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医学院校学科建设规划内城市规划学科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1646122286.7%34161134120
2010MTAMaster of& Tourism Adiministration
在中国当代地理学家中,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康教授的旅游地理研究,无论在实践探索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主编和出版了《北京旅游地理》、《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等三部著作;发表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等100多篇文章。台湾《观光管理》杂志创刊号评价他说:“以‘粤东游子’自称的陈传康教授是大陆旅游地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大陆旅游开发专家,被誉为中国泰斗级旅游地理专家”。陈传康是我国最早从事旅游地理研究的地理学者。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主任,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副主任,曾经多次参与和组织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和各项旅游咨询工作,从学术组织的角度去营造旅游地理学生存的大气候和理想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中山大学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2001年成为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ourism Studies 会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海南大学客座教授、青海省人民政府顾问、《地理研究》编委、《热带地理》编委、《规划师》编委、《人文地理》编委等。主要研究领域: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地空间竞争、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旅游影响、主题公园、城市旅游、旅游规划、社区旅游等。
吴必虎,江苏省阜宁县人,1962年生。1980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北京大学地理学(区域旅游规划)博士后出站。现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户外游憩空间与旅游规划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旅游学会副会长。吴必虎教授多年致力于旅游规划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在2001年完成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被国内同行专家评论为“中国区域旅游规划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地理研究20年来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少数成果之一”。2002年,受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等的委托主持《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2004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托,主持《中国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与吸引物空间模式研究》。近年来,吴必虎教授十分重视与国际接轨,他先后与来自世界旅游组织和著名大学旅游研究机构的规划专家进行密切合作,为将中国的地方旅游规划带入国际水准,创造了良好条件。
   教授,著名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企业策划、比较文化、国际礼俗、国际谈判、市场营销、旅游接待和导游翻译专家。中国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全国历届旅游大赛总裁判长。国家特级导游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战略研究所、中国公关协会、中国旅游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总裁培训中心、清华职业经理培训中心等许多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教授委员会成员。1964年南开大学外文系英国文学专业毕业。从毕业至今一直在我国最大的旅游企业――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做过十年旅游销售工作,访问过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又做过十余年接待工作,接待外宾近万人;还做过五年公共关系工作和近十年的旅游管理和培训工作,有“中国旅游界总教头”之称。保利集团投资公司、海淀区政府、宁波市、东莞市、泰安市政府高级顾问。许多五星级酒店的“荣誉客人”。在美国建有“王连义旅游管理学院”。
教授,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商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服务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旅游学科组组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美两国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联盟中方主席、国家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评审验收委员会特聘专家,教育部授予的湖北大学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点负责人和教育部、财政部授予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内仅有的国家教学科研成果奖获得者。湖北省旅游学会理事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旅游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旅游管理》、《旅游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六大旅游杂志编委。中国旅游景区网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学院等校兼职(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区域旅游规划与项目创意设计;5A级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投融资;旅游饭店投资与精细化建设管理;旅游企业集团品牌战略管理;会展管理与节事活动策划;旅游地产投资策略与盈利模式;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与推广。
教授,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组组长、国家旅游局旅行社经理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学术论坛(CTA)执行委员、国际旅游科学院(IAST)成员、亚太旅游学会(APTA)中国国家代表和《亚太旅游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中国编委。曾任北京市旅游局局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南开大学旅游学系教授、主任和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跨国公司。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旅游经济学硕士。《饭店世界》杂志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我国旅游业和饭店业的资深专家,出版《酒店营销学》、《当代饭店透视与聚焦》、《旅游规划新论》等数十部专著。培训课程有《现代酒店服务与创新》《酒店实用服务学》等。先后为浙江之江饭店、浙江开元萧山宾馆、浙江马可波罗假日酒店、杭州海景大酒店、浙江华洋宾馆、建德金贸宾馆、浙江翔园宾馆、浙江星都宾馆、普陀山大酒店、舟山市新华侨饭店、海中洲饭店、华隆大酒店等诸多酒店做过内训。多次承担省市级和国家级旅游与饭店科研重大课题和多项国际科研项目,具备扎实和深厚理论基础,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在业界有着重要影响,是中国旅游业和饭店业的资深专家。主要从事旅游和饭店管理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旅游必读》、《国际旅游业发展与管理》、《新编旅游经济学》、《GB/T19004.2-ISO9004-2旅游服务标准化手册》、《饭店服务学》、《21世纪饭店业发展趋势》、《中国旅游饭店发展蓝皮书》、《酒店服务学》、《旅游规划新论》等。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一届(1999―2004)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二届(2005―2009)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旅游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管理、旅游开发规划,著述200余万字。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世界旅游组织与云南省政府,担任中方专家);主持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云南省政府“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开发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建立保护区长期投融资机制研究》(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特聘专家)。获云南省1987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2年云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4年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995年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首席教授、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闽澳研究所所长、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导师组组长、实验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区域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授过《旅游饭店管理》、《饭店管理专题研究》、《旅游经济专题研究》、《饭店质量管理》等9门课程。郑向敏教授的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博士生导师;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责任教授;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旅游顾问;福建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文化与旅游教育协会会长;美国东洛杉矶大学(EAST Los Angeles Colleges)荣誉讲师(Honorary Lecturer);澳门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曾赴英国萨里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旅游研究。研究领域:] ac,He"zf,@U3E4Fjt_u${2|旅游学理论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研究。7mhM6k&}X ,vI/F~w$K E`#LG主要研究成果:主编《旅游学(第二版)》,出版了《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生态旅游及其局限性:基于营销视角的认识与思考》以及《欧洲迪斯尼项目开发的历史教训》等期刊论文。社会兼职:天津旅游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市旅游工作高级顾问、人事部《旅游经济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命题组成员、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11.韩玉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旅游局客座教授。多次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考试、领队资格认证考试的教材编写和出题工作,多次应邀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受到了极大的好评。主持了中国旅行社协会《关于旅行社的契约及有关法律问题研究报告》、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旅行社从业人员现状培训标准及培训大纲》、国台办《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等课题。研究领域:旅游产业政策与法规、旅游法、经济法、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期的政府和行业协会功能,提出的中国旅游立法的理想模式和旅游法研究方法引起了同行关注,主要观点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应弱化管理功能,强化监督功能;应探索适应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模式;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等。
&&& ICHRIE50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北京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旅游局旅游从业人员认证考试领导小组副组长、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兼职教授、《现代酒店》编委会顾问,中国电视广告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行社集团决策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锦州市政府顾问等。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三等奖三项。2003年获“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称号。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三项。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产业:环境、架构与运行》;国家旅游局项目《旅游汽车公司设施与服务规范标准》;北京市教委课题《转型时期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出版《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论》、《消费经济学》、《现代饭店经营管理与实务》等著作十余部,表论文数十篇。
15.翟辅东 &&&&&&&&&&&&&&&&&&&&&&&&
16.罗明义
教授,经济学博士;曾任云南省旅游局局长,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教授,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旅游经济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云南省旅游协会会长、云南省旅游学会会长、云南省高校旅游研究会理事长、云南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2007年至今任云南财经大学校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国际旅游比较。主持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纲要》、《云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云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云南旅游经济产业化研究》、《滇东南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河口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业发展规划》、《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课题。出版了《国际旅游发展导论》、《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21世纪云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旅游经济学》、《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经济学》、《城市圈域经济论》、《旅游经济学概论》、《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旅游经济研究》、《崛起的产业―河口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业发展规划》、《现代旅游经济》等著作。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论文30余篇。
17.董观志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旅游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三人小组成员之一;国内10多个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或常务理事;亚太旅游联合会终身专家;美国杨伯翰大学访问学者。从1984年开始从事区域发展战略和主题公园管理的研究工作,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0多部学术著作。因为学术影响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接受省、市、县政府和企业的邀请,主持或参与评审过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广东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50多项旅游规划与设计项目,是国内旅游管理领域最活跃的学者型实践专家之一。
18.张凌云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旅游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英国萨利大学访问研究员。先后在南开大学旅游学系、《中国旅游报》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现任中国旅游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旅游学会常务理事和《旅游学刊》特约审稿人。研究领域涉及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经济、旅游地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和旅游政策法规等,是国内较早研究旅游业空间布局(区位论)的学者。
19.张广瑞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财贸所旅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所学术、学位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兼任国家旅游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英国《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印度《旅游消闲研究》(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等国外旅游专业杂志的国际编委委员和审稿人。主要学术专长为旅游经济、旅游政策、旅游规划与开发和国际旅游发展政策比较。
20.德村志成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专业毕业,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访问学者,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日本国际观光专门学校东京校教授(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旅游专门人才培养专校)等。现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大学、海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所属学术团体:日本观光学会会员,日本国际观光学会会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员,中国旅游地学学会会员。
21.徐德宽
武汉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管理专业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省旅游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是“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并完成16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6本,参编专著2本。
22.卢存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国家旅游局、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奥广告公司、北京顺峰集团公司、桂林市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娄底市人民政府、吉林市人民政府、上海汉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信谊集体公司等顾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旅游学院、深圳大学、厦门大学、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
23.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俞孔坚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曾5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并获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其作品“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它们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赢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俞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他对破坏生态、缺乏人文的“城市化妆运动”的批判、他的生态人文理念,挽救了大地母亲上的一条又一条的河流、一处又一处的文化遗产。 俞孔坚分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为《景观设计学》主编,国际《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规划师》、《自然资源学报》等学刊编委。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95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至1997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1997 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非耕地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对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海滨(岛) 旅游地发展特征及运行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文化村镇旅游地发展特征及运行机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机理与调控研究》,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25.杨振之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系主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策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特别专长于旅游总体策划与项目策划,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素材。拥有10多年的旅游规划、策划、项目论证的经验。研究方向为旅游策划、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特别专长于旅游总体策划与项目策划,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拥有10多年的旅游规划、策划、项目论证的经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原创策划》、《旅游资源开发》、《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科考游记散文《中国后花园》五部专著,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达160多万字。科研成果曾获省人民政府一、二等奖,国家民委三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副院(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人文地理学硕士点带头人、自然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和宏观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地理学会理事。
&& &&1967112 2001200342002200420065480
28.邹益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兼任中国?开元旅业集团副总裁。 现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旅游管理学科导论、旅游业管理研究、饭店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饭店总经理管理实务等课程。现兼任中国•开元旅业集团副总裁。曾兼任3家高星级饭店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先后参与了10余家饭店的咨询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研究领域:&&饭店整体运作管理模式、饭店盈利模式研究、饭店服务管理研究、旅游企业战略研究、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旅游产业组织与政策。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学院院长、教授,重庆市人大代表,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旅游管理高职教指委委员,重庆旅游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与重庆市旅游局共建)院长、教授,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管理学硕士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市场营销与策划学会副会长,《世界旅游》China(北京-香港)期刊顾问、《旅游科学》(上海)学术期刊特聘编委,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教委“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特聘咨询专家;重庆市总商会旅游同业公会高级顾问,重庆旅业控股集团公司独立董事。以区域旅游开发与营销、旅游学与旅游地理、旅游高等教育为主要研究领域。主持、主研各级各类旅游开发、规划、策划为主的课题三十多项。主、参编著作十七部,其中主编6部(包括教育部规划教材两部)。
30.宝贡敏
& 浙江大学企业组织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旅游管理系主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为加拿大Saint Mary’s University商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University of Calgary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31.韩也良
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资深教授、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有中国生态之父之称,是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专家。态与旅游产业经济的紧密结合,被誉为“中国生态旅游之父”。韩也良教授是我国从事旅游研究和开发最早的专家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即提倡建立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经济区,促进了黄山及皖南的旅游建设,同时建议将原徽州地区(黄山市)建成生态旅游区,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同时他也是第一个主持我国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地学研究的专家。早期成功论证开发了广德太极洞、风阳韭山风区景等多处风景名胜区。主持建立了多处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以及生态村等。 近年来,韩也良教授主持海南三亚南山道文化旅游区规划、五指山生态旅游规划、参与了浙江江南生态园规划等工作。权威人士曾分别在《旅游学刊》、《地理学报》上著文,指名称道他对规划开发旅游和旅游生态环境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久前他参加完成了《扬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主持“扬州市生态旅游”和“扬州市生态文化建设”的专题规划,并在湖北神农架生态规划中主持了“湖北神农架生态旅游规划”。 目前,韩也良教授正主持度假村、温泉等专项旅游及县域旅游总体规划、策划,以及生态旅游的试点开发建设工作。由于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倡导开展旅游生态研究,建议创立《旅游生态学》的专家,为此中国生态学会委托他2001年筹建“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同时他也是“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的倡导者之一。个别媒体为此称之为“中国生态旅游之父”,学术界则推崇他是“旅游生态学”的第一人。
32.罗有贤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点硕士生导师,人文地理硕士点硕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术骨干、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三峡文化研究院》学术骨干、重庆师范大学学术骨干。现任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研究院三峡旅游研究所所长,科林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职教司“中德职业教育项目旅游专业首席专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重庆市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旅游教育分会会长;重庆市地理学会副理理长,重庆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沙坪坝区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市沙坪坝区规划实施委员会咨询专家;重庆市万盛区科技专家顾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33.魏向东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系主任, 教授,苏州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系主任,苏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专业负责人,苏州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江南旅游文化。代表作品有:《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发现苏州: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应用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国文化史》等,在《中国史研究》、《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史林》、《安徽史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体育局,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主持旅游开发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奖3项。科研项目:江苏省教委重点项目:苏南城市文化研究,横向项目:苏州观前及玄妙观地区旅游策划。
34.黄细嘉
&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昌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学会副会长,江西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人杰地灵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江西教育学院、广东嘉应学院、江西旅游商贸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市政府、南昌市西湖区政府经济发展顾问,赣州市旅游规划与发展顾问。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尤擅长于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江西省和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8项,横向委托研究项目8项。近年主持编制完成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区规划12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合作出版著作8部。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1项(合作),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35.汪宇明
教授,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旅游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与管理,行政区划与城乡管治。为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与区域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特聘专家。
36.阮仪三
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致力于历史城镇的保护与规划研究,抢救并保护了平遥、丽江及周庄、乌镇等历史古城镇。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著作:《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历史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等。
37.黄震方
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生导师、“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黄震方教授一直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饭店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908专项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和省软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担任《河南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副组长,主持《江苏环太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晋中市旅游发展规划》、《无锡灵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等横向课题50多项。主编与参编《海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地理》等专著和教材9部,在《地理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科学》、《旅游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黄震方教授在国内较早对旅游城市化及其背景下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率先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方法引入旅游研究和旅游实践,并对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建立了新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其潜力评价模型与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提出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生态旅游市场预测模型,丰富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理论。主持的50多项旅游规划项目,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指导和促进作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8.范业正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是中国第一位旅游规划理论博士,中国第一位旅游信息化博士后,是一位很有朝气和活力的新锐派中青年旅游专家。“”“”“”“”曾经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及宏观配置体系研究”、国家计委“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十几项省、市、县级旅游发展规划课题。主持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桂林市旅游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完成的《区域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研究》为国内第一篇旅游规划理论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研究》也为国内第一部旅游信息化方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译作《To Construct a World Tourism Power and to Develop a New Mainstay Industry》(中国旅游出版社)为中国旅游业“十五”规划英文版,是国家旅游局提交世界旅游组织和其它国家进行交流文本。主要学术贡献是在旅游规划学术领域,提出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旅游规划思想方法”和“地脉”的学术概念。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 副会长。&原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起草人之一;“中国十大旅游策划人”(中国旅游论坛,2007);《中国旅游地学大辞典》副主编;《森林公园质量评定标准》起草人之一;《中国旅游景区大辞典》专家组成员,台湾省撰稿人;《北京自然奇观》课题研究专家组组长。卢云亭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旅游规划的理卢云亭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及实践工作,至今已在旅游战线上奋战近30年,是“中国旅游规划实践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学的创建者”,“中国观光农业的拓荒者”和“中国生态旅游学研究的先驱者”。曾主持国家基金委、中国农业部、国家教委及北京市下达的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旅游研究项目,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项。在全国各地共主持和参与旅游规划项目180余项,主持和参加各类旅游规划评审会、课题鉴定会近220项,受邀参加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及地方政府、企业组织的旅游规划培训100余次,著书20多部,发表论文120余篇,是中国旅游规划界的“常青树”。
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56年南京大学毕业,曾在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部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中加高级管理研讨班进修。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地理研究科学组织,担任多届研究所所长、副所长。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旅游研究成果先后有两位总理、三位副总理给予批示和特别支持。另一项研究成果两次被中共中央副主席和8位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批示。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九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四个研究所聘为名誉所长、所长顾问、特邀研究员等。发表论著12本,论文200多篇。获得过国家发明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联合国模范社区奖等,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动模范、有突出的专家、模范党员等。国务院1986年聘请为长江三峡工程专家组专家,联合国工业组织绿色委员会2001年聘请为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委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副理事长、达沃斯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等。被14个省、地、州、市聘为政府顾问。主持过5个省级旅游规划,8个市级旅游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15人,硕士26人。
41.崔凤军
&&&&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曾任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泰安市旅游局副局长,1998年后任硕士生指导教师。现任杭州商学院旅游学院兼职教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环境管理。主讲过《旅游区管理》、《旅游环境保护》等课程。自1995年以来,在《自然资源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地理研究》、《旅游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风景旅游区等保护与管理》、《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等著作近10部;完成《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横向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8项;曾作为第一获奖者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
&&& 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投资所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0省市及企业营销策划咨询顾问;由国家专门机构资质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国注册策划师,被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评为“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及“案例金奖”,并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隆重的颁奖仪式,获奖名单于《人民日报》等20余家媒体上发布。从事旅游业24年,在国家旅游局负责过9年旅游市场开发调研工作;参加从世界旅游组织到市、县各类旅游规划评审近100次;撰写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的《林州市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等策划案例近100个;在国家旅游局与院校主办的全国或区域性旅游局长班、旅游企业总经理班以及应邀到各地讲授《品牌策划》、《市场营销》课近100场,深受听众欢迎。
43.杨乃济
北京旅游学院教授,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曾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所著《中国古代建筑史》(五个执笔人之一),获1980年国家建工总局科研先进成果一等奖。编著《圆明园》,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中国人的饮食世界》获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文化教育类一等奖(政府奖)。旅游规划策划项目有:《中国古代文化游乐中心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初探》、《童趣园(亲子乐园)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吉林市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四川饭店振兴规划》、《北京怀柔红螺来旅游区发展规划》、《北京延庆古崖居旅游发展规划》、《海南文昌市旅游业启动项目策划》、《海南保亭七仙岭温泉度假村二次创业的创意规划》、《北京崇文区旅游规划》、《北京宣武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策划》、《海淀北部地区旅游产业总体策划》、《什刹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策划》、《珠海维维大亨乳业生态园总体策划》、《鄢陵花都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策划书》、《新疆石河子市北湖风景旅游区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 浙江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原院长。我国第一位旅游学博士。著名旅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旅游学、市场学、酒店管理理论及其应用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三十余项,出版专著6本,上百万字之多。并完成了二十多项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及规划的理论研究,参与了多处风景名胜区、休闲度假场所的策划、规划及论证工作。陈纲教授是一位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的旅游界权威理论家和实践家,他考察研究的足迹遍及欧洲近十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大江南北。近十多年来,还先后受聘担任了浙江省及广东省数家三、四、五星级饭店的顾问。并担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近十多年来,先后受聘担任宁波东港大酒店(四星)、萧山国际大酒店(四星)、杭州雷迪森广场酒店(五星)、杭州西湖国宾馆(目标五星)、广东肇庆丽晶大酒店(目标四星)以及数家三星级酒店的顾问,现在还担任观潮胜地盐官和江南古镇南浔的旅游开发顾问。从事的专业为旅游学和市场学,主要研究方向是:旅游经济、酒店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
45.王衍用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专家信息库成员;宁夏、山东旅游局,贵州旅游规划设计院及泰安、烟台、淄博、临沂、枣庄人民政府高级旅游顾问,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经济地理》、《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旅游报》等报刊发表旅游和其他方面的论文40余篇。数十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山东电视台、宁夏电视台、海南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的旅游专题节目和三十余次被《中国旅游报》等报刊采访报道。主持制定世界遗产泰山,曲阜“三孔”及宁夏、六盘山、沙坡头与北京西城区、蓬莱、梁山等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旅游市场营销规划99部。参与山东省、北京西城区、通州,山西长治(慈禧故里),广西资源县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湖北黄陂木兰山地质公园、贵州平塘地质公园等规划10部。
46.刘滨谊
1978年入同济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师冯纪忠教授,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以及留美景观环境规划博士后。现为同济大学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首席教授,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导,美国佛吉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理事,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华人唯一),中国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公园评委。刘滨谊率先开辟了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高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以及工程实践,创立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提出了《CQE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最新研究理论:景观与旅游AVC三力理论。h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丛书》等著作10部,论文18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部委科研项目5项,以及100多项景观与旅游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包括:《喀纳斯地区生态风景旅游策化规划》、《新疆南疆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47.唐代剑
198319962603502001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大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兼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委,《旅游学刊》、《人文地理》、《旅游科学》、《China Tourism Research》、《陕西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编委。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市场,旅游行为,地图学与G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数十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七五、八五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重点课题等20个项目,其中一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部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作为独撰人、主编、副主编,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共20部,其中一部获全国优秀地理图书一等奖,一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部专著《中国入境旅游研究》和《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分获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版基金资助。在测绘学报、地理学报、旅游学刊、地理研究、人文地理、旅游科学等高中级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4篇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马教授教学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地理学和旅游学的交叉融合方面, 因而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贡献。多年来,先后以学科第一方向带头人,争取到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硕士点授予权和1个旅游管理博士点授予权(全国首批设立),作为第二个学科群体带头人,争取到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现为旅游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旅游方向带头人。
49.朱承强
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现任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国家旅游局国家级星级饭店评定员、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亚太地区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网(APETIT)执委会副主席。先后毕业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饭店管理专业、日本大阪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管理工程专业、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MBA);并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研修旅游管理,获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专家证书;并在香港希尔顿酒店、日本皇家饭店等国际著名企业接受过现代饭店管理的系统培训。著有《现代饭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多部专著。主讲的“现代饭店管理”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编著的《现代饭店管理》被选定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了多项国家级与市级的旅游与饭店科研项目。1993年,被授予“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5年,被授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被授予“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50.刘永棣
  刘永棣 男,1939年6月生,江苏省泰州市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分配在上海总字920部队从事舰船技术研究。1987年借调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在新加坡工作、学习了一年,任中国旅馆专家组工程组组长,回国后参与学院及酒店的筹建、管理和教学准备。1989年短期去瑞士洛桑旅馆学院学习,及澳洲丽晶斯旅馆学院的培训,1988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授。1990年后出版了《旅馆工程部的运行与管理》等。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50, 506
&&前一篇:
浏览数2780
&&后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湛江师范学院规划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