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状元新建二中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今日精彩推荐
查看: 15475|回复: 2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4 小时威 望3127 经 验664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主题精华32积分6642帖子
万家金领, 积分 66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高山上的羊 于
15:47 编辑 安徽文科状元 安徽高考状元 安徽状元分数 安徽理科状元 理科状元分数2013年安徽文科和理科的最高分分别是多少?2013年安徽文科和理科的最高分分别是多少?2013年安徽文科和理科的最高分分别是多少?安徽2013高考状元6月24日揭晓!盘点历届高考状元。就在今天就可以揭晓2013安徽高考状元!最新消息:
安徽文科状元 安徽高考状元 安徽状元分数 安徽理科状元 理科状元分数安徽文科状元 安徽高考状元 安徽状元分数 安徽理科状元 理科状元分数安徽文科状元 安徽高考状元 安徽状元分数 安徽理科状元 理科状元分数看了这个帖子:综合上述:合肥一中作为历届诞生安徽高考状元最多的学校之一,虽然近几年鲜有状元出
现,但长久保存下来的实力仍值得肯定,自己是2013年安徽高考诞生状元,几率最大的学校之一。而六安一中同样在历年之中,状元几率较高;淮北一中连续两
年产生高考文科状元,今年兴许会保持“三连冠”的佳绩!因此,本人大胆预测,2013年安徽高考状元应该会出自以下学校:
合肥一中!六安一中!淮北一中!{:4_142:}我只能说,骚年你还太年轻了。我的预测是合肥一中肯定不在,8中或6中或有可能,淮北一中可能性较大!2003年—2012年,安徽省历年文理科高考状元的名单,他们各自的状元成绩,以及分别出自哪些高校吧:
文科状元;高考成绩;出自 理科状元;高考成绩;出自 2012 倪惠;高考成绩:671;出自:淮北一中 丁雅琦;高考成绩:704;出自:芜湖一中 2011 丁洁;高考成绩:646;出自:淮北一中 张泽;高考成绩:699;出自:蚌埠二中 2010 陈蓓;高考成绩:666;出自:寿县一中 张浩源;高考成绩:701;出自:泗县第二中学 2009 葛严蔚、桂程;高考成绩:638;出自:合肥八中、淮南二中 陈硕嵩;高考成绩:706;出自:合肥168中学 2008 王晓涛;高考成绩:653;出自:太和一中 张凤逸;高考成绩:708;出自:铜陵一中 2007 司玉洁;高考成绩:643;出自:合肥一中 吴羽菲;高考成绩:709;出自:休宁中学 2006 曹姗;高考成绩:678;出自:合肥一中 张晨光;高考成绩:703;出自:六安一中 2005 赵雪、余子宜;高考成绩:651;出自:淮南一中、贵池一中 耿泉;高考成绩:688;出自:灵璧一中 2004 陈铭;高考成绩:681;出自:南陵县一中 涂昊;高考成绩:720;出自:合肥一中 2003 李原草;高考成绩:632;出自:六安一中 张伟;高考成绩:684;出自:安庆一中 其他阅读推荐:
2013安徽高考状元相关帖: 2013安徽高考分数线相关帖:2013安徽高考分数查询相关帖: 2013安徽高招信息相关帖:2013安徽高考分数相关帖文: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8 小时威 望3 经 验44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主题精华0积分3帖子
万家居民,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7 积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4 小时威 望3127 经 验664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主题精华32积分6642帖子
万家金领, 积分 66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8 积分
013年安徽文科和理科的最高分分别是多少?
--------------------------------------------------------------------------------
2013安徽高考成绩查询方式
安徽省考生可通过安徽教育网、安徽招生考试网、安徽教育资源网和168声讯台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
年安徽高考状元分数一览:
2012年安徽省高考状元
文科头名:倪慧(淮北一中),高考成绩671 理科头名:丁雅琦(芜湖一中),高考成绩704
&2011年安徽省高考状元
文科头名:丁洁(淮北一中),高考成绩646 理科头名:张泽(蚌埠二中),高考成绩699
2010年安徽高考状元分数:
全省文史类考生最高分为666分,600分以上的考生为2048人,理工类考生最高分为701分,600分以上的考生为12338人。
2009年安徽高考状元分数:
年全省文史类最高分638分(包括含政策加分和不含政策加分),理工类最高分706分(含政策加分),699分(不含政策加分)。文史类600分以上158人,理工类600分以上17211人。
2008年安徽高考状元分数:
安徽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53分 ,安徽文科状元高考成绩:708分(考分698+享受加10分)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前往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切换至邮箱注册
验证码输入有误
密码需至少6个字符
2次输入密码需一致
我已经看过并同意遵守请先勾选服务条款
直接登录&&
|切换至手机快速注册
验证码不正确
我已经看过并同意遵守请先勾选服务条款
直接登录&&
昨天去姑姑家吃饭。饭后姑姑拿了两个橙出来做饭后水果。本来我们都在聊天,看见姑姑不仅拿了一把水果刀还拿了个勺,于是我就好奇的瞄了一眼。姑姑剥橙的方法瞬时惊呆小伙伴们呀。方法偷师到啦,so easy~我们学校2013届高考最高分是多少啊_常州三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66贴子:
我们学校2013届高考最高分是多少啊收藏
如题,求教。
1楼 22:47&|
相关的贴子51645253相关的图贴
问的有水准
小心查水表
2楼 23:56&|来自
开门,查水表
收起回复3楼 06:53&|来自
4楼 10:43&|来自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常州三中“的信息,请&或2013 年高考状元业余爱好广泛也看电视打网游,是我们素质教育开花结果了吗?
以前的高考状元大都是那种家庭贫困、勤奋刻苦的学生,让人们在羡慕的同时感到励志和正能量。可是今年……&img src=&/e225ba7df3f2c06f820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225ba7df3f2c06f8201_r.jpg&&&br&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已经很完善了么?
以前的高考状元大都是那种家庭贫困、勤奋刻苦的学生,让人们在羡慕的同时感到励志和正能量。可是今年………
按票数排序
363 个回答
这叫抓不住重点吧,他们能成为状元,不是因为他们爱玩。就像比尔盖茨能成为首富不是因为他大学退学,郭敬明能成功不是因为他矮,周杰伦写歌厉害不是因为他不穿内裤……可是公众就是喜欢这些名人的“花边”、琐事。当然,想要学习效率高,劳逸结合是必须的。
虽然没当上状元,但成绩很接近状元的,匿名来一个政治不正确的回答。从小成绩就不错,从来不补习,也没怎么拼命学习,每天回家看电视看报纸看小说玩游戏。认识的不少和我成绩类似的人其实也差不多。于是就有同学的家长问我:到底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呀?教教我们家XX,他那么努力,补了那么多课,做了那么多题,成绩还是上不去,老师说就是学习方法不太好。这个问题问了我好多次。我每次都微笑地告诉这些同学家长,没什么学习方法啊,就是努力一点吧。于是那些家长心有不甘地再教训自己的小孩,哎,还是不够努力呀。可我心里早就知道答案了,而且这个答案是不会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智商差太多了。
高一到高二的时候,那时候的想法是成为一个CS职业玩家,每天中午午休时间2个小时,都是不吃饭在网吧里打线上CS比赛度过的。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组的战队在我们那个小城市叱咤风云。高三的时候,每天晚上10点下晚自习,回到家打1个小时的CS,然后做题到2点,睡觉。同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CS论坛CSchina的主版版主。与此同时,基本上高考前市面上所有的参考书全部做了一遍,在考前我在能买到的习题集上已经基本见不到陌生的题目了。最后全市理科第二。玩得好也是需要努力付出时间的不是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你能不能考上985,靠的是努力;你能不能当状元,这靠的是智商(或说天赋)。单纯靠努力能让普通人考上一本,但绝对不足以让你当状元,状元那种存在从来都不需要起早贪黑的,状元玩游戏这个事实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没有参考价值。我学习的时代就是亲眼看到状元怎么学习的,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普通人像他那样学习,绝对上不了一本。。。通过努力可以填平全省第一万名跟第一百名之间的差距,但无可能填平第一百名跟第一名之间的差距。因为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剩下那靠的绝不仅仅是努力就能解决的。
高考狀元和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以他們來考察高考制度是沒有意義的()。作爲媒體,標榜寒門名士是政治正確,展示高考狀元的娛樂活動則是另一種政治正確。學霸之間會有天賦或物質條件的差異,但那些在學習中表現出衆的人,一定是愛好學習的人。不僅僅是課程內容,課外的東西他們也有相當的熱情去學習。有可能是出於自己愛好,也有可能是家庭氛圍培養,這不是重點。在我看來,是否熱愛學習、是否樂於自我教育,纔是優秀人才與普通人之間最重要的差異,也是最不易彌補的差距。素質教育反而與高考狀元沒有任何關係。不要把所有的重點都放到高考上,投資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給予大學更高的自由度,轉變唯高考論的風氣,能夠持續穩定地按照合理的比例培養出能滿足各種崗位需求的人才,纔是素質教育的體現。
说实话,不是素质教育开花,是高考技巧性的东西太多!高中基本不听老师讲课,尤其是高三,自己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那个角,想睡觉就睡觉,想学习就学习,想学哪门就学哪门,管老师讲的啥。具体说一说技巧性的东西吧。因为没听老师讲课,所以基本都是自学了。高三时文科,但是其实我是没有课本的。我觉得也用不着。先说英语,你看下英语卷子,简单来说分三部分吧,选择,阅读,作文,选择题是基础,随便拿一本复习资料,把他前面讲的十几个专题的讲义背一背,选择就真的没有问题了。阅读是词汇量与语感,高中就3500词,自己背完就可以了,刚开始我英语比较差,于是高三十月份的时候把,专门挑了一个月背单词,那一个月什么作业都不做,课也不听,就背单词,基本一星期背一遍,一个月下来,3500词就滚瓜烂熟了,以后就不用管单词了,考试前花一个小时基本又可以把单词从头到尾过一遍。然后语感每天念上一小时高考的阅读题,念上一星期可能就有效果了。作文,背一些好开头,结尾是很简单的。有些人说还有完型,完型不就是阅读与选择的结合体吗,那两个做好了,完型就有了。英语就这么简单,他对提高分数很有用,但是对你的能力提高有用吗?基本没有,这就是考试的技巧。当然还有许多做选择,完型,阅读的小技巧,在这里就不说了。然后说说语文吧,一样的道理,考什么就学什么呗。先说最大头的作文吧,作文时有模板的,不是你们想的那种简单的模板。我高三一年都用的是模板写作文,这样的模板很难找的,模板把整个框架都给你弄好了,他告诉你题目怎么起,然后第一段写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大概多少字,你直接把句子往上套就可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不过写的文章真的好啊,我以前没有文采,写作文自己都觉得不好,自从用了模板作文,写下来真实美啊,每次分还挺高。然后就是阅读题,文言文,诗词鉴赏,病句,成语了,这些技巧性都是很强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数学肯定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了,说实话,有许多人问我数学怎么学,我也在想我怎么学。但是我怎么知道数学怎么学啊,我怎么知道题怎么做啊,我又不听老师讲课,遇到题,直接往下写就有答案了,我怎么知道遇到题要先想什么啊!不过,后来给我前面的女生补课(不收钱),也总结出一些技巧,她成绩很差,我们班倒数第一,我就给他说,你不用听老师讲课了,听了也是白听,你按照我说的做吧。想学好数学的可以听一下,以新课标为例,一共12道选择,4道填空,6道大题,好像是这样吧。12道选择题出题都是有规律的,不知道你们看多高考数学大纲吗,选择一共16道类型,他就是从这里面出。第一道基本是集合,你看下所有往年高考的集合题,相当简单啊,是送分啊,白痴都能答对是不是,用在那上面浪费时间吗?不用!好吧,5分到手了,第二道是复数,复数知识点就四个公式加一个共轭复数,做上几道题,你基本就全掌握了,还用担心啥吗?10分到手了。后面是什么题型忘了,不过我当年就是这么分析,不是像课本那样一章一章过,直接拿卷子一分一分过,你全部这样分析下来,很有用的,对你思维的宏观掌握是相当有用的,这样下来数学还担心个毛 啊。你不会分析可以找我啊。不过最后数学考砸了,哈哈理综不知道,文综那小三科一样的道理。历史基本已经不考课本了,有些题的答案甚至与课本知识点相反!都是看材料答题啊,技巧性东西很多,比如看题怎么问了,如果问反应了什么本质,直接找那个最深奥的答案,想都不用想,就算有时候你觉得这个答案是错的也要选,屡试不爽啊!如果问图表说明了什么,不要想那么多,图表上能反应啥就选啥,想多了你觉得对,其实是错,图表就没反应嘛!政治和地理的逻辑性是相当强的,现在大一块毕业了,不看课本我都能把四本书讲下来,而且技巧也是相当多啊,政治的思维要严谨,所以出题也是严谨的,不像历史,选择题,我记得12年高考,我是三分钟做完12道政治选择题的,你们可能不信,不过我说了方法你们自己试试。不要看题,直接看答案或者只看题问什么,四个选项很多都是三个逻辑就是是错的,一个对的,所以看题干啥,完全没必要,这会节省多少时间啊!而且我选择题是全对的。我做政治选择题只要能用这种方法就用这种方法,一般来说一套题80%都可以,12年高考基本都可以啊。大题也是有技巧的,就不多说了,地理也懒得说,否则又是一大堆。有时候考两天试,第一天考完我绝大多数就去网吧,有时候晚上还通宵。有啥影响?没觉得。所以不是素质教育开了花,是高考出了问题。虽然高考考砸了,不过最后还是走了重本了。我觉得走哪无所谓,又不靠这个吃饭,我要创业,所以在哪差不多,关键是靠自己。---------------------------------------------------------------------------------------------------------------------------------------看见有些同学要,我就发上来吧。以下加粗为模板。这是我高三用了一年的,我是新课标卷的,会以去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写。题目:议论文式的题目。上篇已经有介绍不多说,不过要能带进去这样一句话:因为+题目意思是要念得很通顺。我当年写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带进去很通顺,关于为什么要这样,等下你们就知道了。第一段:问三个为什么。不管,什么作文题,都问三个问什么。第一个为什么与材料相关(这就相当与联系了材料),剩下两个找社会的例子升华一下。我当年写的是(我记不清了,大概是):为什么材料中的小女孩能够安全返航?为什么前苏联宇航员叶夫列克斯基(谁能记住人名,我高考就是编的一个挺像苏联人的名字)由于一个小数点的错误而坠落大洋?为什么神州飞船飞行165次(大概是,我也记得不清,老师当然也不怎么清楚了,而且谁还思考这些数字呢,随便编,不要太离谱)而能次次成功。(当时应该用的是一个成语)(第一段占用四行左右)第二段:因为+题目。、(直接套模板)。因为细节决定成败!(知道起题目的意思了吧,这段是论点,点名论点)(占一行到两行)第三四段用排比。如果想用三个,可以把五段加进去。三个排比是要逐渐升华的。第三段:“题目”+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自己编一段话,要像外国人说的,并且与题目相关,老师肯定听过卡耐基这个人,但是说没说这个话,他肯定不知道,所以就自己编了”。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自己编一些话,尽量优美,千万不要长,两三行叙述完就可以”。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什么”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第三段的模板,直接套句子就可以,写完在十行左右)下面说下我写的。细节决定成败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真正决定一个男人未来的不是他的雄心壮志,而是他所拥有的一颗足够细心的心”(当然是编的了)。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不细心,那么他将会遗漏很多有用的东西,错过很多机会,这些足以阻碍你去成功(好像当时不是这句话,忘了)。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细心是必不可少的。第四段;“题目”+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前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强大,就必须学会“自己写”,否则是不行的。’在国际社会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举两三个例子,每个一句话”,由此可见,一个民族要想在国际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自己写”是必须的。(写完基本到有半部分二三行左右)第五段:(想写写,我当时没写,加上第五段,最后可能就整个卷子写满了,不加第五段,基本刚好超800线两三行,是比较好的。)“题目”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不息的基础。剩下自己编吧,我高三一年用模板,没写过第五段。其实第五段是与第三段,第四段排在一起,升华的。先说个人,再说民族,再说人类社会,由小到大,逐渐升华。第六段:当然,“题目”并不是要我们“反面”。“题目”是“什么”,“反面”是“什么”,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这段是说明自己的辩证思维)自己写的:当然,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要我们死死抓着细节不放。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们在把握大局,规划好道路的基础上,注意细节,逐步积累,走向成功。而死死抓着细节不放则是不顾大局,钻牛角尖,是成功不了的。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我们要正确看待。第七段,举例子。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说明了细节决定成败。(接下来举几个上面没举过的例子,编也行,编的像点)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第八段:联系自身。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必须做到“自己写”。在生活中,我们要“自己写。”在学习中,我们要“自己写”。第九段:所以,“题目”。(联系开头)这样一篇文章可能现在大家看起来有点乱
但是你写出来看一下,读起来还是挺美的。逻辑结构,文采都有了。
这可能是媒体要给受众换心灵鸡汤的结果吧。这样一报,被报的孩子高兴,聪明啊,孩子的父母高兴,子女天份高啊,学校也高兴,我也没增加学生负担,素质教育好啊。只是这样一报,就让人起疑,哪会有这么整齐划一的,一状元,都是轻取。恐怕,现在的孩子们也被训练的很会说话了,即使说得不好,报道者把不想说的过滤掉,想说的多说点,也不费劲。只是我见到上学的孩子们,那书包依旧是沉甸甸的。让他们去吹吧。
唉,作为一个前省状元(并且周围的大学同学一大把状元),我觉得我还是有立场来一下这个题。经常看到媒体上对状元的过度渲染和模式化,哀家心很痛啊,马克一下,等忙完手上的工作再来。----------------------------------------------------------都这么多答案了!我还是答一下吧,也算对自己的一个反思。首先,高考状元是神?天天打游戏照样排第一?显然不是,我周围所有的状元,包括我自己,都是在高中付出过踏实努力的,虽然方式各自不同,比如有的人不爱听课,但人家自己在下面看书啊!比如有的人不爱做老师发的习题,但是人家做自己选的习题啊。当然,逃课是有的,不交作业是有的,晚上早睡啊偷懒啊拖延啊都是有的,但总的来说,是要顺着高中知识的脉络学过来的。每天真的“放浪形骸”的高考状元也学有吧,但那在状元中也是百里挑一了。第二,高考状元是高分低能书呆子?我不这么觉得。当然和很早就进入社会工作的人来说,学院气可能是重了些,做事也许没那么会变通,但这不是状元的特征,而是大部分在读大学的人的特征吧。所谓状元,是一个同水平的阶梯中在某一次特定的考试中冒了头的人,有个概率问题在里面,所以既不要神话他们,也不要过度贬低他们好伐!至于是否“高能”,私以为状元(包括同一阶梯却没有拿到状元的人),是确实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的。比如较好的自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理解、总结和转述能力(指文科)等等,统称学习能力吧。贱贱的说,我曾经也疑惑过为什么有好多人学习时间比我长那么多看上去比我努力那么多但成绩就是不如我.........(当然,山外有山,进了大学之后我就突然默默懂了- -)第三,关于素质教育。其实最想说的是这个。不知道楼主问什么提素质教育,有点儿没看懂你的逻辑。不过我理解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在一个或多个特殊兴趣或特长的方面又更深入的拓展”。这些“方面”,我认为可以是体育、艺术、或者是表演、讲笑话,但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学科分支,比如“我就是对中国晚清痰盂变迁史有浓厚兴趣”(随便举的栗子)。这些拓展怎么达到呢?首先是要有时间啊亲!!不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投入进去站着说什么腰疼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貌似说每天一定要有4(?)小时的空闲时间给孩子,才谈得上真正的教育(模糊的印象,待考察)。我们的高考学生呢?我当时所在的省份算轻松,每周可以休息一到两天,但仍然要基本从早学到晚。当然啦,中间休息的时间我们会看小说,会玩儿三国杀,会打游戏,晚上也许也不需要熬太晚,但真的仅!此!而!已!了!好!嘛!那些零散的休息时间,真的只够用来休息,而如果用来展开新的、深入的其他脑力活体力劳动,并积日复一日累到可观的程度,则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不是看看小说、不熬夜、打打游戏就是素质教育的,顶多是应试教育游刃有余罢了。(以上言论只是我的体验,并不具有代表性。比如说北京孩子,他们素质教育好像搞得就蛮好嘛,因为他们高考压力真的相比要小多了)对了,您要问了,问什么要学习这么长时间呢?还不是因为高考题出的越来越偏怪难,高考成绩几乎成为招生全部的参考(自主招生这个问题太复杂,这里略过不谈),所以必须出些变态的题来拉开档次。嗯,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前段时间采访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教授,基本在问他这方面的问题,对于素质教育,他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吧。
什么时候不拿“高考状元”这个词儿说事儿了,我朝的素质教育才真真儿是开始准备开荒播种了。
从我对高考状元有记忆开始,报道中的高考状元从来都是爱好广泛不怎么学习最后高考开挂的那种。
一个人成功了的时候,他的历史就被改变了。
的观点我很赞同。我名字后面写着“数学爱好者”,数学即是我从小就有的休闲娱乐项目之一。走在路上,坐在车上,躺床上没睡着时,早上赖床时,大部分时候我在想数学这玩意,于是考试对我几乎不成任何问题。如果某人觉得学习很轻松,必然有相似体验。这是其中一方面。我教过高中生和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对于一个已经念过10年书的人,再好的天资,再强的兴趣,也抵不过扎实的积累。这是一场长达十二年的长跑,你看着他散着步,甚至其间还打了个盹,才睡眼惺忪的越过终点,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这只是刻意强调了越过终点的悠闲,回避了他早就奋力奔跑甩开你很长距离这个事实。念书时我朋友也觉得我每天都在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如何知道我发呆时、骑车时脑子里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他们认识我之前我都干了些什么。
我以一个状元的身份来回答吧。目前得票最多的那个答案,绝逼是正确答案!我以前以为因为自己掌握了好多学习方法,有着好的学习态度啊,对学习感兴趣啊等等使得我能够以非常轻松的学习方式取得很好的成绩。后来在大学见了很多人,读了些心理学的书,也发现自己根本不那么优秀。哥终于知道了:当初取得的成绩,根本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原因真的就是:智商+运气
曾经的高考状元。在大家看书时的确不在看书,尤其在学校。但是!在大家不看书的时候,我!在!看! 书!
认识接触到的状元们不仅学习好、身材好、精神面貌好,大多有一两样拿得出手玩得动的兴趣爱好,唱歌、跳舞、电玩、乐器什么的……受主流价值观熏陶的你一定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从来没给过懒人、丑人、笨人一点点活路的。只在文革中出现过短暂的文盲、粗人当总理当领导的逆淘汰,在人类几万年的历史中,也就这么一会儿而已。只要类似文革的情况不出现,好看总是和聪明为伴,美丽总是与健康相随。人丑还懒还笨,混吃等死就好了,人也有活得不好的权利。
假的,至少被夸大了。要成为高考状元,条件不是:"全!会!做!";而是:"不!犯!错!"但只要是人,就一定会犯错。人犯错的几率比机器大得多。有一个学科叫人因学(Human Factors),里面很大一块就是研究人如何犯错以及怎样应对人犯错。那么为什么高考状元可以把犯错(包括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呢?因为他们能仔细地检查,把出现的错误加以修正。为什么他们有时间检查?因为他们快!对,成为高考状元的秘诀,就是"快"!就是,如果你要保证高考数学拿满分,你要具备的不是在规定的两小时内做出所有题目的实力,你要具备的是在一个半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做出所有题目的实力;也就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卷子,别人都只做了一遍,而你做了两遍,所以你赢了。用专业的说法就是:"冗余机制"。当然不可否认,有些状元可能没检查,就一次全部做对,那么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有超常发挥的成分。但是可复制的状元之路,只可能是:"快!"那么,如何才能快呢?关键是抽取和收集解题模版,并且反复练习,使其自动化。所以一个人要拿状元必然是要大量重复练习,就像练投篮一样,不停地投。没有一个NBA球星不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即便他们都很有天赋。高考状元也是如此。所以一个高考状元的Profile就是:较高的智商(但不一定特别聪明)作为基础条件,持续地坚持不懈地解题练习,高度专注的能力(减少犯错的必备条件),善于总结、摸索规律的自觉(建立解题模式的必备条件),以及不偏不倚的运气(包括比你更强的人失误的运气)。补充:1. 我这里说的状元默认指省状元,由于高考试题并非全国统一,所以只有省状元才是最接近状元原意的。这种与其他级别"状元"的区分是必要的,因为省状元是挑战人类失误极限的人,而村状元不是。2. 有人说他或者他认识的高手具有一次做对的能力,而并不依赖检查。实际上,状元不是不具备一次做对的能力,只是他们对这种能力比其他人更战战兢兢。
老婆是西南某省10年前的高考状元,爱好很多。(那边因为教育水平较低,高考平均分不高)爱旅游,没孩子那会儿只要去别的城市开会或者碰见节假日基本都顺上周末游玩一番。唱KTV(唱的相当不错),喜欢看现场演唱演出,北京无论大小演出场地酒吧应该都有我俩的身影。接下来8月份去台北听linkin park。喜好各种美食,基本人家出去旅游掉肉我们出去旅游贴膘。据我所知这些爱好并不是工作之后培养出来的,之前穷学生时候也爱吃爱玩。从小学初中一直优秀到大学,家里条件一般,岳父岳母都是很普通的老实人,虽然城市户口但很喜欢回乡下老家弄那几亩薄田。为了供我老婆上大学家里一度举债不少,岳母还曾经上街卖过一种叫“水晶凉”的小吃贴补我老婆。老婆高考中得头名后,有企业要赞助她,奖励电脑,岳父怕是骗子,直接给拒绝了。老婆他们全家都没什么理财观念,基本挣多少花多少,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也不见闲钱。对于我老婆的教育说白了就是基本上没管过,也不知道怎么管。学习方面更是没怎么出过力,更没听说过什么补习班。老婆年轻时候活的极为精彩,当然都听她自己说的。老婆是少数民族,容貌中上,加上学业优异能歌善舞,一直都是很多青春少男的偶像(她自己说的,真实度待查)。14岁开始谈恋爱,还曾经做过她们那条街老大的女人……………………(古惑仔看多了)。学习方面确实很刻苦,甚至有点强迫症,但你要说智商有多高也没有,反正不属于玩着玩着就能考出高分来那种。后来玩大发了,考研时候数学都没及格,但那会也过了强迫症了,直接就业。现在一私企中层,待遇尚可,因为有了孩子,也没年轻时候那么强上进心了。说这么多都是废话。其实我想说的是,高考状元也是普通人。虽然他们在考试这个重要的人生环节取得了无比耀眼的光环,但这也许就是他人生中最耀眼的时候,天时地利造就出一个状元,有努力有天分也有幸运,这些在之后的人生路上都未必会再伴随他。为什么一定要把他最成功时候的标签贴一辈子呢?我没有贬低状元的意思,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成功的追求是否过于变态了。人人都在追求成功。而在我看来,我的老婆美丽温柔,尊老爱幼,性格直爽,同我爱好相投,工作几年后就把所有积蓄给爸妈在老家起了房子,真是了不起的好姑娘。相比较培养出一个状元叫做成功,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孝顺子女,依然是一种成功。既然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些爱好并没有什么奇怪。奇怪的反而是把这些作为标题的媒体,和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与追求。
大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带来的是什么……教育资源分配的更加不公平,先贴一篇文章吧。是一个华科的师兄写的旧文,原来没有察觉到,近来这种感受越来越明显。-------------------------------------------------走到只剩我一个“如果把我和同伴们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喻为一次探险,我就是一个走到最后的幸存者。”“我很羡慕城市的同学”1988年,我出生于陕西平利县一座村庄。2007年,在县城中学复读一年后,我考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开学后,我认识一名陕西老乡,她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两所巨无霸超级中学之一,每年几乎垄断了陕西文理状元与北清名额。但她看上去郁郁寡欢——“我成绩太差,在年级排下游,只能考上这儿。”她和我的高考分数差不多,都刚好过600分,可我的成绩在全县第五。作为县中的一名“尖子生”,我居然和超级中学的一名“差生”,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平利县位于大巴山深处,农村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2003年我上高中时,类似西北工大附中这样的超级中学加速膨胀,而平利中学这样的普通县中开始走下坡路,陕南地区曾经名声很大的旬阳县中学、汉阴中学也都消沉下去。我第一次高考过了一本线,但我想上一个更好的大学,于是我来到县中复读。在考生最多2007年到2009年,平利中学考上一本线的考生也仅60人左右,能考600分以上的“尖子生”不足5人。平利县的其他两所乡镇中学更惨不忍睹。2006年,我曾就读的八仙中学仅3人过一本线,7人过二本线,老县中学有一年甚至仅有一名考生过了二本线。大学里,我很羡慕城市的同学,他们有很多高中同学聚会。而我,几乎连一个同县的老乡都找不到。我们都是“次品生”?像我这样出身寒门的孩子竞争力差,跟县中的师资有关系。陕西师范大学这类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很少选择到县中教书,作为西部最好的师范院校,它的毕业生多数集中在城市中学。平利县中迄今仅有一位全国优秀教师。他是高校扩招前招进县中的一批优秀老师之一。2005年开始,很多老师因为随之补充进来的教师水准都不如往前。并且,一些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老师陆续被安康甚至西安实力雄厚的重点中学挖走。就这样,最基层的中小学校师资就像高山的溪水般,一级一级汇入大河岸边的学校。被抽得最干最彻底的,是乡村的中小学。在八仙中学,大部分老师都是中专毕业,水平稍高的老师很快就会被挖走。我初中的代课老师中后来有4位去了县中和市里的中学。进入高中后,由于教师太少,我所在班级当时的数学老师就是从小学紧急调入的。高一下期末考试,班上一大批同学的分数都在30分以下(满分150分),我记得自己当时考了13分。在这所乡镇中学里,专业学语文的老师在教生物,而教数学的老师可能是之前学音乐的。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解不出一道题目,就让“尖子生”去解答,学生讲完,老师就在讲台下补一句“就是这么做的”。2003年,我参加中考时全中学两个镇的学生只有6人考入县中,我当时考了第7,留在了八仙中学。而在2004年的中考里,全年级仅一人考入县中。八仙中学的高中生源,就是我们这些被县中和重点中学淘汰下来的“次品”。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全年级考生55人,仅有7人过了二本线,还有五十几位同学,干脆连高考都放弃了。走到最后的幸存者我的小学在村庄里度过,整个小学只有一间教室和一块黑板,我的大伯——村小学老师——一个人带两个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教室很破,下雨天石板房漏雨,我们就把桌椅移开滴水的地方。后来,初小被合并到乡里面的中心小学,这种基于办学成本的合并在当时的农村很普遍,常常三四个小学合并为一个小学。这种撤并使得学生和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大了起来,同村和邻村的不少同学都回家帮忙干活了。留下来的学生也只能是混日子,每天天不见亮就带着手电筒走山路去上学,到了教室已经是筋疲力尽,下午又要走路回去,从放学走到快天黑才到家。老师们对于学生的境况也是束手无策,水平有限的他们并不懂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他们总认为是我们太懒惰了,于是体罚成为家常便饭。等到小学毕业时,我所在的班级就只有三十三个人了,同村的同学就只有一个男孩子。初小那些同学,除了两三个留级,其余没有读书了。邻近几个村情况也都一样,辍学成为家常便饭,纵然是集镇上条件好的家庭也有很多人辍学,他们常是因为调皮被老师体罚,跑回家就再也不敢到学校了。等到上高中时,整个年级就只有一个人是我小学的同学。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农村上学希望太过渺茫了,不如让孩子打工攒钱盖房子,盖好房子娶妻生子则是最实惠的选择。从小到大,我的那些同学们总会逐渐消失于上学的途中,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火车上。今年我大学毕业,回想自己一路来的经历,如果说把我和同伴们所经历的教育过程比喻为一次探险,我更愿意相信自己只是一个走到最后的幸存者。还记得高中时,政治老师曾经在课程问我们一个问题:政府下决心关闭黑煤窑、黑砖厂,大家说好不好?我们异口同声回答说,好。汪老师当时很神秘地摇摇头说,对有些同学也不一定好。“不好好学习,原来还有一条路,可以进这些厂打工,现在这条路也堵死了。”大学毕业前夕,我回家参加初小同学的婚礼,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教过我们的大伯今年要退休了,这位有着43年教龄的乡村教师,回想职业生涯最得意的是,这辈子总算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也就是我。他的许多同事,穷尽一生也没教出一个。坏消息是,村小班上的5个男生,如今就剩下我们俩了。其他三人辍学后到煤矿打工,被埋在了矿下面,回到村里的只有他们的骨灰盒。via 南方周末---------------------------------------------------------------------------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能不能给题主一个答案。某种程度上,你说是我们素质教育开花结果,是正确的。素质教育的提出实际上在高考的考核机制上又给本身就没有多少教育资源的人又加了一道屏障。这样又回到了教育公平的老话题了,知乎曾经有过北京高考招生的种种问题,题主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一看,我就不贴了。另一方面,除开素质教育这种政府推动的教育改革,中国城乡差距拉大,家庭教育也出现了极大的分化,有一本书(《异类》)研究了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有良好家庭环境的人比普通家庭环境的人学习的途径多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除开学校教育之外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弥补这种差距。例如放暑假的时候,有机会去国外游学或者是参加各种夏令营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额拓展,而这种机会对于“寒门学子”而言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结果就是上一辈的优胜者为自己的下一辈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眼界,也拉大了这种差距。原来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不存在那么巨大的差别,所以我们传统意识中的状元都是要付出努力,勤奋学习的;可是现在这种差距拉大,曾经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写一个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映雪苦读诅咒所有比自己成绩高的人蛋疼菊紧然而还是重考了三次的状元,显然是不符合读者胃口的行为。然而这是不是真实的呢,应该大有人在。但谁愿意关注这种人啊!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读者们喜欢网游三国杀爱吃爱玩儿喜欢微博,仅此而已,给你一个类似的状元告诉你人生还有希望,既不说谎,读者也高兴,多么快乐的行为!然而要是集中来说这样生活着却最终考不好的剩下的那成千上万的人……话说谁要看这种一看就黑气缭绕充满了沉重人生现实的报道啊!所以说素质教育没上去,世界还是那样。
每年看到这东西都感觉有点恶心,这东西就像吐槽无数遍的比尔盖茨的妈妈,巴菲特的爸爸一样!中国媒体宣传这种东西有意思吗?说个亲身经历的。我中考那年我们市的中考状元在报纸上大谈如何如何让兴趣广泛,从来不搞题海战术,从没上过补习班等等!但我可以吐槽我去的每一家补习班都见过他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高考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