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中考数学压轴题2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15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15专题)专题2:几何问题_中考数学试题_作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15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15专题)专题2:几何问题
&&&热&&&&&★★★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15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15专题)专题2:几何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1:40:05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159套)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2:几何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2上海市4分)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离
D. 内含  【答案】D。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因此,  ∵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2,圆心距为3,62=4,4>3,即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含。故选D。  2. (2012安徽省4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A.10
D.10或  【答案】C。  【考点】图形的剪拼,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考虑两种情况,分清从斜边中点向哪个边沿着垂线段过去裁剪的。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上的中线,最后即可求出斜边的长:  ①如左图:  ∵,点E是斜边AB的中点,∴AB=2CE=10 。  ②如右图:  ∵,点E是斜边AB的中点,∴AB=2CE=。  因此,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10或。故选C。  3. (2012广东省3分)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5
D. 16  【答案】C。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则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构成条件,得104<x<10+4,即6<x<14,四个选项中只有11符合条件。故选C。  4. (2012广东珠海3分)如果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弧长是,那么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
D.90°  【答案】C。  【考点】弧长的计算。  【分析】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解  设圆心角是n度,根据题意得,解得:n=60。故选C。  5. (2012浙江宁波3分)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
】  A.90  B.100  C.110  D.121  【答案】C。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分析】如图,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  所以,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边长AO=AB+AC=3+4=7。  所以,KL=3+7=10,LM=4+7=11,  因此,矩形KLMJ的面积为10×11=110。故选C。  6. (2012江苏宿迁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抛物线y=2x2 - 4x+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经过这两次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A.(-2,3)
B.(-1,4)
C.(1,4)
D.(4,3)  【答案】D。  【考点】坐标平移。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将抛物线y=2x2 - 4x+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其顶点也同样变换。  ∵的顶点坐标是(1,1),  ∴点(1,1)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点(4,3),即经过这两次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4,3)。故选D。  7. (2012福建南平4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和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则EF的长为【
D.3  【答案】B。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C=90°,BC=CD=3。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G=BE=1,GF=DF。  设DF=x,则EF=EG+GF=1+x,FC=DC-DF=3-x,EC=BC-BE=3-1=2。  在Rt△EFC中,EF2=EC2+FC2,即(x+1)2=22+(3-x)2,解得:。  ∴DF= ,EF=1+。故选B。  8. (2012湖北咸宁3分)中央电视台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墙来了!选手需按墙上的空洞造型  摆出相同姿势,才能穿墙而过,否则会被墙推入水池.类似地,有一个几何体恰好无缝隙地以三个不同形  状的“姿势”穿过“墙”上的三个空洞,则该几何体为【
】.  A.
D.  【答案】A。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一个几何体恰好无缝隙地以三个不同形状的“姿势”穿过“墙”上的三个空洞,即要这个几何体的三  视图分别是正方形、圆和正三角形。符合此条件的只有选项A:主视图是正方形,左视图是正三角形,俯  视图是圆。故选A。  9. (2012福建泉州3分)如图,点O是△ABC的内心,过点O作EF∥AB,与AC、BC分别交于点E、F,则【
】  A .EF>AE+BF
EF  【答案】C。  【考点】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如图,连接圆心O和三个切点D、G、H,分别过点E、F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I、J。  ∵EF∥AB,∴∠HEO=∠IAE,EI=OD。  又∵OD=OH,∴EI=OH。  又∵∠EHO=∠AIE=900,∴△EHO≌△AIE(AAS)。∴EO=AE。  同理,FO=BF。  ∴AE+BF= EO+FO= EF。故选C。  10. (2012湖南长沙3分)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个
D.4个  【答案】B。  【考点】构成三角形的三边的条件。  【分析】四条木棒的所有组合:3,4,7和3,4,9和3,7,9和4,7,9,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构成条件,只有3,7,9和4,7,9能组成三角形。故选B。  11. (2012湖南怀化3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
】  如果你解答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参考如下信息: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小明和小强做了认真的探究,然后分别用不同的思路完成了这个题目.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小明说:“设OP交AC于点G,证△AOG∽△CPG”;小强说:“过点C作CH⊥AB于点H,证四边形CHOP是矩形”.  【答案】解:(1)BD=DC。理由如下:连接AD,  ∵AB是直径,∴∠ADB=90°。  ∵AB=AC,∴BD=DC。  (2)∵AD是等腰△ABC底边上的中线,  ∴∠BAD=∠CAD 。∴。  ∴BD=DE。  ∴BD=DE=DC。∴∠DEC=∠DCE。  ∵△ABC中,AB=AC,∠A=30°,  ∴∠DCE=∠ABC= (180°-30°)=75°。∴∠DEC=75°。  ∴∠EDC=180°-75°-75°=30°。  ∵BP∥DE,∴∠PBC=∠EDC=30°。  ∴∠ABP=∠ABC-∠PBC=75°-30°=45°。  ∵OB=OP,∴∠OBP=∠OPB=45°。∴∠BOP=90°。  (3)设OP交AC于点G,则∠AOG=∠BOP =90°。  在Rt△AOG中,∵∠OAG=30°,∴。  又∵,∴。∴。  又∵∠AGO=∠CGP,[w∴△AOG∽△CPG。  ∴∠GPC=∠AOG=90°。∴CP是⊙的切线。  【考点】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  【分析】(1)连接AD,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DB=90°,再由AB=AC可知△ABC是等腰三角形,故BD=DC。  (2)由于AD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所以∠BAD=∠CAD,故,从而可得出BD=DE,故BD=DE=DC,所以∠DEC=∠DCE,△ABC中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BC=75°,故∠DEC=7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EDC的度数,再根据BP∥DE可知∠PBC=∠EDC=30°,进而得出∠ABP的度数,再由OB=OP,可知∠OBP=∠OPB,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P=90°。  (3)设OP交AC于点G,由∠BOP=90°可知∠AOG=90°在Rt△AOG中,由∠OAG=30°,可知,由得, ,由∠AGO=∠CGP可得出△AOG∽△CPG,由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可知∠GPC=∠AOG=90°,故可得出CP是⊙O的切线。  15. (2012山东滨州12分)如图1,l1,l2,l3,l4是一组平行线,相邻2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1个单位长度,正方形ABCD的4个顶点A,B,C,D都在这些平行线上.过点A作AF⊥l3于点F,交l2于点H,过点C作CE⊥l2于点E,交l3于点G.  (1)求证:△ADF≌△CBE;  (2)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3)如图2,如果四条平行线不等距,相邻的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试用h1,h2,h3  表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S.  【答案】解:(1)证明:在Rt△AFD和Rt△CEB中,  ∵AD=BC,AF=CE,∴Rt△AFD≌Rt△CEB(HL)。  (2)∵∠ABH+∠CBE=90°,∠ABH+∠BAH=90°,∴∠CBE=∠BAH。  又∵AB=BC,∠AHB=∠CEB=90°,∴△ABH≌△BCE(AAS)。  同理可得,△ABH≌△BCE≌△CDG≌△DAF。  ∴S正方形ABCD=4S△ABH+S正方形HEGF=4××2×1+1+1=5。  (3)由(1)知,△AFD≌△CEB,故h1=h3,  由(2)知,△ABH≌△BCE≌△CDG≌△DAF,  ∴S正方形ABCD=4S△ABH+S正方形HEGF=4×(h1+h2)?h1+h22=2h12+2h1h2+h2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1)直接根据HL定理得出Rt△AFD≌Rt△CEB。  (2)由AAS定理得出△ABH≌△BCE≌△CDG≌△DAF,再根据S正方形ABCD=4S△ABH+S正方形HEGF即可得出结论。  (3)由△AFD≌△CEB可得出h1=h3,再根据(2)中△ABH≌△BCE≌△CDG≌△DAF,可知  S正方形ABCD=4S△ABH+S正方形HEGF,从而得出结论。  16. (2012山东泰安10分)如图,E是矩形ABCD的边BC上一点,EF⊥AE,EF分别交AC,CD于点M,F,BG⊥AC,垂足为C,BG交AE于点H.  (1)求证:△ABE∽△ECF;  (2)找出与△ABH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  (3)若E是BC中点,BC=2AB,AB=2,求EM的长.  【答案】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E=∠ECF=90°.  ∵AE⊥EF,∠AEB+∠FEC=90°,∴∠AEB+∠BEA=90°。  ∴∠BAE=∠CEF。∴△ABE∽△ECF。  (2)△ABH∽△ECM。证明如下:  ∵BG⊥AC,∴∠ABG+∠BAG=90°。∴∠ABH=∠ECM。  由(1)知,∠BAH=∠CEM,∴△ABH∽△ECM。  (3)作MR⊥BC,垂足为R,  ∵AB=BE=EC=2,  ∴AB:BC=MR:RC=2,∠AEB=45°。  ∴∠MER=45°,CR=2MR。  ∴MR=ER=。∴EM=。  【考点】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可得∠ABE=∠ECF=90°,又由EF⊥AE,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E=∠CEF,然后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得:△ABE∽△ECF。  (2)由BG⊥AC,易证得∠ABH=∠ECM,又由(1)中∠BAH=∠CEM,即可证得  △ABH∽△ECM。  (3)首先作MR⊥BC,垂足为R,由AB:BC=MR:RC=2,∠AEB=45°,即可求得MR的长,又由EM= 即可求得答案。  17. (2012山东聊城10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AC=10,BC=12,P是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DP是⊙O的切线?请说明理由;  (2)当DP为⊙O的切线时,求线段DP的长.  【答案】解:(1)当点P是的中点时,DP是⊙O的切线。理由如下:  连接AP。  ∵AB=AC,∴。  又∵,∴。∴PA是⊙O的直径。  ∵,∴∠1=∠2。  又∵AB=AC,∴PA⊥BC。  又∵DP∥BC,∴DP⊥PA。∴DP是⊙O的切线。  (2)连接OB,设PA交BC于点E。.  由垂径定理,得BE=BC=6。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  设⊙O的半径为r,则OE=8r,  在Rt△OBE中,由勾股定理,得:r2=62+(8r)2,解得r=。  ∵DP∥BC,∴∠ABE=∠D。  又∵∠1=∠1,∴△ABE∽△ADP,  ∴,即,解得:。  【考点】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当点P是的中点时,得出,得出PA是⊙O的直径,再利用DP∥BC,得出DP⊥PA,问题得证。  (2)利用切线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半径长,进而得出△ABE∽△ADP,即可得出DP的长。  18. (2012山东东营10分)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求证:CE=CF;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G是AD上一点,如果∠GCE=45°,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BE+G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AB=BC,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DE=10, 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答案】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BC=CD,∠B=∠CDF,BE=DF,  ∴△CBE≌△CDF(SAS)。∴CE=CF。  (2)证明: 如图,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  由(1)知△CBE≌△CDF,  ∴∠BCE=∠DCF。  ∴∠BCE+∠ECD=∠DCF+∠ECD,  即∠ECF=∠BCD=90°。  又∠GCE=45°,∴∠GCF=∠GCE=45°。  ∵CE=CF,∠GCE=∠GCF,GC=GC,  ∴△ECG≌△FCG(SAS)。∴GE=GF,  ∴GE=DF+GD=BE+GD。  (3)如图,过C作CG⊥AD,交AD延长线于G.  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90°。  又∠CGA=90°,AB=BC,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G=BC。  已知∠DCE=45°,  根据(1)(2)可知,ED=BE+DG。  ∴10=4+DG,即DG=6。  设AB=x,则AE=x-4,AD=x-6,  在Rt△AED中,∵DE2=AD2+AE2,即102=(x-6)2+(x-4)2。  解这个方程,得:x=12或x=-2(舍去)。  ∴AB=12。  ∴。  ∴梯形ABCD的面积为108。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梯形。  【分析】(1)由四边形是ABCD正方形,易证得△CBE≌△CDF(SAS),即可得CE=CF。  (2)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由(1)知△CBE≌△CDF,易证得∠ECF=∠BCD=90°,又由∠GCE=45°,可得∠GCF=∠GCE=45°,即可证得△ECG≌△FCG,从而可得GE=BE+GD。  (3)过C作CG⊥AD,交AD延长线于G,易证得四边形ABCG为正方形,由(1)(2)可知,ED=BE+DG,即可求得DG的长,设AB=x,在Rt△AED中,由勾股定理DE2=AD2+AE2,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AB的长,从而求得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19. (2012广西来宾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一点,∠BAC的平分线AD交⊙O于点D,过点D垂直于AC的直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如图AD=5,AE=4,求⊙O的直径.  【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OD,  ∵AD为∠CAB的平分线,∴∠CAD=∠BAD。  又OA=OD,∴∠BAD=∠ODA。∴∠CAD=∠ODA。  ∴AC∥OD。∴∠E+∠EDO=180°。  又AE⊥ED,即∠E=90°,∴∠EDO=90°。  ∴OD为圆O的切线。  (2)解:如图,连接BD,  ∵AB为圆O的直径,∴∠ADB=90°。  在Rt△AED中,AE=4,AD=5,∴。  又∵∠EAD=∠DAB,在Rt△ABD中,∴。  ∴,即圆的直径为。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连接OD,由AD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OA=OD,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C∥OD,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E与∠EDO互补,再由∠E为直角,可得∠EDO为直角,即DE为圆O的切线。  (2)连接BD,由AB为⊙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的性质,得到∠ADB=90°。在Rt△AED中,由AE和AD的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EAD。又在Rt△ABD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到 ,即可求出直径AB的长。  20. (2012广西柳州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  (1)请你按下面步骤画图(画图或作辅助线时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第一步,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O于点D;  第二步,过点D作AC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第三步,连接BD.  (2)求证:AD2=AE?AB;  (3)连接EO,交AD于点F,若5AC=3AB,求的值.  【答案】解:(1)如图:  (2)证明:∵AB是⊙O的直径,∴∠ADB=90°。  又∵DE⊥AC,∴∠AED=90°。  ∵AD平分∠CAB,∴∠CAD=∠DAB。∴Rt△ADE∽Rt△ABD。  ∴AD:AB=AE:AD,∴AD2=AE?AB。  (3)如图,连接OD、BC,它们交于点G,  ∵5AC=3AB,即AC:AB=3:5,∴不妨设AC=3x,AB=5x,  ∵AB是⊙O的直径,∴∠ACB=90°。∴∠ECG=90°。  又∵∠CAD=∠DAB,∴。∴OD垂直平分BC。  ∴OD∥AE,OG=AC=x。∴四边形ECGD为矩形。  ∴CE=DG=OD-OG=x-x =x。∴AE=AC+CE=3x+x=4x。  ∵AE∥OD,∴△AEF∽△DOF。∴AE:OD=EF:OF,∴EF:OF=4x:x=8:5。  ∴。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基本作图作出∠BAC的角平分线AD交⊙O于点D;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点E。  (2)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DB=90°,DE⊥AC,则∠AED=90°,又由AD平分∠CAB  得到∠CAD=∠D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到Rt△ADE∽Rt△ABD,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到AD:AB=AE:AD,利用比例的性质即可得到AD2=AE?AB。  (3)连接OD、BC,它们交于点G,由5AC=3AB,则不妨设AC=3x,AB=5x,根据直径所对  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CB=90°,由∠CAD=∠DAB得到,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到OD垂直平分BC,则有OD∥AE,OG=AC=x,并且得到四边形ECGD为矩形,则可求出CE,从而计算出AE,利用AE∥OD可得到△AEF∽△DOF,则AE:OD=EF:OF,即EF:OF=4x:x=8:5,然后根据比例的性质即可得到 的值。  21. (2012广西桂林10分)如图,等圆⊙O1和⊙O2相交于A、B两点,⊙O1经过⊙O2的圆心,顺次连接  A、O1、B、O2.  (1)求证:四边形AO1BO2是菱形;  (2)过直径AC的端点C作⊙O1的切线CE交AB的延长线于E,连接CO2交AE于D,求证:CE=2O2D;  (3)在(2)的条件下,若△AO2D的面积为1,求△BO2D的面积.  【答案】解:(1)证明:∵⊙O1与⊙O2是等圆,∴AO1=O1B=BO2=O2A。  ∴四边形AO1BO2是菱形。  (2)证明:∵四边形AO1BO2是菱形,∴∠O1AB=∠O2AB。  ∵CE是⊙O1的切线,AC是⊙O1的直径,∴∠ACE=∠AO2C=90°。  ∴△ACE∽△AO2D。∴,即CE=2DO2。  (3)∵四边形AO1BO2是菱形,∴AC∥BO2。∴△ACD∽△BO2D。  ∴。∴AD=2BD。  ∵S,∴。  【考点】相交两圆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O1与⊙O2是等圆,可得AO1=O1B=BO2=O2A,利用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可判定出结论。  (2)根据已知得出△ACE∽△AO2D,从而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3)首先证明△ACD∽△BO2D,得出 ,AD=2BD,再利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答案即可。  22. (2012广西北海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E交O于点E,且与O的切线CD互相垂直,垂足  为D。  (1)求证:∠EAC=∠CAB;  (2)若CD=4,AD=8:  ①求O的半径;  ②求tan∠BAE的值。  【答案】(1)证明:连接OC。  ∵CD是⊙O的切线,∴CD⊥OC。  又∵CD⊥AE,∴OC∥AE。∴∠1=∠3。  ∵OC=OA,∴∠2=∠3。  ∴∠1=∠2,即∠EAC=∠CAB。  (2)解:①连接BC。  ∵AB是⊙O的直径,CD⊥AE于点D,  ∴∠ACB=∠ADC=90°。  ∵∠1=∠2,∴△ACD∽△ABC。∴。  ∵AC2=AD2+CD2=42+82=80,  ∴AB==10。  ∴⊙O的半径为10÷2=5。  ②连接CF与BF。  ∵四边形ABCF是⊙O的内接四边形,  ∴∠ABC+∠AFC=180°。  ∵∠DFC+∠AFC=180°,∴∠DFC=∠ABC。  ∵∠2+∠ABC=90°, ∠DFC+∠DCF=90°,  ∴∠2=∠DCF。  ∵∠1=∠2,∴∠1=∠DCF。  ∵∠CDF=∠CDF,∴△DCF∽△DAC。  ∴
。∴DF==2。  ∴AF=AD-DF=8-2=6。  ∵AB是⊙O的直径,∴∠BFA=90°。  ∴BF==8。∴tan∠BAD=。  【考点】切线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连接OC,由CD是⊙O的切线,CD⊥OC,又由CD⊥AE,即可判定OC∥A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EAC=∠CAB。  (2)①连接BC,易证得△ACD∽△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AB的长,  从而可得⊙O的半径长。  ②连接CF与BF.由四边形ABCF是⊙O的内接四边形,易证得△DCF∽△DAC,然后根据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AF的长,又由AB是⊙O的直径,即可得∠BFA是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F的长,即可求得tan∠BAE的值。  23. (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8分)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PA与⊙O相切于点A,线段OP与弦AC垂直并相交于点D,OP与弧AC相交于点E,连接BC.  (1)求证:∠PAC=∠B,且PA?BC=AB?CD;  (2)若PA=10,sinP=,求PE的长.  【答案】(1)证明:∵PA是⊙O的切线,AB是直径,∴∠PAO=90°,∠C=90°。  ∴∠PAC+∠BAC=90°,∠B+∠BAC=90°。∴∠PAC=∠B。  又∵OP⊥AC,∴∠ADP=∠C=90°。∴△PAD∽△ABC,∴AP:AB=AD:BC,  ∵在⊙O中,AD⊥OD,∴AD=CD。∴AP:AB=CD:BC。∴PA?BC=AB?CD;  (2)解:∵sinP=,且AP=10,∴。∴AD=6。∴AC=2AD=12。  在Rt△AD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又∵△PAD∽△ABC,∴AP:AB=PD:AC。∴AB==15。∴AO=。  在Rt△APO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PE=OPOE= =5。  【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由PA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AP垂直于AB,可得出∠PAO为直角,得到∠PAD与∠DAO互余,再由AB为圆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出∠ACB为直角,得到∠DAO与∠B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PAC=∠B,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APD与△AB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再由OD垂直于AC,利用垂径定理得到AD=CD,等量代换可得证。  (2)在Rt△APD中,由PA及sinP的值求出A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D的长,从而确定出AC的长,由(1)两三角形相似得到的比例式,将各自的值代入求出AB的上,求出半径AO的长,在Rt△APO中,由AP及AO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用OPOE即可求出PE的长。  24. (2012湖北恩施12分)如图,AB是⊙O的弦,D为OA半径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AB于点E,交⊙O于点F,且CE=CB.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  (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  【答案】解:(1)证明:连接OB,  ∵OB=OA,CE=CB,  ∴∠A=∠OBA,∠CEB=∠ABC。  又∵CD⊥OA,  ∴∠A+∠AED=∠A+∠CEB=90°。  ∴∠OBA+∠ABC=90°。∴OB⊥BC。  ∴BC是⊙O的切线。  (2)连接OF,AF,BF,  ∵DA=DO,CD⊥OA,  ∴△OAF是等边三角形。  ∴∠AOF=60°。  ∴∠ABF=∠AOF=30°。  (3)过点C作CG⊥BE于点G,由CE=CB,  ∴EG=BE=5。  易证Rt△ADE∽Rt△CGE,  ∴sin∠ECG=sin∠A=,  ∴。  ∴。  又∵CD=15,CE=13,∴DE=2,  由Rt△ADE∽Rt△CGE得,即,解得。  ∴⊙O的半径为2AD=。  【考点】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连接OB,有圆的半径相等和已知条件证明∠OBC=90°即可证明BC是⊙O的切线。  (2)连接OF,AF,BF,首先证明△OAF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即可求出∠ABF的度数。  (3)过点C作CG⊥BE于点G,由CE=CB,可求出EG=BE=5,由Rt△ADE∽Rt△CGE和勾股定理求出DE=2,由Rt△ADE∽Rt△CGE求出AD的长,从而求出⊙O的半径。  25. (2012黑龙江哈尔滨10分)已知:在△ABC中,∠ACB=900,点P是线段AC上一点,过点A作AB的垂线,交BP的延长线于点M,MN⊥AC于点N,PQ⊥AB于点Q,A0=MN.  (1)如图l,求证:PC=AN;  (2) 如图2,点E是MN上一点,连接EP并延长交BC于点K,点D是AB上一点,连接DK,∠DKE=∠ABC,EF⊥PM于点H,交BC延长线于点F,若NP=2,PC=3,CK:CF=2:3,求DQ的长.  【答案】解:(1)证明:∵BA⊥AM,MN⊥AP,∴∠BAM=ANM=90°。  ∴∠PAQ+∠MAN=∠MAN+∠AMN=90°,∴∠PAQ=∠AMN。  ∵PQ⊥AB
MN⊥AC,∴∠PQA=∠ANM=90°。∴AQ=MN。∴△AQP≌△MNA(ASA)。  ∴AN=PQ,AM=AP。∴∠AMB=∠APM。  ∵∠APM=∠BPC∠BPC+∠PBC=90°,∠AMB+∠ABM=90°,∴∠ABM=∠PBC。  ∵PQ⊥AB,PC⊥BC,∴PQ=PC(角平分线的性质)。∴PC=AN。  (2)∵NP=2
PC=3,∴由(1)知PC=AN=3。∴AP=NC=5,AC=8。  ∴AM=AP=5。∴。  ∵∠PAQ=∠AMN,∠ACB=∠ANM=90°,∴∠ABC=∠MAN。  ∴。  ∵,∴BC=6。  ∵NE∥KC,∴∠PEN=∠PKC。  又∵∠ENP=∠KCP,∴△PNE∽△PCK。∴。  ∵CK:CF=2:3,设CK=2k,则CF=3k。  ∴,。  过N作NT∥EF交CF于T,则四边形NTFE是平行四边形。  ∴NE=TF=,∴CT=CF-TF=3k-。  ∵EF⊥PM,∴∠BFH+∠HBF=90°=∠BPC+∠HBF。  ∴∠BPC=∠BFH。  ∵EF∥NT,∴∠NTC=∠BFH=∠BPC。  ∴。  ∴,。  ∴CT= 。∴ 。∴CK=2×=3,BK=BC-CK=3。  ∵∠PKC+∠DKC=∠ABC+∠BDK,∠DKE=∠ABC,∴∠BDK=∠PKC。  ∴。∴tan∠BDK=1。  过K作KG⊥BD于G。  ∵tan∠BDK=1,tan∠ABC=,∴设GK=4n,则BG=3n,GD=4n。  ∴BK=5n=3,∴n=。∴BD=4n+3n=7n=。  ∵,AQ=4,∴BQ=AB-AQ=6。  ∴DQ=BQ-BD=6-。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确定一对全等三角形△AQP≌△MNA,得到AN=PQ;然后推出BP为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Q;从而得到PC=AN。  (2)由已知条件,求出线段KC的长度,从而确定△PK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在△BDK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BD、DQ的长度。  26. (2012湖北十堰10分)如图1,⊙O是△ABC的外接圆,AB是直径,OD∥AC,且∠CBD=∠BAC,OD交⊙O于点E.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点E为线段OD的中点,证明:以O、A、C、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3)作CF⊥AB于点F,连接AD交CF于点G(如图2),求的值.  【答案】解:(1)证明:∵AB是⊙O的直径,∴∠BCA=90°。∴∠ABC+∠BAC=90°。  又∵∠CBD=∠BAC,∴∠ABC+∠CBD=90°。∴∠ABD=90°。∴OB⊥BD。  ∴BD为⊙O的切线。  (2)证明:如图,连接CE、OC,BE,  ∵OE=ED,∠OBD=90°,∴BE=OE=ED。  ∴△OBE为等边三角形。∴∠BOE=60°。  又∵OD∥AC,∴∠OAC=60°。  又∵OA=OC,∴AC=OA=OE。∴AC∥OE且AC=OE。  ∴四边形OACE是平行四边形。  而OA=OE,∴四边形OACE是菱形。  (3)∵CF⊥AB,∴∠AFC=∠OBD=90°。  又∵OD∥AC,∴∠CAF=∠DOB。∴Rt△AFC∽Rt△OBD。  ∴,即。  又∵FG∥BD,∴△AFG∽△ABD。  ∴,即。  ∴。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切线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AB是⊙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BCA=90°,则∠ABC+∠BAC=90°,  而∠CBD=∠BA,得到∠ABC+∠CBD=90°,即OB⊥BD,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BD为⊙O的切  线。  (2)连接CE、OC,B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E=OE=ED,则△OBE为等边三角形,于是∠BOE=60°,又因为AC∥OD,则∠OAC=60°,AC=OA=OE,即有AC∥OE且AC=OE,可得到四边形OACE是平行四边形,加上OA=OE,即可得到四边形OACE是菱形。  (3)由CF⊥AB得到∠AFC=∠OBD=90°,而OD∥AC,则∠CAF=∠DO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易得Rt△AFC∽Rt△OBD,则有,即,再由FG∥BD易证得△AFG∽△ABD,则,即,然后求FG与FC的比即可。  27. (2012江苏镇江11分)等边△ABC的边长为2,P是BC边上的任一点(与B、C不重合),连接AP,以AP为边向两侧作等边△APD和等边△AP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M、N(如图1)。  (1)求证:AM=AN;  (2)设BP=x。  ①若,BM=,求x的值;  ②记四边形ADPE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的最小值;  ③连接D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G、H(如图2),当x取何值时,∠BAD=150?并判断此时以DG、GH、HE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证明:∵△ABC、△APD和△AP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AP,∠DAP=∠BAC=600,∠ADM=∠APN=600。∴∠DAM=∠PAN。  ∴△ADM≌△APN(ASA),∴AM=AN。  (2)①易证△BPM∽△CAP,∴,  ∵BN=,AC=2,CP=2-x,∴,即。  解得x=或x=。  ②四边形AMPN的面积即为四边形ADPE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  ∵△ADM≌△APN,∴。  ∴。  如图,过点P作PS⊥AB于点S,过点D作DT⊥AP于点T,则点T是AP的中点。  在Rt△BPS中,∵∠P=600,BP=x,  ∴PS=BPsin600=x,BS=BPcos600=x。  ∵AB=2,∴AS=AB-BC=2-x。  ∴。  ∴。  ∴。  ∴当x=1时,S的最小值为。  ③连接PG,设DE交AP于点O。  若∠BAD=150,  ∵∠DAP =600,∴∠PAG =450。  ∵△APD和△AP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DP=AP=PE=EA。  ∴四边形ADPE是菱形。  ∴DO垂直平分AP。  ∴GP=AG。∴∠APG =∠PAG =450。  ∴∠PGA =900。  设BG=t,  在Rt△BPG中,∠B=600,∴BP=2t,PG=。∴AG=PG=。  ∴,解得t=-1。∴BP=2t=2-2。  ∴当BP=2-2时,∠BAD=150。  猜想:以DG、GH、HE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ADPE是菱形,∴AO⊥DE,∠ADO=∠AEH=300。  ∵∠BAD=150,∴易得∠AGO=450,∠HAO=150,∠EAH=450。  设AO=a,则AD=AE=2 a,OD=a。∴DG=DO-GO=(-1)a。  又∵∠BAD=150,∠BAC=600,∠ADO=300,∴∠DHA=∠DAH=750。  ∵DH=AD=2a,  ∴GH=DH-DG=2a-(-1)a=(3-)a,  HE=2DO-DH=2a-2a=2(-1)a。  ∵,  ,  ∴。  ∴以DG、GH、HE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分析】(1)由△ABC、△APD和△APE都是等边三角形可得边角的相等关系,从而用ASA证明。  (2)①由△BPM∽△CAP,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得等式,解方程即可。  ②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求得,  用x的代数式表示S,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原理求出S的最小值。  ③由∠BAD=150得到四边形ADPE是菱形,应用相关知识求解。  求出DG、GH、HE的表达式,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  28. (2012福建三明14分)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在线段BC上(不含点B),∠BPE=∠ACB,PE交BO于点E,过点B作BF⊥PE,垂足为F,交AC于点G.  (1) 当点P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求证:△BOG≌△POE;(4分)  (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
,并结合图②证明你的猜想;(5分)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若∠ACB=α,  求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5分)  【答案】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与C重合,  ∴OB=OP , ∠BOC=∠BOG=90°。  ∵PF⊥BG ,∠PFB=90°,∴∠GBO=90°―∠BGO,∠EPO=90°―∠BGO。  ∴∠GBO=∠EPO 。∴△BOG≌△POE(AAS)。  (2)。证明如下:  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  ∴∠PNE=∠BOC=900, ∠BPN=∠OCB。  ∵∠OBC=∠OCB =450,
∴ ∠NBP=∠NPB。  ∴NB=NP。  ∵∠MBN=900―∠BMN,
∠NPE=900―∠BMN,∴∠MBN=∠NPE。  ∴△BMN≌△PEN(ASA)。∴BM=PE。  ∵∠BPE=∠ACB,∠BPN=∠ACB,∴∠BPF=∠MPF。  ∵PF⊥BM,∴∠BFP=∠MFP=900。  又∵PF=PF, ∴△BPF≌△MPF(ASA)。∴BF=MF ,即BF=BM。  ∴BF=PE, 即。  (3)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点M,交BO于点N,  ∴∠BPN=∠ACB=α,∠PNE=∠BOC=900。  由(2)同理可得BF=BM, ∠MBN=∠EPN。  ∵∠BNM=∠PNE=900,∴△BMN∽△PEN。  ∴。  在Rt△BNP中,, ∴,即。  ∴。  【考点】几何综合题,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由AAS证得△BOG≌△POE。  (2)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通过ASA证明△BMN≌△PEN得到BM=PE,通过ASA证明△BPF≌△MPF得到BF=MF,即可得出的结论。  (3)过P作PM//AC交BG于点M,交BO于点N,同(2)证得BF=BM, ∠MBN=∠EPN,从而可证得△BMN∽△PEN,由和Rt△BNP中即可求得。  29. (2012辽宁沈阳12分)已知,如图①,∠MON=60°,点A,B为射线OM,ON上的动点(点A,B不与点O重合),且AB=,在∠MON的内部、△AOB的外部有一点P,且AP=BP,∠APB=120°.  (1)求AP的长;  (2)求证: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3) 如图②,点C,D,E,F分别是四边形AOBP的边AO,OB,BP,PA的中点,连接CD,DE,EF,FC,OP.  ①当AB⊥OP时,请直接写出四边形CDEF的周长的值;  ②若四边形CDEF的周长用t表示,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 (1) 过点P作PQ⊥AB于点Q
∵PA=PB,∠APB=120° ,AB=4,  ∴AQ=AB=×4=2 ,∠APQ=∠APB=×120°=60°。  在Rt△APQ中, sin∠APQ=  ∴AP= =4。  (2)证明:过点P分别作PS⊥OM于点S, PT⊥ON于点T,  ∴∠OSP=∠OTP=90°。  在四边形OSPT中,∠SPT=360°-∠OSP-∠SOT-∠OTP=360°-90°-60°-90°=120°,  ∴∠APB=∠SPT=120°。 ∴∠APS=∠BPT。  又∵∠ASP=∠BTP=90°, AP=BP,∴△APS≌△BPT(AAS)。 ∴PS=PT。  ∴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3) ①8+4 ②4+4<t≤8+4。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点在角平分线上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过点P作PQ⊥AB于点Q.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AQ=BQ=AB,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得AP的长度。  (2)作辅助线PS、PT(过点P分别作PS⊥OM于点S,PT⊥ON于点T)构建全等三角形△APS≌△BPT;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知PS=OT;最后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推知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3)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四边形CDEF的周长的值是OP+AB。  ①当AB⊥OP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得OP的长度;  ②当AB⊥OP时,OP取最大值,即四边形CDEF的周长取最大值;当点A或B与点O重合时,四边形CDEF的周长取最小值,据此写出t的取值范围。  30. (2012辽宁大连12分)如图1,梯形ABCD中,AD∥BC,∠ABC=2∠BCD=2α,点E在AD上,点F在DC上,且∠BEF=∠A.  (1)∠BEF=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2)当AB=AD时,猜想线段ED、E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AB≠AD时,将“点E在AD上”改为“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AE>AB,AB=mDE,AD=nDE”,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求的值(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1)180°-2α。  (2)EB=EF。证明如下:  连接BD交EF于点O,连接BF。  ∵AD∥BC,∴∠A=180°-∠ABC=180°-2α,  ∠ADC=180°-∠C=180°-α。  ∵AB=AD,∴∠ADB=(180°-∠A)=α。  ∴∠BDC=∠ADC-∠ADB=180°-2α。  由(1)得:∠BEF=180°-2α=∠BDC。  又∵∠EOB=∠DOF,∴△EOB∽△DOF。∴,即。  ∵∠EOD=∠BOF,∴△EOD∽△BOF。∴∠EFB=∠EDO=α。  ∴∠EBF=180°-∠BEF-∠EFB=α=∠EFB。∴EB=EF。  (3) 延长AB至G,使AG=AE,连接BE,GE,  则∠G=∠AEG=。  ∵AD∥BC,  ∴∠EDF=∠C=α,∠GBC=∠A,∠DEB=∠EBC。  ∴∠EDF=∠G。  ∵∠BEF=∠A,∴∠BEF=∠GBC。  ∴∠GBC+∠EBC=∠DEB+∠BEF,即∠EBG=∠FED。  ∴△DEF∽△GBE。∴。  ∵AB=mDE,AD=nDE,∴AG=AE=(n+1)DE。  ∴BG=AG-AB=(n+1)DE-mDE=(n+1-m)DE。  ∴。  【考点】梯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由梯形ABCD中,AD∥BC,∠ABC=2∠BCD=2α,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易求得∠A的度数,又由∠BEF=∠A,即可求得∠BEF的度数:  ∵梯形ABCD中,AD∥BC,∴∠A+∠ABC=180°。∴∠A=180°-∠ABC=180°-2α。  又∵∠BEF=∠A,∴∠BEF=∠A=180°-2α。  (2)连接BD交EF于点O,连接BF,由AB=AD,易证得△EOB∽△DO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从而可证得△EOD∽△BOF,又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易得∠EBF=∠EFB=α,即可得EB=EF。  (3)延长AB至G,使AG=AE,连接BE,GE,易证得△DEF∽△GB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 的值。  31. (2012辽宁鞍山12分)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  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  (1)求证:△AOG≌△ADG;  (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  【答案】解:(1)证明:∵∠AOG=∠ADG=90°,  ∴在Rt△AOG和Rt△ADG中,AO=AD,AG=AG,  ∴△AOG≌△ADG(HL)。  (2)∠PAG =45°,PG=OG+BP。理由如下:  由(1)同理可证△ADP≌△ABP,则∠DAP=∠BAP。  ∵由(1)△AOG≌△ADG,∴∠1=∠DAG。  又∵∠1+∠DAG+∠DAP+∠BAP=90°,  ∴2∠DAG+2∠DAP=90°,即∠DAG+∠DAP=45°。∴∠PAG=∠DAG+∠DAP=45°。  ∵△AOG≌△ADG,△ADP≌△ABP,∴DG=OG,DP=BP。  ∴PG=DG+DP=OG+BP。  (3)∵△AOG≌△ADG,∴∠AGO=∠AGD。  又∵∠1+∠AGO=90°,∠2+∠PGC=90°,∠1=∠2,∴∠AGO=∠AGD=∠PGC。  又∵∠AGO+∠AGD+∠PGC=180°,∴∠AGO=∠AGD=∠PGC=60°。∴∠1=∠2=30°。  在Rt△AOG中,AO=3,OG=AOtan30°=,  ∴G点坐标为:(,0),CG=3。  在Rt△PCG中,PC=,∴P点坐标为:(3,)。  设直线PE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  ∴直线PE的解析式为y=x1。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1)由AO=AD,AG=AG,利用“HL”可证△AOG≌△ADG。  (2)利用(1)的方法,同理可证△ADP≌△ABP,得出∠1=∠DAG,∠DAP=∠BAP,而∠1+∠DAG+∠DAP+∠BAP=90°,由此可求∠PAG的度数;根据两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  (3)由△AOG≌△ADG可知,∠AGO=∠AGD,而∠1+∠AGO=90°,∠2+∠PGC=90°,当∠1=∠2时,可证∠AGO=∠AGD=∠PGC,而∠AGO+∠AGD+∠PGC=180°,得出∠AGO=∠AGD=∠PGC=60°,即∠1=∠2=30°,解直角三角形求OG,PC,确定P、G两点坐标,得出直线PE的解析式。  32. (2012山东威海11分)  探索发现:已知:在梯形ABCD中,CD∥A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AC、BD相交于点O,连接EO并延长交AB于点M,交CD于点N。  (1)如图①,如果AD=BC,求证:直线E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②,如果AD≠BC,那么线段AM与BM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仅用直尺(没有刻度),试作出图③中的矩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写出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1)证明:∵AD=BC,CD∥AB,∴AC=BD,∠DAB=∠CBA。∴AE=BE。  ∴点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ABD和△BAC中,∵AB=BA,AD=BC,AC=BD,  ∴△ABD≌△BAC(SSS)。∴∠DBA=∠CAB。∴OA=OB。  ∴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E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相等。理由如下:  ∵CD∥AB,∴△EDN∽△EAM,△ENC∽△EMB,△EDC∽△EAB。  ∴。∴。∴。  ∵CD∥AB,∴△OND∽△OMB,△ONC∽△OMA,△OCD∽△OAB。  ∴。∴。∴。  ∴。∴AM2=BM2。∴AM=BM。  (3)作图如下:  作法:① 连接AC,BD,两线相交于点O1;  ② 在梯形ABCD外DC上方任取一点E,连接EA,EB,分别交DC于点G,H;  ③ 连接BG,AH,两线相交于点O2;  ④ 作直线EO2,交AB于点M;  ⑤ 作直线MO1。  则直线MO1。就是矩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  【考点】平行的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复杂作图。  【分析】(1)一方面由已知可得点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另一方面可由SSS证明△ABD≌△BAC,从而得∠DBA=∠CAB,因此OA=OB,得出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直线E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一方面由CD∥AB,得△EDN∽△EAM,△ENC∽△EMB,△EDC∽△EAB,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另一方面由CD∥AB,得△OND∽△OMB,△ONC∽△OMA,△OCD∽△OAB,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从而得到,即可得到AM=BM的结论。  (3)按(2)的结论作图即可。  33. (2012四川泸州9分)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C是的弧AD中点,弦CE⊥AB  于点H,连结AD,分别交CE、BC于点P、Q,连结BD。  (1)求证:P是线段AQ的中点;  (2)若⊙O的半径为5,AQ=,求弦CE的长。  【答案】解:(1)证明:∵AB是⊙O的直径,弦CE⊥AB,∴。  又∵C是弧的中点,∴。∴。∴∠ACP=∠CAP。∴PA=PC。  ∵AB是直径.∴∠ACB=90°。  ∴∠PCQ=90°-∠ACP,∠CQP=90°-∠CAP。∴∠PCQ=∠CQP。∴PC=PQ。  ∴PA=PQ,即P是AQ的中点。  (2)∵,∴∠CAQ=∠ABC。  又∵∠ACQ=∠BCQ,∴△CAQ∽△CBA。∴。  又∵AQ=,BA=10,∴。  设AC=3k, BC=4k,则由勾股定理得,,解得k=2。  ∴AC=6,BC=8。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C?BC=AB?CH,∴6×8=10CH。∴CH=。  又∵CH=HE,∴CE=2CH=。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首先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ACP=∠CAP得到:PA=PC,然再证明PC=PQ,即可得到P是AQ的中点。  (2)首先证明:△CAQ∽△CBA,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得AC、BC的长度,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CH的长,则可以求得CE的长。  34. (2012四川成都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F.切点为G,连接AG交CD于K.  (1)求证:KE=GE;  (2)若=KD?GE,试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在(2)的条件下,若sinE=,AK=,求FG的长.  【答案】解:(1)证明:如答图1,连接OG。  ∵EG为切线,∴∠KGE+∠OGA=90°。  ∵CD⊥AB,∴∠AKH+∠OAG=90°。  又OA=OG,∴∠OGA=∠OAG。  ∴∠KGE=∠AKH=∠GKE。∴KE=GE。  (2)AC∥EF,理由如下:  连接GD,如答图2所示。  ∵KG2=KD?GE,∴。  又∵∠KGE=∠GKE,∴△GKD∽△EGK。  ∴∠E=∠AGD。  又∵∠C=∠AGD,∴∠E=∠C。∴AC∥EF。  (3)连接OG,OC,如答图3所示。  由(2)∠E=∠ACH,∴sinE=sin∠ACH=。  ∴可设AH=3t,则AC=5t,CH=4t。  ∵KE=GE,AC∥EF,∴CK=AC=5t。∴HK=CKCH=t。  在Rt△AHK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H2+HK2=AK2,即(3t)2+t2=()2,解得t=。  设⊙O半径为r,在Rt△OCH中,OC=r,OH=r3t,CH=4t,  由勾股定理得:OH2+CH2=OC2,即(r3t)2+(4t)2=r2,解得r=t=。  ∵EF为切线,∴△OGF为直角三角形。  在Rt△OGF中,OG=r=,tan∠OFG=tan∠CAH=,  ∴FG=。  【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如答图1,连接OG.根据切线性质及CD⊥AB,可以推出连接∠KGE=∠AKH=∠GK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KE=GE。  (2)AC与EF平行,理由为:如答图2所示,连接GD,由∠KGE=∠GKE,及KG2=KD?GE,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GKD与△EKG相似,又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C=∠AGD,可推知∠E=∠C,从而得到AC∥EF。  (3)如答图3所示,连接OG,OC.首先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可以求解;然后在Rt△OGF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FG的长度。  35. (2012广西钦州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EF经过点C,AD⊥EF于点D,∠DAC=∠BAC.  (1)求证:EF是⊙O的切线;  (2)求证:AC2=AD?AB;  (3)若⊙O的半径为2,∠AC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解:(1)证明:连接OC,  ∵OA=OC,∴∠BAC=∠OCA。  ∵∠DAC=∠BAC,∴∠OCA=∠DAC。∴OC∥AD。  ∵AD⊥EF,∴OC⊥EF。  ∵OC为半径,∴EF是⊙O的切线。  (2)证明:∵AB为⊙O直径,AD⊥EF,  ∴∠BCA=∠ADC=90°。  ∵∠DAC=∠BAC,∴△ACB∽△ADC。  ∴。∴AC2=AD?AB。  (3)∵∠ACD=30°,∠OCD=90°,∴∠OCA=60°.  ∵OC=OA,∴△OAC是等边三角形。∴AC=OA=OC=2,∠AOC=60°。  ∵在Rt△ACD中,AD=AC=1。  由勾股定理得:DC=,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S梯形OCDAS扇形OCA=×(2+1)×。  【考点】圆的综合题,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扇形面积。  【分析】(1)连接OC,根据OA=OC推出∠BAC=∠OCA=∠DAC,推出OC∥AD,得出OC⊥EF,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证△ADC∽△ACB,得出比例式,即可推出答案。  (3)求出等边三角形OAC,求出AC、∠AOC,在Rt△ACD中,求出AD、CD,求出梯形OCDA和扇形OCA的面积,相减即可得出答案。  36. (2012广西贵港11分)如图,Rt△ABC的内切圆⊙O与AB、BC、CA分别相切于点D、E、F,且  ∠ACB=90°,AB=5,BC=3。点P在射线AC上运动,过点P作PH⊥AB,垂足为H。  (1)直接写出线段AC、AD以及⊙O半径的长;  (2)设PH=x,PC=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PH与⊙O相切时,求相应的y值。  【答案】解:(1)AC=4;AD=3,⊙O半径的长为1。  (2)在Rt△ABC中,AB=5,AC=4,则BC=3。  ∵∠C=90°,PH⊥AB,∴∠C=∠PHA=90°。  ∵∠A=∠A, ∴△AHP∽△ACB。∴,即。  ∴,即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3)如图,P′H′与⊙O相切于点M,连接OD,OE,OF,OM。  ∵∠OMH′=∠MH′D=∠H′DO=90°,OM=OD,  ∴四边形OMH′D是正方形。∴MH′=OM=1。  ∵CE、CF是⊙O的切线,∠ACB=90°,  ∴∠CFO=∠FCE=∠CEO=90°,CF=CE。  ∴四边形CEOF是正方形,CF=OF=1。  ∴P′H′=P′M+MH′=P′F+FC=P′C,即x=y。  又由(2)知,,∴,解得。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的切线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连接AO、DO,EO,FO,设⊙O的半径为r,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  ∴⊙O的半径r=(AC+BC-AB)=(4+3-5)=1。  ∵CE、CF是⊙O的切线,∠ACB=90°,  ∴∠CFO=∠FCE=∠CEO=90°,CF=CE。∴四边形CEOF是正方形。∴CF=OF=1。  又∵AD、AF是⊙O的切线,∴AF=AD。∴AF=AC-CF=AC-OF=4-1=3,即AD=3。  (2)通过相似三角形△AHP∽△ACB的对应边成比例知, ,将“PH=x,PC=y”代入求出即可求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根据圆的切线定理证得四边形OMH′D、四边形CFOE为正方形;然后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圆的切线定理推知P′H′=P′M+MH′=P′F+FC=P′C,即x=y;最后将其代入(2)中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y值。  37. (2012贵州安顺12分)如图,在⊙O中,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P,∠CAB=40°,∠APD=65°.  (1)求∠B的大小;  (2)已知AD=6,求圆心O到BD的距离.  【答案】解:(1)∵∠APD=∠C+∠CAB,∠CAB=40°,∠APD=65°,  ∴∠C=65°40°=25°。  ∴∠B=∠C=25°。  (2)过点O作OE⊥BD于E,则DE=BE,  又∵AO=BO,∴OE=AD=×6=3。  ∴圆心O到BD的距离为3。  【考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根据圆周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求出即可。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E= AD,即可得出答案。  38. 2012云南省7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N,连接BM,DN.  (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2)若AB=4,AD=8,求MD的长.  【答案】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BNO=∠DMO,∠NBO=∠MDO。  ∵MN是BD的中垂线,∴OB=OD,BD⊥MN。  ∴△BNO≌△DMO(AAS)。∴ON=OM。  ∴四边形BMDN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  ∵BD⊥MN,∴平行四边形BMDN是菱形。  (2)∵四边形BMDN是菱形,∴MB=MD。  设MD长为x,则MB=DM=x,AM=8-x。  ∵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0。  在Rt△AMB中,BM2=AM2+AB2,即x2=(8-x)2+42,解得:x=5。  答:MD长为5。  【考点】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矩形性质求出AD∥BC,根据OB=OD和AD∥BC推出△BNO≌△DMO ,OM=ON,得出平行四边形BMDN,推出菱形BMDN。  (2)根据菱形性质求出DM=BM,在Rt△AM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M2=AM2+AB2,推出  x2=x2-16x+64+16,求出即可。  39. (2012山东淄博9分)在矩形ABCD中,BC=4,BG与对角线AC垂直且分别交AC,AD及射线CD于点E,F,G,AB=x.  (1)当点G与点D重合时,求x的值;  (2)当点F为AD中点时,求x的值及∠ECF的正弦值.  【答案】解:(1)当点G与点D重合时,点F也与点D重合。  ∵矩形ABCD中,AC⊥B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4,∴x= AB= BC=4。  (2)∵点F为AD中点,BC=4,∴AF=2。  ∵矩形ABCD中,AD∥BC,∴△AEF∽△BEB。∴。  ∴。∴。  ∵矩形ABCD中,∠ABC=∠BAF=900,  ∴在Rt△ABC和Rt△BAF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  两式相加,得。  又∵AC⊥BG,∴在Rt△ABE中,。  ∴,解得(已舍去负值)。  ∴。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  ∴。∴。  【考点】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由点G与点D重合得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求得x的值。  (2)由点F为AD中点和矩形的性质,得△AEF∽△BEB,从而得。在Rt△ABC、 Rt△BAF和Rt△ABE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的值。在Rt△CEF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CF,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得∠ECF的正弦值。
数学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数学: 下一篇数学: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数学几何压轴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