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4年级长城修筑时间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修筑长城修筑时间不但要什么而且要有什么?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二、学习首尾两段。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2、出示最末一段。(1)指名读。(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三、自学课文。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1、开火车读词语。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字形:魄、嘉峪关、御、巍2、指名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按课后第2题分段。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3、引读。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五、巩固练习1、抄写词语。2、作业1―3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学习第一段。1、比较句子。(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2、背诵第一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板:像一条巨龙气魄雄伟 长、宽、高赞叹 ] (穿插自己的经验)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战国时期&&&&&&&&&&&2、集体校对、订正。五、巩固练习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2、作业本4、5题板书:19、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气魄雄伟 长、宽、高赞叹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二、学习第4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找出书上有关句子)2、汇报:(1)“如果……可以……”[板书]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说说你的感受。(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4)朗读指导。三、学习第4自然段1、齐读第4自然段。2、说说段意。(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3、汇报。(“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4、感情朗读。板书设计:19、万里长城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请收藏到: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中考 高考名著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四年级语文17长城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四年级语文17长城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17、长城(第一课时)
  今天日期:
  最新推荐
&&&&&&&&&&&&&&&
没有相关文章
17、长城(第一课时)
(双击鼠标滚动屏幕)
17、长城(第一课时)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4:25:32
&&&&& &1.813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词划下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
2.大家来看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谁来当当小老师。(生当小老师带读)
3.小老师们表现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注意把字音读准。(生齐读)
4.老师这有些卡片,大家来认一认。(去拼音开火车读)
5.同学们学生字这么棒,相信你们在学习课文中能表现的更加出色。
--------------
文章录入:yt&&&&责任编辑:yt&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主办:南昌市西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承办:南昌市西湖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南昌市西湖区电教仪器站赣ICP备号 最佳分辨率: IE6.0以上浏览器小学入学咨询电话:6564950 教师资格、招聘电话:6597473 教育局办公室电话:6564801 教育投诉电话:6597473 西湖区电教仪器站设计维护 电话:长城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 浏览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 17《长城》教案(2)
 作者:佚名 &&日期:日 &&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2、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4、师: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 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提示: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提示:近看
  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2、师:读了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
  说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4、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说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5、师: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提示:结合看书上的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分组讨论、想象,最后小组陈述,教师归纳。
  提示:
  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4、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提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师总结: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板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人民如何修筑长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