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word怎么缩短行间距梯线第一股道线间距设置较其他股道要宽?

第4章 梯线与车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75页免费27页免费41页免费8页¥2.005页¥2.00 27页免费1页免费8页免费7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0页7下载券28页7下载券94页7下载券61页7下载券30页7下载券
第4章 梯线与车场|老​师​的​教​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7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梯线与车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99页¥88.0041页免费8页免费99页¥88.0011页免费 1页免费36页2下载券25页1下载券25页1下载券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52页免费25页1下载券19页1下载券64页免费23页免费
梯线与车场|铁​路​专​业​资​料​!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5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铁路线路工操作试题线路,铁路,试题,铁路线路工,铁路线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铁路线路工操作试题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 - 天天文档-文档下载中心
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
PPT/Microsoft PowerPoint
第一章 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第二章 线路连接第三章 线路全长和有效长第四章 梯线与车场第五章 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第一篇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第一章 车站线路间距基本要求 1,了解车站线路的种类 2,了解三种限界 3,了解常见相邻线间距离第一节 铁路线路种类一,正线main line 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深入车站的线路二,站线station track
1.到发线 2.调车线,牵出线 3.货物线 4.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等三,段管线depot siding 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段专用并管理的线路四,岔线branch line 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五,特别用途线 special purpose track 安全线,避难线图1-1-1 车站线路详图第二节 限界及线路间距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一,限界1,机车车辆限界2,建筑限界3,超限货物的最大装载限界限界二,线路中心线至主要建筑物的距离1.新建和改建站场建筑物及设备时,在线路的直线地段,站内各建筑物及设备至相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2.在曲线地段,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须加宽.三,线路间距1,设计要求:①保证行车安全及工作人员作业安全,便利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③在两线间装设行车设备 2,决定因素: ①限界机车车辆限界建筑限界超限货物装载限界②相邻线路间设备的计算宽度③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3,举例正线间,正线与其相邻线间,考虑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运行间隙350+200+2225到发线间,两线均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00+列检作业1500调车线间,考虑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0+200+2225次要站线间, 00+人员通行3,举例相邻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 ,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40+410相邻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 ,一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0+2150相邻线间设有水鹤 ,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40+610 +10中间设有站台的两线间S=1750+站台宽+17503,举例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25+调车作业调车场各线束间, 40+杆柱和作业第二章 线路连接基本要求1.了解道岔的种类,特点2.掌握道岔几何要素3.了解各种线路连接方式4.理解线路连接设计中f,d,g的作用和设计要求5.掌握一般设计中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6.掌握相邻道岔岔心间距的计算方法7.掌握各种连接设备的中心线比例尺绘制方法☆☆☆第一节 道岔及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一,道岔分类 1.单开道岔___ 2.对称道岔 与单开道岔比较:高低V侧小大a大小R0短长L全42曲合拢轨对称单开3.三开道岔4.交分道岔1普通交分道岔: 在两钝角辙叉处存在着没有护轨防护的有害空间,如道岔辙叉号数较大,机车车辆通过时该处有脱轨的可能.2活动心轨交分道岔: 采用活动心轨钝角辙叉消除了钝角辙叉在直通方向的有害空间.交分道岔二,道岔辙叉号码选用例:9号: α=6°20′25〃 ctgα=8.9998≈912号: α=4 °45′49〃 ctgα=12.00007≈121,辙叉号码2,道岔辙叉号码选用①要求:占地短,过岔速度高,运行平稳 根据列车运行方式和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确定②侧向过岔速度受限原因③N与道岔各因素关系 N↑ α↓ R0↑ L全↑ V侧↑ 占地↑ 工程费用↑④选择规定④选择规定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80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30号;速度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8号;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不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AT尖轨,不得小于12号;用于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正线上单开道岔,在列车直向通过速度为100kmh以下路段内,除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用于侧向接发正规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应小于12号外,其他站及线路均可采用9号;正线上单开道岔,在列车直向通过速度为100kmh及以上路段内,均不应小于12;改建特别困难条件下,区段站及以上大站可采用9号;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狭窄的站场可以采用交分道岔,不得小于9号,但尽量不用于正线,必须采用时,不得小于12号;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采用三开道岔不得小于7号;段管线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第二节 道岔中心线表示法及岔心间距一,道岔中心线表示法二,道岔的几何要素三,相邻道岔中心间距离1,设计要求:2,单副道岔在线路上的位置1线路上侧:①使整个咽喉长度达到最短②尽量节省工程费和运营费③保证必要的行车速度和作业安全2线路下侧:异侧岔尾相对同侧岔尾相对异侧顺列同侧顺列异侧顺列同侧顺列异侧对向同侧对向道岔组合形式配列形式道岔组合形式道岔组合配列形式3,相邻道岔的岔心间距相邻道岔对向布置:1异侧对向:L=a1+f+a2+Δ___2同侧对向L=a1+f+a2+ΔΔ一个轨缝的长度,按0.008米计.两对向单开道岔间插入钢轨的最小长度m--6.256.25特殊情况一般情况006.25无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6.25到发线--其他站线和次要线路12.5有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正线线 别道岔布置注:正线上有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18号单开道岔间≮25m.相邻道岔顺向布置:1异侧顺向L=a2+f+b1+Δ 正线12.56.25到发线6.256.25其他线00无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正线6.25到发线0其他线0 正线6.254.50到发线4.504.50其他线00
L2支线异侧顺向L=a2+f+b1+Δ两顺向单开道岔间插入钢轨的最小长度m6.25直向通过速度120kmh直向通过速度≥120kmh4.50到发线0其他站线和次要线路0其他站线和次要线路6.25混凝土岔枕道岔4.5012.5木岔枕道岔到发线正线线别道岔布置 正线12.56.25到发线6.256.25其他线00无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正线6.25到发线0其他线0 正线6.254.50到发线4.504.50其他线00
3同侧顺向L=SSina1___ f =L-b1+a2+Δ
4异侧辙岔尾部相对L=SSinamin_ f=L-b1+b2 +Δ3,举例第三节 线路连接形式一,线路终端连接1,普通式线路终端连接R--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连接道岔的导曲线半径,根据道岔辙叉号码不同,分别选用200m,300m和400m.直线段g——连接曲线轨距加宽过渡;使固定轴距较大的机车顺利通过曲线.取决于S,R,N,岔枕类型2,缩短式线路终端连接相邻两平行线路合并成一条线路普通线路终端连接道岔至其连接曲线直线长度m1550轨距加宽值mm75RR≥30020R≥350岔后岔前直线长度道岔前后圆曲线半径R缩短线路终端连接二,渡线:机车车辆从一条线路进入另一条线路1,普通渡线:设在两平行线路之间,由两副辙叉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及两道岔间的直线段组成.2,交叉渡线:由四副辙叉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组成.3,缩短渡线:与交分道岔区别:三,线路平行错移S1SS2Ld小结:三种直线段f,g,d1,f:道岔与道岔间的短轨 25,12.5, 6.25,4.5m ①保证列车运行平稳,缓和列车的摇摆及车钩的横向拉力 ②保护道岔不损坏,使固定轴距较大的机车顺利通过 ③保证足够的线路间距2,g:道岔与曲线间 ①轨距加宽过渡 ②使固定轴距较大的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③保证足够的线路间距3,d:曲线与曲线间,站线20,15,10m正线80,60,50m ①平衡车辆蛇行运动,左右摇摆 ②增加旅客列车舒适度,运行平顺第三章 线路全长和有效长基本要求1.了解影响线路有效长的有关因素;2.掌握警冲标,信号机位置的查定方法;3.掌握警冲标,信号机与钢轨绝缘相互 位置的确定方法;4.掌握线路有效长的推算方法.第一节 线路全长和有效长的规定一,车站线路的长度 1,全长 2,铺轨长度 3,有效长二,影响线路有效长的因素 1.警冲标 2.道岔的尖轨始端和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 3.信号机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 4.车挡 5. 水鹤 6.减速器三,需要有效长的计算 1,计算公式:l效=l机+Q-q守W+l守+l附 2,标准有效长:Ⅰ,Ⅱ级铁路:, 650mⅢ级铁路:850,750,650,550m 重载列车为主的铁路可采用大于1050m的到发线有效长m第二节 警冲标,信号机及水鹤的位置一, 警冲标的位置1.设置目的:
控制机车车辆停车位置,保证邻线行车安全2.设置地点: ①警冲标位于两直线间 ②警冲标位于直线与曲线包括道岔导曲线间 ③查表:道岔辙叉号,线间距离S,连接曲线半径R二,信号机的位置②信号机相邻线路是否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a0a1.出站信号机前为逆向道岔 ①无轨道电路,与尖轨尖端平列②有轨道电路,设在基本轨接头处2.出站信号机前为顺向道岔①信号机的基本宽度③查表:道岔辙叉号,相邻线路用途,信号机类型高,矮,有无轨道电路,线间距离S,曲线半径RP1P2三,警冲标与信号机的相互位置1.信号机与钢轨绝缘节的相互位置 理论设置:前1m:后6.5m:1m6.5ml信L信l信三,警冲标与信号机的相互位置2,警冲标与钢轨绝缘的距离3,警冲标与信号机位置的确定①警冲标与信号机在线路同侧3.5-4m②警冲标与信号机在线路异侧3.5-4ml信3.5-4mL警四,水鹤位置3.客机水鹤位置按旅客列车停留位置而定 1.每个上水处设一个水鹤——单机牵引区段的给水站2.每个上水处设两个水鹤——双机牵引区段的给水站或列车前部有附挂机车l效=l准l效=l准+30第三节 坐标及线路实际有效长的计算已知: 中间站A共有4条线路,正线直向通过速度≤120kmh,采用混凝土岔枕.正线兼到发线Ⅱ道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安全线有效长为50m,中间站台宽4m.出站信号机采用基本宽度为 380mm的高柱色灯信号机.有轨道电路.到发线采用双进路.要求:1标出各道岔中心,连接曲线角顶,警冲标及信号机坐标;2确定各到发线的实际有效长,其中最短一条线路的有效长为规定有效长850m.X左X右L3效→计算过程1,坐标计算2,线路实际有效长推算一,各有关点坐标计算方法1.线路及道岔编号 2.确定各线路间距3.确定各道岔的辙叉号码及道岔配列4.确定各连接曲线R,并标明转角α,R,T,L5.确定l警,l信6.计算坐标: 道岔中心,连接曲线的角顶,警冲标及出站信号机76.852L信-3.5②43.0730.00坐标b2+f+a4+△原点计算说明42基点线路有效长推算表91262.221159.06556.246102.819下行8500221.286118.467102.819下行87121.008200.278119.92680.352下行59.746121.967119.9264右端左端9128508747有效长62.221024.5086有效长之差159.065221.286196.7785共计99.31999.31976.8523有效长控制点坐标上行上行上行2运行方向13Ⅱ1线路编号第四章 梯线与车场基本要求1.了解梯线的分类及各种梯线的特点2.了解各种车场类型及特点3.了解站场咽喉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梯线②道岔布置在同一基线上直线梯线缩短梯线复式梯线道岔相互位置不同一,直线梯线:各道岔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①道岔布置在一条侧线上2.优点:①搬道员搬道时不需要跨越线路,比较安全.②了望条件好,便于作业上的联系.3,缺点:①当线路较多时,其梯线较长,占地较多.②各线经过的道岔数不均匀,影响调车作业效率.③内外侧两条线路长度相差较大.4.适用条件: 仅适用于线路较少的到发场与调车场.二,缩短梯线S1.优点: 保持直线梯线优点,缩短了梯线的连接长度,内外线路长度相差悬殊的情况得到改善.线路间距离较大时,能提高土地有效使用面积.2.缺点: ①连接曲线较多,对调车作业不利. ②β角受限3.适用条件: 需要线路较少且线间距离较大的地方如货场,车辆段及机务段燃料场等处三,复式梯线: 由几条与基线成不同倾斜角的梯线组合起来,连接较多的平行线路2.优点:缩短了梯线的长度.可使进入各条线路的车辆经过道岔数目相等或相差不多.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梯线结构,以调整各条线路有效长.3.缺点:曲线多且长.道岔布置分散,当道岔非集中操纵时,扳道员扳道要跨越线路,安全性较差.4.适用范围:调车线数较多的调车场.第二节 车场一,梯形车场1.两端用直线梯线连接优点:与直线梯线相同.缺点:各股道有效长相差较大,道岔区较长,到各股道经由的道岔数相差较大.采用条件:股道不多的调车场或到发场.一,梯形车场2.两端用复式梯线连接优点:股道有效长较均匀,到各股道经由的道岔数比较均衡.缺点:进路上曲线较多,不便于了望,不便于道岔就地操纵.采用条件:无正规列车作业的调车场.优点:各股道线路有效长较均匀,没有多余的铺轨.缺点:在线路有效长范围内设有曲线,了望条件不好,不利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采用条件:用地长度受限,线路不多的到发场,调车场二,异腰梯形车场三,平行四边形车场优点:具有异腰梯形车场的优点.缺点:车场两端的出入口不在一条直线上采用条件:客车整备场四,梭形车场优点:各条线路有效长相差不大而又不增加曲线;用地长度也较短;能在两端设两条进路,以改善作业条件;便于与其他车场连接.采用条件:一般可用在到发场,到达场,出发场.第三节 站场咽喉概述一,咽喉区 咽喉长度二,进路1.作业进路:在车站或车场咽喉区办理的每项作业行车和调车作业的运行径路2.平行进路:互不妨碍的两条进路,两项作业可同时办理3.敌对进路:互相妨碍的两条进路,两项作业不能同时办理第五章 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基本要求1.了解站坪的概念;2.了解站坪在铁路平,纵断上的布置;3.了解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4.了解车站线路平,纵断面的规定.第一节 站坪1.范围:车站两端正线最外方道岔基本轨始端警冲标之间2.影响因素:①远期车站布置图形 ②正线数量 ③到发线标准有效长 ④车站种类一,站坪长度站坪长度2l效+13002l效+900纵列式l效+1100l效+700l效+600双线单线l效+800l效+450l效+300站坪长度横列式横列式横列式车站布置图形区段站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车站种类3.站坪与区间平,纵断面的协调:1在平面上:①站坪端部设在平面圆曲线的缓和曲线以外,在地形允许时应适当留有余地②中间站利用正线调车时,为考虑作业实现条件,曲线与进站信号机间要有不小于200m的直线段.2在纵断面上: 站坪端部至站坪外变坡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竖曲线的切线长度.3站坪范围内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要很好配合,以保证车站两端道岔咽喉区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要尽量避免进入竖曲线范围内.二,车站站坪在铁路正线平面上的布置1.应尽可能设置在铁路正线的直线地段. 如设置在曲线上,具有以下缺点: ①司机了望条件不好; ②增加了曲线附加阻力,列车起动困难; ③车站管理不便; ④道岔布置在曲线上,设计,铺设和养护都比较困难2.具体规定①区段站应设在直线上.特殊困难条件下,有充分根据,可设在曲线上.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宜设在直线上.②改建车站时,特殊困难条件下,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允许保留低于上述标准的曲线半径.车站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③车站咽喉道岔区范围内的正线应设在直线上.④车站曲线应尽量减少偏角,以改善作业视线条件.⑤横列式车站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纵列式区段站设在曲线上时,每一运行方向到发线的有效长范围内不应有反向曲线.600600600800801008001200800120120016001200140困难一般工程条件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区段站Rmin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三,车站站坪在铁路正线纵断面上的布置1.站坪一般宜设在平道上.2.困难条件下,允许设在≤1.5‰坡道上.3.设在坡道上,应 ①保证列车站内停车起动 ②单个车不致滑行溜走,保证调车作业安全, 方便 ③纵断面连接平顺3.布置原则: 1坡度 2站坪范围内一般应设计为一个坡段,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m,每个坡段坡度的最大值不应超过规定的站坪坡度. 3在大风地区,应根据风向考虑风力影响,适当减缓站坪坡度,一般宜设计为平道和凹形纵断面. 4列车起动检查: 所有设计在坡道上的车站,均应保证列车的起动条件 iqmax=Fq-Pωq'-Gωq"P+G四,站坪和区间纵断面配合1.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和缓坡道2.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3.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4.站坪位于阶梯形纵断面上5.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6.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第二节 枢纽进出站线路和车站线路平,纵断面一,枢纽进出站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1.枢纽进出站线路的曲线半径:一般R≥300m,编组站环到,环发线R≥250m 2.枢纽进出站线路纵断面的坡度:应符合相邻区段正线的规定,仅为下坡道时,Ⅰ,Ⅱ级铁路≤12‰,Ⅲ级铁路≤15‰,双机牵引区段≤20‰ 3.枢纽进出站线路的坡段长度:应符合相邻区段正线的规定,困难条件下,可不小于200m.二,车站线路平,纵断面设计1.平面设计⑴曲线半径见附表15⑵曲线连接 曲线间夹直线规定2.纵断面设计⑴车站线路纵断面的坡度见附表16⑵纵断面连接 竖曲线半径规定3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规定见附表17第一篇 小结缩短渡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如何缩短行间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