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互感器电表接线图分不分A,B,C相

三相三线电能表如果一相接反会出现什么情况是两元件计量设备,两个电流互感器,两个电压互感器。三相三线100V电子电能表计量。二次电压ABC接线正确,电流A相接线正确,电流C相接线接_作业帮
三相三线电能表如果一相接反会出现什么情况是两元件计量设备,两个电流互感器,两个电压互感器。三相三线100V电子电能表计量。二次电压ABC接线正确,电流A相接线正确,电流C相接线接
三相三线电能表如果一相接反会出现什么情况是两元件计量设备,两个电流互感器,两个电压互感器。三相三线100V电子电能表计量。二次电压ABC接线正确,电流A相接线正确,电流C相接线接反。
注:B相线不能接地,否则与地短路。若三相负载取消对平衡时,C相逆向电流产生的磁场刚好与A相磁场对冲为零,电度基本不动。
如果三相负载平衡只能计量1/3的电量,如果不平衡,无法解释。
正常情况下
三相三线电能表第一元件所用所用电流为Ia电压为Uab 功率表达式为Uab·Ia·cos(30°+Φ)三相三线电能表第二元件所用所用电流为Ic电压为Ucb功率表达式为Ucb·Ic·cos(30°+Φ)总功率=Uab·Ia·cos(30°+Φ)+Ucb·Ic·cos(30°+Φ)c相电流接反后总功率=Uab·Ia·cos(30°+Φ)+...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三相电度表接线
就你说的这个情况,如果是确实的话,那轻则引起计量不准或错误,严重者则可能会因为负载大时,损坏计量电能表,所以这样是不行的,需要接入互感器的话,必须每一相都接,而且互相器的进出线方向----同名端都应该处于各相的同一接线方向(进线端或出线)。
直接电流,而A、B相电流是互感电流,这样电度表的读数乘不乘互感器倍数,所以电度表计量是不准确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生产部 日。目 录。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设计原则 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电能表及互感器接线原理培训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图所示为两个互感器,在图中圆圈内a、b表示电表,已知电压比为100,电流比为10,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电流表的示数为10A,则(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C.输电电压是22000vD.线路输送电功率是2.2×106W【考点】;.【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原线圈输入变化的电流时,导致副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而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又导致在原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变压器的电流比与电压比均是有效值,电表测量值也是有效值.【解答】解:A、由图可知:a表并联在线路中是电压表,b表串联在电路中是电流表,A错误B正确;B、甲互感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0:1,乙互感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由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得原线圈的电压为22000V,由电流表的示数为10A,原线圈的电流为100A.所以电线输送功率是P=UI=2.2×106W,CD正确.故选:BCD【点评】理想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一是不计线圈内阻;二是没有出现漏磁现象.同时变压比与匝数成正比,变流比与匝数成反比.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木子老师 难度:0.67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B相已有一个400/5的互感器,且已接入电流表,现要安装一个电能表,还要增加A,C相的互感器,怎么接?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如果实际负载电流最大250A,推荐使用3台300/5A互感器,三相电度表用互感用电度表 3(6)A 按照如上图片接即可
提问者评价
真心的谢谢大侠您,
其他类似问题
计量互感器应单独设置,就不应与测量回路共用。也就是说要再装3个互感器。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互感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相电表互感器接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