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出版社经济与政治问答题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试总结,特别全哦考试总结,特别全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范本分类->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个版本)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个版本)
文字大小:【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分,共10分)
透明度原则磋商调解
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年 &&七十七国集团
&&&电子化&数字化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5分,共20分)
年月,杜鲁门在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计划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通过对亚非拉的经济政治渗透,抑制共产主义的影响,扩展美国的势力范围。其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政策。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国际金融:是资金在国际范围内融通,即金融机构通过债券、股票和外汇等金融工具经营货币资金,实现巨额货币资金的转移运动,支持各国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提高全球资金的利用效率。
、世界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好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8分,共40分)
第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第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第四、新技术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是多元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结果。影响其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有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有持久因素也有临时因素。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战略。()国家关系。()国际组织。()国际事件。()世界经济。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反对和制止战争的力量在不断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发展的多样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朝多元化、建立和平稳定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探索与构筑新型伙伴关系或建设性关系。()各国元首通过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克服障碍,发展国家间关系。第四、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第五、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对世界这种的影响日益增大。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新干涉主义盛行。()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第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自诩本国社会制度最优越,本国的价值观正确,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它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利用人权、民主化问题干涉他国内政。
第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第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第五、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第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第四、新技术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
第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第二、环境恶化。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第四、能源短缺。第五、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联系实际(略)
一、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
第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反对和制止战争的力量在不断增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朝多元化、建立和平稳定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
()探索与构筑新型伙伴关系或建设性关系。
()各国元首通过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克服障碍,发展国家间关系。
第四、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第五、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对世界这种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新干涉主义盛行:典型是科索沃战争。
(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冷战后,美国仍持冷冷战思维:人权外交;输出民主。
(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恐怖主义由来已久,冷战结束后呈上升趋势,直到年“?”事件发生后才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据统计,冷战年间,世界上发生的地区冲突近起,而冷战后的多年中,地区冲突相当于冷战时期的总和。
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整个世界处于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B& 2.D& 3.D& 4.A& 5.A& 6.AC& 7.ABCD& 8.ABCDE& 9.ABCD& 10.ABCDE& 11.ABD& 12.ABCDE& 13.ABC& 14.C& .15.CE& 16.C& 17.D& 18.D& 19.ABCDE& 20.ACDE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演变的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 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
& 这是因为:
&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1.C& 2.CE& 3.C& 4.D& 5.D& 6.ABCE& 7.ABCD& 8.ABCDE& 9.ABC&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E& 14.ACD& 15.ABCD
如何理解雅尔塔体系及其实质
①含义:雅尔塔体系指1943年底到1946年初二战后期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②内容:根据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三大国首脑会晤等国际会议的协议,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③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④发展历程:1945~1955年是体系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1955~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是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体系的瓦解时期。
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经济决定政治。
第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在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在当今世界,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反对构筑单极世界的各种力量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其二,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必然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出现于冷战时期,从而对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冷战后,随着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力的增大,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同时,由全球化带来的许多全球性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处理的,必须通过各国间的广泛合作才能妥善解决。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更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展现,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单选题& 1.A& 2.D& 3.C& 4.C& 5.A& 6.B& 7.B& 8.C& 9.D& 10.C& 11.D& 12.B& 13.D& 14.B
不定项选择 1.CD& 2.C& 3.B& 4.A& 5.B& 6.ABCD& 7.ABC& 8.ABCD& 9.ABCDE& 10.ABCDE& 11.ABDE& 12.ABDE& 13.ABCDE& 14.ABCDE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现在虽然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所以,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2)发展问题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执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富差距扩大。如果南北方的不平等关系不解决,如果不能建立起比较平等的国际新秩序,那么整个世界经济就难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所以,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特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它们的作祟,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时起时伏;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改变,世界仍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结合实际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
第一、小布什的全球战略根本目标是加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
第二、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看法,认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就在于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二是根据对威胁的看法,确定美国“最迫切的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有时亦称“无赖国家”。三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必须“先发制人”。四是高度重视本土安全。五是改变了核战略思想。
第三、促进全球自由市场与贸易,传播美国的价值观。
第四、小布什对美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借助反恐,进行扩张。二是改善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三是与西欧盟国的关系上,已经出现了深刻的裂痕。四是对中东,提出“整合政策”。五是在联合体系内,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并不放弃寻求联合过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即使得不到联合国的支持,美国也将单独地对敌人进行打击”。
第五、伊拉克战争后小布什外交的困境。(1)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虽然取得了军事战争的胜利,但其他的战争目标却难以达到。(2)伊拉克战争并未为美国解决中东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3)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注意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广泛的反对
1.D& 2.D& 3.ABC& 4.ACDE& 5.ABCDE& 6.ABCD& 7.ABCDE& 8.ABDE& 9.C& 10.C& 11.ABCD& 12.ACD& 13.AD& 14.ABCDE& 15.CDE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日本右翼势力膨胀和中日关系的材料
  ①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膨胀发展的原因。
可以从经济改革的困境、政局的动荡,外交能力的局限性、对侵略历史的错误认识等方
面来分析。
  ②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日本放弃军国主义路线、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必要性:这是因为:首先,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不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也造成了日本本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沉痛的历史教训揭示了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日本必须彻底放弃军国主义路线,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日本本国社会的进步发展,
  其次,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日本提升自身形象,实现政治大国梦的必要途径。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中国人民对日本右翼势力发展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如果任凭右翼势力的抬头和发展,日本就将失信于日本和亚洲人民,这将影响日本乃至亚洲人民的经济合作,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作用的发挥。只有日本真正放弃右翼军国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得到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理解,有利于日本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中日关系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引发了其它国家对日本的信任危机。日本从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和联合国会费交纳大国出发,认为自己应当有条件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反对日本入常的国家则认为日本发动过侵略战争,而且近几年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因而日本入常。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右翼极端势力逆时代潮流而动,公然歪曲和否定侵略历史的必然结果。日本首相执意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非但不能达到他所声称的“反省历史”的目的,反而对日本右翼极端势力歪曲和否定侵略历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首相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的严重政治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美化日本侵略史,藐视邻国的民族感情,漠视亚洲国家的正义呼声,从而自我拆穿了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虚伪性,彻底抵消了它在国际场合信誓旦旦作出的高尚承诺。如果日本一意孤行,背弃亚洲,继续藐视邻国,日本就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重要的政治地位。
  ④我国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主张有:
  第一,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是要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决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希望曰方能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曰方以实际行动体现上述承诺。
  第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再受到干扰和冲击。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这五点主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为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确定了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C )
&BC&&&&&&&&&D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C )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干涉主义
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C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D )
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雅尔塔体制&&&&&&& E.布雷顿森林体系
5.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D )
A.结盟关系 &&&&&&&B.军事集团关系
&&&&&&&DE.
B 1949C 1972D 1978
答:(1)苏东剧变是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既有深刻而复杂的国际背景,也有其内部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原因;②党的领导人腐败变质,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③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东剧变深层次的历史原因;④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⑤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误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强大助推力。
(2)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①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必须加强执政党建设,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③必须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④必须实行改革,改革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⑤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
附件列表: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本专题相关范本
本分类相关范本
特别专题合同范本协议书范本计划方案范本党团范文常用公文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版权所有 中国范本网 打造中国最专业的范本提供平台
特别说明:本站系非赢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范本均来自网络收集,如本站范本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侵权文章。联系方式:QQ: Email: 备案编号:渝ICP备号-2 本站系纯绿色免费范本范文站点 无病毒 无插件 你可以完全放心浏览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_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张俊岭,田军强_天翼阅读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简称战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崭新时期,在发展的速度、质量和领域等方面都超过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趋势,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进行经济政策与体制的变革,世界经济迅猛发展。步人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向着市场化、集团化、网络化、自由化方向继续深化发展。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成为一柄双刃剑,在给世界经济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因此,研究当代世界经济的演变及其规律性,有助于从深层次把握当前世界的走向。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世界经济既是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出现了国际分工,有了世界市场之后产生并逐渐发展形成的。确切地说,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产生和形成的。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15至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这是中古时代受到新科学观念(地圆说)的鼓舞,某些当事者和探险家为寻求财富(黄金)的欲望所驱策而产生的历史事件。主要有: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1498年达伽马开辟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以及年荷兰人塔斯曼航行抵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带等。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殖民掠夺,导致西欧发生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过十程,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一时期是指从15至17世纪地理大发现到18世纪中叶西欧产业革命前夕。在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经济首先在欧洲出现了萌芽,如以意大利北部城邦为据点形成了最初的贸易中心。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从深度和广度上空前地发展着,逐步冲破了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的藩篱。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引发了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浪潮,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随之扩展到大西洋沿岸。对外贸易的发展,新市场的开拓,加深了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往来,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由于西欧备国正处于产业革命前夕,手工业方式仍为生产的基础,社会化程度不高,这一时期现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只是一种早期的原始形式。不过正是这种早期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标志着世界经济的萌芽。  (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这一时期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近代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并导致了产业革命的发展,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产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但是,这一时期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主要以商品交换为主,资本的流通还不占主要地位,各国间的经济活动也仅限于商品流通领域,而未深入扩展到金融领域。此外,因部分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闭状态,还没有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时的世界经济尚处于不完备状态。因此,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虽已形成,但世界经济尚未最终形成。  (三)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这一时期是指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电力的使用和电动机的发明为标志的近代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新兴的科学技术再次促进了资本主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部门蓬勃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和协作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科技革命使交通运输和通信业发生了真正革命,极大地便利了世界经济的联系,为世界多方博弈的当代世界经济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不仅商品输出不断增长,资本输出迅猛扩大,而且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逐渐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金融资本,不仅统治个别国家,而且统治世界:既操纵国内生产和交换,也操纵国际生产和交换。资本日益国际化,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经济整体的形成,也使世界市场不仅有了商品市场,而且有了资本市场,世界市场的机制更加完善。资本主义诸强国为了给自己的商品和资本寻找到更广阔的市场,迅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大洋洲中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国际经济生活。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交换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资本国际化的产生发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及殖民体系一统天下特征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在重建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无论是在生产力的发展、国际交换与分工、经济制度的改革方面,还是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关系诸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友展。  (一)战后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标志  1.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它不仅促进了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产业结构,而且促进了国家资本大规模更新,大量资本不断投向新的生产领域,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发展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波及范围之广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据统计,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达56%,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的200年间年均增长率的2倍。年整个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47%,而产业革命后世界生产力发展最快的年年均增长率也只有42%。世界生产总量指数,若以1929年为100,1949年则为127,1969年剧增至311。其中工业生产总量指数增长更快,若以1929年为100,1949年则为140,1969年为457。据《世界发展报告》资料显示,年,世界工业增长353%,年均增长61%而年只增长173%。由于新的生产领域不断开拓,出现丁石化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及航天工业等,又进一步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白然的开发和驾驭能力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  2.国际贸易急剧发展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国际化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国际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20世纪下半叶的50多年间,世界贸易额(以出口值计算)从603亿美元增长到68000亿美元,若以1950年的数额为基数100作比较,70年代初增长95倍;80年代初增长了33倍多,到90年代初增长了60多倍,到2000年增长了95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各国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日益增强,全球贸易依存度(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由二战后初期的7%上升到23%。  3.国际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分工主要是发达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前者输出工业品,输入原材料和能源,后者提供农矿初级产品,是世界性的城乡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分工则包含了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具有互补性。比如波音747飞机的450万个零件就是由9国11万多家大企业和15万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的,可见国际分工之细、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向前发展。  4.国际金融的大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高科技要求的大投入,都产生了对巨额资金的需求。加上国际贸另的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的空前活跃,规模迅速扩大。在资金的流动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流通占了总额的80%。美、欧、日既是资本的主要供应者,又是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据统计,当今国际资本的交易额每日接近两万亿美元。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不断加快,它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  战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国际金融的大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和面的扩大上,更重要的是三者成为强有力的纽带,把各国经济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  (二)战后世界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战后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世界保持了长期的总体和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保持了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保证集中人力、物力,发展重点产业。此外,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航天、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新的技术群体、工业群体的不断涌现。新技术革命改造了传统工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开拓了高新技木密集工业和信息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使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2.垄断资本的自我调节  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介入经济的各个领域,加强了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和控制。资产阶级政府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财政、税收和社会福利的手段,在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及生产关系的个别领域作某些改革和调整,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世界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的大量涌现  世界性协调机构以联合国所属的经济机构为核心,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MF)和世界银行(WB)为三大支柱,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货币等方面进行协调,为缓和南北关系,调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区性的经济协调机构以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为代表,在成员国之间联合发展,促进内部贸易和市场的一体化,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明显效果。尤其是以欧佩克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原材料与能源方面的国际协调机构,在稳定原材料、能源价格,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掠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如杜邦公司、壳牌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和石油生产部门,相对于整个经济活动来说比例很小。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1970年世界约有跨国公司7万家,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到366万家,它们的国外附属机构为1749万家。进入21世纪,全球的跨国公司达到60万多家,其所拥有的海外分支机构大约有70万家,控制全球生产总值的40%左右,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4.跨国会司的长足发展  跨国公司是国际性垄断组织,是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国际分工的深入、国际市场的扩大以及资本流通的全球化。目前,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和推进力量。  据2003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有关报告和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报告的统计资料,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已发展到64万家,其子公司达到了87万家。同年跨国公司的总投资已超过7万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14倍。跨国公司在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额中均占50%,在投资额中占80%,并拥有70%以上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利和国际技术转让权。  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国际投资、技术转让、国际分工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者。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主要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阶段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际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基础,是各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它随着世界经济主角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当主角力量对比达到一定程度时,世界经济格局就会随之发生变动。充当世界经济格局主角必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力、科技力、资源力;二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必须具有影响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能力。  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是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墓本上是一致的: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对世界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世界政治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各国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是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直接导致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从而推动着世界政治的变化。  反过来,世界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能够反作用于世界经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放在战略高度,使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和渗透,具有政治关系经济化、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倾向性。  一、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并非偶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200年间,欧洲国家凭借先进的工业、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世界经济体系。19世纪后期,随着美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国家的经济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经济中心地位仍未改变。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免于战争的破坏,而且生产力在战争中迅速膨胀,战时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12倍,实物出日量增加了26倍,进口增加了20%,资本输入增加了341%。到1945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总量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  与此相反,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德、意、日战败,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英、法在战争中被拖垮。在战争中迅速强大的苏联,在此时还只是一个政治军事大国,经济实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限。  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简单地说,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这意味着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蓄货币,可以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布雷顿森林协定虽然损害了一垫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但对战后经济的稳这样一枝独秀的压倒性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确认了美国规定的1盎司等于35美元的价格;二是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货币对外币值一律用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表示。这就意味着美元成了主要的国际储蓄货币,可以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也建立了对美国贸易和投资利益的保障机制,是美国经济霸权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缔结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日,在美国倡议下和联合国经社理辜的推动下,美、英、法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协定》提出了市场经济原则、对等互利原则、非歧视原则、贸易壁垒递减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和贸易政策统一并具有透明度等原则。在此框架下,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多边贸易谈判,全球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非关税贸易壁垒也大大减少,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为战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关贸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几项规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白由化和贸易白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体制,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集团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制定的实现其经济霸权的体制。  第三,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与控制的政策。  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在年间向西欧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既稳定了西欧,又建立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根据马歇尔计划的要求,受援国必须取消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壁垒,取消了大部分的贸易和外汇限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接受美国的监督;实行美国所要求的财经政策。马歇尔计划还要求受援国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把进步力量从政府中排挤出版社去等,因而具有强烈的反共反社会主义色彩。对占领下的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道奇路线,茌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下,向日本提供了大量贷款和援助,迫使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开放,为美国控制日本打下了基础。  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十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也使用军事手段),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它们的控制之下,以使这些国家继续充当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国家政权和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渗透的两大支柱。  第四,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采取了新殖民主义的手法。日,杜鲁门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实质是在给亚非拉地区不发达国家以技术援助和投资的幌子下,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控制受援助的不发达国家。  早在1947午,美国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1949年11月,美国又操纵英、法、意等15个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案》,规定凡巴统成员向共产主义国家出版社口战略物资者,均被剥夺受美国军事、经济和财政援助的权利,进一步导致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隔绝,对社会主义各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另一体系,但从长期发展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没有构成能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隔绝于世界经济整体之外的局面,不仅对社会主义各国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而且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资本主义经济集团在战后初期逐步形成,美国在此过程中确立了它的霸主地位,建立了有利于自己对外扩张的国际经济秩序,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客观上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国际环境。再加上战后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迎来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增长速度之高,都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至1970年,全世界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达51%。  二、20世纪70年伐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结束,进入经济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放慢。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愈益明显,出现了多个经济中心,相互间的竞争与依存交织并行。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西方经济学家把停滞和通货膨胀两词合起来,构成停滞膨胀这一新概念,就表明两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滞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经济停滞,包括危机期间的生产下降和非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缓慢和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持久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这两种现象互相交织并发,贯穿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十段,并成为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经济现象。滞胀的实质,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昀一种新的特殊的表现形式,也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1.造成世界经济发生巨大转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际金融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削弱,美元信用发生了动摇。1971年12月和1973年3月,美国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关系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新的混乱动荡时期。  在生产和资本越来越国际化的现代经济中,国际金融的剧烈变化,使各国发展经济的国际环境趋于恶化,货币汇率剧烈动荡,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减慢,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不平衡,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2)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特别是通过价格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的石油资源进行掠夺,引起了石油生产国的反抗。1973年10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从国际石油垄断组织手中夺回了石油定价权,减少石油生产,对一些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并且大幅度提高油价,将石油标价从原来的每桶3美元提高到11美元,打乱了旧的国际贸易价格休系,对各国经济,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  (3)发达国家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推行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各种政策措施,已开始带来日益明显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国家连年出现庞大的财政赤字,巨额的货币供应和日益增加的公私债务,引起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再加上石油大幅度提价使生产成本上升,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涨幅急剧上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年平均上涨在1%至3%之间,而70年代,美国的物价涨幅年平均达到7%,日本为89%,法国为91%,英国则达到了124%。  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在动荡和调整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局面的出现。随着西欧、日本的经济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逐渐形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的局面。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来看,西欧、日本和美国的实力差距在迅速缩小,20世纪70年代末,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到1985年,外国拥有的美国资产超过了美国拥有的外国资产,美国已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总体来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处于日趋衰落的不利地位,而西欧和日本则显出咄咄逼人的上升势头。特别是西欧,虽然欧共体内部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作为一个整体,它在经济领域的不少方面已经超过美国,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在经济上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深化。西欧和日本成了美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白成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经济霸权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国家排斥在其体系之外,社会主义国家在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中,建立了自己的经济体系,并在苏联的整合下,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力量。20世纪50至60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195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1%,到197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国的6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相对封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版社来,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陷入了停滞、衰退的境地,1987年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被日本所取代。  (3)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赢得了政治独立并努力发展经济的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年,发展中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52%,既高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也朗显高于同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47%)。尤其令人瞩目的是,20世纪70年代,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于滞胀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蓬勃发展,工业化程度迅速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新型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此外还有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  世界经济中多种力量的发展促使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世界经济多极化局面的现无疑是进步的,它动摇了单个国家的经济霸权,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为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一方面普遍从内部进行了经济调整与改革: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增强自身实力。这种调整和改革的不同结果,促使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医域组织相互影响、依存和矛盾斗争的新格局,它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引人注目。  欧洲联盟(EU,其前身为欧共体)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最有成效的区域经济集团,现有27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渐提高。1985年欧洲共同体提出并着手建立共同体单一内部市场。1991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确立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  1993年1月,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商品、劳务、人员、资本四大流通,成为经济集团化的最高层次。日,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2002年1月,欧元在12个成员国正式流通,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最重大的变革,必将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形成了横跨欧洲27国,人口达49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美元的经济共同体。预计今后,欧盟成员国还可能进一步增加。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在欧盟继续发展和扩大的进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和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它的发展。但继续发展和扩大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欧洲联盟今后不仅是欧洲的决定性力量,也会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IA)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1992年10周,美、加、墨三国首脑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经三国国会批准于日正式生效,规定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关税及投资障碍,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和更高等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人口368亿、面积2130万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按照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美洲倡议的设想,美国要以自己为核心,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把经济一体化的范围推向整个美洲,组建一个北起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的全美洲的经济集团,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实现其美洲倡议的第一步。2001年4月,在美洲国家组织的第三次首脑会议上确定,到2005年12月将建成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IAA),在西半球建立起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大、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与欧盟形成对峙。然而,由于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在敏感领域还存在激烈纷争,美洲自由贸易区未能在2005年如期启动。2006年拉美向左转后,美洲自由贸易区构想面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西、阿根延、智利等国左派政府的反对,这些国家已经另行拟定替代计划。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论坛和经济磋商机构。  亚太地区的经济集团化较之欧美起步较晚。建立太平洋共同体的倡议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日本人提出来了,但由于这一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体制以及悬殊的经济发展水平,再加上各国的民族自我意识较强等因素,区域集团迟迟未能建立起来。但是亚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在欧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主要依靠自然形成的非制度化的经济联系,其合作程度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的外交、经济、工商和财政部长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了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1991年中国政府参加。1993年6月,该组织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进入机制化合作阶段。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每年召开一次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已为国际经济合作创立了一种独特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承认多样化,允许灵活性,坚持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的原则,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亚太经合组织以磋商代替谈判,以承诺代替协定,不是欧盟那样带有排他性的、体制完备的经济集团,而是一个具有广泛经济协商功能的大家庭式的机构。它的成员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的达种协商方式符合该地区实际,不仅有利于在平等基础上使成员国的经济得到发展,也将对世界范围的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欧洲、北美、亚太三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外,还有众多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如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此外,洲际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1996年以来连续召开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为建立亚欧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四、金砖四国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金砖四国(BR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首次提出。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Cs-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Cs将于2050年统领地界经济风骚,其中: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2009年高盛公司的预测则显示新兴大国赶超传统大国的时间提前,如中国将在2027年超过美国,印度也力争10至20年内跻身世界经济五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增强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势头。多数新兴经济大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受冲击比较轻。危机后将恢复并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趋势,而发达国家经济受危机冲击很重,危机后增长相对缓慢。新兴大国在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实力、地位和话语权将不断提高。未来一段时间,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逐渐缩小并最终超过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据高盛公司报告,年,金砖四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其中中国为22%。2010年尽管美、欧、日经济将复苏,但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达50%。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至16日,中国、巴西、俄罗靳、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峰会。金砖四国的对话协商有可能机制化,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但由于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仍拥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加之它们还会利用一切手段防范、阻挠和遏制新兴大国的崛起,因此,新兴大国全面赶超传统大国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  新兴经济体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重大变化之一。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一场从格局、结构到经济增长方式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繁荣与隐忧并存,在不断调整中向前发展。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亚非拉地区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必将逐渐改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状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