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石油在哪个区块做过电驱动聚合物物驱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 分类号:TE343UDC:V 965127单位代码:10220学号:02145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硕七生: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企业)申请学位级别:工程领域:提交论文时问:答辩日期:授予学位日期:太庆萨.虫暴食物艇合理经聚肘机研究……..巅…丽一华……….…赵咀凰…剧熬援……隋新光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五浊与嚣然气王摆…日日2_0Q§.年一璺..恩.1fO.舅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I:专业学位论文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摘要大庆油田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在油田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的情况下,油田开发稳产难度明显加大。随着原油生产成本将不断上升,油田开发的总体经济效益将逐步变差。1996年开始进行的聚合物工业化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明显增油降水效果,聚合物驱年产油已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1/4,成为油…弥补产量递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区块注聚动态指标变化规律为基础,研究聚合物驱的合理停聚时机,为进一步降本增效和油田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本文对比总结了大庆油田萨中地区96年注聚区块产液、产油、含水等指标变化特征,分析了注聚动态特征变化规律,研究了聚合物驱指标预测的经验公式。在整理建立大量区块动静态资料基础上,结合聚合物驱流变性、水驱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建立起理论与经验棚结合的聚合物驱条件下动态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聚合物驱动态反映特征、开发效果影响因素、聚合物驱动态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合理注入速度选择以及聚合物驱效果评价,确定了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这些研究成果完善了聚驱开发理论,为优化聚驱方案设计、改善聚驱开发效果提供了可进行实际操作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聚合物驱停聚时机含水率采收率现场试验AbstractResearch on the rational time of fini shing Polymerflooding in Sazhong area of Daqing oil fieldAbstractAt present,Daqing oi l field has turn into the high h(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ydrous and termhalexploiture phases,at the situation of the high hydrous,the high degree ofexploitation and the high exploiture speed of the remaio reserves,keep the stabl eYield of exploiture is more difficult.with the durative increase of the crude oilproduction COSt,the total yield of the oil field exploitation steps down.In1996,polymer flooding industrialisation was spread and appiy more blocks,also tookperfect effect in high Yield and iow hydro(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us.One quarter of yield in Daqing oi 1ri e]es from polymer flooding blocks,it has 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1101{.sub ject of the article,it research about the rational time while finishingpolymer flooding based on dynamic index and rule,serve Daqing oil field with moreYield opposite to 1ess cost,and strongly assure the enduring development of Daqingo¨field.In the theme,it is sum up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 index aboutthe variationa(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l 1iquid、production oil and hydrous criterions the polymer floodi ngof’Sazhong area.analys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al rul es,investigate polymer flooding criterions forecasting experience formulas.On thebase o r summing up a great de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ic bining polymer flooding current metatropy and the methods of wateri njection exploitation index mark forecasting,it is struke up the methods oftheories and experien(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ces associative polymer flooding exploitation index mark('orecasting,and emphatically developing polymer drive dynamic reflec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itation effect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methods ofpoI ymer fJooding、exp]oitation index mark forecasting and inject rate in reason andeffect estimate,it also confirm the rational time while finishing p01ymerflooding.these investigations perfect the theories of polymer floodingexploiture,provide(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 efficient methods for optimizing polymer flooding projectdesign and improving exploiture effect.Key words:polymer flooding the rational time of finishing polymerflooding water cut recovery ratio field test人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卜专业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大庆油田经过40年的建设开发,目前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随着油田含水上升和开采难度的增大,原油生产成本将不断上升,与以往相比,油田开发的总体经济效益将逐步变差,并由于储采失衡造成的后备资源不足,对油田今后的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明显,稳产难度也越来越大。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自1996年在油田上推广应用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己成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萨中开发区在断西注聚试验取得成功后(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于1996年陆续开展工业注聚生产,至目前jIj业区块己达五个,年产油保持在300X 101t左右,占一厂年产油近1/4。其中96年注聚的三个区块现已进入注聚收尾阶段,注聚最早的北一二排西部中新201站已于2000年1月转入后续水驱丌采,其它区块也将陆续转入后续水驱。因此,研究不同地质开发条件对注聚产液、产油、含水等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探讨聚驱转入后续水驱的合理时机,提出进一步改善注聚工业区块开发效果的措施,对进一步提高聚驱开发水平,确保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1.2目前的研究概况及水平目前,化学驱油技术““是我国大部分油田采用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其中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评价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油层的非均质性…、油层温度、地层水和注入水的矿化度、原油粘度、注入参数和方式等都直接影响聚合物驱效果。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聚合物驱适用的油藏条件,同时也论证的大庆油阳主力油层是适合聚合物(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驱提高采收率的。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和推广应用表明“’。1:聚合物驱汕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高采收率幅度在10%OOPI左右。聚合物驱技术作为大庆油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从1995年底开始在油田上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工业化聚合物驱区块总数已达到12个,聚合物驱动用面积20.55Km2,动用葡一组油层地址储量2.2321亿吨,聚合物驱总井数达到1995口。根据大庆油FR聚合物驱规划安排和聚第一章前言合物驱特{d:,萨中以北地区目前正在动用的葡一组油层,其他地质储量为5 98亿吨,葡一组i}l|层从注聚合物到聚合物驱丌发结束仅需要6.8年的时间。但是,聚合物驱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大庆油田适合聚合物驱的地质储量为27.8289亿吨”。“。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但随着油田的开采,尤其是高含水开采阶段,无沦是经济指标,还是技术指标,都将变差。油井含水增加,产量下降,基本建设投资增:jJ¨,成本增大。如何经济有效的开采水驱开发后残留在地层中60~70%的剩余油,已成为IⅡ(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界各国油藏工程专家努力攻关的课题。聚合物驱技术“”是化学驱中比较可行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而最初基于毛管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人们认为聚合物驱并不能提高驱油效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因此,有人把聚合物驱成为改性水驱,即二次采油。国外一般是否定聚合物驱油的。早期的聚合物驱理论…。。”认为,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水相的粘度以及聚合物分子在多孔介质I=|=I的滞留作用,使油水流度比得到改善,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并不提高微观洗油效率。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在现场实施了很多聚合物驱油区块,但是平均采收率只提高4.9%(大庆油田认为提高6-7%是经济下限),经济效益差““州。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专家指出,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效应,除了扩大波及体积外也可以提高微观沈油效率,两者共同提高聚合物采收率。王德民等“‘’“1人为具有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可以提高驱汕效率,残余油饱和度降低的原因是粘弹性流体的“拉、拽”作用。郭尚平等人””9j为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是由于聚合物溶液余油之间的剪切应(来源:淘豆网[/p-5217285.html])力大于水与油之间的剪切应力。最近研究p“川认为,充分利用聚合物的粘弹性可以使聚合物驱采油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0%00P1以上(超过或相当于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水平)。我国在大庆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目前最常用的聚合物驱动态指标预测方法是油减数值模拟法,该方法对应的软件,最常用的就是Poiymer数模软件“”…,该软件已在大庆油田应用多年,但由于其理论模型受瑟本假设条件的限制,所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差异,特别是对油层非均质性、流体、岩石可压缩性、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等因素的考虑,在预测不同地质条件、人工措施时,所得动态指标和最终采收率值差别不大,以至难以确定明显占优的方案。结合这些情况,本文在聚合物驱流变性、水驱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聚合物驱后生产数据的分析、统计建立起了聚合物驱条件下动态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在大面积注聚工业区的实践丌1发上,特别在注聚后期实践上都是在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中,本研究工作首次系统地对聚驱不同注聚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及实施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查堡垒垫兰堕王矍堡±!些兰竺丝苎随着对粘弹性聚合物驱的室内实验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们发现高相对分子量、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提高采收率03删可达20%00PI以上。在提高采收率幅度上,这些研究结果与三元复合驱的结果完全+111'P2。如果解决诸如压力过高问题,优选注聚方案,用粘弹性聚合物驱取代三元复合驱,那么可以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增油潜能,大大提高油嗣经济效益。最佳注入条件及方案的优选。“是指针对地质条件已经确认的油层对象,优选出能够Jtl页N注入油层,并能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用量(mg/L·PV)及注入浓度等因素。姜言里‘”1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用量(mg/L·PV)、注入浓度等因素与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关系作了总结说明,并对聚合物驱诸如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注入条件的优选作了分析;隋军…1研究了大庆油F日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征和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对注入速度、相对分子质量、粘度等因素作了说明:程杰成o”1研究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物溶液粘度、阻力系数和参与阻力系数、原油采收率及机械降解的影响,提出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优选方法;王德民”01对聚合物粘弹性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作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采收率的主要措施:综上所述,聚合物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聚合物驱停聚时机,优化注入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把研究结果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3聚合物驱油基本原理1:3.1聚合物驱油的物理性质聚丙烯酰***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三类产品。本研究用于聚驱油的是阴离子型聚丙烯酰***。1 3 1 1聚合物的溶解与增粘聚合物的溶解“”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聚合物体积膨涨,称为溶涨;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体系。固体聚合物从投料到加水完全溶解,大约需要2个小时。在溶液中,偶极水分子通过吸附或氢键而在高分子周围形成溶剂化层或成为束缚水,同时因;特电基团间的静电斥力而使聚合物分子更加舒展,无规律团体积增大,这使分子运动的内摩擦增大,流动阻力增大,从而增大了水的粘度。1.3 1 2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是指其在流动过程中发生形变的性质,高分子形态的变化导致堡二翌堕墨了聚合物溶液的宏观性质变化。聚合物溶液是非牛顿流体,其流动行为可以用幂指定律来描述:u=k Y旷。式中 u一粘度Y一剪切速率k常数n一幂指定律指数(1)聚合物溶液的粘度1)在相同条件下,分子量越高,粘度越大。2)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加,其溶液粘度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假塑性段变宽。3)在相同条件下,水解度越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越大,当水解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粘度的增加变的缓慢。4)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温度越高,其粘度越低,但在降解温度之前,其粘度是可以恢复的,即温度降到原来温度,粘度也恢复到原来值。5) 在相同条件下,水中的矿化度越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越低。(2)聚合物在油层中的滞留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孑L介质时,由于吸附和捕集,而使聚合物分子滞留在多孔介质中,这是引起汕层渗透率降低的原因。1)吸附吸附是聚合物在岩石表面的浓集现象,实验证明聚合物在岩石表面上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聚合物主要通过色散力、多重氢键和静电作用吸附在矿物表面。2)捕集油层渗透率下降的另一原因是:“捕集”。聚合物分子沿流动方向取向而进入孔隙,在迁-至ll:fL隙缩小处(称“喉道”)或死iL处,在季节力的作用下,被捕集在孔隙中。高分子线团越大捕集越大;孔隙越小,流度越大,越易捕集。1.3.2聚合物驱油基本原理向油层注水,补充油层能量,同时,水也作为油的排驱剂,将原油向生产井推进。水侵入的油层区域内,含油饱和度下降,含水饱和度上升。水波及区的油层范围随注水延长人厌石油学院:r程硕=I二专业学位论义而扩大,当它扩大到生产井井底时,油井便结束了无水产油期,开始了油水同期产期。油-Jl:f『匀产水率随注水时间延长而上升,最终达到一定的经济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即便达到如此高的产水率,在水波及区平均残余油饱和度仍可以高达40%以上。除此之外,尚存大片水未波及的原始油区。聚合物驱的机理“”主要在于加入少量的聚合物能够大幅度地增加水的粘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有效地控制水的流动度,改善和降低流度比,扩大驱替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是描述聚合物流度控制和降低渗透率能力的重要指标。残余阻力系数的产生是由于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孔介质时的滞留,被滞留的聚合物分子对水的阻力很大,而对油的阻力很小。无论是『F韵律、反韵律还是其它类型的非均质油层,提高残余阻力系数将起有益的作用。以渗透率为100,300和900×10。prn2三个小层组成的非均质油层情况,根据大庆油田注聚合物的条件,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残余阻力系数越大,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越大。此外,水波及区内的残余油大多以油膜、油滴的形式存在于油层孑L隙中,油滴能否流动不仅取决于油滴两端人工建立的压力差,而且。取决于弯液面上附加毛管阻力,及取决于施加在油滴上的动力和阻力。用压力梯度△p/l表示油滴受到的动力(1为油滴长度,A P为施加在油滴上的压差)。关于阻力它与油水界面张力0、毛管半径r有关,一定润湿性和一定半径的毛管,油滴能否流动取决于毛管数△p/t 0,当此值达到一定值时,油滴便流动。考虑到流动是发生在孔隙介质中,将压力梯度按照达西公式换算为水的粘度p与渗流迷度u之积。因此,对于一定性质的孔隙介质,毛管数定义为tl u/0,用NC表示,即NC=¨u/0NC是一无因次数,它表示在一定润湿性和一定渗透率的孔隙介质中两相流动时,排驱汕滴的动力,即粘滞力u u与阻力0之比。ED=(Soi—Sor)/Soi式中 soi一原始含油饱和度;Sor一水驱后平均含油饱和度Ed一微观驱油效率提高微观驱油效率“。1最有效的途径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0)。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另外的途径就是提高渗流速度(u)及提高注入水的粘度(u),这两条途径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不会很大。渗流速度与注采速度有关,在矿场条件下,提高一倍、两倍都是困难的,尽管室内可以十倍、百倍提高。提高注入水的粘度是有限的,水中翌二童盟重加了聚合物,其粘度可增加几倍或几十倍,但与降低界面张力相比,其贡献是较小的。尽管如此,在大庆油田矿场试验中,仍然观察到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传统的观点是,聚合物驱提高波及效率(EV),不提高驱油效率。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专家提出,聚合物驱不但提高波及效率,也提高驱油效率。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二L专业学位论文第二章聚合物驱动态特征分析2.1聚合物驱动态特征萨中丌发区96年注聚的三个工业区块,于2001年12月均已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用量772.54mg/L.PY,采出程度49.75%,综合含水已回升到94.8%,已提高采收率11.1%。(表2一1)。表2一l 萨中地区聚合物驱分区块基本情况表Tab.2-1 8asic Stati Stics under different blocks of the polymer flooding Sazhong a rea注聚时面积地质储孔隙体积井数(口)聚合物朋撮注聚阶段聚出医块间f年(Km2) 景(104t) (104m3) (mg/L pv)累计产汕£d度月1 新核实新核实新核实汕井水井新核实原方案(10h) (%)北i‘排西
7.16 72 68 686.784 579.77 338.0 50 27北一区中块 l 7.17 75 64 866.689 672.2 379.59 49 45断东中块
0.0 88 85 764.5l 764.51 409.71 49.5696医块小计 28.88 4.33 235 217 772.541 669.5 断东东块 12.98 6.97 104 89 546.39 546.39 298.88 44 672 1 1含水率分析在聚合物注入之前,油阳处于高含水阶段,油井含水达到90%。聚合物注入前期,含水继续一I:.-Yt‘,大约5-6个月以后,含水率达最大值93%左右,当从油井采出聚合物,聚合物实现突破后,含水率开始下降,聚合物驱明显见效,大约1年以后含水率达到最小值70%左右,此时聚合物驱油效果最好。油井含水率与聚合物突破的时间有关,聚合物突破后,含水率明显下降,此时,注入区与采出区形成通道,驱替效果明显。聚合物在油井突破以后,采出液中聚合物含量很快上升到最高值,含水下降出现最低值。采出浓度稳定阶段,是聚合物驱油效果下降阶段。含水率与累积聚合物用量之间的关系见图2—1、2—2,从图中可以看出,累积聚合物用量与含水的关系曲线和采聚浓度与含水的关系曲线大致相同。一般情况下,聚合物驱见效后,随着聚合物用量的增加含水率逐渐下降。聚合物驱初期,随着聚合物的注入,油井含水率逐渐上升,注入到某一聚合物用量后,含水率达到最高值后,油井开始见效。见效后含水率下降,随着聚合物用量的增加,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pdf
文档介绍:
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 分类号:TE343UDC:V 965127单位代码:10220学号:02145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硕七生: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企业)申请学位级别:工程领域:提交论文时问:答辩日期:授予学位日期:太庆萨.虫暴食物艇合理经聚肘机研究……..巅…丽一华……….…赵咀凰…剧熬援……隋新光高级...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硕士论文)延长油田双河区块油田污水回注腐蚀结垢原因研究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硕士论文)延长油田双河区块油田污水回注腐蚀结垢原因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16: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硕士论文)延长油田双河区块油田污水回注腐蚀结垢原因
官方公共微信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 & |&&&&
延长石油研究院
&&(点击: )
  2010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研究院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执行年、落实年”活动契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研究院科研和建设中心工作,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134621”工作思路,突出科技攻关重点,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推广试验和成果转化,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生产能力,在组织建设、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党建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既定目标任务。&&&&&&&&&&&&&&&&&&&&&
“十一五”工作成绩
“十一五”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研究院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科技立院,自主创新,开放协作,支撑发展”的办院方针,积极实施科研攻关、人才引进、管理创新、科技合作四大战略,夺取了研究院建设和科技攻关的双丰收。
1.加大科技投入,成果硕果累累。从2008年建院以来,研究院投入研发资金2.5亿元,开展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专项3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6项。
获得集团公司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申报国家专利8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项;
在12家杂志和学报发表专业技术论文27篇;
研发油气田生产及炼化产品助剂26个,4个产品投入生产,实现产值2000余万。
2.发挥科技优势,解决生产难题。
评价了20个国家64个风险勘探开发区块,筛选了8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区块,并对2个炼油厂建设项目进行了初期评价。
完成了《天然气勘探规划》和两个天然气开发先导试验方案,为天然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完成2009年、2010年集团公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使油田开发逐步踏上规范化道路。
完成油田高效开发示范区开发方案编制,并积极实施跟踪调整,通过示范带动,探索低渗透油田开发新模式。
完成了研究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研究院发展道路。集团公司9个专业规划和一个职能规划的编制工作。
3.强化科技攻关,初步形成专有技术。
延长组深层与富黄新区石油勘探技术、油田提高采收率集成配套技术、气驱、聚合物复合调驱、新型微生物驱等攻关研究、油田有效注水及配套技术攻关、天然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攻关等初步形成专有技术和特色技术体系,为油气田高效开发做好技术准备。
4.现场试验与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油田高效开发科技示范区试验,建立了油田高效开发示范工程;压裂改造新技术推广试验,重点推广清洁压裂液和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油田提高采收率组合技术推广试验,解决单一技术提高采收率的缺陷。天然气开发先导试验技术推广,获取的开发参数和适应技术,为实现天然气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试验,扩大产品规模与应用范围。
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结合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投资2230万元,购置国内外实验仪器设备58台(套),具备了电镜扫描、覆压孔渗、岩心孔隙度测定、岩心渗透率测定、岩心伤害评价、水质分析、表面活性剂评价、压裂液性能评价、微生物实验、腐蚀与防护实验,化剂研发评价等分析实验的能力,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
总之,研究院以集团公司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在油气勘探开发、油气煤盐综合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学科和一批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专有技术、特色技术及综合配套技术。同时,造就了一批技术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支既有高水平的理论基础,又有良好敬业与合作精神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为延长石油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工作回顾
一、加快建设步伐,完善组织体系,提高了管理水平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按照建设规划,研究院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优化了科技创新与管理模式,强化了管理基础,提高了科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成立了研究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抓监督、抓检查、抓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在全院树立了良好的廉洁从业意识,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设立了研究院工会,确定了研究院工会工作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凝聚了职工力量,有力推动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
3.根据研究院现有党员的分布情况,成立了五个党支部,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和党建工作责任制,将责任书内容层层分解、级级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构建起了上下同心共抓党建的良好运行机制。
4.按照“依托西安吸引人才,立足生产破解瓶颈,面向基层服务生产”的思路,筹备建设研究院延安分院,使集团公司科研机构的布局更加合理。延安分院从组建开始,在开展短、平、快的科研项目和成熟技术应用推广、开发方案编制与实施跟踪、现场试验、技术服务等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结合更加紧密,解决了生产单位科技基础差、技术需求迫切的问题。
(二)强化基础建设,科技平台和研发体系不断完善
1.一是完成了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并开展了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二是成功申报了陕西省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定了中心定位,在体制和机制、投资等方面积极协调,制订了实施方案。两个工程中心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实力。
2.从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科技成果、资产负债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申报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了集团公司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从专项经费、人才引进、装备购置、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实验室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了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实验人员由年初的3人增加到12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人。二是配套实验设备58台套,并开展了防腐防垢研究实验、压裂液配方优化、化学助剂研发以及勘探开发的理化分析和实验工作。三是完成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38项,管理逐步规范;四是积极推进实验室的认证工作,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为科研攻关提供了平台。
4.按照抓大促小的原则,以集团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稳步推进《数字油气田基础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从网络、开发与应用平台、数据库开发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地震构造解释及储量预测应用软件在天然气勘探及海外油气勘探工作中广泛应用。同时,开通了与西北大学的科技信息检索数据库网络,为科技人员掌握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提供了平台。
5.通过与陕西省石油学会多次沟通与协商,将我院作为陕西省石油学会油气田开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提升研究院品牌。
(三)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按照集团公司“执行年、落实年”总体要求,研究院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程序管理,发挥制度作用。
1.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专业规定、实施细则、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50余项,与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理顺管理程序,强化了责任制的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2.按照集团公司2010年法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技术交流、商务洽谈、合同立项、合同签订和验收结算等程序。同时,充分发挥纪委监督职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签订廉洁合同,实现了机构网络化、制度系列化、行为规范化、经营管理和合同管理一体化的目标。
3.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全员管理水平与整体素质。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已形成五大教育培训体系:一是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学历教育培训体系。二是科协为主体的科学技术普及、技术交流培训体系。三是结合科技项目开展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四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五是由党委、纪委主办的党风廉政教育体系。六是以集团公司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为主体的培训体系。2010年,研究院在中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组织中层干部培训两期;开展了英语培训班两期;参加各类专题培训32人次;开展技术交流40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10次;“师带徒”活动全面推广,并进一步深化,和南区采油厂结对子,扩大了学习对象和范围。并在每周一下午,坚持党风廉政教育。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职工受训率达到100%,有力地促进了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是发展的重要依据,完成了《研究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研究院今后五年工作任务,确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牵头和参与编制了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十二五”规划》、《石油勘探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天然气勘探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细化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省石油和化工产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明晰了国际国内能源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形势。
(五)加快学科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面对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科技工作需求,重组现有学科,抓好学科建设,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向优势学科发展,向特色技术方向倾斜,培养优势学科,突出特色技术攻关研究,实现了学科建设新突破。一是以沉积相、储藏成藏理论和储集藏的研究为目标,完善了地质基础理论。二是以油藏描述、储藏保护、井网优化和注水开发为突破口,形成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特色技术。三是从水平井、小井眼钻井钻完井和欠平衡钻井、采油方式优化技术研究入手,结合钻井液、清洁压裂液、CO2-VES压裂液等研发与应用,形成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钻采工艺优势技术;四是以化学驱、气驱、微生物、物理方法等研究成果形成了提高采收率优势技术;五是以井下腐蚀测试专利成果和防腐化学助剂产品研发为依托,形成了生产系统防腐防垢与综合治理优势技术。六是水煤浆添加剂开发、甲醇汽、柴油和化工物料平衡研究,形成了能源化工技术优势。七是突出了新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二、瞄准技术前沿,加大攻关力度,培育特色技术
(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课题结题验收
1.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超低)渗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研究任务。建立了延长油田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压裂改造与储层保护措施、低浓度低伤害胍胶压裂液体系配方和支撑剂体系。在吴起采油厂薛岔试验区和定边采油厂张韩试验区完成了101口井的现场试验,初期平均单井产量是邻井的2.5倍,经济效益显著。形成了复杂结构井钻完井及开采工艺技术及井网结构优化设计与开发设计方法,应用了低伤害低摩阻钻井液和MWD +伽马及旋转导向轨迹控制技术、油管传输、液压引爆、重力定位120+180°变相位射孔和机械封隔分段压裂等多项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井薛平一井投产,初产油23.66吨/日,稳产9.85吨/日,已累积产油2800吨,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两项,《鄂尔多斯盆地(陕西、蒙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区划》由国土资源部扶持资金120万元,《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先导试验示范工程》安排科研基金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研究,使延长石油及时抢占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制高点,确保该项技术在国内领先,国际不落伍。
(二)省重大科技专项效果显著
1. 完成了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专项--《低(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推广》研究工作,空气泡沫驱、表面活性剂驱油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成果在甘谷驿、七里村、子长等采油厂应用,产量大幅度提高,试验区示范工程累计增油6.5万吨,新增销售收入2.147亿元。
2.深层埋地石油天然气管道成像系统开发。硬件部分完成了发射机、接收机和信号产生采集系统搭建、调试、模拟工作;软件部分完成了成像处理软件、运动补偿软件及雷达总体控制软件开发、模拟调试工作。完成了“一种适用于近场条件下石油管道漏油区的三维相干成像技术”与“相干的石油管道漏油区成像雷达系统设计”两项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
3.积极申报陕西省2010年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注水开发优化及配套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示范》、《延长气田低渗、特低渗砂岩气藏工业化开发技术攻关研究》、《延长石油集团化工产业链的综合研究》、《生物压裂液体系在延长油田的应用研究》、《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科技管理模式与科技管理体系研究》等7个项目列入了2010年陕西省科技计划,并按计划安排予以实施。
(三)集团公司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突破
1.坚持勘探先行,为增储上产提供了接替资源。开展油气勘探科技攻关项目5项,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研究》开展了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划分对比、岩溶古地貌及储层预测研究等。研究认为储层的孔隙较为发育,连通性好,后期次生充填较少的情况下就形成了良好储层。顶部对应层马六储层因分布范围有限,物性相对差,对储层的贡献小于马五各层。探区东部岩溶盆地内部的微地貌特征有一定的前景。
《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精细预测及含气性识别研究》测井曲线标准化<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口,解释二维地震资料5454km,三维地震资料344km2,编制地层等厚图、属性分析、现今构造图及古构造图等共计20余幅,编制二维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相关图件12幅,形成有利勘探区预测成果图15余幅。研究认为主要产气井与砂体展布、成藏期古构造关系密切。
《延长深层油源对比及富集规律研究》以深层为主,兼顾浅层,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烃源岩分布、构造特征、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等方面的地质综合研究,安排新安边区老井长10油层试油7口,定6338长101-2投产,获初产油20.28t/d,其它井均获10t/日左右的工业油流,实现新安边区块长101-2油层的突破。结合郝滩区砂体展布特征,部署二维地震600km。在宋山区优选长82有利区带4个,长81有利区带4个,部署探井5口。在姬塬区优选有利区五个,部署探井13口。在周长区确定深层Ⅰ类有利目标区2个,Ⅱ类有利目标区3个,目前该区已完钻35口井,均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
《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储层裂缝预测及评价》用测井资料与岩心描述解释裂缝分布,通过野外构造剖面与成像测井资料确定了古构造应力方向,通过岩石声发射测试确定了裂缝形成时期最大主应力数值,完成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岩石内聚力等基础参数的测试工作,完成岩石力学格架模型,为地质力学几何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2.强化开发技术研究,不断攻克油田开发中的技术瓶颈。开展油气开发项目7项,《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潜力研究》已完成定边采油厂注水示范区的资料收集工作,设计注水现状调查表37张,完成了注水现状调查和规划工作。《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完成国内外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方法调研、23个采油厂生产数据整理及减规律研究方法筛选,优选十三个典型区块,完成了单井递减规律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预测延长油田产量递减规律。《西区寨科油区开发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柳沟延10油藏开发技术研究》、《杏子川前山高含水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收集整理了分层注水情况、吸水剖面、地层原油分析、油层压力和动用资料,项目按计划进度顺利开展。《延长气田开发准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VES清洁压裂液体系研究、CO2-VES泡沫压裂液性能评价、优化设计与压裂工艺技术研究等,形成YCQJ-2清洁压裂液和GRF清洁压裂液体系配方,VES-CO2泡沫在试3井山2层开展重复压裂试验,使无阻流量从2.1533×104m3/d提高到9.9293×104m3/d,增产3.6倍,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3.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不断提高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开展工程类技术研究项目10项,其中《延长西部油区延长组油藏修井完井储层保护液研究》自主研发了四种低伤害修井完井液配方,试验岩心伤害率小于15%。在西区采油厂现场试验3口井,应用效果较好。《延长气田试采工艺方法优化》收集整理37口井41层试气资料,解释了80井层的压恢数据;分析了气体产能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点法”试气无阻流量经验公式和产能预测模型,计算<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口井的无阻流量。利用试井解释软件saphir和生产预测软件topaze对5口气井完成了生产动态预测,确立了合理井网和废弃条件。
4.接转2009年项目进展顺利,现场试验逐步展开。《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20℃,处理后残渣的含油量低于5%,热解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重金属离子含量低于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指标,含油污泥固化后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0MPa以上,满足建材要求。热解处理成本为150元/吨,综合经济效益为90元/吨,年经济效益288.4万元。
《延长油田生产井井筒腐蚀分析与防腐治理技术研究》完成了23个采油厂井筒腐蚀结垢状况调研,通过对青阳岔区块产出液中水质成份和理化性能指标分析、垢样分析,腐蚀机理研究,研发了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腐产品,井筒专用缓蚀剂和井筒防腐装置,并应用于生产,通过6各月现场挂片试验,井筒平均腐蚀速率小于0.076mm/a,缓蚀率为37.9%左右,有一定的缓蚀效果。缓蚀剂试验,平均腐蚀速率为0.0121mm/a,缓蚀率达到了69%,其中3口井平均腐蚀速率为0.0117mm/a,缓蚀率达到了82.3%。研发了3种井筒腐蚀测试装置,申报实用新型国家专利3项。
(四)积极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拓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渠道
开展《延长油田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油页岩、煤层气及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资料,掌握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完成了项目的立项工作。5次到勘探公司、七里村等11个采油厂取样42口,岩心样品246个,完成页岩岩心观察描述。勘察红花店、巨水河露头剖面,取样品5块。完成了天然气录井测井资料及长7、长9油页岩岩心资料、煤层取心井资料、90余口井的测井曲线及海拔数据收集和整理,并统计山西组和本溪组录井煤层厚度数据;完成长6、长7、长8和长9煤层小层分层、页岩气、油页岩底部分层标准界定;编制东西向和南北向长7、长9段区域上地层划分对比图2张和上古生界10口单井岩相图。目前正编制煤层小层厚度图、煤层顶面构造图、长7、长9油页岩厚度图和泥页岩厚度图,研究分析长7段页岩气解吸测试报告。
(五)开展综合化工项目研究,为产业链延伸提供支撑
1.开发水煤浆添加剂,促进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为加强煤化工技术研究,提高煤粉的分散和悬浮能力,研发水煤浆添加剂。根据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和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气化装置条件及水煤浆性能要求,开展分散剂的复配实验研究,已经完成了7种煤样水煤浆添加剂配方,成浆性能满足装置要求。
2.甲醇汽、柴油应用技术研究,提升了能源开发水平。联合陕西尚华科技公司开展甲醇汽、柴油应用技术研究,积极做好实验与分析工作,调制完成了三个改性甲醇汽油产品,进一步分析甲醇汽油的调制机理。
3.研究石油化工现状,为延伸产业链做好技术储备。为了实现集团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延伸化工产业链并做到物料平衡,为延长石油制定化工生产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延长石油集团化工产业链的综合研究》,完成了“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总图”、“延长石油化工产业物料平衡总图”和“延长石油化工产业进出物料总图”。
4.开展伴生气资源回收利用研究,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开展《延长石油伴生气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已完成了杏子川等17个采油厂调研和测试工作,初步掌握了伴生气产出情况和利用现状。研究表明,延长油田伴生气探明地质储量为397.76×108m3;纯气顶气藏资源量约为64.41×108m3;控制储量为216.65×108m3;预测储量为267.74×108m3;待探明资源量为175.12×108m3;伴生气资源剩余可采储量为37.51×108m3。
(六)积极响应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为海外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1.抓好海外资源评价,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按照“跨出国门寻找新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总体要求,着力抓好重点区块勘探、油气资源评价及风险评估,先后对20个国家64个风险区块进行了地质初步评价,其中勘探区块53个,开发区块11个,初步筛选了8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区块,形成两个首选并购项目为首选战略合作目标。目前,这两个项目正进入尽职调查和投标准备阶段。另外还对2个炼油厂建设项目进行了初期评价。
2.加快马达加斯加勘探,推进海外工作进度。今年元月份,马达加斯加3113区块SKL-2井完井,通过对该井资料研究,掌握该井井况和油气显示情况,研究有利勘探目标,制订了勘探方案。共完成了3个勘探井位部署和8个试油、钻井设计方案:SKL-2N井位部署方案、SKL-2井试油地质方案及钻井工程设计,SKL-2N、BKM-1、BKM-2井地质及钻井工程设计。
3.缜密研究,精心部署,泰国天然气勘探进入实施阶段。一是从泰国国情、法律与财税政策、资源状况及基础设施、类似盆地勘探开发数据及经济指标预测了投资风险,编制了《泰国L31/50区块油气勘探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针对泰国L31/50区块双元地质结构的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泰国区块800km二维地震部署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已开始施工。
4.完成了勘探部署方案。通过对中非共和国的财务税收规定、法律法规、勘探合同、资源状况及基础设施、类似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及经济指标、当地工业水平、生活水平、估算区块勘探投资、经济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环境风险、勘探发现风险、开发技术风险、投资风险等风险因素的研究,编制《中非共和国B区块油气勘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非共和国B区块油气勘探项目》申请报告。重新进行地震构造解释和地质评价,制定了勘探部署方案,开展实地考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技术服务工作,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按照“贴近现场、服务生产”的工作思路,根据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现状和生产实际技术需求,从勘探开发部署、开发方案编制、工艺优化设计、跟踪和调整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使成熟的配套技术和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积极跟踪,适时调整,确保科技示范区高效开发
为把延长油田高效开发科技示范区各项工作做扎实,切实为油田开发起到示范作用,研究院积极和油田公司及相关采油厂协作与交流,制订了跟踪评价方案,强化了动态跟踪,从钻井、测井、射孔、压裂、注水到生产动态全方位动态跟踪。一是在跟踪定边采油厂完钻井128口井,完善了沉积相研究成果,优化调整了井位部署;完成樊学4930井区延长组油层转注规划及45口转注井补孔方案,实施先期注水,加快注水步伐;查层检漏,分析360口井测井资料,拓宽延9含油面积2.3km2,增加地质储量108万吨。二是对吴起采油厂吴仓堡示范区84口井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深化了认识,发现了新的含油层系,使该区延安组油层含油面积从零星分布到连片分布转化,在延10组投产10口井,日产油合计96.49吨;长9组投产33口井,单井产油大于3吨/日11口。三是在子北毛家河示范区部署井位,新井平均钻遇油层16.7m,大于设计平均厚度11.2m,重新认识了有利开发区,及时调整了开发方案,提高了开发效益。四是协调解决永370示范区和甘谷驿示范区开发困境,使两个示范区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二)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工作,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低渗透油藏举升方式优选与系统效率改善研究》开发了“低渗透油藏机采方式优选及系统效率优化软件”,在甘谷驿采油厂应用,平均节电9.64度/日·井,平均节电率为51%,平均机采系统效率提高3.5%,收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延长东部油田直、丛式井螺杆泵试验》在杏子川、定边采油厂完成了10口井的螺杆泵应用试验,机采系统效率平均提高9%,单井平均节电42度/日,平均节电率为37%,取得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延长油田开发示范区钻采新技术应用研究》定平1井施工顺利,为水平井开发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奠定了技术基础,积累了经验。《小井眼钻完井工艺技术研究》优化了小井眼井身结构、钻进参数、钻具组合方式,形成增韧固井水泥浆体系和配方。《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先导试验及推广应用》已经进入现场试验阶段,小井眼采油工艺技术研究、生物活性复合驱油技术在延长东部长2油藏推广应用、生物表活剂降压增注技术在延长东部长6油藏推广应用、川口油田深层调驱综合治理技术先导试验等取得积极进展。
(三)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油气勘探
1.做好天然气勘探动态跟踪工作,及时调整部署方案。通过《延长天然气成藏特征、动态分析及部署研究》的开展,强化跟踪评价和沉积相研究,先后落实和调整井位100余口,提高了勘探效率。全年完钻井44口,试气36口,无阻流量1万方以上25口,占69.4%,无阻流量10万方以上7口,占20%,无阻流量30万方以上4口,达到预期目标,并为落实天然气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深化地质认识,抓好深层石油勘探部署。针对深层石油勘探困境,围绕深层勘探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勘探思路,先后深入11个采油厂,通过试油、压裂技术与生产动态分析,开展油源对比及富集规律研究,明确了勘探潜力,重点为延长西部五厂(吴起、定边、永宁、西区、杏子川),部署了勘探的井位目标68个。针对孟沙窝地区第一块三维地震工区,在油田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对地震资料处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取得了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开展地震构造解释、属性提取和储层预测工作,落实了构造圈闭。该区地震满覆盖面积64.76km2,解释资料面积100km2。在东南部和工区西北部发现了两个断裂带和一系列小幅度构造。综合地质分析、地震解释及地震属性分析成果,优选了2个目标,部署探井2口。
3.富黄、二连地区石油勘探技术研究进展顺利。为落实富黄地区石油地质储量,在富黄探区部署探井10口,根据新的钻井动态,绘制了地层对比及各类基础地质图件。二连地区石油勘探前期各项地质资料收集已完成,编写了二连各个区块基本地质情况初步评价报告,为下一步优选重点区块并进行深入评价作好准备工作。
四、积极开展现场试验,验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适应性
1.生物活性复合驱油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瓦窑堡采油厂富昌注水区域和杏子川采油厂王家湾214注水区开展了长2和长6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增产原油产量约36吨/日,预计至年底累计增油7795吨,投入产出比为1:2.53。其中杏子川王214试验区已注入生物酶表面活性剂65.5吨,表面活性剂51.5吨,注采比1︰1.3。见效井占总井数的75.6%,日产油89.54吨,增产20.49吨/日,累计增产1707吨,预计到年底增油2634吨,投入产出比为1:2.39。同时,各注水井吸水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表活剂的注入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瓦窑堡富昌试验区已完成9个活性剂段塞的注入,生物表面活性剂57.71 吨,表面活性剂40.5吨,注采比1︰1.4。生产井108口,见效井44口,占生产总井数的42 %。试验前日产液302.14方,日产油37.27吨,含水87.67%,目前日产液366.37方,日产油54.95吨,含水85%。日增产13.9吨,累计增油约1411吨,预计到年底增油5200吨,投入产出比为1:2.33。七里村郑637试验区注采比1.6。累计注入生物表活剂驱油剂36.88t。日净增油量为0.58吨,累计净增油量为101.09吨,预测至年底,累计增油561吨,投入产出比为1:2.83。
2.即将开展空气泡沫驱油现场试验。针对空气泡沫驱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空气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方法与技术、空气泡沫封堵能力及影响因素和深层调驱技术研究,完善调整了空气泡沫驱油方案,完成了设备配套研究和购置工作,正在进行试验设备组装。
3.《生物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研究》分析定边张天渠及瓦窖堡元峁试验区资料,采集了22个微生物菌种,进行种菌培养、生理生化反应试验,研发可降解原油和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菌种3种,达到微生物驱油的要求,室内岩心驱油效率提高8%以上,对原油降粘率达到51%。研发的新型低温生物酶破胶剂,降残渣能力较过硫酸盐提高150mg/L以上,在南泥湾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已申请发明专利。
4.《永宁双河油田综合调驱工艺配套技术研究》研究确定了凝胶与弱凝胶配方,室内物理模拟岩心裂缝及孔道的封堵试验和驱油试验已经完成。《川口油田深层调驱综合治理技术先导试验》完成了基础实验和先导试验方案。《延长提高采收率试验区调堵剂开发与评价》完成了调堵剂配方研究中的注入水与缔合聚合物交联实验、天然岩心人工造缝、裂缝岩心测试、聚丙烯酰胺样品粘浓曲线,开展低分或超低分聚合物性能检测及弱凝胶配方研究。
五、建立化学品标准,填补了产品标准空白
一是完成了《延长石油集团化学品标准汇编》(上册),汇编收录化学品相关国家、行业标准232个,其中相关国家标准80个,化学品相关行业标准152个;二是完成了延长石油集团需求,确定了非标化学品非通用指标实验方法,完成了非标化学品标准--《延长石油集团化学品标准汇编》(下册)形成钻井、采油、炼化、水处理、橡胶、微生物六大类非标化学品标准共100个品种。
六、拓宽渠道,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按照“作风过硬,特长突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引进标准,坚持“近期注重引进,远期注重培养”的原则,着力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将重点放到科研工作中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上。从吐哈油田、吉林油田等8油田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8人,实验室操作人员5人;从其他兄弟板块引进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党建和综合管理人才2名;招聘的38名硕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涵盖研究院急需的石油天然气地质、采油工程、钻井工程、钻井机械设计、石油物探、油气田开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分析与检验等。为研究院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理顺了办理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四险一金”程序。目前“四险一金”全部按时足额缴纳。
七、紧紧围绕科研生产中心,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
研究院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和渗透到科研攻关、人才引进、管理创新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培养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铸就了院“创新、严谨、敬业、协作”的文化精神,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一岗双责”的责任,分解《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具体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的具体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及集团公司十五条禁止性规定,纪委与中层干部签订了廉洁从业承诺书,以承诺来保证廉政建设。
(二)加强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围绕“六个一”活动,将日常教育、“党风廉政制度宣传月”、“党风廉政宣传月”相结合,掀起了学习《廉政准则》新高潮。开辟了专栏,写《廉政准则》心得体会142篇,组织廉政知识考试,测试卷64份,合格率100%。组织廉政知识问答,全年开展12期360余份。组织全院党员干部观看了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案例一系列活动推行廉洁从政思想,树立了廉政观念。
(三)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预防和治理
在原有48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信访及案件举报管理制度》和《效能监察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用制度规范制度与措施的执行,做到各项工作有案可查、有章可寻,在研究院内部树立了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体制。
(四)加强作风建设,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一是按照“三控一提两降”的会议要求开短会,开高效会,使会议规范化、程序化。同时,严格杜绝各种会议纪念品、礼卡的发放和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行为的发生。
二是签订廉政合同。党群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合同谈判、签订等,保证签订合同程序的规范化。同时,由院纪委组织签订《廉政合同》,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双方廉政建设的权利、义务。全年纪委签订《廉政合同》38个,涉及金额5707.28万元。
(五)凝心聚力,群工组织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把群工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在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院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存在的问题
1.专业学科仍然不完善,个别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
2. 油田开发程度高,勘探程度低,资源认识不足,黄土塬地震勘探适应性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3. 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技术积累和沉淀少,科技工作需求面宽、量大、层次多,研究、现场试验与推广协调机制不健全。
4.自主研发技术力量不足,还没有形成标志性支撑性技术成果,自主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5.实验室现有设备与规模还不适应科研需求,实验室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6.科研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基础数据库不健全,可靠性差。
&&&&&&&&&&&&& 十二五规划目标
根据集团产业链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充分考虑研究院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大型石油企业研究院所的成功经验,结合研究院自身职能定位,研究确定研究院中长期发展的方向、模式和基本策略,初步确定了“65222”发展目标,即:到“十二五”末,人才总量达到600人;建立和完善管理创新、研发机构、学科建设、科研实验、信息工程5个平台体系;获集团公司级以上科研成果20项以上,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形成20项以上核心技术体系;推广20项成熟配套技术。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font-family: 仿宋_GB年工作安排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仿宋_GB年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三个加强,突出三个方向,抓好三个建设,开展六项攻关,加快五个实验,完成两个积累,实现两个目标”
围绕一个核心:围绕优势技术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研究院品牌。
坚持三个加强:加强瓶颈技术研究,加强技术跟踪服务,加强成果试验与推广
突出三个方向:突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突出注水开发技术研究,突出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抓好三个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开展六项技术攻关:开展以物探为龙头的油气勘探技术、以稳油控水为目标的开发技术、提高油气开发水平的油气钻采工程技术、油气集输与防腐防垢技术、海外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以及天然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六大技术系列的攻关。
加快五项试验与技术推广:
一是生物采油技术中试与技术推广
二是凝胶、聚合物深度调剖调驱矿场实验
三是表活剂、生物酶、空气泡沫等驱油技术现场试验
四是油田及管线防腐防垢新技术推广应用
五是精细化工产品中试与推广应用。
完成两个积累:积累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积累CO2铺集、驱油等综合利用与埋存技术。
实现两个目标:研究院学科构架逐步完善,特色技术、专有技术体系构架初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极大提高;贴近现场,服务生产,把产学研有机结合,发挥研究院科技支撑作用。
按照工作思路,研究院牢固树立全院上下一盘棋思想,以项目为纽带,通过连续不断项目的安排和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各层次科技机构和科技人才的优势,上游下游一体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跨学科、跨专业运行,精心组织好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动科技攻关与新技术推广,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专有技术、特色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科研团队,为延长石油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一、切实搞好科技创新和技术的集成配套,全面完成我院科研工作任务。
一是紧紧围绕制约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性技术和生产实际需求,开展以物探为龙头的油气勘探技术、以稳油控水为目标的开发技术、提高油气开发水平的油气钻采工程技术、油气集输与防腐防垢技术、海外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以及天然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六大技术系列的攻关。力争在攻关项目中形成新的技术亮点,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在技术的集成配套中,要找准配套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在提高技术适应性上下功夫,针对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注水开发技术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尽快通过攻关和集成,形成以提高石油采收率为目标的开发技术、注水开发配套技术与综合调整治理技术、天然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三大技术系列,支持生产单位,应对生产技术需求,提高集团公司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提高采收率等技术在现场的推广应用,使各项配套技术齐头并进,成为我院快速发展的基石。
三是要以研究院延安分院建设为突破口,在现有研究开发机构、力量整合的基础上,系统整合现有的研究力量,进一步理清研究机构层次,形成合理布局和明确分工。结合省级工程中心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平台建设,为科技研发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延长油气田》为契机,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基础的建设步伐。
四是积极组织好国家级科技项目的实施。主要抓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确保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额保持国内先进,国际不落伍。抓好CO2铺集、驱油等综合利用与埋存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生产,攻克一批技术难关,形成研究院技术优势,为集团公司增加技术积累。
五是加快现场试验与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的力度。组织好生物采油技术中试与技术推广应用,落实凝胶、聚合物深度调剖调驱矿场实验和表活剂、生物酶、空气泡沫等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为提高采收率和采油速度发挥作用;做好油田及管线防腐防垢新技术推广和精细化工产品中试与推广应用,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五是抓好下年度科研项目的立项准备,确保今后科研工作早立项、早开题、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研究院特色技术、专有技术体系的形成,提高研究院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在生产中发挥研究院科技支撑作用。
二、转变观念,改进作风,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我院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攻关、科技服务的内涵在不断增大,必须在思维、工作和管理方式上转变。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完善配套的精细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强化科研协调管理,确保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顺利进行和高效运转。一是全面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单位负责人—工作岗位等层级工作责任制,认真清理,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二是强化监督,定期组织检查,按时组织汇报验收,确保项目进度。三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四是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形成适合我院特点的管理办法,提高整体运行效能。
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堡垒作用,推进我院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干部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紧贴科研生产,在务实上狠下功夫,推进我院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三是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讲规矩守纪律,尽责任做实事;讲廉洁用好权,重表率带好头。四是加强宣传工作,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和引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增强广大职工建设好研究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是加强和改善群团工作,使群团组织在全院科研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扎实搞好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我院技术优势,强化技术服务意识,加大现场服务的力度,提升研究院影响力。一是立足油气勘探开发,抓好技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油气勘探开发做好技术支持。二是进一步抓好科技成果现场试验工作,严格按照实验条件,做好技术的适应性研究,对应用效果好的科技成果,要适时加大实验的规模,确保形成一批实用技术,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落实好延安分院建设和基础管理任务,更好的服务生产。
五、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为推进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保证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做好职工生涯设计,树立个人才干与研究院事业齐头并进,个人荣誉与全院业绩互为依存观念。结合我院实际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科技干部队伍的奖惩机制、推优机制、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促使科技人才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逐步形成足够数量的支撑我院持续快速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
总之,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研究院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继续实施科研攻关、人才引进、管理创新战略,加快特色技术突出的研究院建设步伐。立足核心技术开发,加大瓶颈技术攻关,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集团公司早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石油煤化工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九日
&版权所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陕ICP备案:
推荐使用分辨率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驱动聚合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