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吗后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可用什么方法除去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Fe2(SO4)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2)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内壁_百度知道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Fe2(SO4)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2)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内壁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Fe2(SO4)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2)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______(3)氢氧化镁溶于稀硝酸中______(4)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
提问者采纳
(3)氢氧化镁难溶于水:HCO3-+H&+=Mg2++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4)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Mg2++2H2O:Fe3++3OH-=Fe(OH)3↓: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答案为,故答案为;+=CO2↑+H2O;(2)醋酸为弱酸,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故答案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nbsp,但酸性比碳酸强,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Fe2(SO4)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e(OH)3:Mg(OH)2+2H&nbsp,故答案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nbsp
其他类似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Cl3的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氢氧化钠溶液能否用氨水代替,,理由.(3)溶液a中存在的离子有;在溶液a中加入盐酸时需控制盐酸的量,为什么?;为此,改进方法是.查看本题解析需要登录您可以:(1)免费查看更多试题解析(2)查阅百万海量试题和试卷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3)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乐乐题库
& 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 “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习题详情
15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7%
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OH-.(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Na2SiO3.(3)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3)氢氧化钙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NaOH=X+H2O,反应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1、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2个钠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SiO3;(3)氢氧化钙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1)OH-;(2)Na2SiO3;(3)Ca(OH)2+Na2CO3═CaCO3↓+2NaOH.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的性质、利用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主要考察你对“碱的化学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与“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相似的题目:
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应选用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氯化铵溶液碳酸钠溶液
如右图所示装置,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到有关氨的性质是&&&&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分子有一定质量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色.(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小明用徽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徽观粒子有&&&&.(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Na2CO3&&&&B.HCl&&&&C.CuSO4&&&&&&&D.NaCl.
“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氢气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 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3已知: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能溶于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各个量之间关系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23月份刚开学老师配制了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到了夏天石灰水变浑浊了,瓶壁和瓶底出现了少量白色固体,同学们就此白色固体的成分探究如下:(1)猜想:①可能含有碳酸钙,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可能含有的另一种物质是&&&&,出现该物质的原因可能是:&&&&.(答一条)(2)同学们通过实验证明了上述两种物质都存在,请你将下列有关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上述猜想中的两种物质都存在.
3为区别NaOH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1: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方案2: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请回答:(1)该同学设计的两个方案有一个是正确的,该方案是&&&&;另一个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
实验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3)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3)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相似的习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
练习题及答案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正确或错误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随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这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溶质H2SO4逐渐减少,Na2SO4逐渐增多,故第一个空的答案:H2SO4逐渐减少,Na2SO4逐渐增多.酸和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开始溶液为酸性,溶液为无色;当滴加的氢氧化钠恰好和硫酸反应时溶液中性,也不变色;当第二次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中除硫酸钠这种中性物质外还有氢氧化钠这种碱性物质,故溶液变红色.故第二个空的答案: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甲组用硫酸铜检验,硫酸与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只要有硫酸就不会产生蓝色沉淀,所以用硫酸铜可以检验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甲组正确  理由: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可知溶液无硫酸,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且已被耗尽,甲组结论正确.乙组不正确,理由: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乙组结论不正确.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酸的性质、
碱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实验设计:一种有计划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图性的对过程要素进行改变与其效果观测,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确定过程变异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这过程。
实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对变量的控制,首先是在控制条件下有效地操纵或改变自变量,使因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得到观察。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主要包括观察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检验求证、得出和解释结论、交流与应用五个步骤:
1、观察和提出问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石。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自然世界中未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从而提出问题,确立探究的主题。因此,观察和提出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2、形成假设:假设源于个体所提出的问题,是对于问题的一种简洁的陈述,它试图解释一种模式或预测一种结果,是个体在己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问题的可能性解释。假设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3、检验求证:检验是对观察和假设的一种验证,通过检验,假设就可能被证实或支持,也可能被否定或推翻,而那些由&权威&传递的错误观念也可以被抛弃。检验使我们能够探查自然世界中那些隐藏在自然现象和事物背后的奥秘,揭示自然的本质。
4、得出和解释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基础上,个体概括、归纳其发现,得出并解释结论,形成关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科学认识。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收集证据,而且要将观察与实验的结果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借助于分析、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实验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变量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以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与实验结果为基础的新的理解。解释必须同自然观察或实验结果所获得的证据一致,遵循证据规则,同时,解释还须接受公开的批评和质疑,并要求运用各种科学的认知方法和过程,如分类、分析、推论、预测、批判性推理和逻辑推理等。
5、交流和应用:在形成关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结论、解释后,个体还需要与他人进行相互交流。
(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
(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探究过程要素
a.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b.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a.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b.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论证的能力
a.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过程
b.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且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a.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b.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c.能在实验操作中做到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a.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b.学习运用各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c.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d.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解释与结论
a.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b.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c.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d.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反思与评价
a.具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能力
b.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c.能体验到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a.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b.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
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
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
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
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
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
(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
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
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
(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
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
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
(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
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
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
(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
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
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
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
(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 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2)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
(3)归纳演绎
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
(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
(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
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
(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
(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
考点名称:
化学实验现象的总结:
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一、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1.离子检验的设计方案
进行溶液中未知离子的检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是外表观察,着重注意其溶液颜色。
(2)对水溶液的pH的测定,可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试样中某些离子的存在。
(3)离子的检验一般是通过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用来鉴定离子的化学反应不仅要速率大,灵敏度高,并且要有明显的反应现象。
(4)根据检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确定试样中存在哪些离子,必须把可能存在的离子全部包含,根据每步检验的现象,肯定或否定某种离子的存在,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单质、化合物检验的设计方案
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化学物质的推断,主要是根据物质所具有的性质来确定。然而,通过质量的变化来确定是何种物质,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无机物质的制备,常与物质分离与提纯联系在一起,制备的目标物质要容易分离出来。物质分离与提纯有多种方法,总的说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分液、萃取、结晶、重结晶、渗析等。化学方法有沉淀法、热分解法、电解法、氧化还原法等。要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制备、分离方法。
三、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溶液中有多种存在微粒,在溶液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到底是哪一种微粒的作用,我们就必须通过实验来探究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现象,最终得出结论。
四、物质结构实验的设计方案
物质结构的也可以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根据反应产物的不同,以及产物的性质,反过来确定物质结构。
====================================================================================
不同化学实验现象: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1)放出大量的热。
(2)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
(3)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光、二热、三生成)
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
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
(1)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主要包括反应物(液态)的物质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
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五忌& :
化学实验现象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能够感觉列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注意&无忌&。
1.忌把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表述颠倒表述实验现象,要按照现象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表述成&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火星四射&,因为学生首先观察到的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最后才发现&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2.忌把物质的名称当做实验现象物质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通过外表现象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描述现象时,切不可把物质的名称当作实验现象。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但不能说生成氧化镁。
3.忌把实验结论当成现象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总结出来。在物质的鉴别时要根据实验现象才能确定物质,而不能没有现象直接得出结论。如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时,不能直接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应该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氧气。
4.忌表述现象表面很多化学反应的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导致在表述实验现象时顾此失彼,给实验分析、推断结论带来困难。
5.忌把&白色&与&无色&混淆白色是指物质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而无色则是光能全部透过物质所产生的现象。如纯水是无色液体,氧气是无色气体,碳酸钙沉淀是白色的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近几年的各地实验题侧重考查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对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命题主要有:
①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
②给出实验的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的目的:
③给出实验方案,评价实验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
④改进实验方案。
⑤根据已知实验,设计对比实验对某问题进行探究。
⑥在探究实验中,对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评价。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是指存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之前,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要科学、正确,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器材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以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及其他学科知识为依据,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正确性
②可操作性,在设计实验时,从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操作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要具有可操作性
③简约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原料容易获得且价格较低、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比较简便、操作步骤简便易行、实验时间比较短。
④安全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药品是否安仝无毒,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爆炸、污染环境等。
(3)实验设计的类型
①制备型实验设计。
②性质型实验设计。
③验证型实验设计。
④计算型实验没计。
⑤综合型实验设计。
(4)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①实验名称:明确实验具体要做什么。
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③实验原理:明确实验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反应,要求反应个数少,消耗的原料少,原料利用率高,且反应有利于向目标物方向进行。
④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发生的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实验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是:
(5)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思考问题的顺序
a.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绿色化;实验现象明显。
b.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
c.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备和检验时,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②仪器的连接顺序
a.所选仪器是否恰当,有无多余仪器。
b.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取有每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处理装置。
c.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原则;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经过水溶液除杂质。
d.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粗口进气,细口出气&等。
③实验操作的顺序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在仪器连接完毕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而定,但关键是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c.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方案的评价
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即实验评价。
(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
①原理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要根据化学变化规律和化学实验原理,确保原理正确。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的药品中一定要含氧元素,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出氧气。
②操作可行。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实验操作确实具有可操作性。如: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将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确实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操作,无法控制反应物的量,也不便于收集
③装置简单。设计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套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最简单的实验装置,选择最简便的实验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也可以用过氧化氢跟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当然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④经济合理。原料一般要求廉价、易得。 ⑤安全环保。进行实验所选药品尽量无毒,实验过程要安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
(2)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类型
①对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可行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方案是否可行:一是理论上要科学合理,二是操作上要简单可行。
②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实可行。
③从环保角度评价:防治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控制 &三废&的排放。在对方案进行评价时切不可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件。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内容框架:
定量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设计:
1.定量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荻取有关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并推理出结论定量实验设汁要精密一些,要尽可能避免一些误差初中常见的定量实验有:分子组成测定、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测定、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测定等
2.综合实验设计综台实验设计是指通过实验验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指标进行实验检验和验证: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将其组合起来制取气体、去除杂质、验证性质等。
3.开放实验设计试题从提出问题、实验的方向、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到结论的推理是完全自主完成的.
解答此类试题,过程要合理且完整,方法简便,现象叙述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
化学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三个定量实验:一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二是用量筒时取液体的体积,三是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1)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引起误差
①天平没有平衡引入正负误差。
②物码错位引起误差。正确放置:左物有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错位放置:左码右物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量筒量取液体时引起误差
①量取液体量与量筒的大小不匹配如量取10mL.液体用10mL.量筒即可,如果用 50mL量简或100mL。量筒会引起误差。
②观察量筒液向引入误筹如果俯视观察凹液面(沿A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平视观察凹液面(沿B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仰视观察凹液面(沿C线) 观察值&实际值
(3)pH试纸测定溶液pH引起误差pH试纸在测量前用水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如果测定酸性溶液,pH偏大;如果测定碱性溶液,pH 偏小。
考点名称:
酸的化学性质:
酸一般有腐蚀性。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如下:
[HA]﹑[H ]﹑[A-]分别是HA﹑H ﹑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弱酸HA的电离平衡常数。例如﹐298K时乙酸的电离常数为1.8&10-5﹐氢氟酸为7.2&10-4。电离平衡常数随弱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很小的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度因溶液变稀而增大﹐如0.10﹑1.0&10-3﹑1.0&10-4乙酸的电离度分别为1.34﹑13.4﹑42%﹐无限稀释时完全电离。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例如﹐磷酸分三步电离﹐每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
水是无机化合物极好的溶剂﹐离子能被水分子强烈吸引而稳定﹐酸中 H 是裸露的质子﹐直径为10-3皮米﹐能强烈地与水分子结合成H3O 。例如﹐水合高氯酸晶体HClO4.H2O实际上是由HO 和ClO4-组成﹐在水溶液中HO 和其他三个水分子结合成HO。目前常用H表示水溶液中的氢离子。
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金属 == 盐+ 氢气
2HCl+Fe=FeCl2+H2&
(3)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性氧化物 & 盐+ 水
3H2SO4+ 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 酸 +盐 & 新酸+ 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 碱 & 盐+ 水
2HCl+Cu(OH)2=CuCl2+2H2O
像以上的 (3)(4)(5)反应中,都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我们把它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要求反应物必须要溶于水,而且生成的产物中必须要有气体或沉淀或弱电解质(其中1个即可)。
正如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这里有气体生成,(也有水生成)
BaCl2 +Na2SO4 == BaSO4&+ 2NaCl 这里BaSO4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沉淀
比如像 NaCl 和H2SO4 混合,既没有气体,也没有沉淀,也没有弱电解质生成。所以实质上他们不反应。
但像CaCO3 HCl, 情况又不一样,敬请参考复分解反应的详细解答。这里不做展开。
所以,判断是否能和酸反应,可以以这个为一个参考依据。
酸的分类:
①盐酸(HCl)大多数氯化物均溶于水,电位序在氢之前的金属及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都可溶于盐酸中,另外,Cl&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并且还可与很多金属离子生成配离子而利于试样的溶解。常用来溶解赤铁矿(Fe2O3)、辉锑矿(sb2s3)、碳酸盐、软锰矿(MnO2)等样品。
②硝酸(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除铂、金和某些稀有金属外,浓硝酸几乎能溶解所有的金属及其合金。铁、铝、铬等会被硝酸钝化,溶解时加入非氧化酸,如盐酸除去氧化膜即可很好的溶解。几乎所有的硫化物也都可被硝酸溶解,但应先加入盐酸,使硫以H2S的形式挥发出去,以免单质硫将试样裹包,影响分解。除此之外,硝酸还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水、二氧化氮和氧气,并且硝酸浓度越高,就越容易分解。硝酸还有强氧化性,它能跟一些金属、非金属及还原性物质反应,结果,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变为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浓硝酸与金属非金属等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则生成一氧化氮)。
③硫酸(H2SO4)除钙、锶、钡、铅外,其它金属的硫酸盐都溶于水。热的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脱水性,常用于分解铁、钴、镍等金属和铝、铍、锑、锰、钍、铀、钛等金属合金以及分解土壤等样品中的有机物等。硫酸的沸点较高(338℃),当硝酸、盐酸、氢氟酸等低沸点酸的阴离子对测定有干扰时,常加硫酸并蒸发至冒白烟(SO3)来驱除。&
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比氢强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可溶性碱发生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2H2O
考点名称:
碱的性质:
(1)发生中和反应
(2)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4)碱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等。
碱的共同性质:
1.碱的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
3.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Cl=NaCl+H2O
(碱) (酸)(盐)(水)
3)Ca(OH)2+CO2=CaCo3&+H2O
(碱)(非金氧化物)(盐)(水)
4)2NaOH+CuSO4=Cu(OH)2&+Na2SO4
(碱)(盐)(新j碱) (新盐)&
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的氢氧化铝[Al(OH)3)。
(2)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而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易潮解,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同时称量 NaOH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 NaOH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常见的碱有NaOH、KOH、Ca(OH)2、氨水的特性:
①氢氧化钠(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固体。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Ca(OH)2也有腐蚀作用。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氨水(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NH3溶于水可得氨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将氨气通过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水和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3+3CuO=(加热)=3Cu+N2&+3H2O,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此外,KOH、Ba(OH)2也是常见的可溶性强碱。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Fe(OH)3、Cu(OH)2等。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考点名称:
酸碱指示剂:
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这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主要有4类:硝基酸类、酚酞类、磺代酚酞类、偶氮化合物类。
酸碱指示剂的分类:
1、硝基酚类:这是一类酸性显著的指示剂,如对-硝基酚等。
2、酚酞类:有酚酞、百里酚酞和&-萘酚酞等,它们都是有机弱酸。
3、磺代酚酞类:有酚红、甲酚红、溴酚蓝、百里酚蓝等,它们都是有机弱酸。
4、偶氮化合物类:有甲基橙、中性红等,它们都是两性指示剂,既可作酸式离解,也可作碱式离解。
溶液的组成
变色pH范围
溶液配制方法
(第一变色范围)
1g&L-1或0.5g&L-1的水溶液
无色~黄色
1g&L-1水溶液
黄~绿~浅蓝
0.5g&L-1水溶液
(第一变色范围)
黄~浅蓝~绿
1g&L-1水溶液
(第一变色范围)
0.04g指示剂溶于100mL50%乙醇中
(第二变色范围)
1g&L-1水溶液
(麝香草酚蓝)
(第一变色范围)
0.1g指示剂溶于100mL20%乙醇中
(第三变色范围)
1g&L-1水溶液
(第一变色范围)
1g&L-1水溶液
0.1g 或0.01g 指示剂溶于100mL90%乙醇中
1g&L-1水溶液
0.1g指示剂溶于100mL20% 乙醇中
1g&L-1水溶液
(第一变色范围)
1g&L-1水溶液
0.1g指示剂溶于100mL20%乙醇中
0.1g或0.2g指示剂溶于100mL60%乙醇中
0.1g或0.04g指示剂溶于100mL20%乙醇中
0.1g指示剂溶于100mL20%乙醇中
溴百里酚蓝
0.05g指示剂溶于100mL20%乙醇中
0.1g指示剂溶于100mL60%乙醇中
0.1g指示剂溶于100mL20%乙醇中
亮黄~紫红
0.1g指示剂溶于100mL50%乙醇中
(麝香草酚蓝)
(第二变色范围)
参看第一变色范围
无色~紫红
(1)0.1g指示剂溶于100mL60%乙醇中 (2)1g酚酞溶于100mL90%乙醇中
0.1g指示剂溶于100mL90%乙醇中
(第二变色范围)
10.0~12.0
参看第一变色范围
(第二变色范围)
10.1~12.1
1g&L-1水溶液
(第二变色范围)
11.5~13.2
蓝绿~无色
参看第一变色范围
12.0~13.0
1g&L-1水溶液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