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有哪些

空中看科大
武汉科技大学官方公众号
武汉科技大学新闻公众号
武科大校友APP安卓版
武科大校友APP苹果版关于表彰奖励2014年度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协,各直属基层科协、高校科协:& & &
&&& 2014年,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强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等活动,不断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五个湖北”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 根据《关于印发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创新示范学会等奖励实施办法(修订稿)的通知》(鄂科协学[2012]54号)精神,经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积极推荐申报、专家小组认真评选、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定,决定对下列10个创新示范学会、5个优秀科技期刊和20名科技期刊优秀编辑、50名创新创业人才予以表彰奖励:&&&&&
&& 一、创新示范学会(10个)&&
1、湖北省营养学会
2、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
3、华中农业大学科协
4、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
5、湖北省心理学会
6、湖北省水利学会
7、湖北省数学学会
8、湖北省石油学会
9、湖北省棉麻学会
10、湖北省昆虫学会
&&& 二、优秀科技期刊(5个)&&
1、《土工基础》(《土工基础》编辑部)
2、《地理空间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编辑部)
3、《水电与新能源》(《水电与新能源》编辑部)
4、《船海工程》(船海工程杂志社)
5、《数学杂志》(《数学杂志》编辑部)
&&& 三、科技期刊优秀编辑(20名)&&
1、《军事通信学术》编辑&欧春芳&(推荐单位:军事通信学术
2、《司务长》《基层后勤研究》主编&熊远培(推荐单位:军事
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3、《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编辑&汪胜雄(推荐单位:华中
科技大学科协)
4、《数学物理学报》(英文)副编审&张玉平(推荐单位:中国
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副社长&杨锦莲(推荐单位:华中农业
大学期刊社)
6、《临床血液学杂志》副社长&陈&&飙(推荐单位:华中科技大
7、《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社长&李汉鑫(推荐单位:湖北中医
8、《湖北电力》高级工程师&孙&&A(推荐单位:国网湖北省电
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9、《军事经济学院学报》副主编&王慧岚(推荐单位:军事经济
学院科研部)
10、《湖北大学学报》(自)副编审&游&&俊(推荐单位:《湖北
大学学报》编辑部)
11、科技创业月刊杂志社社长&邓坤烘(推荐单位:科技创业月
刊杂志社)
1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任&万&&美(推荐单位:湖北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审&张淑娟(推荐单位: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
14、《安全与环境工程》副编审&贾晓青(推荐单位:中国地质
大学期刊社)
15、《临床外科杂志》主任医师&黎&&文(推荐单位:湖北省医
16、《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主任&董艳玲(推
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编辑部)
17、《地质科技情报》副编审&刘江霞(推荐单位:《地质科技情
报》编辑部)
18、《时珍国医国药》副编审&雷保清(推荐单位:时珍国医国
药杂志社)
1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副编审&李爱群(推荐单位:武汉体
20、《地球科学》主任&姚&&戈(推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
汉)科学技术协会)
&&& 四、创新创业人才(50名)&&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湖北省公路学会
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襄阳市科协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湖北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
劲牌有限公司
大冶市科协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大学科协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秘书处&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省微生物学会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科协
湖北四季春茶油有限公司&&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水利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湖北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湖北中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孝感市科协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研发院
东风汽车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保系
湖北省植物保护学会&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系
武汉胜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荆楚理工学院&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荆门市科学技术协会&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湖北省运筹学会
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
咸宁市科协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武汉科技大学
武钢研究院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挠性覆铜板事业部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科协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湖北省园艺学会
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省农学会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湖北省标准化协会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科协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管外科
武汉大学科协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
&&& 希望以上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做出新的工作业绩。全省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先进学习,勤奋工作、锐意创新,努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期刊办刊质量,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我省科技事业繁荣、推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4年10月29日
 相关链接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 邮编:430071
技术支持 :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招生】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各学院接收推免生信息一览表-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 > -> -> > > > > >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正文
【招生】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各学院接收推免生信息一览表
机械自动化学院
材料与冶金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法与经济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
外国语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生物医学研究院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没有相关附件考研网最新资讯
武汉科技大学热门话题||||||||||||||||
您的位置:&&&&&&& 正文
武汉科技大学:一所省属地方高校“炼”成启示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武汉科技大学依托冶金特色服务区域经济,6年摘取14项国家级科技奖――
  一所省属地方高校的“炼”成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汉科技大学捧回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学校连续第六年获奖。6年来,该校共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奖排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二名。
  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高校,武汉科技大学为何能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大奖?其成长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启示?
  在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上做“加法”
  “很多省属高校都面临发展困惑。10年前我们也不例外。”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孔建益说,在高教资源丰富的湖北,仅部委属重点高校就有8所,在争取政府投入、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竞争激烈。甚至有的地方高校每年招生计划都难以完成,生源质量不高,也无法吸引到优秀师资,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突破自身“瓶颈”?如何在高教资源丰富的湖北,另辟蹊径突出重围?
  依托学校“因钢铁而生、因钢铁而兴”的百年发展历程,武汉科技大学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冶金。“我们的传统优势就是冶金专业,那么就不去做‘多广全’,不像有的高校什么专业都设置。我们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门设计、发展冶金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华才说。
  通过调整院系、增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学校构建了完整的以“钢铁冶金”为主干的大冶金学科体系,设置的专业覆盖了矿山开采、炼焦、炼铁、炼钢、矿渣处理、运输等冶金生产链的所有环节。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在学校获得的14项国家级科技奖中,有12项与钢铁冶金有关。此外,各专业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也都突出冶金特色,如材料学科主要研究钢铁材料和耐火材料,化工学科主要研究炼焦工艺,机械和自动化学科主要研究冶金设备和控制技术。学校的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跻身全国前十,博士点从3个发展为36个。
  学校发展主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
  武汉科技大学所处的湖北,区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重工业发达,特别是钢铁、汽车制造业,拉动了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的巨大产业链覆盖机械、电器、材料、矿业、环保、检测、管理等众多领域,而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刚好也涵盖了这些领域。
  针对湖北区域经济特点,学校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湖北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围绕“地方政府最关心什么、企业最需要什么”,学校就为区域经济服务什么。
  在学校教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只要在学校里见不到校领导,八成就是带队去了各地市州,或是企业。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率领博士团、教授团、专家团,走访湖北省各地市州,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此同时,该校还选派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驻扎”各地,担任“科技特派员”,了解当地需求,热心牵线搭桥,及时排忧解难。
  总投资约5.6亿元的新冶钢90万吨焦化工程,是湖北省2006年度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学校组织跨学科联合攻关,将取得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结果工程提前两个月投产,节省资金1000多万元,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样板工程。
  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学校的科研实力也明显增强。近5年,学校承担国家、省市和企业的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科研经费年年过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90多项,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校企协同创新成学校发展助推器
  早在2006年,武汉科技大学就与武钢集团结为“战略联盟”。按照协议,当年“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在学校挂牌,武钢每年投入50万元做运行经费,1000万元用于重大、关键的技术难题和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
  这次校企合作的成功,让学校看到了发展的新机遇――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在与企业协同创新中谋求更大发展。学校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结成全面合作伙伴。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尝试与企业共建科研平台,目前与10多家企业共建了实验室、研究所或中试基地,利用科研平台联合科技攻关。在这些校企共建平台中,“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仅成立3年,双方的合作研发项目就达300多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29项。
  校企合作实现了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无缝对接,80%以上的科研成果实现同期转化,成了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成了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记者 柯进 高毅哲 纪秀君)
&&& 《中国教育报》日第7版
】【】【】【】【】【】
{ 编辑:周玲玲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章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