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吃不胖不?

心理导读: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消极归因风格”,这是不快乐的人常用的悲观思维模式,总是习惯把事情想得很糟。越想越情绪低落,心中眼中只被这件事填满。直到天和地都变灰了,才开始绝望为什么只有自己一个人被困在这个只有灰调的世界。——<
他们宅在家里;饮食不规律,或暴食,或绝粒;昼夜颠倒,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情绪低落,自我贬抑,对很多事失去兴趣;喜欢泡在网上;很少和朋友联络;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对生活看不到意义,也看不清未来。
他们的亲友很着急,但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们。因为他们的困境在别人看来,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有意为之---明明只需要一点点意志力,事情就可能完全改观。他们为什么宁肯睡在垃圾上,也不愿意起身打扫房间?他们说需要帮助,但为什么不论别人的劝慰多么苦口婆心,辞情恳切,似乎都不能撼动他们分毫?他们安静的听着,却显然根本没打算听从任何建议。这种充耳不闻的态度,实在让人着急,是吗?
对于那些关切或指责,他们常常保持沉默。如果能够推心置腹,他们会说,他已经感觉不堪重负了,对这种状态,他真的无能为力,也许只有某种强大的外力才能指引他逃离困境。 这些说辞,可能让人很恼怒。为什么他们自己不能振作一点,而要放任情绪控制他们的生活,或者把期待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们是想振作起来。你不知道他们的愿望有多强烈,强烈到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几乎要‘五内俱焚’。可是他们真的做不到。他们好像被卡住了,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做任何事。就像中国神话里的捆仙索,一旦缚住,手脚俱在,意识清醒,但却不能动弹,也无法挣脱。
如果对他们说:出去散散心吧,一切会好的。多做运动,晒晒太阳,坚持住,加油!……他们的回应常常是沉默以对,或者笑笑不再说什么。他们明白你说的都对,只是,越是向他们的意愿呼吁,他们就越是感到,单纯有意愿还是做不成什么。奇怪么?这其实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能为所欲为。
他们病了。
抑郁症这个词,现在常常出现在媒体上。所以人们差不多都同意,有抑郁症这回事。但如果自己身边有人声称罹患抑郁症,那么多半是不容易接受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言谈举止明明和常人无异,怎么就病了呢?而且,就算是病了,能有多严重?不就是情绪不高么?
这样的想法,也是让抑郁症患者和周围人的交流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没有可以展览可以同情的伤口,也没有触目惊心的医学图像,甚至没有高热的温度和疼痛的反应。他们看起来如此正常,所以,尽管他们其实是在荒原上日复一日的跋涉,但是因为没有人看得到,所以没有人相信,他们其实已经撑不下去了。
他们很想让自己满足人们的期待,可是他发觉自己做不到。这让他们在面对那些善意的关怀时,倍感压力和内疚。所以他们试图减少社会交往,以躲避关切。另一方面,因为抑郁会让一些个性被放大和表现极端,当他们屡屡显得意志消沉,对生活过多的抱怨,对情感有过分需求和依赖,以及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时,这可能会让最初曾给予他们支持的人感到厌烦,并开始回避他们。而他们会很快察觉变化,于是社会支持的正向强化被中断。双方作用力的结果是,他们以更强劲的方式重新坠入黑暗之中。
他们在生活中总会面临一些没有解决的冲突,没能满足的要求,或者无法忍受的负担。这些情绪、挫折和伴生的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很糟。因此,悲伤,无助,空虚,绝望,焦虑,愤怒和自我期许的种种情绪在内心不断交战。大部分时候,它们能够被隐忍,被宣泄,被逃避。但也有时候,就算努力克制,负的情绪仍会不断聚积能量,左右奔突,就像奔流的“火之溪流”,寻找最近的豁口。而此时,最不危险的路径就是——把冲突转向内在。
在睡眠失调,暴食厌食,沉湎幻想,依赖酒精,冲动购物,宅在家里,上网消磨时光等等自我损害的倾向下,其实是逃避现实压力的目的。面对那些无法化解的压力和紧张,闭上眼睛会不会好一点?不听,不看,假装一切不过是场恶梦。睁开眼睛的时候,应该会好一点吧?至于那些不喜欢的事,推到明天做吧,也许有一天,一切会自行好转。今朝有酒今朝醉。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悬崖。
就这样,他们远远避开让他们不喜欢,不习惯的人和事,躲回可以完全掌控的世界,自动自发成为家的囚徒。生活简化到只剩下最基本的需求。在这个简单的,熟悉的尺幅天地,他们可以像母亲怀中的婴儿般舒服安全。不过在他们心里,却始终有个声音在提醒他们,对于麻木的生活状态的厌弃,对未来无能为力的焦虑,和对自己深深的失望和自责。
因为逃避,该做的事越积越多。堆积如山的责任让人产生深刻的挫败感。为了抵消失败感,他们不断寻找方式,试图填满空虚,于是就有了那些自损的行为。但羞愧与恨意的侵蚀有时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遁形。这种充满焦灼的情绪,常常无助于激发行动力,反而导致意志的瘫痪。于是在新一轮挣扎后,他们又满怀焦虑和悔恨,更深的躲藏回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扭结的循环。就像爬行在莫比乌斯带上的小虫,误入了一个只存在单一曲面但却自我永续的奇异世界。
在他们的自我观感中,有时觉得自己仿佛被施了魔法的隐身人。纷繁世界与他擦身而过,他却只是身处虚空的旁观者。没有人知道他迷失在黑暗之中,也没有人会前来搜寻。他试图呼喊,寻找出路,但一些无法触及的障碍让他和世界隔绝开来。偶尔有人听到呼救并想要提供帮助,但他旋即发现,每个愿意帮忙的人都无法达到他特别要求的高度。渐渐他发觉,在这个孤独喧嚣的世界里,他看不到任何潜逃的可能。于是慢慢凝固成一个僵硬漂浮的姿势,无助地听任命运摆布。这幅画,可以叫做“无泪的悲伤”。
每一天,都有人感到自己很不幸。古希腊的英雄阿喀琉斯就曾仰天太息---我是宙斯之子,克罗诺斯之子,却要忍耐莫可言状的苦恼。林肯也说---如果把我的感受同样传播到全人类,那么这个世界上将再也看不到一张快乐的面孔。真的,心境障碍的蔓延速度令人吃惊,以致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是处在一个“抑郁的时代”。
被抑郁困扰的人,其实常常拥有一些很优秀的品质。他们敏锐,理智,富有创造力,不满足于平庸,对生活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相信幸福要靠自己奋斗,也相信只要一切做得正确,世界就会色调明快,笑容灿烂,结局美满---就像小学课本的插图或者广告和流行剧集形容的那样---无论多么重大的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解决;好人不会永远受伤;关键时刻总有人伸出援手;只要坚持过黑暗时刻,前面必然是光明坦途……这些,应该没有错。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可是这样的信念体系 无助于我们正确判断在现实世界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努力和耐心。
抑郁的人习惯把事情想得很糟。越想越情绪低落,心中眼中只被这件事填满。直到天和地都变灰了,才开始绝望为什么只有自己一个人被困在这个只有灰调的世界。这种悲观的思维模式,心理学称为消极归因风格。他们的思维好像可以自动进入熟习的频段,给看出去的世界加上灰色滤镜,让一切变得黯然失色。
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这种消极的解释方式,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期。
举个不具有普遍性的例子。如果童年时代对爱的需要一再被忽视,被拒绝;或者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里,掺杂着否定,轻视,讥刺和不尊重,孩子会凭借本能学会隐藏自己的委屈和失落。学着用讨人喜欢的,虚假的自我迎合父母的期望。他们的眼睛会始终看向父母,希望父母高兴,希望获得渴望的认可和关注。因为:你一定要喜欢我,重视我,觉得我好,我才感到安全。
他们害怕让人失望。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要求自己必须成功,必须坚持,必须完美,必须承受一切。否则就是有罪的,应该被责备的。这是一种自虐的义务感。多么孩子气的完美主义。这让他一生都不快乐。
这种错误的模式如果被固化下来,陪伴他们直到成年,他们会习惯于否定自己。因为经验告诉他,只有假装出来的完美的自己,才会被接受。而真实的自己,不够好,也不被人喜欢。这种割裂式的评价,让他们始终体验到内心需要的不平衡。一边是对爱和赞许的过度渴望;另一边是心底始终伏藏着的无助,愠怒,不信任和不能感到安全。
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让他们不快乐。假装的自我耗去他们太多能量,为了补偿情感的空虚,他们用暴食,游戏,冲动购物的方式填补缺口,以获得暂时的满足。但是这种表面的平衡是如此微妙,如果有突然的事件唤醒了最初的创伤,或者因疲惫而临界他们力量的边缘,他们的反应很可能会出人意料。比如对微小的事件做出暴怒的反应。而更多的则是精疲力竭,仿佛全身力气都已经耗尽了。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也不知道。就像突然天降罗网,把他们困在里面,而他们只有麻木的承受。但是,这不是真相。因为压垮大象的永远不是一只蜜蜂,而是之前已经让它消耗殆尽的负累。
爱情测试:
性格测试:
心理短片:
心理游戏:
相关人气资讯 :
抑郁的人通常会十分专注地思考他们的问题,陷入一种持续沉思状态...
紧张兮兮、焦虑不安、一大堆情绪无处安放?学习管理你的情绪,让...
孤独的人是懂得社交技巧的,问题是当他们需要这些技巧时,他们就...
能说什么,可能这已经变成骨子里的东西了
说得好对啊,我就是这种抑郁症!问题是我该怎么办呢?这病无药可救的吧!
本文只是分析了抑郁的一些心理现象,而没有对怎样摆脱抑郁提出可靠见解,实用性不高……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作者不需也不必帮助每一个人,挺住意味着一切 ;)
看来真的是,呵呵,快坏掉了的感觉。唉,有空了去看心理医生吧…
我也病了,我该怎么办?求解救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莫过于此
这就是为什么有“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的说法了
只有相互理解的人才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关键是很难有人能够了解这种感受
然后恶性循环
越来越严重
如果这个世界的人们能够体验各种人格和性格的感受
那么我想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
这说的就是自己了,看来我也病了
深表同感,说到心里去了。
有解决办法吗
以为看到后面有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心理学吗?说道我心坎里去了,谢谢
所以不能时时挂在网上!要往家之外的世界探索,不要害怕别人的伤害,因为人性不是单一的,生活中总有那么多让你难堪失望的人,不能接受这样的挑战,那就是懦弱!怕什么,北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呵,说的就是我,然后呢,不还是一样的过么,混一天是一天,那天真承受不住了,一死了之,如何,呵呵哈哈哈哈
好像说的就是自己一样
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别人看来无欲无求,毫不在意.其实内心都是对自己的失望与自卑.
迈过那道砍儿
今天,我来当小编! &
推荐情绪管理:
编辑推荐:······
热门测试 :
& &All Rights Reserved. &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博客等级:
博客访问:8,586,786
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常回家看看”?
7月1日起&#65292;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65292;其中被称为“常回家看看”入法&#65292;即“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65292;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为什么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强调子女要“常回家看看”&#65311;总是因为如今回家看望父母的子女少了&#65292;看望的次数不多&#65292;停留的时间也不长&#65292;敷衍了事&#65292;形式的居多。那么&#65292;问题出在哪儿&#65311;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我想&#65292;子女不愿“常回家看看”&#65292;除了子女的问题外&#65292;老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对这些问题观察、思考得比较多&#65292;现分析如下&#65306;
代沟严重&#65292;难以沟通。不少老人&#65292;尤其是农村老人&#65292;文化程度不高&#65292;不少人不识字&#65307;有些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则疏于学习&#65292;不能与时俱进&#65292;对社会的风尚、热点和流行缺乏了解&#65292;不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这些老人&#65292;和子女本来就有代沟&#65292;何况知识更新不足&#65292;就更难找到共同语言。子女回家后&#65292;除了嘘寒问暖&#65292;关心一下老人的饮食起居和身体健康外&#65292;基本就无话可说了&#65307;有些年迈老人&#65292;要么反应迟钝、动作迟缓&#65292;要么耳背、口齿不清&#65307;偶见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65292;整天痴痴呆呆&#65292;指手划脚&#65292;自言自语……子女呆在老人身边&#65292;无话可说&#65292;相当无聊。子女辈都这样&#65292;孙子辈的就更不必说了&#65292;和祖辈完全没有交流点&#65292;更不喜欢和老人在一起。由于沟通有障碍&#65292;时间久了&#65292;有些人只是给点钱&#65292;或者打电话简单问候两句&#65292;并不想和老人呆在一起&#65292;更不愿意住在一起。我有个年龄相仿的同乡人&#65292;住在城里&#65292;距离父母不远&#65292;却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回乡下看望父母了。
习惯不同&#65292;难以适应。有些老年人习惯不好&#65292;包括卫生习惯、家庭礼仪等等&#65292;都和子女有差距。比如&#65292;有些老人卫生习惯不好&#65292;房间拾掇得不干净&#65292;脏、乱&#65292;破旧衣服、被子、家什舍不得丢弃&#65292;堆满屋子的各自角落&#65307;一把鼻涕一把口水&#65292;都往衣襟上擦&#65307;眼角红红&#65292;堆积着眼屎&#65292;口角流沫&#65292;说话时唾沫飞溅&#65307;不刷牙&#65292;口臭严重&#65307;不经常洗澡&#65292;头发蓬乱&#65292;衣着随意&#65292;浑身散发着怪味&#65307;用餐时喜给子女劝菜、夹菜&#65307;边吃饭&#65292;边用筷子剔牙&#65292;或者边吸吮筷头边夹菜&#65307;进出子女房间不敲门&#65307;饮食走极端&#65292;不是偏咸&#65292;就是偏淡&#65292;口味固执&#65307;对子女关心过度、热情过度&#65292;子女一举一动&#65292;都要多问几句&#65292;有如查探隐私。子女辈喜欢干净&#65292;回到父母家中特别不自在&#65307;有些子女城市里热闹惯了&#65292;回到乡下父母处&#65292;夜晚寂静&#65292;没有娱乐场所&#65292;日子过得清汤寡水&#65292;根本不愿呆、不想呆&#65292;也呆不久。比如&#65292;前不久浙江的一起老人状告女儿不孝案中&#65292;老人就有喜欢捡垃圾并堆放在家里的怪癖。
父母唠叨&#65292;子女心烦。很多人的父母都在乡下。我有两个假期在乡下&#65292;见多了农村老年人。有文化的老人并不多见&#65307;没有文化&#65292;有见识也还好&#65292;至少受人尊重&#65307;那些既没有文化&#65292;也没有见识的老人&#65292;尤其是老年妇女&#65292;喜欢唠叨、埋怨、数落、管事、搬口和惹事&#65292;时不时地在外面招惹一些闲事、麻烦事回家&#65292;动不动就和邻居发生嫌隙和口角&#65292;对子女的家务事指手划脚。农村里很多子女不孝顺&#65292;不是他们不想孝顺&#65292;实在是他们厌倦家里老人啰嗦和多事。老人本来就是家中的负担&#65292;又兼唠叨、惹事&#65292;时间久了&#65292;谁也没有那个耐心和修养&#65292;孝心往往被消磨殆尽&#65292;对老人不耐烦&#65292;视老人为累赘&#65292;懒得正眼看老人。
以钱代孝&#65292;久负难孝。不少老人并没有退休金&#65292;也丧失了经济来源&#65292;需要儿子赡养&#65292;是家庭的经济负担&#65292;尤其是得病的老人&#65292;子女不但要照料&#65292;还要支付相当的医疗费。子女经济条件好&#65292;还好说&#65292;可以以钱代孝&#65292;但也经不起长时间的付出&#65292;并会引起兄弟姐妹、夫妻之间的纠纷&#65307;子女经济不好的&#65292;会对老人产生怨气&#65292;有些不孝之人&#65292;甚至巴不得老人早点死去&#65292;好卸下家庭经济负担。没有经济条件的老人&#65292;子女不孝的话&#65292;晚景一般都不好&#65292;生病的老人&#65292;尤其可怜&#65292;所谓的久病床前无孝子&#65292;其实&#65292;不惟如此&#65292;久老膝前也无孝子——儿子忙于生计&#65292;媳妇是外人&#65292;更不想、不愿长久照料老人。
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65292;不管是城里的父母还是乡下的父母&#65292;因为有沟通障碍&#65292;和父母无话可说&#65307;因为不习惯老人生活习惯和方式&#65292;嫌老人脏、慢、臭&#65307;也因为不想受到老人的干扰。
那么&#65292;老人如何吸引子女“常回家看看”呢&#65311;
——老人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65292;尽可能避免成为家庭负担&#65292;这是孩子孝心的经济基础。一般来说&#65292;收入越高、积蓄越多的老人&#65292;越会受到子女的孝敬。所以&#65292;老人在快老时&#65292;积蓄一些钱是必要的&#65307;没有退休金的老人&#65292;尽可能地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65292;以获取并积蓄收入&#65307;国家也应该为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提供医疗保障&#65292;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
——老人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家庭礼节。首先&#65292;老人应该做一个整洁、精神、体面的老人&#6529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65292;别让子女望而生畏、望而生厌。其次&#65292;还应该做一个让子女省心、省事的老人&#65306;对子女别关心过度、热情过度&#65292;这会被视为啰嗦&#65307;别干预、打听子女的私事&#65307;别过多掺和子女的家庭事务&#65292;否则&#65292;很容易添乱&#65292;制造子女的家庭矛盾&#65292;让子女厌烦。第三&#65292;应该做一个安静的老人&#65292;别在外面给子女招惹麻烦和是非&#65307;多说子女、儿媳、女婿的好话&#65292;别数落他们不孝&#65292;别说这个儿子好、那个儿子不好&#65292;尽可能少说话&#65292;多做事。
——老人应该及时更新知识&#65292;做一个有知识、有见识的老人&#65307;如果没有文化&#65292;老人也别无所事事&#65292;别总呆在家里或躺在床上看电视&#65292;应该有自己兴趣爱好&#65288;比如养花、种草、种菜、阅读等等&#65292;哪怕是打点小牌、搞搞健身活动&#65289;&#65292;避免总是在子女面前晃来晃去。老人要知道&#65292;在子女视网膜上的时间越多&#65292;子女对老人厌烦的心理越严重。
——老人应该始终保持身体健康&#65307;即便身体不健康&#65292;心态也要健康&#65292;要乐观&#65292;别埋怨&#65292;别唠叨&#65292;别害怕老&#65292;别患得患失&#65292;别忧心忡忡&#65292;别为一点小事唉声叹气&#65292;别一点小病就呻吟不断&#65292;别习惯于怀旧&#65292;这些话子女听多了&#65292;会厌烦。
——老人要知足&#65292;别对子女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子女的家庭负担比较重的时候&#65292;老人不能添堵&#65292;提出这样那样的经济要求&#65307;就算子女的条件比较好&#65292;也不能三天两头问子女要钱要物&#65307;尤其&#65292;不能拿自己的子女和别人家的子女比较&#65292;数落子女&#65292;这些都会引起子女的不满和厌恶&#65292;不仅不能吸引子女回家&#65292;还会让子女一想起父母就心烦。
——做一手好菜。老人经常做一点子女儿时喜欢吃的菜&#65292;唤起子女儿时的回忆。能做得一手好菜的父母&#65292;总是比较吸引子女的探望&#65292;道理就在于此。
上述这些&#65292;都是吸引子女尊重和探望的条件。老人必须明白&#65292;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和孝行并非是无条件的&#65292;天性孝敬父母的所谓“纯孝”&#65292;如今少之又少&#65307;老人要修心养性&#65292;尽可能别让子女一想到自己&#65292;就生起嫌恶之心&#65292;这种嫌恶之心&#65292;恰恰是妨碍子女“常回家看看”的因素。
博主还写了
10:26:07 12:04:50 10:35:20 09:46:15 07:23:24 09:54:38女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龄20岁。
甚至还有一些股民专程赶来上香。
  一、赚钱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比如你是打工的,你可以去各大求职网站搜一搜,看看有没有“赚钱”这个职位,我相信是没有的。任何公司都有老板,但永远没有“赚钱”这个岗位,所以我们要先理清下先后顺序――我们的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实际上,我们的钱是通过价值交换获得的。所以你不要每天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去赚钱,而是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价值?老匡很欣赏一句话――当你不断追求卓越的时候,成功一定会追赶你的脚步。同理,当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到提升自我价值上的时候,钱就会自然而然的飞进你的口袋,你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它自己就这么来了。
  在中国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一般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会穷到哪里去。即便是个普通人,家里有两三套房子,一两台车都是很正常的,刨去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你在一个行业或者某个专业领域不辞辛苦耕耘十年,掌握了一定人脉或练就一身本领,那你就很容易用十年积累的价值去交换财富。
  很多微商跟我抱怨说消费者不买我的东西,不买你的东西就对了,因为你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又反问,我的产品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呀。你要明白的是,产品只是价值链里的一个环节,并非全部。甚至,产品是没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才有价值。你能提出解决方案,你才有付出价值并获得财富的可能。
  赚钱不是过程,而是当你做好一件事以后顺带的结果。
  二、怎么赚更多的钱?
  有个段子很流行,说一个人在公司干了10年,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他愤愤不平的要求老板给他加薪。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老板叹气:“你不是有10年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10年。”
  所以,无论你想赚钱,还是想赚更多钱,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价值。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如何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呢?如果你经常看我的文章就不难发现,我喜欢提出问题,但几乎每个问题都会给出解决方案,看病还给药。
  以我为例。我是干市场营销的,大家知道市场营销是门综合学科,就像电影是综合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市场营销是综合了心理学、生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数学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要把市场营销做好并非易事,小编的解决方案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只能尽最大努力掌控现在,无论哪个领域,每天进步一点点即可。比如昨天我不知道1+1=2,但是今天我知道了,这就是进步;昨天我不知道饭后不能马上剧烈运动,今天我知道了,这也是进步。任何你今天知道的小知识点都有可能改变你的明天,但是如果原地踏步,你就完蛋了。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我每天都要比昨天知道多一点呢?答案是,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好奇。
  看到这里,我们得到一个意外的结论,正常人能赚到钱的原因竟然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好奇”,而非其他。如果能做到永远18岁,永远热泪盈眶,你就离赚钱不远了。是不是很意外?我也很意外,但事实就是这样。
  三、为什么有些人不努力也能赚很多钱?
  任何事都有例外,赚钱也是。每个时代都有红利,75后遇上房地产、85后遇上互联网,当你撞上这些时代大机遇,你基本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赚到钱。十年前房子一两千一平,即便你刚走出社会,一个月工资也能买好几平,在不用交首付拎包入住的情况下,你稀里糊涂买了两套,十年后莫名其妙变成了百万富翁,这种例子太多了,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你又不能把生活重点放到满世界找“红利”这件事上,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或许我们这代人狂干十年连厕所都买不起,但或许下个红利就出现在明天早晨,你唯一要做的是,今晚准备好。
  四、为什么我们如此迫切的想赚钱?
  既然我们知道“越想赚钱就越赚不到钱”,那为什么我们依然如此执着、迫切的想赚钱呢?当然是媒体的功劳,要知道“十年赚一百万”基本没人看的,但是“一天赚一百万”就有点击率了。人类是从众的,当你每天能看到一万个创富故事,你就再也坐不住了,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的人生目标被打磨成了一致性的四个字――我要赚钱!
  不可否认,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每天都在诞生神话和传奇,但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波澜不惊的,遗憾的是,现在整个社会都沦为了媒体造神计划的牺牲品。
  生活很操蛋,它一边教我们做事一定要有目的,一边又在告诫我们“越想赚钱就越赚不到钱”,所以很多人在赚钱这件事上做出了错误选择,现在我已经告诉你怎么做了――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Chase the excellence,success will follow you!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传播社会化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为何有些人不务实业?--财经--人民网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为何有些人不务实业?
田俊荣&&王&&&珂
&&&&来源:&&&&&
  高微绘(新华社发)  “做小实业,做大放贷”;“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虚拟来钱快,实体经济发展难”……目前,“看重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的现象引人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下降、产业升级较慢,部分资金由实业转向投机市场,一些企业家频频炒作资产,从炒到炒大蒜,从炒金银到炒钱,在实体经济经历困难期的同时,投机炒作却花样迭出、旺火难消,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脱“实”向“虚”,后患无穷。那么,为什么一些人“不务实业”、热衷于“以钱炒钱”?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干实业的人有奔头?怎样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今天起,我们将连续推出“实体经济是根基”系列报道,供广大读者参考。  ――编 者  1  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与做实业相比,资产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报,导致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  “从去年初开始,我就逐步缩小制鞋企业规模,腾出资金转借给担保公司,由它们投入到民间借贷市场。一年下来,我的制鞋企业仅占用流动资金200万元,而投入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已达500多万元。”在温州一家皮鞋加工企业,老板田亮这样告诉记者。  “做小实业,做大放贷。”田亮的选择源于这两条路径间巨大的利润差。  随着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田亮的制鞋厂利润越来越薄:2010年的利润率为5.6%,2011年更是萎缩至3%左右。而随着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银根收紧,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也从去年初的3分(月利率3%)炒到1毛(月利率10%)甚至更高。田亮投入民间借贷市场的500万元,一年下来利息收入高达200多万元,年化收益率超过40%。  “如果我胆子再大一点,把钱借给风险高的企业,月息很可能达到1毛,转化为年利率就是120%!”田亮感慨,“做实业累死累活利润少,搞借贷轻轻松松赚钱多,我当然选择后者!今年我计划把更多的资金转到借贷市场。”  在温州,像田亮那样“不务实业”、热衷“以钱炒钱”的人不在少数。有的老板干脆放弃企业,将资金全部投进民间借贷市场;有的甚至抵押企业房产从获得贷款,然后转借赚取利差。  “以钱炒钱”的现象不仅仅在温州存在。比如,在国家级贫困县江苏泗洪,一些人按3―5分的月息把钱借出,拿到钱的人再把钱放给上线,获得1毛甚至更高的月息。经过层层辗转,等资金到借款人手中时,月息往往高达3毛多。这种炒作制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然而,风光过后,是高利贷资金链断裂、上家逃跑没了踪影、众多百姓血本无归,甚至有农民因为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而买不起种子化肥,交不上孩子学费……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以钱炒钱”是当前我国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的一个缩影。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信用等虚拟资本借助金融平台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被称为虚拟经济,简言之,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近年来,虚拟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正常的民间借贷有利于为小微企业发展“输血”,但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等问题。  有关专家描绘了近年资产炒作的“路线”:  最早也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炒房,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炒作资本的进进出出带来了房地产市场阶段性繁荣和价格上涨;到2010年左右,随着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炒作资本开始进入等领域,产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的现象;从去年初开始,由于一些经济领域和环节的资金供应偏紧,市场上出现“结构性钱荒”,大量炒作资本转入“以钱炒钱”的操作模式。  专家认为,近年来,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加之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升值,吸引了境外资本源源涌入,在“外洪内涝”的双重作用下,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偏多。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与做实业相比,资产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报甚至获得暴利,导致大量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  2  实体经济面临难熬的寒冬  办实业困难重重,而且“赚钱的不让干,让干的不赚钱”,减弱了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也助长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  当“以钱炒钱”等资产炒作如火如荼时,实体经济却在经历难熬的寒冬。  “我们是跟纸打交道的,如今这个行业的利润就跟纸一样薄。”北京某包装制品公司总经理李京生说。  李京生的企业成立于1993年,从糊信封、做手提袋起一点点奋斗,现在企业发展到60多人规模,但面临的烦恼却越来越多。每种颜色每令纸的印刷费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0元左右降至目前的15―18元,而纸张、油墨、人工的成本嗖嗖上蹿,20年前每月花300元就能雇到一个不错的印刷工,现在印刷机长的月工资得开到元,普通工人也要三四千元,足足涨了10倍多。“这样一来,挤压的只能是利润,我们现在净利润率不到5%。”  另一方面,&李京生的企业一年能赚120万元左右,但“大头”要用来缴纳这税那费。李京生掐着指头算道:  “17%的增值税,每年本应交50万―60万元,由于我这里安排了13名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年能享受3.5万元的退税,因此只需交20万元左右;25%的企业所得税,每年12.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每年5万―8万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费每年30万元。算下来,每年得交70万元税费,到手的净利润只有50万元,大约58%的利润缴了税费!”  郑建旺经营着山东一家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每到月底他总是如坐针毡,因为这是支付工人工资的日子,而应收账款往往要再等几天才能到位。他不止一次尝试着到银行贷款,但无济于事:企业规模太小,许多银行根本不考虑放贷;即使同意贷款,由于手续太繁琐,等贷款办下来,企业可能已被拖垮。  无奈,郑建旺只得求助于民间高利贷。“上个月借了20万元,半个月就要支付将近1万元的利息。我也知道高利贷是毒药,但喝了还能撑一撑,不喝企业就完了。去年企业的利润率不到5%,今年就算企业能维持,我也打算停产干点别的了。”郑建旺忧心忡忡。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面对严峻挑战,生产经营往往处于微利、无利状态,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订单数量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单子减少;同时,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价格竞争优势减弱,部分订单流失到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  ――税费负担过重。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表示,我国企业涉税种类多,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纳总额高于净利润。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缴费项目过多,征收随意性大。全国工商联粗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收费项目达69个大类。据其调研,一件报价75元的衣服,其面料和辅料成本为50元,加工费为25元,缴纳国税3.63元,地方教育附加费0.44元,水利0.02元,社保费2.77元,总税费为6.86元,综合税费率达27.44%。  ――银行融资困难。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几乎没有投放给微型企业。不少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很难获取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致使其贷款实际利率远高于基准利率,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生产成本上升。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有30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有24个省区市再次上调,平均增幅为22%。  ――存在壁垒。国务院发布的“新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了电信、石油、重化工等传统垄断行业。但民营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新36条”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在这些传统垄断行业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赚钱的不让干,让干的不赚钱”。  办实业困难重重,减弱了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做实业的人感觉不到“有奔头、能致富”,也助长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  3  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过度炒作资产影响健康稳定发展,扩大贫富差距,增加经济社会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增加经济社会风险。炒作必然制造泡沫,这些泡沫虽然终会被实体经济消化,但如果泡沫过大、破灭,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甚至给金融系统带来较大冲击。而投入炒作的大量资金灰飞烟灭,由此带来的社会风险也不容忽视。  这绝非危言耸听,“脱实向虚”的国际教训已有很多。比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后,至今仍在拖累其实体经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虚拟经济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泡沫化,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可以从贷款机构获得贷款,贷款机构再通过金融衍生品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一旦房价停止上涨,就会导致贷款链条断裂、泡沫破灭引发严重危机。  在国内,“脱实向虚”的危害也初现端倪。沿海一些企业大量借入高利贷,一旦超过自身清偿能力,就选择“跑路”,玩起“失踪”。据初步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关闭或停产的事件已达100多起。这种势头如不加以遏制,可能导致民间借贷市场崩盘,投入其中的资金难以收回,金融系统遭受损失。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培育好、保护好有利于实体经济不断壮大的沃土,并使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夏晓伦)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些人不长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