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零基础学好英语语?

报班咨询:400-888-3456
巨人课程中心
热线:400-888-3456
热搜关键词:
一、作副词,意为“相同地”,“同样地”。例如:
  They don’t have as many airpla…
小升初英语
伦敦三一口语每月都有考试,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除考试院临时调整)
 1. 孩子单词总是记不住,背了就忘,忘了又背,该怎么办?--单词复习方法
  答: 牢记单词需要做…
英语考级项目
 1.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four million people die each year from…
资料下载专区
巨人学校各教学部一览表
免费咨询热线:400-888-3456 全国加盟热线:010-
Copyright&(C)2015&&All&Rights&Reserved&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如何才能(自)学好英语
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吧,,微信号:微奇生活
标签: ┊ 微信号:微奇生活 ┊
如何(自)学英语,兼为精读课一辩
给自己设定了这个题目后就感到一种绝望的情绪蔓延开去,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有继续探讨的余地了。“前人近人讲过的,都不讲”— 在学英语方面还有可能吗?还有人愿意看疑似学英语心灵鸡汤的文吗。但写作总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事业,在痛苦中我也终于孕育出了几行还愿意拿出来的字。况且,估摸着我们现在正逐步进入后英语高考时期,怎么学英语怎么教英语终于有可能成为一个创新工程。谈谈作为实用技能和头脑游戏的英语,这个时机还是不错的。
想把英语学精深,核心是写作能力,为了写好必须多读多听,写作好了,然后再多说,口语也能跟着变好。 听说读写能力互相牵制,但还是可以理出个先后次序的,简单来说,在每一个学习层级上都是读、听、写、说这个顺序。过了一个层级再上一个新的,如此反复循环。 当然,假如你只想能读懂听懂英语,事情就简单多了。
我回复旦英文系教书以后就开始给英专大二学生上中级英语课,就是比大一精读课深一点的精读课。我就地取材,试图把这个课改造成听说读写课,至少是读写课,听力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练。 很多人反对精读课,我不一样,这个事我特别喜欢(在此向英专B班同学们致意),觉得很有意义,而且跟讲文学讲研究一样有趣。
学语言,一开始慢一点不要紧,贵在基础牢固。比如我现在想开始学习日语,就会老老实实看一本叫《日语基础语法与练习》(或类似)的书,从语音开始学习。 同时借助网络资源(如),用比较有趣的方式来学会正确日语发音,同时记忆一些基础日语词汇。然后再掌握词形句型等各种语法规律。接着可以多看看日本漫画和网站啥的提高阅读。
这个过程其实不苦也不枯燥,语言的有趣在喜欢语言的人心里,而喜欢是没有条件的。
所以,这篇文章英语专业和一般英语学习者都可以看。其实没有英专非英专的区别,只有你想在英语中达到什么层级的问题。经常有网友问我英语学习遇到瓶颈怎么提高,这篇东西算是一并回复他们。
以下逐一解释我认为应该如何提高英语基本技能。
1. 关于发音。喜欢英语的人一般都喜欢大声朗诵或小声吟诵英语,首先要熟悉掌握英语的基本声音元素。每个字都有重音,重音搞清楚了,说出来别人就懂,再把基本的元音辅音发清楚就好。遇到一个生词不知道怎么念?能上网的话,可以去查,每个词都配有发音,点击广播图标即可。我学生Randy还推荐了,一个在线有声字典。其实网上啥都有,希腊名字在英语里怎么念?古英语怎么发音?爱尔兰英语怎么念?相关的网站和视频很多。这学期我讲了一微点乔叟,就让学生去跟着某视频学一下General Prologue前十八行怎么念。如何越墙打开某些视频不是本文讨论范围,但大多数人都知道。
总之,平时看到好的英文可以大声朗诵,不用太疯狂,自己能听到,有点中气就好了。
2. 词汇。我已经忘了从中学到大学是怎么样积累词汇量的了。不过我初中的时候喜欢听英语广播,当时还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初级英语、中级英语这些教学节目,也会看看新概念英语,还有经典英文小说的删节版。现在可以练习英语阅读和听力的方法更多了,很多人总结了有用的英语学习网站,豆瓣上略微一搜索到处都是,我也点了好几个 “喜欢”。不过这么多网络资源容易眼花缭乱。你按照平时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每天锁定几个网站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看时事就去Guardian, Economist,New Republic等政经新闻类网站,喜欢体育新闻或者外国明星八卦那么就去 这些门户网站的娱乐体育版去瞧瞧,寓教于乐。
学到的新词汇,新短语最好记录一下,回头复习,我推荐Anki软件(),有手机版也有电脑版。我本人也用。遇到难点词,可以停下来稍作研究:
比如以前记得有谁问过engage这个词怎么用。你自己可以整理一下遇到的例句,会发现:engage with 一个问题或持某一种论点的人(表示探讨), engage in 一种行为(表示从事,进行),engage单独用表示与比较被动的受众进行互动。
研究单词用法的时候,有时可以借助比较好的语料库,比如说当代美式英语预料库。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Times corpus,COCA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用来搜查原汁原味的例句。
阅读水平尚在提高的同学可以看看少儿读物,虽然语言简单,内容常常很深邃,比如 Anne of Green Gables, Wonderful Wizard of Oz, Alice in Wonderland,尤其是后两本不可貌相,简单而不平凡。现在国内的原版图书太多了,网上和各地外文书店里都很多(Wordsworth Classics, Bantam, Signet 系列的都比较廉价)。水平高的同学可以跟着一些靠谱的书单来过一些西方文学和思想史上的经典了。书单怎么找,可以去美国著名高校网站找他们公开的通识课书单,哥大的Literature Humanities 和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课的书单就可以跟着读读。
3. 语法!!!
语法是一件优美的事,它不是强制性的规则,而是关于用词和句型规律的理论。和所有理论一样,以简洁和与经验相符为美,一般喜欢总结规律的人都喜欢语法。语言有着可以察觉和归纳的规律,所以才有诗人打破语言常规反工具理性一说。
以前看到恶魔的奶爸推荐《文法俱乐部》等书,还有大学士推荐比较传统的薄冰编的语法书等,我还有个日本籍学生美樱子读《英语语法实践指南》。看个人喜好,这些书都不错。我也不多推荐语法书了,都差不多,只想真心为语法说几句话,希望人们能喜欢它。
所谓英语语法,搞清楚动词怎么用最重要。美国诗人庞德说过英语讲究动词,中文讲究名词,他乱说,我们姑且也就当个说法。英语不像中文,同样的动词表示过去的事,将来的事,和已经完成 的事在字形上要有变化。还有个语态问题,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态也需要动词进行变化,或者和助动词进行搭配。另外,动词可以加ing变成动名词(就是说动词也可以变成名词),加ed变成过去分词,它们各有什么用途要弄明白。名词要搞清楚什么时候加冠词a, the, 什么时候不加冠词。基本明白就好。
当然, 最重要的是弄明白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的长句子。很多人阅读缓慢就是对句型不熟悉,单词看的懂,但不知道句子的意思。所谓长句,就是复合句,句子里面套句子,里面套着的句子就是从句,即从属句 。从句是英语不同于中文的一个核心之处,英语和欧洲其它语言都有拉丁语语法的痕迹,所以一个句子不能随便写。
中文可以说: “我觉得你应该告诉他,对你有好处”。英文不可以这么松散,“对你有好处”这句话缺乏一个名词做主语,改成英语就必须说“I think you should tell him, which can do you good.” “which” 所引导的就是从句(即结构上次要的句子),which 在这个从句里面就担任主语的作用,也代表前面“you should tell him”这个概念。
英文严格的语法(比如说每个从句都要用个词来引导)与中文的自由随性之间反差明显。英文写多了,再写中文也会变得僵硬,有翻译腔。中文是可以随时创造句型的,它绵延柔软的特性会让学英语时间长的人很不习惯。 这里我们举一个中文句子的例子,来自张治老师的《蜗耕集》,我刚好在看的一本书。其中有一句(属于书中较短的句子):
基督教信灵魂不灭,肉身在死后消亡,但丁所见乃是幻影,然而一连三次,则体现出情感的激动热烈,又显示出这种热烈的徒然。(张治,187-88)
这就是咱们中文,虽为白话,古风不减。一连串短句组成一个长句,不需要专门的引导词来引出各短句,只用逗号分隔,也不需要明确表达各短句关系的语言元素。万能而泛滥的逗号就是白话文的可爱之处。如果把这句翻译成英文,是不好办的,必须按照主次因果关系等重新组织,可能还要分成两三个句子。首先,你得想清楚前面三个短句表达什么关系,姑且算是弱因果吧。那么可以这样翻译:In light of the Christian belief in 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and the inevitable decay of the physical body upon death, what Dante sees is nothing but a shadow.
接下来的内容你只好重起一句,重起的时候要加个主语, 补充“幻影”一词,“则体现出”开始的这段正好可以翻译成从句。因此可以如是翻译:
And yet the shadow comes up thrice, which shows the intensity of Dante’s ardor and its futility.
总之,要搞清楚英文语法,你得从根子上去理解。语法二字体现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为何中文没有独立发展出严谨的语法,没人说的清楚,但我们知道的是中国人对语法一下子就能理解,而且学多了连中文都看不顺眼了,可见中国人的头脑和英语语法是很兼容的。而且 正因为有中文的背景,我们对英语语法会有更多跨文化的深刻见解。
所以,我以为精读一篇英文文章的时候,可以想想里面的每一句英文句子如何翻译成中文,在中文里该怎么表达,这样学习效果会比较好。我上课的时候也会让学生自己找阅读材料里的重要句型(我们上中级英语课有个固定的课本,不过各位老师自己也会补充课外读物),尽量想想和中文的差别。
4. 等你对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都掌握比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多练听力了。你要参加什么考试可以专门去复习这些考试,掌握些考试技巧,没有考试的人就去网上找有意思的英语视频,一边听英语一边还能学学外国历史文化时事。
但正当你觉得英语还蛮好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即使你坚持阅读聆听很长时间,到了一个时刻还是会痛苦不堪,觉得遇到了瓶颈。我高中的时候也特别苦恼,觉的英语这个东西再也提高不了了,阅读没问题,听力还可以,要写出说出丰富的英语好像很难。
我这个痛苦很多很多年以后才解决,英语的提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自我训练的。不管你去不去国外,整体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就是不断观察思考母语人士的书面和口头语言习惯,不断操练,举一反三。人在国内也可以慢慢提高,最后突破瓶颈。
基本英语技能互相掣肘。你不可能阅读能力一般,但写作特好,也不可能写作一般,但口语特好。即使你口语尚可,其实只不过是说熟了几句在特定场景内使用的话,不能推广到其它场景。
推荐一个高段位学者自我突破的方法:做长篇中译英练习,以翻译养写作。具体就是找一本优秀英语读物的优秀中译本,然后把译本回翻成英文,译完后与母语原版对照,寻找差距,思考不同点。
比如一开始可以使用《格林童话》英文版和中文版做翻译练习。
我上学期让班上学生用Susan Sontag的On Photography和中译本《论摄影》做这个练习,桑塔格的好处在于她是学术问题中写得有文采比较生动的。 也可以用门罗的小说作为练习,适合想学习文学性散文或故事写作的同学。 《逃离》的翻译和原文对照就可以。
这学期我想用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HM Abrams , 《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版,用起来很方便。 /subject/3835355/ 以后还可以找来 E.B.White散文的中译,译回英语去,再和原文分析对比。你由此可以发现很多名堂,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中文区别的认识,融会贯通。
根据自己的兴趣,你还可以选择 任何中英对照的读物来做这个练习,但要搞清楚你想锻炼的文体,是论述文、随笔、叙事文、还是小说。
这样的练习会让你感到切实的提高,若只是自己写,进步不明显,你一般也得不到很好的反馈,花了钱也没用。当然,翻译练习的同时你也可以练练写作文,写几篇散文,写几篇论述文,写作文前先找几篇范文来看看。范文找什么,多问问人,不要病急乱投医。
写作加强后,口语也会得益。英语口语就是即兴版写作,口语最好的人大概也只能发挥出写作水平的六、七分。一般开始讲英语的时候,只能发挥出自己英语水平的两、三分。这是因为把英语技能变成习惯需要反复操练。
大多数时候,日常英语会话学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多记忆就可以了。如果到了母语环境,浅层交流的话语也能较快掌握。(深层交流那就不只是语言问题了,而是一个文化储备和文化心态的问题。)
更难也更重要的实际上是演说类的口语,也就是在公众面前发言。这样的口语必须在写作提高的基础上才会提高。
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个人见解:没有单独提高口语的方法,英语能力总体一般,写不好英语的人单独练英语口语也没用。
公共演说如何操练?不能随便想个题目然后开始说,没用。还是要从写作入手,给自己一个题目然后写一个很详细的演说大纲,还可以把大纲做成PPT。然后你可以假设你在和一帮人边展示PPT边讲这个话题,也就是把原来准备好的大纲性语言和即兴发挥结合起来。因为:锻炼口语最好的方法不是随口乱说,也不是照本宣读,而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临场表演。
操练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或许5分钟或许15分钟,可以设一个闹钟,开始后就不要停顿。讲的时候给自己录音,讲完后自己听听。觉得什么地方说得不好,就想一下如何提高,每次记下笔记,彻底记住。比如说你发现你老是说“suffer”这个词,就可以想想有没有alternatives。这样的话,下一次可以讲得更好。 上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这样操练口语,即使你一个人在家也可以训练自己。
时不时可以去网上找一下经典的公共演说类视频,不是政治家背出来的讲稿,而是各类外国人访谈或公开讲座类(很多讲座不是宣读文章,而是借助PPT讲解问题)的视频。
学语言就是学一种新的文化和文化心态,学好的话外语和母语之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你的整个语言和文化观都会改变。而且具体结果因人而异,无法预测。
以上就是我写给喜欢英语的人们的私房话。先打住,等我上完这学期的中级英语课再总结点经验教训。小伙伴们有想法请多留言,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1学习2 在交流中学习。 有很多事情,用钱买不到,比如学英语,只有靠自己和朋友的头脑及努力。
~~~网友留言里有很多真知,我印象较深的几点~~~
1.如果没有大把时间阅读各类英语读物,可以专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对掌握专业词汇量助益很大。有空当然要广泛阅读,其实中英文皆然。
2.背诵英语词汇的英文释义有助于英语提高,背诵精选散文和诗歌段落有一定辅助作用。大声跟着喜爱的英语腔朗诵,多锻炼口齿很重要。语法不掌握,英语难突破。
3.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以去豆瓣奶爸的英语教室小站去借鉴贴士,还有这里的一篇关于听力教材的文章:/aisapo/
4.自学英语的教材里新概念是很好的,还有Rosetta Stone 系列。尽量找网上可以下载的版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奇生活和原文链接: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如何学好英语
如何学好英语
无数学生因为学英语这件事情搞得自己很难受,甚至觉得英语成为了自己的敌人或者克星。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一些建议。
学习这个事情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内涵。其实,学会任何事情只靠三种因素:时间、方法、天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算出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时间投入x方法的有效度x天份。
天份这个东西是有点影响,但一般大家会把它的作用严重夸大。其实,天份的影响远远没有时间和方法大。
我们能够控制的变数只有时间和方法,所以天分就不用考虑了,毕竟它的影响最小嘛。请大家切勿拿“我没有天分”作为借口。
时间的投入非常关键,我们再有天分,用再有效的方法,如果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我们也不会有明显的学习效果。反过来讲,就算没有用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时间的投入多,也会有学习效果。
那么,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会英语呢?首先我们要对“学会”做出一个定义。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所谈的“学会”就是指“Functional
Fluency",也就是能够很顺利地运用英语,就算碰到听不懂的、看不懂的、说不出的、写不出的东西也能比较轻松地解决。
那么,按照这个定义,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我认为大概需要2000个小时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学习*。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说法,但是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
如果每天花半个小时学习英语,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学会。
如果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英语,大概需要6年的时间
如果每天花一个半小时学习英语,大概需要4-5年的时间
如果每天花两个小时学习英语,大概需要3-4年的时间
如果每天花3个小时学习英语,大概需要2-3年的时间
如果每天花4个小时学习英语,大概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
如果每天花5个小时学习英语,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这些预测都是按照零基础算的,如果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减掉一些时间。
方法的有效度是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具体的学习方式,第二是不同方法的时间分配。学英语没有所谓“最好的方法”,因为学会一门语言需要多种方法的搭配。如果只用任何一种方法,如光朗读文章或光听广播,英语学习的效果会很不全面,很不理想。
学习英语的具体方法
其实,学习英语的方法真的很多,有效的学习计划要包含以下的各种具体方法。
口语的练习主要有三种:模仿、朗读、交流。
模仿就是根据所听的内容自己跟着说。比如听一句,说一句,或者一边听,一边说。模仿的资料跟听力资料基本相似,但是往往也包括专门练语音语调的音频资料。模仿的关键是一定要投入,一定要要求自己跟所模仿的内容一模一样。一开始肯定做不到一模一样,但是一定要有这样的要求和精神。
朗读就是读文字,资料和阅读资料基本一致。朗读不一定非得要很大声地读,但是一定要读得很清楚,读出声来。
交流就是用英语和别人说话。这种练习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的话,口语水平最终很难提高。交流对象可以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可以包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家不要怕和别的中国人练习英语,因为大家都还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完全正确的英语,所以接触对方的错误并不会太影响自己的语言,而这种交流练习的意义非常大。
值得说明的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或者给自己一些命题演讲的练习,也有一定的用处,可以作为口语练习的一部分,但是也要保证有跟别人真正交流的练习。
阅读练习包括"精读"和"泛读"。所谓泛读即不追求看懂每一个词,主要追求看懂大概内容,一般只看一遍。泛读材料往往包括小说,其他书籍及较长的杂志和报纸文章。
所谓精读即不仅追求看懂内容的大意,而且追求看懂每一个词。在学习初期,精读资料以英语教材为主,因为教材一般会配单词表,不需要查词典,但是后期应该增加更多的原版材料,通过查词典达到精读要求。
尤其到后期,阅读资料应该以自己感兴趣的原版读物为主,那样的话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那么枯燥。
听力的练习也可以分为“精听”和“泛听”。所谓精听即反复的听一段内容,要求自己每个音都能听懂。一般精听材料初期为教材的录音,后期应增加更多的原版资料。
所谓泛听即听时间更长的内容,不一定要求每个字都能听懂,主要争取听懂大概的意思。泛听资料往往包括广播、电视剧、电影不等。
请注意,泛听也要很认真地做,要全身心地争取全部都听懂。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挂着耳机放英语听力资料,虽然并无坏处,也不能算学习时间。
写作练习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日记。这种练习可以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做,不管水平的高低。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记日记的时间简单地根据所学的内容“造句”,水平高了一点之后可以开始简单地描述自己的所做所为,到了后期可以写更多自己的想法和对事情的评价。记日记的时间并不需要太长,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也有用。
除了写日记,一定要练习写不同文体的命题作文,比如写信,写散文,写议论文等。这些不同的文体在初期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到后期如果想提高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开始可以根据范文写,但不是简单地抄,而是先看范文,再把范文放到一边,再自己尝试写类似的文本。
写作练习的成果也要争取得到别人的反馈,最好是英语老师。尽管没有这样的反馈也会有提高,但是反馈会让自己的练习更有用。
关于背单词
单词要不断地积累,但是如果主要目标为学好英语,中国学生传统背单词的方法(与单词书有长期的亲密接触)不需要作为学习的主要方法。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单词书待在一起,不如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练习中达到积累单词的目标(当然,教材的单词表会对我们单词的积累起到很大的做用)。
当然,为了一些特殊的学习目标,如准备某些考试,专门背单词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即便是这样,也一定要把听说读写的练习融进背单词的过程,以多种方式接触单词(如读单词或例句、抄单词或例句、听单词书的录音等),这样背单词的效果会好很多,这样也可以算学习时间。如果光坐在那儿傻傻地瞪着单词书,是不能算学习时间的。
以上的估计可以含有效的上课时间,但是该课程必须提供具体的学习方式的机会(如听说读写的任何一种),而不能完全是被动听课。
关于听说读写练习的时间分配
因为每个人的基础、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和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听说读写的时间分配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这篇文章给你的是学习计划的组成部分,最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拼“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另外,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学习时间。如果每天练三个小时不现实,就做个现实点的计划。因为很多英语学习者为大学生,而每天花一个小时的话基本上可以在大学四年学好英语,我们就按照每天一个小时做一个样板的计划:
学习计划样本
(每天1小时)
10分钟朗读(如纽约时报的文章)
10分钟模仿(如语音语调的教程)
30分钟泛听(如1集自己喜欢的连续剧)
10分钟写日记
10分钟朗读
10分钟模仿
30分钟泛读(如自己喜欢的英语小说或漫画)
10分钟写日记
10分钟朗读
10分钟模仿
30分钟精听(如教科书的磁带或VOA/BBC的一段新闻)
10分钟写日记
10分钟朗读
10分钟模仿
30分钟精读(如一篇某新闻周刊的文章)
10分钟写日记
10分钟朗读
10分钟模仿
30分钟口语交流(如跟同学约好时间和话题或去英语角)
10分钟写日记
10分钟朗读
10分钟模仿
30分钟命题写作(如考试作文题)
10分钟写日记
无论你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出国留学还是看看原版的英语电影,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提供一点帮助。只要你用有效的方法投入足够的时间,没有什么是完不成的、学不好的。不如今天开始吧!
(*这“2000个小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一方面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的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参考美国的Foreign
Institute的调查统计。它负责培训美国的外交官,发现一般的美国人需要1320个小时的教学才能学好中文(学西班牙语只需要480个小时)。一个中国人学英语应该需要差不多的是时间,但1320个小时是教学的时间,肯定还需要自学的时间,总体来讲应该需要大概2000个小时才能学好。这个说法也许不完全科学,但应该很实用。)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
我的更多文章:
( 15:54:56)( 17:03:15)( 17:02:16)( 16:56:55)( 16:52:57)( 16:32:46)( 15:50:03)( 19:12:13)( 18:40:10)( 13:27:5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学英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