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殇 欧洲文明启示录特殊教育的法制化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法制化进程及其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法制化进程及其意义
法​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53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_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3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_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8卷第6期;FudanEducationForum2010.;?新论?;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别敦荣,李连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摘要:19世纪的柏林大学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化身;进而实现由科学达至修养的目标,通过卓越人才的汇集;关键词:柏林大学;教育理念;研究与教学相统一;学;TheHis
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8卷第6期FudanEducationForum2010.Vol.8,No.6?新论?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别敦荣,李连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19世纪的柏林大学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化身。在洪堡等人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柏林大学创建以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柏林大学致力于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相结合,进而实现由科学达至修养的目标,通过卓越人才的汇集和自由之风的形成赢得了“现代大学之母”的美誉。柏林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柏林大学;教育理念;研究与教学相统一;学术自由中图分类号:G649.5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08TheHistoryandEducationalIdeasofBerlinUniversityandItsInspirationsBIEDun-rong,LILian-mei(SchoolofEducatio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Wuhan430074,Hubei,China)Abstract:BerlinUniversitywastheembodimentofadvancededucationalideasinthe19thcentury.GuidedbyadvancededucationalideasfromHumboldtandotherscholars,BerlinUniversitywasestablishedandquicklyemergedasabrightstarinthegalaxyofglobal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twascommittedtocombiningscientificresearchandscienceeducationtoreachthegoalofcultivationthroughscience.Theuniversity,boastingtalentsgatheringandacademicfreedom,wasrenownedas&themotherofthemodernuniversity&allovertheworld.TheadvancededucationalideasandsuccessfulexperienceofBerlinUniversitywillshedlightonChina'seducationreform,especiallytheestablishmentofWorld-classUniversity.Keywords:BerlinUEUnityoAcademicfreedom较之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德国大学的创办至少要落后200年。然而,德国却后来居上,成为最早实现大学现代化的国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大学已处于鼎盛时期,位居世界高等教育的巅峰。据统计,当时42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中,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为10人和5人,美国仅2国学者14人,人。值得注意的是,14名德国获奖者全部是大学教授,其中有8人来自柏林大学,可谓名家辈出,群星灿烂。黑格尔、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玻恩、马克思、恩格斯等都曾在柏林大学工作或求学。没有洪堡大学(柏林大学的另一称谓)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1]纵观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正是洪堡、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了柏林大学,成就了德国高等教育的辉煌,甚至引领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直至18世纪,尽管德意志区域内已有各类大学60余所,但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意志的大学教育仍相对落后。不过,人文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宗教改革的普遍展开和现代大学的萌芽,为德国大学迈入现代化奠定了必要的社会基础。18世纪德国的大学改革运动,也为柏林大学的建立提供了富有时代感的现代理念和制度雏形。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两国都建立了稳固的资产阶级政权,德国却仍未摆脱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政权割据局面。1806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法国签订了《梯尔西特和约》,把易北河以?8?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法国,拿破仑还关闭了耶拿大学和哈勒大学。1810年10月,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最初名为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初创的柏林大学设有法律、医学、哲学和神学4个传统学院,聘有3名神学教授、3名法学教授、6名医学教授和12名哲学教授,招收了256名学生。[2]哲学院的黑格尔、法学院的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柏克、医学院的胡费兰及农学家特尔,象征了当时柏林大学各学院的精神。柏林大学延续了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创的新教育模式,并将其发扬光大。日,主要由施莱尔马赫负责起草的《大学章程》作为“永久章程”得到了国王的批准。《大学章程》为柏林大学的办学奠定了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3]:(1)学院制。大学由学院(Fakult??at)构成,即从中世纪大学沿袭下来的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学院,各个学院地位平等。(2)教师等级制。教师由正教授(Ordinarius,orordentlicherprofessor)、副教授(Extraordinarius,orausserordentlicherprofessor)和助教(Privatdozent)构成,保留了传统的由正教授、副教授和助教所构成的三级结构模式。(3)教授会制。教授会成员为全体正教授,大学内的所有事务皆由教授会决定。教授会享有很大权力,比如,校长的遴选、教授的选聘等。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15人组成的“评议会”,部长的行政和财政代表被邀请出席所有评议会,而且可以带秘书。这种局面体现了政府的强大影响力。(4)讲座制。按学科和专业设置若干讲座(institutesorseminars),由正教授全权主持各个讲座。正教授是教授会的当然成员,作为讲座教授享有很大特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组织,即大学由学院构成,学院由若干讲座构成。正教授全权负责讲座内的一切事务。(5)利益商谈制。讲座教授与政府官员之间通过讨价还价”即利益交涉确定讲座教授的待遇。每位正教授需要直接与州政府而不是与大学方面交涉,定期就财政和物质方面的条件和待遇进行协商。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柏林大学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大学章程》为柏林大学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结构框架,并且规范了其运行机制。[4]正如有学者所评论的,“柏林大学的建立不只是增加了一所大学而已,而是创造了一种体现大学教育的新概念。”[5]1818年,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者G?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应邀从海德堡大学来到柏林大学任哲学系主任,并于1830年出任柏林大学校长。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各派哲学家汇集于柏林,使其迅速发展为德国和欧洲的哲学中心。1840年,柏林大学招生人数达1750名,成为德国最大的高等学府,并以教学、科研和现代课程设置著称于世。在19世纪中期大学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柏林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部分薄弱学科得到了加强,其中自然科学的成就异常突出。柏林大学在医学方面虽然早有成就,自然科学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直到19世纪4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848年后,在威廉?冯?洪堡的弟弟、著名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的推动下,一直重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柏林大学出现了研究自然科学的高潮,并聚集了一批杰出的自然科学人才,如化学家霍夫曼、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尔茨、被誉为“数学界三星”的库梅尔、克罗内可、魏埃施特拉斯等[6]1067。在柏林大学工作长达25年之久的约翰纳斯?米勒奠定了德国古典生理学的基础,从而使生理学从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立量子论的马克斯?普朗克、证明X射线波动性的马克斯?冯?劳厄、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离不开柏林大学的学术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制度使柏林大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其办学经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大学效仿的对象,柏林大学也因此获得了“现代大学之母”的美誉。柏林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前来求学和深造,柏林也因此成为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文化中心。从1814年第一批4名美国学生赴德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有10000名美国青年和学者到德国大学学习,仅柏林大学接纳的美国学生就超过了5000人[1]。20世纪初,德国逐渐法西斯化,柏林大学也随之变成了“第一帝国大学”。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德国也给柏林大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日,随着希特勒战争的彻底失败,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和英、法、美分割占领,柏林大学也一分为二,成为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yofBerlin)和柏林自由大学(FreeUniversityofBerlin)两所独立的大学。德国统一后,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2003年,两校医学院合并成立查里特柏林医学中心。2005年9月,柏林洪堡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两校代表团联合访问北京大学,并与北大联合举办柏林自由/洪堡大学日”活动。?9?““二、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理念的先进与否决定大学教育的荣辱兴衰。柏林大学于国家危难时期建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执世界高等教育之牛耳,甚至被一些著名的古典大学所仿效。19世纪的柏林大学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化身,20世纪柏林大学的劫难与再生进一步证明了理念的力量。因此,研究柏林大学,尤其是其19世纪的教育理念,对于探索大学发展规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与教学相统一柏林大学奉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为校训。诚如其校训所言,柏林大学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奠定了其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地位,而且首开现代大学教育之先河,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柏林大学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其践行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息息相关。“一旦人们停止对科学进行真正的探索,或者认为科学是不需要从精神的深处创造出来,而是可以通过收集把它广泛罗列出来的话,则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且将永远丧失殆尽。”[7]79因而,洪堡提出,大学不是高级中学,也不是专科学校,而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8]。在洪堡看来,哲学就是纯科学,是建立在深邃的观念之上,能够统领一切学科的知识,而非类似历史和自然科学等“经验科学”。纯科学不追求任何自身之外的目标,只进行纯知识、纯学理的探究。[9]93-95柏林大学对科学的重视在其学院结构中有很好的体现。它保留了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学院的模式,同时改变了各学院地位不平等的传统。哲学院不再属于“预备学院”的性质,而是享有与其他学院平等的地位,并取代了一直以来神学院占据的主导地位,立于大学学问的顶点,成为综合大学的核心。[10]此外,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足以反映哲学院的地位,如除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外,哲学部还设置了自然科学科目。据统计,这一时期哲学学部的课程总数约为78门,几乎囊括了当时除神学、法学、医学外的所有的高深学问。[11]柏林大学哲学学部的地位和规模足以体现学校对科学的重视程度。柏林大学重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将科学探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洪堡认为:“大学教授的主要?10?任务并不是‘教’,大学学生的任务也不是‘学’;大学学生必须独立地自己去从事‘研究’,至于大学教授的工作,则在于引导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去指导并帮助学生去做研究工作。”[12]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形式。柏林大学创办的习明纳教学模式作为这一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养成所”,而且在柏林大学的人才培养乃至世界各国现代大学教育变革中功不可没。一个习明纳一般由8-12名学生和一名教师组成,每次活动由一名或几名学生负责组织领导,师生在1.5-2小时的时间里围绕事先拟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就使传统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有了质的变化。与传统大学的教学模式不同,摆在师生面前的都是尚待探索的未知领域,教学过程中也有了学生的参与和探索。因而,教师和学生有了相对平等的地位,自由的氛围也为研讨的展开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师生能在共同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收获科学知识的创新。习明纳同时担负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既是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探索真理的科研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术能力的教学形式,成功地将大学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性的研究方法被阐明,有创造能力的人员被训练,科学独立的精神被灌输”[13],就是学者对习明纳效果的阐释。研究与教学相统一是柏林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正如伯蒂尔所言,它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四个方面的结合。不仅是研究和教学的结合,而且通过哲学把各种经验科学联合起来,把科学和普通教养统一起来,把科学和普遍的启蒙结合起来。[14]教育史学家鲍尔生称柏林大学为“专心致志于真正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的机构的典型”[15]的评价就是对它的最好诠释。2.训练独立思考的理智和道德的自由洪堡指出,大学兼有对科学的探究和个性与道德的修养双重任务。这里的修养是指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境界。洪堡从新人文主义出发,认为修养,或者说通识性的修养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是人作为人应有的素质,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相反,任何专业性、实用性学习会使人偏离通向修养的正途。[16]77为此,洪堡提倡区分大学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主张不过早分科,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心智成长,注重培养学生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完善。即大学不是对学生进行实用的职业教育,而是通过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修养。从与柏林大学建校和发展有关的文献来看,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修养的含义[17]:第一,人应该从“自身进行自由、全面的发展,尊重人的独立价值和自由发展。第二,修养的目标在于自身的发展而非外在的实用、功利性目标。正如洪堡所说,修养是人的“内在的成长”,不应服从于“外在的目标”,一切实用和专门的教育都有违修养的原则。[18]第三,个人的发展也促成了整体利益的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正如洪堡所提出的:“国家在整体上……不应就其利益直接所关所系者,要求于大学,而应抱定这样的信念,大学倘若实现其目标,同时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由此而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远非国家之力所及。”[9]85修养不仅与理智和道德相关,而且是开发理智、养成道德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柏林大学不但着眼于学生的修养,而且重视教师的修养。柏林大学首任校长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一书中指出,学者“应当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19]。费希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任柏林大学校长时,他的妻子为护理伤员而传染热病,尽管夫人随时会死去,但他认为必须去大学为学生讲两个小时的课。最后,他履行了自己的职责。[20]柏林大学教师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在柏林大学的影响下,19世纪德国的大学教育都致力于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理智和道德的自由。英国学者梅尔茨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当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大部分最有天赋的成员都在摆脱名利的可能诱惑而从事一项纯理想的事业时,这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事例。追求真理和为知识而获得知识,作为一项崇高而有价值的职业,在本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已成为德国大学中教授和学生共同的毕生工作。在他们许多人的传记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切人类无私努力之真正特征的那种精神的自我否定和升华。……科学―――对纯粹真理的知识的追求至少暂时能把人类的大部分从世俗生活的低级区域提升到理想的高空,并能提供一个额外的证据,证明这样的信念:我们的真正的家在那里,而不在尘世间。”[21]3.卓越的汇集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颗明星,柏林大学的辉煌与其汇集卓越的基础息息相关。洪堡筹备柏林大学时在致国王的信中写到:“我能够并且应该……以事实证明,这座好不容易办起来的大学已经在德国赢得了巨大的威信。到现在为止,受聘的人还没有一位拒绝;赖尔和萨维尼已经离开了很好的职位,并拒绝他们各自的政府提供帮助的一切建议。我认为现在不便聘请的一些学者都告诉我,他们将欣然前来。……根据雨果最近的来信,他可能也会来。……在蒂宾根的基尔马耶,多年来谢绝了差不多一切大学的邀请,最近还拒绝了哈勒大学,现在甚至在没有受到正式聘请的情况下,就已经愿意来柏林,他来的可能性最大。甚至就目前而论,……这所大学里边已经有的维尔德诺、克拉普洛特、卡斯腾、路德菲、赖尔、胡斐兰、费希特、特拉尔斯、埃特尔文、奥尔特斯曼、厄曼、沃尔夫、萨维尼等人,在各自的专业上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这是任何其他大学都拿不出来的。”[22]205唯一令洪堡感到遗憾的是未能请到具有“数学家之王”称号的哥廷根大学教授高斯。然而,上述教授已足以使柏林大学与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相媲美,“从来再没有一位德国的教育大臣或部长可以出示一张更可值得自豪的聘任表”[7]80。数十年间,柏林大学汇聚了一大批在人类文化史和科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学者,他们的共同努力不仅成就了柏林大学的辉煌,也让一代又一代卓越人才从这里走向世界。随着费希特、施莱尔马赫、黑格尔等一代哲学家的到来,柏林城汇集了各派哲学家,并迅速发展为德国和欧洲的哲学中心。在著名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努力下,柏林大学的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等学科迅速发展。1842年,物理学家古斯塔夫?马克努斯建立了柏林大学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时隔不久,根据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的奠基人之一―――赫尔曼?冯?黑尔姆霍兹的建议,柏林大学又创建了物理学研究所,成为国内外著名物理学者汇集的地方。1865年,化学家威廉?霍夫曼应邀来到柏林大学执教,在他领导下,柏林大学于1869年成立化学系,培育了几代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其中也包括菲舍尔本人。19世纪30-40年代,柏林大学的数学系被誉为“柏林的方向”。到19世纪末,涌现出了柏林数学界的三位大家,即数理数学家雷奥波尔德?克罗内克尔、爱思斯特?库默尔,函数理论印微分方程式理论数学家卡尔?魏尔施特拉斯。[1]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柏林大学的医学学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罗伯特?柯赫在担任柏林大学教授期间,创办了卫生研究所。他始终不渝地研究病原细菌,对细菌学发展的功绩使他于190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被誉为“绝症的克星”。免疫学的创始人冯?贝林被称为“儿童的救星”。[23]5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柏林大学在化学、医学、物理学和文学等领域产生过29位诺贝尔得主,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也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改革再次诠释了柏林大学汇?11?集卓越人才的教育理念,它们坚持国际化教育战略,通过引进优秀的国际师资和生源、加强与世界各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等,实现自身卓越的目标。比如,柏林洪堡大学2001年制定了包含三大任务的国际化教育战略:第一,学习的国际化。鼓励高年级学生去国外有交流协议的大学留学至少一学期以上;增加国际学习项目、联合办学项目以及英语授课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欧洲通用学分的课程比例。第二,质先于量。实施国际合作质量监督以提高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第三,确定重点地区。将欧洲、北美、日本、古巴、澳大利亚、中国、印度、以色列、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作为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合作的重点。[24]事实证明,柏林洪堡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在学校发展中成效显著。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柏林自由大学也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它利用主持达勒姆会议的条件,一直奉行“在高层次上寻求洞察力”的信条,促进高端知识的交流与人才的合作,给达勒姆会议和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国际尊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柏林自由大学促进高级研究的制度性战略,将外籍教师人数比例从目前的每年20%提高到25%也是学校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每年约有2000名世界各地的教授来校讲学,有5000多名国际学生在校学习。[6]1441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研究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扩大了学校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且为本国学生加强国际交流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学习环境。4.教与学的自由自由的理念由来已久,但自由与学术相结合的学术理念的提出,则是近代发展的结果。1670年,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了“哲学思想自由”(libertasphilosopohandi)的思想,认为人“根据最高的自然法则为其思想的主人”[25]。19世纪,柏林大学创造性地将学术自由作为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不仅促进了文化科学的进步,而且改变了古典大学的面貌,加速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洪堡认为:“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其全体成员(只要可能的话),就必须服膺于纯科学的观念。因此,在这一圈子中,孤独和自由便成为支配性原则。”[9]作为一种支配性原则,大学教育如何予以遵循呢?费希特主张,柏林这所大学以不听信不足够的理由为其学术自由的思想……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主旨,并将学术自由分解为“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教师在专业上享有自由探讨、发现、出版、教授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所发现的真理,并且这种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听从任何权威的指挥,任何政治的、党派?12?的和社会的舆论不得加以干涉,这称之为“教的自由”;学生在教授的正确方法指导下,在专业学习上拥有探讨、怀疑、不赞同和向权威指出批评的自由,有选择教师和学习什么的权利,在教育管理上参与评议的权利,这叫作“学的自由”。[26]他认为,“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是教育的两个条件。至于为什么需要自由,施莱尔马赫的解释是:“大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在于为其养成科学的精神,而这种科学精神无法靠强制,只能在自由中产生。”[27]按照洪堡的设想,大学生应自主地从事其科学思考,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也可独立研修,甚至“听课尽可偶尔为之”。[16]7119世纪的柏林大学教育,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度很大。学校只规定最低限度的必修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学其他各种课程,可以选择教师,可以任意转换学科专业,也可以随意转到别的大学去学习。也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使马克思有了大学二年级从波恩大学转到柏林大学学习的机会。柏林大学的学习,使马克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他又转到耶拿大学学习,最后在耶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23]19-33由此可以看出,洪堡的设想并非停留在大脑中或文字上,而转化成了柏林大学真实的教育状况。这种状况在历史文献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在德国大学中学习,全以学习自由原则为基础,……除了对修业时间有一定的规定外,几乎一切事项全在个人:没有必听的课程和中期性的考试,……每学期选什么课程全由自己决定,而且听课与否全在自己。学习自由甚至包括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做的自由。”[28]三、柏林大学教育理念的启示柏林大学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它所焕发出来的光芒,照亮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道路。柏林大学的辉煌是一个时代的辉煌,是德意志社会进步和世界现代文化科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剧,更是德国社会文化的悲剧,柏林大学的遭遇是这场悲剧的一个缩影。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兴起,使柏林大学曾经创造的辉煌在新的时代又有了发扬光大的基础。研究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在高等教育史上创造的奇迹,无疑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1.重视科研的教育意义,以科研促进教学“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53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_教育理念及其启示等内容。 
 二、柏林大学模式的形成柏林大学的创建过程经常被教育...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是柏林大学 模式理论的...四、柏林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的启示柏林大学是...  2012 年高校教师培训 高等教育学闭卷试题 一. 高等教育功能及高校的职能等问题...三. 西方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问题。 大学理念的三次演变 1、德国的柏林大学 ...  威廉?冯?洪堡与柏林大学摘要:柏林大学是现代大学之...个新的历史纪元,翻开了世界现代大学 教育发展历史的...由于创办者所怀抱的超越时代的大学思想理念,柏林大学...  正处在历史的转型期,现代大学理念的讨论和确定, 对...大学,还是以培养专门研究人才而著称的德国柏林大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明确提出, 大学教育育人...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纵观剑桥大学 800 年的发展历史,可见其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其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  图说历史 清末民初的社会 慈禧太后的保养秘方 晚清...德国柏林大学崛起的原因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810...第一, 给予大学充分的自由。 柏林大学坚持的理念是...  耶鲁大学的教学理念及启示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耶鲁大学的教学理念及启示...理念是大学生存力量之所在,耶鲁大学在其发展过程对其教学 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使...  而且德国很快地在三年后开创了柏林大学,自1810年柏林大学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大学自治”、 “学 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等教育理念及一整套完备...  原理分析、评价中外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理论启示...(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天记特殊任务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