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peg8000浓缩病毒全子母料有没有毒

  《盲山》这部影片 我一直不敢看 感觉现实而残酷的纪录片比恐怖片还要可怕——因为这是有可能在现实生活里发生的、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甚至是发生在你我身上。  这里就不重复那些被拐卖者的悲剧生活了  有些事 有些时候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在公平正义无法照耀的角落 黑暗的阴影愈加浓重  非常时期 非常手段  谨慎使用~
楼主发言:35次 发图:0张
  八角枫  【英名】:China Alangium  【科属】:八角枫科八角枫Alangiaceae 别名:华瓜木,枢木等。  【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40厘米。常成灌木状。树皮淡灰色、平滑,小枝呈“之”字形曲折,疏被毛或无毛。叶柄下芽,红色。单叶互生,卵圆形,基部偏斜。全缘或微浅裂,表面无毛,背面脉腋簇生毛,基出脉3~5,入秋叶转为橙黄色。花为黄白色,花瓣狭带形,有芳香,花丝基部及花柱疏生粗短毛。核果卵圆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9~10月。  【地理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本地区有自然分布,未见栽培应用。  【生态习性】:阳性树。稍耐阴,对上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 松、湿润的土壤,具一定耐寒性,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性味归经】辛,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用于风湿关节通,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  【用法用量】侧根1~3钱,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切勿过量;须根一般不超过1钱,宜在饭后服用。  八角枫的根部【注意】有毒!孕妇忌服,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慎用。  每次服用剂量不能超过0.006kg。如服多中毒,用萝卜籽(0.1kg)煎水内服,可以解除毒性。  备注  (1).八角枫须状根(白龙须)毒性较大,中毒轻者有头昏、无力,重者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在抢救中首先要考虑作人工呼吸,其他对症治疗亦需及时。作肌肉松弛剂使用时,更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有毒,须根最毒。《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木八角(八角枫)性热、力猛、有毒,……虽壮实人亦宜少用”。我国西南诸省民间用根治疗风湿病痛,常因使用不慎而中毒甚至死亡。须根煎服一次超过15克,即可引起中毒;服后半小时左右感觉头昏、眼花、胸闷、口干、恶心、心率减慢,继而全身无力、困倦、思睡;重症者一小时左右出现手脚软瘫,但神志清楚。一般服后十余小时或数天后能自行恢复。严重中毒,则全身软瘫、脸色苍白,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者瞳孔中度散大,全身有瘀血斑[A-25]。家兔静脉注射0.5g/kg须根的乙醇提取物,2-3分钟即出现垂头、四肢伏地等肌松现象;1g/kg以上,则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2).据报道试用八角枫叶2两,水煎分早晚服。治疗浸润型肺结核有一定疗效。
  八仙过海  为双子叶植物药天南星科植物八仙过海的全草。  【功 效】舒筋络、祛风湿、活血止痛。  【主 治】治痹证, 跌打损伤,腹痛、吐泻等症状。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肺、肝、胃、大肠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克;外用:捣敷。  【分布】分布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的河漫滩上。  【拉丁名】Cryptoooryne yunnanensis H. Li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截疟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软;急性胃肠炎;疟疾  【生态环境】生于无霜地区的河滩沙地,雨季埋没于河沙,冬季露出。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  【植物形态】  八仙过海,多年生草本。  根茎圆柱形,长3-4cm,粗达1cm,分叉,节上于花期萌生圆锥形芽眼。  叶丛生,无柄,线形,连鞘长10-20cm,宽0.5-1cm,锐尖,全缘,边缘波状起伏或否,中部渐狭,向下渐扩大成白色膜质叶鞘;中肋背面隆起。花序1-3,腑生花序柄长5-10mm,后色,下细上粗;佛焰苞长6-7cm,旋卷状态,管部长约1.5cm,粗约1cm,淡青色,无缝筒状(埋于沙土)中含花序,内面顶部下垂一淡紫色的隔片,盖抱状雄花序;檐部旋卷状,下部边缘靠合并扭转,上半部张形并旋卷,长渐尖,外面暗青紫色,内面淡紫色,密布暗青紫色斑点和细纹,光亮。肉穗花序;雌花序淡黄色,圆锥状;雌花10,分轮,内轮5,不育,外轮5,能育,略具柄,柱头大,盾状;雌雄花序之间的间隔长7-8mm,白色;雄花序黄色,花序轴肥大,肉质,球形附属器白色,雄花无柄,花药2-4,药室球形,花粉黄色。聚合果卵球形,长、粗约1cm,黄棕色;种子多数,淡褐色,密生暗紫色斑点。花期11-12月。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八仙过海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白僵蚕有毒咩?百度好像没有说诶?  
  白薯莨  【拉丁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别名】 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白米茹粮、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   【形态特征及分布生境】多年生有刺藤本,长达30m;块茎大小不一,卵形或长卵形,外表褐色,散生须根,断面鲜时白色。掌状复叶,有长叶柄,3小叶,中间叶片较大,两侧叶片较小,偏斜。花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5—50cm,被柔毛。蒴果反曲,长4-6cm,宽2.5-4cm;种子有翅。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地理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热带其他地区也有。  【生 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沟谷,林边或灌丛中。    【毒 性】云南民间反映有毒。中毒症状与黄独相似,小鼠腹腔注射10g/kg块根的水提取物,1—3分钟后出现颤抖,狂跳而死;1g/kg块根的酸水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呕吐状,5-10分钟死亡[A-25]。  【化学成分】根含有毒成分薯蓣碱(dioscorine)(31—2)和薯蓣次碱(dioscorecine),属于含内酯环的托品类生物碱。  【化学成分】具有扩瞳和局部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类似印防己毒素的作用,但作用较弱,严重者麻痹中枢而引起死亡,小鼠腹腔注射薯蓣碱的LD50为60mg/kg。  【毒 理】根含有毒成分薯蓣碱(dioscorine)(31—2)和薯蓣次碱(dioscorecine),属于含内酯环的托品类生物碱。  
  @懒羊羊_大王 5楼
22:12:28  撸主 白僵蚕有毒咩?百度好像没有说诶?  -----------------------------  【白僵蚕化学成分】  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  白僵菌的培养能合成大量草酸,吡啶-2,6-二羧酸,大量脂肪。  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桐油酸和α-亚麻酸。  白僵菌至少能分泌3种水解酶,即脂酶、蛋白酶和壳质酶,促进穿通受染幼虫表皮。  并能利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铵、柠檬酸铵、酒石酸铵作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机氮化合物。  白僵菌还含白僵菌黄色素,在培养中的氮源枯竭时这种色素迅速积累;还能合成溶纤维蛋白酶。  白僵菌除感染家蚕外,还侵袭玉米螟、蜡蛾幼虫;并从中分离出高分子量的昆虫毒素和环肽类昆虫毒物质白僵菌素,白僵菌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    按照化学成分看 是有毒的 但是经过炮制的中药白僵蚕中的毒性就相对降低了 对于某些体质的人来说 适量的药物反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PS 本帖子里面记述的中草药 是大家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找到的   对认识的人来说 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  图片就不发了 大家自行百度哈
  斑蝥  【别名】 花斑蝥、花壳虫、斑猫、龙尾、螌蝥、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毛、班蝥   【功效作用】 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症瘕;癌肿   【英文名】 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产地分布】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区。  【药材特征】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约为15~22毫米,宽5~8毫米。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一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化学成分】南方大斑蝥主含斑蝥素(Caantharidin)1~1.2%。此外,尚含脂肪油12%、树脂、蚁酸、色素等。黄黑小斑蝥含斑蝥素 0.97~1.3%。
  【斑蝥】  有剧毒,内服宜慎,应严格掌握剂量,体弱及孕妇忌服。外用可刺激皮肤发红发泡,甚至腐烂,不宜大面积使用。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尿血及肾功能损害。 
  半夏  【别名】 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害田   【功效作用】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英文名】 Pinellia Tuber, Tuber of Pinellia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当于块茎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刺激肠道产生腹泻有关;注射20g/kg块茎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济失调,死亡。  【治疗半夏中毒】用生姜捣汁服下,其毒解。  【植物形态】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块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  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博落回  【别名】 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山梧桐、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   【功效作用】 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   【英文名】 Pink Plumepoppy Herb, Pink Plumepoppy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博落回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体带有白粉,折断后有黄汁流出。  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时带红紫色。  单叶互生,阔卵形,长15~30厘米,宽12~25厘米,5~7或9浅裂,裂片有不规则波状齿,上面绿色,光滑,下面白色,具密细毛;叶柄长5~12厘米,基部膨大而抱茎。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萼2片,白色,倒披针形,边缘薄膜质,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细而扁;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短,柱头2裂。  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扁平,红色,表面带白粉,花柱宿存。  种子4~6粒;矩圆形,褐色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路边及沟边,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化学成分】根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博落回碱。  此外,尚分出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氧化血根碱、B-碱、C-碱。  从全草中分出了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另一种A-碱。  【药理作用】①驱虫作用博落回中的三种生物碱,有杀线虫作用;对某些细菌及真菌也有抑制效力。②杀蛆作用博落回有杀蛆作用,能抑制蝇卵孵化;杀蛆作用以叶及果皮效力最强,茎次之,根最弱,其效力不因干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为生物碱。  【毒性】博菇回含多种生物碱,毒性颇大。  文献上已屡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乃至死亡的报道,主要为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动物实验也证明,将博落回注射液注入兔耳静脉,可引起心电图的T波倒置,并可出现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有短暂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阿托品有对抗作用。
  楼主最好配图,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光看名字很多东西想像不出来
  收藏了,谢谢楼主,这可是个好帖呢,以后也许会用到哦
  @天地之中有我 12楼
22:33:26  楼主最好配图,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光看名字很多东西想像不出来  -----------------------------  呃。。。好吧 我是嫌麻烦 所以。。。 请自助百度哈 相信度娘的图片搜索
  @百里和云 13楼
22:34:50  收藏了,谢谢楼主,这可是个好帖呢,以后也许会用到哦  -----------------------------  不客气 只是心里不舒服哈  希望大家都不要用到 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卜芥  【别名】 老虎耳、尖尾芋、独脚莲、观音莲、山芋、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尖尾风、广东万年青、虎耳芋、尖尾凤、野山芋、假海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虫芋、狗神芋、姑婆芋   【功效作用】 解毒退热,消肿散结。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   【英文名】 Hoodshaped Alocasia Rhizome, Common Alocasia Rhizome,Rhizome of Hoodshaped Alocasia   【植物形态】假海芋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粗壮,肉质。茎高可达1米余。叶互生,阔卵形,长15~40厘米,宽10~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上面暗绿色,下面亮绿色;叶柄肉质,浓绿色,长30~90厘米,柄下部两侧扩展成鞘状。肉穗花序单生;花小形,黄白色,单性同株;佛焰苞肉质,长15~30厘米,管长5~10厘米,上部狭舟形,边包旋,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雄花在上部,雄蕊连合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浆果淡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村旁、沟边。分布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四川等地亦有栽培。】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焦粘酸(pyromuc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有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er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膊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另外,还含有草酸钙(calcium oxalate)和皂毒甙(sapotoxin)。  【药理作用】抗蛇毒作用 在注蛇毒前30min给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对眼镜蛇毒、眼镜王蛇毒和争环蛇毒的中毒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分别为85.7%、80%和30%;但对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无保护作用。产难还发现,氯化钠(NaC1)对眼镜蛇毒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说明盐炒炮制品用于蛇伤的传统经验有一定科学性。    【用药禁忌】生品有大毒,禁作内服。内服需经炮制且不可过量。外用宜慎,因本吕外敷有致泡作用。中毒症状: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茎液接触引起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藏茄  【别名】 樟柳柽、唐传那保、七厘散、黑莨菪、樟柳树、樟柳参   【功效作用】 镇痛解痉。主急;慢性胃肠炎;脘腹挛痛;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痈疽肿痛;跌打损伤;骨折   【英文名】 root or seed of Tangut Anisdus   【植物形态】唐古特莨菪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肥厚深长。茎圆柱形、直立,多丛生,有纵沟纹,中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基生叶鳞片状;茎生叶卵形或长卵形,长5~20厘米,宽4~16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波状或具齿,少有锯齿状细小刺;下面及叶脉上有毛茸;叶柄长1~3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紫褐色;花萼钟状,长3.5厘米,先端边缘具不规则的浅5齿裂,有明显脉纹10条,结果后膨大;花冠钟状,比萼稍长,被白色短柔毛,径3~3.5厘米,先端5浅裂,反卷;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蒴果球形,中部环裂,径约1.5~3厘米,包藏于宿有的木质萼内。种子圆形,稍扁平,棕褐色。生于路旁、沟边、林下。  【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  【药理作用】①中枢作用山莨菪碱为阿托品结构类似物,作用亦相似。中枢作用方面较阿托品弱6倍甚至20余倍(不麻醉猫的脑电活动、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以及对抗震颤素对小鼠的作用等)。一般对动物行为尤见明显影响,部分动物较给药前更安静,甚至瞌睡,较大剂量很少出现类似阿托品引起的动物行为的兴奋。  ②末梢作用及毒性山莨菪碱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及解痉作用,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大鼠回肠、大鼠及猫的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及麻醉猫的血压下降,作用较阿托品稍弱或近似;并能使在位猫及兔小肠的张力降低,作用强度亦与阿托品近似。对唾液分泌(犬注射毛果芸香碱)的抑制较阿托品约弱20倍。扩瞳作用(兔、小鼠)较阿托品约弱10倍。  对抗或缓解各种有机磷毒剂(丙氟磷、敌百虫、E-605)对小鼠引起的中毒症状,提高有机磷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作用强度与阿托品相似。  急性毒性(小鼠腹腔、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的半数致死量)较阿托品低。  慢性毒性方面,每日给犬皮下注射山莨菪碱2毫克/公斤,在肝肾功能及血象方面均无改变。  ③体内过程大鼠试验证明,药物不被胃肠道所破坏,口服自胃肠道的半量消失时间为3.5小时。  在人体吸收实验中,根据尿中药物排出量推断,口服30毫克后4小时内药物在人体组织中的浓度,可能与肌注10毫克者相近。  给大鼠静脉注射后,药物迅速从体内消失,其半衰期为40分钟,从肾脏排泄的速度可能比阿托品快1倍多,因此无蓄积作用。注射同剂量后,血浆的山莨菪碱含量低于阿托品。给人肌内或静脉注射后24小时可由肾脏排出1/3~1/2,另有半量以上药物在体内被转化成无效物质。  临床上用以抢救感染性休克及治疗一些血管、神经性疾病。  地上部分提得的总碱,作用虽略逊于阿托品,但毒性更较后者为低,可作为阿托品的代用品。
  楼主你不贴图?外行很难懂啊,我要是盲山女主角恐怕会选择耗子药或者农药,玉石俱焚。还有楼主你提到的这些,一般毒性检测能测出来么?
  @liveevil7777 18楼
22:59:03  楼主你不贴图?外行很难懂啊,我要是盲山女主角恐怕会选择耗子药或者农药,玉石俱焚。还有楼主你提到的这些,一般毒性检测能测出来么?  -----------------------------  可以的 但是因为多是野草 所以辩护时候 可以提及不懂  不知者虽然不能说 不罪  但是可以减轻刑罚  哪怕情节再严重也不会到死刑和无期的地步
  MMMMMMMMM
  @liveevil7777 18楼
22:59:03  楼主你不贴图?外行很难懂啊,我要是盲山女主角恐怕会选择耗子药或者农药,玉石俱焚。还有楼主你提到的这些,一般毒性检测能测出来么?  -----------------------------  不贴图的原因 一是希望大家自己去找 影响更深刻
接着 我也懒哈  而且这些都是常见动植物 说不定你们小区下面的园圃里就有呢
  怎的都不带图。。。  
  草乌头  【别名】 堇、芨、乌头、乌喙、奚毒、鸡毒、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独白草、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断肠草、即子、五毒根、耗子头   【功效作用】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英文名】 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Common Monkshood   【植物形态】①乌头,详川乌头条。  ②北乌头,又名:五毒根、小叶芦、鞿鞡花、蓝乌拉花、蓝花草、百步草。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块根常2~5块连生,倒圆锥形,长2.5~5厘米,外皮黑褐色。茎直立,光滑。叶互生,有柄;叶片近于革质,全形为卵圆形,长6~14厘米,宽8~9厘米,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浅不等的羽状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时微被毛。总状花序,或有时为紧缩的圆锥花序;花萼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长1.5~2厘米,侧萼片长1.4~1.7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4毫米;雄蕊多数,无毛;子房5个,稀有3~4个,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蓇葖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甸子、灌木丛间、山坡及林缘。】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乌头属植物,亦作草乌使用。  ①乌头的黄山变种(黄山乌头)(分布【安徽、浙江】)、展毛变种(分布【江苏、浙江】)和密毛变种(大乌头)(分布【甘肃、陕西】)。②昆明乌头(黄草乌)。③圆锥序乌头(分布【辽宁、吉林】)。④蒿叶乌头(分布【辽宁、吉林】)。⑤太白乌头。⑥显柱乌头(分布【云南】)。⑦多根乌头(分布【新疆】)。⑧准噶尔乌头(分布【新疆】)。⑨瓜叶乌头。⑩紫草乌(分布【云南】)。⑾松潘乌头。⑿亚东乌头(分布【西藏】)。⒀细叶草乌(分布【西藏】)。⒁直缘乌头(大草乌、小黑牛)(分布【云南】)。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  【不良反应及治疗】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 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临床应用务宜谨慎。服药指导草乌系剧毒药,安全范围小,临床有中毒致死的报告,临床应用务宜谨慎。中毒可用阿托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等,也可用蜂蜜、绿豆、犀角等解毒。
  @尤心95
23:12:56   草乌头  【别名】 堇、芨、乌头、乌喙、奚毒、鸡毒、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独白草、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断肠草、即子、五毒根、耗子头  【功效作用】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英文名】 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Common Monkshood  【植物形态】①乌头,......  -----------------------------  这个 应该是我见过的 最好弄的 毒性最大 分布最普遍的(几乎全球都有)药材
  草乌  【别名】 乌头、五毒根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50cm,无毛。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宽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小裂片披针形,上面疏被短曲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窄长;花梗长2~5cm;小苞片线形,萼片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花瓣2,有长爪,距卷曲;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中。主产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  【化学成份】 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阿替新碱(atisine)等。
  @cokiten 22楼
23:10:29  怎的都不带图。。。  -----------------------------  好吧 我比较懒哈 你可以自行百度 或者谷歌呀
  乌头碱,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个老太买芝麻里面有这个,就被毒死了  
  长春花  【别名】 日日新、雁来红、四时春、三万花、五色梅、日日春、四时花、红长春花   【功效作用】 解毒抗癌;清热平肝。主多种癌肿;高血压;痈肿疮毒;烫伤   【原产地】马达加斯加、印度,现有许多园艺栽培种  【!!警告!!长春花是夹竹科的植物,折断其茎叶而流出的白色乳汁,有剧毒,千万不可误食!】
  川乌  【别名】 乌头、五毒根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性状特征】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分】总生物碱含量2.3%,酯1.0%,乌头碱0.3%。主要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这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因8位羟基的乙酰化和14位的羟基芳酰化,因而呈现强烈的毒性,是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川乌头  【别名】 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功效作用】 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英文名】 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植物形态】为植物毛茛科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Pcbx.栽培品的块根。  【产于四川。】  煎剂剂量达大(1次服15~60克)或连续服用,可出现中毒现象:先觉口、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哎吐、烦躁不安,言语困难,血压下降,四肢挛搐,最后则导至神志不清,呼吸误竭与心脏麻痹。
  @怪兽亲 27楼
23:20:02  乌头碱,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个老太买芝麻里面有这个,就被毒死了  -----------------------------  嗯 嗯 乌头碱是毒性很大的
  打破碗花花  【别名】 野棉花、湖北秋牡丹、拐角七、清水胆、一把爪、野棉花根、大头翁、山棉花、秋芍药   【功效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消肿散瘀。主痢疾;泄泻;疟疾;蛔虫病;疮疖痈肿;瘰疬;跌打损伤   【英文名】 Hupeh Anemone Herb, Herb of Hupeh Anemone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圆锥形,木质化,深褐色。基生叶有长柄,三出复叶,少数为单叶;小叶卵形,长4~11cm,宽3~10cm,不分裂或不明显的3~5浅裂,边缘具粗锯齿,下面疏生短毛。花茎高20~80cm,被疏毛,聚伞花序少数或2~3歧分枝; 总苞片2~3,有柄,叶状;萼片5,紫红色,外面密生柔毛;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密被柔毛。聚合果球形,瘦果密生绵毛。花期7~10月。  【生于低山或丘陵区的山坡、沟边及路旁。分布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白头翁素及三萜皂甙。  【中药化学成分】根及全草含白头翁素(anemonin)和三萜皂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齐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以及齐墩果酸。  ————————————————————————————————————————  注意 此花与鸡蛋花相似
但是鸡蛋花是黄色、白色的  本品是粉色、白色的  注意区分!!!!!!!!!!!
  大百解薯  【别名】 金银袋、大总管、萝卜防己、大青木香   【功效作用】 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   【原形态】 广西马兜铃 木质大藤本。块根椭圆形或纺锤形,常数个相连。嫩枝有棱,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叶柄长6-15cm,密被长硬毛;叶片厚纸质至革质,卵状心形或圆形,长11-25cm,宽9-22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心形,边全缘,嫩叶上面疏被长硬毛,成长叶两面均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基出脉5条,网脉下面明显隆起。总状花序腋生,有花2-3朵;花梗常向下弯垂,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小苞片钻形,密被长硬毛;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弯曲处至檐部与下部近等长而较狭,外面淡绿色,具褐色纵脉纹和纵棱,密被淡棕色长硬毛,内面无毛;檐部盘状,上面蓝紫色而有暗红色棘状突起,具网脉,外面密被棕色长硬毛,边缘浅3裂,裂片阔三角形,先端短尖,喉部近圆形,黄色,稍突出成领状;花药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裂片边缘向下延伸而翻卷,具乳头状突起。蒴果暗黄色,长圆柱形,长8-10cm,有6棱,成熟时自先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卵形。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毒性】 总碱按1g/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24小时内无死亡。总碱8mg/kg给大1次肌内注射,见犬出现安静、少动、食量减少,但于10~刘4小时内恢复正常。小鼠灌服马兜铃酸(主要为马兜铃酸A)的LD50为47.87±8.25mg/kg。小鼠灌胃后活动减少,闭目,竖毛,减食,第4日开始死亡,持续12日。兔6mg/kg口服,每日1次,第3日即减食,第5日拒食,全组3只兔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呈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形态变化。兔1.5mg/kg口服,每日1次,第8日时3只兔中1只死亡,另2只给药第8日和停药后6日非蛋白氮(NPN)均显着升高,停药16日后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肾小管上皮有变性,肾小管有管型,3只狗每日灌胃0.8mg/kg,连续35日,有减食、拒食、消瘦等,1只狗给药结束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略升高,余未见异常。  马兜铃酸A有致突变作用,Ames法试验表明,在加或不加S9时回变菌落数皆明显增加,呈量效关系。微核试验表明马兜铃酸A可使微核率升高。
  科普贴什么的最喜欢了~~马克
  大虎耳草  【别名】 岩耳巴、心叶蒙自虎耳草、蒙自虎耳草、红岩草、反背红、小反背红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解表。治风丹,疔疮。   【英文名】 saxifraga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毛。茎直立,高约20厘米,肉质,疏有粗毛。根生叶2~4片,叶柄长,肉质,叶片圆形,稍肉质,径5~6厘米,基部心形,边缘浅波状,有极疏的浅缺刻;茎生叶小形,互生,叶柄短,具粗毛,叶片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1.4厘米,边缘具田钝齿。花腋生及顶生;花小,绿色;苞片叶状,卵形或倒卵形;萼管与子房合生,裂片4,卵形,覆瓦状排列;花瓣缺。蒴果半上位,顶裂。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3800m的阴湿崖壁或林下溪畔以及岩山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大戟  【别名】 下马仙、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京大戟   【功效作用】 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英文名】 Knoxia Root, Peking Euphorbia Root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部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雌、雄花均无花被,花序基部苞叶近肾形;萼状总苞内有雄花多数,每花仅有雄蕊1,花丝细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仅有雌蕊1,子房圆形,花柱3,顶端分又,伸出总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凸起物。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  红芽大戟(《小儿药证直诀》)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3~1米。块根通常2~3个,纺锤形,红褐色残棕褐色,直径0.5~2厘米。茎直立,分枝少或不分枝,小枝具2行小绒毛;托叶通常4枚,与叶柄合生,呈刚毛状。叶对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成线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短茸毛,,尤以脉上为多。顶生聚伞花序;花两性,淡紫红色或有时白色,无柄;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长2~3毫米,喉部密被长毛,先端4裂;雄蕊4,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卵形或椭圆形,有4~8棱。种子2枚,具有肥厚的珠柄。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阳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大狼毒【这个是剧毒 剧毒 剧毒 剧毒!!!!!!!!】  【别名】 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隔山堆、五朵下西山、金丝矮陀陀   【功效作用】 化瘀止血;杀虫止痒。主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瘰疬;疥癣   【英文名】 Root of Yunnan Euphorbia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90厘米。折断后有乳白色汁液。单叶互生。花淡黄色,常有6~8朵花生于茎顶或单生于叶腋。蒴果圆球形,外有软刺,成熟时三室开裂。 在退化草地上常成片生长,从夏至秋叶色由绿至黄至红。可作药用。   【注意】采挖时避免汁液沾染皮肤,否则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备注】本品剧毒。内服极慎重。中毒后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烦躁、血压下降;重者眩晕、行步不稳、痉挛。    【急救方法】(一)洗胃、给镇静剂和输液;(二)甘草、干姜各3钱,绿豆5钱,水煎服。    【分布】分布于滇西北、滇中、滇东北等地。在海拔米的山坡、草地、河边、林下生长。
  大雪上一枝蒿  【功效作用】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手足拘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拉丁名】Aconitum polyschistum Hand.Mazz  【原形态】 多裂乌头,多年生草本,高56-100cm。块根近纺锤形,长约3cm或更长。茎直立,疏被的曲而紧贴的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卵形,长约6.5cm,宽约4cm,3全裂,中央全裂片最大,卵形,基部突变狭成长柄,近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线形,宽1-1.5mm,侧全裂片比中央全裂片稍短或短1倍,不等2深裂,末回裂片宽1-1.5mm,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有12-20朵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反曲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线形;下部花梗长达3cm,上部较短;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线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蓝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状船形,基部至喙长1.5-1.7cm,下缘向上斜伸,凹,侧萼片长约1.4cm,下萼片狭椭圆形;花瓣2,无毛,唇长约4mm,距短,反曲;雄蕊多数,全缘,被短柔毛;心皮3,被紧贴的短柔毛。蓇葖果,长达1.9cm,被短柔毛。种子多数,倒卵状三棱形,长约3mm,沿棱有狭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m的山地草坡。  【分布于四川西部和西北部。】  【化学成份】 块根含多裂乌头碱(polyschistine)A、B、C、D,乌头碱(aconitine),3-脱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aconine),苯甲酰脱氧乌头原碱(benzooyldeoxyaconine)。
  滇南马钱  【别名】 车里马钱、云南马钱、马钱子   【功效作用】 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10~13m。叶对生,有柄;叶片广卵形,先端急尖或微凹,全缘,革质,有光泽,主脉5条,罕3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近无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状;雄蕊5,无花丝;子房上位,花柱长与花冠相近。浆果球形,直径6~13cm,成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3~5粒或多,圆盘形,密被银色茸毛,种柄生于一面的中央。药材性状 种子扁圆纽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稍隆起,直径1.2~3cm,厚3~6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  【生境分布】 云南。  【化学成份】 种子含番木鳖碱。
  东莨菪  【别名】 唐充(藏名)  【功效与作用】 治饮食积滞,噎膈反胃。  ①《本草拾遗》:"益气轻身,坚筋骨。"  ②《康熙几暇格物编》:"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  ③《药性考》:"清热消风。"  ④《纲目拾遗》:"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膈反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结节状。茎高30~60厘米,基部有鳞片。叶互生,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花单生于叶腋,有细花梗,下垂;花萼钟形,萼简短,先端有5齿;花冠阔钟形,先端5浅裂,紫褐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子房近2室,花柱线形,柱头扩大,胚珠极多数。蒴果球形,中部以上环裂。花期5月。  【生境分布】 我国东北有栽培。生于草原及阳台周围、路边、山麓等处。
  农村都有农药的吧,搞一锅撒上。
  毒鱼藤  【别名】 白药根、雷公藤蹄   【功效作用】 解毒杀虫。主疮毒;皮炎;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关节疼痛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Hairypetal Millettia   【植物形态】毛蕊鸡血藤攀援灌木。茎有纵,纹和皮孔,嫩枝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1,倒卵形、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6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钝,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或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有时为顶生的圆锥花序,长10~25厘米,被黄褐色柔毛;花长1.5厘米,花梗和萼片被黄褐色柔毛;花冠粉红色,旗瓣背面被金黄色茸毛,基部无胼胝状附属物,翼瓣基部两侧有短耳,与龙骨瓣背面各被长硬毛一束;雄蕊一束;雌蕊密被柔毛。  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近无毛。花期5~7月。  【生于半荫蔽的疏林中或溪畔的灌丛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断肠草  【别名】 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功效作用】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断肠草在湘鄂赣地区的诸多区域又名为亡藤,俗称土农药,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人吞食后会中毒而亡,因此叫亡藤。叶绿色,藤呈褐红色,人食后肠胃难受似肝肠寸断,毒性发作后干渴难耐,喝水只会加重毒性的在消化系统的蔓延,若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让其呕吐出来最终将延误治疗时机而身亡。藤蔓常延缠绕其他植株上,有时候与茶树伴生,春天时节亡藤突出新绿貌似茶树叶片,不注意间容易让人误采摘,因此春季采茶当注意。民间亦流传着诸多关于亡藤的传说故事,流传较多的是常有人患有皮肤怪病,全身流脓,在无药可救之际,试图吞食亡藤叶以死了之,然而食后却不仅未死,反而治好了皮怪病,这种以毒攻毒的故事只是传说,尚无科学依据,切勿效之。湘北地区还流传着一段民谣:“青叶子,红棍子,吃了困盒子”,这里“吃了困盒子”的意思就是吃后中毒身亡要进棺材的意思,乡间以此警儿童切勿误食亡藤。  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又名粉团花、断肠草。狼毒是多年生瑞香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初夏萌生,6-7月间开花,耐旱力强。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的草原上广泛分布,在退化草地上大量生长,狼毒有剧毒,家畜一般不食, 但误食后毒性很大,各种家畜均可中毒。  传说中的“断肠草”,中草药名为“钩吻”,又叫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毒根、山砒霜。为马钱科多年生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长9~1 5尺,茎圆柱形,光滑带紫色。叶对生、有叶柄、卵状披针形,长1.5~3.5寸,宽0.6~1.8寸,全缘,两面光滑,折断面边缘很整齐。夏季顶生或腋生喇叭形黄花,成三叉状分枝聚散花序,有香气。生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药用全草,全年可采。  【备注】本品含多种极毒的钩吻碱,误食能致命。中毒后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抢救方法:立即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要洗胃,保温,人工呼吸,使用兴奋药。  【外形描述】断肠草,外形和金银花接近,是一种开出黄色小花,结出豆荚形状般的果实,另一种开紫色小花。不过这两种都很纤细,茎只有铅笔芯粗细、20多厘米高,叶子细密而零碎、小指甲大小,根部有一股臭味。  [外记]4条腿的动物吃断肠草茶水有清热解毒作用,不会中毒而死。这点有待考证。
  @天地之中有我 12楼
22:33:26  楼主最好配图,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光看名字很多东西想像不出来  -----------------------------  排哦
  @天地之中有我
22:33:26  楼主最好配图,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光看名字很多东西想像不出来  -----------------------------  @踹了老冬瓜 44楼
01:59:17  排哦  -----------------------------  哎哟~ 大家百度一下 就知道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病毒浓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