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的our dream schooll 录取是怎样的体验

被自己的 Dream School 录取是怎样的体验?
异常残酷的申请季里 想看点美好的 “dream come true” 的故事
按投票排序
谢邀!来知乎以后第一次被邀请回答好吗!鄙人很激动&.& 感谢我可爱的小伙伴们!作为一个2019er,今天凌晨我收到了我的dream school,johns hopkins[(后面简称菊花大(jhu)]的offer。爱了将近三年的学校,她录取我的一刻,我觉得平静而伟大。先来安利一下菊花大~ 排名什么的我就不说了 毕竟没什么意思 也没挤进前十0.0 但是作为全美第一所research university,菊花大对research的重视我觉得比别的大学多很多(包括ivy)。她把钱都花在支持学生research去了,所以funding很充足。菊花大生物医学方面的顶尖是美国公认的。在美国,如果你说你是johns hopkins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反应:你是pre-med吧/以后当医生/学生物的吧。是的她的医学院就是全美不是第一也是第二这样,本科的bme(bio-medical engineering)更是小而精,每年只招二十来个,却是top ranking major in the US.我喜欢她的原因也很简单。academically,菊花大重视生物/医学这些领域,而我以后要考医学院,所以有这样的本科教育一定十分有用。而且丰富的research opportunities可以让我在申请医学院时的resume更加出彩。environmentally,我喜欢她的位置。baltimore是海滨城市,我是宁波人,所以特别喜欢海边。湿润的气候以及海鲜就是王道啊!而且baltimore离华盛顿dc很近,开车一小时,有很多在华盛顿(毕竟首都)实习的机会。校园在城市中却不处于闹市区,既可以方便的去downtown浪,又可以静心学习,简直太适合我这种可以social的内向型性格的人了~那来说说我自己吧。标化什么的我也挺普通,就不晒了。我觉得我的优势是 我的高中算是有名,美国大学应该是比较信任我们学校提供的成绩单什么的,然后我gpa不错,所以跟标化比较consistent(我不是故意黑sat答案狗的。。)然后我的ec也很有重点。一个关于china’s medici system的research project做的挺久挺全面的,从questionnaire到interview到实地去intern,我对这个issue确实很关心而且投入很多。还有一个学校bioscience 的club,一些小活动但是也是跟专业相关。我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算是个比较全面的人吧,因为虽然我很喜欢理科但是我文学课成绩也还好,还参加了一些社科类的活动(文化交流为主)。连续两年参加了jhu有关的summer camp,并且被professor主动要求给我写推荐信了。虽然这年头去夏校的中国学生都会趁机要求professor写推荐信,但因为教授的立场十分客观,如果他对你评价一般并且被要求写推荐信,他会实话实说然后你的申请就负分了。其实,三年来我心里一直都只有这么一个dream school,然后一步一步努力吧,就像我ps里面体现出来的quality:determination. 本身就是一个非常goal-orientated的人,喜欢订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我相信是我的profile at the whole打动了AO,让菊花大看到了我对她爱的深沉!所以,出结果之前,我很紧张很紧张。cuus上,贴吧上,大家都很焦虑。因为我太在乎了,而且我害怕她不爱我,更害怕让周围的人失望。毕竟,高中几年,爸妈都不容易,在我身上花掉很多钱,而且自己也经历了很多很low很累的时期。但是前一天晚上我还是很早就睡了 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At this moment, I want to write down these words, because I am afraid tomorrow no matter what, I will lose the peace I have now. For the school, I do care a lot, and I don't want to pretend that I don't care about the result because I do, too. I appreciate the period of anxiety I have come through today, yesterday, and the days before. The feeling has taught me to face myself with all my heart. Such subtle state of mind shall remain as a fortune in my following life. I shall confess that what I fear most is not simply a letter of rejection, but the rejection from people around me - my peers, teachers, and parents. I don't want to let them down as much as I don't want to be defeated. So, just let me pray for the best. And be prepared for the worst.浅浅地睡了一宿,早上5点醒来,就顺手拿了手机查了结果。录取的界面很漂亮,看到的一刹那,我觉得很安心。当时没想很多,截了屏发给顾问,爸妈和同学,就又去睡了一觉,被微信吵醒。看到很多人的祝福,我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回,只能回复个谢谢,也挺心塞的。尤其是ed被reject的好朋友们,我觉得这些祝福对他们来说一定很刺眼,而我却不能做些什么。我希望我分享的经历,能让大家相信,那个适合你的地方一定会等你。并且,羡慕,还是嫉妒,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了,你们也不必为自己感到内疚。衷心祝19er们 下周ed有好结果,即使没有,still,great opportunities ahead in RD!!有问题的话,欢迎大家私信我:)Euphy
这个问题我必须回答。我在三线城市上高中,EC连Commonapp都填不满,当年ED Columbia剑走偏锋,之后被defer,再后来等到Berkeley UCLA一纸据信,收拾行李打算去UVA的时候,等来了Columbia的 offer. 现在想想,觉得一切都是命运吧。不过我很懒,所以打算贴我去年春天写的一片文章上来。只分享给知乎的各位,内容很私人,禁止转载。-----------------正文分割线---------------我的总觉得应该写下点什么,在这个拖延症又犯了rush AP的晚上,为我的申请季画上一个句号。回顾自己的申请季,经历的每一次情绪的变化都变得十分清晰。每一次在妄自菲薄和自信爆表之间的反复,每一个心情忐忑的夜晚,每一回找基友吐槽的焦虑。那些逝去的日子,清晰,又那么的不真实。还是照着时间顺序写吧,会啰嗦,只是当作写给自己。高一暑假是常规的XDF培训住宿班走起,在北京远郊某鸟不拉屎的平谷区,买点生活用品打车15分钟到超市。那时邂逅了妹子,时常去阳台上聊笛卡儿和我思故我在,聊电车困境,聊Matrix,现在想想真是弱爆了。阳台上能看到远处的山和天上的云,还总是能闻到牛粪味,真是足够乡村。我想那时的心情也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悠闲吧。印象最深的老师是灭绝师太,逼着全班同学把OG上的语法都刷了一遍,可惜当时没好好总结,最后语法是我最差的一门,对不起师太啊。还有个美国回来上课的同学,已经有2200+的SAT成绩,我心想靠都2200还学个妹子的SAT啊…(一帮晚上一起出去唱K吃烧烤喝啤酒的好机油们,只是不是学术党,之后就没有联系了)于是暑假结束了,我带走了厚厚的OG和讲义,和一只远在天涯的妹子。之后报了11月和12月的SAT,爹娘轮流上阵陪考,万人坑小考场都去过了。比较神奇的就是整个11月在等分的焦虑中度过,然后12月去了小考场,是个佛教学校,在礼堂里有个舞台,上面还供着樽释迦牟尼。也没祈祷,应该是更安静的缘故,12月的分数平白无故多了180分,之后无数次考试也未曾超过那次的分数太多,只能说太神奇了。有了12月的成绩,一颗心就放了下来。于是开始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AP和SAT II, 另一个就是选校,这里暂时脱离时间顺序,写写dream school的考虑。那时慢慢开始思考dream school的。我绝对算不上忠心,dream school有过好几个。记得那时候看到了11年第一届NYUAD学生写的帖子,不禁感叹这中东大款校的豪迈,有飞去中东的学校面试还吃住全包,有免费的F-1门票还是很好的位置,所以就当成了dream school. NYUAD给我寄过册子也寄过名信片,只是可惜最后也没有申请这所学校。还看过Williams College,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和这所学校很match, 所以当成了dream school, 虽然最后也没申。(喂喂现在想想我到底在做什么呢!!)现在看来是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能看到自己和文学大神的差距,不过说不定应该试一试呢。现在还是很喜欢Williams的紫色。彼时开始扫荡学校网站,Yale, Harvard, Princeton都扫了,填了request information,可能是因为看不上我这个渣渣的缘故,到最后也没有收到一封他们的邮件。倒是意外的收到了Columbia的小册子,又去看了下网站,心里窃喜,于是把Columbia当作dream school了。(喂喂!!)再后来,差不多到了三月份的尾巴,妹子录了UC Berkeley。一心想和妹子团聚,于是又把湾区的Stanford当成了dream school。(ironically)好笑的是,四所dream school, Stanford, Columbia, Williams, NYUAD, 最后只申请了一所。申请的事先按下不表,该说说AP了。AP的事是这么出来的。当时是日常的和妹子聊天,因为二月的某个日子没办法去见妹子了,预算批不下来,正苦恼着,大脑灵光一现,可以借口说要考AP, 当时也没有详细了解非AP校的学生如何报名在北京考试,总之算是找了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见妹子了!于是一拍脑门,说干就干,选了几门AP, Cal BC, Phy C M, AP ENG LANG, AP ENG LIT, 当时不知道怎么脑残的选了文学Orz…btw SAT II也脑残的选了文学,觉得可能一起准备难度小一点,后来被各种朦胧的现代诗虐了两个月,然后以3分的AP和550的SAT结束了,弱成渣啊。这门考试是需要丰富的文学积累的,自学果然还是难度有点大了,而且方法还不对..在美国报AP还是比中国便宜一些,116$的价格对比中国1000软妹币一门,算是加强了我的借口吧~(笑) 决定了之后,就开始学习了。从元旦结束到三月份的尾巴,在拖延症的淫威下,学习AP时间节节败退到了每天不超过2小时的颓废境界。经常刷CUUS, 在藏经阁看到了很多经验贴,虽然大部分内容都忘了,但还是有很多东西印象深刻,比如那个帖子 “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后来坚定了展示真实的自己的想法。于是从新生入学一直水到马思特,认识了很多坛子里的人,Ade, 黄油,小易,浩浩…还有很多只是远观的人(像微博关注?)套套学长,老虎RDX~~etcetc 眼看这就该收拾行李滚蛋了才幡然悔悟,拖延症的DDL前buff全开,效率爆表,把Calculus刷了个八九不离十。当时用的是巴郎和XDF出的教材,后半部分广义积分和泰勒级数都是学了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今年再复习才慢慢理解泰勒级数到底多么碉堡。物理只选了力学部分,因为基础很扎实,加上微积分的知识帮助理解了一些带微积分运算的公式,就觉得差不多了。其实报AP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压力,多学点知识,所以时间来得及的时候,都是用大学教材学的。影印版真的很便宜,ishare也真的很好用。物理用的是Sear's Physics大物原版教材看起来通俗易懂,既有基础又有深度,一直觉得这就是国外理科教材的特点。学Calculus时用的也是Thomas Calculus和很常见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小提琴和积分号的那本。也有看同济的高数,一对比就觉得同济的教材就是渣渣,一上来就严谨,缺了微积分里面直觉性的东西,很不适用于自学。极限一上来就给个delta-epsilon definition, 刚学的时候看着就晕了。于是打包行李滚蛋了,母亲大人不放心,执意去送我,我表示反对,因为香港跑了那么多趟,到最后还不是我拽着他们满世界跑,拉着母亲大人跑到美帝语言还不通,担心她走丢了怎么办。但母亲大人不放心,拗不过她,还是一起出发了。凭借超强的省钱直觉,母亲大人买到了忘返含税5700RMB的机票,简直让我惊悚不已。到了美帝,在一月租的Inn安顿下,就把母亲大人送走了。回去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吉人自有天象,母亲大人在语言不通的芝加哥国际机场,拎着超大的行李箱,一小时的转机时间,硬是赶上了航班,顺利回了国,真是太神奇了…(去美帝的时候飞机上还有个小插曲,行李放不下了就放在前面商务舱的行李架上,起飞之后我去前面拿我的AP Calculus教材看,把行李放在过道里取出后,旁边的一位美帝老妇惊讶的和我说 你学这个嘛You are so smart!! 其实她不知道无数天朝学子们都能虐爆这一门AP Cal...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住在Bellevue, 很漂亮的城市,路边的绿化带里都种着平常花店里卖的观赏花,每条街都不一样,烟雨蒙蒙的午后有时转过一个街角就可以看到一丛灿黄的郁金香。 这小镇离downtown Seattle 公交车只要1小时左右,但是很繁华,高层很多,只是找不到便利店,只有Macy's 和 Safeway。 于是就有了各种用奶锅蒸米饭然后最下面一层糊了的惨剧。当时也很不懂生活,不会也懒得收拾屋子,不会也懒得做饭,不会也懒得算食品的保质期坏了半加仑鲜奶最后扔在冰箱里。屋里有一个光线暗黄的台灯,坐在跟前就觉得昏昏欲睡,所以也没怎么复习成AP。到了美帝才觉得没有车就像没有腿一样,不用提我提着四大袋子Safeway的战果和一个15公斤的背包上山坡下山坡走了12个街区回到革命根据地,也不用提坐了一小时公交到妹子家附近,然后步行3miles 花两小时走到湖边的妹子家送一束放在Inn里泡了快一周还没开全乎的百合(虽然后来有自行车了好走很多啊~话说公交车上还可以挂自行车真是太开心了…)十分感谢叔叔忙里偷闲捎我去shopping..Seattle这个城市不愧是雨的城市,大雨小雨治水智障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惆怅。等妹子高中下学的日子有时在山下的图书馆里度过。下雨的日子里也只是一边刷着物理英语的AP一边在CUUS上发贴吐槽REA Stanford肯定脆拒。五月份考完了AP和SAT II本来应该腐败的日子也意外的惆怅。后来Inn的租期到了后就借宿叔叔家了,每天在客厅的地毯上展开睡袋,然后就睡着了。那段日子过的很幸福,虽然每天睡得最晚,起得最早。叔叔做事利索,做饭也是一样的精干,有时三下五除二先是一道烤虾又是一锅鱼炖豆腐,而我总是吃饭最慢的那个,磨蹭磨蹭然后打扫战场。那时最喜欢那个能看到湖的厨房,坐在很高的桌子前慢吞吞的吃早餐。有时妹子早上去上课了,我就坐在地毯上看着外面发呆。拧开百叶窗玻璃门的后面就是郁郁葱葱的后院。有时猫会来找我,用脸蹭我的手指,我就顺便给她挠挠痒。有时她会一只猫坐在玻璃门前,然后看着外面屋檐上滴下的水,十分惆怅。在Seattle待着的那段日子还是觉得很不习惯,一下子周围的人都消失了,走在空旷的街上也只是偶尔迎面跑过一位锻炼的人,至于美国的高中,就更不习惯了,考AP时互相打招呼的认识的人,下课时候走廊里一蜂窝的人一上课就消失不见,感觉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自己是纯粹的局外人;然而这座城市又时不时向我展示她温馨的一面,从日常一样的购物结帐后会和你说have a nice day到迎面走过的白发老妇满脸阳光灿烂得微笑着和你说good morning, 到Spa Chi只是光顾过几次认识的刚刚从天朝来到美帝的店员邀请我有空时去她家拜访她和她六岁的儿子… 那段日子每次回忆时都像梦境一般五色斑驳。六月报名了SAT I, 考试时间正好是妹子prom第二天。考前一周租了Tux买给妹子一束开了一半的百合,然后坐着limo 去了EMP, prom会场里是一对对couples和DJ放着的K-Box, 还有一群人群魔乱舞,自己只是浅尝辄止,当时还是放不开。出了会场上limo满城转悠,在山上的一个公园前停下,和妹子一起看到了美到窒息的Seattle夜景,然后继续转悠,放着很high的音乐喝着看起来像香槟的苹果汽水,着实体验了一把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三点回到家,操心着的叔叔阿姨都还没睡。安顿安顿,铺开睡袋躺下,三点半,闹钟六点半醒来,昏昏沉沉。之后去华大考试,神奇的结果是CR增数学减。于是收拾行李滚回天朝了。家在中部落后的省会城市,找一家咨询公司大叔聊天的时候正好遇上了一个据说很牛的Stanford校友,以前在招生办打杂,现在出来做申请,于是就约谈了一个小时。他说斯坦福招生办给学生打分,五分满分,成绩活动分开两项打分,五分四分或者四分五分或者五分五分就无悬念,五分三分就危险了。超屌的EC像什么创业啊很强的leadership啊很强的commitment啊给四分或者五分,然后超屌的学术像SAT2300啊,国际奥赛金牌啊给个四分或五分,然后他给我打分,往高里打,打了四分三分,然后开始游说我找他做申请。他还说SATII Lit 550 和AP LIt 3分给我申请减分,我心想wtf这不死定了?都没什么希望进Stanford我找你做个妹夫的申请啊,于是不欢而散。后来才知道SAT可以选着寄成绩,直接不寄Lit就可以了,AP是self-reported, 直接不report Lit就可以了,坑爹。在网上看到老李的PPE(Politics,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第一届,在成都办,觉得很有趣,于是欣然起行。8月15日开始,各种原著,Reflection on French Revolution, Federalists' Paper, Utilitarianism, Leviathan,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附带扩展联想,直接培养了对于哲学的兴趣。还认识了深圳的好基友罗大神,半夜刷MO打万智牌做reading assignments什么的十分欢乐。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十月中旬了才开始写PS选校。开始想PS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一贫如洗的EC有着怎样惨烈的后果,思考了半天,只得到一个结论,一辈子白活了,也许那时是有点妄自菲薄吧。然后就接触到了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是在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上面看到Paul Tillich 的存在性焦虑(existential anxiety, or angst) 然后就去搜了一些paper, 然后就顺滕摸瓜到了存在主义。读完SEP(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上面的词条之后,又找来Jean Paul Sartre, Albert Camus的大作拜读,感触颇深。终极责任和终极自由的思想又正好和我一直坚信的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学完美洽和。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三观。看Sartre在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tarianism 的演讲里稍有矛盾但又充满激情的论证一个人的所有行动就是对这个人的完整判断,到终极虚无的人生意义,到上帝已死,到终极自由和终极责任,他演讲的回音在我的大脑里激荡。我理解了索伦所说的他人即地狱,理解了尼采为何推崇超人哲学,也明白了建立自我的重要性,如何真诚(authentic)的活着。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之后选校,在纠结是REA Stanford还是ED Columbia,还被建议ED Cornell,后来感觉Stanford务实,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学校肯定不会收我这种EC弱成渣渣的申请者,但是结合去年的申请情况看Cornell,就是2100+SAT ED都能录的学校,于是去ED了dream school,所有人都不看好我的 Columbia. 事实证明还算是不错的选择,今年Cornell傲娇,以我的硬件软件申Cornell必然尸骨无存。之后开始写PS。哲学的东西玄之又玄,很难表达。存在主义还是务虚中的务虚,和中国Demo&法制建设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好不容易写了篇PS却变成无法写的更好的的why philosophy major essay,于是一切重头再来。找个新的角度入手PS, Columbia Suppliment 继续存在主义,reading list继续各种读过的存在主义板砖…然后Columbia面试,校友是个上海的奶奶,和蔼可亲。她和我讲各种Nobel Laureate的教授,当年曼哈顿计划的地下核设施里做试验的经历,在香港学金融时作为Columbia College的学生被snobs轻视实际上Ivy真正牛逼闪闪的是本科,还有邂逅了同样毕业与Columbia College的丈夫的故事。我用不堪的英语和她聊了加缪和西西弗斯神话,聊了马克思(当时还是图样图森破啊)聊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聊了水火箭比赛,聊了自学的AP,微积分和物理,很糟糕的回答了最敬佩的人...…最后还是很开心,skype面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时她和我说她不是招生官不能决定录不录取,但是会给我写一份report,然后等了一个月,等来一封defer。交了RD申请费,一共16所学校,连带加州三所,开始忐忑。好基友也有点虚无了,每隔几天就要和他一起聊聊大学录取,猜猜结果,然后忐忑,然后后悔,然后自信,然后妄自菲薄,然后妄自尊大,然后充满希望,然后充满绝望,然后等来一封waitlist, 然后rej,然后rej,safe 的admit很舒心,只是后面是更多的rej, waitlist…(最后结果是5/19, 2 safe, 2 low match)直到Ivy Day的早晨。原谅我把这些东西写在最后,只是为了避免标签的刻板印象。永远忘不了的是Ivy Day的那天早晨,收到UC Berkeley据信时的伤心,只能又是四年异地;也永远忘不了点开某校时,目不敢视,然后听到了的二逼小号进行曲,睁眼只看到一行"congratulation!" 时的不敢相信和欣喜若狂。Lion's Pride.又到了rush AP的日子,从去年到今年已是沧海桑田。正是一个轮回,我想给过去一个交代,而后走向新的开始。----------------------------------不许说我矫情! &.& 两年前的我可还是18岁的骚年 = =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评论呀我会再添点东西在这里的。
勉强看得过去的成绩,不出彩的EC,纯DIY申请,说实话,一开始真的没有想到小塔会要我。T_T而她在二月七号清晨发来的录取信让我觉得自己简直是那天世界上最幸运的人。看到congradulations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懵了,这个词我盯着看了整整七八秒,才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而是真的被dream school录取了。我想,一定是自己的独特之处被看到了,被一个最适合我的学校看到了。有一种终于和这辈子最适合自己的伴侣结婚了的感觉。。。录取后,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是自信。小塔让我意识到原来dream是可以成真的,是真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成真的。觉得这世界上只要肯用心没有办不好的事情。申请学校、考试、找工作、等等等等。我到现在还很感恩。:)祝题主也被dream school录取,然后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占坑 身为fkdg的人我不想破坏队形 那么等我一会用电脑了来回答 清晨5:35因为知道第二天要出dream的ED decision,内心惶恐挣扎十分复杂,总是在“我觉得我妥了”“这么声张万一被拒了咋整啊”这两个感觉当中跳来跳去 所以睡不着 和朋友们打Skype到了两点钟左右 觉得困了去睡 不到四个小时就被闹钟叫了起来 打开微信淡定的在fkdg上和朋友们聊天 不停地叫嚷着自己很惶恐 打开safari去改了一下自己的PIN以便六点查结果 莫名其妙的就到了六点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其实已经很淡定了 看见了"your decision is available now"的时候 大脑一片空白 我扎了一下眼睛 点进去了 看见我被录了 就像我希望和预感到的一样我截了图 发了朋友圈 第一时间在fkdg上说了一句 录了 淡定的在被窝里玩着手机 check朋友们的动态 这样大约二十分钟之后 我穿着秋裤和那件Cornell的短袖T恤 走进我爸妈的房间 说了一句录了 他们激动地拥抱我 不停地问我真的假的 接下来的这一天嘛 手机持续爆炸...晚上还看到了极其矫情的机构宣传推送 吃火锅的时候差点没噎死= =晚上我爸还放了烟花 真的是6到天上去了还有就是这一天早上吃了人生中最多的一次豆皮。。(我是湖北人没错)居然吃了五块钱的豆皮+一杯豆浆+一个鸡蛋灌饼orz怎么说呢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被DS录取是一种注定了的事情 从小就觉得自己会去那所初中 我就去了 中考那时候一直想去另一所很严格的高中 但又觉得冥冥之中我肯定会end up现在的中学 结果就是我还是选择了现在的高中 至于大学我从没想过国内任何specific的一所学校 不是因为从小我就想出国 现在看来的确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 我只是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大学主题色是红色 比如Cornell就号称BIG RED 就这样 我就被带走了 没有特别的喜悦 甚至还不如谈了女朋友高兴 但整个过程平平稳稳顺顺利利现在回头来看 还是觉得主要原因是自己dream是个夏校控 professor又出奇的喜欢我 Rec写的掏心掏肺 以及那时候莫名其妙的GPA4.0 以至于让我觉得录康村特别简单 不可跟其他IVY同日而语 隔壁家基友Brown逼格简直高了太多了...或许有的时候,自己做到了一些事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容易,就像我回头看自己18年的人生,觉得一切平稳顺利,甚至预想,以后找工作也能顺利的拿到H1B过自己设想的生活。但话说回来,大概这整个过程在别人眼里,都是不容易,别人看你的时候,比你自己还开心激动。
哼!催催催,就鸡巴知道催,烦不烦?-----------------------------他们说上知乎要学会用分割线------------------------------从ED录取之后就很想答这个问题,但是看到一群fkdg在这里为所欲为把知乎搞得乌烟瘴气就一直觉得很烦。直到今天再看到这个问题,发现没有一个答案说出自己的想法,决定还是来说一说,让大家听到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先回答问题,有兴趣的继续往下看补充背景,算是倒叙吧(不对,插叙……Whatever)。直接回答问题的“体验”的关键词我用加粗+斜体表示出来了,你懒得看的话上下翻翻也能找得到。我知道斜体不是这样用的,但是加粗真的不够明显,大家见谅。-----------------------------------回答问题正式开始---------------------------------------收到Offer的那一天北京时间12月16日早上7点出结果,我前一天并没有设闹钟,一方面我不喜欢紧张地看着屏幕一遍遍刷新网页的感觉,另一方面我也没指望自己能睡多沉,我想自己到时候了就会神奇地醒来。事实证明我并没有,是我爸妈早上走进房间叫我起床的,脚步比平时要急促很多,很明显他们心情比先前嘴上说的期待多了。我不紧不慢地把电脑从桌上拿到床——到了这一刻其实根本不紧张——打开Swarthmore网页,网页上除了checklist还比平时多出一栏,那就是录取结果。点开结果看到开头的字母C就懂了,没有什么惊喜的感觉——申请季听到无数人说我一定会录的,有随口敷衍的,有诚心祝福的,也有真的很了解我的人发自肺腑地给我打包票的;而我自己一直告诉自己,我是不会录的(不管我自己相信与否),申请季里research做得越是多,越是觉得这所学校好得太虚幻,像我这样的人,平心而论,是不配的。所以这一刻无论看到的是Congratulations还是相反,我都觉得是意料之中。当然,不惊喜不代表不兴奋,到底是因为磨人的申请季结束了还是因为自己的未来有太多可以期待,我自己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但从我爸的录像里来看(对的我爸大变态居然用手机把我查结果的全过程录下来了,鸟窝头穿着睡衣弓着背对着电脑捂脸凝视= =),我用高得难以置信的声调朗读了录信,并且看到了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恩。然后微信告诉班群里的小伙伴,拍照给顾问,告诉帮我写推荐信的同学/学长,截图发朋友圈,让我妈打电话告诉我外公外婆(我买过一本专门介绍美国前50名文理学院的书给我外公外婆,还把我申的学校都圈出来了的让他们重点学习,所以他们知道Swarthmore),并且把给面试的校友、联系过的教授、聊过的招生官写感谢邮件这件事写上了日程。与此同时,我先后得知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ED一个被拒、一个defer。原先我的打算是如果录了就去学校请班群的小伙伴们吃饭,如果拒了就从此闭关写essay,但是当时听到好朋友的消息竟有种义不容辞要和他们共度难关的使命感,于是起床刷牙洗脸去见其中一个伙伴,商量帮他写peer evaluation的事。我对于情绪的体验一向是非常迟缓的,当时去见小伙伴的路上是我第一次试图处理自己的情绪,那时候最大的疑问竟然是“我到底高不高兴?我到底应不应该高兴?我要用怎样的姿态面对小伙伴?我要用怎样的姿态面对自己?”。那一天剩余的时间我和我妈去了超市,准备晚上请外公外婆来家里吃饭庆祝,给我外公外婆打印了我学校的地图,给了他们一堆学校的安利材料,让我爸通知湖北奶奶家的亲戚,准备了百度百科上Swarthmore的词条链接发给亲戚,最后晚上吃完晚饭哮喘发作进了急救室。不知道是因为哮喘大发作耗费了太多元气,还是申请季结束紧绷的神经一下放松,那天之后我几乎睡了两天两夜。-逐渐习惯自己Swarthmore Class of 2019的身份前面说到我对于情绪体验的迟钝,我记得我是在一两天之后才开始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我记得有一天晚饭之后我把我爸妈都叫到客厅里,我郑重地告诉他们,我需要适应这个事实。在我眼中,Swarthmore的生活一直都是我向往的,所谓向往,其实是一种充满距离感的仰慕,一样你习惯于仰视、幻想的东西突然成为了握在你手上的东西,你竟然会有恍惚间的一秒去抗拒这样东西,我当时就在试图让自己明白,我曾经憧憬的在Swarthmore可以施展的未来都有了起点,一切都有可能了。那两天我一直用一句非常简单粗暴的话向我爸妈表达我的难以置信,“你们知道丝袜(Swarthmore爱称)有多好吗?”,我的潜台词就是,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属于我,你知道这有多不合理嘛!我觉得我可能非常希望父母骄傲吧,所以我一直追问他们,我进这学校你们高不高兴,你们有没有觉得我很“好”。他们一直回答我,我们真的没有觉得你上这学校能让我们脸上增光什么的,我们只是高兴你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我们真的不在乎学校怎样。其实现在想想,自己问这个问题真是傻,无论我申请结果如何,对我爸妈来说我都是我吧,无论是没听说过的文理学院还是哈耶普。这么简单的道理,陷在小小成就里的人就是看不出来。其实关于申请季中的自我认识/评价我还是挺想说说的。对我这样一个self-awareness有点过剩的人来说,写文书的过程并没有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可能因为我曾经花过一些时间去做这件事,所以写文书对我来说无非就是一遍遍地重复自己对自己的认识,only to find myself 挺无趣的。反倒是出了结果以后我反过来有了一些思考,大家知道我的结果以后,有一些我原来那届的同学(我曾经gap过一年,详情见我另一个答案)特地发来贺电,说“早就知道你肯定会进好学校的”,说我这个结果“很deserving”,甚至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同学/学姐说,很庆幸去年Swarthmore拒绝了她,因为她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才是Swarthmore的perfect fit;也有一些现在这一届的同学私下打听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厉害不厉害”,“凭什么进Swarthmore”,还有本来根本不认识的同学在街上叫我“丝袜女神”。对于这些评价,正面的我当然很开心,一个人能收到的最高的评价莫过于被别人背地里夸了,对于那些“质疑”(暂且算作是质疑吧),告诉你们一个肮脏的秘密,我甚至有一种“逆袭”的快感——我在我校的环境中算是非常非主流的,我对于我校“优秀”圈子中(的少数人)近几年兴起的单一的成功标准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十分厌恶,所以休学回来以后我彻底退出了团学联,还有我曾参加的“创新班”,虽然在新一届创新班中继续听课的权力也是我自己极力争取来的,但当我发现新一届创新班世风不古,令我失望之后,我便也退出了,从此我也不再在学校做任何抛头露面的事,只求静静混到毕业。而且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讲,以我的申请方向,依托学校做什么活动也是做不出任何名堂了,更何况(我认为)学校的环境(校方和学生)真的对于任何有实质内容的活动都很不利。所以当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取得(我校所认为的)“成功”以后,我觉得自己是扇了这个对我充满敌意的环境一巴掌。你问我有没有自我膨胀?当然有。但我说了我是一个self-awareness爆棚的人,所以我也一直在警醒自己,这带来了很多自我怀疑和否定,有一两天觉得自己真是天之骄子,进了这所千百人觊觎的学校,接下来一两天觉得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逼,走了狗屎运还沾沾自喜,这个过程说真的不怎么好受。不过我始终确定的一点就是我不能让“进一所好学校”成为我一生唯一的成就(当然了我也没进金光闪闪的常春藤HYPS,何谈成就),我知道自己选择Swarthmore就是为了让她给我的四年(或六年,谁知道我能不能毕业)成为我学术生涯(或别的生涯)的起点,而不是我简历上的一个亮点,太多的自我意识会成为我深入探索我所爱领域的路上的障碍,它会让我聒噪而狭隘。从另一方面来讲,去年我见证了我原来的同学的申请季,我太了解申请季里的各种偶然,我亲眼看到我欣赏的人被一所所dream school拒绝,她最后的结果被自己称为“申请失利”,到现在就为了一口“凭什么比我差的人都能去比我好的学校”的气而坚持转学(这一点她自己是承认的);我也看到原先非常judgey的人进了一所本来并不那么“看得起”的学校,却在那里学会了Quaker精神最核心的包容和尊重;前两天我也看到美高同学的申请结果,她是我初中时最好的朋友,高中去了美国,我为她申请结果的“惨淡”而唏嘘,我也清楚地记得当我在我的高中里熬着日子、浪费青春不学习而是应付考试的时候是多么嫉妒她可以真正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有健康而丰富的社交生活。在我的学校里,每年对于申请结果的流言蜚语不绝于耳,什么SAT2400或模联骨干去了UCLA或毫无特色的人进了UChicago或Brown,听多了看多了以后就知道这些评论真的就是bullshit,根本没人真正了解另外一个人,申请结果真的什么都代表不了,大家“代代相传”这些坊间传说,真的只是为了有些谈资罢了。如果真有人煞有介事地从这些申请案例里悟出什么人生道理(这样的人好像还不少),那真是让我作呕。一个心里有个准心的人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mind his/her own business,而空虚的人总是好奇别人的事,只有和别人比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概念。每当我因为自己录取了Swarthmore而试图得出什么结论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Swarthmore和我只是存在在世界上的两样东西罢了,我在申请材料中表达的东西塑造出的我的形象使Swarthmore的招生官觉得我在Swarthmore能thrive,仅此而已。-现在,收到录信三个半月以后我觉得被自己的dream school录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自己的人格和学校很match,导致这个学校里的同学都非常like-minded,这一点至少在Swarthmore身上是真的。无论是最早的4个人的ED群,还是现在11个人的Committed群,甚至到Swarthmore官方的2019届录取学生facebook小组,里面的讨论都非常energizing,一开始我们分享personal statement,发现彼此都是ridiculously serious about something的人;有一次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有学长吃牛奶谷物巧克力球,而巧克力球总是自动排列为蜂窝状,我们就聚在讨论这是为什么;有一次有人分享了关于人的自我概念的一篇文章进群里,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居然从线上进行到线下;有一次大家交流喜欢的书,发现每个人爱看的书几乎没有重叠,整个群组成一个完整的光谱;facebook小组里大家为了Oxford comma争论,为了“设置妇女节是否不利于男女平权”而争论,甚至有一次我关于yoga/yogi和拉丁语的笑话无意中冒犯了印度同学,于是有人出来讨论幽默讽刺的意义,有人讨论互联网沟通扭曲语义的作用,还有人主动当mediator,建议大家使用tact……这一切让我对接下来四年的生活充满期待,虽然我已经有些害怕被“政治正确”的大潮所淹没,但我知道哪怕是这个极端也比有些校园种族分化、男性主导的氛围好,虽然我知道这种校园环境对于真是社会来说就是个乌托邦,我们都是一群不接地气的spoiled kids,但我觉得哪怕是四年的逃避也能给我许多勇气,让我不屈服于这世界上那些扭曲的价值观。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真的感激不尽。随着去Swarthmore的日子越来越近,其实我心里有很多恐慌,而且我知道这种感觉在被dream school录取的同学的心中还挺普遍的。想到要接触那么多不同背景的人,要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树立起我前面提到的“准心”,要充分利用Swarthmore拔群的学术资源又要让自己精力充沛,我觉得我真的没准备好。我已经做惯了一个消极的学渣,Swarthmore是一所以学术压力大要求严格著称的学校,甚至我们印在T-shirt上的标语都是嘲笑其他顶尖学校的grades inflation的,我曾经说,我一个学痞愿意为了这个学校的学术资源去做一个学霸,我也说,在这里我做一个彻头彻尾的“Bsian”也甘之如饴,但是说实话我就是怕,我怕自己荒废了两年已经生锈了,到了学校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哎,谁不喜欢comfort zone呢,有的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academically rigorous的地方“挥洒青春”呢!我想做足球队经理,我想加入管弦乐团,我想有经费做自己的田野调查,我想上奇怪的课看奇怪的书,我想窥探教授的学术世界,我想寒假看图书馆暑假看植物园赚minimum wage,我想和一群自己的crew住house去road trip,我甚至想在压力最大的时候get high get laid have random sex!只是这一切都好overwhelming啊!!我知道几年后我看现在说的这些话会笑摸狗头觉得自己是个快乐的小傻逼,但这就是被自己的dream school录取的体验啊!!!-----------------------接下来是一些你们也有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出结果之前的紧张往年Swarthmore都是邮件通知结果,而美国本土的学生直接用信件通知,所以导致每个人收到录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的一位好朋友/学长,去年12月10日左右就收到了录信,而不是预定的15日。所以在12月15日之前的几天,我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就断定自己是被拒了,直到有一天收到通知,得知今年美东时间12月15日下午6点portal上统一公布结果。出结果的前几天我烦躁得什么文章都写不出来这自不用说,我实在是沉不住气时还发微信给一个已经知道被ED校拒绝的好友,问她是怎么度过这一切的。到了北京时间12月15日,也就是出结果的前一天,我上午去学校和同学们打诨插科,下午逃学以后把自己关进琴房练琴,只有练琴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想,晚上做了两个session的瑜伽,一方面做瑜伽是我申请季很好地转移注意培养专注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只想让自己消耗体力,晚上能够睡个好觉,做完瑜伽以后我和教练一起去酒吧喝酒聊天,这一整天我都故意安排得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并且回到家可以到头就睡。到现在我想起那一天都觉得有些悲壮的色彩。-我将Swarthmore College作为Dream school的原因我是初三决定要出国的,那时候我已经确定了自己以后应该会走偏学术的道路,知道自己比起社交,更喜欢沉下心来研究一些东西,所以一直很关心文理学院。Swarthmore作为US News文理学院排名万年第三,当然是我最先了解的几个文理学院之一。没有Williams的艺术博物馆,没有Amherst五校consortium提供的民族音乐/早期音乐/艺术史的艺术的项目,没有Vassar出名的非主流文艺气质,没有Wesleyan的hippie氛围和世界领先的ethnomusicology项目,没有Oberlin音乐方面的资源,Swarthmore给我的印象就是离UPenn、离费城近(可以享受资源),对写作的强调,以及Quaker传统。后来,我很好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我很欣赏的同学/学长在申请季放弃REA Yale而是ED Swarthmore并被录取,他本身是一个阅读量深似海并擅长写作和思辨的人,算是代表了我眼中Swarthmore的气质,他入学之后多次向我们“倾诉”他的同学们都是走在校园里的一本本活字典,比如他曾在拉丁语课上听到高年级的同学讨论哈利波特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译本哪个好,他也强调过Swarthmore校园里的universal brotherhood是如何让他愈加唾弃Yale的那群self-important people。再后来,我有幸接触到了Swarthmore的一位音乐教授,他恰巧是我十分喜欢的美国当代作曲家George Crumb的学生/朋友,他自己也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且他曾经有在巴厘岛研究当地音乐的经历,也将印尼佳美兰乐队引入了Swarthmore,他的经历与我的专业方向十分契合。在与他的邮件交流中我得知Swarthmore超迷你而vibrant的music program正在往ethnomusicology的方向发展,这两年会有许多这方面的访问学者来访,而他本人又对我自己的一些小研究表现出了兴趣。去年暑假我去参观了Swarthmore校园,校门口的招牌真的很小很不起眼,算是契合了Quaker传统,info session规模很小,在一个朴素的厅里大家坐在木椅子上,招生官也坐在木椅子上,像个朋友一样和大家分享,他怕大家紧张,甚至不让每个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的名字,campus tour的tour guide是个math+music double major,他的介绍也很personal,带我们看了校园里他常去的地方和他喜欢这些地方的理由。Swarthmore校园是个国家认证的植物园,所以校园里不仅有很多植物,而且每株植物旁边都会有介绍牌,让我瞬间想起电影into the wild片尾算是对主人公醍醐灌顶的一句书上的话——“She was here on earth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its wild enchantment and to call each thing by its right name.”,我也不知道这算是什么情结,但就是让我印象很深。后来我们去拜访了我之前联系的那位教授,他长了一头炸毛。我当时对他说,今天我能见到你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才不要浪费这个机会问你怎么让我进大学,因为我已经so sick of all this了,我只想跟你聊聊音乐的事(我当时心里想,如果丝袜不要我的话估计我也再也见不到你了)。然后我们就聊了。他办公室的斯坦威上就有George Crumb的手稿,有他给伯恩斯坦拍的照片,还有有他从巴厘岛带回来的当地人举行仪式的时候用的鬼魂木偶,我把这些东西一个个问过来,我还问他当代音乐的走向为什么越来越“怪”,我跟他讲了我的研究,我跟他讲了我向大家为古典音乐“祛魅”,他还讲了他们为流行音乐爱好者开了什么样的类似于社会学传播学的课,还讲了George Crumb受委约为Swarthmore的Lang Music Building落成作曲的故事,甚至还讲了一幢楼建成时因为预算不足没钱贴砖,教工集体向校长反映有碍观瞻后校方决定在楼前种两棵树,等这两棵树长成参天大树时就没人注意丑楼了。最重要的是,他的一句话我甚至用进了我的why essay里,essay里的段落我直接贴在这里——When I was about to leave, I asked about the art supplement for the application. He said that every year the music department receives CDs that don’t work in CD players or links that lead to nowhere. “So did you really contact the applicants and try to hear their performance?” I asked. What I heard next was more impressive than anything I’d heard that day. “Of course we did. We are a small school that works hard to find talent.”。恩,不用多解释了吧。在我校友面试的时候,我问校友大妈How did your experience in Swarthmore prepare you for your further education? ,她本科学的是俄语文学,研究生学了特殊教育,她告诉我她第一次听说特殊教育就是在Swarthmore听一个学心理学的同学说谈论自己的reading时说起的,她说那时候他们读很多很多很多书,遇到了这辈子最多的intellectual,所有人都抱着对世界的一腔curiosity,每天谈论的内容都是那么inspiring,总之就是exactly我对一个大学的要求了。然后对了,我有说起过Swarthmore的pass/fail policy和Interpretation Theory program嘛?-----------------------------------------回答问题到此结束-------------------------------------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我还没有覆盖到,谢谢你们看完,有什么问题评论或私信我吧。
FKDG的一员 也是身为FKDG而自豪的已被梦校抱走第一句我录了也是说给了FKDG
昨天刚收到CMC的offer,录取率只有10%+的学校。申它ed是因为campus tour的时候tour guide说宿舍有人每星期make your bed,渴望有maid的我于是决定申请他,虽然我想学的东西它并不是最好,但是想到它有maid而且我也基本没可能录,于是也没再多想就申请了。尽管当时知道自己几乎没可能,又不是特别优秀也没有最好的成绩,但是也每天都希望自己能被录,这样就不用再继续写RD的文章了。收到通知那天早上九点。之前想象了很多很多当时的场景,看到congratulations我会怎样,看不到会怎样。到九点是在课间,上一节课我一直都在刷新,到九点整我又刷新,看到update了,点进去,页面散花,看到congratulations,然后我同学都来祝贺我,老师也来祝贺我,(虽然他没听说过这学校而且还是外教),然后接下来的一节课我的魂已经飞走了,后来的考试也一直走神。就是感觉怎么想怎么不可思议,自己怎么可能被录呢,看来我的文书和推荐信很有用啊什么什么的,也想到明天秋天开学去学校会怎么怎么样啊,想了好多好多。那节课回到班级,大家都知道我的好消息了,所有人都来祝贺我,真的很开心。被dream school录取就是感觉终于有人看到我的才华了啊,那些之前说我不可能的人你们傻了吧,但是仔细想想,我也真的只是运气好而已,那么多人申请CMC,那么多牛逼的人最后录了我,真的也只是幸运而已。但我还是我啊,也不是说就这样一个很好的offer我就忽然变成很牛逼人了。以前觉得被这样的学校录取的人,一定是超级牛逼,非常努力,脑子聪明的不得了,人生经历又丰富,领导力好的没话说。可是我那样吊儿郎当,昨天作业又不认真,今天一回家又是追剧,微积分也没有一看题就有思路,平时做事还是没头没脑。明年去那里之后,一定是被周围一群大神虐吧。但我只是想说录了什么学校没那么重要。录不录取,你还是那个人呀,也不是因为有了offer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深层次了,或者你的脑袋变的更加聪明了。现在有offer的我,只是庆幸第一发就找到了欣赏我的人,可以开始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没拿到的,这个也是迟早的事。虽然CMC并没有我最想学的major,但是既然你在没什么人欣赏我的时候选择相信我的才华,我真的很感谢。
作为FKDG一员。希望明年有机会回答... == Yes, I'm 20er.说说我自己这个unqualified FKDG Group的渣渣...今年ED 了Brown Uni. 被Defer了,基本上等于婉转地被reject(此处有泪)。准备ED2我的Dream School NYUAD...如果不录的话... 分分钟UCL Mathematical Econs做王思聪校友!刚刚LSE又给了我Conditional OfferEcons A*, Double Math A & A*的condition... (此处泪奔)。因个人很学弱属性,目测明年还要做好偷企鹅的准备
== 但LSE我是UK DS。我看到邮件的时候,很平静,仅仅感觉录了一个自己应该去的学校,和拿到IC/UCL offer的感觉没区别,毕竟3门As-Level+4门AP的app. package,暑假在LSE的summer school,私人投资公司和商业银行的经历等等,使我有些傲娇的能够被录取的prospective & confidence...看到录取condition的那一刻,真心哭了...哦,对了,本人常年征驴友,非颜控,可提供伦敦沙发,只为遇到有趣的你。:)
大家好像都是美国党呢 那就让我这个加拿大党说说话吧几个小时前刚拿到McGill offer有点激动 连续十一年加拿大第一 加拿大的哈佛 etc 不过出国党都知道排名什么的都是浮云啦(●—●)因为就读的是美式高中 朋友们都一溜烟的去申美国只有几个孤单的加拿大党说实话加拿大的大学一般也就那么几所 UBC/UT/Waterloo/McGill etc 高二暑假在做research的时候 被它的diversity一下吸引住了【要知道国际生源第一大的不是中国的大学上哪找QuQ 因为从小就很向往有不同的文化冲击 所以看到Montreal是法语城市的时候 就一见钟情了 因为麦吉尔没有文书【只看分OTZ 在美国党不分昼夜赶essay死线的时候 我都在刷着官网上各种信息 比如学校街角有家咖啡店很赞 比如门口那个大坡曾经被flooded有个女生众目睽睽下被冲了下坡【这是真的Orz 比如冬天有人用滑雪板去上课因为雪实在是太太太厚啦 YouTube上官方账号的圈饭视频我看过无数次 每次看都会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激增 想到自己以后可以be a part of it就很满足但事实是 我一度以为自己要被拒了。自己两次SAT都发挥失常 虽然总分还过得去但是毕竟和自己期望的差得多 在面对McGill这种分控的时候底气不足 甚至连自己的counselor都不看好我. 加拿大是rolling 我十一月份早已交完所有材料 同时间交的UT/UBC/西安大略 在一月二月就已经都给我offer了 然而 直到今年四月 McGill官网上仍旧是further review required. 不安的我开始上fb group 看到大家都拿到了offer 内心的难受与日俱增 其间发了两份邮件问admission office 都被客气回答【你慢慢等吧】于是我开始每天早起和睡前都刷一次app status 期望着哪一天就看到那个a开头的状态也说不定. 在等的同时 我开始学习法语 幻想着哪一天可以在蒙特利尔生活.But the world is not a wish-granting machine. 内心的挣扎和煎熬还是让我崩溃了。在四月初我生日前 看着万年不变的further review required 开始胡思乱想 【万一它在我生日的时候拒了我怎么办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想着想着就哭了【求不吐槽 这是正常的teenage mood swing嗯一定是的才不是我自己作死呢哼唧在朋友和老师的开导之下 我发泄完之后反而淡然了 甚至看起了second choice学校的选课/宿舍etc 做好了被拒的准备 今天下午还在找基友要他给大学写的love letter 想着给McGill也写一份 说不定看我这么烦人就收了我呢今晚前一秒还在和基友聊着【UBC又大又漂亮你要来温哥华找我啊 】边等基友回复边进行例行的睡前一刷 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a开头的状态.愣了愣 刷新了一下网页确定这不是网站出错了 开始全身发抖 颤抖着回复基友【我录了我要哭了】(不)靠谱的基友回复【我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你的努力有回报了 我一直觉得你很厉害 但是一直你都没有得到过好结果 比如SAT】然后我就不争气的哭了OTZhappy tears though.要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追了很久的男神在看到自己一连串的糗事和缺点 高冷地不理我之后 终于看到我的好收了我Literally dream comes true.从未想过自己如此幸运.对那些被dream school拒了的人 我觉得我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很贴切也很enlightening:A dream school is what you make of it.我相信 只要有信念加上努力 不论在哪里 我们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手机码字到两点 困得没什么文采和逻辑了sorry&
占坑 希望自己三月底能回答
特么全是fkdg的人
占坑 希望过几天后能来答
三年生になってから 必死に勉强しています(さんねんせいになってからひっしにべんきょうしています)升入三年级 拼了命的学习どうしても 贵方と同じ学校に通いたいから(どうしてもあなたとおなじがっこうにかよいたいから)无论如何也要和你考入同一所学校私の第一志望は「あなた」です(わつぃのだいいちしぼうはあなたです)只因为我的第一志愿 就是“你”能算我dream school的只有高中母校了吧。赌上青春的战斗,只为了看能否和你再度过三年。但人生果然不是少年漫。
UCB 来次一游。拿到录取通知的之后整个人激动到不行。后来想想也就那么回事了
全是fkdg的人。。。。ex-ex-dream school还没出,希望会有个好结果。
能怎么样的 录了就录了 特别是ED录的 慢慢慢慢的就淡了 嗯 没啥特别的 到最后除开一点点高兴嘛 就是觉得压力大得很 一帮Dreamschool的大神的生活让我很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 这完全都是被录了之后一边拉屎一边道的不痛痒 没录的话 嗯 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变什么样
在415之前被dream school 录取了,还是全奖,之前放弃了很多offer,至少6个吧,准备gap year再申他家的,现在处于每天睡觉都是会真的笑醒的状态,每天忙着准备材料去注册,去签证,感觉不努力就对不起它的厚待。
占坑,强烈希望自己一两个月后来答
占坑 希望自己5天后来答
被rej了唉匿了希望四月有好运吧
占坑,希望明年mid Feb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hool day初体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