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人民革命大学第一届学生是谁

|||||||||/||
您的位置:&&&&> 正文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建国前我党开办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安中学等校学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中组部 文  号:组通字[1983]49号发布日期:执行日期:  中组发〔1982〕11号文件《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发出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对建国前我党开办的各类学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确定其学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提出了意见。经我部研究,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国前我党开办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它们和华北大学、中原大学,以及各军政大学一样,都是“我党为吸收干部而创办的。以学习政治理论政策为主、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干部学校。原非我在职工作人员,建国前入革命大学学习,学习后即分配工作的(含建国前入校,建国后分配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应从入校(开学)之日算起。
  二、建国前我党开办了延安中学、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太岳中学、冀南六专署简易师范等几百所中等学校。这些学校虽然也学习政治理论政策,但基本上是以学习文化为主,不同于“为吸收干部而创办的,以学习政治理论政策为主、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干部学校,所以其学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不能从入校之日算起。
  三、建国前我党开办的各类学校,哪些学校学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入校之日算起,原属地(市)、县级单位开办的,由省、市、自治区党委按中组发〔1982〕11号文件第六条规定的精神审定;原属省和省以上单位开办的,由中央组织部审定。中组部
您的位置:&&&&> 正文1952:中国大学的死与生_共识网
2012年,中国有数十所大学迎来了他们的60年校庆。这一切,都源于1952年中国高校的院系大调整。从此,成批的旧大学和它们的故事,成为讳莫如深的历史记忆,成批的新大学和新兴工学院成为新时代的骄子——它们都是人民的大学。
在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苏联专家阿尔辛杰夫认为,中国以前的大学体现的是半殖民地的依赖性。在这次会议上,中国高等教育确立了“以苏为师”的方向:高等学校不应培养“大而无当”的博学通才,而要培养具体的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农业专家、统计专家等。
1949年之后,当旧的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被推翻之后,新的国家政体整体趋向于“苏联模式”,苏联老师参与了建设新共和国的方方面面。1950年代,大约1.1万名“苏联专家”——各种顾问、教师和技术专家——参加了中国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高等教育堪称是苏联烙印最深刻的领域之一。除了教育部(1953年2月成立高教部)高层的苏联顾问,数百位苏联教师在高校里指导他们的中国同事。统计数字显示,从1949年到1959年一共有861位苏联专家在中国高等学府工作过。
正是阿尔辛杰夫为大学改革的方向定了调。在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他的发言既确立了“新教育”与“旧教育”这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也确立了新的方向。在他看来,中国以前的大学体现的是半殖民地的依赖性,把知识分子的注意力集中于研究一般的自然、历史、文学以及所谓社会学,这对帝国主义有利;相反,帝国主义因反对中国工业化,所以不愿意培养中国的技术干部。中国此时也面临的任务,就是按照专门化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要成为教育工人、农民和劳动者的地方。
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事实上,阿尔辛杰夫所倡议的“苏联模式”,主要是20 世纪30年代形成的苏联高等教育体制。相反,战后、特别是60年代之后苏联高等教育的特征对中国的影响有限。这种体制并非完全产生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包含了19世纪法国和俄国沙皇时代高等教育的某些特点。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取得政权的后发国家,急于跻身现代化国家,多采取19世纪初期法国拿破仑时代建立的高等教育模式,集中国家所有的资源,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以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巩固国家政权。
中国成为最轻视综合性大学和文科的国家
通过模仿苏联高等教育思想,一整套新的高等教育学术体制建立了。从1952年到1953年,综合性大学从55所减少至14所,工学院校由28所增至38所,师范院校从12所增至33所。到1957年,全国高等学校共设置专业 323 种,其中工科就有183 种,学生数也由 1947 年的 17.8%上升到1957 年的3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比重急剧下降,1947 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中的47.6%,1952 年则降到22.5%,1957 年又降为9.6%。中国成为世界上综合性大学和文科在校学生教育比重最低的国家。
国立中央大学:一分为八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然而,当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溃败之时,这所由蒋介石任终身名誉校长的学府也将面临新的转折。数年之后,新的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肢解,“五痨七伤,断腿残足,人走楼空。”
据茅家琦回忆,其实自1949年起,对南大的控制已经开始。1952年的暑假之后,南京大学被一分为八,分配方案令师生们瞠目结舌。用茅家琦的话说,“院系调整也作为运动来搞,”让南大“伤了元气”。尘埃落定之后,原有37个系的南京大学,仅余13个系。这所曾经居亚洲之首的大学被彻底打碎了。
一代法学精英荡然无存
东吴大学法学院,1915年建校以来,它培育了大批优秀律师、教授、立法委员和政府高官,更培育了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末的全部6位中国国际法官。1946年东京审判中的中国法官,几乎全是东吴师生。但到了1952年这个时候,东吴法学院乃至中国所有高校法学院系的命运,都在一场摧毁整个旧司法体系的行动中变得晦暗不清。
1952年10月,东吴大学法学院终于得到了自己的结局:撤销。与此同时,中国所有高校的法学院系,几乎都在这轮合并、撤销狂潮后消失。到1953年,中国只剩下6所高校还有法律系。全体在职教员,除了小部分党员外,大多被迫改业、或被发配远地。中国法律精英们“或者成为英语教师,或者成为劳改犯”。
最后的燕大
在工作组的带领下,激进的学生们查抄了校长办公室,档案被搬到图书馆,乱七八糟堆在桌子上,听任积极分子搜寻“文化侵略”、甚至“特务活动”的“罪证”。燕京的教师们,在各种会议上检讨交代,从灵魂深处剖析自己,上至校长、下至讲师,人人概莫能外。一向受燕京师生爱戴的校长陆志韦,成为最大的活靶子。
日,教育部发出文件,包括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首批11所教会大学改为公办。燕京师生表示热烈拥护。毛泽东专门为燕京大学题写了新校名。1952年秋新学期开始时,燕京大学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新闻系及一些社会学科最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校名撤销,改组后的北京大学迁入燕园。
立新:人民的大学
第一所“属于中国人民”的大学
刘少奇开宗明义地说,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新中国办起来的第一个新型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当时流行的一首歌中唱道:“上大学就要上人大”。
政治局作出《关于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由朝阳大学改组的中国政治大学,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抽调部分干部,创立中国人民大学。这是一所以莫斯科大学为样板组建而成的新型大学。教育方针应是“教学与实际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
学什么将来就要做什么
刘少奇曾在一次讲话中批评了旧大学通才教育中学非所用的现象。成仿吾记得刘少奇特地举了他和鲁迅的例子,成仿吾曾在日本是学兵工,鲁迅是学医,结果都成了文学家。刘少奇说,人民大学就要克服这些缺点,我们学什么将来就要做什么。
这一时期,得到加强的不仅有人民的大学,还有人民的中学。1953年8月,为与社会快速的发展相适应,华北工农速成中学,合并到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0月,一串在响彻全国的名字,陆续在这个学校注册,他们中间,有创造“郝建秀工作法”的纺纱女工郝建秀、战斗英雄周天才、战士作家高玉宝、劳动模范杭佩兰。
结语:院系调整使旧的“通才教育”为新的专业教育所替代;学问被急用现学所替代;科学家被专家所替代;抽象而广博,被具体和单一所取代;教书育人的学校成为制造实用工具的工厂。中国的高等教育传统从此断裂:20世纪上半期形成的民国学人群体、治学精神和学科生态拆分瓦解;全新的知识分子与国家、大学与社会、政治与教育、学术和道德的关系逐步确立。
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洗脑的。...
在当今国际社会,有一个高度...
他们都是一群有着高度社会责...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举...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政党在西方社会国家建设中所...
共识网热门专题
共识网热门文章
本专题由共识网编辑部组稿策划。
欢迎转载或报道,敬请注明出处。
出品:共识网编辑部
本期编辑:程仕才请多提批评意见。电子信箱: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简介_百度知道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简介
提问者采纳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招生简章 ????平津解放以后,全国解放在望,为了进行改革及建设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的革命干部与建设人材,中共中央华北局有鉴于此,特在北平设立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大量培养革命建设工作干部,望有志于革命建设工作者,依照下列简章,前来投考。 ??第一宗旨:培养新民主主义新中国所需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群众工作各方面干部。 ??第二名额:一万名 ??第三课目:中国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土地、民族等各项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历史。 ??第四修业期限:暂定四个月 ??第五投考资格:凡愿为中国人民事业服务的大学生中学生及一般知识分子和具有完小毕业以上程度的公教人员及其他革命分子,不论男女,年龄在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身体健康者,均得投考 ??第六报名及考试日期:(一)报名自二月十五日起至三月五日止。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二)考试随到随考。 ??第七报名及考试地点:北平(一)北京大学(沙滩)(二)师范大学(和平门外)(三)西郊西苑本校。天津地址另定。 ??第八报名手续:(一)凡属于学生者,需持有学校或学生会的证明信,或学历证明文件,属于公教人员及一般知识分子者,须持有其服务之学校、机关、团体的证明文件;属于失学失业的学生、公教人员、一般知识分子及其他革命分子者,须持有所在地区以上人民政府或革命团体证明文件(二)投考者需缴二寸半身照片两张,并填写履历表一份。 ??第九考试科目:(一)政治常识(二)国文(三)中外史地(四)数学(五)口试(六)体格检查 ??第十待遇:(一)入学后所有膳宿、制服、文具、讲义等费用全部由本校供给(二)毕业后均由本校介绍、分配以适当的革命工作 ??第十一校址:北平西郊西苑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 ??校长刘澜涛 副校长胡锡奎 ??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