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也有各种特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名单吗

关于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 关于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考察人选的 公示公告根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有关文件的规定,为进一步增强 工作的透明度,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省泰山 学者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人选 周恩民、储昭辉、孔令让、安海龙有关情况予以公示。下一 步,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人选进行 考察,省人才工
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报省委、省政府批 准。 人选基本情况:一、预防兽医学科-周恩民 姓名 政治 面貌 工作 时间 现工作 单位 专业技 术职务 毕业学 校专业 主要学 术和社 会兼职 周恩民 性别 籍贯 1972 学历 男 黑龙江 研究生 出生 年月 民族 学位 1957,6 汉 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特聘教授 行政 职务加拿大明尼多巴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任《Viral Immunology》《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Journal of Diary , ,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编委及特邀审稿人,美国 , 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员。1 个人 简历5,8: 助教:包头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8,8: 访问学者,博士后:美国德可萨思州,圣安东尼奥,西南生 物研究所,病毒免疫系 (Visiting Scientist and Postdoctoral Fellow, Department of Viral Immunology, Southwest Foundation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San Antonio, Texas, USA) 8,12: 客座教授: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微生物免疫系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University of Ottawa) 0,5: 主任,高级研究员:加拿大国家食品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外 来病中心,免疫诊断实验室 (Section Leader,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National Center for Foreign Animal Diseases,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0,6: 副教授:加拿大明尼多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农学 院,动物科学系,兼职 5,12: 客座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6,4: 副教授:美国艾荷华大学兽医学院,兽医诊断和动物生产系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and Production Medicine,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owa State University) 主任:美国艾荷华大学兽医学院,兽医诊 断实验室,血清诊断实验室 (Section Head, Serology Section, Veterinary Diagnostic Laborator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owa State University) 7,7: 特聘教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系 2007,7-现在: 特聘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获得奖 励和荣 誉称号 情况1990 年:获加拿大明尼多巴大学医学研究基金最佳优秀博士研究奖 1991 年: 获美国 Shering 公司奖励参加在美国马里兰州举办的美国过敏和免疫 学第 46 届年会 1992 年:获加拿大明尼多巴省医学研究优秀研究奖。 1992 年: 获加拿大免疫学学会奖励参加在匈牙利举办的第 8 届国际免疫学大会 1992 年:获加拿大免疫学学会奖励参加加拿大免疫学学会春季年会。 1992 年: 获美国 Shering 公司奖励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美国过敏和免疫学 第 47 届年会 1993 年: 担任在中国农业部青岛动检所举办的抗独特型抗体和免疫的学术研讨 会 1993 年:获美国 Shering 公司奖励参加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办的美国过敏和 48 届年会 1994 年:担任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兽用疫苗大会新型疫苗分会主席 1997 年:获加拿大美洲农业总署奖:蓝舌病、流行性出血热 ELISA 标准化-巴 拉圭应用 1997 年:担任在印度举办的第 5 届国际免疫学大会免疫学诊断分会主席 1998 年:获加拿大美洲农业总署奖:蓝舌病 ELISA 标准化-阿根廷应用 2001 年:受中国农业大学邀请组织“兰耳病诊断和预防”学术研讨会 2002 年:受中国东北农业大学邀请组织“兽医诊断免疫学”学术会议2 2003 年:受中国农业部青岛动检所邀请组织“动物疾病检测质量控制”学术研 讨会 2004 年:获美国农业部、猪病协会贡献奖:伪狂犬病扑灭计划 2005 年:获美国农业部、猪病协会研究奖:市场猪群蓝耳病调查 2005 年:获美国农业部、猪病协会科研奖:唾液和肉渗出液蓝耳病抗体检测新 方法 2006 年:获美国羊驼协会研究奖:羊驼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2007 年:获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一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禽戊型肝炎 病毒抗原决定簇鉴定及疫苗研究 2007 年:担任第十五届国际禽病大会病毒学分会主席。 1. 首 次 鉴 定 了 禽 戊 型 肝 炎 病 毒 抗 原 决 定 簇 及疫苗免疫研究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 引起的急性病毒性 肝炎。主要经肠道传播,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 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急性肝损坏和散发急性肝炎病例中 50%以上由戊肝引 起。我国新疆南部地区
年发生了戊肝流行,发病 11928 例,死亡 707 例; 对我国 17 个城市共计 2548 例急性散发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表明各地具有散发性戊型肝炎,平均发病率占急性肝炎病例中的 9.17%, 这使戊肝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人指导研究生首次鉴定了 HEV 的 ORF2 蛋白的抗体结合表位。 证明了禽 HEV 的 ORF2 蛋白除了带有自身独特的抗原决定簇外 (位于抗原二区 477- 492 氨基酸之中),也有与人、猪 HEV 的 ORF2 蛋白相同的抗原决定簇(位于 抗原一区 389-410 氨基酸及抗原四区 583-600 氨基酸之中)。 由此而制备的蛋 白多肽可以作为有效的免疫诊断抗原,用来鉴别人、猪 HEV 和禽 HEV 感染。 相继表达了基因重组 ORF2 蛋白作为疫苗。研究结果证明了禽 HEV 的 ORF2 蛋白可以在鸡体内诱导中和抗体并可以防止禽 HEV 的感染。 对戊肝的预防,除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外,疫苗的应用是根本手段, 但因为缺乏系统的 HEV 免疫学研究以及缺少有效的动物模型,至今仍无成功 的疫苗问世。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强这一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通过研究禽 HEV 的生物学特性、结构蛋白特征,为人 HEV 的免疫诊断和疫苗 开发提供了实验模型。本研究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一届自然科学 技术学术成果奖。共发表 SCI 论文 3 篇(*为通信作者) : Guo H, Zhou E-M*, Sun ZF, Meng XJ. 2006. Egg whites from eggs of chicken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avian hepatitis E virus contain infectious virus but evidence of complete vertical transmission is lacking. J Gen Viral. 88:. Guo H, Zhou E-M*, Sun ZF, Meng XJ. 2007. Protection of chickens against avian hepatitis E virus (avian HEV) infection by immunization with recombinant avian HEV capsid protein. Vaccine, 25:. Guo H, Zhou E-M*, Sun ZF, Meng XJ, Halbur PG. 2006. Identification of B-cell epitopes in the capsid protein of avian hepatitis E virus (avian HEV) that are common to human and swine HEVs or unique to avian HEV. J Gen Virol. 87(1):217-223. 2. 首次检测出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自身抗独特型抗体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3主要业 绩简述 PRRS),又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引起的、以繁 殖障碍、呼吸道症状为特点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PRRSV 是严 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较新的重要病原。抗独特型抗体是针对抗体可变区的抗原 决定簇(独特型)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其中 Ab2 是初始抗原在体内的“内影像” (internal image), 由于可模拟初始抗原而广泛应用于疫苗研究、肿瘤免疫、移植 耐受、自身免疫病、食品安全等方面。本人最新的研究证明了猪在感染了蓝耳 病病毒之后不但产生抗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同时也产生两种不同自身抗独特 型抗体。 一种产生于病毒感染后的 30-35 天, 而另一种则产生于感染后的 70-80 天。它们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为识别不同的独特型抗体。更为有意义的 是,早期自身抗独特型抗体阳性的猪最终都能够将蓝耳病病毒从体内清除;相 反,带有晚期出现的自身抗独特型抗体的猪都是蓝耳病病毒的携带者。该自身 抗独特型抗体模仿 PRRSV 的表面抗原,识别抗该表面抗原的抗体。利用此抗 独特型抗体鉴定出了一个新型的, 同时存在于 MARC-145 细胞和猪肺巨噬细胞 上的蓝耳病病毒细胞受体。为进一步阐明病毒的致病机理,制备有效的免疫治 疗剂和病毒受体阻断剂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为 PRRS 疫苗的研制及制定全 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阐明了 PRRSV 的致病机理和免疫应答调节的基础上,①可以制备有效 的免疫调节剂和疫苗。用以控制和预防 PRRSV 的传播提供新一代免疫制剂, 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②为 PRRSV 和其他病毒的基础免疫学研究提供了 理论基础;③利用特异的抗独特型抗体识别不同的抗体,制备具有鉴别诊断功 能的诊断试剂用于鉴别诊断病毒携带者,区分自然感染和人工接种疫苗产生的 抗体。在阐明了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拥有受体阻断剂的基础之 上,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病毒的致病机理;②制备有效的病毒受体阻断剂,与 免疫调节剂和疫苗的相互使用,将为全面彻底地控制并最终根除 PRRS 成为可 能。共发表 SCI 论文 2 篇(*为通信作者) : Zhou E-M*, Clavijo A, Jiang Z, et al. 2004. Induction of auto-anti-idiotypic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ntibodies to matrix and envelope glycoprotein from pig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 101:49-59. Jiang ZJ, Zhou E-M*, Ameri-Mahabadi M, et al. 2003.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to-anti-idiotypic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ntibodies against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envelope glycoprotein.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 92:125-135. 3. 首次研发出多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用于诊断多种动物病毒病 动物传染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易于进行,且在畜群的诊断水平上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包括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Dot-ELISA 和 IPMA 等。其中, ELISA 方法不仅在仪器设备方面要求不高,而且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本底 反应低、灵敏性强,易于掌握和使用,具备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已成为常用的检测方法。 本人多年来研发了多种免疫诊断试剂盒方法用于抗体 检测,血清学调查、流行病学研究、疫苗免疫效果评估及疫病预防控制。 这 些免疫诊断方法包括禽流感 ELISA、 2 型园环病毒 ELISA、 猪 猪支原体免疫印 迹法、口蹄疫 ELISA、猪流感血凝试验法、蓝舌病 ELISA、猪水泡病毒 ELISA 和猪瘟 ELISA。其中研发出的蓝舌病 ELISA 被加拿大美洲农业总署认可,作 为国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测标准提供给巴拉圭和阿根廷以促进国际贸易, 并获4 得该组织的奖励。 所研发的口蹄疫 3ABC ELISA 技术被中国农业部应用, 已转 化为诊断试剂盒。共发表了 SCI 论文 13 篇(列出 8 篇,*为通信作者) :Trampel DW, Zhou E-M, Yoon KJ, et al. 2006.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in serum and egg yolk following infection of chickens with an H6N2 avian influenza virus. J Vet Diagn Invest 18(5):437-442. Ameri-Mahabadi M, Zhou E-M*, Hsu W. 2006. A Western blot immunoassay as a confirmatory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anti-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antibodies in swine serum. J Vet Diagn Invest. 18(2):198-201. Zhou E-M,* Zimmerman JJ, Simer R. 2005. Detection of isotype-specific anti-PRRSV antibodies in swine saliva samples. The 2005 International PRRS Symposium and Conference of Research Workers in Animal Diseases, p139. Zhou E-M,* Qin QS, Zimmerman JJ. 2005.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utative cellular receptor for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t. PRRS Symposium and Con. of Res. Workers in Animal Dis., p140. Zhou E-M,* Zimmerman JJ, Simer R. 2005. Novel approaches for PRRS diagnosis: identification of PRRS antibodies in saliva and meat juice. The 13th Swine Disease Conf., p14. Clavijo A, Zhou E-M, et al. 2004.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biotinylated 3ABC recombinant protein in a solid-phase competitive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J. Virol. Methods, 15:217-27. Zhou E-M*, et al. 2002. Development of a blocking ELISA for detection of swine antibodies to PRRSV. Am Ass. Vet. Diagnosticians, p60. Zhou E-M*, et al. 2002. IgM-capture ELISA as a serodiagnostic test for detection of primary infection of PRRSV in pig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wine Veterinarians, p 295-298.二、植物病理学科-储昭辉 姓名 政治 面貌 工作 时间 现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毕业学校 专业 储昭辉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民族 1977.1党员籍贯安徽岳西汉2年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英国 The Sainsbury laboratory 行政职务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5 主要学术 和社会兼 职国际专业杂志 Theor Appl Genet 审稿人1995 年 9 月至 1999 年 6 月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 术专业学士(6 年制本硕连读专业) 1998 年 9 月至 2006 年 1 月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化 个人 简历 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2000 年 12 月提前攻博) 。指导老师:张启发 教授;王石平教授 2006 年 4 月至 2008 年 9 月,英国 The Sainsbury laboratory 进行 博士后研究,指导老师:Prof. Jonathan DG Jones2004 年 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植计划获资对象(总数 2 人) 获得奖励 2007 年 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和荣誉称 号情况 2008 年 湖北省 2007 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 年 2007 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主要 完成人之一排名第二) 博士研究生阶段围绕水稻白叶枯病隐性抗病基因 xa13 展开工 作, 利用图位克隆的策略成功克隆了该隐性抗病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验 证。该基因为植物研究中报道克隆的第 4 个隐性抗病基因,也是一类 新型的植物抗病基因, 编码新的未知功能膜蛋白。 通过功能研究揭示, 主要 该基因对应的显性基因在病原侵染过程中受病原调控表达, 其隐性抗 业绩 简述 水稻花粉发育所必需的基因, 为植物抗病和生殖发育交叉研究的新发 现,国际权威杂志“GENES&DEVELPOMENT”在该论文发表的时候配发 了专属评论。该基因的研究为植物隐性抗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模式, 也为开启了水稻抗病和花粉发育相关交叉信号的研究提供了锲机。6病的机制是启动子区一个 18bp 的未知调控元件区的突变使该基因不 受病原调控,从而介导一类新型的抗病机制。同时发现,该基因还是 博士后阶段对卵菌纲引起的马铃薯最主要病害晚疫病展开抗病基因 克隆和效应蛋白鉴定的工作,从马铃薯野生种质资源中分离克隆了 Rpi-mcq1 位点的两个抗病基因并经过功能验证,同时从病原分泌蛋 白中鉴定了可以被抗病基因识别并介导抗病反应的效应蛋白, 为下一 步开展晚疫病和抗病基因的互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从另外的野生种 中 鉴定并精细定位了一个新的抗性基因 Rpi-bst1。这些工作为马铃 薯抗晚疫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三、小麦分子育种学学科-孔令让姓名 孔令 让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4政治 山东省 党员 籍贯 汉 民族 成武县 面貌 工作 博士 博士 1988.7 学历 学位 时间 毕业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校、专业 现工作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行政职务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单位 常务副主任 联系 Email: lkong@ 专业技术 教授 方式 电话: 职 务 受聘 每年在岗 全职 12 个月 方式 工作时间 主要学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术和社 山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会兼职7 个 人 简 历5.7: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本科) 8.7: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硕士研究生) 3.7: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先后任助教和讲师 6.7: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攻读博士 学位) 7.5: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副教授 8.6: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博士后 9.5: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副教授,并先后担任 山东省植物遗传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 任,遗传育种学科主任 0.5: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硕士研究生 导师 0.10: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研究所,博士后 3.11:美国普渡大学农学系,博士后 8.3:美国普渡大学农学系,研究教授 2008.4-现在: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 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992 年 12 月 1993 年 12 月 1995 年 12 月 1996 年 6 月获得奖 励和荣 誉称号 情 况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荣获山东省教委理论成果三等奖(第 1 位) 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3 位) 荣获
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 1996 年 7 月 荣获第四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并被推荐申报中国 青年科技奖 1996 年 12 月 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 1997 年 9 月 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7 年 12 月 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1 位) 1999 年 9 月 荣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0 年 5 月 被评为研究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2000 年 12 月 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 4 位) 2000 年 12 月 副主编专著《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荣获国 家优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 年 12 月 荣获中国科学院 “王宽诚” 海外学者科研奖8 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 F1 低育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 低育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如长穗偃麦草、中间穗偃麦草、山羊草 等含有丰富的可供改良小麦利用的大穗大粒、多花多粒、优质、 抗病、抗逆等性状特点。山东农业大学已故遗传学家丁巨波教授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从原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李振声院士 课题组引进长穗偃麦草、中间穗偃麦草和八倍体小偃麦等种质材 料,从此开始了利用偃麦草改良普通小麦的研究工作。孔令让等 利用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胚胎学技术相结合,探明了八倍体小 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 F1 低育的细胞胚胎学原因;并在“植物学 主 报”“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 等刊物发表数篇研究论文; 、 、 作为该研究项目主持人,曾获山东省教委理论成果三等奖。 要 2.利用偃麦草创造优异小麦种质系 . 通过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性状鉴定和细胞学检查相结合 业 筛选出多个具有不同性状特点的小麦―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利 绩 用小麦―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与普通小麦杂交,组织培养和 γ 射 线处理相结合培育出丰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系,推广面积达 简 数百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该系列研究 述 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加者曾两度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利用粗山羊草丰富小麦 D 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 . 粗山羊草是普通小麦 D 染色体组供体, 含有极其丰富的品质 性状基因位点。孔令让博士和他的导师董玉琛院士等利用小麦与 粗山羊草杂交选育出抗白粉病、矮秆,并具有不同优质基因位点 的小麦种质系, 证明了利用粗山羊草丰富小麦 D 染色体组遗传多 样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曾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 “植物学报” 、 “作 物学报”等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 4.偃麦草抗赤霉病新基因的发现及抗赤霉病聚合体的创制 .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禾谷镰刀菌9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为主引起的真菌病害。作为一种世 界性的麦类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严重影响其品质,每年都给 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是全球小麦赤霉病受 害面积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孔令让博士在 美国工作期间,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经过多年的反复鉴定和分子验 证,在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首次发现并报道了一个新的小 麦抗赤霉病基因,并利用中国春 Ph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 联会筛选到具有较短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抗赤霉病异位系,进而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这一基因与来自普通小麦―苏麦 3 号的 抗赤霉病基因聚合在一起,选育出对赤霉病高抗或免疫的小麦种 质材料,引起国际同行专家的极大兴趣。该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 术期刊 Theor. Appl. Genet.,Mol. Breed.或 Plant Breed.上发表或待 发表。 5.小麦抗赤霉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鉴定 . 小麦抗赤霉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功能鉴定是孔令让博士在 美国普渡大学工作期间所主持并完成的另一项工作。他和美国农 业部的科学家合作, 利用 cDNA 差减法、 GeneCalling 和实时定量 PCR 相结合,分离、克隆出多个小麦抗赤霉病相关基因或抗病答 应基因,并建立了快速分析鉴定上述基因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贡献 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GS) 。目前已有 2 篇论文在国际刊 物 Genome 上发表,所克隆的基因存放在美国 NCBI 数据库。这 一研究结果被邀请参加 2007 年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国际农学 年会,孔令让博士代表该研究课题组作大会报告,并受到与会者 一致好评。 6.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选育高产、抗病、抗虫、软粒冬小麦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选育高产、抗病、抗虫、 新品系 自 2000 年起,孔令让博士参加了加州大学 DAVIS 分校 J.10 Dubcovsky 博士主持的小麦重要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分子设计 育种的重大研究课题; 2005 年起主持美国农业部下达的利用分子 标记选育高产、抗赤霉病、软粒冬小麦新品系的研究。在进行这 些课题的研究中,孔令让博士创制了多个抗大麦黄矮病 (Bdv2/Bdv3) 、抗小麦黑森瘿蚊、以及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 DNA 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和已有的其它分子标记进行小麦分子 设计育种,选育出多个抗病、抗虫、高产、软粒冬小麦新品种, 并在印第安纳及其相邻多个州推广、种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受到农场主的一致好评。 7.分子标记将抗黑森麦瘿蚊基因(H9、H16 和 H17)定位 .分子标记将抗黑森麦瘿蚊基因( 、 黑森麦瘿蚊基因 ) 于 1A 染色体短臂 小麦黑森瘿蚊(Hessian fly,Mayetiola destructor Say)是危害小 麦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虫害之一。培育抗虫品种是控制黑森麦瘿 蚊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孔令让博士在对抗虫基因(H9、 H16、H17)进行传统的孟德尔遗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微卫星分 子标记技术推翻了 30 多年前美国遗传学家对 3 个抗黑森麦瘿蚊 基因(H9、H16、H17)的定位结论,将原来定位于小麦 5A 染色 体上的 3 个抗黑森麦瘿蚊基因(H9、H16 和 H17)正确地定位于 1A 染色体上。 这一研究结果对小麦抗黑森瘿蚊基因的遗传研究和 育种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早日完成这 3 个优异抗虫基因 的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分子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 术刊物 Mol. Breed.和 Plant Breed.上发表, 引起国际同行专家的广 泛兴趣和高度关注。正由于孔令让博士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 杰出成就,2007 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海外学者科研奖。11 四、发育生物学学科-安海龙姓名 政治 面貌 工作 时间 毕业院 校专业 现工作 单位 联系 方式 受聘 方式 安海龙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民族 1973.6群众籍贯河南林州汉2001.9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遗传学专业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电话 、 电子信箱 hlan@ 全职在岗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 职务 每年在岗 工作时间无教授/博导12 个月主要学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 术和社 中国遗传学会会员 会兼职2008 年 1 月-现在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博导 2005 年 2 月-2007 年 12 月 英国 John Innes Centre 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系 Caroline Dean 教授实验室 博士后 2001 年 9 月-2004 年 12 月 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植物发育生物学系 George Coupland 教授实验室 博士后 1996 年 9 月-2001 年 7 月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学国家重 点实验室卫志明研究员课题组 硕士、博士生 于 2001 年 7 月获得遗传 学博士学位 1992 年 9 月-1996 年 7 月 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本科生 于 1996 年 7 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个 人 简 历获得奖 励和荣 誉称号 情 况12回国工作时间短,暂无 1996 年 9 月至 2001 年 7 月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师从卫志明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等的组 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成功获得基因枪法转化的小麦转基因植株;建立了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频转化体系, 再生了一批含目的基因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2001 年 9 月至 2004 年 12 月在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系 George Coupland 实验室做博士后,从事拟南芥开花时间基因 CONSTANS(CO) 和 FLOWERING LOCUS T(FT)的错位表达分析研究。发现 CO 只有表达在韧皮 主要 部伴胞中时才能促进开花, FT 表达在韧皮部伴胞和芽顶端分生组织时都可 而 业绩 以促进开花;结合嫁接实验,认为 CO 特异性地在叶片韧皮部伴胞中工作,介 简述 导成花素(florigen)的产生,而 FT 则很可能是成花素或成花素的一部分。 这一工作直接导致了认为 FT 就是成花素的一系列论文的发表。2005 年 2 月 至 2007 年 12 月在英国 John Innes Centre 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 Caroline Dean 实验室做博士后, 从事拟南芥春化作用机理研究。 RNAi 实验证明 VIN3/VRN5 以 家族成员 VEL1 和 VEL2 很可能不是春化基因;发现一个 VRN2 和一个 VIN3 酵 母双杂交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为春化作用所需;在拟南芥 FLC 基因上发现三个 春化作用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向山东农业大学人事处反映 (电话:8242479) ,也可以直接与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联 系(电话:5,传真:6) 。 公示期限:2008 年 9 月 19 日~9 月 25 日 接访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00-4:30中 共 山 东 省 委 组 织 部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 年 9 月 19 日13
关于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考察人选的公示公告―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