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教程第二步构做圆形底座优势有两条弧线是怎么画上去的

求大神给个精雕5.20弯面路径教程,是画弧线的 不用机器测点的 谢谢_百度知道
求大神给个精雕5.20弯面路径教程,是画弧线的 不用机器测点的 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傻瓜教程就是一键ROOT了,发给你了,试试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精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素描入门(1)
什么是素描?
/a/57.html
简单地说,素描就是在纸上或其他物体表面做标记:它可以由线或点构成,可以使用灰色、黑色或任何你喜欢的颜色。
素描是用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学习它,你只需要拥有两个方面和两种态度:在哪儿画和用什么画,以及对学画的渴求和坚持不懈的练习。
& 有的人对我说:”我不会素描。”我通常的回答是:“我不会吹风笛。
&短暂停顿后我告诉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还没有人教我如何吹奏,我也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这个问题就在于你是否喜欢素描,是否准备坚持不懈地练习(我们大家都一样,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是,你就会成功。在继续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让你做一件事情。在你心灵深处某个地方,有一个消极的声音会告诉你:你不会素描。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我想让你做的是,在拿起铅笔之前,反复告诉自己“我可以学习素描”。注意:不是“我会素描“,而是“我可以学习素描”。
素描入门中素描的握笔及线条画法教程
学习几何形体的意义
&1.世界万物都可以归纳为球体和圆柱体的衍生。举个例子:苹果,眼部都是球体的衍生;颈部,水杯,玉米棒为圆柱体的衍生。这些静物和人体构造,不只是在构造上与对应的几何体相似,在明暗规律中也带有统一性。
&2.几何体的透视变化比较容易掌握,在不同角度下,轮廓线的斜度,弧度等方面有较为规律的变化。因此,熟悉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透视变换能够帮助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较为轻松的掌握绝大多数物体的透视规律。
&3.由于几何体的固有色比较单纯,画画的时候黑白关系非常直观,这对色彩与素描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物体的透视规律讲解-方形物体的透视规律
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宽窄的树木、电线竿、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现象”。
&&&&我们画几何体、画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等都必须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才能准确的描绘物体在空间各个位置的透视变化,使物体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如下图)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EYE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HORIZOUTAL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LINE OE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VISUAL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VISUAL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又称中视点。(LINE OE VISUAL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标识为G。(STANDING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 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标识为d。(DISTANCE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标识为V。(COMPLEMENT
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标识为T。(TOP—VANISHIUG)
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标识为U。(BOTTOM—VANISHIUG)
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VANISH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标识为M。(MEASURING
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标识为PP(PICTURE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GROUND
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为PL。(PICTURE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标识为h(VISUAL
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标识为N(PLAN)
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标识为TP(TRACK POINT
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标识为VS(VANISHING OF
27、光灭点——影灭点向下垂直于触影面的点。标识为VL(VANISHING OF
28、顶点——物体的顶端。标识为BP(BASE
29、影迹点——确定阴影长度的点。标识为SP(SHADOW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本节就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分解如下:如图(一)为正圆,A=B,a=b。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
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
两个椭圆的面失掉了平行性,也不是相似形。
以下是透视原理运用到实景中的一些分析举例,我自己整理的
这个是典型的一点透视,灭点所在的水平直线为视平线(忘画上去了)
垂直方向上离视平线越远的直线,倾斜得越狠
两点透视,图太小灭点画不出来
三点透视,实景不是很好找
另外还有个比较扯的四点透视
这是动漫作品设计中特有的一种透视现象,是在透视基本原理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形成新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是摄象机的机位不变,镜头从仰视摇到俯视的运镜过程所产生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运用常在动画作品中出现,游戏场景中倒很少用这样的。&
实际上也就是上半部分是仰视,下半部分是俯视,两者合并到一张图中了
这个不妨了解一下
透视有三种:&
NO.1色彩透视
NO.2消逝透视
NO.3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
比较经典的透视法
①纵透视。将平面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画里用的很多,远处的山就是画在近景上方,而实际上我们眼中看到的并非如此,通常我们看山是仰视的感觉,而国画画出来给人俯视的感觉)
②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比较类似一点透视,比如你在马路上往远处看,路的两侧是斜着向远方延伸的)
③重叠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
④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这应该算透视中最基本的法则了)
⑤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而挡远部的表现(为毛这种画法赶脚很扯淡。。没留意过在何处出现)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在给些资料供你参考:
  圆面及圆形物体的透视:
  圆形透视的画法:先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形,正面画出两条对角线,再画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四个点,共八个点,将八个点连接成圆。
  圆形透视距我们近的半圆大,远的半圆小,弧线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得太尖或太圆
  画圆形物体的方法:
  步骤一:画出物体高和宽的比例。
  步骤二:根据回旋组合体的规律,画出中轴线及对称点的平行线,画出物体外形特征。
  步骤三:在每条平行线上标出近大远小的点,画出圆面透视。
  步骤四:调整线条的近实远虚的关系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侧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
  方形景物的透视:
  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宽窄的树木、电线竿、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现象”。
  我们画几何体、画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等都必须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才能准确的描绘物体在空间各个位置的透视变化,使物体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
透视素描的规律&
(1)圆面及圆形物体的透视:
圆形透视的画法:先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形,正面画出两条对角线,再画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四个点,共八个点,将八个点连接成圆。
圆形透视距我们近的半圆大,远的半圆小,弧线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得太尖或太圆。(如下图)
画圆形物体的方法:
&& 步骤一:画出物体高和宽的比例。
步骤二:根据回旋组合体的规律,画出中轴线及对称点的平行线,画出物体外形特征。
步骤三:在每条平行线上标出近大远小的点,画出圆面透视。
&& 步骤四:调整线条的近实远虚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下是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画法:
(2)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如下图:
(3)自然物体都具有特定的形状,从造型角度来看,构成物体最基本的形状有:直角六面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形体,如下图所示:
比较复杂的形体是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成的,其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回旋组合体:即各部分依一个共同轴线组合而成。
2:贯穿组合体:即各部分的轴线互相成角。
3:切挖形体
4:其它复杂或不规则物体的组合
物体的明暗规律&&
光与明度的关系:
1:物体靠近光源近,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对比强烈:反之光源越远,亮面越弱,暗面也越灰。(下图所示的亮、灰、暗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素描三大面)
2:物体离画者越近,明暗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其实就是近实远虚。(如下图所示)
物体离画者越近,明暗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其实就是近实远虚。(如下图所示)
&素描写生中的五调子:
1:受光面(亮面):是物体受光线90度直射的地方,这部分受光最大,调子淡,亮部的受光焦点叫“高光”,一般只有光滑的物体才能出现。
2:中间色(灰面):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是明暗交界线的过渡地带,色阶接近,层次丰富。
3:明暗交界线:由于它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但又受不到主要光源的照射,因此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
4:反光部:暗部由于受周围物体的反射作用,会产生反光。反光作为暗部的一部分,一般要比亮部最深的中间颜色要深。
5:投影:就是物体本身影子的部分。它作为一个大的色块出现,也算五调子之一。投影的边沿近处清楚,渐远的模糊!(如下图所示)
为了更加明确地理解明暗调子,根据光源和物体的体面形成的角度,我们以1--6的调子变化说明明暗调子在物体上所呈现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 1:直接受光面(高光)&&
2:光源侧射部分(中间色)
& 3:背景(亮面偏暗,暗面偏亮)&
4:暗面部分& 5:反光部分&
& 6: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分
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1. 提高线条的流畅性;
2. 学会阴影变化(就是物体的调子);
3. 打型准确(如何临摹得准确);
4. 为画复杂的物体打下基础。
一.准备工具
&1.铅笔。从4H~8B 的铅笔都要有一根(从B
到8B,铅笔越来越软,因为铅笔软,所以留在纸上的铅就会比较多,所以B 的型号越大,说明颜色越深。而从HB 到5H,H
号越大,铅笔越硬。因此留在纸上的颜色就比较少,因为颜色会越来越浅)
&2.刀片。在画素描时,一定要用刀片削铅笔,最好不要使用转笔刀。削出来的效果如下图。
& & 上图的意思就是,露出来的铅:露出来的木头=2:1,削2B
以上的铅笔时,头部不要太尖,粗粗的就可以。因为B 型号的铅芯比较软。
3.画版(木质)
<font COLOR="#.胶带或者钉子(通常我们会把素描纸钉在画板上,但是如果画板是画室用具,不是自己所有,我们就使用胶带把素描纸四个角粘在画板上,避免钉子破坏画板)
<font COLOR="#.素描纸(一般是八开大小,如果有这么大小的素描本也可以,画画的时候撕下来贴在板子上)素描纸粗糙的一面是正面,光滑的一面是反面,我们要在正面画画。
7.棉花棒或者面巾纸(本节课用不到,以后会用于涂晕铅笔)
二.坐姿和视线
请按照刚才视频所讲,坐好并将板子放在腿上。
&按照视频所讲,拿一支3B 或者4B 的铅笔。因为B
的铅笔比较软,所以我们一开始画物体轮廓的时候会选择这种铅笔,橡皮擦起来也会比较方便。如果用H
型号的铅笔打稿,由于铅笔比较硬,很容易在纸上留下划痕。
主要是拇指,食指,(中指)来握笔。
上图为我的握笔姿势。实际上小拇指是不碰笔的。基本只有三个手指掌握笔。(这个铅笔是以前的...用转笔刀削的..无视它吧...)
这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部分!素描里线条是最最基础的东西。画线条的时候,注意下图。素描中的线条不允许出现一头粗,一头细的样子。
线条可以是两种情况。
&#9312;一样粗细
&#9313;两头细,中间粗(重点)
因此。画画时必须按照下面的方式画线条
如图所示,铅笔要在空中走一条弧线,这样,在落到画纸的一瞬间力量比较轻,然后线的中间力量加重,铅笔离开画纸的时候力量消失。
画一条线要迅速!也就1
秒钟的时间。从空中落下画笔,唰的一下子经过画纸。手腕不要动,动的是你整个手肘。也就是说,在画长长的直线时,你动的是整个小臂,而手腕是保持不动的。
上面我画的两张图片,左边是正确的(当然左边的线条一开始还是有一点点重,但是头一定不要比线条中间还粗)。右边是错误的线条,不仅线头粗,而且颜色很重。【关键点就在于,不要在画笔一接触纸张的时候马上用力,而是在画笔画了一点点的时候再用力】
长线条我们就按照一开始的握笔姿势画,那么如何画短线条呢?
短线条握笔姿势见下图。最后一个小拇指这时候起到了支撑手腕的功能。画短线条的时候你动的是你的手腕,而不是你的手肘。当你画线条时慢慢向右边移动的时候,你的小拇指也随着往右边移动。
但是。小拇指并不是随着你从上往下画线条而上下移动。举个例子,上面的图片中,这个人在画左边那一小坨黑黑的线条时,他的小指头基本是在图上的位置不怎么移动的。
【注意】小拇指并不是狠狠得按在(固定在)画板上,小拇指只是很轻的放在画面上。并没有使劲压住纸的感觉。小拇指移动的时候,有种飘的感觉。下面不要拿画笔,就用小拇指轻轻在纸面上从左到右滑过。这种感觉,就是你在画画时小拇指移动的感觉。
短线条和长线条的要求一样,都是两头细,中间粗。
五.旋转铅笔
记不记得在讲义最开始讲到,削B 型号的铅笔时不要削的太尖?因为容易断,那我们画线的时候如何画出比较细的线条呢?
这张图有点夸张,我的意思就是,画线条的时候不必一定要把笔平行于画面,笔和画面要稍微稍微形成一点角度,小于30 度。10—20
度比较合适(图上快45
度了)。每次画完一条线条后,微微转一下笔,这样就不会把线条画得很粗。一开始这样做可能有些费时间,但是当你熟练以后,就可以边转笔边画线条了。
下面的45 分钟内。
削好一支B 型号的铅笔,3B 或者4B
&#9312;在一张8
开素描纸上练习长线条的画法。直到能顺利画出两头细中间粗的线条来。
&#9313;在另一张8 开纸上练习短线条的画法。
注意每画一条线都要转一小下铅笔。
画完两张纸后,用橡皮擦除线条,重新练习。反复2 次【要是懒得擦那就直接在新纸上画】,也就是说要画三张长线条,画三张短线条。
素描静物三步曲之步骤解析
素描三步曲:
&关于画素描的步骤,因人而异。基于对素描的理解不同,步骤自然就不一样。可见,步骤只是过程,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才是关键。然而,对于一个初学素描的人来说,步骤却至关重要,不然就无从下手。
第一步:构图与打形,好比地基与骨架,地基决定上层建筑,骨架决定房子形状;
第二步:铺大色调,好比垒砖块,形转色变;
第三步:深入刻画与调整,好比内外装饰,让画面更加有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
第一步:构图与打形
口诀:整体先行、眼观六路、长线切形、准确肯定、宁方勿圆。
铅笔的使用:一般用4—6B的铅笔,软硬适中。
构图原则:普遍情况下为天薄地厚、左右均衡,一般把画面的中心和重心的中点作为画心。
需要注意的问题:比例、透视、结构。
单个物体的雏形(包括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以及衬布的形状)
常出现的问题:局部打形,死扣边线
总结:观察与比较是把形打准的真理。(水平线定高低;垂直线定宽窄;关联线定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一步客观性强,主要是解决“形”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衬布的形状,衬布尽量做到简化、
准确。打形的过程没有必要把形体的任何细节都呈现出来,但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第二步:铺大色调
口诀:整体着手、大刀阔斧、胆大心细、亮暗分开、色块拉开。
铅笔的使用:从软到硬。
需注意的问题:素描关系、虚实、空间、对比、结构、整体感。
常出现的问题:灰、花、脏、浮、板。
总结:这一步主观性强,解决的是“体”的问题。很多人画完第一步之后就喜欢个个击破,这样容易使得画面失去整体感,即花了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好。这一步同时也是提高速度的黄金阶段,先可以大胆的放开的画,但是要控制在你能掌握的范围之内,不然就无法收场。体积的塑造离不开光影,很多人画灰的原因是因为现场的光线很复杂,所以要学会主观处理。画好这一步,停一下,放远处看一看。
第三步:深入刻画与调整
口诀:整体观察、局部入手、精雕细琢、丰富传神、视觉强烈。
铅笔的使用:2B及以下
需注意的问题:空间、虚实、光感、质感、边缘线的处理、画心的刻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常出现的问题:画面四分五裂没有整体感、节奏感。
总结:这一步主客观结合,解决“神”的问题。艺术的个性,生命在这一步体现。画画最终要做到画什么像什么,还原物体本质,赋予物体生命。所以这一步强调的是美感和艺术效果。需要细心认真,多看少画,紧抓视觉中心,画面的效果就出来了。
下面是各种类型考题作画示范
一.照片类(铅笔示范)
&先把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长线把最高、低、左、右的点连接起来,然后画出单个物体的雏形,确定其位置和大小。最后画出单个物体具体的形状。
&&从主体物着手,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分出物体的亮面和暗面,拉开物体之间固有色的区别,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衬布的明暗。
&&从主体物局部入手,深入刻画物体的精彩细节,区分主体物与周围物体的主次关系,深入表现物体的质感,调整画面局部与整体、四周与中心的关系,使得整个画面丰富、生动、强烈。
&二.单个物体图片素材类&(炭笔示范)
&&炭条起稿,按照一定的构图原则在画面中布置静物,区别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注意书本的透视以及衬布的开口方向。
&&用炭条侧锋区别物体之间明暗变化及固有色的区别,再用纸笔把碳粉揉进调子了去。还要注意从左到右的光感和从前到后的空间感,画面尽量放松些。
&&用炭笔深入表现物体从左到右的光感,深入刻画物体的质感,调整画面的整体感。拉开茶杯和茶壶的关系,区别三本书的颜色差异,区别衬布、桌面、墙壁三种背景的差异,可以在用笔上和色调上寻找变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精雕教程大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精雕教程大全
整&#8203;理&#8203;的&#8203;精&#8203;雕&#8203;教&#8203;程&#8203;,&#8203;很&#8203;详&#8203;细&#8203;,&#8203;自&#8203;己&#8203;还&#8203;修&#8203;改&#8203;和&#8203;备&#8203;注&#8203;了&#8203;,&#8203;一&#8203;看&#8203;就&#8203;能&#8203;懂&#8203;的&#820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形底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