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心得体会她的手机号是

山村里的将军夫人龚全珍
日13:14&&&来源: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饱含深情地向大家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老人。
日,中央电视台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的龚全珍》为题,再次报道了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龚全珍老人的事迹。在随后举行的颁奖晚会上,对龚全珍的颁奖词称: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您一生最美的勋章。
放弃城市,扎根山村
龚全珍192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37年抗战爆发,日寇占领烟台后,她一边给小学生补习功课赚取路费,沿途打听八路军下落,一边当“流浪学生”,从山东到安徽、从河南到陕西,边读书边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龚全珍考入了西北大学教育系。1949年大学一毕业,她便报名参加解放军,不久随部队来到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当了一名教师,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她结识了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1953年,两人结为革命伴侣。
甘祖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从事后勤补给工作,历经各种严峻考验。在龚全珍眼里,甘祖昌没有首长的架子,是一个为了信仰而不惜牺牲自己、落下不少伤痛的铁血男儿。
1952年,由于工作中的意外,甘祖昌身负重伤。经过精心治疗,虽然外伤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
自从受伤后,甘祖昌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经常为自己受到照顾太多、做工作太少而发愁。1957年,他再次谢绝了组织安排的疗养,主动提请解甲归田―――回老家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从事农业劳动。龚全珍欣然同行,而这一去就是半个多世纪。
龚全珍非常理解丈夫当年不做将军、甘当农民的原因:“他不愿意坐享优厚的待遇,那样他会感到烦躁不安,他要奉献,要亲手建设贫穷落后的故乡。每天一身汗,到处奔走,这样他才感到过得踏实、幸福、愉快。”
离开繁华的城市,扎根落后的穷山村,几十年来,总有人问龚全珍:“后悔吗?”每次她总是相同的答案:“一点也不。”她说:“我既然跟着祖昌选择了这条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路,就要一直走到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习近平致敬九旬老人龚全珍背后的故事
  一面穿越半个世纪的“明镜”——习近平致敬九旬老人龚全珍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南昌9月29日电(记者高皓亮)“向龚老前辈致敬!”
  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讲话结束时,他把目光转向一位老人,饱含深情地说,这位老前辈是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习近平说,半个世纪过去,龚老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
  将军以共产党员为镜,将军夫人以将军为镜。如今,广大党员干部又以龚全珍为镜。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江西莲花县,走近龚全珍,揭开并触摸这面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明镜”。
  1957年:以共产党员为镜,不配小车的“农民将军”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中心广场不远,一幢普通楼房的三楼,住着龚全珍老人和她的三女儿甘公荣一家,客厅摆设简单,墙壁上挂着甘祖昌将军的戎装半身照。
  “我自从受伤后,脑震荡后遗症时常发作,已经不适合担当领导职务,请求回江西老家当农民,望组织批准。”1957年,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第三次向组织申请回乡务农获批准,这是辞职报告的原话。
  “天一亮就下地了,手里还拎个粪筐。”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88岁的黄年发老人告诉记者,回到村里的甘祖昌没有一点将军架子,扛锄头的架势和普通农民一个样。
  回到家乡后,江西省有关部门准备为甘祖昌配部小车,他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参加实际工作不多,根本没有配小车的必要,还是给国家节约一点经费,用在更需要的部门吧。”
  龚全珍告诉记者,当时将军每月工资330元,但他大部分钱用于帮村民买化肥,帮公社修水利。仅当地乡政府不完全统计,将军回乡后参加建设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有统计的捐款达8.578万元,占他全部工资的70%。
  将军对群众如此“大方”,但是对自己和家人却很“吝啬”。“家人每件衣服至少穿好几年,衣服破了就补好再穿,实在不能补了拿去做鞋底。”甘祖昌的女儿甘公荣回忆,“小时候衣服破了,小洞爸爸补,大洞就等妈妈星期六回来补。”
  1986年3月,甘祖昌因病逝世,将军珍藏多年的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是用红布包着的三枚闪亮的勋章。龚全珍明白,丈夫虽然没有留下物质财富,但这笔精神财富却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走近龚全珍
(货号:1)
开&&&&&&本:16开
页&&&&&&数:229页
字&&&&&&数:
I&&S&&B&&N:1
售&&&&&&价:17.88元
原书售价:29.8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朝阳区
快递:7.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5件)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内容简介】:  《走近龚全珍》的主人公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放弃优越的大城市生活,扎根农村56年,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走近龚全珍》是根据实地采访和日记撰写的关于龚全珍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故事生动感人,格调高昂,语言优美,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作者简介】:  彭霖山,男,江西莲花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故事家百杰。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500万字,出版文学著作16部,获第9届中国民协“山花奖”、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目录】:1&&肝胆相照结丝萝2&&志同道合伉俪情3&&夫唱妇随进老区4&&沿背村里闯“三关”5&&扎根山村执教鞭6&&山区劳动收获多7&&雪中送鞋助人难8&&险风恶浪等闲渡9&&女儿花衣慈母心10&&相夫教子当“伙头”11&&泪光中的慈母爱12&&一条新裤报旧恩13&&包容大度姐妹亲14&&春风化雨家庭会15&&南陂小学留温馨16&&善学习的“电视迷”17&&南门大洲有故事18&&两只风筝还心愿19&&甘家门风不能倒20&&伟人风范永驻心21&&处处谦让见精神22&&济贫助学多善举23&&一声“奶奶”泪花流24&&高步岭上祭英灵25&&天佑善人萍水河26&&一份低保见深情27&&小巷深处公益心28&&防微杜渐有绝招29&&母亲大义女传承30&&幸福院里夕阳红31&&琴水扬波奏爱歌32&&热血育苗爱国志33&&“工作室”温暖人心34&&待人大方对己“抠”35&&未雨绸缪留遗嘱36&&心路历程汇笔端37&&聚焦莲花唱赞歌附录&&龚全珍简介一片冰心在玉壶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龚全珍自愿捐献遗体的榜样力量无穷 - 今视网 - 关注民生,传播江西-江西省新闻视频门户-江西省重点新闻网站-江西广播电视台主办
&&&&&&&&&&&&&&&&&&&&&&&&&&
&&&&&&&&&&&&&&&&&&&&&&&&&&
当前位置&&&&&&&&
龚全珍自愿捐献遗体的榜样力量无穷
来源: 作者:高世鹏
编辑:陈方炜
  “自己哪里有用就捐哪里”。3月17日上午,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龚全珍老人在其女儿家签订了遗体捐赠书,表示愿意辞世后捐献遗体救助更多的人。(3月17日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那些因身体某个器官功能衰竭而生命濒危的病人只能默默等死,直到器官移植技术逐渐成熟,才给这些人带来一线生机。为什么要说是一线生机呢?因为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个人自私自利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影响下,中国自愿捐献身体器官的人很少,即使在最开放的上海,死亡人员的自愿捐献比也只有千分之三,实际捐献率则更低。
  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就必须积极推动自愿、无偿的器官捐献工作。因为中国从日起,已经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已经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据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介绍,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因为器官来源不足,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在这么一个器官捐献来源严重不足,国家大力号召自愿捐献的关键时刻,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龚全珍老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愿登记捐献遗体意愿,是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这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典型,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追随。
  虽然在笔者看来,龚全珍老人此举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在龚全珍老人说起来就没有这么高大上了,她觉得这只是她完成了十几年前的一个心愿而已,“百年后烧掉太浪费了,如果遗体捐献能为医学事业做贡献,能为别人延续生命,只要有用就全捐。”在她看来,遗体捐献既是自己最后一次造福于人,最后一次回报社会的机会,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坚持为群众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的承诺。
  不管怎么说,笔者相信龚全珍老人在人民群众中是有号召力的,她自愿捐献遗体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龚全珍老人做出的这一举动,必将吸引来更多的器官捐献自愿者,必将推动江西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工作向前迈进一大步,甚至会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较大影响,推动全国的器官捐献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最后让笔者借用央视颁奖盛典的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来表达笔者对龚全珍老人的无限热爱,无比敬爱,无上尊爱。明天,笔者也要去找红十字会填自愿捐献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龚全珍奶奶的一封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