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课题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研究课题

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中生物课题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1.00
&&¥0.5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中生物课题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生​物​课​题​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总 课 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总 课 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8:40: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总 课 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您现在的位置:
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来源:&&发布时间: 15:46:06&&点击次数:328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度第八期立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自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普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设备添置基本满足了课程开设的要求。在教育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印发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007年出台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均明确把实施过程性评价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课程地位的相对边缘化,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包括我们部分任课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过程性评价实施工作也就很难落到实处。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我们在“中国知网”(ki.net)通过主题进行了检索,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题,得到检索文献1156条,增加“信息技术”为主题,得到检索文献81条,去除题名中不含“过程性评价”和“信息技术”的文献,实际有用文献为45条,其中硕士论文20篇、期刊文章23篇、会议文章2篇,发表时间跨度为2004年至2011年(注查询时间:日)。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这一领域有部分研究成果,但还相当少。关于区域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以上海与天津最为系统。上海市在进入二期课改后,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和《上海市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于当年开始试用,从方案内容和指标体系来分析,比较全面,但随之而来的是操作的实效性降低,虽然方案中明确提出,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评价指标,但兼顾到上级的检查和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从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历年过程性评价互查报告中不难读出这一点。同时,这些方案,实际上只适用于一些过程性作品的评价,而对教学过程中大量非作品的内容没有涉及,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天津也是较早关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城市之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天津市研究室研制下发了一个过程性评价的平台&,要求各校利用平台,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通过对实验平台研究,我发现,其功能还比较弱,所记录的内容交待不够清晰,另外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操作上,只是要求打个分数和写几句评语,还没有能真正达到过程性评价要求。在国外,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方式不一,有的是作为单独课程开设,有的是整合在其它学科之中,所以在具体评价方法有所不同。同时,也较少看到有关过程性评价研究的专门文献,但是,各国在评价理念上都有相似的一面:强调评价的正面影响,消除其负面影响;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等。如,日本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提出了课程评价一些新的理念,如重视“个人内在评价”,“积极采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等。英国的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在每个阶段设计了“进行过程中的回顾、修改和评价”。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综合性,又有所侧重。印度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中小学阶段,在课程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特别强调通过学生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讨论时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情况来评价学习的结果”,同时对学习结果的指标有非常详细的说明。&综上所述,这些研究虽不系统,但这些研究将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比较好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始于2009年3月,2009年8月申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09年12月被批准作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度第八期立项课题(编号F06)。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1.区域推进指在一定范围内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区域为海安县范围内。拟通过实验学校、实验镇、县的顺序整体推进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的评价工作。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它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里“过程”是指课程的学习过程,指向课程实施中;“评价”是一种指向、一种引导,旨在发挥激励、导向和监督功能;过程性评价主要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3.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评价的研究研究如何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过程性评价工作,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研究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各方要素,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和监督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二是如何在一定的区域内全面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工作。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8226;加德纳(Gardner.H)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具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以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在人认识世界的过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正因为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能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那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必定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方法应该是多元评价,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学习应当注意:(1)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及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2)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进步;(3)评价应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4)评价应是情境性的,侧重于智能的表现;(5)评价应当体现“智能公正”;要真正能在评价做到这些,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是关键,我们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结合他的智能情况,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训练其相对弱势智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引导学生能依据自己的智能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规划自己的人生。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知识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结果,而非“教”的结果。这里强调了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反思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的学习,这将对教育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评价问题上,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鼓励评价与教学一体化,评价不仅应该被整合到教学中,而且应该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2)强调学习结果是由学习者主动构建的,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学习者自身。(3)评价应该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以使他们能够自己反思和评价其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4)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高级的思维、学习的背景、真实的任务等均可作为评价的标准。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评价观念:&(1)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内驱力。教师应该抓住学科的特点,把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从中获取自我评价所带来的乐趣与激情。&(2)激起学生获得成功的动机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学业取得的成绩就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利用各种评价手段,肯定和鼓励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来通过“跳一跳,摘果子”,不断获取学习预期和需要的满足。(3)建立师生双边互动的新型评价关系。4.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遍及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它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推崇对话,强调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思维角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特别是理智的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全领域,也影响着教育研究,给教育评价的启示是:(1)评价研究要倡导反思、批判的思维方式。(2)评价研究要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3)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间的对话。(4)评价要谈化鉴定、分等功能,强调评价的研究和促进功能。5.课程评价理论自上世纪40年代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诞生至今,课程评价的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总的看来,各种评价理论都是以泰勒的评价原理作为起点,都是针对泰勒原理的种种不足和缺陷而发展起来的。课程评价理论采取工艺学模式,是结合学校教育实践、运用科学方法而归纳出的一套法则和程序,它明显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很好地满足了实践者的需要,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持久而有力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之后的评价模式则建立在对泰勒理论的根本性批判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与泰勒理论分属于不同的课程评价范式。它试图对课程的本质、课程的功能、课程的价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重新理解,进而建立起各种崭新的课程研究逻辑。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应运而生。如,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与学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法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归纳起来,当今课程评价理论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⑴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到人文科学的方法论;⑵从目标定向评价到目标游离评价;⑶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⑷从注重课程的外在价值到注重课程本身的内在价值;⑸从孤立地考察某个单一的变量到描述和阐释课程方案实施的整体情境;⑹从关注课程方案到关注受教育者个体;⑺从寻求客观知识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⑻从价值中立到价值负载;⑼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从主、客体对立到主体间协商。通过上述理论阐述,对指导我们进一步实施过程性评价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人为本”,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评价的“多元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学习的“自我建构”,后现代主义强调的“反思”等都将成为指导我们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力求借助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深化的契机,不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研究能力,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关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实施教学评价,有效促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和监督功能,全面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构建并不断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推进,整体提高区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质量。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来带动教学和课程改革。1.系统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理论,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2.系统研究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根据学习内容,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教师有效地实践过程性评价提供参考。3.研究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实现区域内课程实施质量的整体提升;4.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适合的各类工具,为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一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骨干教师。五、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过程性评价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高中、初中、小学作为研究的阶段,探索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并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取得的经验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区域内交流、推广,同时借助教育行政要求与业务引领,促进区域内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推进。2.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基本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教育评价、过程性评价研究的相关书籍、期刊和网上资料,分析国内外该研究上的进展,积极寻求支持本研究的理论与经验做法,归纳总结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基础,设计实践指导方案。行动研究法,是综合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倡导“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课题来自教学实践一线,由研究者和实验教师共同参考。通过文献研究确定初步方案、在实验学校实验方案、修正方案、在镇实验方案、再修正方案最后在全面推广实验,切实提高实验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六、课题研究过程概述与原课题实施方案相比,实验研究中,我们对研究过程进行了适当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要求报名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较多,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镇,课题研究从开始实际上已进入了区域实验阶段;二是高中阶段我们曾经做了过程性评价研究的实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时间大致为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主要进行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研究,设计各子课题实验方案,并于2010年4月完成了开题论证。同时,动员区域内信息技术教师主动报名参加课题实验研究,于2010年7月对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高中阶段还组织部分实验教师在2010年8月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与学案的研制工作,在研制中把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要求渗透其中。推进阶段,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三步:第一步为个体研究推进阶段,时间大致为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主要由课题实验教师按照自己的课题设计,自觉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与子课题组成员为实验教师研究提支持与指导,并搭建平台,为交流、研讨、观摩、学习提供机会。第二步为团体研究推进阶段。时间为时间大致为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总课题组协调与指导下,各子课题组与实验教师发挥团队优势,对前期个体研究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攻关,对区域推进的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分学段组织撰写《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为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实验提供指导。第三步全县实验推进阶段,时间大致为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首先从教育行政要求与业务引领上,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课题推进提供政策支持;其次,在前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将前期研究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为实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如《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问题与解答》、《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以及部分示范课光盘资料等;再次,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推进的深入,如高中主备课活动、教学研讨会,研究沙龙等。总结阶段,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向全县实验教师征集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实验教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梳理课题的各项研究成果,准备结题。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课堂的关注意识不强,关注能力不够,课程的实施质量普遍不高。本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就是要引领教师能有效地关注课堂,提高课堂质量,这里,我们选择了过程性评价作为一个抓手,通过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践,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为了提高区域内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质量,我们选择了区域推进过程性评价作为另一个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如何在一定区域内推进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以期提高区域内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质量。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内容特点的不同,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建立三个子课题组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和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梳理、整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与创新”多维目标要求,寻找与学习内容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切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方法。1.理论研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研究理论有助于减少实践走弯路的风险,通过理论研究,明确过程性评价理念、功能、作用、一般原则等,理解过程性评价实施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对过程性评价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不断提高实践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这项研究主要由总课题组负责,并通过专题讲座、文字材料等提供给参与实验的教师学习参考。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为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过程性评价的几个基本概念》、《过程性评价实施的问题与思考》、《过程性评价实施的建议》等专题讲座,下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问题与解答》,共列出了过程性评价实践的12个典型问题,并就问题解决进行了梳理,为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证。2.实践研究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研究过程性评价实践一般过程;从过程性评价实践的计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基本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各环节实践的基本要求,探索一般规律,总结基本实践的策略、方法、注意事项等。第二,研究各学段、年级学习内容特点及目标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特点,分析目标要求,初步明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办法。第三,研究各学段、年级学习内容适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根据内容特点、目标要求,提出过程性评价实践的建议方法及具体做法说明,提供各学段、年级过程性评价实施的典型案例。第四,研究各学段过程性评价管理系统(平台、工具)设计等。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及教学实际需要,研究过程性评价实践可以依靠的技术支持,如各类工具使用、平台设计等。在三个子课题中均安排有成员进行工具的研究。区域推进过程性评价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区域推进一方面着眼于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另一方面也着眼于提升区域内的课程实施质量。主要研究如何在学校、镇、县区域范围有效推进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工作,分析区域推进涉及要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及整合操作,总结区域推进的基本策略,寻找区域推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等。考虑到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执教教师,在课题开题后,我们便发起了征集实验教师的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全县50多名教师主动报名参与研究工作,通过讲座、下发学习材料等,让这些教师先期进入课题研究,研究落实了“课题实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课题实验教师的任务、以及课题实验教师的最终确认办法,有效地促进课题实验教师深入研究,这为区域推进过程性评价实践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借助每年两次的高中主备课活动、一年一次的全县初中、小学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推出研究课等,促进过程性评价在区域内的实践。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在三年的研究实验中,经过课题组成员与实验教师积极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案例,部分实验教师还在省、市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佳绩,多位教师在南通市研讨活动开设示范课、研究课,获得多方好评。(一)构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包括一般的理论文献,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还有针对评价、过程性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如阅读专著《教育性评价》、《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等,阅读论文《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为了学习的评价》等,确立了“评价促进发展”主导理念,而“评价促进发展”落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这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对评价、过程性评价理解的基础上,对过程性评价实践的一般环节,从计划、设计、实施到管理等做了专门的研究,撰写了《让过程更精彩――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实践》(具体内容参见成果文稿),同时,为利于实验推进,区域推进子课题组在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的问题与解答》,围绕过程性评价的内涵、特点、分类、设计、实施等共梳理12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具体内容参见成果文稿)。(二)明确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的基本环节,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中,我们梳理了实践的一些基本环节,主要包括计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在计划上,按照“逐步求精”的思路,强调计划的系统性,整体计划学期、学年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提高实践活动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在设计上,强调对学习目标的全面性,不仅要关注知识类、技能类目标要求,还要关注行为类、情感类目标要求。强调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多种形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实施上,强调了多元性,包括方法多元、主体多元、价值多元。这里有两个特别关键的环节,一是评价资料的收集,二是评价的组织。评价资料是评价实施的有效参照,那么获取资料就成为评价组织的第一步。对此,课题组从资料的分类出发,研究收集的方法,确定了教师主动获取与学生主动上传的基本策略。撰写了论文《资料收集:过程性评价实践关键之一》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1期。评价的组织,主要涉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价三个基本的组织形式,经过研究,我们确定了“学生自评促反思、同学互评促借鉴、教师评价求诊断”的基本策略,在这一样策略指导,研究了可行的基本方法。撰写了论文《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在《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9期发表。(详细内容参见成果《论文集》文稿)。在管理上,强调管理的有效性、可行性。面对众多的资料管理,通过技术支持来实现是必然的。研究中,我们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学校实验环境、教师水准,鼓励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解决管理问题。如简单的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作业管理系统,也可以实施一定的管理;也有通过建立FTP的方式解决管理问题;还有教师借用现成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管理平台来实现,这在开发能力一般,开发经费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课题组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向实验教师推荐了两个免费软件:一是LearnSite软件,一个是ITtools软件,经实际使用,也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在高中阶段,我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了“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管理系统”,有效进优化了资料的管理问题,同时在反馈上,一方面提高了反馈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反馈的响应质量。如,在线测试,我们设计了选择项的反馈响应,当学生提交后,系统可以提供每道试题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错误分析与理解,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三)形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三个学段子课题组,根据区域推广的需要,在对过程性评价一般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所学内容的特点,研究学习要求,研究可以采用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并选择部分内容进行了评价设计的描述。1.统一学习目标要求划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目标要求描述上,参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采用了“知识类、技能类、行为类、情感类”四个大类的划分标准,每个类别又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说明见表1。表1&信息技术学习目标要求划分方法类别层次描述知识类基本了解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积极理解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迁移应用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技能类模仿操作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熟练操作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行为类有效探究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主动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善于创作体现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富于审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追求作品的和谐美,体现自己对美的感悟水平。情感类经历感受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基本认同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领悟内化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2.确定了过程性评价基本方法的描述。综合参考多种文献,我们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划分为“选择性评价、论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交流性评价”四大类,每大类又可有若干方法,具体说明如表2。3.形成了各学段学习内容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根据中小学实际教学情况,各阶段按照教材中每一节(小学阶段为课)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特点,分析本课主要的内容、核心概念、所处地位等,在此基础了进行了评价的分析与设计,首先分析目标要求,可选用的办法,再抽取目标要求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评价设计,针对每一个点,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具体内容参见各学段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表2&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方法类别主要方法描述选择性评价客观测试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填空题等试题形式进行的测试。测试可以是书面试卷形式,也可以是在线测试形式。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学习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可调查学生基础情况、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情感倾向等等,一般以选择题为主。论述式评价主观测试通过简答题、论述题等,测试可以是书面试卷形式,也可以是在线测试形式。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能力,还可测试学生形成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等情感类目标达成情况。方案设计可以是问题解决的规划方案,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安排等。可考查学生的规划能力、组织能力等。作品互评通过对他人作品的分析,发现优点,找出不足,给出进一步调整的建议等。考察学生观察、感受、鉴赏的水平,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互学中提高,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表现性评价演示操作通过演示操作,评价学生的技能是否掌握等。限定操作通过限定的要求,评价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如“设置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并居中”等。作品创作通过创作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还考查学生主观上体验水平、感悟的水平和审美取向交流式评价口头测试通过问与答,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谈话讨论通过某一话题或问题引导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可以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如BBS进行;可考查学生对话题或问题的基本看法或认识。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介绍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意能力、表达能力等。(四)初步确定并使用了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区域推进目的是为了提高区域内课程实施质量,我们主要确定并使用了“内外结合、项目驱动”两条基本推进策略。1.内外结合策略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我们知道,导致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外因的结合,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区域推进上,首先要积极寻找促进发展内因和外因,然后通过相应方法,促进发展。区域课程实施质量提升的关键内因,应该是教师队伍建设,外因是课程实施的政策、环境氛围等。从外因上来看,我们首先积极争取比较好的课程实施政策,营造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氛围,如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将课程实施有的关考核要求纳入到学校质量评估的范围,确保课程应有的地位,这样,至少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对课程实施的质量能够引起关注。其次,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的一些规范化要求。如,下发各学年、学期课程计划的安排,并对实施提出一参考性建议;明确课程实施的基本常规要求,如需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性资料;明确课程成绩评定中要有平时作业(作品)的要求等,通过这些常规性要求,让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初步落实过程性评价的要求。从内因上来看,我们首先积极争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稳定教师队伍。如在绩效考核中信息技术课时的折算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兼职其它工作量的折算问题,像机房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现代教学设施管理等。其次,不断加大指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支持力度,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主要办法有:一是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采用集中培训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专兼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围绕过程性评价的实践展开系统培训活动,有效地搞高了信息技术教师对过程性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利用常规教研活动,加大课题研究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课题实验水平。我们利用传统的高中主备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的常规教研活动,通过讲座、观摩示范课、研讨课,进行专题研讨等,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化。三是开通多种渠道,实现交流的立体式覆盖。如,我们建立了“海安信息教研”、“海安高中信息技术”、“海安初中信息技术”、“海安小学信息技术”四个QQ群,实现资源共享、即时互动交流,实践证明,在课题研究中,QQ群有效地解决了问题针对性研讨、活动交流的正常化问题;依靠县级各学段中心组建立各学段的子课题组,让同学段教师交流更有针对性、适应性。2.项目驱动策略我们以课题实验作为项目抓手,以项目活动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化,促进了区域推进的达成。首先,健全活动组织。按照课题研究的需要,建立了四个子课题组,由总课题组负责课题活动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其次,发展实验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大量发展实验教师,采用一种“卷入式”的研究思路,促进区域推进的达成。主要做法是:在课题实验之初,我们通过文件的形式,正式向全县各中小学征集课题实验教师,不设任何门槛,只要愿意就可报名。报名时,教师需要填写申请表,并初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选题,撰写研究方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实验开始研究之后,总课题组编制了课题实验教师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参见附录五),明确了课题实验教师开展研究的一些基本要求,并对最终确认为课题实验教师的条件做了说明。在总课题组结题前,课题实验教师必须提交课题实验教师研究报告,经由总课题组组织的专家认定后才能确认为课题实验教师。再次,展示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及时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向实验教师展示研究成果,促进成果的推广。对于文献资料成果,如“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问题与解答”就通过电子邮件、QQ群共享等形式下发供学习、参考。对于示范课,一是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让大家观摩,二是将示范课录制成光盘,通过文件共享、网站浏览等形式让大家观摩学习;还有些成果,如“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则通过观摩、讲座、试用等多种形式,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由出版社出版推广。最后,还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召开总结表彰会,对项目活动的优秀人员进行表彰。(五)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课程实施质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过课题组成员和课题实验教师不断探索,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与实践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明显提升。1.从教师发展上来看,教师的专业得到有效发展。在过程性评价实施中,教师经历了接受、尝试、理解、创新的实验过程。从接受实验任务开始,通过交流与自主学习,教师逐步明确实验内容并尝试实验,在实验中就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并共同对实验案例进行分析,实验教师逐步理解了过程性评价,并自觉地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得到了有效发展。首先,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观念得到了有效转变。很长时间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评价的理解只要终结性评价,而没有过程性评价,日常教学习惯于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模仿,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借助于“观察”,只能就整体的技能学习情况作简单评价,没有针对性且不全面。通过过程性评价实验的推动,教师对日常教学与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关注到学生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关注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评价观、学生观。一位实验教师在小结中写到: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为教师提供及时的课堂反馈,以便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其次,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设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处理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技术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越,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载体之一,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因此对于教材处理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关。实验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研讨,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2010年江苏省举行的教学案例设计评比中,我县实验教师设计的案例获11个省级奖,其中海陵中学王艳老师获壹等奖。二是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在以往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这也许是学习训练某个应用软件的好方法,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说,显然是不够的,通过实验,实验教师总结出如小组合作学习法、专题研讨法、项目活动法等多种方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方法。三是评价设计水平得到提高。由原来不太关心教学评价到现在关心教学评价,由关心教学评价到创新设计教学评价,由仅关心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到关心评价的全面性,由评价的单一性到评价方式的多元性等等,无不昭示着教师的评价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教学与评价各个环节的有效研究与实践,切实解决了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问题,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近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案例,不少在期刊发表,有的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具体情况见表3。表3&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开设公开课、撰写论文、案例情况内容类别总数省级市级县级公开课获奖181512研讨19&316论文发表56533&获奖3021315案例发表66&&获奖27111152.从学生发展上来看,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实验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明显转变了。一位教师在实验小结中写到:我以前教学时,越到后来,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越来越淡,学生似乎只对上网感兴趣,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但实验以来,学生对课程内容越来越关注,不少学生还不断将自己创作的作品(非规定内容)上传上来,课堂有充满了活力……。同时,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充分运用,同学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加上评价中的同学评价、小组评价等的综合运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之间交往越来越多,加上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功能的充分运用,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同学,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习质量。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学习,学生在分析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明显提高,许多学生还成为其它任课教师的“小老师”,不少学生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来,我县高中学生参加省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不少学校的合格率为100%。为了便于成果的推广,我们对现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共整理成果如表4。表4&课题研究成果情况序号成果名称数量1让过程更精彩――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本2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问题与解答1本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2本4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1本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2本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论文选集1本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教学案例选集1本8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研究管理工具介绍1本九、存在问题及后继研究设想本课题研究是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和区域推进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课题的研究特色,也是难点所在。在近三年过程性评价研究与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研究,不断地解决,但到目前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还需要不断探索。目前我们感到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有:1.很难全面介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鉴于学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如何深入学生学习过程,做出恰当的评价还是感到很难,目前,我们能做到了大多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阶段评价,只不过阶段小了,甚至是几分钟,但这对深入学习过程还是有距离的,虽然,我们通过录制学生操作界面,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分析,但学生学习时的动机、心态等还是难以操作。虽然我们从心理学性格测定的“投射法”得到一些启示,但如好更好地设计,还需要探索,尤其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价评价的深入问题。2.时间消耗偏大,严重影响着区域推进、影响研究的深入。目前,一般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大约在14-16节,平均每天三节。现在,我们做个简单计算:假设一个班50名学生(实际可能还要多),每人完成一份简单作业,批阅一份作业以3分钟计,那么一天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就需要7.5小时,一般的教师很难坚持。虽然,我们在技术上已经提供了一些办法,如学生的测试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但其它工作目前还是有一定难度。时间消耗过大还反映在学生身上,尤其是作品制作与评价阶段,有时为做好一个作品,学生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这引起班主任、其它任课教师、家长甚至于学校领导的不理解,虽然我们实验教师力求使用课内时间,但有时这很难做到。同时,完成一次多元的评价,时间消耗也比较大,而总的课时很有限,这也是矛盾之一。另外,在评价结果使用上、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深化,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必将被更多人所接受,也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会加入到研究中来。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2012年第1期《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2012年关注什么?》的文章,其中谈到:从课程的眼光实施教学,就必然关注目标、过程和评价,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过程性评价肯定就会进入教学的殿堂,成为撬动整体教学改革的有力杠杆。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得以落实,许多体验性学科的价值水到渠成地得到彰显。这里他把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作为撬动整体教学改革的有力杠杆,充分说明了过程性评价研究、实践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下一阶段,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区域内推广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并进一步就技术与过程性评价应用结合组织重点攻关,为丰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而不懈努力。十、主要参考文献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美]Grant&Wiggins&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育性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美]Richard&J.Stiggins&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阎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35.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美]Ellen&Weber&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学生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王荣良,《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王保中,《日本初中信息教育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5)9.谭敬德,《中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7)10.张天宝 王攀峰,《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基本走向》,教学与管理,2001(4)11.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美]W.&James&Popham,《Classroom&Assessment:What&Teachers&Need&to&Know》(3rd&Edition),Pearson&Education,inc,200213.王景英 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4.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梁亦明,《中学信息技术课过程性评价的探索》,中小学电教,2004,(5)16.李冬梅,《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1)17.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中国电化教育,2003,(5)18.胡耀宗,《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19.罗敏仪,《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成绩评价的尝试》,广州教研网http://www./gztr/jxpj/ksyj/xxnb/xxjspj.htm20.李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read.asp?aid=113121.冀付军&何克抗,《信息技术教育课堂评测问题探索》,中国远程教育,2004(1)22.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1,(3)23.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制,《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附录一:课题组成员名单人员姓&名年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课题研究任务分工主持人郑明达44副主任(中高)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课题设计、管理、指导、协调课题组成员孙伟49教研员(小中高)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区域推进子课题负责人孙秀峰42县高中中心组教研组长(中高)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中阶段子课题负责人陈燃35县初中中心组教研组长(中一)海陵中学初中阶段子课题负责人许雪松31县小学中心组教研组长(小高)海陵小学小学阶段子课题负责人仲勇37教研组长(中一)立发中学高中阶段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与实验李伯山50副校长(中高)立发中学高中阶段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与指导何春光38副校长(小中高)西场镇中心小学区域推进策略与方法设计薛翔36教研组长(中一)海陵中学初中阶段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与实验陆海龙30教研组长(中一)紫石中学初中阶段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与实验许金杰35教师(小高)西场镇中心小学小学阶段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与实验附录二:课题活动大事记<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6月-8月,课题申报的前期准备,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2月,课题立项。<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月-2月,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思路,落实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3月25日下午在教研室召开课题组部分核心人员会议,讨论课题开题报告及子课题实验报告的撰写,落实有关任务,初定4月份正式开题,4月上旬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开题报告及子课题实施方案。出席对象:孙秀峰、仲勇、陈燃、薛翔、何春光、许雪松&<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4月8日(星期四)在开发区实验小学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会议通报课题前期研究情况,并对开题报告及子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初定课题开题时间为4月30日。各子课题负责人还交换了子课题研究的初步规划方案,全体成员还对还子课题规划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出席对象:立发中学&&李伯山、仲勇&&&&&&&&&紫石中学&&陆鸿钧、陆海龙开发区实验小学&&王鸿静、王进&&&海安高级中学&孙秀峰海陵中学&陈燃&&&&&&&&&&&&&&&&&&海陵小学&许雪松西场镇中心小学&何春光&&&&&&&&&&城南中学&薛翔&<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4月30日在海安县正通宾馆举行课题开题论证会,在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专家组论证并提出课题研究的一些有益建议后开题。同时开题的还有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严咏梅主任承担的立项课题“儿童文化视角下艺术与英语教学和谐共生的研究”。出席对象:课题组全体成员,南通市教科研中心论证组五位专家,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黄海生副主任(县课题管理负责人)及部分学校领导。&<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5月20日,对全县中小学下发了征集课题实验教师通知(2010年32号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共有60多名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申报。&<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7月16日-18日,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暑期学科培训活动在海安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进行,参培教师近100名。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由海安县高级中学孙秀峰、周太彪老师、立发中学仲勇老师、徐颖老师、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郑明达老师分别做了专题辅导讲座,讲座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参培教师感觉很有收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9月12日,在教研室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就上学期各子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交流并对本学期课题活动进行规划,初步确定本学期分学段召开三次研讨活动。并就课题实验教师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海安县课题实验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课题实验教师的管理。对区域推进子课题组整理形成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问题与解答”进行研讨,并初步形成文稿(具体内容参见课题成果附件)。相应文稿资料于9月份下发至课题实验教师。出席对象:课题组全体成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9月29日,在海安县立发中学举行了“高中信息技术主备课”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海安县立发中学就过程性评价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交流。&<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1月18日,在教研室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如何撰写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课题实施的有效抓手,既解决课堂实施问题,又利于区域推进,初步商定撰写方案并由课题组成员先期进行尝试撰写。出席对象:课题组全体成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2月22日,海安县2010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在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举行,全县各小学安排一名教师参加,课题组成员、课题实验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2月29日,海安县2010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在海安县紫石中学举行,全县各初中安排一名教师参加,课题组成员、课题实验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2月24日,在教研室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组成员交流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前期尝试撰写的情况,并就编写体例进行研讨,并共同协商由各子课题组承担相应教学内容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的编写工作,从课题实验教师中挑选部分人员充实编写队伍。出席对象:课题组全体成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3月16日-18日,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召开了部分课题实验教师会议。由各学段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对课题推进工作进行了说明与解读,从课题实验教师中挑选了部分人员,明确了各实验教师主要承担了教学研究内容,并就该内容研究撰写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下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编写方案第一稿。出席对象:小学组:海陵小学&&许雪松&佘友军&&&&明道小学&&许向前&&&海师附小&&&吴东杰西场中心校&&许金杰&&&&&&&&&韩洋小学&&吕晓琴&&&大公中心校&周树林胡集第二中心小学&&唐和均&&&南莫小学&&陈小卫&&&西场教办&&&何春光&开发区实验小学&&王进初中组:海陵中学&陈燃&王艳&&&&城南中学&&薛翔&&程然&&&&&紫石中学&&陆海龙曲中附中&钱凤兰&&&&&&&仇湖初中&&金伯林&&&&&&&&&西场初中&&许海兵高中组:海安高级中学&&孙秀峰&&&&&曲塘中学&张礼明&&&&&李堡中学&郭飞翔南莫中学&&&&&&王爱松&&&&&实验中学&许波涛&&&&&立发中学&仲勇艺术学校&&&&&&蒋录莲&<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4月8日,在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高中信息技术主备课”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全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活动。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甲云老师、海安县立发中学韩陈阳老师执教了研讨课,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就过程性评价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交流。&<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5月13日和5月17日,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召开了部分课题实验教师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实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并撰写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的撰写情况,各学段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再次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撰写工作进行了解读,并对编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出席对象:同3月份的会议。高中组部分学校由主要撰写人参加会议。&<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7月18日,在教研室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子课组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交流,对承担相应教学内容研究的课题实验教师的研究进展也情况交换。针对实验教师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编写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二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9月16日,在海安县西场初级中学召开了“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部分课题实验教师会议,同时也接受了由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课题中期检查。首先,课题主持人就课题前期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编写方案进行了重新解读;接着,由西场初级中学许海兵教师执教《设置超级链接》研讨课,研讨课采用了平台教学,该平台通过对备课、教学、评价测验以及复习分析的全面支持,有利于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灵活高效的互动交流,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最后,南通中学朱新华主任代表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发言,他肯定了课题组前期研究取得了成绩,并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当天下午专家组还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参加检查指导的专家还有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范留平老师。&<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0月21日,在海安县曲塘中学举行了“高中信息技术主备课”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全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活动。曲塘中学刘平老师、范利利老师执教了研讨课,曲塘中学过程性评价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进行了交流。&<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1月6日,在教研室召开了部分课题实验老师会议,海陵中学陈燃老师代表课题组,就进一步做好过程性评价的推广工作进行了说明,并对过程性评价指导建议编写工作进行了再一次辅导。通过交流,针对了不同学段的要求,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实践指导建议”编写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三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2月5日,课题组下发了“关于征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优秀论文、案例(片断)、试题及软件评比的通知”,全县共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征集50多名教师参加了活动,共收到论文19篇、案例(片断)21篇,论题8套,软件2个。经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3月20日,2012年海安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在海安县实验小学举行,全县50多名教师参加了活动,课题实验教师实验小学陈丽莉教师、南莫小学黄海军教师、西场中心小学许金杰老师、大公中心小学周树林老师分别上了研究课,侧重展示了过程性评价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3月21日,2012年海安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在海安县海陵中学举行,全县近4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课题实验教师海陵中学王艳老师、瓦甸初中刘华老师分别上了研究课,侧重展示了过程性评价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3月22日,高中信息技术主备课活动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在海安高级举行,全县共5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课题实验教师海安高级中学任红梅老师、教师进修学校徐美琴老师、南莫中学刘锡明老师分别上了研究课,每校一个代表就过程性评价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楷体_gb年3月26日,总课题组成员开会,就课题结题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与布置,初定4月中旬结题。&&&&&&&&&&&&&&&&&&&附录三:课题组成员发表或获奖部分论文目录序号姓名时间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名称(或获奖情况)级别1郑明达201001资料收集: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关键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2郑明达201005过程性评价应如何组织与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3王爱松201007我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媚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4范存萍201008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5郑明达201009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国家级6郑明达201105优化操作实践指导&让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7吴开林201109网络教学也可“虚拟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8刘锡明201109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处理艺术中国教育信息化国家级9仲勇201109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中的误区分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10许海兵201111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优势,培养网络新公民中国教育信息化国家级11张志尧201002高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初探新课程省级12徐敏敏20100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电教省级13吕晓琴201002如何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小学教学参考省级14许雪松201002教材融入游戏&构建趣味课堂小学教学参考省级15孙伟201003优化区域信息技术课程的理性思考中小学电教省级16陈燃201006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二四小组”中小学教学研究省级17陈燃201007基于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建构中小学电教省级18黄海军20100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新课程研究省级19黄慧蓉201008论如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现代教育报省级20唐娟201009开放信息技术课堂,满足学生问题心理金色年华省级21佘友军201009利用Captivate制作软件学习的评分系统中小学电教省级22徐敏敏201010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中小学电教省级23唐娟201010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现代教育科学省级24徐怡红201010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时代:教学研究省级25张志尧201011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教学设计与反思新校园省级26陈燃201011巧用教学方法&实现课堂增效中小学教学研究省级27王宝华201011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省级28黄海军201011“画图”从培养兴趣入手中小学电教省级29吕晓琴201011浅议小学信息技术中科学的教育方法吉林教育省级30徐怡红201011浅谈博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省级31张志尧201012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的考量中小学电教省级32范存萍201012基于作品任务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小学电教省级33杨尔丽201012多媒体教学中的多元思维培养信息教研周刊省级34陈千荣201012信息技术课也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育学文摘省级35丁金红201104让学生赢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起跑线学苑教育省级36郭飞翔201106例说“调控学生心理,提高课堂效率”教育教学论坛省级37郭飞翔201107细节,高效课堂的决定因素中小学电教省级38仲勇201107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复习课中小学电教省级39盛海彬201108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留白考试周刊省级40刘锡明201108让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真正付诸实施中小学电教省级41王爱松201111高效课堂之信息技术复习课几点做法中小学电教省级42杨尔丽201111刍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模式学生之友初中版省级43曹小涛201112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效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新课程省级44曹小涛201112高中信息技术中BBS论文的应用初探新课程省级45盛海彬201112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周刊省级46孙伟201112理性思考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教研周刊省级47黄慧蓉201112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文理导航省级48管海棠201112如何教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新课程省级49管海棠201112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搭建有效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平台新课程省级50贾辉201112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处理的有效策略新课程省级51贾辉20111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幽新课程省级52包雨琴20111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省级53黄岫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学周刊省级54谢晓静20110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发表名师之路市级55蒋录莲20110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南通教育研究市级56谢晓静201111激趣: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活力四射】发表名师之路市级57谢晓静201009小学信息技术修饰文章教学三等奖省级58汤洁201012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二等奖省级59周太彪200912〈信息技术教学和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三等奖市级60王晓龙200912浅谈如何组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三等奖市级61黄素萍200912浅评word小报的制作三等奖市级62薛翔200912刍议信息技术课堂练习设计的六个原则二等奖市级63谢晓静200912走进有效课堂&提升教学实效二等奖市级64刘学峰201009另辟蹊径寻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突破口三等奖市级65汤洁201011浅谈如何打造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三等奖市级66郭飞翔201012谈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三等奖市级67杨小燕201111信息技术课也能“玩”着学二等奖市级68韩陈阳201112漫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二等奖市级69唐娟201112浅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二等奖市级70孟茜茜201112WEB2.0环境下网络教学探究一等奖市级71陈莉莉201112化枯燥为鲜活――有效键盘操作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二等奖市级72佘友军201202打造具备全程评价功能的操作环境一等奖县级73卢德刚20120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思考一等奖县级74刘学峰20120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浅谈信息技术基于电子档案袋评价的运用一等奖县级75许海兵201202学生学会评价,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关键之一一等奖县级76徐美琴201202圈住成长的足迹――圈子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一等奖县级77郭飞翔201202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新思考一等奖县级78谈声鸿201202浅议文本信息加工知识的总结性评价一等奖县级79严晓峰201202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二等奖县级80谢晓静20120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过程性评价的应用二等奖县级81杨小燕201202学习材料的收集在过程性评价中的促进作用二等奖县级82任红梅201202初探信息技术课中的过程性评价二等奖县级83刘华201202过程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二等奖县级84景春钰201202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二等奖县级85蔡海群201202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二等奖县级86曹小涛201202关于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一点体会二等奖县级&&&附录四:课题组成员发表或获奖、开设公开课部分教学案例目录序号姓名时间案例名称发表刊物名称或获奖情况级别1徐美琴201012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教学案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2郑明达201203网上寻宝――共享资源教学案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3孙秀峰201104“我的电子书包”我做主信息教研周刊省级4吴昊201011大家来“找茬”―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信息教研周刊省级5陈燃201004我喜爱的季节――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第二课时信息教研周刊省级6王祖根201012&表格信息加工(一)&教学设计中国校外教育省级7王艳201005“信息”教学设计一等奖省级8钱妍201104“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设计二等奖省级24许海兵201106&基本功三等奖省级9张志尧201104“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0谈声鸿201104“文本信息的结构化与形象化”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1谢艳201104“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2王甲云201104“网络通信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3孟茜茜201104“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4刘学峰201104“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5丁金红201104“认识word”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6顾正兰201104“调整图形”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7袁春林201104“填充颜色”教学设计三等奖省级18陈岑201112金牌小导游二等奖市级19佘友军201011PPT超链接公开课市级25杨小燕201112自制手机铃声――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公开课市级26许波涛201111信息的编程与加工公开课市级23黄海军201111&基本功二等奖市级21许海兵201106&基本功一等奖市级20王爱松201012&优秀课二等奖市级22陈丽丽201106&优秀课二等奖市级27吕晓琴201202申请电子邮箱一等奖县级28黄海军201202第4课&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一等奖县级29许金杰201202《操作计算机》――“操作鼠标”教学案例一等奖县级30吴&昊201202IP地址及其格式一等奖县级31管海棠201202IP地址及其管理一等奖县级32刘华201202《从数据到图表》教学设计一等奖县级33许波涛201202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第2课时一等奖县级34仇小妹201202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案例及反思二等奖县级35金其兵201202图像信息加工二等奖县级36丁金红201202丁金红建立个人博客二等奖县级37钱&&杨201202彩&色&世&界二等奖县级38黄俊201202声音的加工教学设计二等奖县级39张&晶201202制&作&正&文(第1课时)二等奖县级40秦小红201202认识因特网二等奖县级41韩陈阳201202网页HTML初识二等奖县级&&&&&&&&&&&&&&&&&&&&&&&&&&&&&&&&&附录五:子课题组、课题实验教师名单及课题实验教师管理办法各子课题组成员名单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海安高级中学&&孙秀峰、张志尧立发中学&&李伯山、仲勇曲塘中学&&张礼明南莫中学&&王爱松实验中学&许波涛李堡中学&&郭飞翔艺术学校&&蒋录莲、徐美琴初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海陵中学&&陈燃、薛翔、王艳、程然紫石中学&陆海龙、许仁国西场镇初级中学&许海兵墩头镇仇湖初中&金伯林曲中附中&钱凤兰小学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海安县实验小学&&许雪松&佘友军&&&&海安县明道小学&&许向前&&&海师附小&&&许学工西场镇中心小学&何春光&、许金杰&&&&&&&&&城东镇韩洋小学&&吕晓琴&&&大公镇中心小学&周树林胡集镇第二中心小学&&唐和均&&&胡集镇中心小学&顾峰南莫镇中心小学&&黄海军&&白甸镇中心小学&丁金红区域推进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孙伟西场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何春光海安高级中学&孙秀峰海陵中学&陈燃海安实验小学&许雪松&课题实验教师名单高中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周太彪、张志尧、任宏梅、吴昊、王祖根曲塘中学赵呈春、谈声鸿、韩小飞李堡中学林文军、谢艳南莫中学朱友东、刘锡明、沈丹丹、杨建生、黄岫云、黄慧蓉实验中学管海棠、曹小涛、徐敏敏、贾辉立发中学范存萍、杨小燕、金其兵、杨尔丽、韩陈阳艺术学校吴开林、王甲云初中组海陵中学盛海彬紫石中学钱妍、秦小红老坝港初中&包雨琴角斜初中余晶晶李堡初中&&张晶大公初级中学许立新、丁钧、黄素萍、孟茜茜韩洋初中王向阳新生初中&&蔡海群南屏初中&&卢德刚孙庄初中&&景春钰双楼初中杨明勇雅周初中景春钰曲中附中唐娟白甸初中黄俊、仇小妹瓦甸初中刘学峰、刘华吉庆初中王宝华小学组海安县实验小学&&&&陈丽丽&&&&&&&&&&&&&老坝港小学&&&&&&&&钱杨开发区实验小学王进&&&&&&&&&&&&&&&&大公镇中心小学储开军大公镇北凌小学陈刚&&&&&&&&&&&&&&&&城东镇南屏小学&&&徐龙涛、严晓峰角斜镇中心小学袁春林&&&&&&&&&&&&&&李堡镇曹园小学&&&&陈岑曲塘镇中心小学孙金玲、谢晓静&&&&&&雅周镇中心小学夏晓春孙庄镇中心小学周昌明&&&&&&&&&&&&&&南莫镇中心小学顾正兰墩头镇仇湖小学&&&&徐怡红&&&&&&&&&&&&&&白甸镇瓦甸小学金卫华&&&&&&课题实验教师管理办法为了扎实有效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地推进,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更好地以课题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成长,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切实地对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的教师以及时的肯定,从而促进课题研究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课题实验教师实验指出如下管理办法:一、成立课题实验教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考核课题实验教师的研究工作。二、课题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充分接受理论,做读书笔记,并将课题研究的理论积极地运用在平时的实验活动中。三、课题实验教师应积极开展实验活动,至少每学期开设一次研究课,并做好教学设计、听课评课记录、课后反思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四、课题实验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应学段子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主动地开展研究,并努力地获取较好的实验效果,认真进行实验总结。五、课题实验教师要勤于动笔、善于总结,每学期至少自主撰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叙事、心得等。六、鼓励课题实验教师通过建立个人博客、开设研究网站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共享性、互动性。七、课题实验教师在总课题结题前应上报个人研究的相关过程性材料和研究报告(小结),并提供相关附件材料。八、课题实验教师证书拟于总课题结题后,由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发放。九、总课题结题后,拟评选部分优秀实验教师进行表彰。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由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联系电话:,联系邮箱:。&&&
版权所有:江苏省海安县实验高中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草坝路8号&&&技术支持:南京冠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教学课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