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5-6岁)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6岁)】
6岁和5岁时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是源自他不断在变,而且是快速地变。6岁幼儿像他在2岁半时一样,好像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他两端都想要。大的事情他很难下决心,可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小的事情他却很容易转变心意。
6岁是幼儿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8岁以后这种对书面语言的敏感会越来越弱。为什么有些成人不喜欢阅读?因为他们错过了阅读的敏感期。实际上孩子有许多美妙的想法,但因为汉字难写而写不出来,通过电脑拼音打字,他们能说的就能写出来。中科院心理所专家测试后认为,加入试验的孩子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更强。
“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研究是国家“十一五”立项课题。赤壁路小学陆艳校长告诉记者,参与课题的孩子从6岁起即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借助电脑掌握拼音的基础上,识字、阅读、写作同步推进,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孩子负担的情况下,二年级时就可以完全脱离拼音阅读,达到普通六年级孩子才能有的字的识字量。二年级结束时,每个孩子的阅读量都达到17本书、约140万字,超过新课标规定的10倍。写作时间也提前了3年,一年级的孩子一学期就可写二三十篇作文,而普通四年级孩子一学期才写8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非常浓厚,并且特别喜欢在电脑上写作文
对于6岁的幼儿,家长这时应该重点关注于孩子做幼儿小衔接了,即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情感培养培养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学校环境、课时长短、课外作业的要求等。让孩子有一个提前的缓冲心理准备,逐步适应小学教育的新环境和新情况。
一、在思维方面
大多数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归类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猫。”3~4岁的幼儿因为一般都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概括其外部特点,所以他会说“猫很小,有黑色花斑。”这是指他看见过的某只猫。而5岁左右的幼儿的回答:“猫会抓老鼠。”能凭借猫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只有6岁的儿童会说:“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 这个例子说明幼儿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幼儿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考虑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做了准备。 观察、注意、记忆: 3、4岁左右的幼儿的注意、识记都缺乏自觉性、目的性,因而表现以无意注意及无意识记为主。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逐渐能够按照成人指导的活动和任务来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到了5~6岁时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二、在语言方面
6岁幼儿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幼儿,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远”等副词,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鲜明。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内容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有些6岁幼儿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言语。开始识字。&&
三、在认知方面
数概念: 大部分6岁幼儿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时间知觉: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只有很少数的6岁幼儿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四、在空间知觉方面
大多数6岁幼儿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五、在社会性发展方面
6岁幼儿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性游戏,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己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助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愤怒、快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 6岁幼儿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己画个图表。每天做到后就打个钩,定期检查。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六、在生活自理方面
6岁幼儿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幼儿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 每个幼儿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如何帮助和引导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每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社会责任,因为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对6岁的幼儿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老师和家长都应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带领他开始在教师的教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6岁幼儿渐渐开始与母亲分离。其实,就是这种朝向独立的自然倾向,使6岁幼儿有时对妈妈产生攻击行为。而幼儿争取自由独立的努力,也使幼儿本身产生一些焦虑感。幼儿有时很难侍候是因为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算小了,可是他们还是极端没有安全感,在情感上的需求很大,如果家长能付出大量的耐心与努力,满足幼儿这方面的需求,6岁幼儿会是你最好最热情也最忠心的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验
工程师爸爸微信二维码
儿童应用群:
儿童阅读群:
免费订阅每周儿童应用和读物精选
请您放心,我们跟您一样讨厌垃圾邮件& 转: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5&6岁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好问、好学
儿童都很好奇,但是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和以前不同了。他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象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他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如果年幼的孩子提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成人回答了谁好谁坏,他就不再提问。大班幼儿则不然,他要接着问:&他为什么坏?他做了什么坏事?&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什么都问,使许多成人感到难以应付。他们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这个年龄的儿童几乎都要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他们的问题,既需要足够的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后,他们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他们已经能够坚持稍长一些时间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各种新课,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如做计算活动,编故事或做其它的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外,不少幼儿热衷于下棋、猜谜,或做各种智力游戏。
大班幼儿的淘气,有时是求知欲的表现。许多孩子都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小人躲在哪里?为此,他们会拆开一些玩具或其它物品,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他们常常闯祸后还自以为有理。比如,两个大班幼儿在自来水管下面的少水槽上横架着一块搓衣板,让水通过搓衣板的小沟流下来,玩得很起劲,老师批评他们浪费水,他们感到非常委屈,认为&一个水管变出了那么多小水管,可以节约水。&
二、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5&6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果给幼儿一些画有车、船、桌、椅、苹果、梨等物体的图片,要求他们将物体进行分类,4岁幼儿往往不会独立分类,5岁以后能够按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4岁幼儿往往还弄不清楚&车子&和&卡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5岁以后,幼儿知道&车子&包含着&卡车&。5岁半以后,幼儿对于象&这里车子多呢,还是卡车多?&一类的问题,能够作出正确回答。他们懂得了&合起来多,分开来少。&个别大班幼儿甚至能说出:&因为合起来是总数,分开来是一部分,卡车是一部分,比总的少。&可见,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掌握了部分与整体的包涵关系,即逻辑思维的基本成分。
5&6岁儿童能够掌握如&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左右的标志,不用说&拿匙子的手&了。5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比如说:&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棒棒的,就会漂。&而4岁儿童只能从物体的外表去找原因,如,回答&乒乓球为什么会浮&时说:&因为乒乓球是滑的,是红的&等等。5&6岁儿童在讲述中能够运用一些&因为````所以`````&这一类的连接词,能够连贯地,条理清楚地独立进行讲述。
5&6岁幼儿在观察图片时也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比如,几个大班幼儿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对图画描绘的季节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孩子说是夏天,因为图中男孩子穿着短裤,另一些孩子说是秋天,因为女孩子穿着绒衣,说明他们既注意到图画的细节,还根据这些细节进行分析推断。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学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比如,在观察图画时,5岁后儿童已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线(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由于不掌握方法,年幼的学前儿童的观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遗漏较多。4岁前儿童往往不会比较两个或几个图形的异同,而5岁以后儿童,则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对比的方法,把图形或图形的相应部分一一对应地进行比较。
大班幼儿进行有意记忆时,也运用各种方法,用思维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在绘画活动中,小班幼儿毫不思索就动手去画,大班幼儿则要求&想一想。&他们在头脑中先作构思以确定有意想象的目标,作出行动的计划,然后基本上按预定计划去行动。
四、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比如在自由活动中,5&6岁幼儿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兴趣,有的幼儿总是去玩球,有的总是去玩&娃娃家&,还有几个总是凑在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大班幼儿的情绪也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变化。不愉快情绪有时持续较长时间。比如,有的孩子早上来园时受到批评,整个半天闷闷不乐。
大班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会产生顾虑。
以上这些表现,说明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也就是说,个性的形成过程已经开始。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心理活动系统的方向开始逐渐稳定。
&& 个性开始形成,是和幼儿认识活动抽象概括性的发展,以及各种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相联系的。从此,幼儿的心理活动,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面而总是在心理系统背景下的活动,各人有自己的特色。不过,应该着重指出,幼儿期所形成的,只是个性最初的雏形,其可塑性还相当大。
阅读(9118)心理学(幼儿)历年真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8年心理学(幼儿)历年真题,)三、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24分)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正确答案:(1)好问、好学;(2分)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2分)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1分) (4……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简答题:()试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心理学(幼儿)历年真题最新试卷
心理学(幼儿)历年真题热门试卷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