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政治学与行政学排名发展历史

热门城市 |
华北地区 |
东北地区 |
华东地区 |
华中地区 |
西南地区 |
西北地区 |
华南地区 |
2016高考信息:
特殊类招生:
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高二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三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中留学:
本科留学:
热门词条:
最新词条:
您现在的位置:
& 政治学与行政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干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共组织学、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政治社会学等十几门专业主干课程。学 制:4年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主要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企事业单位等。
同类型大学推荐:
高考院校库分数线统计时包含了特长生分数,因此最低分和平均分可能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数据为准。
如果您发现网页当中的任何错误,欢迎发送邮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更正,谢谢!聊城大学介绍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聊城大学介绍
上传于||文档简介
&&山​东​省​大​学​介​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聊城大学思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2010级5班茶话会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_豆搜网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12年4月,是聊城大学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由原思政学院与原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政治系成立于1974年,历经政治系、经法系、经法学院、政法学院、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迄今已有38年的历史. 目前,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和行政管理系.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方向)5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中共党史、中外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拥有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世界共运研究所教学团队". 学院有专兼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博士21人,硕士1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新星1人;校级教学团队2个,是一支学历层次高、思想素质好、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核心地位不动摇,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的生命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近年来学院共取得1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有1门课程被确定为省级基础建设项目课程,10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本教材被确定为校级规划教材. 学院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的工作方针,注重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学术梯队的培养.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2项,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教材,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 学院长期以来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重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一次通过率、计算机考试一次通过率、考研率、考博率、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均名列前茅.在历届本科毕业生中,每年都有多人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另有多人考取公务员和选调生,他们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踌躇满志,大步向前. 展望未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将以"教书育人、严谨务实、崇尚真理、服务社会"为使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政管类复合人才,力争建成国内有比较优势、鲜明特色、省内一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政管类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本科培养方案
of Ideological and n Major
2012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管理学基础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富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能够在中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适合在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城乡基层组织从事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2.具备宽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了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宣传、行政管理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审美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以及强健的体魄; 6.具备在中等以上学校组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从事班主任工作和教育研究的能力;具备在党、政、工、青、妇以及企业等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二、修业年限、计划总学时、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修满学分.计划总学时为2550学时,毕业学分为167.5学分.学生修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三、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校内劳动实践、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见表1) 六、专业课程设置(见表2) 七、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统计(见表3) 表1:课程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w 48 32 16 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Mao
and Theoretical System sm
teristics(Ⅰ) 48 32 16 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Mao
and Theoretical System sm
teristics(Ⅱ) 48 32 16 3 近现代史纲要 Compendium of
History 32 32 2 2
形势与政策(一) n
形势与政策(二) n
形势与政策(三) n
形势与政策(四) n
大学英语(一)
64 48 16 3 3
大学英语(二)
64 48 16 3 3
大学英语(三)
64 48 16 3 3
大学英语(四)
64 48 16 3 3
48 32 16 3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n 64 48 16 3 3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 公共体育(一) n 32 32 1 2
公共体育(二) n 32 32 1 2
公共体育(三) n 32 32 1 2
公共体育(四) n 48 48 1 3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32 16 16 1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1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1 √
通识核心课 人文科学 现代文学名著选讲
of terary Classics 32 32 2 2
《庄子》导读 Zhuangzi Review 32 32 2 2
《论语》导读 The Analects Review 32 32 2 2
《三国志》导读
Review 32 32 2 2
《说文解字》与汉字源流
s 32 32 2 诗学经典导读
Poetics Classic 32 32 2 传统文化概论 n
nal culture 32 32 2 2
中外文化交流史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32 32 2 运河文化
China 32 32 2 2
世界古典文明 World n 32 32 2 2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核心课 人文科学
西方近代文明 Modern n 32 32 2 2
旅游文化 Tourism and Culture 32 32 2 2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
and n Masterpiece 32 32 2 2
心理与生活 fe 32 32 2 2
《西方哲学史》导读 History y 32 32 2 2
《科技哲学》导读 ience ology 32 32 2 2 社会科学
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of Western Economics 32 32 2 2
西方社会学名著导读
of logy 32 32 2 2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Western political Masterwork 32 32 2 2
宪政文明史 nal history n 32 32 2 2
比较法学 w 32 32 2 2
比较政治学 ive Politics 32 32 2 2 自然科学
数学思想史 History ical Ideas 32 32 2 2
数学建模 g 48 32 16 2
物理学史 ysics 32 32 2 2
纳米技术与生活 fe 32 32 2 2
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 Science ology and Modern Society 32 32 2 2
化学史 History of Chemistry 32 32 2 2
新能源技术 New
生命科学史
32 32 2 2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核心课 自然科学
现代信息技术 ology 32 32 2 2
材料科学 ience 32 32 2 2
药的发展史 The History velopment of Drug 32 32 2 2 艺术鉴赏
表演基础训练 g g 32 16 16 1
中外音乐赏析 n
sic 32 32 2 传统音乐作品
sic Works 32 32 画理论与技法 The Theory
g 32 16 16 2 1
西方美术史 History of Western Art 32 32 2 2
书法教育 n 32 16 16 2 1
视觉艺术与设计 Visual sign 32 16 16 2 1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n and Environmental Art 32 16 16 2 1
影视剧艺术 n Arts 32 16 16 2 1
汽车文化与名车赏析 The
n 32 24 8 2 1 创新与领导力培养
创新方法论 ive methodological 32 32 2 2
创新思维心理学 g 32 16 16 2 1
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 velopment ivity 32 16 16 2 1
管理心理学 erial Psychology 32 32 2 2
Science 32 32 2 2
信息检索与利用 n Retrieval n 32 32 2 2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社会学 logy 48 48 3 3
管理学 ement 64 64 4 4
逻辑学 Logic 48 48 3 3
公共关系学 ns 48 48 3 3
Science 48 48 3 3
政治学 ience 64 64 4 4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al ns 48 48 3 3 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学概论 n 48 48 3 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Developmental nal Psychology 48 32 16 3 2
教师专业发展 velopment of Teachers 32 32 2 2
现代教育技术 ology 32 16 16 2 1
教师职业道德 Teachers' nal Ethics 32 20 12 2 1
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原理与策略 sign 32 32 2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nts' Mental n 32 20 12 2 1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 m Standard g Materials Research of the e 32 32 2 2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微格教学训练 Micro-g of Teachers' nal skills 48 24 24 3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y of Marxism 48 48 3 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Marxism classics Review 48 48 3 3
中共党史 History munist Party of China 48 48 3 3
国际共运史 munist Movement 48 48 3 政治思想史 History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n 48 48 3 3
科学社会主义 sm 48 48 3 3
国际政治学 nal Politics 48 48 3 3
西方政治思想史 History of Western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system 48 48 3 3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分类教育课程 学术方向课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48 48 3 3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Marxist Ethics 48 48 3 哲学史 History y 48 48 3 3
西方文化史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48 48 3 3
当代中国外交
y 48 48 3 3
当代资本主义 sm 48 48 3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n 48 48 3 3
思想政治教育史 History of Ideological and n 48 48 3 3 专业应用课程 公文写作 g 48 48 3 3
现代礼仪与口才实务技巧 Modern Manners and Eloquence Practice 64 64 4 4
社会调查与方法 n and Methods 48 48 3 3
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 ty Test
Theory 48 48 3 3
办公自动化 n 48 48 3 3
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48 48 3 3
应用伦理学 ed Ethics 48 48 3 3
48 48 3 3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分类教育课程 特殊需求课程 教学心理学 g Psychology 32 20 12 2 1
学生学业发展评价 nts' n 32 20 12 2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m Reform 16 16 1 1
班主任工作
charge class work 16 16 1 1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nts' velopment and n 16 16 1 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gy 32 20 12 2 1
教育测量与评价 nal Measurement n 32 20 12 2 1
教育法规与政策 ns
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sign of The e 32 20 12 2 1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 n tivity 32 20 12 2 1
政治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g Case Analysis of the e 16 16 1 1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上课总学时其中学分 数 建议开设时间 及周学时数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其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实践 课程
专业实习、实训 nal practice 18周8√
毕业论文 Bachelor's Thesis 16周6√
校内劳动实践(一) bor Practice 1周0.5 √
校内劳动实践(二) bor Practice 1周0.5 √
校内劳动实践(三) bor Practice 1周0.5 √
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g 4周2√
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nal Social Practice 8周4√ 选课指导: 1.课程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分类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共四部分组成.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为必修课. 2.通识教育课程中的通识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创新与领导力培养五个领域.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不得选修学生所在学院开设的课程. 3.分类教育课程中专业方向课模块必须修满6学分;专业应用课程模块必须修满13学分;特殊需求课程模块必须修满5学分. 表2: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先修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 社会学
公共关系学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专业核心课 教育学概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职业道德
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原理与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微格教学训练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政治学
中共党史 政治学
国际共运史 政治学 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 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政治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政治学 分类教育课程学术 方向 课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文化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代中国外交 政治学
当代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先修课程 分类教育课程专业 应用 课程
现代礼仪与口才实务技巧
社会调查与方法
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
办公自动化
应用伦理学
专业英语 特殊 需求 课程
教学心理学
学生学业发展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班主任工作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法规与政策
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
政治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习、实训
校内劳动实践(一)
校内劳动实践(二)
校内劳动实践(三)
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表3: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模块 学时 学分 所占百分比 学时比例(%)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528 38 20.7 22.7 通识核心课程 160 10 6.3 6.0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368 23 14.4 13.7 专业核心课程 816 51 32.0 30.4 分类教育课程 学术方向课程 96 6 3.8 3.6 专业应用课程 208 13 8.2 7.8 特殊需求课程 80 5 3.1 3.0 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 49*6=294 21.5 11.5 12.8 合计
100 10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英文名称:y's Principle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 128 学分8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现代形态,是彻底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学习其它哲学理论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1、哲学的一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某些观点的来龙去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当代中国与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 能力目标是:1、使学生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理论分析和批判能力;2、使学生在全面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理论的研究与探讨;3、培养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能力,为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哲学理论打下知识基础;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荐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995年第四版),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肖前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赵家祥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丁祖豪 撰稿人:丁祖豪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英文名称:Marxism classics Review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 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从马列主义著作中选择若干部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论合作制》;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分别介绍其著述背景、基本观点、逻辑结构、学术贡献及其写作特色,以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和明了"原著"与"原理"之间的"源"与"流"的关系. 推荐教材:王平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 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 列宁:《论合作制》,《列宁选集》第4卷;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毛泽东文集》1―8卷; 《邓小平文选》1―3卷. 课程先修课: 政治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陈兆芬 撰稿人:陈兆芬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 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 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以及如何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一门课程.学习与掌握这些理论,是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推荐教材: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先修课: 政治学、教育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刘子平 撰稿人:刘子平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国际共运动史 英文名称:munist Movement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历史科学,它是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工人运动史的一部分.它是研究世界共产主义政党,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含共产主义政党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史.它从国际共运的一般历史进程中总结出共同的经验教训,并进而抽象为一般规律. 推荐教材:杜康传等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高放著:《当代社会主义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 曹长盛等主编:《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东北师大出版社. 赵明义主编:《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人民出版社.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陈兆芬 撰稿人:陈兆芬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科学社会主义 英文名称:sm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是从政治的高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如何胜利发展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如何亿万斯年地在自身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包括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建设、改革的理论和策略、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和策略等内容. 推荐教材:高鸿武、李会滨主编:《科学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修正版 主要参考书:赵明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 高放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6―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先修课程: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张有军 撰稿人:张有军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共党史 英文名称:History munist Party of China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史.教学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认识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重点在于以史为鉴,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同时也是辉煌的. 推荐教材:郑德荣主编:《中共党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樊文娥等编:《中共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孟庆春等主编:《中国革命史》,辽宁人民出版社版. 选课对象:本科学生 任课教师:于学强 撰稿人:于学强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 英文名称:History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中国政治思想史通过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其规律,阐明每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政治主张,以及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的历史,使同学们掌握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知识和治国方略,为参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传统政治智慧和文化民族主义价值立场. 推荐教材: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课程先修课:政治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秦正为 撰稿人:秦正为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主要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和学说,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和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同时对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 推荐教材:唐士其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 柏拉图著:《想理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版. 2、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霍布斯著:《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马基雅维利著:《君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版. 5、洛克著:《政府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康德著:《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7、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8、罗尔斯著:《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先修课:政治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邹庆国 撰稿人:邹庆国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ns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向中国学生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政治框架和制度建设情况,使中国学生既能从总体上了解整个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况,又能对其中的三个典型国家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具体政治制度有比较深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这门课程的教学还要向中国学生阐释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建设背后隐含的政治理论基础,使学生既知晓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同时也理解西方国家为什么这样来设计其政治制度;最后,这门课程还希望建立中西方政治文明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也思考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推荐教材:唐晓等主编:《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俞可平主编:《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 课程先修课:政治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李德芳 撰稿人:李德芳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学 英文名称:nal Politics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内容是国际体系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熟悉国际政治学的专业理论,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加强专业训练,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并初步具备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方法观察分析国际关系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推荐教材:陈岳主编:《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基欧汉著:《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詹姆斯等编:《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温特著:《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基欧汉著:《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逸舟著:《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 伯顿著:《全球冲突:国际危机的国际根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课程先修课:政治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李华锋 撰稿人:李华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微格教学训练 英文名称:g of Teacher Basic Skill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开、闭卷 课程简介:教师职业技能是全面讲授与训练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备技能的一门课程.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包括:普通话技能,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课堂教学体态语的技能,获取信息的技能,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能,课件制作技能和课堂教学与管理技能等.本课程注重理论的灌输,关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力求达成把选课学生培养成为技能过硬的教师预备役. 推荐教材:李孟主编:《21世纪教师职业技能教程》,延边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陈钧等主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丛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先修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孟宪霞 撰稿人:孟宪霞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政治学 英文名称:Politic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分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政治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课程,具体涉及国家的性质、职能和历史类型,探讨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民族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理论.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及广大公民的政治素质,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比较和借鉴外国政治中的合理成份,增强国家公务员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 推荐教材:王惠岩主编 :《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奚广庆主编:《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关岩等主编:《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姜安等主编:《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孟宪艮 撰稿人:孟宪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英文名称:n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and n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分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门别类地分析与介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中国,提高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 推荐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周敏凯,高等教育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淑珍,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政治概论》,程毅,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先修:政治学、政治经济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张英姣 撰稿人:张英姣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社会学 英文名称: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 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关系着社会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无论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在校生活,还是对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都有重要引导作用.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其内容涵盖了社会、个人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问题等方面,这些知识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充实提高,还有利于他们社会事业的扩大. 推荐教材:《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吴铎主编) 主要参考书: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马晓辉 撰稿人:马晓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逻辑学 英文名称:Logic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简介: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逻辑学,主要包括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本课程讲的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所研究的,主要是概念、判断、推理这样一些思维形式,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定义、划分等简单的逻辑方法. 推荐教材:姜全吉:《逻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苏越:《应用逻辑学》,山西人民出版. 杭州大学等十院校《逻辑学》编写组:《逻辑学》,甘肃人民出版社. 苏天辅:《形式逻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彭漪涟、余式厚:《趣味逻辑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李裕德:《趣味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 魏兴学:《逻辑趣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张静虚、周钧德、张小南:《形式逻辑答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胡英旗:《逻辑学多类型题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唐明贵 撰稿人:唐明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文名程:Politics ience 课程性质:学术方向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开卷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思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分割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社会主义社会资金再生产、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 推荐教材: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戴武堂:《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程启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陈化成 撰稿人:陈化成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外交 英文名称:ntemporary China 课程性质:学术方向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分 考核方式:开卷 课程简介:以建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为基本线索,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中国外交思想、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的外交思想与外交活动、中国与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的关系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或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基础. 推荐教材: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杨公素:《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励志出版社.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选课程:政治学 选课对象:本科生 任课教师:张英姣 撰稿人:张英姣 教师教育类课程 课程名称:教育学概论 英文名称: ogy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48;学分:3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和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教师与学生、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教育学专题.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推荐教材: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参考书: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撰稿人:李继宏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课程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英文名称:n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48;学分:3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有: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的迁移、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动机、品德的形成、教学心理、教学评价、教师心理、课堂教学管理与监控等. 推荐教材: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参考书:1. 叶一舵,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撰稿人:李义安副教授,心理学硕士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英文名称:ology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32;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为学生掌握多媒体开发技术,提供基础性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概述、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op 概述、op工具箱、图像模式和文件格式、信道、图层、路径和动作、图像的修复和调整、特殊变形滤波器、网络技术与网络课程基础、Authorware 概述、深入学习Authorware. 推荐教材: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参考书: 撰稿人:李焕勤教授 课程名称:教师专业发展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Teacher Specialty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32;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阐述教育职业的特点、教学工作性质及教师发展规律,主要内容为教师工作的意义、教师伦理与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与自我教育、教师专业精神与教师文化、开展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推荐教材:徐碧美著,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主要参考书:1. [美]Thomas R.Guskey 方乐 张英等译,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 [美] Fessler & Judith n,方乐 张英等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撰稿人:谭春芳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原理与策略 英文名称:g Basis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32;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学校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及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设计模式、设计课程与教学应考虑的要素、确立课程目的与教学目标、学习机会选取、课程与教学组织、照顾个性差异、学生学习评价. 推荐教材: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主要参考书:1. 加涅(美),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概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5.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撰稿人:姚志强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英文名称:parison m Reform of n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特殊需求课;学时:16;学分: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是对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介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德、英、法、日本等国、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印度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他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社会背景、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推荐教材:徐仲林、徐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主要参考书:王炎、翁春敏,世界学科课程改革沿革,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撰稿人:赵长林教授,教育学博士 课程名称:班主任工作 英文名称: Work of Head Teacher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特殊需求课;学时:16;学分: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的理论与工作方法.让学生知道班主任应具有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身心素养.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班主任工作意义、性质、方法、技巧.让学生班级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发展,让学生理解在未来的工作学校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培养学生协助班级管理的技术与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班级管理观念的变革、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素质保证组的作用,表现指标的选择和应用等. 推荐教材:杨光、张作权主编,班级管理工作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彭智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撰稿人: 张洪华讲师,教育学硕士 课程名称:学生学业发展评价 英文名称:sment velopment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特殊需求课;学时:16;学分: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学生学业发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测量与评价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能编制各种不同的课堂测验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能评估分析及修改一些不良的课堂测量题目,能针对实际教学需要,适当地选择一些已出版发行的测验,能恰当地解释测验分数和利用测验结果,能编制或选择一些非测验形式的和方法等. 推荐教材:Ellen Weber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学生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主要参考书:1. 刘本固著,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周卫勇等,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撰稿人:李润洲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课教师介绍 教授郭庆堂,男,1953年12月生,教授,聊城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197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政治系.1979年至今在聊城大学政法学院执教.29年来,精心从事欧洲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承担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哲学动态》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参编教材8部,多次获省社科、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程玉海,男,1954年生,山东聊城人,系我国知名的国际共运史研究专家.现为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聊城大学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荣誉与职务有: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中央编译局主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专家委员会成员、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主编等.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已出版《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青年共产国际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等著作15部,在《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研究生中已有4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丁祖豪,男,1955年9月生,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一直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给本专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等课程,给全校理工类硕士研究生讲授自然辩证法课程.多次获校级教学奖励.聊城大学首届教学带头人,校级教学名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部,参编学术著作2部.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哲学研究",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邓小平思想研究"、"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等三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专著《论邓小平思想》(合著)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2等奖;《再论邓小平思想》(合著)及论文《初级阶段论》,分别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3等奖,并获校级奖励多项.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理论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戴明玺,男,1959年9月生,教授.1983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自1983年至1996年执教聊城第三中学;1996年至今,任教聊城大学政法学院;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师从方克立教授研治中国哲学.曾先后主讲中教法、社会学、大学语文、中国法制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史等课程.拟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选读、古代汉语、宗教学概论、中国禅宗史等.多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先后在《山东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十数篇,部分篇目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摘编. 陈延庆,男,1962年生,1985年入山东师范大学学习,1985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入上学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入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先后为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管理学》、《中国管理思想与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专业外语》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管理哲学、文化哲学和领导科学等跨学科研究,先后在《道德与文明》、《求实》、《学术论坛》和《北方论丛》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有的被《新华文摘》摘编简介. 姜爱凤,女,1962年11月生,山东烟台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政治系,留校工作至今.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近三十年来,姜爱凤一直致力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学科的研究,主持和参入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先后出版《巧解矛盾――周恩来与共产国际》、《不该忘记的红色历史――共产国际外围组织寻踪》、《世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关系论纲》等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5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政治》等全文转载5篇.姜爱凤主讲《国际政治理论前沿》、《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学风扎实,教书育人,不断丰富与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王昭风,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及逻辑学课的教学工作,学生评教成绩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校"课堂教学优秀奖",作为主研人员参加的"高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研项目获山东省2001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与走势等.近年来先后在《现代哲学》、《教学与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并主持或参加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03年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获南京大学"世川良一一等奖学金". 张祥云,男,1966年2月生.现为聊城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并留校任教,年、年于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山东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聊城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硕士点导师.曾荣获"聊城大学科研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大学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等称号.2005年12月被共青团山东省委 、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苏联演变中的民族主义"、山东省教育厅课题"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等3项,目前正在从事省社科规划课题"苏联联盟体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等课题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走进冷战:战后苏联对外关系的演变》、《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治透析》等,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世界民族》、《社会主义研究》、《东岳论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段玉恩,男,1968年6月生,山东省聊城市人.2004年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同年来聊城大学工作,任职于管理学院,先后担任公共管理系主任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2008年晋升教授,2008年获聘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获聘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2010年两次获得校优秀人才称号,2011年获十一五本科教学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4月转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科研及成果:共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各一项;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出版专著1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优秀科研成果3项,参编著作8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黄富峰,男,1968年12月生,山东冠县人.1992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在曲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伦理学)学位.主要学术任职有:湖南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创新学会理事、山东省政治学会理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客作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中国环境哲学学会会员等.主要从事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道德思维论》、《传播与道德》、《德育思维论》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大众传媒伦理研究"等三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唐明贵,男,1971年生,山东省临清市人,南开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现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参加高校工作以来,在教学方面,他先后承担了本专科和研究生的《逻辑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的讲授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精研教材、精选教法,精心备课上课,所教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扩大了课容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校有关部门、院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评教一致名列前茅.2004年在聊城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观摩赛中荣获观摩奖,2005年《普通逻辑学》课程教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案.2011年被评为"十一五"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在教学改革上,他不断追求创新,所参与的教改项目先后获得校级和省级奖励.目前承担山东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各1项,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校级规划教材各1门.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也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和山东高校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一般项目各1项.近年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单独或与人合作出版《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论语学史》等专著9部,在《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等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儒学年鉴》转载.曾先后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次,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次. 李合亮,男,1973年出生,汉族,山东泰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第三层次优秀人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1995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历史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12月出站.出版专著《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人民出版社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演进及对比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前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后,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理论前沿》等报刊进行了专门评介,所发文章中有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主持并完成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参加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主持聊城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奖20余项. 副教授王敬华,男,1959年3月生,山东高唐人,哲学博士,山东省伦理学会理事,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并参加工作,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讲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近现代中国哲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等主要专业课程,校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主持人.2000年以来,主编和参编教材各一部,独立出版和参与撰写学术著作各一部.主持省级课题二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首位发表14篇,CSSCI来源期刊8篇,校C类核心期刊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共获科研奖励11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聊城大学社科奖、聊城市社科奖各5项. 张有军,男,1966年9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系主任.先后给本科和研究生讲授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著、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获得过校级优秀实习教师等称号.科研方面,在《社会主义研究》、《北方论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以及其它各种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3部,参与编写著作6部.主持或参与参与1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季昌伟,女,1969年12月生,汉族,山东汶上人,中共党员.1992年聊城大学毕业留校工作,2003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在科研方面,期间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CSSCI类期刊3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1篇.主持并完成聊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聊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曾获山东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二等奖2次(省教育厅、省高工委),教育部建国六十周年高校党建论坛征文三等奖1项,聊城大学论文组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在综合获奖方面,曾获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聊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德育评估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三八红旗手、平安聊大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优秀辅导员、聊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优秀社团指导者等. 邹庆国,男,1971年3月生,山东茌平人,法学博士.近年来,先后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新视野》、《理论学刊》等期刊发表《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制度、方法》、《党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定位问题探析》、《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体系》、《论党的执政忧患意识的生成逻辑》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党内民主研究》等专著2部;主编《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等社科类图书3部,参与编著多部;主要讲授政党与政党制度、公共行政学、全球化研究、战后国际关系等课程.
秦正为,男,1973年生,山东阳谷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并获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位,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现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研究员,山东省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学会副秘书长.主持教育部、中央编译局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独著、合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论》、《山东通史?当代卷》、《走进毛泽东思想》等7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历史》、《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作家文摘》等转载多篇,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张静如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等奖项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建与廉政思想.同时爱好文学、书法、体育、音乐等,发表文学作品30余篇. 于学强,男,1973年12月生,茌平人,汉族,中共党员,年在市委党校工作,年在中共中央党校攻读博士学位,年在山东大学从事政治学博士后研究,现为政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聊城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在教学方面,主讲过《中共党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教学成绩良好;主持校级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精品课程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各1项,参与省教改项目1项.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主持完成市校级社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第2位),省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项;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著(编)学术著作十余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新华文摘》、《党建研究参考资料》全文复印或论点摘编,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厅校级奖励.在社会实践方面,参与过山东省军区、聊城市社科联、聊城市委组织部老干局、公安局、工商局和东昌府税务局等部门的党建调研与学习辅导工作. 孟伟,男,汉族,1973年12月生,山东东阿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并来我校工作,2007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哲学系主任,国外马克思主义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科技哲学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欧洲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技哲学》等本科生课程教学,以及《自然辩证法》、《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等研究生课程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目前主持《欧洲哲学史》校级精品课程,主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校级资助重点项目1项.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逻辑学》等教材多部.科研方面,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已独立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与编写著作3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李华锋,男,1976年9月生,汉族,河南鄢陵人,中共党员.1993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2001年硕士毕业来我校工作,2008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后,校聘第三层次优秀人才,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生导师.在科研方面,李华锋主要从事国际政治与国外社会主义领域的研究,先后独立与合作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校订C类以上论文4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全文转载4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项;现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参与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独立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在教学方面,主要从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研究生国际政治专业和科社与共运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课程有《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大国关系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民主党研究》.参与编写教材2部,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现参与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校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校级本科精品课程1门.在管理方面,分管学院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图书资料;协管学院网站、目标考核. 讲师 孙德海,男,1968年2月生,山东成武人,现任聊城大学纪委委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1990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理论研究生班.2001年11月至2006年3月任聊城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任聊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处级组织员,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任聊城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曾被聊城大学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理论探讨》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2部、参编教材2部,参与主持山东省教育厅课题2项等;曾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聊城市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等. 陈化成,男,1969年8月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1986年9月入山东工业大学水利系水工专业学习,1990年6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同年7月分配至聊城市水利局工作;1998年10月调聊城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要闻部编辑、晚报新闻部主任;2001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2004年6月毕业,获公共管理硕士;2004年9月入聊城大学工作至今,目前主要担任政治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教学任务以及实践教学组织指导工作;研究方向专注于经济思想史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多次获校级实践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王金现,男,汉族,1972年5月生,山东省莘县人.1998年7月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至2000年9月聊城日报社理论部编辑、评论员,2000年调入聊城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工作,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主讲《西方行政思想史》、《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公共管理思潮》等课程.王老师积极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所授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比较政治学》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运用双语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王老师科研能力较强,曾在《税务研究》、《经济战略研究》等国内知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刘伟,男,197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省滕州市人.聊城大学文学院文学学士、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哲学博士(师从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高足赵士林教授).研究领域:中西宗教文化比较研究.2011年7月到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机关,从秘书做起,单打独斗拈来一官半职,对机关套路颇为熟悉.2010年,出版官场文学小说《拾阶而上》(新世界出版社,34.8万字),并在新浪读书频道连载(加VIP收费阅读),点击量已突破48万.《拾级而上》是作者十余年官场生涯的个人感悟与艺术化总结,体味深刻,发人深思,得到著名作家阎真教授的较高评价.教学方面,承担了《实用公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领导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科研方面,作为主要人员(第二作者)参加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1项;在《世界宗教文化》、《理论月刊》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本科教材1部. 陈兆芬,女,1972年11月出生,山东省平阴县人,中共党员,讲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1997年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聊城大学科社与国际运动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社)、苏联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学方面,先后为本专科生讲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市政学》、《当代中国外交》、《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科研方面,在《俄罗斯研究》、《社会主义研究》、《西伯利亚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独立承担了聊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山东社科规划办项目各一项;参编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教材1部,参编学术著作1部. 孟宪霞,女,1973年12月生,现任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与方法》、《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曾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在教学中,本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先后获得聊城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优秀奖,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等.科研方面,本人近年来专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尤其是公民教育、文化对比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9篇,包括CSSCI来源期刊4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以纯英文发表于外文期刊2篇.并有部分论文分别获得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两次),聊城大学优秀科研论文奖(三等奖三次,二等奖一次).出版参编专著3部,其中一部《精神文明规律论》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3等奖(位3),另一部《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属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余两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已定稿待出版.课题方面,主持完成聊城大学校级课题一项,现主持教育部课题: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课题号11YJC710039).另外,本人还承担学院教育实习的指导与部分统领工作;每年指导本科生学位论文约6-8篇;每年承担聊城大学约几百到上千人的普通话测试工作.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2008年6月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 李德芳,女,1975年生,汉族,山东临朐县人,中共党员,现为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2009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所学专业为国际政治,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欧洲政治、公共外交研究,近年来在《国际论坛》、《现代国际关系》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所教授课程为《西方政治制度史》、《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外交》、《国际组织概论》. 张西勇,男,1975年生,山东阳谷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博士.2004年6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威海市民政局工作一年,能够很好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行政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对行政管理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从教以来,先后承担《行政管理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行政改革专题》等课程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具备了作一名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注重科研,主持校级课题一部,参与省级课题两部,参编《公共行政学》教材一部,参译《半公营机构:原因、趋势和结果》著作一部,先后有数篇文章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 马晓辉,女,1976年2月生,讲师,硕士研究生.2004年7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至政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公共关系学》、《哲学原著选读》以及《社会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教学基本功扎实.其备课认真,掌握资料齐全,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授课;授课方式灵活,擅长运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民主、活跃,深受学生好评.在搞好专业教学的同时,该同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在《理论月刊》、《商业研究》、《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得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张英姣,女,1978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中共党员.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读于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教育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就读于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战后日美科技关系研究》被评为武汉大学2004年度优秀硕士论文.2004年7月至今,在聊城大学政法学院,即今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讲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大国外交"、"世界经济"、"国际组织理论"、"外交学"、"政治学概论"等课程.2005年至2006年,主持校级科研项目――《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研究》;2007年底,获得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2008年9月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6月顺利毕业,博士论文《俄美博弈中的古阿姆――从小国组织与大国关系的视角》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7月返校工作,同时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作为主研人承担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韩国政治转型中的政党政治",2011年12月荣获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奖学金.自2001年本科毕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以来,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近40篇,参编著作多部,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主要涉及中、美、日、俄、韩等国)与比较政治研究(主要涉及转型国家政党政治)". 朱玉超,女,1979年2月生,朱玉超,山东冠县人,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经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先后讲授《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得到广大学生认可和好评.多次获得院级教学新星、聊城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聊城大学第五届教学新星.科研方面,在《理论月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国内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山东省政治学年会优秀论文奖,聊城大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征文二等奖,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等奖项.积极从事普通话推广工作,系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一直参与校院大学生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工作. 刘子平,男,1979年4月生,山东苍山人,先后毕业于聊城大学经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现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刘子平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先后承担了《政治学原理》、《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全球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讲授工作,所授课程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科研方面,先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校级项目1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实》、《长白学刊》、《东南亚纵横》等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2部,参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教材1部.曾先后获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次. 宋义明,男, 1979年10月生,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2002年7月毕业于聊城大学经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自2006年3月以来,一直任教于聊城大学,先后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精心研究教学方法,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院领导和学生的好评.近年来在《党政论坛》、《探索》、《理论与改革》、《人大复印资料》、《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一篇论文获教育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高校党建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和山东省第十二期辅导员论坛论文一等奖,2010年、2011年两次获教育部课件制作一等奖, 2010年、2011年分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一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论文获2008年山东省革命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和参与校级课题3项并都已顺利结项,另外还先后两次获聊城大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李梅娟,女,讲师,1981年03月生,潍坊昌乐人.于2006年3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来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教学与研究,讲授行政组织学、社会学、行政礼仪、公共政策等课程,并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理论观察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学与行政学考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