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圆形细胞团白细胞阴性是什么意思思?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医药学论文:脑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病理和超微结构
目的: 研究脑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和MR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该类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结果: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特点:病变多同时累及多个脑叶,均为弥漫性生长,没有明确肿块形成,T1WI像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的低、等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病变一般没有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到结节状或斑点状的强化。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在疏松基质中由分化好的纤维型或肥胖型星形细胞组成,细胞结构轻度增加,细胞核不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细胞特征,电镜下可见胶质纤维异常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这类肿瘤的生长方式表现为弥漫性,具备恶性特征,但细胞分化较好,临床预后较好;其MR表现为良性特征;容易误诊。【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病理 超微结构
脑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及其本身的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导致误诊误治。现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该类病例资料,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
资料和方法
我院年间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9岁,平均42岁。其中幕上30例,幕下15例。
采用GE1.5T超导型MRI机型,扫描方法包括:矢状位SE序列T1WI,TR 640 ms,TE 20 ms;轴位SE序列T1WI及FSE序列T2WI,TR分别为600 ms和2 400 ms,TE分别为16 ms和85 ms,矩阵为256×192,层厚5 mm,层间距0 mm,激励次数2NEX,增强后常规作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Gd-DTPA用量为0.1 mmol/kg体重。
活检组织的光镜、电镜观察
光镜观察:活检组织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送病理科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部分病理标本做免疫组化染色。
电镜观察:活检组织迅速放入2.5%戊二醛液固定(温度低于4 ℃) 2 h→PBS(磷酸缓冲液)漂洗10 min×3次→1%锇酸(四氧化锇)后固定→PBS漂洗10 min×3次→乙醇、丙酮逐级脱水→环氧618包埋,60 ℃聚合(36 h)→I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片)→国立H-500透射电镜观察摄像。
光镜病理改变
Ⅱ级星形细胞瘤以细胞高度分化、缓慢生长、弥漫浸润脑结构为特征。由于浸润性生长的特性,肿瘤在大体解剖上边界模糊。受侵犯的解剖结构扩大、扭曲,但是没有破坏。占位效应可以表现在皮质、灰白质交界处,但是边界不清。组织学特点是在疏松的微小的囊变的基质背景中由分化好的纤维型或肥胖型星形细胞组成,细胞结构轻度增加,细胞核不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缺乏有丝分裂活动相,根据星形细胞的特征又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及混合型。典型的病理改变见图1、图2。
脑星形细胞瘤患者,MR提示的瘤周水肿区:电镜观察时见星形细胞稀少,经寻找可见肿瘤细胞,该肿瘤细胞形态与MR提示的瘤体区细胞形态一致,特点为核异染色质凝聚成块,核较大;还显示结构疏松、有较多空泡,髓鞘和基质电子密度较低。
血脑屏障电镜显示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有较多吞饮小泡,管腔变小,基底膜不规整,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变长且扩张。而强化MR扫描明显者,其瘤体与瘤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在电镜下均显示明显改变。典型的超微结构改变见图3和图4。
病变生长方式及信号特点: 病变均为弥漫性生长,没有明确肿块形成,T1WI像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的低、等信号(见图5),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见图6)。病灶周围水肿较轻,但存在占位效应,表现为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浅。
病变部位:病变多同时累及多个脑叶,其中额叶受累7例,颞叶受累8例,顶叶受累7例,海马受累4例,岛叶受累5例,基底节区受累4例,丘脑受累3例,脑干受累2例,胼胝体受累5例。
MR增强扫描:病变一般没有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到结节状或斑点状的强化。
根据1999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最新分类,星形细胞瘤分为边界清楚的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浸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后者又分为弥漫性的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
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1]。
Ⅱ级星形细胞瘤本质上是一种弥漫性生长的肿瘤,其形态学上既可以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的肿块,也可以表现为弥漫浸润性生长而完全没有明确肿块形成。尽管绝大多数病变都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影像上可见的肿块,但肿瘤大多表现为弥漫浸润脑组织、不破坏脑基本结构、未形成边界明确的肿块,在这种情况下诊断肿瘤很困难。 本组病例资料通过对瘤体及周边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周边水肿组?区内可见到肿瘤细胞,并且发现毛细血管和血脑屏障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可以部分解释有些患者MR的增强表现。一般认为血流量和血管渗透性增加以及血脑屏障破坏是增强和瘤周水肿的病理基础[1-3]。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增大、血管内皮因子增高,微血管结构不完整。统计分析显示微血管密度和结构完整性与肿瘤的级别密切相关。最近弥散成像、动态磁敏感磁共振成像测定结果也显示,肿瘤局部血容量、血流量、微血管渗透性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3,4]。特别是微血管渗透性与病理级别相关性更密切些,相关程度达r =0.76,血管密度和肿瘤级别相关程度仅r =0.39[5],有研究表明微血管密度在肿瘤的早中期增加明显,而后期增加不明显,与血管渗透性相比较,相关程度要弱得多。由此说明渗透性在肿瘤级别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Ⅱ级星形细胞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通常呈弥漫浸润性生长,通过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结合病理学检查,必要时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Tyninen O, Aronen HJ, Ruhala M,et al. MRI enhancement andmicrovascular density in gliomas .correlation with tumorproliferation[J].Invest Radiol,):427-434.[2] Rees J. Advance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 tumors[J]. Curr Opin Neurol, ): 643-650.[3] Law M, Kazmi K, Wetzel S,et al. 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and conventional MR imagingfinding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J]. Am J Neuroradiol,):997-1005.[4] James MP, Gin RW, Thomas B,et al. Comparison of permeability in high-grade and low-grade brain tumors using dynamic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 imaging[J]. Am J Roentgenol, ):711-716.[5] Heidi CR,Timothy PLR,Robert CB,et al.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human brain tumors achieved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correlation with histologic grade[J].Am J Neuroradiol, ):891-898.[6] Kleihues P, Cavenee WK.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nervous system[C]. Franc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uropathology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Pathology and the Preuss Foudation of Brain Tumor Research,1999:22.[7] Galanaud D, Chinot O, Nicoli F, et al. Use of proton magneticreson
ance spectroscopy of the brain to differetiate gliomatosiscerebri from low grade glioma[J]. J Neurosurg, ):269-276.--博才网
微信关注河北博才网微信号:hbrccom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伊犁鼠兔时隔20年再次现身中国 比大熊猫稀有
巴西超模沙滩戏水踢足球性感爆棚
日本童颜巨乳美少女都丸纱也华甜蜜写真
北影表演专业初试 鲜肉嫩妹互瞄现爱慕
福师大中俄混血校花走红 私照美到窒息
南非超模妮可蕾丝内衣写真 身姿诱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邹跃大夫本人发表
好大夫在线将于日凌晨00:00至日07:00对网站进行升级,届时网站无法使用,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是什么意思?是良性还是恶性?小灶异...
状态:就诊前
状态:就诊前
免疫组化结果:CD20(+),CD79a(+),CD3(-),CD7(-),CD10(-),MUML(+),Bcl-6(+),Bcl-2(+),ki67(约50%+),残留甲状腺滤泡表达TG(+),TTFL(+),CKp(+).
首先为恶性肿瘤。如果肿瘤有向右侧转移则定为晚期肿瘤,如果没有转移则定位早中期肿瘤。
目前应全身化疗同时配合局部放疗。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邹跃大夫的信息
脑肿瘤 肝癌、肺癌,胆管癌,头部良、恶性肿瘤,肝血管瘤、胰腺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膀胱癌、、转移...
邹跃,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肿瘤专业。擅长肿瘤放射治疗,掌握全淋巴照射,...
肿瘤综合科可通话专家
上海胸科医院
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郑大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肿瘤医院
胰腺肿瘤科
武警总医院
郑大一附院
山东省立医院
青岛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黄陂人民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BRCA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山东医药》2013年29期
BRCA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BRCA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和20例瘤周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CA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瘤周正常组织的表达,分析BRCA1表达与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BRCA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BRCA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瘤周正常组织(χ2=4.047,P0.05);BRCA1表达阴性组的2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P0.05)。病变部位、临床分期、BRCA1表达、国际预后指数是影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变量。结论 BRCA1表达降低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关,BRCA1可作为判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3.1【正文快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组织或淋巴结外器官和组织,也可从惰性淋巴瘤转化而来[1]。目前,Ⅰ~Ⅱ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50%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常规治疗可以治愈[2]。BRCA1是与家族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福光;车启芬;叶冬梅;陈琛;郝立宏;宫琳琳;宋阳;邵淑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2期
周天鸿,李月琴,刘飞鹏,朱嘉明,王宁霞;[J];遗传学报;1997年03期
许良中,杨文涛;[J];中国癌症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云杰;王雅棣;刘青;张钧;万欣;;[J];癌变·畸变·突变;2011年01期
芮桂凤;顾和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孙婷;芮桂凤;;[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王为民;李成发;姚荣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闫安;张梅;李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吴小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赵孟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徐海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8期
董士丽;梁惠;李要轩;;[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1期
马新英;张鑫;刘海飞;刘素洁;赵子英;;[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晖;姜晓刚;梁磊;梁颖;黄志恩;张继平;邓虹珠;;[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童华章;;[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彭丽君;;[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姚晖;姜晓刚;梁磊;梁颖;黄志恩;张继平;邓虹珠;;[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黄晓萍;邱宝珊;;[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涂桂红;许春娇;朱贝贝;;[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穆向魁;张建光;张长虹;乔纲;张新军;李家敏;陈庆;于金明;;[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张福君;李传行;焦德超;陈林;卢鸣剑;吴沛宏;段光峰;;[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邱国钦;林智才;陈玉强;罗鹏飞;;[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萍;[D];苏州大学;2010年
钟兴;[D];暨南大学;2010年
金观桥;[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徐洪斌;[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杨婧;[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孙叙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司佩任;[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江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宋轶鹏;[D];山东大学;2011年
陈志涛;[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兴利;[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王亚秋;[D];郑州大学;2010年
张海鸽;[D];郑州大学;2010年
亢崇照;[D];郑州大学;2010年
高菲菲;[D];郑州大学;2010年
卢瑞利;[D];郑州大学;2010年
杨丽敏;[D];郑州大学;2010年
云新蕾;[D];郑州大学;2010年
陈四明;[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金利;[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民培,陈伟,马世英,安天义,邹燕玲,初俊杰,吕振涛,张白洁,武宪荣;[J];癌症;1992年05期
邓文国,曾瑞萍,蒋玮莹,杜传书;[J];癌症;1999年05期
赵彤,朱梅刚,黄宗义, 张亚历,张素娟,李梅芳;[J];癌症;1995年01期
曾希志,范维珂;[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年05期
周纪东,郑婵颖,李永泉;[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年01期
廖燕;;[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03期
谷化平,冯和平,徐志勇,苏红;[J];中国肿瘤临床;199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虞海荣;孙振柱;;[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林之光;许小平;;[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8年06期
李庆;李里香;;[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曹永峰;宋诸臣;魏金芝;杨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陈燕坪;陈刚;郑天荣;郑雄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谢家印;王东;杨镇洲;王阁;向德兵;;[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4期
毕延智;曾冬香;宋红蕾;陈宝安;;[J];江苏医药;2011年20期
胡象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年06期
李亮;相龙全;徐芳芳;;[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王奕鸣,庄承海,郭良君,郑坚;[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顺娥;李迅;张国庆;赵兵;贾存东;;[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孙晓非;甄子俊;何友兼;刘冬耕;夏忠军;黄慧强;张力;李宁红;周中梅;夏奕;王智辉;凌家瑜;管忠震;;[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黄晓春;李晓林;黄然欣;金香淑;;[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荣丽威;贺晓慧;彭春花;;[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马守东;王轶楠;赵郁;刘卫东;岳海淑;李红民;;[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韦建宁;李涛;赵子粼;;[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姜文奇;李志铭;;[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冉海红;潘凯丽;张然;;[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张巧花;侯淑玲;;[A];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春雪;[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刘力源?记者
江世亮;[N];文汇报;2007年
扬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王雪飞;[N];健康报;2006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胡大一;[N];健康报;2008年
郭静 通讯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王雄文;[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白冰;[N];中国医药报;2007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罗刚;[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永胜;[D];苏州大学;2009年
陆锦标;[D];复旦大学;2007年
彭应心;[D];浙江大学;2005年
蒋会勇;[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于宝华;[D];复旦大学;2009年
程宽;[D];复旦大学;2006年
张静;[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亓姝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金萌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苏海燕;[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李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陈燕坪;[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虞海荣;[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杜卉;[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段显琳;[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徐航娣;[D];浙江大学;2006年
左云海;[D];南昌大学;2008年
董敏;[D];浙江大学;2009年
梁云;[D];浙江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靖华大夫本人发表
好大夫在线将于日凌晨00:00至日07:00对网站进行升级,届时网站无法使用,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问题
全网发布: 16:59
一、&&&&& 概述:弥漫性大B细胞(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中最常见的一型,临床病理学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西方国家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30%~40%,发展中国家则高达60%。该类淋巴瘤恶性程度较高,但对化疗反应好, 5年生存率可达75% -80%。经过CHOP样方案治疗,约半数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DLBCL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并维持CR是治愈的前提,目前许多研究显示治疗后的CR与患者的总生存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淋巴瘤的预后和初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有重要关系,化疗所需周期越少,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好。根据免疫组化目前将DLBCL可分为GCB型和non-GCB型两种亚型,前者预后一般比后者好,而我国的主要亚型为后者non-GCB型。
二、&&&&& 临床表现:和一般非霍奇金淋巴瘤一样主要表现为:
1、&&&&&&&&&&&&& 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以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不对称、无压痛、质实有弹性。
2、&&&&&&&&&&&&& 深部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肺门、纵隔、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早期可无症状,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现相关症状。
3、&&&&&&&&&&&&& 结外表现:起源结外约占35%,主要为胃、皮肤、口咽腔、小肠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如鼻窦、睾丸、甲状腺等,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4、&&&&&&&&&&&&& 全身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常见于较晚期。
三、& 常规检查:全血细胞检查、生化检查、头/颈/胸/腹/盆腔CT、心脏功能、PET扫描或67鎵扫描、LDH、β2微球蛋白、骨髓穿刺、乙型相关检测、HIV检测、腰穿、腹部B超、淋巴结活检。
典型的免疫表型:CD20+ 、CD10、bcl-6、MUM1、Ki-67、CD43、CD45+、CD3-
分子遗传学分析检测:bcl-2、bcl-6、c-myc
四、治疗原则
I、II期诱导治疗&&&&&&
非巨块型(<10cm):①存在不良危险因素(LDH升高、II期、年龄>60岁、PS评分≥2):R-CHOP 6-8疗程±局部放疗(IF 30-36Gy)或R-CHOP ×3疗程+局部放疗(IF 30-36Gy)②不存在不良危险因素:R-CHOP ×3疗程+局部放疗(IF 30-36Gy)或R-CHOP 6-8疗程。
&&&&巨块型(>10cm): R-CHOP 6-8疗程+局部放疗(IF 30-36Gy)(1类)。
I、II期后续治疗(放疗前评估复查所有的阳性结果)
完全缓解或CRu:完成既定的疗程后随访&&&&&&&&&&&&&&&&&&&&&&&&&&&&&&&&&&
部分缓解:完成高剂量放疗(40-45 Gy)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或临床试验,治疗结束后再复查,完全缓解者随访,其它按复发治疗。
未缓解或疾病进展:大剂量治疗或临床试验。
III、IV期诱导治疗
低/低-中危(IPI0-1): R-CHOP 6-8疗程(1类)
中-高/高危(IPI≥2): 临床试验(首选)或R-CHOP 6-8疗程(1类)
III、IV期后续治疗(3-4个疗程后复查所有的阳性结果)
完全缓解或CRu:继续R-CHOP方案直到达到 6-8疗程后随访。
部分缓解:继续R-CHOP方案直到达到 6-8疗程或临床试验,后复查所有阳性结果,未缓解或进展给予一线治疗或干细胞移植或临床试验。&&&&&&&&&&&&&&&&&&&&&&&&&&&&&&&&&&
未缓解或疾病进展:2线治疗或干细胞移植或临床试验,对不适化疗的患者进行放疗。
推荐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方案:R-CHOP(1类)、R-ECHOP(2B类)
二线治疗方案:DHAP±R、ESHAP±R、GDP±R、ICE±R、MINE±R
发表于: 00:14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王靖华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王靖华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靖华大夫提问
王靖华的咨询范围:
1、恶性淋巴瘤、肺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2、恶性肿瘤并发症和危重急症的处理。
3、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方面什么叫弥漫大B细胞性_百度作业帮
什么叫弥漫大B细胞性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几乎占所有病例的1/3.这类淋巴瘤占以前临床上的“侵袭性”或“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大多数病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正确的诊断需要血液病理学专家根据合适的活检和B细胞免疫表型的证据而得出.近年多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证明,其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应当是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CHOP方案,并且通过增加方案的剂量密度,缩短疗程间隙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如R-CHOP14 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细胞阴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