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中国北纬38度的城市 六个文明'拍完了吗?

科比的记录片什么时候出来?不是说4月份拍完吗?_百度知道
科比的记录片什么时候出来?不是说4月份拍完吗?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科比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
All About KOBE
★[全名]Kobe Bean Bryant Cox
★[中文译名]科比-比恩-布莱恩特-考克斯
★[身高]6英尺6英寸/198cm (此为NBA官方数据)
★[体重]220磅/99.8kg
★[球队]洛杉矶湖人/高中穿14号N;BA号码-8;06-07赛季开始穿24号
★[位置]得分后卫/小前锋
★[绰号]小飞侠
★[现住地]洛杉矶
★[语言]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意大利语,最近还在学习西班牙语
★[生日]日/星座-处女座
★[妻子/女儿]瓦尼沙-布莱恩特/纳塔利亚-戴蒙特-布莱恩特-杰克迅/吉娜-玛利亚-奥诺尔-布莱恩特-马龙
★[学历]Lower Merion高中毕业/UCLA国际贸易辍学
★[出生地]费城/宾西法尼亚州/美国
★[其他家庭成员]父亲,母亲,大姐,二姐
★[曾住地]意大利米兰
★[选秀]96年选秀第...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正文
《广义地缘政治学》第二章(6—10)
作者:周绍强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广义地缘政治学》第二章(6—10)  
&& &六& 西方文明的动因及地缘基础  
&&&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西方文明时间最晚,纬度最高,冲力最大,最为先进。因此,对此文明的分析,就是对全体人类文明的“经典分析”,分析了它,其他文明的一般机理,自在其中。  
&&& 对此文明,这里分别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它的强壮的寒性地缘种因,它那使人很有灵气和有助于人类智慧发显的湿润气候,它的科学头脑,它对能源的利用,它的工厂制度,它的自由意志,它的主观能动性。  
&&& 1、纬度地带性规律  
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欧洲文明。按照纬度,它主要分为南方拉丁民族区和北方日耳曼民族区两大块。既然有纬度之分,那么前述纬度地带性规律即文明的南先北后、南低北高、南弱北强规律,在西方文明内部,同样适用。尤其是与此规律一致的司马迁说的“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句名言,在西方文明那里,得到了再准确不过的印证。  
&&& 一般认为,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是古代希腊文明,二是古代犹太文明。希腊与犹太,都在欧洲东南角。当然,西方学者更愿意把包括希腊和犹太文明在内的他们的文明源头归于更早的巴比伦。如果这样,就更与文明的由东南到西北规律一致了:巴比伦,又在希腊犹太的东南。  
&&& 到了近代,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第一站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发源于东南欧洲的意大利。这场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现了人的意念力或注意力目标的转换:由中世纪的指向天空(天国)变为指向大地(尘世)。在这场运动中,意大利潜在的文明力得到了最大表现。当然,它同时也用完了这种潜力:这以后,意大利发生的一切,其文明意义,再也超不过文艺复兴了。  
&&& 意大利之后,西方文明的重心自东南转移到西南。在西方现代文明的第二站,由于位居面向大西洋的前沿位置,在大地事务的注重方面,葡萄牙与西班牙取得了粗放型的最大成功,发现新大陆,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整体上了解了地球。在此发现中,伊比利亚半岛的潜在文明力得到了最大表现。当然,它同时也用完了这种潜力。这以后,该半岛发生的一切,其文明意义,再也超不过地理大发现了。  
&&& 奔放热情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之后,轮到内敛冷静的位于西北欧洲的日耳曼人登场了。在西方现代文明的第三站,以宗教改革运动和工业文明的确立为标志,文艺复兴运动启示的注重大地的思想得到了集约型的最大落实(新教伦理的实质就是注重大地事务)。这样,西方文明的重心就实现了从东南到西北的最终到位,并且达到了集西方文明大成的顶峰。此外,如果说20世纪以来,欧洲文明的光辉又被更辉煌的北美文明盖住的话,那么,由于同属西方文明和位于大西洋西北海岸的缘故,西方文明重心的从欧洲转移到北美,遵循的依然是从东南到西北路线。  
&&& 2、强壮的寒性地缘种因  
“地缘种因”,是本书作者提出的“地缘人种基因”概念的缩写。它是一个把地理因素与种族遗传因素结合起来,用以解释一定地理人种的慧种(情商与智商的综合)即潜在的文明创造力究竟有多高多强的人类学概念。在此概念中,种族遗传因素由地理因素决定,但又保持相对独立性。其内容是:  
& &&地球上的不同种族,都是一定地理环境的产物;又因为气候的寒冷程度决定人的创造力的大小,因而凡生于寒冷的高纬地带的种族,潜在的创造能力即慧种就最强;凡生于不冷不热的中纬地带的种族,潜在的创造能力即慧种就次强;凡生于炎热的低纬地带的种族,潜在的创造能力即慧种就最弱。此地缘种因,由地理环境决定,又不由地理环境决定,但终归还是由地理环境决定。  
例如,生于寒冷地带的北欧民族,当他依然活动于他的出生地或迁移到与北欧相似的地区如北美的时候,他就能够一直保持着他那强大的创造性活力,此所谓“由地理环境决定”;当他迁移到诸如南美、南部非洲、印度等热带地区的时候,与这些地区的土著民族相比,一定时间内,由于种族遗传(根本说来,遗传的心理机制还是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即在环境信号刺激下形成的暂时联系——弗洛伊德们称之为“情结”——它因此也将随着环境刺激信号的改变而改变),他们的创造性活力,依然大大高于当地土著,此所谓“又不由地理环境决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环境刺激信号的改变,几千几万年后,在热带地理环境的长期熏染(刺激)下,他们的后代,创造力也将渐渐与当地土著趋于一致,此所谓“但终归还是由地理环境决定”。反过来说,非洲热带黑种民族,当他依然生活于他的出生地或迁移到与非洲相似的南美热带地区的时候,他的创造能力就依然是低弱的;当他迁移到诸如欧洲、北美等寒冷地带的时候,与当地白种人相比,一定时间内,由于种族遗传,他的创造能力,依然大大低于当地白种民族;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环境刺激信号的改变,几百几千几万年后,他们的后代,创造力也将渐渐与当地白种民族趋于一致。  
&&& 上述道理表明:一个民族,如果冰期和冰后期都生活于气候寒冷的高纬地区的话,那么,其寒性地缘种因即创造能力必是最强的(如西欧北美人);如果史前期生活于高纬寒温带,文明时代以来又或早一些或迟一些地生活于低纬热带的话,那么,其寒性地缘种因即创造力必渐趋减弱(如印度雅利安人和南美拉丁民族);如果史前期生活于低纬热带,文明时代以来又或早一些或迟一些地生活于有着“多雪的冬天”的北方高纬地带的话,其寒性地缘种因即创造力必渐趋增强(如某些马来血统的日本人和北美洲的非洲裔黑人)。  
&&& 世界所有民族中,以欧洲民族的寒性地缘种因为最强。这一点,只要看看作为该民族冰期和冰后期文明以来活动舞台的欧洲冰期和后冰期的气候就行了:  
&&& 第四纪冰期的主要标志,是分布在北大西洋两岸的两个大冰盖: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和北美的劳伦冰盖。两冰盖中,劳伦冰盖又大于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前者最盛时,冰盖南界到达北纬38度附近;后者最盛时,冰盖南界到达北纬50度附近。因此,从“地缘”一面说,北美那块土地蕴聚着的文明内应力或曰“地气”,大于欧洲(这正是欧洲人到了北美后,寒性地缘种因不仅不比在欧洲时弱,而且还有所增强的原因所在)。但由于冰期大部分时间,起源于旧大陆的人类,还未分布到美洲,地球上的所有人种,其诞生地都在连为一体的亚、欧、非这广义上的“旧大陆”,因而地球上的所有人种,其寒性地缘种因,都依与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距离的远近而定。不用说,照此标准衡量,寒性地缘种因最强的是诞生并且就生活在这个冰盖附近的欧洲民族所属的白种人,次强的是诞生于离这个冰盖距离较远的“心脏地带”的黄种人,最弱的是距离这个冰盖最远的非洲黑种人。  
&&& 那么,冰后期文明以来的情形又怎样呢?不用说,世界所有陆地,凡诞生过人类文明的地区(大洲),依然以欧洲平均气温为最低。这样,欧洲民族在冰期形成的强壮的寒性地缘种因,在迄今为止的冰后期文明时代,依然受到护持,仍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强的。  
&&& 从以上分析又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冰原以及它曾覆盖过的冰后期的西北欧洲,乃西方文明的慧种生成地或地缘基础;只不过该慧种的发芽地即文明的初发地不在此地,而在东南欧洲;然而,“起点就是终点”,文明的大成地,又在此地。  
&&& 3、湿润气候  
&&& 冰后期的欧洲气候,如果冷如冰期,欧洲人强壮的寒性地缘种因依然不会得到发显;如果热如低纬度地带,那么,它的发显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高;如果干旱如心脏地带,欧洲人就会像心脏地带的“野蛮力”一样野蛮。  
&&& 所幸的是,“上帝”没有作此安排。冰后期即距今大约1万年的全新世以来的欧洲气候,大体上就像现在这样: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完全消失,在墨西哥湾流的滋润下,冬雪夏雨,略为寒冷,温润潮湿,风调雨顺,四季温差不大但四季分明。这样的气候,在自然界中,催生了所有被子植物中最为美丽的玫瑰这样一种花朵;在人类社会中,催生了玫瑰般既灵气十足又骨气十足、既令人亲近又让人得与其保持距离、既优雅又高傲的欧洲文明。正如基督教一首圣诗吟唱的那样:  
一朵纯洁的玫瑰开放了。  
它从丝细的根苗发出。  
这是上古卜者的预言,  
这是吉西期待的初生啊。  
它的柔嫩的花枝的光芒,  
照亮在这寒冷的、寒冷的冬天,  
这漆黑的、漆黑的午夜。  
&&&&&& 4、科学头脑  
&&& 西方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它发明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由此而来的工业文明。现代科学技术是相对在中国达到最高成就的古代科学技术而言的。二者相互区别的标志是:前者力量大,后者力量小;前者抽象化、普遍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后者低。其中“力量大”,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硬件,“抽象化……程度高”,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软件。  
&&& 其实,抽象化、普遍化、标准化、规范化等现代科学技术必备的软件条件,早在欧洲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就含藏着了。比如人类最早的科学技术——石器,欧洲的石器与亚洲的石器相比,可以看出这样一些明显差别:前者质地坚硬、风格简洁、讲求模式(几何模式),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石器时代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如文明以来欧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分,代沟明显、互不混杂;后者相反,质地不如前者坚实,风格繁杂,“模式”模棱两可,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的区分,其界线的不明显,一如中国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的文明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的历史区分。这种情形表明:现代科学技术所要求于人的讲求抽象性、普遍性、标准化、规范化的主观头脑,欧洲人早在史前期就具备了,而与文明以来的“后天实践”关系不大。而其来源,当然是冰期时代离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最近的寒冷气候。至于冰后期这种头脑的继续保持,也得益于同时期欧洲那冷而不酷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 中国的佛教禅宗一再强调:人只有把脑子里的杂念“倒空”,才能装进新鲜健康的知识。早在冰期时代,欧洲的冰天雪地,就使欧洲人的头脑自然倒空(在中国,这是要通过后天艰苦的自我修炼才能达到的素质目标)。有了这样一个“先验头脑”,冰期一过,万象生发,主观纯净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客观丰富的具象经验材料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就只是个时间性的量的积累过程了。  
&&& 5、能源利用  
&&& 如果说抽象性、普遍性、标准化、规范化等主观因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软件的话,那么,以感性客观的器物形式存在的能源的大规模工业开发利用和与之配套的现代工厂制度,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硬件。这里,先说能源利用。  
&&& 现代科学技术与古代科学技术最直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力量大,后者力量小。然而,力量来自能源。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与古代科学技术的本质区别又在于:前者对能源作了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利用,后者没有。   
&&& 然而,对能源的大规模工业开发利用,又由气候决定:只有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人们才对能源有着最大的需求;对能源有着最大的需求,才能千方百计地在能源的利用上想办法并因此发明对能源作大规模工业开发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  
因此,发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民族,必是生活于北方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民族。当然,北方式的寒冷气候,还分为俄罗斯式的冷而且严酷的大陆性气候与西欧北美式的冷而不酷的海洋性气候两种。应该说,两种气候中,前者对能源的需求,更甚于后者;面临的战胜寒冷、追求光明的文明难题,比前者困难得多。此外,亦属寒冷民族的俄罗斯民族,其主观的科学头脑,也不在欧洲任何民族之下。这样看来,似乎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俄罗斯民族就拥有了与西欧民族同样的条件  
&&& 但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者不是俄罗斯民族而是西欧民族呢?(中国的所谓“李约瑟难题”,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适用,因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即使有的话,那么,此“意义”同样适合任何国家地区。因此,任何国家地区的这个难题的破解,都意味着中国李约瑟难题的破解。而破解之术就在地缘分析法,就在“文明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 其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权之所以不在俄罗斯而在西欧,原因正在俄罗斯那大陆性的冷而且严酷的气候。固然,该气候使得俄罗斯人在主观的科学头脑和客观的能源需求方面都具备了发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可能,但从可能到现实,并不是自动就成的,而是依赖一定条件的,这就是相对温润的气候。打个比方:同一型号的汽车,同一标号的汽油,同等技术的驾驶员,同等的路面,同等的启动时间,如果一个在气候较温和的西欧,一个在气候严寒的俄罗斯,最先把汽车发动起来并领先行驶的肯定是西欧那位驾驶员。现代科学技术同样如此,它首先只能在北方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被发明出来,然后再向气候严酷的地区作积累性的全体大用的传播发展。此理,与文明的发生发展道理一样:它的发起者,总是追求光明的阻力不大的低纬地区,然后又向追求光明阻力大的高纬地区传播发展。  
&&& 6、工厂制度  
&&& 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与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互为因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会有现代工厂制度,没有现代工厂制度也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像现代科学技术一样,现代工厂制度对气候条件也是很挑剔的。人们一般认为,只有农业才挑气候,现代工厂制度是纯人为手段建造起来的,不受自然因素影响,只要人们愿意,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造”出西方社会通行的现代工厂制度。其实,这是工业时代以来众多工业神话中最为误人的一个神话(它在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投资浪费)。其理由是:  
&&& 第一,在现代工厂制度中,工厂是硬件,制度是软件,前者表现为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它们在社会上的出现,需要善于对自然界作精密分析的冷静的头脑;后者表现为劳动者精细的劳动分工和管理人员精细的簿计制度和理财手段。在此制度中,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工厂主、管理人员和工人,虽然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需要一颗冷静细密的分析型的头脑(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颗头脑,是以千年、万年计的寒冷气候熏习范铸出来的,非一代、两代、几代人“后天培养”功夫所能突击强化训练得出来。显然,这样的头脑,作为一种不会匮乏的由本地居民提供的劳动力,只能到地球上冬天会降雪的北方国家地区寻找。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炎热,人们的头脑是不善于分析的感觉型的(做事不注重细节、马虎了事)。因此,现代工厂制度要在南方国家地区推行,势必遇到劳动力素质先天不足的大难题。  
&&& 第二,现代工厂制度中的“工厂”,基础是能源的大规模工业利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重工业,其特点是用厂房把劳动者与外界的自然环境隔离开来,厂房内散发着大量温室气体,温度大大高于厂房外的自然温度。因此,这样的工厂在自然温度不同的地区,对劳动者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在自然温度高的南方地区,厂房外的温度本来就高得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再进入温度更高的厂房,岂不是自投火炉?因此,这样的工厂,在南方国家地区是没有吸引力也难开办下去的。但在自然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人们进入这样的工厂,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位令人心酸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得以进入一个温暖的家庭一样,实在是一种幸福。也正因为如此,“以厂为家”观念,只有在北方人的脑子中才是真实的。  
&&& 第三,当今时代,诸如新加坡、印度和中国台湾等南方国家地区,一定程度上也较为成功地建立起了现代工厂制度,但是,这一事实与上述道理并不矛盾:首先,在这些国家地区,工厂中从业的劳动者,从厂主到一般工人,大凡高素质者,都不是本地原住民,而是或较早一些(印度雅利安人)或较迟一些(新加坡、台湾的“客家人”)从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迁移去的北方人,遗传基因中有着较为强壮的寒性地缘种因。其次,这些国家地区的工厂,很少是耗能巨大的重工业工厂,多半是室内温度不高的轻工业和电子工业;这些产业之所以得以在这些国家地区落脚,是以耗能巨大的重工业在北方国家地区的大发展为前提的。  
&&& 综上所述,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者只能是西欧民族一样,现代工厂制度的发明者,也只能是西欧民族,尤其是具有天性中本来就具有的马克斯·韦伯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北方日耳曼民族。至于它的传播范围、程度以及前景,也像现代科学技术一样,取决于被传播者拥有的寒性地缘种因的强弱。  
&&& 7、自由意志  
&&& 如前所说,欧洲这块土地,乃旧大陆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它平原广大,风调雨顺,夏雨冬雪,冷而不酷,很少有什么非人力量能够对人构成大的威胁。在这块土地上,人就是最高的主宰。因此,早在古希腊,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就自负地以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既然如此,人就超出了物质世界通行的具有必然性的因果律的约束,不受必然性支配,就是绝对的自由——意志自由。  
&&& 然而,“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所谓“意志自由”或“自由意志”,未必就自由,未必就不受因果律支配。其他不说,仅就以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条件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自由并非无条件的自由,而是有条件的自由,因而只要失去这些条件,他的自由就失去了。比如说,如果它的平原不是如此广大,像中国似的,到处是高山峡谷,“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话,他敢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吗?又比如说,它如果不是如此风调雨顺,像世界诸多地区那样,不是旱灾就是水灾,他敢大胆张扬人的自由意志吗?又比如说,如果它的气候炎热如赤道,他的“意志”又在哪里呢?早就晒软掉了!再比如说,如果它的气候冷酷如俄罗斯,在漫长的冬天,从人的性格到一小杯咖啡,任何东西随时都会冻得像钢铁般地坚硬,在此条件下,他的自由意志还“游”(由)得起来吗?再比如说,如果它的生存条件严酷如中国西藏,氧气如此之少,以至于人们为了尽量减少说话时的氧气消耗,“六字真言”不是用嘴去念,而是以转经筒代替,在此条件下,自由意志之说,谁会同意呢?就连靠西方“布施”生存的达赖喇嘛也不会同意: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一藏传佛教组织,想故伎重演,把曾经导致基督教与东正教分裂的“圣灵崇拜”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引入佛教并寻求达赖喇嘛的支持,得到的却是达赖喇嘛的激烈反对和严厉指责。  
&&& 当然,这种种的“如果”,在西方人看来,都只是些不会降临于西方那片土地上的抽象可能性,因而西方人完全可以对其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地到处张扬自己的自由意志。  
&&& 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非也!在本章第九节,人们将会明白:西方人鼓吹并在当今的美国尤其被“发扬光大”的蔑视自然的自由意志,如何地正在给他们的自由意志赖以存在的自然条件带来根本损害,从而导致自由意志事实上的不自由,使得自由意志中的“意志”荡然无存,“自由”退化为动物式的自由。  
& &&8、主观能动性  
人们都知道,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低级运动形式不仅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而且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决定者。  
一切物质运动形式,最低级的是物理运动,最高级的是体现为心理运动和社会运动的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正是由物理运动中的热运动决定的。为什么呢?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主观作用于客观的知情意),本质上是一种热能的释放;而热能的释放,总是遵循着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作传播的规律。此外,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正常体温都是 37C 0;而在“主观能动性”这一概念中,人居于热传播的主动位置。这就决定了:在人类能够生活的地球表面,气温越低的地方,人体与自然界的温差越大,人体向外界自然作热传播的力度(表现为知情意)越强,从而其主观能动性就越强;气温越高的地方,人体与自然界的温差越小,人体向外界自然作热传播的力度越弱,从而其主观能动性就越弱。换句话说,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纬度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  
全球各大洲中,非洲纬度最低气温最高,人体与自然界的温差最小,因而全球各大洲中,非洲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弱、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念最淡漠,——人类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念,来源于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来源于人类强烈的孤独感;人类强烈的孤独感,来源于人体温度与自然界温度可以感受到的明显差异。  
南极洲之外的全球各大洲中,欧洲纬度最高平均气温最低,人体与自然界温差最大,因而全球各大洲中,欧洲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强、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念最鲜明、对外界事物最“好奇”(人类的好奇心,来源于人体与自然界的温差)、最“热爱工作”。  
说到“热爱工作”,这里又需指出:人们往往把对工作的热爱与否当成一个道德问题,然而,一切道德问题的背后,都“大道自然”、“‘德’者,得于自然也”地是个自然的气候问题。比如在对工作热爱与否问题上,因为工作是一种人体热量的释放,因此,假如外界气温等于甚至高于人体温度,人体热量就释放不出去(“散热不好”),人必“懒惰”、必不“热爱工作”,或者说,不宜工作。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地适用于世界一切高温地区(如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和非高温地区的夏季高温时间(如中国某些有“火炉”之称的城市,就明文规定:一旦气温高于人体温度,就得停止工作)【脚注:“针对近日连续的高温天气,南京市有关部门重申文件规定,高温期间企业不得随意加班加点,温度达到38C0以上的时段,要停止作业进行避暑。”(《生活文摘报》日第14版)】  
七& 西方民族的“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情结”  
&&& 迄今为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本质,人们的认知仅止于外观硬件,名曰“技术文明”。然而,正如《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两位作者里夫金与霍华德指出的那样:“技术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力量,而只是能量的转化器。”可见,此文明的软件、它的本质,是对能源从而对光明有着最大的近乎无止境需求的高能量文明。正是在这种对能源或光明的近乎无止境的追求中,寒冷的西方世界,虽然自然界依然有着自己的春夏秋冬,但在日常生活的小气候中,人们早已达到冬穿衬衣夏吃冰、要什么温度有什么温度、理想中的伊甸园有什么物产自己就有什么物产的热量平衡态。这也就是说,在西方现代文明那里,人类文明正在接近自己的最高目标:把第四纪冰期的寒冷气候施加于人类的压力加以解除。正是在此条件下,当代西方社会,才出现了从能源即“熵”的角度来理解现代文明的世界观(《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才达到了自己以能源为动力的“《增长的极限》”。  
&&& 物极必反,当大光明的20世纪到来的时候,对光明追求最力的西方文明,就陷入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历史传统的崩溃,主导的基本认识的缺乏,对不确定的茫茫的将来的仿徨苦闷”的“存在危机”。对此危机,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无不追根溯源地力图认识它,但又仅仅止于前苏格拉底时代。又因为在存在主义哲学家那里,“存在”有“本原”、“根本”之意。因此,在此追溯中,前苏格拉底时代,就成了西方文明的出发点或“根”。其实,在这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根本没有触及到作为西方文明之根的“存在”。  
&& &西方文明的存在之根,时间上说,不在2500年前的前苏格拉底时代,而在大约1万年前的冰期时代;空间上说,不在欧洲东南部那奥林庇斯诸神曾经愉快地“现形”过的希腊,而在欧洲西北部那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曾经大肆逞威过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冰原,乃西方精神之内核。黑格尔说的“欧洲人的坚硬的理智”和希特勒说的“雅利安人的花刚石般的性格”,其地缘基础,正是斯堪的纳维亚大冰原。因此,虽然该冰原在地球上早已消失,但在西方人的潜意识中,它仍然顽强存在着。此理,从弗洛伊德的观点看可作如是说:在西方人的潜意识中,有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情结”。从荣格的观点看可作如是说:在西方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有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冰原原型”。此“情结”或“原型”的反应症状,就是所谓的卡夫卡“痛苦主题”:对文明的大光明前景,既无限地渴望,又无比地恐惧;对自己精神中那座斯堪的纳维亚冰原,西方人虽然一再谈论它的“解冻”,但事实上又深深留恋着它。两极相通,否定之否定。在大光明的20世纪表现得最强烈的西方高级知识分子的一切怀旧情绪,最深刻处,都指向冰期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明白了这一点,诸多现代西方文化之迷就迎刃而解了:  
&&& 在大光明的现代西方文明正在到来的前夕,当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之口声称“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的时候,他所恐惧的,正是与大光明一起到来的文明垃圾——“污浊的瘴气”——的大量出现。而哈姆莱特之所以质问奥菲利亚“你贞洁吗”并且因自知不能得到肯定回答(潜意识中的哈姆莱特,前冰期时的动物本能使他本身就不“贞洁”)而发出“人类不能使我发生兴趣;不,女人也不能使我发生兴趣”,这种把贞洁看得至高无上的价值观,正来源于冰期冰原(人类的贞洁观念,来源于地球上最“贞洁”的物象——冰雪。因此,受冰雪熏习重的北方民族,最看重贞洁;不受冰雪熏习的南方民族,最不在乎贞洁。此理,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动物:所有动物中,以企鹅、天鹅、大雁等高纬度地带的寒带鸟最为贞洁)。  
《城堡》一开篇,卡夫卡就制造了一种冰期般的阴冷氛围,从而把人们的意绪引到冰期时代:  
K到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冈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亮光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  
这个以没有尽头的雪原和没有尽头的雪夜为背景的空幻冷漠的梦魇般的城堡,其“原型”,正是西方民族潜意识中那个斯堪的纳维亚冰原。而卡夫卡作品的真谛,亦即他作品中那种无法解除的梦魇气氛和痛苦主题的由来,正在对此原型的执着不舍。正是这一点,构成卡夫卡作品的积极方面:通过阴冷到极点的卡夫卡的作品,西方民族唤醒了对于冰期时代的模糊记忆,从而能够从这个角度反思后冰期时代以来的全部西方文明。  
&&& 荒诞派戏剧,正是这种反思的结果。尤奈斯库说:“荒诞是指……人与自己的宗教的、形而上的、先验的根基隔绝了。”这“先验的根基”,正是光明热动的西方现代文明赖以生成的阴冷寂静的斯堪的纳维亚冰原,它促使西方人追求大光明。当大光明时代到来的时候,西方人在光明随时在身边的日常生活的显意识层面,早已忘却了此根基;但在潜意识深处,它依然存在。贝克特戏剧《等待戈多》中的那位“幸运儿”,象征着的,正是保存着此根基的潜意识。剧中的幸运儿,就其头脑而言,可说是诞生于冰期时代的“人类思想家始祖”;就其外貌而言,一如冰期时代一位全息着西方文明全部密码的老巫师。这位人类思想家始祖,这位老巫师,命中注定挡不住现代工业文明巫师们的神力,被现代巫师们用工业大神咒从冰期时代呼唤出来,拉到灯光耀眼的现代化舞台上站着,以供人们像看什么古老物种样任意观赏,并且在一声“思想,猪!”的喝斥声中开始了他那令人类一切思想家们悲哀、愤怒、难堪到极点的“思想表演”。此外,这位幸运儿,又是一具以追求光明为己任,文明伊始开始发显,而到了大光明的20世纪,就把自己的寒性地缘种因(内容)发显净尽从而精白不存、只剩一具臭皮囊的西方文明的种皮腐壳。剧中,与幸运儿相对的是天天凑在一起唠唠叨叨、做些无聊动作、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又故作愉快状“寻找快乐”、互以“迪迪”和“戈戈”相称的老瘪三式的两位世俗人物。幸运儿与他们的对立,正是冰期潜意识与现代显意识、斯堪的纳维亚冰原与“如果继续燃烧毫无疑问将使穹苍着火也就是说将地狱炸上天去”(《等待戈多》中幸运儿“思想”时的台词)的“火焰”亦即以能源为动力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对立。这种对立,构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如此“荒诞”局面:“有一位胡子雪雪白的上帝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确确实实存在他在神圣的冷漠神圣的疯狂神圣的喑哑的高处深深爱着我们……时间将会揭示他像神圣的密兰达一样和人们一起忍受痛苦……”(幸运儿“思想”时的台词)——的确,如此惊心动魄的台词,正如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贝克特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的那样:“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岂但如此,它甚至远在希腊悲剧之上:纯净高古如冰期冰雪,“净化作用”,希腊悲剧岂能与之比!这里,幸运儿说的“胡子雪雪白的上帝”,正是西方民族潜意识中的“斯堪的纳维亚冰山大神”。而为“迪迪”、“戈戈”两位老瘪三所百般等待的“戈多先生”,正是为这位冰山大神充当海德格尔说的“技术白昼”守夜人的幸运儿;只不过正如古代盼望救世主降临的犹太人的不仅不认骑着一头毛驴进入耶路撒冷的耶稣就是救世主,而且还把他处死一样,“迪迪”、“戈戈”两位老瘪三之于幸运儿,不仅不认他就是自己等待的戈多先生,反而对其百般戏弄。此所谓狗咬吕洞宾,不识真人。  
&&& 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一文中说:“技术的本质只是慢慢地进入白昼。这个白昼就是变成了只是技术的白昼的世界黑夜。这个白昼是最短的白昼。一个唯一的没有尽头的冬天就用这个白昼来进行威胁……美妙事物脱身而去。世界变为不美妙了。”“白昼”、“黑夜”、“没有尽头的冬天”云云,充满着双关的隐喻和象征,然而意思只有一个:现代西方文明,这大光明的技术的白昼,正在把西方民族强壮的寒性地缘种因从而把西方文明的根基侵蚀燃尽。这里,海德格尔思想上那深度难以测量的怀旧情绪,指向的,正是冰期时代那个“没有尽头的冬天”。  
不惜以一场世界战火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文明全部摧毁,以求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形上世界的希特勒,内心神往的那个为古代雅利安族所共同崇拜的位于寒冷的北极天的古老的“苍天神”,其形下诞生地,正是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汤因比:“神总是生根于一个特殊教区的泥土中”)。而希特勒本人那种即使“穹苍着火”也冷如冰山的性格,正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冰山;也唯有这种阴到极点的冰山样的性格,才对阳到极点的世界性战火如此痴迷,从而有兴趣、胆量和能力点燃一场能“使穹苍着火也就是说将地狱炸上天去”的世界战火。当然,在这场战火中,“死得其所”、“视死如归”的希特勒,他的所归,正是冰期时代那座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冰山(希特勒及其党徒之所以对中国的雪域高原西藏有着特殊的神秘兴趣,原因亦在此)。【脚注:专门描写青少年时代的希特勒的长篇小说《林中城堡》作者、美国小说家诺曼·梅勒说:“希特勒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力。对我来说,唯一的回答就是恶魔的存在。”(《参考消息》 日 第6版 )这种在“希特勒现象”上持有的非理性主义的观点态度,不自觉地构成了一种对希特勒的辩护。同理,今日世界,某些自以为理性的人们,很不喜欢对“希特勒现象”作理性主义解释,以为这样做就是在为纳粹辩护。其实,为纳粹辩护的不是对纳粹现象作理性主义解释的人们,而是对此现象拒绝作理性主义解释的人们。不错,希特勒代表的德国纳粹,是一帮蔑视人类理性的神秘主义者,然而,理性的人们之所以是理性的人们,恰恰在于他不能因为希特勒们的不尊重和信任人类理性就拒绝对“希特勒现象”作理性主义解释,如果这样,岂不与希特勒们站在了同样的非理性主义观点立场上?须知:人类理性如果无能对“希特勒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该现象就会永远是个因人类猜不出它的迷底而随时准备吃人的斯芬克斯样的怪物,一旦人类理性对其作出合理解释,“希特勒现象”就会像遇到俄狄甫斯的斯芬克斯那样,轰然一声滾入万丈深渊,从此不再危害人类。】  
八& 现代大众热性世俗文化  
&&& 与莎士比亚、卡夫卡、贝克特等寻根寻本的思想文化大师们对西方文明之根的执着相反,大光明的20世纪,西方大众感兴趣的则是幸运儿嘴里喷薄而出的各式各样的热性世俗玩艺儿:“……不知什么原因尽管体育运动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展如网球足球田径车赛游泳飞行划船骑马滑翔溜冰各式各样的网球各种各样致人死命的飞行运动各式各样的秋天夏天冬天网球各种各样的曲棍球盘尼西林和代用品……但人类还是要萎缩……”  
对此大众世俗玩艺儿,汤因比忧心忡忡地写道:  
我们的年轻一代对于采取传统的西方办法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失去了兴趣,因此就把这种风格随手抛弃了。我们坚决地把我们的前辈所熟悉的那些大师们从感情上驱逐出去了;然后正当我们陶醉在我们自己所创造的精神真空里的时候,有一种来自热带非洲的音乐、舞蹈和雕塑的精神和一种冒充的拜占庭绘画和浮雕精神结成了罪恶的联盟,侵入了这一座打扫干净了的装潢得很美丽的屋宇。……我们的才能降低到了极度贫乏苍白无力的水平,抓住了达荷美和贝宁的疯狂而原始的艺术,把它们看成是荒野里的珍肴,这不啻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承认了我们的忘本罪行。我们现在放弃了我们的传统艺术技巧显然是我们西方文明的某种精神衰老现象。【汤因比《历史研究》中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 对此“精神衰老现象”,这里从人性角度,也评说几句:  
&&& 一般说来,人性乃动物性与神性的结合。然而,人身上的神性,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因为老是思念天上的光明形成的;人身上的动物性,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老想躺在地面吸取地阴以求“凉快”形成的。因此,气候炎热的南方民族,身上的动物性就高于气候寒冷的北方民族;气候寒冷的北方民族,身上的神性就高于气候炎热的南方民族。同理,同一地区,能源不足、热量不足时,神性在人身上所占的比例就会增高;能源充足、热量充足时,动物性在人身上所占的比例也会增高。因此,人身上的神性与动物性比例,依人们所能享受到的热量的多少而定。此理,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早有论述:“从原来居住的总是一样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在一年中分成冬夏两季的地带后,就产生了新的需要:需要有住房和衣服来抵御寒冷和潮湿,需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活动,这就使人离开动物越来越远。”既然如此,反过来说,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如果热量多到寒冷不再对人的生活构成威胁的话,相反的转化过程又会发生:人离动物越来越近。这种情形,并非只是一种抽象可能性,现实中已经发生了。  
20世纪以来,由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寒冷的北方,到处布满人造的可由开关随时调控的温热小气候和光明。此时的北方人,事实上正在南方化。相应地,他们身上的动物性,正在压倒神性。君不见:在欧美,有崇高艺术的衰落;有不夜城、夜生活等热闹生活场景的火爆;有热性的非洲、南美艺术的入侵;有《哈利·波特》这类现代神话的风靡泛滥;【脚注:历史的动因是追求光明;追求光明的力度越大,历史感越强烈。近现代以来,人类追求光明的力度空前增大,历史感因之亦空前增强;相应地,人类历史中的主流民族,他们的思维模式,亦定格为重时间不重空间、重社会不重自然的历时性模式。受此模式支配,东西方一切神话学家及学术流派,都把这个观点当成不证自明的公理:神话是一种时间范畴中的社会历史现象,是童年期的人类幼稚但可爱的思想意识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此同步的人类的步入成年期,人类也就告别了自己的神话时代。其实,神话不仅是时间范畴中的社会历史现象,它还是空间范畴中的共时自然现象。从“时间范畴中的社会历史现象”方面说,它是北方寒冷民族追求光明的现实力量(生产力)还很弱小的“童年期”产物,它因此在北方寒冷民族那里,是一种历时性社会现象。从“空间范畴中的共时自然现象”方面说,它是光热过多因而光明追求力不强的南方热带民族热气腾腾的想象力的产物,它因此在南方热带民族那里,是一种共时性的恒常自然现象(例如印度,《罗摩衍那》时代以来至今,就从未告别过它的神话时代。因此,《哈利·波特》这类现代神话在当今西方社会的风靡泛滥,只是“20世纪以来,由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寒冷的北方,到处布满人造的可由开关随时调控的温热小气候和光明。此时的北方人,事实上正在南方化”论点的证明。因此,声称《哈利·波特》之类的现代神话“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这等论调,如果不是愚昧无知和商业炒作的话,就是像荷马时代希腊人看待世界的那种“人类童年期眼光”样地天真幼稚。此说如果成立,那么至今从未与神话时代告别过的诸多热带民族,就会是世界上智力最发达的民族了。】有“莱温斯基事件”的见怪不怪;有热带原始森林中才有的裸体族的大量出现。在俄罗斯,有城头变幻大王旗即红旗(它象征着人类对光明和“远大理想”的追求)换成三色旗的事变;有追求感官刺激的热带生活方式的流行;有冰清玉洁的白雪公主们的天鹅化飞蛾,从而飞蛾扑火般奔赴“阳光下的地盘”,在东南亚嫖客云集的热带公园公开展销自己的“玉体”。在中国,有热性的南方港台文化的大规模北侵;有听邓丽君那软绵绵的歌声听得迷醉的追星族的大量涌现;有欣赏金庸那热闹的“神奇功夫”胜于欣赏鲁迅那冷峻的批判理智的“金庸迷”的长盛不衰;有追求感官享受、不愿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的流行。而在全世界,则是北人流行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柏拉图式的恋爱、对爱情的忠贞纯情等制度和价值观,受到南方热带地区流行的一夫多妻制、性关系杂乱(卖淫、嫖娼、试婚、外遇、性成熟趋早因而性年龄趋小等)的无所不在的侵毁。  
总之,当今世界到处风靡犯贱的热性大众世俗文化,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工业能源的熏烘下,人离开自己的神性(精神性、思想性)越来越远,而离动物性越来越近;“脑筋急转弯”之类的玩艺儿,取代了真正的智慧与思想;本为人类导师的头脑冷静的思想家,这些真正的“酷者”,【脚注:当代汉语流行语“酷”,从英语cool来,意为“冷”;而在传统汉语中,“酷”从“酒”,而酒则是一种驱寒液体。因此,无论英语汉语,本真的“酷者”,都是性格冷静、寒性地缘种因强壮的尚冷不尚热者。】在以一帮假冒“酷者”为首的自称为“追星族”、“发烧友”的大众眼目中,形象一如《等待戈多》中的幸运儿!这种现象,甚至不是泛泛的在以往每一种文明的后期都会发生的“精神衰老”,而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危机。  
九& 地球变暖带来的人种-精神灾难  
&&& 然而,在人类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中,人造的可由开关随时作局部性调控的温热小气候和小光明,还不足以促使危机深化为文明的全面危机;只有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引起的非开关能随时调控的全球气候变暖,才能并且必定促使危机深化为文明的全面危机。  
&&& 正如人的生命和活动能力是食物提供的一样,工业的存在和发展,舍能源就不可能。正如人在生命活动中消耗掉的能量以二氧化碳形式排除体外存在于空气中一样,工业运作时主要使用的矿物能源(占全部所用能源的97%以上)消耗后也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在空气中。20世纪以来,人类追求光明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矿物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从一百年前的百万分之二百九十三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的百万分之三百三十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结果,是使地球气温上升的温室效应。有人估算,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按照目前增速增加的话,那么每隔十年全球平均气温就要上升 0.3C 0,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 5C 0。【参看:上海科技出版社《生态与我们》】然而,常识和科学研究结果告诉人们:只要地球气温上升得使夏天融化的雪比冬天下的雪稍多一点,就足以使包括最近1万年以来的气候在内的第四纪冰期终止;只要全球气温比现在升高 3.5C 0,就会使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在几百年内融化。至于这种融化带来的种种环境后果,这里不想再说,因为这个问题,人们已经谈得太多了。  
&&& 这里要谈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精神后果或者说精神灾难?正如不讲唯物主义,世界上任何问题也谈论不清一样,不讲气候变暖的精神后果,任何环境后果都不会取得一致意见。这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才真正看重精神;而把“精神”挂在嘴上的唯心主义,恰恰是精神的罪人。此理,请看以下分说:  
&&& 当今的国际学术界,最重大、最容易引起激烈争论的学术问题,恐怕无过于气候变暖问题了。这是一个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的全球环境问题。迄今为止,争论的内容,都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多,是否一定导致全球气温的增高?全球气温的增高,是否导致第四纪冰期的终止和全球性的环境灾难?此灾难,是坏事还是好事?如果是坏事,人类能够在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前提下战胜这一灾难吗?争论中,正方与反方,自然形成。正方为环境保护主义者,反方姑且称之为“温室气体无害论者”。然而,就目前看,这样一场意义无比重大的争论,事实上已陷入这样一种僵持局面:  
&尽管有利于正方的论据越来越多,正方自己也有渐渐得胜之感,可又感觉到如果不在某一关键部位给反方以有力一击的话,论据再多,都不能使反方就范。可这一关键部位在哪儿,又不知道。于是,正方只好加大可能的环境灾难的渲染力度,以为把此灾害说得越恐怖对自己就越有利。反方呢,嘴上不说,内心却有一种绅士托尔斯泰式“他在吓唬我,我可不怕”从容,而使正方去扮演安德烈夫式小市民代言人角色。【脚注:“列昂尼德·安德烈夫描写了小市民的恶梦似的可怕的现实和可怕的思想意识,并极力将绝望的小市民这种可怕的状态弄到引起恐怖的地步。他似乎要说:既然我们小市民恐怖得发出哀号,那末你们也同我们一起哀号吧。而绅士托尔斯泰论及安德烈夫时却说:他在吓唬我,我可不怕,——于是把他的书搁到一边去了。”(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9页)】对此,正方当然不会善罢干休,但似乎也想不出什么高招。  
&&& 现在的问题在于:对环境问题坚持不放的正方,如何打破这种僵局?  
&&& 回答是:把争论上升到哲学高度,以唯物论的决定论反击反方唯心论的自由意志论。须知:反方的“关键部位”,正在它那唯心主义的自由意志;而正方自己说一千、道一万,意思无非是说:环境对人具有不可抗拒的决定作用,一旦环境灾难到了某一个度,人本事再大也无力回天吗?。这不说明,自己属于唯物论的环境决定论吗?为什么要羞于承认这一点呢?  
&&& 那么,为什么又说反方的关键部位在唯心主义的自由意志呢?  
&&& 答曰:一切的温室气体无害论者,他们那托尔斯泰式的从容,都根源于内心深处这样一种哲学世界观层面的终极自信:在不受限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过程中,最坏的结果,无非是第四纪冰期的结束、地球上的冰雪的全部融化。然而,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变化引起的灾难,能与第四纪冰期带来的灾难比吗?可在第四纪冰期的大灾难中,人类不是反而更加受到锻炼、变得更强大了吗?新的全球变暖灾难,又能把人类怎么样?请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凭着人类的聪明才智(自由意志),到时候,人类一定能够战胜气候变暖带来的种种灾难,犯不着杞人忧天地见到点“灾难”的蛛丝马迹,就在那里大喊大叫,这很幼稚;不,简直就是无大见识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市民心态!诸位,这里无事,一切正常,请各就各位,该做什么做什么,用不着理睬这帮小市民般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 的确,在如此具有大家风范的“高明”、“有力”的见解面前,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还能说什么呢?自己的一切见解,与其相比,不是相形见绌了吗?  
&&& 然而,此见解真的高明有力吗?非也!即使真的有力,那么正如力量无比的阿喀琉斯一样,此见解正有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即致命处,这就是它的自信、它的乐观主义、它的“大家风范”得以建立的那个哲学前提:人类的聪明才智即自由意志是无条件的。  
&&& 的确,正如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中那位神射手羿的因有一粒“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而不担心地面动物的被自己射个精光一样,一切温室气体无害论者,都相信自己有一粒到时一定能使自己从种种环境灾难中脱身而出的“金丹”——自由意志。  
&&& 然而,正如道士送的金丹终究不能使羿夫妻升华为令人羡慕的一对天神一样,自由意志,并不能帮助温室气体无害论者们从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环境灾难中脱身;不但如此,冰期消失引起的环境灾难,还将使得自由意志本身与冰期一道从地球和人类身上彻底消失。个中道理无它:自由意志乃包括目前气候在内的第四纪冰期的气候的产物。  
&&& 的确,正如本书前面章节一再指出的那样,自由意志或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什么超时空的唯心主义精灵,而是在地球这一特殊空间和第四纪冰期这一特殊时间范围内产生的精神现象,因而地球之外无此现象,第四纪冰期之外也无此现象;如果冰期消失,它必消失。固然,它曾“帮助”人类克服了第四纪冰期的寒冷,但它不是自外于人和自外于第四纪冰期的独立力量,而是在第四纪冰期中诞生的人的本已力量。在“自由意志”、“人”、“第四纪冰期”三者关系中,自由意志依附于人身,人身依附于第四纪冰期。因此,自由意志中的自由,是在第四纪冰期气候规定下的自由;意志,是第四纪冰期气候给予的意志。因此,自由意志的价值取向,就得以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千方百计爱护为准则。须知:如果冰期消失,地球上的人们不再受到冰雪的熏陶,在此气候条件下,即使种种环境灾难使得人类“因祸得福”地得到了因人口锐减而来的人均生存空间的扩大好处,即使由于遗传的力量,人类身上的寒性地缘种因暂时还会发挥一定作用,从而使得人类暂时还能显示一下自己的自由意志;但是,此寒性地缘种因,必呈日趋弱化消失之势。在此情形下,尽管扩大的人均生存空间使得人类的自由比现在更有保障,但因得不到寒气的冷凝,人的性格将无“格”可言,人将混散成“滥人”,人将不是人而是“混胀东西”,人的头脑将全部成为热昏型的、感觉型的,毫无理智、意志力可言,寒性地缘种因将从人身上退尽,人种将退化。在此情形下,怎能保证自由意志还能像它在第四纪冰期的气候条件下那样“帮助”人类战胜种种的环境灾难!不错,在此情形下,自由意志中的自由,将更自由,但意志却荡然无存;而没有意志的自由,不过是动物式的自由而已!  
&&& 的确,事到如今,人类该清清楚楚地明白并且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人类的一切本领,我们的精神力量,我们的自由意志,都不是自己自主产生的,都不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更不是什么不可知晓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给予的,而是大自然中的第四纪冰期以来的寒冷气候给予的;如果我们改变了这样的气候,我们犯下的,就不只是违反自然罪,而是最严重的反人类罪。  
十& 文明危机根源在文明动因本身  
&&& 黑格尔指出:“一切知识、学问、科学甚至于行为,除了把内在的潜在的性能加以发挥、并使它客观化其自身以外,就没有别的目的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页】  
&&& 在本书中,我们一再指出:人类文明,这“一切知识、学问、科学甚至于行为”的总合,其“潜在的性能”或者说“种子”、“内应力”,是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熏习成的。既然如此,那么,就像冰期的大冰盖把斯堪的纳维亚地壳压沉下去,该冰盖消失后,该地壳又将朝着前冰期时代原有海拔高度这一先在目标作恢复性上升一样,作为对冰期寒冷气候这一刺激力作应激反响或反弹的人类文明,它的反弹极限、它的最高目标、它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状态,就是恢复到伊甸园式的前冰期时代具有的热量平衡态去。伊甸园,作为一种“艺术虚构”,现实中的原型,就是人类未诞生的前冰期时代。  
&&& 然而,从辩证的发展观点看,客观世界中的恢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终点之于起点、高级阶段之于低级阶段的否定之否定恢复。因此,人类文明的想要恢复前冰期时代的热量平衡态,就不是简单地对前冰期时代那种纯自然的无衣食之忧劳的动物式生活场景的重复,而是前冰期时代那种天然的热量平衡态与冰期以来要求于人的不劳动不得热量(衣食住等)的生活样式的结合。或者说,人类对以前冰期时代的气候为标准的“标准热量”的追求,只能通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社会性技术手段去实现;他所要求的标准热量,大凡一切自然性的不足量,都得通过人类自己发明的各种技术手段去补足。当然,这种以标准热量为足值的自然中的不足量或者说差额,又依纬度的高低而不同。大体说来,高纬地区,差额最大;中纬地区,差额次之;低纬地区,差额最小。因此,大体说来,人类对劳动以及劳动创造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亦依纬度的高低而不同:高纬地区,需求最大;中纬地区,需求次之;低纬地区,需求最小。然而,这又等于说:人类劳动和劳动创造的各种技术手段及生活消费,本质上不过是为地球补足冰期时代以来的气候与冰期前的气候之间的那个差额而已。这似乎太单调、太乏味、太不高尚;但从不是把人当成超自然的神,而是大道自然地把人当成自然一部分的科学的唯物论观点(“《熵:一种世界观》”作者的观点)看,道理正是如此。  
&&& 上述道理,似乎很平实,很正常。然而,此理,正蕴含着一个极不平常、极具危险性的真理:“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文明因追求光明和能源而生,也将因追求光明和能源而灭;正如生命当其诞生就意味着死亡,生命每生长一步就意味着向死亡目标走进一步一样,文明“明”一步(能源利用增长),就意味着“暗”一步(文明力减弱),而到大光明的目标实现时,恰恰在这大光明的时代,文明就进入大黑暗时代了。海德格尔所谓“技术的本质只是慢慢地进入白昼。这个白昼就是变成了只是技术的白昼的世界黑夜。这个白昼是最短的白昼。一个唯一的没有尽头的冬天就用这个白昼来进行威胁。美妙事物脱身而去,世界变得不美妙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那么,这个令人生出大恐惧的大光明的“白昼”,它的“光辉日出”时刻,标准是什么呢?  
&&& 答曰:作为追求光明和能源这一人类本质力量的最高体现和终极逻辑后果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光明——光明到足以使文明甚至人类在一场“使穹苍着火”的世界战火中彻底毁灭——的技术即核武器的发明,是这个“光辉日出时刻”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但考虑到核武器的使用带来的是核冬天效应而非地球增温效应,况且此一技术手段尚未逸出人类控制范围,因而以核武器的出现作为这一“光辉日出时刻”的标准,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模糊人们对最具实际意义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注意,这样,我们就必须说:  
&&& 这个令人生出大恐惧的大光明的“白昼”,它的“光辉日出”时刻,就是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到每年的全球降雪量不足以补足每年的全球冰雪融化量的程度。  
&&& 应该说,与核武器的出现同时,这个标准,现在已经达到了。这正是一切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们之所以20世纪以来会像荒野中的施洗约翰样反复呼叫“人类面临危机”、“文明面临危机”的原因所在!当然,由于还不明白危机的本质和根源,他们的呼叫,力度尚弱,甚至南辕北辙。比如《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作者、令人尊敬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就这样写道:“我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研究越深入,我就越加相信,这是一种内在危机的外在表现。我找不到更好的语词来描述这种内在的危机,那我就称之为‘精神危机’吧。”【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这里,戈尔先生还不明白:文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正在追求光明和能源这一文明的动因、人类的本性或本质力量本身。这样,戈尔先生提出的解除危机的种种思路、途径、方法,就不能给人一种抓住主要矛盾、问题集中的强烈印象和思想感召力,从而使得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既是所有环境问题中的主要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精神和人类文明前途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具有哲学高度的应有的突出。再如汤因比先生,他那抽象的、口号式的“创造性的神火”之说,不但不是解除危机的办法,反而是一种给危机火上加油的精神激励(当今世界到处风靡的所谓“励志教育”)。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汤先生这样写道:  
&&& 虽然据我所知,有十六个文明已经死了,另有九个已经在死亡的边缘,我们的这个第二十六个文明却不一定非服从命运的安排和统计数字的盲目计算不可。创造性的神火还在我们的身上暗暗地燃烧,如果我们托天之福能够把它点燃起来,那么天上的星宿也不能阻挠我们实现我们人类努力的目标。【《历史研究》 中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 无知者无畏。对于不知道文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的汤先生来说,“神火……燃烧……点燃”云云,这些应该忌讳的话,习惯性地张口就出,就不奇怪了。这里,自以为通过《浮士德》找到文明起源“玄机”的汤先生,其实还未读懂《浮士德》,因而尚不懂得《浮士德》揭示的文明生存与发展的如此内在矛盾:  
你残酷地把我推堕,残酷地  
推堕在这不确定的浮沉的人生。  
我当得向谁领教?何所遵循?  
我当得遵循我前番的猛进?  
哦!我们的努力,如同我们的烦闷,
&一样地阻碍着我们生长的前程。【《浮士德·第一部·夜》】  
&&&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  
&&& 答曰:从现在起,从大光明的文明目标已经过分达到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美国做起,落实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全体人类行动起来,制止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趋势,最终目标是使地球气温降到每年的冰雪融化量与每年的降雪补充量之间的平衡状态去。这是一个人类可以做到的技术性目标,因而文明的命运,并非不可逆转地就要向大黑暗深渊走去,而是可以永保光明的。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一技术手段之中;人类的自由意志,在此,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总之,大光明与大黑暗两极相通,文明要永远保持活力,要避免大黑暗结局,就得自觉与文明的大光明境地保持一种“歌未竟,东方白”(毛泽东诗词)距离——“罗马俱乐部”的核心理念,正在于此。这样,才能使自己时时处于一种阴阳交感、气象万千的生动活泼态势。【脚注:汉语中,文明之“明”,由纯阳的“日”字和纯阴的“月”字组成。这说明,在中国古人看来,纯阴固然不是文明,纯阳同样不是文明;只有阴阳交感,才生得出文明,才是文明。】正是:
但请那太阳呀就留在背后!  
岩隙飞迸的瀑布已系着双眸,
我愈看而兴会愈加浓厚。  
瀑布在层崖叠嶂上奔腾,  
成千成万的小流分头并进,  
向空中吹播成无数泡沫氤氲。  
那斑斓的虹彩多么变幻缤纷,  
对这奔流中注入辉煌的奇景, 
忽而显现分明,忽而弥散成云,  
向着周遭散布出清香的凉韵。
【《浮士德·第二部·风光明媚的地方》】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纬38度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