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微生物课后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B.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大D.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1个优点。用户与用户即可查看。当前位置:
>>>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
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2)实验原理:酵母菌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即需氧型,则吸收的02量与放出的CO2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即厌氧型,则不吸收O2,能放出CO2;如果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即兼性厌氧型,则吸收的O2量小于放出的CO2量。(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玻璃板两块、l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4)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照下图配好实验装置。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在方框内绘出相应的装置图,并注上必要的文字。
(5)请设计一个表格并在表格中写出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关结论。
题型:实验题难度:偏难来源:江苏模拟题
(4)说明:强调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和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溶液,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主要考查你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科学研究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科学研究方法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实验装置: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上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三.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装置乙中的B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装置甲中的A溶液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 CO2;②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2多且快; 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3)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拨: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含NaOH溶液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2、装置乙中,B瓶应封门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科学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①提出假设②演绎就是推理③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④得出结论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3、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法和演绎法。①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的规律。②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③实验法:通过试验的论证得出所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分为: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④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检验。它只能从逻辑上保证其结论的有效性,而不能从内容上确保其结论的真理性。也可以从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延伸到其结论该以反证明。4、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5、实验的特性:对照,统一性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讨论结果;分析问题。分为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等。知识拓展:1、生物学的历史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①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②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③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2)遗传物质验证的三个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3)酶发现过程中的实验:①1777年,苏格兰医生史蒂文斯从胃里分离一种液体(胃液),并证明了食物的分解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②1834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希腊语中的消化之意)。同时,两位法国化学家帕扬和佩索菲发现,麦芽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使淀粉变成糖,变化的速度超过了酸的作用,他们称这种物质为“淀粉酶制剂”(希腊语的“分离”)。科学家们把酵母细胞一类的活动体酵素和像胃蛋白酶一类的非活体酵素作了明确的区分。③1878年,德国生理学家库恩提出把后者叫作“酶”。④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砂粒研磨酵细胞,把所有的细胞全部研碎,并成功地提取出一种液体。他发现,这种液体依然能够像酵母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活体酵素与非活体酵素的功能是一样的。因此,“酶”这个词现在适用于所有的酵素,而且是使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这项发现,毕希纳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4)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的向光生长和胚芽鞘实验2、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地观察生物体内或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用C、O等同位素研究光合作用,可以详细地阐明叶绿素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什么是从这些简单分子形成糖类等大分子的中间物,以及影响每步生物合成反应的条件等。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复制、RNA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标记在戊糖5'C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P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相连的32P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上。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2-DNA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2-DNA和其它一些DNA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2的DNA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与DNA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到DNA的逆转录现象。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a、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b、核酸的分离和纯化;c、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d、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e、RNA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除了有赖于示踪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发现相似题
与“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869598792905767961010054775447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 V6 @" f+ ], @* V# L B.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2 P1 b! E6 i1 Q% O0 b, @ C.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V$ ]+ F
U1 I, B' F D.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f" P$ M' [& h& a, 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生物呼吸时既能消耗O2又能产生CO2,前者可引起装置内气压下降,后者则引起装置内气压上升,为便于测定真实呼吸情况,往往只测定其中一种气体变化情况,为此测定中一组实验装置往往用NaOH溶液吸收呼吸掉产生的CO2,这样整个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只能是吸收O2所引起;另一组加清水,装置内的气压变化应由CO2和O2共同决定,通过两组装置进行对比,即可确定呼吸类型。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产生酒精和CO2,而有氧呼吸吸收O2产生等量的CO2,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1液滴应左移(因有氧呼吸消耗O2导致气压下降),装置2液滴右移(因有氧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大于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考点:本题考查呼吸类型的测定,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吸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