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兽医病理学流行病学的问卷调查论文

临沧农业信息网
临沧农业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30)&&(04-14)&&(01-20)&&(12-16)&&(08-26)&&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耿马县孟定镇兽医站积极开展好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发稿时间: 9:38:43】
【作 者:雷学喜】
【主 题 词:动物疫病
【责任编辑:mwx】
【稿件来源:耿马县孟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审核发布:朱敏】
  根据耿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达2014年度动物疫病监测任务的通知》孟定镇兽医站积极开展好重点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每次调查3个村委会,每个村调查2个村民小组,每村15户饲养户。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根据耿马县动物疫控制中心的安排任务,有孟定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年度共在全镇9个村委会12村民小组26户饲养户中,采集动物血样品380份,其中:牛血清40份、猪血清100份、羊血清40份、鸡血清200份,送耿马县动物疫控中心进行实验室监测。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主办单位:临沧市农业局 技术支持:临沧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镇南天路202号 电话:6 传真:
备案编号:滇ICP备 本站网络实名: 临沧农网、临沧农业信息
&&&&&&&&&&&&&&&&&&&&&&&&&&&&&&&&&&
&&&&&&&&&&
&&&&&&&&&&&&&&&&&&&&&&&&&&&&&&&&&&&&&&&&&&&&&&
&&&&&&&&&&&&&& 技术支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目的:了解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GHQ12)在河北省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以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为诊断标准,进行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结果:共20716人完成了增补后的GHQ12调查,重测一致性r=0.82(P<0.01),灵敏度为98.3%,特异度为44.8%,12种常见精神疾病的灵敏度均在93%以上。结论: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是较好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筛选工具。 中国论文网 /6/view-1149799.htm  【关键词】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一般健康问卷; 河北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003-0189-04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i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Mental Illness   ZHANG Yang, CUI LiJun, LI KeQing, et al   HeBei Mental Health Center,Baoding 07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describ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to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mental illness in the people aged 18 or older in Hebei Province.Methods:The tools of the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for the investigation,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 (SCIDI/P) for diagnosis. Results:20,716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creening,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good (r=0.82,P<0.01) in two days.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was 98.3%, the specificity was 44.8%. Sensitivity of every diagnosis was all higher than 93% in 12 kinds of mental illness. Conclusions:The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is a questionnaire with satisfactor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i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Key words】 mental illness;epidemiology;GHQ; Hebei Province      一般健康问卷(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GHQ)是David Goldberg于1972年编制的自评问卷[1],用于询问被试各种心理体验,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的筛选[2],台湾学者郑泰安在GHQ的基础上研制出中文健康问卷(GHQ),包括GHQ30和GHQ12两种形式,经在台湾地区使用证明有效可靠[3]。浙江学者杨廷忠就GHQ12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研究中证实,GHQ12可作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卫生服务识别心理障碍的筛选工具[4]。2001年浙江省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采用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5]。GHQ12在大样本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情况报道较少。2004年10月-2005年3月河北省进行了精神疾病的现场抽样调查工作,采用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河北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北省11个地级城市中,随机抽取4个城市(邯郸、保定、秦皇岛、承德)作为框架区域,以地级市的城区为城市样本;在其所辖的县(县级市)中以纸币法随机抽取1/5的县(县级市)作为农村样本。考虑到分层分析及个别精神疾病患病率低等因素,确定样本为24000人,年龄≥18岁,覆盖框架人口915.55万,占河北省总人口的13.6%。      1.2工具   1.2.1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 GHQ12共12个条目(条目见表1),是有关心理健康的条目,了解被试最近几周内总的健康状况。备选项目是:(1)完全没有、(2)与平时一样、(3)比平时多一些、(4)比平时多很多。按照WHO的评分方法[6],采用0-0-1-1评分方法,即被试选择(1)或(2)在本调查中均记为0分,选择(3)或(4)在本调查中均记1分。因此,12个条目的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2分。   1.2.2补充条目 在本次调查中,借鉴浙江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GHQ12的情况[5],在原12题内容及分数不变的基础上,为提高其筛选的灵敏度,增加了总体心理状况、是否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就过医、是否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等8个心理健康问题指标,以期减少漏诊率。分别是:①近一个月您认为您的躯体健康状况是(优秀、良好、好、一般、差);②近一个月您认为您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优秀、良好、好、一般、差);③近一个月您忍不住反反复复做或想一件事情(从无、极少、有时、经常);④近一个月您因特别害怕某件事情而限制活动(从无、极少、有时、经常);⑤近6个月您感到特别紧张和焦虑(从无、极少、有时、经常);⑥近一年您是否因喝酒而遇到麻烦(是、否);⑦过去任何时候您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向哪些人寻求过帮助(如寻求过几种帮助可同时列出)(从未求助过、亲属、朋友、同事、中医、普通西医、精神科大夫、巫医、其他);⑧过去任何时候您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吗?(是、否)。   1.2.3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目前职业、医疗来源等。      1.3方法   1.3.1调查员培训 增补后的GHQ12的培训由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调组负责人负责培训实施。62名调查人员经过一周的培训,一致性达满意程度,一致性为93.5%,Kappa值=0.85。   1.3.2调查方法 先由调查人员向被试介绍问卷的意义,征得其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调查员首先登记被试的社会学人口资料,然后将GHQ问卷内容逐一读给被试。被试分别从12个条目和8个补充条目中的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答案。调查员根据被试12个条目的回答评分。补充条目中如果被试在任意某个问题上选择“差”、“经常”或“是”,无论GHQ得分多少,均视为存在高危因素。完成一例GHQ问卷调查大约需要8-10分钟。
  1.3.3GHQ12分段及筛选标准 于2004年10月抽取600例城市样本、1000例农村样本进行预试验。GHQ12最佳分界值为3/4[4],根据预试验调查结果,即被试在GHQ第1-12题的总得分,把被试分为高危人群、中危人群、低危人群三类,并确定三段危险人群的分界分数及筛选标准:高危人群(GHQ≥4或存在危险因素者)100%进行SCIDI/P检查;中危人群(GHQ总分为2或3者)约40%(研究号个位数为1-4)进行SCIDI/P检查;低危人群(GHQ总分为0或1者)约10%(研究号个位数为1)进行SCIDI/P检查。   1.3.4诊断工具 本次调查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为诊断标准[7];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翻译、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修订的《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 SCIDI/P)病人版为本次调查的诊断工具[8]。   1.3.5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在EPI Data下采用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并进行两次录入的差异性检查,差异样本校正后由EPI Data转入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重测情况 为检验增补后GHQ12问卷的信度,选择了500人于第一次调查2天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r=0.82(P<0.01)。   2.2被试人口学特点 在实际调查的24000名被试中,完成GHQ12问卷者20716人,完成率86.3%,脱落3284人,脱落率13.7%。女性10373人(50.1%),男性10343人(49.9%),平均年龄44±15岁(18-95岁),平均受正规教育年限6.5±3.8年(0-21年)。婚姻状态:从未结婚9.4%,已婚83.0%,再婚1.0%,同居0.04%,分居/离婚0.9%,丧偶5.6%,其他0.01%。职业:农民/渔民68.0%,工人/服务人员5.2%,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4.4%,个体户/临时工10.3%,离退休/病退4.7%,无业/失业2.1%,学生/家庭妇女5.3%,其他0.1%。医疗来源:自费91.3%,合作医疗0.2%,公费医疗1.3%,商业保险0.4%,医保6.8%,其他0.1%。   2.3GHQ12筛查情况 20716份GHQ有效问卷中,高危人群3462人(16.7%),中危人群1372人(6.6%),低危人群15882人(76.7%)。20716名被试GHQ12项的调查情况见表1,表1显示,12条目中因担忧而失眠、总是感到有压力、觉得心情不愉快和情绪低落3条目选择比平时多一些和比平 时多很多的人数较多,分别占本条目总例数的14.6%、14.1%、12.9%。      2.4危险因素的调查情况 在完成增补后GHQ12问卷调查的20716名被试中,存在危险因素者2928人,占14.1%。一个被试可能会存在一项以上的危险因素。其中,近一个月躯体健康状况“差”者1436人(6.9%);近一个月心理健康状况“差”者875人(4.2%);近一个月经常忍不住反反复复做或想一件事情者447人(2.2%);近一个月经常因特别害怕某件事情而限制活动者157人(0.8%);近6个月经常感到特别紧张和焦虑者656人(3.2%);近一年因喝酒而遇到麻烦者541人(2.6%);过去任何时候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向别人求助过285人(1.4%);过去任何时候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者101人(0.5%)。   2.5GHQ筛选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在完成GHQ12问卷调查的20716名被试中,筛查出5397人做SCIDI/P检查(26.1%)。其中,无SCIDI/P诊断3123人(57.9%),有SCIDI/P诊断2274人(42.1%)。      单纯以GHQ得4分为分界点时的GHQ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见表2,灵敏度为48.4%,特异度为85.4%,假阴性率为55.2%,假阳性率为14.6%。增补后的GHQ高、中、低危人群分段的筛选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见表3。灵敏度为98.3%,特异度为44.8%,假阴性率为1.7%,假阳性率为55.2%。      2.6 GHQ对常见精神疾病筛选的灵敏度 表4显示12种常见精神疾病在增补后的GHQ12问卷中的灵敏度均在93%以上。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最高为100%,恶劣心境、酒精依赖和滥用分别为99.8%、98.8%,强迫症最小为93.1%。      3 讨论      灵敏度是一项筛查工具,具有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判断为病人的能力,灵敏度越高,则漏诊率越低,反之,将漏诊病人,影响患病率的真实性,因此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工具的灵敏度非常重要。GHQ问卷最初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在普通门诊和咨询门诊发现有心理障碍者,以后扩大用于社区和人群的筛查,以筛出非精神病性障碍[1]。本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河北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采用增补后的GHQ12为筛选工具,目的是用于筛选被试进入下一步的SCIDI/P调查,尽可能筛出每一例可疑的精神疾病患者。GHQ12条目简单,易于被试的理解,适用于现场抽样调查。   在杨廷忠的研究中,GHQ12 Cronbach α系数为0.75,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0.59,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7;重测信度为0.72(P<0.01)[4]。本次调查GHQ12的重测信度r=0.82(P<0.01);一致性为93.5%,Kappa值=0.85。可见GHQ12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内部一致性,稳定性较好。   原GHQ12的12个条目中,得分较高的条目(因担忧而失眠、总是感到有压力、觉得心情不愉快和情绪低落)更多反映了心境障碍患者的疾病特点。说明GHQ12是一个反应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与杨廷忠研究结果一致[4]。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需配合使用某些专门的问卷,因此,本次调查增加了总体心理状况、是否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就过医、是否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等8个补充条目。单纯以GHQ得4分为分界点进行SCIDI/P检查时,GHQ12的灵敏度为48.4%,特异度为85.4%。增加8项危险因素后,增补后GHQ12的灵敏度增加到98.3%,特异度下降到44.8%,说明增补后的筛选标准使GHQ12的灵敏度得到有效提高,可以提高对阳性病人的检出率,同时特异度也处于较理想的范围。常见精神疾病的效度分析表明,12种疾病的灵敏度均达到93%以上,可见增补后GHQ12对精神疾病的筛选达到理想的水平。显示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是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比较有效的筛选工具。   致谢:感谢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费立鹏教授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Goldberg DP,Gater R,Sartorious N,et al.The validity of two version of the GHQ in the WHO study of mental illness in general health care.Psychol Med,-197.   3 Cheng TA,Wu JT,Chong MY, et al.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Acta Psychiatr Scand,-308.   4 杨廷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773.   5 石其昌,章建民,徐方中,等.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36.   6 Von Korff M,Ustun TB. Methods of the WHO collaborative study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general care. In: UstunTB,Sartorius N,et al.Mental Illness in General Health Care: An International Study.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   7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Disorder (4th.ed.DSMIV).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8 李涛,周茹英,胡峻梅,等,译. DSMIV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2004.    责任编辑:石川   收稿,修回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昭通农业信息网
昭通农业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06-26)&&(06-26)&&(03-19)&&(02-28)&&(02-28)&&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深入昭阳区开展仔猪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发稿时间: 11:53:52】
【作 者:吕国飞】
【主 题 词:仔猪腹泻
流行病学】
【责任编辑:市畜牧站】
【稿件来源: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审核发布:张桦】
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通知》(农医发[2012]3号)的要求,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于2012年7月16日到昭阳区深入开展昭通市仔猪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在调查工作中,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对昭阳区的6个规模养猪场和6个散养户,能繁母猪共661头,通过询问畜主或猪场负责人并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包括配种种公猪来源、母猪来源、产仔成活率、腹泻情况、治疗情况和免疫情况。通过深入调查仔猪腹泻病因学,为仔猪腹泻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进一步保障了昭通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版权所有:昭通市农业局&&信息维护制作:昭通市农业局& &
昭通农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昭通农业信息网书面特别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4&#46;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x5f;疾病,二是为了&#x5f;疾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文: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印发《2014年宁夏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兽医局
当前位置:正文
  宁农(医)发〔2014〕6号
  各市、县(市、区)农牧(畜牧)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年)》,认真组织和科学规范地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我厅制定了《2014年宁夏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4年宁夏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2014年宁夏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认真组织和科学规范开展的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病原学监测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通过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实现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科学免疫提供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农医发[2014]12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区实行区、市、县三级联动,重点开展&3+2病种&,即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和马传贫等优先防治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做好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工作,以及疯牛病、痒病等重点防范外来动物疫病的监测和巡查工作(外来疫病监测计划将另行下发)。本计划涉及的其他动物疫病病种,各地应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关于印发&全区动物疫病定点监测与防控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年)的通知》(宁农(疾控)字[2014]22号)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
  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和马传贫等优先防治动物疫病的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做好马鼻疽、马传贫的达标验收和无疫认证,以及外来病和新发病监测预警工作,加强动物疫情风险分析评估,科学研判防控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探索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推进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检测净化与评估,推动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自治区级监测与市县级监测相结合。
  自治区级监测计划由农牧厅兽医局制定,所需经费纳入自治区级财政预算。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本行政区域监测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
  (二)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切实加强对发病送检样品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诊断和检测。扩大监测信息系统覆盖面,探索动物诊疗单位及养殖企业执业兽医诊断与报告管理模式,提高疫情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根据各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地开展监测分析工作,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
  区级和市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病原学监测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病原学监测。重点开展口蹄疫(A型、亚洲Ⅰ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监测,及时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
  (四)常规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
  自治区和各地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本辖区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和畜牧业优势产业,全面开展常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在重点地区、重点环节设立固定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点,持续开展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具有地理意义的监测数据,科学研判疫情态势,为实施《规划》和疫病扑灭计划提供基础依据。
  (五)专项调查与紧急调查相结合。
  各地要按照自治区计划要求,持续监视动物养殖、流通、屠宰加工环节的动物疫情传播风险因素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定期分析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风险。对疑似发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小反刍兽疫等外来疫病病例、牛肺疫等已经消灭疫病或新发疫病病例,或者猪瘟等疫病流行特征出现明显变化,或者部分地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情时,要及时开展紧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迅速开展疫源追溯和追踪调查分析,科学研判疫病流行和扩散趋势,提高早期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监测净化与评估管理相结合。各地应加大对规模场特别是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力度,鼓励、支持并引导具备条件的种畜禽场和规模场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对相关养殖企业开展评估分析。
  三、任务分工
  (一)农牧厅兽医局:主管全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并负责制定、调整年度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及时发布动物疫情监测结果;必要时组织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区动物疾控中心)直接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开展抽检;负责诊断试剂订购的审查,监督诊断试剂质量。
  (二)区动物疾控中心:按照本计划要求,统一组织全区各市、县(区、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本计划。区动物疾控中心应及时完成检测结果汇总、分析和上报;定期开展监测信息的分析评估、疫情形势会商和疫情预警预报工作;出现突发动物疫情时,组织当地及时开展紧急监测诊断工作;组织开展重点环节和自治区种畜禽场监测工作;组织全区监测技术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开展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监测净化与评估工作。
  (三)市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父母代种畜禽动物疫病监测;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统一管理、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材料收集汇总及统一上报工作;负责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及病原学的抽样监测。
  (四)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本计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负责辖区内畜禽饲养场(户)、散养畜禽户的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工作;负责辖区内购(引)入畜禽的监测;临床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由区动物疾控中心将样品送国家参考实验或专业实验室进行复核确诊和病原分离鉴定,及时掌握病原变异情况。
  (五)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3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在完成区级下达的监测工作任务基础上,根据《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试行)》有关要求,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动物疫病监测任务。
  各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健全检测采样各项管理制度,兽医技术人员在采样时要规范填写采样记录表和问卷调查表,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市、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样品时必须同时上报采样记录表和问卷调查,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送检样品时要认真查验采样记录表,并按规定保存。送检、接收样品要严格履行登记、审核、签字、盖章程序。
  四、检测结果报告
  (一)自治区内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送
  1.各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6-30/31日均可在系统填报当月信息,次月1-5日完成区、市级审核、确认。每季度报送一次定点监测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每半年报送一次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报告至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对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2.利通区、沙坡头区、原州区3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管理规范》的要求,除定期上报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外,在7月15日前和翌年1月15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和下半年监测工作总结报告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本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3.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时,自治区会同发生疫情的县(市、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开展紧急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并在解除疫区封锁后,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自治区级专家组审核意见报农业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二)外来疫病检测结果报送。
  按照外来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执行。
  (三)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的报告与处置
  要科学对待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在监测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病原学阳性的,要以快报形式报农业部兽医局,并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上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阳性样品送国家参考实验室或由参考实验室派人取样进行确诊和分析,对确诊阳性畜禽及同群畜禽按有关规定处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病原学阳性结果及相关信息报农业部兽医局。动物H7N9流感等监测结果的报送和样品送检,参照执行。对其他病种,按农业部有关规定和相关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等要求,及时按规定上报、送检和处置。
  (四)监测结果的分析报告。
  自治区农牧厅兽医局会同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半年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一次动物疫病监测分析会议,形成监测分析报告。
  五、保障措施
  各市、县(区)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及时制定本地监测计划,强化督促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本计划实施单位的执行情况、监测信息的时效和质量等进行考核,逐步建立监测工作考评机制,以评促优;对监测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各市、县(区)监测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做好经费预算,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相应经费。
  附件:1.动物流感监测方案
  2.口蹄疫监测方案
  3.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4.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监测方案
  5.包虫病监测方案
  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方案
  7.猪瘟监测方案
  8.新城疫监测方案
  9.牛结核病监测方案
  10.狂犬病检测方案
  11.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上述附件请登录宁夏农牧厅兽医局网站行政通知栏自行下载,下载地址:)
  附件下载:
  动物流感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评估家禽免疫抗体水平,掌握群体免疫状况;掌握动物流感的流行状况以及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追踪动物流感病毒变异特点与趋势。
  二、监测对象
  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貂、貉等经济动物、虎等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高风险区域内的猪,以及高风险区域环境样品。其中,H7N9禽流感重点监测蛋鸡,黄羽肉鸡等饲养周期较长的鸡。
  三、监测范围
  禽类:种禽场、商品禽场、散养户、活禽交易市场及屠宰场,候鸟主要栖息地和重点边境地区。
  哺乳动物类:经济动物饲养场、动物园,高风险区域内的猪养殖场(户)和屠宰场。
  注:散养户以一个自然村为一个监测采样的流行病学单元。
  四、监测时间
  免疫抗体监测:常规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每季度开展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采样应在下次免疫前采集血清进行检测,种禽场在调运前开展一次监测,监测有效期为21天。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4月底前和10月底前完成。
  病原监测:区、市级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重点加强冬春季节的采样频次;种禽场在调运前开展一次监测,监测有效期为21天。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如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五、监测数量
  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1)确定监测数量。
  六、监测方式
  (一)被动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或野鸟,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进行监测。
  (二)主动监测
  1.病原监测
  采用先抽取场群,在场群内再抽取个体的方式开展监测采样。选择场群时要覆盖种禽场、商品禽场、散养户、活禽交易市场及屠宰场,同时兼顾不同禽类养殖场点的数量比例。
  2.抗体检测
  选择场群时要覆盖种禽场、商品禽场和散养户,同时兼顾不同禽类养殖场点的数量比例。
  七、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
  血凝抑制试验(HI),《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进行H5、H7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
  (二)病原学监测方法
  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方法,《》(GB/T&)。
  八、判定标准
  (一)免疫合格个体: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GB/T&),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对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21天后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二)免疫合格群体:对弱毒疫苗免疫的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免疫抗体转阳&50%;对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含)以上。
  (三)监测阳性个体:采用国家推荐的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为阳性。
  (四)确诊阳性个体:监测阳性个体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结果为阳性。
  (五)确诊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
  (六)临床病例: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确定。
  口蹄疫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评估畜群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了解口蹄疫发病与分布情况,包括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跟踪监测病毒变异特点与趋势;查找传播风险因素;证明免疫无疫状态。
  二、监测对象
  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
  三、监测范围
  猪、牛、羊。重点对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发生过疫情地区的家畜进行监测。
  注:散养户以一个自然村为一个监测采样的流行病学单元。
  四、监测时间
  免疫抗体监测:常规监测与固定点监测相结合,采样应在下次免疫前采集血清进行检测;&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4月底前和10月底前完成。
  病原监测:区、市级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重点加强冬春季节的采样频次。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如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五、监测数量
  免疫抗体监测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1)确定监测数量;各地按照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家畜(猪牛羊)存栏量的0.1%进行病原学检测。每次每个场(点)至少采集样品30份,具体监测数量见附表。
  六、监测方式
  (一)主动监测
  1.病原监测
  采用先抽取场群,在场群内再抽取个体的抽样方式开展监测采样。选择场群时要考虑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比例。
  2.抗体监测
  选择场群时要综合考虑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比例。
  (二)被动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或野生动物,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区、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进行监测。
  七、监测内容
  猪检测O型、A型抗体和口蹄疫病原;
  牛检测O型、亚洲Ⅰ型、A型抗体和口蹄疫病原;
  羊检测O型、亚洲Ⅰ型、A型抗体和口蹄疫病原。
  八、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
  猪免疫28天后,其他畜免疫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二)病原学监测方法
  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和颌下淋巴结用普通或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
  牛羊猪口蹄疫感染情况采用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牛羊采集O-P液用普通或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应间隔15天再采样检测一次,普通或荧光定量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畜。猪颌下淋巴结普通或荧光定量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猪。
  九、判定标准
  (一)免疫合格个体: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6;
  (二)免疫合格群体: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含)以上。
  (三)监测阳性个体:牛羊采集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猪采集颌下淋巴结用普通或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
  (四)确诊阳性个体:监测阳性个体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结果为阳性。
  (五)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
  (六)临床病例:按照《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确定。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牛、羊等易感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不同种型的分布状况,了解我区高风险区域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证明布鲁氏菌病净化区的无疫状态。
  二、区域划分
  布鲁氏菌病防控实行区域化管理,根据畜间疫情未控制县(羊阳性率&0.5%或牛阳性率&1%或猪阳性率&2%)所占比例,结合人间病例发生情况,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一类地区、二类地区和净化区。宁夏属于一类地区。
  三、监测对象
  牛、羊等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重点选择有流产死胎的牛羊及同群畜。
  四、监测范围
  所有种公畜和未经免疫的奶畜。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它牛、羊、猪等易感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场点进行监测。
  五、监测时间
  血清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
  六、监测数量
  区级监测:根据《全区动物疫病定点监测与防控技术服务实施方案》里的固定监测点,总计监测数量不少于8000头。
  七、检测方法
  (一)筛选试验
  血清学监测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还可以采用OIE推荐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
  (二)确诊试验
  筛选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确诊,或采用OIE推荐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试验)进行确诊。
  (三)其它试验
  病原等其它专项监测采用国家标准或OIE推荐的检测方法。
  八、判定标准
  (一)疑似阳性个体:对未免疫动物和免疫6个月以上的动物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i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
  (二)确诊阳性个体:监测阳性个体经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cELISA试验,结果为阳性。
  (三)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
  (四)临床病例: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确定。
  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证明全区马传贫、马鼻疽无疫状态。
  二、监测范围
  西吉县、平罗县、原州区的马属动物。
  三、监测时间
  月,10-11月,开展两次主动监测。
  四、监测数量
  县(区)
  马传贫采样数
  马鼻疽检测数
  平罗县
  西吉县
  原州区
  合&&计
  五、检测方法
  马传染性贫血:AGID &
  马鼻疽:变态反应试验(鼻疽菌素点眼法)
  六、样品采集
  血清样品:颈静脉采血,将分离到的血清(不少于2毫升)置于-20℃下保存或直接送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包虫病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当前我区家畜包虫病传染源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
  二、监测对象
  牛、羊和牧羊犬。
  三、监测范围
  西吉、同心、盐池。
  四、监测时间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一)牛羊包虫囊情况调查
  每个县至少选择7个牛羊屠宰场(点),选择屠宰高峰期每年检测3次,每次抽检70头只牛羊的肝肺包虫囊,填写登记表,并调查该屠宰场家畜购销、屠宰情况。
  (二)犬棘球绦虫粪抗原监测
  根据已有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每县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至少5个自然村,开展包虫病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该村所处自然环境,家畜及犬的饲养情况、驱虫、销售和屠宰管理,以及人间包虫病疫情情况等。在选定的调查村,每年检测2次,每村每次随机选择20条1岁以上的当地成年犬,采集新鲜粪便。本村采样数量不足时,可采集邻近其他村犬粪样。
  六、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牛羊包虫囊调查采用剖检观察法,查到肝肺包虫囊判定为阳性畜;犬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犬只粪样,阳性则判定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感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疫病传播风险因素,评估免疫效果,掌握整体免疫状况。
  二、监测对象
  三、监测范围 
  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
  四、监测时间
  月度常规监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4月底前和10月底前完成。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五、监测数量
  (一)免疫抗体监测
  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确定监测数量。
  (二)病原监测
  对中卫市、青铜峡市、隆德县、灵武市等重点养殖区域、重点环节等开展病原学检测,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确定监测数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应与猪口蹄疫、猪瘟监测采样相结合。屠宰场可采集血清、猪扁桃体、肺脏样品进行病原检测。
  (三)临床病例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监测对象中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
  六、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采集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采集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等,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方法。屠宰场可采集猪扁桃体、肺脏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
  七、判定标准
  (一)免疫合格个体: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抗体检测阳性判定为合格。
  (二)确诊阳性个体: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三)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
  (四)临床病例: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确定。
  对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猪群或猪场,要结合猪群免疫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综合分析,并按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处理。
  猪瘟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猪瘟流行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传播风险因素;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
  二、监测对象
  三、监测范围 
  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
  四、监测时间
  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4月底前和10月底前完成。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五、监测数量
  (一)免疫抗体监测
  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确定监测数量。
  (二)病原监测
  对中卫市、青铜峡市、隆德县、灵武市等重点养殖区域、重点环节等开展病原学检测。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确定监测数量。猪瘟监测应与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采样相结合。
  (三)临床病例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监测对象中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且诊断为临床病例的,应及时按规定报告。
  六、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方法
  采集血清,采用抗体阻断ELISA(省级应选用抗体阻断ELISA)、猪瘟抗体间接ELISA进行检测。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
  采集血清或颌下淋巴结,采用猪瘟病毒RT-PCR方法、荧光RT-PCR方法或荧光抗体检测法。
  七、判定标准
  (一)免疫合格个体:免疫21天后,抗体阻断ELISA方法和抗体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二)确诊阳性个体: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三)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
  (四)临床病例:按照《猪瘟防治技术规范》确定。
  新城疫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新城疫流行情况,分析病毒遗传变异特征和规律;发现传播风险因素;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
  二、监测对象
  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珍珠鸡等禽类。
  三、监测范围 
  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的家禽进行监测。
  四、监测时间
  月度常规监测和固定监测点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4月底前和10月底前完成。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五、监测数量
  参考《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见附表)确定监测数量。
  新城疫采样可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采样相结合。
  六、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与判定
  1.方法:采集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检测。
  2.判定:免疫21天后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二)病原学检测方法
  采集咽喉/泄殖腔拭子,采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
  牛结核病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感染结核病的乳用、种用牛;掌握牛结核病流行情况;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揭示牛结合分子流行病学规律。
  二、监测对象
  所有乳用牛和种牛。
  三、监测时间和数量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具体时间和数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四、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或用外周血&-干扰素体外释放法急性检测。
  五、结果判定
  对皮内变态法反应阳性的动物,用牛型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PPD在颈部两侧或颈部同侧相距12-15cm的两个部位进行比较皮内变态反应(GB/T&),或用外周血&-干扰素体外释放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检测阳性的牛,判定为结核病牛。
  六、生物安全防护
  检测和采样人员需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穿工作服等。
  附件10
  狂犬病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狂犬病感染、流行和分布状况。
  二、监测对象
  犬、猫及其他易感动物
  三、监测范围
  西夏区、永宁县、灵武市、惠农区、平罗县、盐池县、沙坡头区原州区、隆德县和西吉县等10个曾发生过狂犬病的疫区。重点对农村犬、猫,城镇流浪犬、猫,以及动物医院就诊的犬、猫进行狂犬病监测。
  四、监测内容
  免疫监测主要是对免疫犬进行抗体合格率抽查;病原监测以发病动物监测为主,对狂犬病死亡或疑似发病的犬、猫和家畜进行扑杀,采集脑组织进行实验室确诊。确实不能扑杀的疑似病例要隔离观察10天。同时,对安全扑杀的流浪犬以及屠宰的肉狗采集脑组织进行检测。
  五、监测时间
  血清学监测:每年对免疫犬开展一次集中监测,时间由各地根据当地情况自行确定。
  病原监测:全年开展,在接到疫情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采集脑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或送农业部狂犬病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进行确诊。
  六、监测数量
  免疫监测:各地根据本地养犬密度和免疫工作情况,对农村的免疫犬进行抽查。宠物医院应对宠物犬进行采血抽查,及时掌握宠物犬的免疫效果。每县在犬只免疫1个月后采集10份血清。
  七、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ELISA或血清中和抗体试验。
  (二)病原学检测:用吸管法采集脑组织(具体操作见附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进行确诊,也可先用RT-PCR或荧光定量RT-PCR检测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采用DFA进行确诊。
  八、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
  (一)狂犬病检测阳性脑组织样品送农业部狂犬病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二)对狂犬病死亡或扑杀的临床疑似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动物脑组织吸管采样方法
  (一)把动物颈部往前弯曲,切开枕部和第一颈椎间的皮肤、韧带和肌肉,暴露枕寰大孔。
  (二)取直径0.5mm塑料吸管,沿枕骨大孔向一只眼的方向插入,边插边轻轻旋转至不能深入为止,捏紧后拔出吸管,管里即含有脑组织样品(包括脑干、小脑、海马角和皮质)。插管方位如图所示。
  (三)将含脑组织部分的吸管用剪刀剪下,连吸管一起直接冻存,或放入含保存液的灭菌样品管中。保存液为高压灭菌的50%甘油/PBS(0.01mol/L,pH7.4)。样品管标注日期、动物种类和编号。
  (四)立即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不能及时送检的应冷冻保存,然后送实验室检测。
  二、生物安全防护
  所有从事狂犬病样品采集、检测及相关处理的实验室检测人员与兽医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暴露前的疫苗免疫。
  附件11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疫情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爆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调查范围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自治区农牧厅兽医局组织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病调查表: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二)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三)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四)牛瘟、牛肺疫等已经消灭的疫病再次发生;
  (五)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三、工作程序
  (一)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自治区兽医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信息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种群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定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自治区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邀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自治区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二)疫情解除封锁后,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自治区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农业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三)各地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工作。&&&
  附表&&&&&&&&&&&&&&&&&&&&&&&&&&&&&&&&&&&&&&
  2014年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下达任务
  区(市、县)
  口蹄疫
  马鼻疽
  马传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牛结核
  新城疫
  狂犬病
  包虫病
  血清学
  病原学
  血清学
  病原学
  病原学
  病原学
  病原学
  血清学
  病原学
  血清学
  病原学
  病原学
  血清学
  病原学
  血清学
  犬驱虫
  银川市
  兴庆区
  金凤区
  西夏区
  永宁县
  贺兰县
  灵武市
  石嘴山市
  大武口区
  惠农区
  平罗县
  吴忠市
  利通区
  青铜峡市
  盐池县
  同心县
  红寺堡区
  中卫市
  沙坡头区
  中宁县
  海原县
  固原市
  原州区
  彭阳县
  隆德县
  西吉县
  泾源县
  合&&计
  110000
  说明:各地在开展布病监测时,应结合本地养殖特点,兼顾奶牛、黄牛、羊、猪等畜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兽医病理学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