这句话总被一群白痴+无知,又颇具土匪+瘪三性质的人拿来侮辱女性,并且把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观念推向了一定的高度,定下了文化的基调,孔子也成了无数闻听此言大为恼火的女人最为怨恨的文化痞子,难道他老人家就不知道他的母亲也是女人么,难道他母亲也被他推向一群阴险小人并与之为列么?
其实这句话中的小人是被严重曲解的,“小人”在古代是指没有渊博学识和高雅情志的人,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并且孔子说出这个话是有前提和原因的,也就是说此话中的“女人”与“小人”是特指,而非针对所有的女人。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随后留下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也就是说孔子觉得自己被当作花瓶了,感到没面子,很郁闷,所以鸣了一下不平:卫国公老婆怎么跟一个普通百姓似的,一点涵养也没有,难以交流,靠近了就看见了那副骄扈无知的模样,疏远了还会招来埋怨。
可见,老夫子没有那么素质窳劣的侮辱广大女性,而是一群道貌岸然的男权士大夫们假圣贤之言制造的男女阶级性冤案,更是封建礼教下掌权的男人集团摧残女性的一个道统的文化阴谋。
世人应该认知,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粮食,对文化进行曲解的那些阶级和个人,是在用阴暗的心理塑造着人们畸形的灵魂,继而在病态的定义和解读下对人们实施有图谋的宣传、愚弄更是一种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下流的高科技犯罪。
不知道有没有耐心看完的,反正哥是看完鸟
没有不适凡人的圣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言警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