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抗洪视频年抗洪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位置: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C.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D.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主要考查你对&&成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多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例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易混易错成语: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内的字是别字,括号后的字是正字。A1、﹙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2、按﹙步﹚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3、﹙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B4、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5、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6、﹙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7、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8、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9、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10、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11、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12、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13、不落﹙巢﹚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C14、﹙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15、重蹈﹙复﹚覆辙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16、出奇﹙致﹚制胜制,取得。“制胜”,取胜。17、﹙穿﹚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F18、发﹙奋﹚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19、飞扬﹙拔﹚跋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20、分道扬﹙镖﹚镳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21、纷至﹙踏﹚沓来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G22、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23、各行其﹙事﹚是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24、攻城﹙掠﹚略地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25、﹙固﹚故步自封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26、骨﹙梗﹚鲠在喉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27、﹙鼓﹚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H29、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30、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31、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32、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33、﹙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J34、既往不﹙究﹚咎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35、﹙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36、竭泽而﹙鱼﹚渔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37、﹙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K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L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49、﹙留﹚流芳百世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M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成语褒贬辨别:常见问题:①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纠正广告中基于技巧误用、错用的成语;⑤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在运用上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能任意拆散变动,还要规范成语的写法,不能写错字。但是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丰富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辨别技巧:一、找反义词词语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因此通过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辨别是一个好方法。例如:聪明——愚蠢&&&& 勤奋——懒惰&&&& 勇敢——怯懦善良——凶恶&&&& 美好一一丑恶&&&& 纯洁——肮脏高尚——卑鄙&&&& 谦逊——傲慢通过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哪个是褒义词,哪个是贬义词。二、看同义词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 “深思熟虑”和“蓄谋已久”都表示经过长久深入的思考谋划,是同义词,但“深思熟虑”用于思考谋划做好事,是个褒义词;而“蓄谋已久”意在思考谋划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又如:揭发——告密&&&&&&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牺牲——完蛋&&&&&&& 团结——勾结&&& 鼓励——怂恿义正词严——强词夺理&&&&&&&&&& 神机妙算——诡计多端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三、造句辨析因为褒义词常用于赞扬好人,贬义词常用于形容坏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运用是否得当。一般需要造两个句子,一个用于形容好的方面,一个用于形容坏的方面。例1:守株待兔好的方面:1、警察叔叔蹲伏了三天两夜,守株待兔,终于将3名窃贼抓获。坏的方面:2、有的人整天只想着守株待兔,而不去努力进取,是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的。“守株待兔”用在敬业、正义的警察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它只能用来形容坏的方面,表示批评、贬斥,是个贬义词。例2:载歌载舞好的方面: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郑成功》)坏的方面:敌人侥幸打退了我军,他们载歌载舞,开心不已。在这里,“载歌载舞”形容人们打了胜仗后又唱歌又跳舞的情景是很恰当的,但用来形容敌人,显然不够恰当。所以“载歌载舞”是褒义词。成语之最: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一日三秋最昂贵的文章-一一字千金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最大的网--天罗地网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最细心的-一心一意、无微不至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最好的文章——文不加点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改头换面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最好的医生——手到病除 、起死回生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最大的嘴——口若悬河15分钟=1000元——一刻千金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8257739715166211241810728949159::新华网::
您的位置: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1998年9月28日电
10月8日,江泽民亲切会见全军抗洪抢险英模代表。新华社记者王健民摄&&&
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江泽民
同志们,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表现出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现在,这场斗争已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总结这次抗洪斗争取得的重要经验和重大成果,表彰在抗洪军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各条战线为抗洪抢险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向前进。
  现在,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科技工作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以及所有在第一线参加斗争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抗洪救灾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积极为灾区提供援助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界人士和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次抗洪期间,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以不同方式对我们表示了同情和支持,我代表中国政府,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为夺取这次抗洪抢险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向在这次洪灾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表示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我提议,大家起立,为他们默哀。
  今年入汛以来,由于气候异常,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雨量成倍增加,致使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长江发生继一九五四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八次洪峰,宜昌以下三百六十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长时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沙市江段曾出现四十五点二二米的高水位。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现三次洪峰。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坚决战胜这场洪水,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场重大斗争,也是对中国人民与天奋斗的勇气、信心和力量的一场严峻考验。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特别是受灾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来支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终于确保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的安全,确保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大成绩。
  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人民军队,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自己的英勇行动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篇章,这将作为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一个壮举载入史册。当代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以及各种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是世所罕见的!
  这次抗洪抢险的胜利,正以其巨大的力量,激励和鼓舞灾区人民排除万难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更加奋发地去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它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必将贯穿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历史过程。
  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党中央高度关注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直接指挥这场斗争,始终与抗洪军民心心相连,同舟共济。入汛以来,中央就一直密切注视气候的变化和江河的汛情,及时对全国抗洪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根据受到洪水威胁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央明确提出了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大规模动用人民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的重大决策。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发出总动员令,要求广大军民坚定信心,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充分准备,全面部署,果断指挥,科学调度,争取了防汛抗洪的主动。这些重大方针决策和部署,指导和保证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受灾省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和决策,加强对抗洪抢险的领导,全力以赴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奔赴现场,同广大军民一道顽强奋战。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出动三十余万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坚守荆江大堤到抢堵九江决口,从会战武汉三镇到防守洞庭湖区,从保卫大庆油田到决战哈尔滨,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巨,那里就有人民的子弟兵。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奋勇争先,用血肉之躯铸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有的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公安干警积极投入抗洪抢险,不畏艰苦,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为党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功勋。
  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主力军和真正英雄。在受到洪水威胁和袭击的各个地区,人民群众在惊涛骇浪面前没有惊惶失措,在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时刻没有悲观消沉,他们忍着悲痛更加斗志昂扬地迎战洪水。儿子牺牲了,父亲冲上来;丈夫殉职了,妻子顶上去。他们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保全局,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深入抗洪前线防疫治病,保证了抗洪军民的身体健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通讯、铁路、交通和其他战线的同志都把支持抗洪抢险当作首要任务,大力协同,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无私地大力支持第一线军民。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各级干部,十二亿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中国大地上涌动起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展现出全民族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们的党员和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我们的军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他们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革命队伍,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是保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柱石,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我们的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是任何困难、任何风险都压不垮的。
  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人曾经提出一个疑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会不会丢掉自己的光荣传统?中国人民还有没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还能不能保持自己的性质和宗旨?这次抗洪斗争的胜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再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人民解放军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队伍的政治本色没有变,中国人民坚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精神没有变。不仅现在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而且永远不能变。有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就可以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死与共的考验,风雨同舟的经历,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空前加强,全民族的大团结空前巩固。这种思想政治财富极为宝贵,我们要百倍珍惜,永远保持下去。
  这次抗洪胜利再一次说明,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忠诚地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我们党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去不断夺取胜利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号召力。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组织程度前所未有地加强和提高起来,从而也大大加强和提高了改造社会、开发自然的创造伟力。这些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新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顶住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冲击,捍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风险的重大考验。去年以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经济风险的重大考验。这次我们又抵御特大洪水的冲击,继续保持全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自然灾害风险的重大考验。我们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今后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
  这次抗洪胜利再一次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的业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凡是符合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都必然会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和自觉支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在这次抗洪斗争中,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做到了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集聚了气势磅礴的力量。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够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次抗洪胜利再一次说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够不断书写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史诗。同以往所有的历史性胜利一样,这次抗洪抢险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中国人民再一次显示出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宝贵精神,再一次展现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为此感到无比骄傲、无上光荣。全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胜利永远属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
  这次抗洪胜利再一次说明,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近二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全面跃上新的台阶,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的国家已经拥有比较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我们的人民焕发出更加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精神力量。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这样的硬仗,离开必胜的勇气和顽强的斗争,离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离开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打不了的。没有经过长期努力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要夺取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这次抗洪斗争的胜利,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和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学习和吸取国外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益经验,是我们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从千里长堤到首都北京,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沿海省市到边疆民族地区,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越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全国人民就越是充分显示出这种非凡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浊浪排空,惊涛击岸,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考验。这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更是英雄辈出的时刻。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高建成、吴良珠、胡继成、王占成、李长志、杨晓飞、陈申桃、包石头、宋波、董光琳、罗典苏、马殿圣等同志,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有了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中国人民就能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广大军民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终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越是情况危急,广大军民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有了这种勇气和毅力形成的雷霆万钧之势,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抗洪精神,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激励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今年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抗洪抢险的胜利,对进一步做好这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要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积极工作,开拓前进,努力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满怀信心地去实现今年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受灾地区首先要抓紧做好救灾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全面规划,做到生产和生活统筹、治标和治本结合、当前和长远兼顾,全面做好救灾工作,努力完成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任务。
  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当前的紧迫任务是保证受灾群众能够安全过冬。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全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疫,是取得救灾工作最后胜利的关键。要组织群众抢修水毁农田,尽快恢复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把农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工业生产的恢复中,要注意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调整结构,争取有新的提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统筹安排,使受灾群众早日重建美好的家园。
  全国各地都要大力支持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工作。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抗洪抢险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上一层楼。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必须引起全党和全国的高度重视。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防汛抗洪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深化对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以作出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这项工作很重要,必须抓紧进行。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这番话讲清了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同自然界的关系。历史的事实说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并不总是即时即刻就能全面把握它的。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过去没有认识的东西,今天可以被认识,今天没有认识的东西,将来可以被认识。问题是我们要善于做这项工作,自觉去认识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利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搞得更好,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防范抵御自然灾害的工作,组织和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对江河湖泊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不懈地修建防洪防涝设施。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我们在这些方面长期积累的工作成果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还不高,在水利建设和综合治理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洪涝灾害频频威胁着沿江沿湖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深思考。今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以改进,使我们的防范抗御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以利更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加强水利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中央对进一步做好生态保护和水利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国务院已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抓紧安排,确保落实。重点是要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江河湖泊,加强防洪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总之,要通过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防洪抗灾的能力。
  同志们,朋友们,
  在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团结奋斗,从根本上掌握了自己的历史命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光辉业绩。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争取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
推荐给朋友: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八抗洪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